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说课稿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说课稿
高唐县实验小学解刚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交流,首先感谢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给我这次给大家汇报交流的机会。下面我就谈一谈我这节复习课的设计思路。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复习课的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第二,帮助学生巩固和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第三,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在传统的复习课上我们一般流程是:学过的知识被一股脑儿地搬出来,然后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定义、概念与公式,接踵而来的就是大量重复性的练习。这样的复习课,学生兴趣不高,教师也被搞得疲惫不堪。这也是我在上复习课时困惑的地方。4月份在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上,通过聆听三十多位名师的精彩课堂教学,特别是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朱国荣、朱德江等几位名师执教的复习课,让我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复习课也可以这样上,原来复习也可以这精彩!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是六年级下学期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中的一节课,总复习就是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巩固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总复习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的思想,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重点是整理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难点是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在上本节课时,我先利用一个生活的实际情境也就是“如何将一张祖冲之的画像挂在墙上”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介绍祖冲之这个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引出课题后,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来整理学过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利用学具根据他们推导过程的内存联系,摆成网络图的形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中复习、在活动中复习。由于复习的是旧知,教师不需过多地演示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分步梳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回忆、讨论。记得在在杭州参加“千课万人” 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时,会场上就挂着这样的横幅“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课堂以生为本,天经地义”,真的是这样,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我们要把孩子们的课堂真正的还给他们,让他们在活动中,在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
不能置之不理,而要积极走到孩子们中间,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全国著名教师黄爱华老师在大会交流时也说到:学生喜欢的不是都他们学数学的老师,而是和他们一起学数学的老师。我想:“做一个和学生一起学数学”的教师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努力的方向。
在学生活动结束后,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介绍他们摆放的理由,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各种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及时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转化”这个研究问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了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记得日本一位数学教育家曾说:“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由此可见,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的数学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在“钓鱼”的过程中学会钓鱼的方法,数学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钓鱼”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极其重要的。
“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知识归纳结束后,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复习。问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问题,同时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教师只是给出问题情境,由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自己解答。在学生的一问一答中,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练习。记得在大会上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在点评华应龙老师的一节练习课就曾说:华老师设计了一个美丽的圈套,让孩子们心甘情愿地做了很多的枯燥的计算题。我们在设计练习题时,也要这样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
基础练习结束后,我又从一个实际问题中引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何用一条直线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设计这个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解决问题要注意联系实际,让他们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于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通过这个题目,我想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由于能力有限,在课堂设计上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肯定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此,也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的交流,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变得更加精彩!
第二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反思
复习是一个学生自主疏理知识,转化能力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纵向和横向内在联系,将“点”连成“线”,将“线”连成“面”。所以,复习课应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善于把握概念、原理、法则、性质、公式和数量关系等数学核心知识及其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以之为中心,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努力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努力做到:突出自主性,体现灵活性,注重针对性,训练综合性。
基于以上的理解,这节课的设计,没有按照“回顾——基本练习——综合练习”的顺序组织复习,而是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与数学的原发现过程协调同步,进一步弄清这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明晰知识发生与发展的线索,从而巩固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活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从总体上把握所学知识,并在调整、完善、扩充认知结构的过程中,使知识“提质”、“增值”。
从整节课的设计来看,能注重向学生呈现数学知识之间在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一致性,为他们提供一个以数学思想方法为线索进行统领的知识结构体系——聚合。从知识点的设计来看,能着眼于不同的侧面,把数学核心知识置于多变的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形成多角度的理解,建立多元的联系——发散。如,作业六就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但是,在“回顾整理,沟通联系”环节,留给学生自主整理、探究的空间不够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凸显。
第三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反思
《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 “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通过 “ 生活引入——回忆整理 —— 构建网络 —— 实际应用 ” 等环节,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在学生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与运用的能力。
1、联系实际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以生活中照的照片导入,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在自然而贴切中引出课题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这大大激活了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态势进入后面的梳理复习。、先回忆后点拨,全面梳理知识。梳理知识是复习课中很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在老师点拨下自己整理,及时反馈,从而理清知识间的脉络,及时查漏补缺,找准各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意义、计算公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首先,让学生在回忆中引出六种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图形来指一指,摸一摸图形的周长,突出了 “ 有无计算公式 ” 的思考方法,紧扣 “ 所有边长的总和 ”,使学生的思路更为清晰、明朗。接着再复习近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强调了 “ 各面积公式的推导 ”,唤醒了学生的思维链接。
3、在合作中交流,在体验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在本课教学中,我有意识安排了两次小组合作交流,如让学生在合作中回忆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等。同时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融为一体,既分工又合作,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维,获得成功的体验,又使学生学会协作,互助互补,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练习循序渐进,在实际中应用。复习不是简单重复,它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解决问题。本节课的练习既有基本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又有学生常见错题的纠正,还有综合性较强的练习设计,使学生在练习中达到了复习的目的。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价值。
5、进一步渗透数学转化思想。在得到网络图后,让学生从两个方向进行观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其中,从右往左看,可以发现在推导一种新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总是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解决。从而,进一步渗透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常常会把一个新的问题转化成我们会的问题来解决。
第四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沼涛实小 刘红梅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28-129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源于生活又动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3、渗透―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学会学习方法。
4、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个平面图形纸片、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故事导入:唐僧取经回来后,想把一块土地奖给三个徒弟,唐僧拿出三条一样长的绳子,叫三位徒弟用绳子各围一块地。猪八戒说,我要围成长方形的,沙僧说,我要围成正方形的,孙悟空说,我要围成圆形的。
同学们猜一猜,三个徒弟围的地谁围的面积最大?
如果要知道它们占地各多少,需要运用哪些知识?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板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二、回忆整理 交流探索
1、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①周长的意义
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生回答后课件显示六种图形。
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叫做周长?(引导回忆后,课件显示平面图形的周长)生答后(板书:周长——所有的边长的总和)②周长的计算公式。
哪些图形可以用周长公式计算?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计算公式吗?(引导回忆计算公式——课件随机出示计算公式)
提问: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用长与宽的和乘以2?
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中,π是什么意思?
讨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没有计算周长的公式,我们是怎样求周长的? 小结:(略)
2、复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 ①面积的意义。出示六种平面图形。
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引导回忆后课件演示平面图形的面积)生答后(板书:面积——表面或平面的大小)
②回忆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课件随机显示公式)③梳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回忆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小组讨论后汇报:(也可借助学助具演示)。
在小组里每个同学说一种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帮助学生回忆。三构建网络 比较辨析
1、构建网络
同学们懂得了六种平面图形的推导过程,这6种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请同学们利用老师发给的学具把六种图形摆一摆,摆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图,并用线连起来。
a、请先摆好的小组派代表在屏幕上展示本组的摆法,并说明这样摆的理由,让学生评价并展示不同的摆法。总结:(略)
b、阅读书P128的内容,想一想:书上的摆法与我们的摆法道理一样吗?(把公式填完整)
2、比较辨析
a、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米)。比较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点。(板书)
b、P128:分别比较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图略)。在每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相等吗?
学生讨论交流后电脑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和面积意义的不同。
3、深化练习
a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 要给一幅长方形油画加上木框,就是要求长方形的()。[ ①周长
②面积 ] ②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① 6 ② 24 ③ 12 ] ③ 求左图的周长列式正确的是()。[① 3.14×8 ÷
2② 3.14× ÷2 ③3.14×8÷2+8] b、完成P129第2题。
四、综合运用 发展延伸
1、解决问题
用同样的绳子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哪一种围法的面积大?(电脑显示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地以及数据)绳子长31.4米 10米
S=? S=? S=?
学生计算后得出结论:周长相等的情况下,S圆 〉S正 〉S长。
2、实际运用:
在日常生活中,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篱笆围成一块菜园(如图 单位:米)篱笆全长40米,这块菜园的面积是多少? 墙(课件显示篱笆全长,帮助学生理解。)
3、课堂作业:P129第1、3题。
4、课外活动:
研究问题: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中,窨井的横截面为什么一般 都是建成圆形的?
研究方法:①实地考察②查阅资料③请教身边的 ④走访技术人员。
注重自主–实践 落实建构–创新
——―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说明 安溪沼涛实小 数学组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而―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正是在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整理与复习中,对小学数学中的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集中进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最基本的计算,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尤为重要。针对于此,本课在教学时设计了较为充实、丰满的教学要求,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使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设计精
一堂课的好坏,教学设计是基础,教学设计将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而―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整理与复习‖内容多而杂,教学中如何既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复习和巩固,又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本课作了精心的设计。
1、在兴趣中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老师就设计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配以生动的多媒体画面,这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感受到数学美,老师又及时地激疑:孙悟空、沙僧、猪八戒谁围的土地面积大呢?要知道它们占地各是多少,需运用那些知识?在自然而贴切中引出课题——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这大大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态势进入后继的梳理复习。
2、在点拨中梳理。梳理知识是复习课中很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在老师点拨下自己整理,及时反馈,从而理清知识间的脉络,及时查漏补缺,找准各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意义、计算公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首先,让学生在回忆中引出六种平面图形,让学生在记忆库中再现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分层次先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突出了―有无计算公式‖的思考方法,紧扣―所有边长的总和‖,使学生的思路更为清晰、明朗。接着再复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强调了―各面积公式的推导‖,唤醒学生的思维链接,促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
3、在合作中建构。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教师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利用学具把六种平面图形重新排列,让人一眼就看出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学生在比一比、排一排、议一议中思路逐步清晰;其次,要求学生说出―排‖的理由,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再次,老师引导排列图从左往右,从右往左观察,认识到最基本的图形——长方形,体验转化思想,对知识进一步高度概括,还渗透了学法指导;最后让学生比较辨析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处。至此,学生的知识网络已形成。
4、在实际中应用。复习不是简单重复,它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解决问题。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提高能力,促进发展。本节课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从基本的计算周长与面积的口答题、比较周长与面积的大小到辨析选择题,以及动手测量,计算周长一定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面积。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现了知识的运用,遵循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让学生在动口答、动手算、动脑想中扎实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二、理念新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时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小学数学的改革方向,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1、注重网络构建,体现自主探索。教学设计中教师很注重学生知识网络的建构、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能让学生先说、先做、先想的,尽可能让学生去说、去做、去想,教师尽可能为学生的说、想、做营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如让学生先分清周长、面积各意义、公式。再让学生回忆推导过程,摆出各顺序联系图,比较分析。让学生在探索中逐步深化思路,理清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形成网络。而教师则只是在点拨、在引导,为学生提供话题,这大大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渗透了学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2、注重合作交流,体现群体协作。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安排了三次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回忆周长、面积意义、公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回想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等。同时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融为一体,既分工又合作,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维,获得成功的体验,又使学生学会协作,互助互补,活跃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辩证性。
3、注重电化教学,体现信息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信息的程度越来越高,本课在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的同时,很好地引入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形式更为生动、活泼,教学过程更加紧凑、高效,充分显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无可争辩的优势。如各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意义显示,特别是各面积公式的推导,引入Flash动态地展示了由长方形面积公式到其它图形中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浓缩知识的来龙去脉,巩固练习题的比较,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更使学生体验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乐趣和魅力,大大体现了信息技术的神奇不可替代性。
4、注重生活应用,体现实践创新。数学教学中应强化数学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课从草地上各图形面积比较导入,到油画加框,求篱笆地面积以及实地考查等无不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与学生生活贴近。通过猜一猜、选一选、算一算、议一议,又回到课首―孙悟空围的面积最大‖,与学生认识中的孙悟空形象吻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价值。课后的延伸题,是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巧妙结合,融创新意识和实践的培养于其中,又使数学教学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走向多科学、多功能的综合。
古人有云:学而时习之,方能为师也。―复习是学习的母亲‖(狄慈根语)。―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设计,依据了《新课程》精神,充分考虑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回忆整理——构建网络——实际应用‖等环节,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在学生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与运用的能力。这将大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五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二册第97页《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领悟学习方法。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及转化思想;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复习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教学准备:学生和老师各准备6种平面图形纸片一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我们学校为了进一步美化校园,准备在一块空地上种植花圃。如果让你来设计,你打算把它设计成什么形状?
生: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师根据学生汇报依次出示6种平面图形纸片)
师:你们设计的这些图形实际上就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为了防止踩踏,准备在花圃的周围围上篱笆,篱笆的长就是求花圃的什么?我想知道这个花圃有多大,又是求花圃的什么?
2、提示课题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二、合作交流,引导建构
1、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1>描一描,说一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全班来把周长和面积的意义齐读一遍。
<3>计算周长要用什么单位?计算面积呢?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复习周长公式及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你们会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吗?请你们把它们的字母公式写在相应的图形下?(请一个板演)
<2>师:我们来先看周长公式,你们发现哪三种图形没有周长公式?这三种图形没有周长公式,难道就不能求出它们的周长吗? 生:能
师:请你结合三角形的周长说一说该怎么求?(看来一个图形无论有没有周长公式,只要根据周长的意义将围成这个平面图形所有边的长度相加,就能得到它的周长。)
<3>师:我们再来看面积公式,你们还记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把你想到的在小组内交流。<4>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想说哪个就说哪个)
3、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师:在推导各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同学们多次运用转化的方法,既然用转化的方法,那这些图形之间就会有联系。接下来准备请各小组按活动要求设计一幅关系图。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活动要求读一读。请各小组马上动手,比一比看哪组完成的既对又快。
<1>小组合作设计一幅关系图,表示图形与图形间的联系。活动要求:
1、想一想: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推导过程之间有什么联系?
2、根据这个联系摆一摆、连一连,用简洁的图示表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2>展示评价成果。(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连?怎样连更合理些?)师:还有不同想法吗?根据刚才这个同学汇报的想法检查一下本组的关系图有没有补充的。<3>师梳理关系图。
师:现在我们来共同梳理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我们最先学习哪个图形的面积?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面积推导与长方形是有联系的。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推导出哪几个图形的面积?而借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能推导出哪几个图形的面积?(4)观察这个关系图,想一想:
①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是推导出其它图形面积的基础? ②哪几个图形的面积是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来?
三、综合运用,发展延伸
师:现在就要考考你们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没有信心?这是我们学校设计的三个花圃的形状,请你们分别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要求只列式不计算。(完成课本第97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哪些问题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