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小学中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摘要]:小学中高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宏观指导作用,通过在学生自我确定主题、调查活动、整理资料、汇报成果、自我反思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指导。把时空留给学生,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探究、成就精彩!
[关键词]: 自我发现归纳展示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自身参与来了解、关注、解决身边的问题。同低年级的学生开展活动一样,中高年级提出有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比较幼稚,没有多大意义,或许是他们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自己,关爱他人,关注世界,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学习结果,应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变化而不仅仅是关心主题活动进展如何。怎样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把时间交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舞台呢?
一、主题确定,让学生自我发现
怎样选定活动主题,由谁来确定,是事关综合实践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大事。活动主题具有现实性及可操作性,只有符合学生认识实际,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才能可持续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但小学生的研究课题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面对众多的题目,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确定呢?结合有关中学及我校的有关经验,我认为,小学高段采用“师生互动模式”模式,筛选题目,择能做之而为之比较合适。
1、是否结合实际,有无操作性
我们遇到过许多这样的情况:学生对宇宙、生命的问题特别多,我们要不要做呢?问题不是要不要,而是能不能。比如学生提出想知道宇宙中有多少的行星,不要说教师,就是常年搞科研的科学家至今都没有答案。这不是仅靠自主和热情、认真就能解决的。所以并不是“挖进筐里的就是菜”,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要全盘考虑活动实施的实际性,针对一些在客观条件下无法实施的我们要发挥教师的“舵手”作用,予以制止。
2、合理使用教师的指导资源
我们要认识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家。我们不得不承认不管我们如何加强自身知识,终究存在着知识的局限性,我们不可能集数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于一身。我们在尽全力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应考虑主题的实施让什么样的教师指导更合适。比如音乐方面的找音乐老师、自然科学的找科学老师等,让物尽其用,发挥各自的长处,可以避免花费很多徒劳的时间、精力。
3、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如果说学生是一片等待开发的沃土,每一块泥土都是绿叶的根基,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选择符合学生最近的发展区,让这一块泥土先长出茁壮的树苗。这里的发展区的基点就是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老师,学生对问题的热情和原有知识储备是实施主题的关键。如本学期我们发现学生对环境问题比较关注,特别是对自己家乡的水环境有一定的兴趣,于是我们不失时机的提出了《家乡水资源的现状与原因分析》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主设计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的可行性活动方案,活动效果也较理想。由此可见在自主的基础上,可以师生互动,但课题一定要是学生的兴趣所在。
4、要充分结合本地特色,挖掘本地资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心小学,农村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应当充分体现农村特色。学生对富有本地特色的、从自己身边来的课题,研究起来更感兴趣,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如我们选择《家乡的桥文化》、《盛泽的巨变》、《家乡的野菜》等课题进行研究,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二、活动调查,让学生自我决定
明确围绕主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后,便要进行初步的活动调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让学生自己决定调查什么,这是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对活动调查的自我决定主要体现在:自己决定和哪些同学组成一小组;小组决定围绕主题做哪一项活动;自己决定围绕小组活动,该调查什么,搜集哪些资料;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尽量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对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不仅有利于调查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今后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同时,这种尊重是多元的,还体现在对学生兴趣的尊重,对同学之间友情的尊重。
让学生自己决定,并不是说教师什么都不管,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调查方法,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渗透必要的专题讲座,了解调查研究法的实施过程和基本规范、注意事项和操作要领,为学生活动奠定必要的认识基础和方法论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制定调查研究活动计划、设计简要而较规范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进行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从而提高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和学生调查活动的有效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众所周知的课改理念,应该堂堂正正地摆在每一个综合实践教师的心中,让教师有效的方法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在调查研究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在《家乡水环境调查》中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后写出本地三条河流的污染程度,有的学生不进行必要的调查就写了“严重”,而事实上有的河流经过几次的大清理,污染已不是很严重,有的人可以在河里洗菜了。
2.启迪学生的社会良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调查活动的主题往往是以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为主。通过调查,关注社会现实,理解人间冷暖,走进社会不同的领域和社会活动。如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浪费粮食的习惯仍很严重,我们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周边国家越南、老挝发生的粮食危机,更让他们知道几年来粮食价格的上涨情况,让他们从本质上认识到浪费粮食的错误。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而,教师的指导要注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精心组织调查实施过程,提高调查活动的有效性
调查活动往往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场所。因而,指导教师应注重调查过程的有效组织,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调查过程的活动效率,使学生在真实的调查场景中获得有效的信息。如我们在《家乡的丝绸》活动中的参观“华佳丝博园”这一环节中,针对以往活动外出参观中存在的目的不明确、参观犹如走马观花、扰乱参观秩序等不良行为而造成的参观效果不理想特向学生印发了《参观须知》,同时指导老师还就本次参观的主要目的向学生作了说明,后来事实表明,这次的参观效果明显提高。
三、资料整理,让学生自我归纳
初步调查之后,学生必然会搜集到很多的资料。问题是有了资料以后,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干什么,以为找到资料了,主题活动也就结束了,汇报的时候只要照着说就可以。这样一来,综合实践就成了资料的搜集,学生收获不大。实际上,当学生在通过各种方法获得这些资料时,一方面,他们有着某种想法,使他们去调查搜集这些而不是另外一些资料,至少,在他们看来,这些资料对他们的这个想法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当初的调查目的来对材料进行取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某一事件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就这一点对材料进行归纳。甚至可以围绕自己的活动感受来进行材料的整理。从这一点来说,资料整理中的自我归纳是多元的,它涉及的不仅仅是活动的主题,还涵盖了活动的体验与感受等认知、态度、情感方面。如果教师将一个小组的资料整理仅仅局限于将主题活动完成,必然是对综合实践的偏离。必要时,将收集的资料、图片、监控图表、家长建议书、教师评语以及研究成果等归入档案袋。
四、活动汇报,让学生自我展现
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在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闪光点。综合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表演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优点在同学面前展现。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汇报方式做出限制的话,对很多学生来说,可能就是束缚,对某个学生适合的形式,在另外一个学生身上不一定适用。在《良好的饮食习惯活动成果展示与改进》活动汇报中,各个小组的汇报方式都不一样。有小品表演,有自编的绿色饮食歌曲,有自写的“保胃”散文,其中尤以小品表演居多,虽然道具都很简陋,但表演出了他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
另外,让学生自我表现,不光是让汇报的学生来表现,教师应该通过一定形式让其他暂时不汇报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如答辩、辩论等,可以让学生质疑小组的汇报,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或提出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疑问,由汇报小组解答或同学们帮助解答。这样的汇报可以说是思维、情感碰撞最激烈的时刻,学生完全是全身心的投入。可以说,让学生自我表现,使学生的个性有了生长的机会。
如果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当做一台戏的话,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编剧、顾问、配角、舞台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这台戏,归根到底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演”,并逐步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展示,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活动,全员参与,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舞台,舞出他们的风采,舞出他们的美丽。
[参考文献]
1、怎样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雷金超
2、小学高段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王忠华
3、怎样确定活动主题 任威
4、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苏黎新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
——教师指导材料
登封市嵩阳中学
郑丰鸽 2014年2月
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
教师指导参考:
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2.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指南(讨论稿)
开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让学生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社区人民的环保、生活等问题,扩大视野,积累经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服务,在服务中享受成功的乐趣”,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初步的实际操作、合作交往,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这门学科的性质有了初步地了解。从上学年开展活动的情况来看,学生比较乐意参与到每次活动中去。不过,在设计和指导活动中,我重点考虑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1、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2、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讨论、观察、走访、调查、服务、交流,进一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激发学生热爱综合实践活动的情感,产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行动,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
2、指导学生选择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有序开展活动。
3、学生初步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和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三、活动内容
本学年,主要围绕“环境保护”、“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废物利用” “健康饮食” “节约资源”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月份
活动安排
2014年1月
带领学生到养老院进行慰问活动。2014年3月
安全演练
2014年4月
带领学生走进社会,清理垃圾,为家乡环境建
设及发展出谋划策
2014年5月—6月
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2014年9月
开展“感恩老师”贺卡制作活动”及演讲比
赛
2014年10月
庆祝国庆演讲比赛 2014年11月
节约资源
2014年12月
安全教育,争做安全小卫士
2015年1月
带领学生到社区宣传、监督节约用水活动 2015年3月
带领学生到社区进行环保相关活动
2015年4月
带领学生走进社会,清理垃圾,为社区环境建
设及发展出谋划策
2015年5月
到社区进行健康饮食宣传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至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参与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及时进行阶段性评价,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对活动成果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现。
如:《一》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校园安全》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通过系列安全教育情景设计,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参加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结合学校安全教育的主题,对学生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知识,认识安全警示牌。
活动准备:挂图、警示牌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课题引出:出示安全宣传画——“倾倒的家”,谈谈你的感受。
小结:“一人安危系全家”。我们每人都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了谁,这个家都不再完整不再温馨。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注意安全。过渡语:作为学生,我们更多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二、校园安全,我们该怎么做呢?
1、地点:教室、走廊、楼梯、操场。
2、人际关系:同班同学之间,自己与其他班同学之间。
3、食品卫生:
如,编安全顺口溜: 上课小腿莫伸长,走廊狭窄不疯狂,上下楼梯靠右走,危险游戏一扫光。同学之间有磨擦,宽容谦让是良方,食品卫生有讲究,“三无”产品不上当。
三、想一想,校园安全方面,学校设施哪方面存在隐患?
自己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四、学生介绍行路安全经验
五、1、你认为社会上的哪些行为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学生举例)
过渡语: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为车祸埋下了隐患。
2、介绍交通事故数据(小资料)
学过世界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上个世纪地球上曾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使XX 万人惨遭杀害;第二次世界大战,3600 万人丧失生命。然而更残酷的事实却是:自第一辆汽车问世以来,已有4000万人惨死在那飞旋的车轮下
1998 年以来,全国平均每天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948 起,每7分钟有1人死亡
3、出示挂图:交通事故图
4、谈感受 听完老师介绍的资料,看完挂图以后,谈谈你的感受。
小结:多么惨痛的教训啊!同学们千万要遵守交通规则。每年开学同学们能一个不少的来上学,那就是送给老师的最好的最厚的教师节礼物。
六、认交通警示牌
我们的课结束了,衷心祝愿同学们安全快乐地成长,祝愿每个家庭都能成为一个完整、幸福的“家”。
活动结束后,对同学们自编的安全顺口溜进行筛选,好的在教室黑板报上展览,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是社区小主人》设计方案
一、活动主题:
唤起学生对社区的关注,加深对社区的了解,培养学生为社区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二、参加对象:全体学生
三、主题引出:
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让登封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登封被评为卫生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宣传,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宣传工作?
四、活动准备
调查家乡的地理资源、风土人情、特色产业、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等
五、活动目标:
1、唤起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为家乡做宣传,培养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考察、调查或访问、宣传、设计制作等活动,培养与人沟通、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问卷调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技能。
六、活动过程
1、制定计划:
请同学们说说,你打算宣传什么?怎么宣传?然后分小组讨论讨论,然后根据兴趣分头制订出活动计划: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交通安全、社会文明、健康饮食等等方面都可。
2、实践探索:
A 按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筛选和整理;
B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访问或实地考察。
3、展示交流,感受家乡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和特色小吃等,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4、社区“小医生”,讨论交流:
通过上面的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程,有没有发现家乡在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有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比如:不规范使用汉字、乱闯红灯、乱扔垃圾、乱停车、乱摆摊、乱排污水、乱倒垃圾等现象。
七、总结阶段:
说说收获、感想,相互评价交流体会等。
八、活动延伸:
以登封为主题画一幅创作画或者讲一个故事。
活动结束后,对于学生提出的改善环境的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向学校汇报,再向政府部门汇报,以期引起重视,把故乡建设的更加美好,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通过这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看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生活中,知道节约了,知道感恩了,更知道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有主人翁意识和担当意识,为家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第三篇:教师如何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如何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程有三大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和展示阶段。每一阶段,学生都应自主参与。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特风格和创造性,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坚持在理论上进行指导,并成为学生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一、、“准备阶段”的指导
准备阶段包括确定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
首先是选题。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选题的过程同时也是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想法,并给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教师可鼓励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由学生自主选择,亲身体验,引导他们选择有助于他们发展的积极健康的课题。
其次是确定课题。教师应针对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所处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引导学生确立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主题。即在课题选择时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还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可能存在的困难等。如果学生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就会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活动的效果,那么,再好的课题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教师要协助学生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包括课题研究的纬度、时间的估计、小组内的分工、搜集资料的方法等。如果学生是首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那么在研究之初,教师需要做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对于研究方法,教师的指导不必过细,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慢慢学习和掌握。学生对课题作了大体规划以后,教师要进行检查,看其计划是否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二、“实施阶段”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以及各种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以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
在实施阶段,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开阔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我,大胆地想,大胆地做,把想法都体现在活动。教师在理论上要进行指导,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鼓舞他们的信心。如在“营造高质量生活环境”课题中,教师是学生到居民区采访时的安全卫士,并帮助他们克服采访之初的紧张情绪,至于具体的操作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自己展开;如果调查问卷的发放被拒绝,教师应在鼓励他们的同时,组织大家总结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和彼此协作的能力。
在实施阶段,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抓住时机渗透与人相处的道理,引导他们搞好人际关系,从而形成探究活动所必需的和谐气氛。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他们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借鉴一些已有的经验,使他们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对学生的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和做法,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以肯定和赞扬;当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挫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三、“总结和展示阶段”的指导
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引导学生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可以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各小组就课题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研究心得等向全班汇报,其他同学可以向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可以采用师生讨论会的形式,指导教师与小组学生一起讨论课题的成功与不足;也可以让学生写反思日记,来记录活动中的收获及心得体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还可以通过主题演讲、辩论赛等方式进行总结。
在成果交流展示阶段,各小组确立汇报方式后,教师在学生排练过程中可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能力,张扬个性。如,在展示形式上可用图片、表格、幻灯片、动画演示、音乐配诵等,展示内容可涉及各学科的知识,合作方式可采用一人解说一人演示的动静式、多人齐上的角色表演分配式等。多种富有创意的展示形式有利于学生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想法,激发他们思维活动的创新。在展示活动中,通过各小组互动的形式,学生能了解其他小组的实践课题,并促成他们的新的思考,从而产生新的实践课题。
大连市第三十八中学 孙喜
春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的指导策略
团队合作精神是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特别是独生子女数量日益增多,他们常常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和能力,容易形成孤僻、自我中心、不会合作等缺陷。综合实践活动提倡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人相处,增进同学友谊,发展协作能力,体验共同进步,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在小组合作中应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并能取长补短,在团结融洽的气氛中分工协作,高度有效地开展活动。怎样指导小组合作呢?
一、成立小组 学会合作
小组的成立,先可由教师安排,开始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有助于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学生的收获也就更多),到以后再按兴趣、自愿原则成立小组。然后再选责任心较强、能够协调小组成员之间关系的学生作组长,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选组长开始可由教师指定,一段时间后就不要指定了,学生也不喜欢指定了,要引入竞争,干得不合适的小组长就要辞职。
小组初步成立后,教师开始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一些合作的基本素养:学会倾听、学会赞美。会倾听为学生能开展小组讨论,能接受同伴的不同见解打下基础。会赞美,让每个学生都对自己产生自信,且能尊重、欣赏同伴。
学会倾听
有位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会倾听的习惯,特意与学生做了一个游戏:用一条毛巾蒙住自己的眼睛,要学生认真听,听听呆会儿教室里会发出什么声音,看看谁的耳朵最灵。然后教师不断地弄出不少声音:咳嗽、脚步声、倒茶声、敲门声、翻书声、擦黑板声。再要学生解开毛巾说说刚才所听到的声音。由于学生用心听,连很细微的声音都听清了。教师总结之后,紧接着讲倾听别人说话要注意的事项,并由学生说理由。如:眼睛要看着说话的人,姿势要端正,专心听别人的讲话并对别人的说话给予恰当的反应,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有意见等别人说完再讲等。接着就该话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评价中进一步明确倾听要求。
学会赞美
怎样让学生学会赞美呢?有位教师的做法是由组长给每个组员准备一张纸,写好组员的名字。然后从第一个同学开始给每个组员写一句赞美的话,后面的同学不能重复,最后由本人宣读,其他同学评价是否恰当,并要学生保留这份资料。学生写的话较真诚也很有意思,特别是最后写的同学挖空心思来找优点。平时大家没意识到的小小的优点都给找了出来。学生从写中发现了别人的优点,学会怎样欣赏别人,从说中树立自信。
在小组合作的初级阶段很有必要进行类似的训练,初步掌握合作要求,为他们学会合作打好基础,有利活动的开展。
二、明确分工 充分协作
综合实践的一个具体的活动,一般由信息收集、走访调查、亲身体验、动手去做、总结展示等一系列过程组成,因此任务较多,跨时也较长。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协商进行分工。分工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特别是要照顾那些平时在班上处于劣势的学生,让他们肩负一定的任务,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和自信。如:研究“玉涵堂”的小组是这样分工的,一组学生负责查找玉涵堂的文史资料,一组学生负责查找玉涵堂的建筑文化,一组学生负责实地拍摄,一组负责临摹绘画,还有一组学生负责查找有关玉涵堂的名人故事,“诗歌摘抄”则是轮流进行。作为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学习团体,分工后,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到底。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要给予评价。
分工之外还必须进行协作。协作首先要会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互相帮助。当某个组员有什么新的发现,获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又要他们互相祝贺。特别是当哪个同学有畏难情绪或想偷懒时,督促其他同学去鼓励提醒他。
三、及时交流 适时评价
小组合作,有分有合。由于分工具体,学生的信息往往可能有些偏窄或者片面,研制的作品难得十全十美,所想到的问题只是一己之见。另外,活动时间较长,过程较复杂,一些问题,一些收获会不时的出现。为保证小组的有效合作,发挥集体的作用,要及时组织交流。交流分课外与课内,可由小组长负责召集和组织,也可在指导教师的督促下开展(刚开始最好有教师在场)。每一阶段活动实施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时,小组需要共同讨论解决;当活动取得进展,小组成员渴望分享成果畅谈体验;当活动某一步骤结束时,成员需要汇总活动成果,进行资料加工整理,评价彼此表现;当有新的问题时,活动怎样拓展,及时讨论。指导教师要引导小组长去捕捉这些时刻,开展讨论交流。
如 :在进行“社区调查”这一活动时,小组按组长的要求,设计好调查表,数电话亭饭店、拍照、采访居委会、问卷调查居民、实地观察健身场地和图书室等,工作都一一安排好了。调查完后,这一社区的具体情况如何呢?教师要求组长召集组员进行资料汇总,调查报告,由于组长及时交流总结,结果成果交流时效果非常好。
及时交流一定要伴随着适当的评价,有交流有评价有反思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继续更好地开展活动。
评价时,先让每个学生说说个人和小组完成任务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再由其他组员互相评价,主要讲优点,不足则要慎讲(可口头 评价,也可采用表格式)。然后是教师评,师评分为两种:口头评价主要在上课或活动时对学生在参与小组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方面进行及时评价;如学生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的帮助,认真倾听并能采纳好的意见,能平等对待同学等。另外是书面评价,如批改作业时写一句赞美他合作方面的一句话。最后是期末设计总评价表,把学生合作精神纳入了测评项目中。这样合作评价关系到学生的本课程的成绩,使学生不得不重视合作的能力,合作的精神。
四、发现问题,随机解决
在合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好的情况,教师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有的孩子在活动中缺乏自信,不够积极主动,依赖性强。在活动中只是听别人说,看别人做,对这样的学生指导教师要多给鼓励。
有的学生好大喜功,认为自己做得多,聪明能干,便嘲笑合作伙伴做得没有他好。对待这种学生,指导教师可以对其活动成果进行一定程度的认可,切忌不能过分。同时对其他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高度赞赏他们的劳动价值。结合一些小故事(如毛泽东、周恩来的故事),让孩子学会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让孩子明白只有每个组员都目标一致,分工协作,荣辱与共,小组才能成为优秀小组,才能共同进步。
有的小组长专制独裁,凡事一人说了算,不听取组员的意见,认为自己身为组长,高高在上,并以组长的身份压制命令小组成员做这做那,而小组成员也甘于听命,被动服从。小组合作缺乏民主协商的气氛。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亲自组织和参与小组活动,鼓励组员畅所欲言,出谋划策,并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意见。
有的小组成员在活动中互相推脱,行动迟缓,效率低下。对这种小组指导教师要加强督促,责任分工到人,规定时限,定期检查,采取适当地惩罚,同时让小组长充分发挥组长作用,组与组还可采取竞争。
总之,对学生小组合作的指导既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同时也需要教师发挥教育机智,掌握指导的艺术。
来源生活,注重实践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烟台市综合实践优质课评选有感
作者:耿平文章来源:山东省海阳里店小学 点击数:
512 更新时间:2010-12-23 2008年11月20日――21日,在烟台市教科院及文化路小学举行了全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活动,来自全市46位教师参加了比赛。比赛中,每位教师展示了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各个环节,展示了活动的愉悦,既培植了教师自己,又培植了学生,可谓精彩纷呈,各有特长。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中的亮点
⒈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所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既有选自现行教材的,又有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不管哪类课,都是由师生来选择主题,但最终由学生来决定主题,只有选择了学生愿意去实践的课题,才能真正发挥活动中学生主人翁的作用。同样是以《垃圾》为课题,福山的姜老师,带领学生探究垃圾,将实践的范围限定在校园、张格庄村、门楼水库三个地点,都是学生熟知的,所以整个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的一直很到位。
⒉活动体现了教师的指导性。展示的课中,教师承担了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的多重角色,即不放任自由,又不越俎代庖,而是随时关注了活动的发展,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关注了学生的收获,关注了学生的活动方向,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困难。
⒊活动体现了层次性。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出活动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开展工作,从展 3 示的综合课来看,活动计划要随着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低层次,小台阶,跳一跳,摘桃子。研究贝类的实践课,由搜集贝类到认识贝类,由感知贝类到贝类分类,到最后的组合贝类进行作品创作,整个活动都在按层次进展,效果良好。
⒋活动体现了任务性。在展示课上,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紧紧抓住“任务驱动”这一要素开展活动,即师生组织开展的每一步活动要有一定的任务性,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究。如蓬莱新港子口完小的丁文静老师展示的“吸烟与健康”综合课,由家长会上教师呛人的烟气引出主题,分为资料搜集组、数据调查组、课题实验组三大组,活动以一周为阶段,共分四阶段完成,每一次活动都要有具体的目的及任务,最后在每一项小任务的驱动下,通过手抄报、统计图、效果图等方式,向校内班级、家庭、社会宣传吸烟有害健康,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⒌活动体现了地域性。活动中,有很多课题体现了地域特点,如龙口的海产品,莱阳梨、烟台苹果等,师生从生活地域特产入手,进行探索、研究。莱阳教师执讲的莱阳梨,从传说到现实,从观赏到品尝,从物用到药用进行活动。
二、活动中的点滴感悟
⒈选材应注重生活化,体现务实性。一切活动均要来源于生活,反馈于生活。综合实践学科是一门内函与外延都很宽泛的学科,但有一点是要肯定的,那就是活动一定要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务真求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参与,才愿参与,才能做好。
⒉活动应注重自主化,体现阶段性。活动的整个过程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即把学生做为活动中的主人翁,在学生群体中产生问题源,在学生群体中产生动力源,使活动能够有阶段性推进,每一阶段的活动都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总结。
⒊活动应注重指导化,体现可学性。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要随时关注活动的进展,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站在向导的高度引领问题,让学生接受你的指导,并学习应用。
⒋评价应注重多元化,体现激励性。活动离不开评价,评价在整个活动中也起着非常关健的作用,教师要适时的带领组内、班内同学进行评价,评价要多元化,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激励,通过口头表扬、成长树、奖状、摘成长星、表扬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鼓励,激励学生探究,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索,在肯定中成长。
教师培训是归纳还是演绎
沈 旎
1.两种结构,两种思维
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演绎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它是我们通常认识事物的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培训中常用的两种逻辑方式。
常见的培训方式是演绎结构的,比如教师参加一项教学培训,接受了专家的逻辑结构优美的某些模式或观点,运用在教学中,形成证明性的教学案例,成为教学实验的说明。显然,这种培训逻辑起点是理论,服务于专家研究,它以专家的研究为终极目的,而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过是理论在现实中的印证。这种培训逻辑在后面的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因为优美的理论无法应对混沌的现实,而产生为证实理论真实性的伪证。这种培训的主体是单一的专家学者。
归纳式培训往往会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出发,从大量的案例中发现共通的问题,专家和教师合作对这些案例的共性实行归纳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再回到课堂检验这些方法,形成可操作性的改进课堂的策略。这种培训逻辑起点是课堂教学本身,最后服务于教师教学。这种培训从混沌的现实中走出来,基于复杂的课堂环境,形成相对可靠的理论,表现出研究者对课堂状况的敬畏。这种思维,包含着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尊重、理解与体谅。这类培训是双主体制衡结构,专家和教师是相互依赖的。
2.话语权的变更
在演绎式培训中,我们不难发现处于话语中心的是专家和学者。
在培训之初,是专家“洗脑式”的理论传输,他们所传达的理论与模式是实验的前提,往往要求教师抛弃老的、传统的、已经被习惯的教学方式,在头脑中重新建构一套新的教学理念,然后再来应对教学中的问题。
这里存在两个悖论,一是,如果全盘否定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果对自己的教学经历不再信任,教师如何采取教学行动?二是,理论的逻辑优美诱人,但专家的理论研究是在 5 控制变量的情形下进行的,教师的教学中面对的往往是混沌的现实。而且这种培训,也形成了教师的依赖心理: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教师们首先的反应,是去寻找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专家,幻想某次培训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实际情形往往是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因此给人带来沮丧和失望。应用那些取得广泛成功的标准化原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努力。来自于外界的方法和实践很少能恰好适合自己的课堂。
在这样的培训之后,由于运用的是专家的一套理论,最后验证培训的实效的评价权也在专家、培训者的手中。
在以归纳为组织形式的培训中,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专家、培训者进行平等对话。因为,在培训之初,需要专家、培训者耐心倾听教师提供的各类课堂教学的案例,专家、培训者站在自己的理论高度,捕捉案例中不为教师所见的独到的视角,进行理性的分析与阐释。由于最终需要回归课堂,所有的策略都需要与教师共同商讨后形成,这种培训是否有效,也是根据理论是否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教学的现状来判断的。
归纳式培训的结构,为培训者与被培训教师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创造了可能。这种平等对话会让老师们相信“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对自己过去的经历进行批判分析。”让广大受训教师看到自身成长为研究性教师的可能。
3.让真实成为追求
案例培训、案例研究已经逐渐为大家所认同,成为一种新的研究与培训形式。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伪案例的出现。许多案例有明显的逻辑上的错误,或是过于天真、简单。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假案例呢?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因为不能接受优美的理论在混沌的现实中变得不完美,没有勇气呈现出与理论不合的、自认为有问题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时我们会依据理论的逻辑去制 6 造现实的案例。当然,我们不否认在假案例的制造者中也不乏沽名钓誉之徒。如果我们将培训与研究建立在这样的案例上,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呢?
我这里只想说,演绎式的培训,可能助长假案例的出现。因为演绎式培训最好的佐证是经典的课堂和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名师教学。
调查教师们在培训中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课堂,很多老师选择了名师课堂。他们认为,一般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可学之处。“看课看名师”,确实名师课堂的启发作用不言而喻。也有部分教师希望看到一般教师的普通课堂,认为名师课堂离现实比较远,可借鉴性不强。
其实,平实与经典都自有它的价值。如果目的只是证明在培训前提供的某种模式和理论,演绎式培训有勇气面对平实的课堂情景吗?
归纳式培训,是从混沌的现实中走出来的,它不畏惧教学现实的复杂性。它对课堂抱着真实宽容的姿态,让教师培训的真实性与针对性成为可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归纳与演绎作为研究方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只是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归纳式培训的方式需要引起培训者的关注。
焦点透析:也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
[1] 师资培训的内容
◆培训内容从总体上来讲,应该就是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这门课涵盖哪些?如何实施和操作?具体来说要培养教师新的课程观念、新课程理念、活动内容选取、活动方式、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程序、组织安排、研究方向和实例、教师角色定位、课程实施要点、评价、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课程中其它的一些基本的东西等。
----012班淄博张店张蕾http://acad.cersp.com/3002/1129719.aspx
[2]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要统一
◆我认为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意义和价值,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以及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情况和发展水平,实施过程技术层面上的具体任务和操作要领等问题,可主要通过自我研修的方式来解决,而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操作问题,如选题、指导分组合作、评价、展示交流等等,则应该通过专家实地指导、名师展示课例等方式加以解决。我相信,只要采用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方式,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开展得不负众望!
----010班济南历城崔华http://acad.cersp.com/3002/1140568.aspx
[3]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以各级名师及专家、一线出类拔萃的实干家为师资队伍,进行改良型讲座式;好书导读式;案例剖析式;主题论坛式;工学互嵌式的系统培训。为了鼓励教师的探索和创造,教师培训要在专家讲座之外,纳入了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突出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多种方法。当然各种形式的培训并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也在相互 8 补充和相互结合。我们相信,教师需求的不断提高会催生出更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方式,使之逐渐走向多元和开放。
----012班淄博张店张蕾http://acad.cersp.com/3002/1129719.aspx ◆我所经历的几种培训方式:
理论培训:对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源于我区的综合实践培训。最初是通识意义上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大致上明白了课程的性质、目标、理念]。知道它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完全同于少先队活动,也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至于怎样实施,还是一头雾水。
自修式培训:主要是阅读一些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的书、观看一些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光盘。大致是这样做的:看一看、想一想,然后对照自己的课改一改。一部分内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部分内容不敢认同。处于小心的摸索状态。
校级沙龙式研讨: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学校采取了一种推广方式----沙龙式教研。分组说主题、说实施方案、说进行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在组内展开研究,教师间互相献计献策,以谋求共同发展。
区级观摩课研讨式培训:每学期,区教研室都会组织教师到各校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观摩研讨活动。听课、互动式研讨、教研室主任点评„„能提高操作层面的水平。远程研修培训:去年暑假,远程培训走进了我的学习生活,给我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我期盼有综合实践学科的培训。春节前,终于传来喜讯,学科培训中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毫不犹豫地参加到这个班中。在这里的收获不像以往,大多是单方面的。这次的收获最大:提升了课程的理论,提升了审视的眼光,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
9----007班郑州金水周红改http://acad.cersp.com/3002/1139779.aspx
[4]培训方式无优劣之分,集中培训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形式
◆我所在的唐山市路南区教育局,为了组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课,采取了集中培训的方式,时间为期一周,通过这一周的熟悉教材、熟悉授课方式、方法,提高了教好这门课程的信心。我认为区教育局组织的这次集中培训和以后组织的说课活动、各学校老师的集体交流活动对我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水平非常有效。
----028班河北唐山关芳http://acad.cersp.com/3002/1131080.aspx
◆在执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有幸参加瓯海区首届综合实践活动骨干班的学习。在傅老师的带领下我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成长为一个骨干老师,这中间经历过很多次的培训学习,听讲座、听示范课、上课、出外学习考察等。通过听讲座、听示范课使我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最初步的了解,也慢慢的把我领进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殿堂,使我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了兴趣。上了一堂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指导课使我从理论到实践迈出了第一步,特别是同学们和傅老师给我提出的建议,使我进步很快。出外学习考察既加强了对本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掌握了本学科的一些发展动态,了解到本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又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特别是那次参加在安徽阜阳召开的首届全国研究性学习交流会,会上有专家讲座,专家上课,至今我还深深地记得北京附属中学的特级教师周庆林老师上的一堂观察方法的指导课,使我受益匪浅。还有学生的成果展示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因此,那次的培训对我的帮助很大。
----003班温州瓯海陈靓靖http://acad.cersp.com/3002/1135056.aspx
◆我们学校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是专家培训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我们学校侯校长对于综合实践课非常重视,请区教研室的潘老师对老师进行理论培训,在日常 10 教学中,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并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次的教研,充分运用教师的智慧来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这样的培训方法很好,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007班郑州金水马聪艳http://acad.cersp.com/3002/1137268.aspx
◆在参加了由我区教科室组织进行小规模的培训,在培训中使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组织过参与学校和学校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我感觉沙龙的形式很有效,使我从开始对综合实践活动什么都不懂,到逐渐的了解,熟悉,并试着摸索着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方法。我区组织的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展示也对参与教师开展活动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作用。这些培训能够使参与教师更快,也更深入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蓬勃开展。
----007班郑州金水聂炎http://acad.cersp.com/3002/1136401.aspx
◆接手这一课程之后,除了自己去找一些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材料阅读分析,除了这次远程研修外,我主要经历了两次集中培训(我们学校是轮流派人的),第一次是上学期,区主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员组织了送课下乡活动,三位老师展示了三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课后进行了互动研讨。第二次是这一学期,区主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员做了专题报告,就全区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比赛中呈现出的问题做了剖析,并指出了应对措施。
----010班济南历城崔华http://acad.cersp.com/3002/1140568.aspx
[5]要注重学员在培训中的亲身参与
◆我认为仅仅是理论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让老师参与实践,在实践中给予指导是让老师获益最大的。
----007班郑州金水马聪艳http://acad.cersp.com/3002/1137268.aspx
◆我们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把自己当成学生,模拟综合实践活动,按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经历一次 “ 综合实践活动 ” 的全部过程。从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到分组、分工,到实施和最后的总结、反思。然后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热烈的讨论,网上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觉得这种培训方式及有效,又实用。
----007班郑州金水孙艳http://acad.cersp.com/3002/1140102.aspx
◆培训中要注意引导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小组实践活动,亲自体验实践活动的具体运作,同时又练习以教师的身份设计、运用指导学生活动和研究策略。培训者不要直接向教师讲授理论和方法,而是按照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师亲历体验、相互交流、共同学习,让教师自己去发现、总结出指导的方法及其理论基础,并在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交往。
----012班淄博张店张蕾http://acad.cersp.com/3002/1129719.aspx
沈旎与您聊培训:
一、从“培训”走向“研修”
“教师培训”是一个常用词汇。随着新课程的实验对教师培训的关注,它逐步变成一个热点词汇,培训的名称也更多的采用“教师研修”或是“教师研训”。语词的变换,传达出的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多的是在教师学习方面某种思想或是态度上的变化。
首先,从“教师培训”到“教师研修”,意味着学习主体的变化。
“培训”具有单向度的意味,有强烈的方向感,即存在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角色分解。这种角色定位,必然强化培训者的话语权力和思想优势。在这样的话语体系中,教师仅仅是一个受训者,他们的自主的思考被漠视。如果把专家和教师作为两个割裂的角色出现在教师学习的过程中,理论逻辑的美丽与教学现实的混沌会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撕裂感,12 对专家、教师是两损的,表现为在培训中,教师对专家理论的不信任和专家对教师现实课堂教学行为的不理解。
其次,从“教师培训”到“教师研修”,体现出教师学习方式上的变化。
“培养”“训练”,由于其单向度的意味,在教师学习形式上表现为“专家讲授----教师聆听”。但观念常常是难以被语言准确传达出来的,即使被传达,其现实转化率也会很弱,这也是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怀疑理论效用的原因。
如何让理论变得更美丽,更亲切呢?采用参与的方式、归纳的方法,从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出发,顺着专家们理性的目光,探察到课堂教学日常假设中的虚伪,然后进行理性的思考、策略的设计,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师在这样一个研究的过程中,从自己的教学体验出发,在研学中,不断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在课堂中检验、修正、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
同时,“修”字也提示我们,教师的学习过程是缓慢的。在教师的学习方式上,除了必要的集中培训外,更多的是建立一个稳定的学习共同体,表现为共同体内各主体长期互相关注、对话的过程。
二、教师培训也有三维目标。1.谁忽悠了谁?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无论做什么事,人们最关注的可能只有结果,学生学习如此,教师学习也无法挣脱这样的背景。
作为参训教师,太多重复而低效的培训让他们深信这样的学习只是个过场。之所以来参与,可能只是出于惯性,或是迫于学校压力,或冲着不得不要的继续教育学分或证书。而培训者因为对创新必然会承受的压力的畏惧和职业怠惰,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这样的培 13 训会被一次次荒唐的重复。
仔细想,在这个过程中,被亵渎的是“学习”本身。个人的学习经历是具有迁移性的,如果自己的学习处在这样一个状态中,教师就会把自己的学习经历转移到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为什么会处在当前状态,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教师的学习体验对学生无疑有着重大的影响。
2.我们要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到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并列入了学习的三维目标中。如何在学生学习中落实这三维目标?我想,教师的学习状态是需要率先得到改善的。教师培训也应该有三维目标的定位。
教师们常常将自己的培训期待表述为学习一些教育学知识以及实际课堂操作的技能,这可以理解为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这个维度。如果目标仅仅是一维的,那么在培训中,为了尽快达成教师学习这方面的目标,我们往往会选择看似高效的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的方法。参照学生学习的三维目标,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学习中其它二个维度目标也很重要,比如,教师学习过程的经历、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态度的体验。如果失去这两个维度目标的支撑,学习将变成没有过程的目标异化。在这点上,师生学习是同理的。
如果我们用三维目标来检视教师培训的过程,作为培训者,就会关注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选择、学习对象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注意到培训过程中,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平等的对话等。教师培训的目标不仅指向教学策略寻求,更应该成为教师体验完整的学习经历的过程。相信有这样学习经历的教师,在处理学生学习三维目标的方法上也会有所改善。
3.让学习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方式
当前,教师学习的另一个问题是培训不具有连续性。
大多教师培训是短期的割裂的行为,长不过一周,短则三五天,前后培训没有必然的联系,缺少后期的跟进服务。培训者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多最全面的信息传达下去,导致培训年年搞,内容年年重。受训者也期待着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解决教学上的问题。于是,在学习方法上似乎除了你讲我听的方式,几乎无从选择。当然,导致这种现象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师资培训的需要与培训资源的不匹配,但实质上,如果过于强调在短期内达成效果,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急功近利地培训,目标往往难以达成。
如同学生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师的学习也是一个连续的递进的过程。有效的教师培训应该是连续、长效的,需要进行长期的规划和设计,而且这个设计不是以专家想传达什么思想为核心,它应根据教师的需要进行设计。如果将教师培训看成是一个连续长期的过程,它就会呈现出专家与教师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及多元培训形式的结合,比如集中培训与自主研修的结合,这一点是外部培训机构比较难把握的,校本研修有这方面的优势。它可以联系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为教师量身订制培训方案,把教师的学习作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当学习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它才能通过教育教学迁移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考试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考试题
一、填空
1.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程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为主要形式展开的。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教师和()合作开发与实施的课。
4.按照国家课程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均每周()课时。
5.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指导应该有不同,即年级越低,指导的力度应越()。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小学课程构成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选修课程
2.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三条主线的是()
A.学生与自我B.学生与他人社会C.学生与家庭D.学生与自然
3.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使用正确的是()
A.课时必须集中使用B.课时必须分散使用
C.课时可以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D.课时可以减半使用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校本课程
5.下列对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理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促进学习方式变革.B.面向学生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发展空间。
C.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实现学生发展。
D.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储备,推进学生知识结构发生变化。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选择不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尊重每个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
B.反映学校所在地区特色;
C.有利于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
D.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
7.下面哪一项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的主要关注点()
A.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深度和广度;
B.学生对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C.学生的研究成果;
D.学生活动中的合作精神
8.下列哪项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基本理念()
A.整体覌B.多元化C.过程性D.知识性
9.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正确的角色是()
A.主导者与支配者B.支持者与参与者C.引导者D.指导者
10.下列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B.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其它课程的附属;
D.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三、简答题
1.学校中哪些活动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领域结合开展?
2.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交流、展示或总结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基本方式有哪几种?
四、分析回答题
1.王老师在<零花钱该怎样花>主题活动设计中,设计了以下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同学们零花钱的使用情况。(2)、形成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理财,合理使用零花钱。你认为该活动目标设计的是否全面,为什么?
2.“学生对主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倡导学生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
以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是:
3.你对下面的说法有何看法?
有人说”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重过程,轻结果,也可以不要结果的课。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只关注活动过程,不必要考虑活动结果或成果如何。”根据你对综合活动课程的理解,对此有何看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试题参考答案
1、必修课;
2、活动
3、学生;
4、3;
5、大
二、选择(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2、C;
3、C;
4、D;
5、D;
6、C;
7、D;
8、D;
9、A;
10、C;
11、C;
12、A13、C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第1小题2分,第2小题3分,共5分。)
1、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传统活动等。(答出2项给1分,答出3项给2分)
2、讲演、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方式(答出2项给1分,答出3项给2分,答出3项给3分,)
五、分析回答题(本题共3小题,第1小题3分,第2小题3分,第3小题2分,共8分)
1、我认为该活动目标设计11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要依据具体的主题活动内容进行设计,不仅要具体全面,而且要体现三维目标,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情感态度目标犹为重要(1分)。
2、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而不是再现教师思维并复制知识的过程。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以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们不受任何控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自己提出探究主题,选择学习伙伴,计划学习时间,设计学习过程,还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交流和共享。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则起着指导作用。但是,自主不等于自由(1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不是放手完全由学生自己去选择、去实施,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1分)应该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条件,提供帮助;指导学生选择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法,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过程。可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突出学生主体这一核心理念,又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把教师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结合起来(1分)。
3、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过程的教育价值,可以说没有实践过程也就没有了这门课程的价值。学生们实践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重视这一过程,而不能盲目的追求直观性、直接性的结论。关注过程不等于不要结果(1分),而应兼顾结果。因为任何教育活动都应追求一定的结果。但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相对于发挥过程的教育价值只能兼顾结果,而不能刻意追求结果,但也不能不要结果(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