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关于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探讨
编辑:独影花开 识别码:16-449591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05 14:43: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探讨

关于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探讨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巨大进步。

现在讨论最多的是“考试制度”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短时间内还不能得到解决,所以我们应当理智地分析中考的现实。中考作为一种公平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合理的,对基础教育起了一定的正向引导作用。虽然中考都在变,但变的指导思想与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中考的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不只是教育系统内的事情,还是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我们的经济基础、我们的文化观念、我们的社会体制、我们的干部素质等都是影响中考改革的要素,因此,中考改革不可能突变,我们的学生最终仍然要面临考试。

我校实施新课标已经进入了第三年,我们深刻体会到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备课组摸索出了一些适合我校的教学方法,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基本功的训练永远不可少

首先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必须要搞清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这次课改改得是什么?是不是对以前物理课程及其教育方式的否定等等一系列问题。明确地说这次课改绝不是对以往课改的否定,事实上力图准确地把握和反思。物理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系统性强,有些知识又相对抽象且不易理解。就因为它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基本功的训练,永远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基础打得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对飞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有较强的适应,能否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有效地学习和运用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能否开创新领域,探索新问题。现代科学技术是在各门基础科学之上发展起来的,基础不牢固,直接影响到人们进一步学习。所以我国扎实的“双基”教育本身就是我们优秀的传统和经验,摒弃它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二、经典物理学可不能松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时代赋予我们必须更快地了解和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物理知识面不能太窄,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的。有的人认为现在中国的教材过于陈旧,现在教材应该更多地讲解那些现代科学技术,但是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如空间技术)都离不开经典物理学。经典物理学是学习现代物理学以至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我国现行物理课内容,与我们所见到的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如美、英、日、俄、港、台)的相比,他们的知识面比我们的宽,个别内容甚至比我们的深,有的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但就重要知识来说基本相同,即主要讲述经典物理中属于中等程度的基本知识。因为尽管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作为物理知识核心部门仍是稳定和巩固的。所以物理课的“现代化”,不能以脱离经典物理为代价。

三、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不能成为口号

从新课改来看,在如何使教师和学生从灌输和被灌输的“填鸭式”教学中走出来,在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等等有利于学生将来乃至有利于整个民族的能力,国家提出了多么迫切的期望,特别是现在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大家都不希望看到“创新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结果。科学方法的训练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时间久了,有些知识会被忘掉,但通过学习培养起来的能力却对人们起着久远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科学技术从发现到发明,到实用,周期越来越短,科学要尽快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适应这种新形势,初中物理教学要密切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提倡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物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善于把物理知识应

用于实际生活当中,鼓励学生和培养学生爱动手,敢动手,敢手脑并用。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形势,在信息社会中查寻资料,及时吸收和处理某些信息,会运用学过的知识,用物理和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我们一直贯彻“探究式教学”模式。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来说,如何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极其重要的。人生来对外部世界就充满好奇,而刚接触物理这门新科学的初中生更是好奇心十足,想学好物理的欲望很迫切。所以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物理学对初中生来说是启蒙课,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和源泉。新课程要求教育旨在谋求学生整体的智能与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学生的主动参与则是他们的智能得以持久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创设物理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生动的实例和充分利用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活动,并依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探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学习物理的方法,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五、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应要求他们弄清实验原理、目的,理清实验步骤,严格按实验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的解决实验问题,得出实验结果。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创造意识、创新能力。

六、激活学生的头脑

激活头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做、会做。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做”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有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七、课堂提问的技巧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联系这两方的重要纽带之一就是课堂提问,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在课堂提问中应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1.点与面的关系。

教师面对的不是整齐划一的机器人,而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个体,由于家庭环境、智力水平、学习喜好、性格特点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而我们的教育应面向全体,课堂提问应有较大辐射面,既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学困生,达到共同提高。

2.难与易的关系。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就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因此,课堂提问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设计,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提问最好把握在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高度,切忌过深过难变成教师自问自答唱独角戏。

3.曲与直的关系。

我们听故事讲究一波三折,曲折动人,不喜欢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如同喝白开水一样无味。对于课堂提问也是如此,学生每次都面对“是不是”这样的提问,会感到单调、枯燥、乏味,因此所提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具有新意。

4.多与少的关系。

授课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为完成备课任务而对学生狂轰滥炸,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教师所谓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可当初设计这些任务的目标究竟有没有达到就不得而知了。而提问过少,将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课堂提问应该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⑴一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问,“满堂灌”;

⑵什么都问,不讲究针对性、目的性,漫无边际,模模糊糊;

⑶偏离主题,为提问而提问;

⑷只问好学生,不问学困生;

⑸表达不清,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

⑹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

⑺不能举一反三,根据学生的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在设计提问时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同一个内容,在不同场合进行提问时,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八、我们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实验在我区的实验才两年多的时间,由于我们的认识局限性、经验的缺乏、客观条件等原因,存在不少问题,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我们要正视它,努力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求真务实,精益求精,使物理课标和教材的实验工作健康发展。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学习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2.辩证地认识课改中的一些关系,避免形式化

3.考虑实际情况,逐步创造条件,逐渐积累经验

4.做好教学参考书、学生学习用书、多媒体光盘、实验仪器学具、网络教材支持系统的建设。

5.改革评价,特别是中考的评价工作。

第二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此次培训学习,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更加深入地理解新课改下 课程教学的具体定位。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这一次的观摩学习中,授课的三位老师都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有的看书,有的同学之间相互探讨问题和研究问题。在同学们对问题进行探究并形成几点共识之后,再由几个同学代表大家发言,提出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课堂上同学们再对集中提出的共识进行探究,找出各自的不足之处,进而最后形成一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课堂上不可能将每一个同学的认识都展现出来,但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同学间的合作探究相结合,在一并行的时间上,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将同学们各自的认识达到统一、分化、再统一。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以往,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使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种对于书本知识的热衷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新课程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特点。

二、交往、互动、发展

例如在这一次的观摩学习中,刘津老师讲授《磁是什么》中的磁场的性质时,在同学们自主探究,并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后,并没有马上进行讲评,而是又向同学们提出老师自己的方案,让同学们比较自己的方案,找出差别在哪里,有哪些不足,进而使同学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是对课程改革的呼应。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课改下,学生活了,课堂活了,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1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重视过程,促进发展

此次培训中,赵燕老师在讲授《力》时,在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时,不仅利用课件演示,在同学得出结论后,马上针对得出的结论,让同学们举出身边发生的实例,分析说明哪些适用于刚刚得出的结论。使同学们理论与实践能紧密相结合,使学习到的理论转化成形象的、可感知的知识。

新课程改革,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突出激励和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思想去探究和感知新知识。而不是单纯地学习一点肤浅的理论,而是更注重于理论的应用,使之成为能促进同学不断进行探究和发展的活的知识。

第三篇: 物理新课程改革总结

物理新课程改革总结

过去的一年,我校在肥城市教育局组织的高效课堂改革大潮中,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提高教学成绩。现将我们物理组工作及个人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一、关于教学流程

1、目标呈现

教师通过适当的情境导入新课,呈现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2、组内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组织,检查自学效果,交流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围绕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要用红笔标注出来,等班内展示时向其他小组或老师请教。

3、班内展示

学生将组内交流讨论的成果展示出来,展示以小组为单位,一般由组内2—3名同学协作完成,各司其职,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互动。为提高展示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展示的内容及时给予点评,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和提升。

4、合作探究

针对深层次的问题和学生课下没条件做的实验,或演示,或安排分组实验,或用课件等手段呈现,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本环节能放给学生的尽量放给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等。

5、当堂达标

本环节可以把题设计到学案上,也可以用材料上的现成题目,还可以用屏幕投出来,但一定先让学生个人做,然后组内交流,再全班展示订正。

二、关于导学案的编制和结构

1、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是实现“生本合和”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自学能力。

基本流程如下:

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组内教师就一周内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讨,确定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并确定导学案编制人员,编制人员开始编制学案。

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

集体备课时,主备人以说课的形式将“个案”进行交流,组内教师认真听、及时记,思考优劣,补充完善,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

③修整审批,形成“定案”

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整理、完善,在修改完善交领导审阅批准后,方可印发给学生。每个导学案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的签字、日期、编号。每个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有收有批,有评有纠。

导学案的编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指导,尤其是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点的具体要求。二是必须考虑弥补我们的教材过于“精炼”的缺陷(没有教师的帮助,学生往往无法自学教材),让导学案能够帮助学生自学。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的过程中要把基础知识问题化,细化成学生能够理解、能够引领学生阅读教材的问题;三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阅读量、书写量不能过大,要让学生能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宽松自学、独立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的过称中要注意问题的形式和方式,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教材中圈点勾画。四是老师预设的探究题目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适时展现,灵活调控。

2、导学案结构

(1)学习目标展示。内容应体现三维目标。特别让学生搞清楚理解、记忆、应用等层面的要求。

(2)预习导学。将学生能看得懂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浅层面的物理现象用问题的形式展示在学案上,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做到学案上。

(3)自主实践和探究。将本节课涉及到的物理小实验、小探究安排到学案上,让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和条件进行动手实践。并将实验现象和结果填到学案上。在学案上预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把当时遇到的困惑和感受随时记录下来,待课堂上解决。

(4)合作探究。每节课设计2-3个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探究或研究问题,到上课时先小组内进行探究,也可组间探究,将探究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5)讨论解疑。主要涉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学生不能驾驭的实验。设计成问题或过程全班进行解决。

(6)当堂达标。以题组的形式出现。特别要体现题目的层次性,要让所有的同学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每堂课应设计1-2个能训练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拔高题。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

此次课堂改革对学生和老师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

1、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先学”突出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先学后教不仅是一种时间顺序,更表明了“学为根本”的地位,致力于多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多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最终要落脚到学上,这种方式就解决了学什么教什么的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实效,更高效!

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主要体现的是“生生互动”。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批判精神、求证精神和乐于探索、追根究底的好奇心。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以前的课堂,程度稍差的学生没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自我感觉像是局外人,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现象。而现在,小组交流时常被指定发言,小组展示时又必须要参加,自己的重要性得到体现,压力感也骤然上升,逼着自己必须要学好,很多学生的积极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3、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前的课堂,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锻炼,基本上一切都是按程序出现,思维的火花得不到碰撞。而现在的课堂,学生先学,对问题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利于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

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课堂对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要主动探索,主动交流。同时对合作意识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很多问题自己无法解决,要通过合作交流才能解决,课堂的评价更多的是对小组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有待加强。由于学生合作、交流、展示的时间不易把握,生成性问题处理起来有时比较棘手,课堂把握难度增大了,出现了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

2、课前自学环节的落实不够理想。部分学生在家中自学时只是简单地看看结论,不去动脑思考结论的推出过程;有的学生基础较弱,对预习新知用了时间却不出效果。

3、小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进步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部分同学在小组交流中不积极、不主动,甚至于对其他同学的帮助持拒绝态度,这说明小组划分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或者说小组划分还没有被某些同学认可。

4、部分学生在合作交流时只当听众或忙于记答案,不能动脑思考、积极参与;互帮互查落实不到位;展示环节受学生能力和时间限制还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学生展示的规范性还不到位。

5、小组合作讨论流于形式。动不动就小组合作讨论,表面上看课堂很活跃,其实很多学生还没有独立思考,这样会让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下降,并养成依赖习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6、小组评价落实不到位,有些时候还是流于形式,在一些细节操作上还有待完善。

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认真研读课改材料,积极参与学标、立标、达标活动,在交流中反思、体会课改精神,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课堂驾驭能力。

2、精编导学案。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根据物理学科特点来设置,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基础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作业设置等相应内容要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

3、重视预习学案落实,做到学案必须批改。并加强家校联系,让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做一做在家能做的物理小实验。鼓励学生通过电话、QQ等对自学中遇到的困惑相互交流,提高学生自学的质量。

4、加强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情况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是否能顺利推进。一是创建好小组文化,培养合作意识;二是加强小组长培训与指导,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小组长的组织、协调、指挥能力。三是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责任,让每个人在小组活动中都有事可做,都能为小组争光。

5、完善小组捆绑评价制度,建立长效评价机制,激励全体学生自觉争先,在团队合作中不断进步。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要贯穿课堂始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回答与讲解正确与否,只要学生敢于参与、敢于展示,都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

第四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武学斌

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新课标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全体同学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教学设计中这些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实践表明,《学案》的使用非常奏效,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看成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次创造性工作的话,那么制定新的教科书则是第二次创造性的工作,而教师依据新课标、按照新教科书实施教学可以称之为第三次创造性的工作了。因此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初中物理虽然需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要重视记忆,不要死记硬背绝对不是不要记,不要背,而是更加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就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行动研究法”是目前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技术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一种切合中小学教师实际的研究方式,体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特点。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途径。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以上是我在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中一点体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总结,为了逐步完善自我我还要继续努力认真学习及时总结。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的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物理教学再次成为教育工作者探索的焦点。作为一名初中的物理教师,要真正实现物理教学,则应根据物理教学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好身边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

一、初中物理面临的教学现状与困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物理始终只能以“副科”的身份居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虽然我们经常强调“学习物理很重要”,也知道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直接制约着高中物理教育,更明白初中物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由于初中物理所占分值相对较低,虽然我们仍然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很多学校仍然挥之不去,物理学科相对于一些老师心中的“主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另外,在许多新疆的中学,有关物理的教学设备、设施等教学资源也较落后,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熟悉物理的人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应该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限的教学条件,使得原本在物理教学中占很大比重的试验教学遭到限制,得不到正常开展,学生只能枯燥的接受一些理论知识,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物理理论知识也在逐渐增加,这让一些学生在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融合、应用等方面逐渐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学生会开始觉得物理难学,从而逐渐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甚至开始讨厌物理这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这使物理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新课程要求现代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但这样的教学环境实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任重而道远。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途径

物理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相连的一种教学活动,二者紧紧扣连在一起。因此,要实现初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教师必须从处理好“教”与“学”二者的关系入手。在“教”方面,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传统教学的“讲解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合作者”。为实现此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最先被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无形课程资源,和谐的课堂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摆脱了在老师威严下学习的压力,无疑会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要想实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任,应首先从根本上改变那种“教师绝对权威”的认识,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尊重班上的每一名同学,努力地融入班级中,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参与、发现、体验物理的过程。

罗杰斯早就在他的“非指导性教学”八原则中提出,要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一个好的班级、好的课堂,应该充满真实、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心理环境。这种环境最初来自“促进者”,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学生会越来越多地、并且是很自然地流露出这方面的情感。当我们教学的班级达到这样的境界时,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教师要真正做到却相当的困难,因为一个班上不可能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处于拔尖水平,有些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或多或少的忽略了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这样做会给这些学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使他们逐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老师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因为只有这些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才能有较大的提升。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三)教师要做好物理教育研究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类脑力大解放的时代。而物理教育是知识创新和应用的一块重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以至于学生养成了“等、靠”的不良习惯,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过分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培养,轻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物理教学的层面来实现上述种种要求,要使学生在素质、能力等方面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担负起最多的责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做相关的教育研究,多做正确的、深入的、适应于学生发展的研究。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制定有效的研究计划,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学习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方面全面收集材料,从根本上了解和认识学生不同的成长历程。最后,从学生的特殊性出发,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针对性的开展物理教学工作,避免物理教学的盲目性,逐渐实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

(四)积极做好物理教学评价体系

在现代物理教育中,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同时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课堂观察除了对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有较大帮助外,还能让教师更加全面、彻底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为学生各种基本物理素养的塑造指明方向。

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是在物理课堂教学观察和诊断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检查性、总结性的教育工作,其目的是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检查物理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检查学生能否主动学习,检查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检查教师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非单一性。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很好的达到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则实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离我们就不远了。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坚信只要教师勇于创新,必能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M]

[2]《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

[3]徐兆宝《初中新课程下物理教学课堂教学评价》

关于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探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