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规划(推荐)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中学是一所有46年历史的普通完全中学。学校以“求实、创新”为校风,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军民共建先进集体、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上海市中学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上海市加强初中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体锻达标先进学校、闵行区文明单位、闵行区科技特色学校、闵行区绿色学校。
作为一所老学校,存在着不少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校园建筑风格不够一致、师资队伍参差不齐、行政人员学科结构不够合理、社区环境属城乡结合部。
1999年9月我校开始新基础教育实验,成为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新基础教育实验已经在我校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取得显著成效,在师资培训、班级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都有相应进展。我校新基础教育实验组获得区先进称号,获得了区成果应用一等奖等奖项,在全国性刊物《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发展研究》等发表了新基础教育内容的论文。
叶澜教授说:“新基础教育的理念要制度化。”一部分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一要找亮点,找现有的亮点,使这些亮点更亮;二要找可能的亮点,使学校不断扩大亮点,自己感到一年一年在亮起来。××中学就有这个味道。”
我们对21世纪新型学校的创建构想是:“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以人本管理为目标,以人格塑造为抓手,以人文氛围为基调,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家庭社区为拓展,以师资建设为主线,以教育科研为支撑。” 我们的创建对策是:“发扬传统,正视现实;弘扬校风,求实创新;拓展亮点,整体推进。”
第二部分:创建规划
一.创建目标
在实施新基础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把握实践的重点,包括课堂、班级和学校。
(一)课堂——洋溢生命活力
张扬个性、鼓励多元、提倡兼容、追求和谐
(二)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1.凝聚力:具有自主管理能力的小干部队伍;每个学生主动寻找为班级服务的岗位。
2.创造力:超越他人、超越自我、超越昨天
3.上进心:有切实可行的动态发展的班级目标,每一个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4.责任心:每一个学生的一言一行能对班集体负责、能对自己负责。
5.时间观: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6.效率观: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7.宽容度: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8.成熟度:善于反思,调整对策
(三)学校——焕发勃勃生机
创设平等与民主、开放与创新的现代学校环境。学校的基本活动场要有利于师生的生存发展,让学生喜欢学校,解决学生厌学问题。为师生创设一个主动发展的生存环境。
向家庭、社区拓展,不把教育教学局限于学校。完善家长学校、新生家庭访问制、学校家庭联络手册、社区服务、学生教育教学辅助基地的开发等。新基础教育的理念将通过学生渗透到家庭、社区,学生将不仅仅是在学校习得新基础教育理念,而且在家庭、社区也体验、应用、推广新基础教育理念。
二.理论指导
产生于世纪之交的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是一个系统的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论。其鲜明的特点是理论先行、理论联系实际,既“成事”,又“成人”。
为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我们必须要有“理论先行”的意识。将新基础教育理论本土化,首先是理论的内化。并且要防止理论的窄化和泛化。
(一)凸现内核——三新
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以“三观十性”为理念,以塑造新人为目标,以“三Z”为培养模式,以创建新型学校为使命。我们要不断加强对新的教育理念(三观十性)、新的培养目标(新人形象)、新的培养模式的理解,并且转化为我们自觉的教育行为。
(二)动态整合——创造
新基础理论之新,既体现在其理论内核上,又体现在她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加以动态整合。
1.以时代精神作观照(呼唤新人形象)
2.以生命哲学为底蕴(主动、整体、终身)
3.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扩充容量、综合渗透)
4.以事理研究为特征(研究性地教和学)
三.创建对策
新基础教育关注的焦点在“人”:关心人、尊重人、改变人、完善人……因此,我们提出:人性化教学、人文化氛围、人本化管理。
(一)人性化教学
“终身教育体系的开放化,学习就意味着不只是为了升学,还是为了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提升。”这种大众化的教育就体现了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要关注生活世界和知识世界的沟通。
由此,我们提出课堂教学的人性化。我们理解的人性化教学,就是要以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来促进师生的生命活力涌动,以保证学生生命质量和学校生活质量的提升。
1.师生互动
教师愉快地教与学生愉快地学之间的互相促进
教师研究性地教与学生研究性地学之间的互相促进
2.生生互动
每一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生生间的智慧碰撞
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发展与生生间的优势互补
3.自我互动
以独特的感受解读独特的文本
以独特的方法解决独特的问题
这三种互动是多层~的有机互动。以自我互动为基础,以生生互动为关键,以师生为提高。
(二)人文化氛围
加强校风、班风、学风、教风建设。倡导进取精神、研究精神和人文精神。我们追求:求真、向善、爱美、乐观的校园文化。其主要内容是:
1.关注人的命运、尊重人的价值、崇尚独立人格
2.重视德性修养,注重内心感受,具有反思能力
3.挑战自我、不怕挫折、主动发展、自我实现
4.具有审美眼光、向往和谐、追求完美
5.崇尚科学精神,培养丰富的想象、大胆的猜测、多元的思考
6.乐观、豁达、大度;倡导人类意识、地球意识、宇宙意识
校园硬环境的建设:包括校园立体绿化设计,环保宣传,金鱼观赏,爱国主义长廊、学生成长展示廊、科技宣传画廊、班级文化建设等等。
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建设现代化的教室,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设备进教室。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两种学习模式,即“拾荒式搜索”和“以网络为平台,探究式学习”;借助信息网将外部世界引入学校,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人本化管理
新基础理论关注人的主动发展,离开人的主体意识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从精英式的关注少数出色的学生,转换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
开展自我发展评价,以唤醒师生主体意识,焕发师生生命活力:
教师自我发展评价——追求自我更新;学生自我发展评价——追求自我超越;行政自我发展评价——追求自我拓展。我们努力做到:激励师生主动发展的动机、创设师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形成师生主动发展的机制。突出两个“关注”:关注教师的自我更新,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
关注教师的自我更新,加强师资自培工程
“我们期望的教师,他能够做到系统深入研究,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提升,风格特色形成,整个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并能自觉地进行自我更新。”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多要素、动态化等特点。在各种要素中,现代化、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为了办一流的教育,我校多年来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办一流教育的切入口,在新型学校中我们特别是把教师骨干群体的培养工作列人“重头戏”,以师资建设为支撑。
新型学校中的师资建设将是: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学生本位为标尺,以听课评课为杠杆,以课题研讨为载体。
(1)“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从“定位在‘默默奉献,甘当人梯’上,只是为学生未来的创造服务”转变为“认识教师劳动的价值在于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本质,其劳动本身也内含着丰富的创造”。努力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实现“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
(2)“以学生本位为标尺”。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复合主体的不可替代和缺少的一部份,不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不着力于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只把教育当作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是不适应学生为本的时代潮流的。为学生好差分级的标准是因为其忽视的恰恰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生潜在可能性的发现与开发,恰恰是教育最有用武之地的真正的“舞台”。
(3)“以听课评课为杠杆”。新型学校的评课观有如下特点:
1、以新基础教育的三层理念(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活动观)为评课的标准。
2、以学会评价为评课的具体尺度:学会对课堂教学的由整体到细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理性思考;学会运用发展观点来评价,也就是既要对客观的事实作出判断,又要能够提出科学的理论依据,既要着眼于现在怎么样,又要着眼于发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为先进的教育行为。
(4)“以课题研讨为载体”。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开展深化课题研究。确立课题,就必须认真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熟悉新基础教育的三观十性;课题确立以后,必须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实践安排、研究方案;在完成一个个的个案的过程中,加深对新基础教育的先进性的了解与理解,课题的研究是对自己参与新基础教育实验的一种有效的验证。
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开展学生“成长”系列活动。
关注学生成长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成长活动系列设计主要是提供一个框架,留给师生极大的创造空间。新基础教育实践是“不断创生的实践,是富有生产能力的实践。”可以联系年级和班级的实际,不断地细化和具体化。
本设计的三个方面:关注“成长”的主题教育,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阅读“成长”的系列书籍,为了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记录自己的成长故事,为了培养反思能力并且便于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
以上三种活动形式,可以互相交替的。主题教育和阅读书籍丰富了成长的故事的内容;成长的喜悦和困惑,又督促你去多读书,也使主题教育变得多姿多彩。
四.推进步骤
(一)加强宏观策划
学校管理的宏观策划,是将“新基础教育”理念转化为先进的教育行为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以《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中学三年规划》为蓝本,在实施新基础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实践的重点,集中在课堂、班级和学校的发展目标上,将人性化教学、人文化氛围、人本化管理落实到每个学期的工作重点中去。
借助“中期评估”的东风,发挥“评估指标”的导向作用,使“新基础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加强中观调控
(1)有机渗透
不是把实验当作额外的任务,而是将“新基础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来搞好“新基础教育”研究。每年一至两次的教育教学研讨会都是围绕该主题开展。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都要有机渗透这一主题。
(2)重心下移
在实验推进的过程中,只有校长的意志,而没有转化为每一个基层的实际行动,仍然是无济于事的。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一节课。因此,班主任、年级组长,科任教师、备课组、教研组等等是我们落实的重点。就教研组而言,要推广到所有学科;就年级组而言,要推广到所有年级。因此,要加强对组长的培训。
(3)增强第一责任人意识
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级各层的行政、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科任教师都是相应的第一责任人。将新基础教育理念不断内化,并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4)形成骨干教师队伍
搞新基础实验贵在平时的水滴┑墓し颉J导っ鳎诔L跫虏渭邮笛椋颐堑慕淌γ鞒隽艘惶醴媳拘J导实某晒χ罚俪尚禄∈笛榈谋就粱N颐墙忧渴ψ首耘啵宰耘嗫问被右员Vぁ?
(三)加强微观剖析
有了“新基础教育”理念,无论是抓大事,还是抓小事,都可以抓在点子上。其实教育无小事。当然,也不能事无巨细样样都管。校长只能抓几个范例,解剖几个麻雀。这三年中抓了不少这样的小事。比如,校长信箱开通以来,认真读学生的每一封来信,与学生有了更多的沟通,学生报以信任的态度,无话不说。又如,我们提出学生到了教师办公室,要让学生与教师平起平坐。开始,有的老师认为是小题大做,慢慢体会到,这实际上是时时提醒我们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些看似小事,其实都有一个立足点,那就是一切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
类似的问题还很多,需要我们去剖析去反思,例如:
如何进一步加强“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习,在不断内化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实验的学科要进一步扩大,如何抓好教研组长队伍;教师实验队伍要加大辐射力度,如何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运用“新基础教育”理论培训教师,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与经验,如何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与新基础教育理念相结合;信息科技教育,如何注意重视人的主动精神的发挥等等。
我们将本着“高质量、整体、加速推进新基础教育,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的精神,努力将新基础教育研究走向约定的目标终点,即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研究层面在巩固“班级层面的改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到“学校层面的改革研究”,研究的责任人由“实验教师”转向“学校校长”,并且建立各层次的“第一责任人”制度,使学校的办学水平达到一个新阶段。
第二篇:××中学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规划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中学是一所有46年历史的普通完全中学。学校以“求实、创新”为校风,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军民共建先进集体、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上海市中学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上海市加强初中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体锻达标先进学校、闵行区文明单位、闵行区科技特色学校、闵行区绿色学校。
作为一所老学校,存在着不少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校园建筑风格不够一致、师资队伍参差不齐、行政人员学科结构不够合理、社区环境属城乡结合部。
1999年9月我校开始新基础教育实验,成为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新基础教育实验已经在我校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取得显著成效,在师资培训、班级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都有相应进展。我校新基础教育实验组获得区先进称号,获得了区成果应用一等奖等奖项,在全国性刊物《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发展研究》等发表了新基础教育内容的论文。
叶澜教授说:“新基础教育的理念要制度化。”一部分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一要找亮点,找现有的亮点,使这些亮点更亮;二要找可能的亮点,使学校不断扩大亮点,自己感到一年一年在亮起来。××中学就有这个味道。”
我们对21世纪新型学校的创建构想是:“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以人本管理为目标,以人格塑造为抓手,以人文氛围为基调,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家庭社区为拓展,以师资建设为主线,以教育科研为支撑。” 我们的创建对策是:“发扬传统,正视现实;弘扬校风,求实创新;拓展亮点,整体推进。”
第二部分:创建规划
一.创建目标
在实施新基础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把握实践的重点,包括课堂、班级和学校。
(一)课堂——洋溢生命活力
张扬个性、鼓励多元、提倡兼容、追求和谐
(二)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1.凝聚力:具有自主管理能力的小干部队伍;每个学生主动寻找为班级服务的岗位。
2.创造力:超越他人、超越自我、超越昨天
3.上进心:有切实可行的动态发展的班级目标,每一个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4.责任心:每一个学生的一言一行能对班集体负责、能对自己负责。
5.时间观: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6.效率观: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7.宽容度: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8.成熟度:善于反思,调整对策
(三)学校——焕发勃勃生机
创设平等与民主、开放与创新的现代学校环境。学校的基本活动场要有利于师生的生存发展,让学生喜欢学校,解决学生厌学问题。为师生创设一个主动发展的生存环境。
向家庭、社区拓展,不把教育教学局限于学校。完善家长学校、新生家庭访问制、学校家庭联络手册、社区服务、学生教育教学辅助基地的开发等。新基础教育的理念将通过学生渗透到家庭、社区,学生将不仅仅是在学校习得新基础教育理念,而且在家庭、社区也体验、应用、推广新基础教育理念。
二.理论指导
产生于世纪之交的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是一个系统的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论。其鲜明的特点是理论先行、理论联系实际,既“成事”,又“成人”。
为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我们必须要有“理论先行”的意识。将新基础教育理论本土化,首先是理论的内化。并且要防止理论的窄化和泛化。
(一)凸现内核——三新
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以“三观十性”为理念,以塑造新人为目标,以“三Z”为培养模式,以创建新型学校为使命。我们要不断加强对新的教育理念(三观十性)、新的培养目标(新人形象)、新的培养模式的理解,并且转化为我们自觉的教育行为。
(二)动态整合——创造
新基础理论之新,既体现在其理论内核上,又体现在她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加以动态整合。
1.以时代精神作观照(呼唤新人形象)
2.以生命哲学为底蕴(主动、整体、终身)
3.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扩充容量、综合渗透)
4.以事理研究为特征(研究性地教和学)
三.创建对策
新基础教育关注的焦点在“人”:关心人、尊重人、改变人、完善人……因此,我们提出:人性化教学、人文化氛围、人本化管理。
(一)人性化教学
“终身教育体系的开放化,学习就意味着不只是为了升学,还是为了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提升。”这种大众化的教育就体现了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要关注生活世界和知识世界的沟通。
由此,我们提出课堂教学的人性化。我们理解的人性化教学,就是要以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来促进师生的生命活力涌动,以保证学生生命质量和学校生活质量的提升。
1.师生互动
教师愉快地教与学生愉快地学之间的互相促进
教师研究性地教与学生研究性地学之间的互相促进
2.生生互动
每一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生生间的智慧碰撞
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发展与生生间的优势互补
3.自我互动
以独特的感受解读独特的文本
以独特的方法解决独特的问题
这三种互动是多层多维的有机互动。以自我互动为基础,以生生互动为关键,以师生为提高。
(二)人文化氛围
加强校风、班风、学风、教风建设。倡导进取精神、研究精神和人文精神。我们追求:求真、向善、爱美、乐观的校园文化。其主要内容是:
1.关注人的命运、尊重人的价值、崇尚独立人格
2.重视德性修养,注重内心感受,具有反思能力
3.挑战自我、不怕挫折、主动发展、自我实现
4.具有审美眼光、向往和谐、追求完美
5.崇尚科学精神,培养丰富的想象、大胆的猜测、多元的思考
6.乐观、豁达、大度;倡导人类意识、地球意识、宇宙意识
校园硬环境的建设:包括校园立体绿化设计,环保宣传,金鱼观赏,爱国主义长廊、学生成长展示廊、科技宣传画廊、班级文化建设等等。
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建设现代化的教室,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设备进教室。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两种学习模式,即“拾荒式搜索”和“以网络为平台,探究式学习”;借助信息网将外部世界引入学校,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人本化管理
新基础理论关注人的主动发展,离开人的主体意识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从精英式的关注少数出色的学生,转换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
开展自我发展评价,以唤醒师生主体意识,焕发师生生命活力:
教师自我发展评价——追求自我更新;学生自我发展评价——追求自我超越;行政自我发展评价——追求自我拓展。我们努力做到:激励师生主动发展的动机、创设师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形成师生主动发展的机制。突出两个“关注”:关注教师的自我更新,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
关注教师的自我更新,加强师资自培工程
“我们期望的教师,他能够做到系统深入研究,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提升,风格特色形成,整个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并能自觉地进行自我更新。”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多要素、动态化等特点。在各种要素中,现代化、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为了办一流的教育,我校多年来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办一流教育的切入口,在新型学校中我们特别是把教师骨干群体的培养工作列人“重头戏”,以师资建设为支撑。
新型学校中的师资建设将是: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学生本位为标尺,以听课评课为杠杆,以课题研讨为载体。
(1)“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从“定位在‘默默奉献,甘当人梯’上,只是为学生未来的创造服务”转变为“认识教师劳动的价值在于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本质,其劳动本身也内含着丰富的创造”。努力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实现“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
(2)“以学生本位为标尺”。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复合主体的不可替代和缺少的一部份,不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不着力于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只把教育当作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是不适应学生为本的时代潮流的。为学生好差分级的标准是因为其忽视的恰恰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生潜在可能性的发现与开发,恰恰是教育最有用武之地的真正的“舞台”。
(3)“以听课评课为杠杆”。新型学校的评课观有如下特点:
1、以新基础教育的三层理念(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活动观)为评课的标准。
2、以学会评价为评课的具体尺度:学会对课堂教学的由整体到细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理性思考;学会运用发展观点来评价,也就是既要对客观的事实作出判断,又要能够提出科学的理论依据,既要着眼于现在怎么样,又要着眼于发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为先进的教育行为。
(4)“以课题研讨为载体”。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开展深化课题研究。确立课题,就必须认真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熟悉新基础教育的三观十性;课题确立以后,必须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实践安排、研究方案;在完成一个个的个案的过程中,加深对新基础教育的先进性的了解与理解,课题的研究是对自己参与新基础教育实验的一种有效的验证。
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开展学生“成长”系列活动。
关注学生成长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成长活动系列设计主要是提供一个框架,留给师生极大的创造空间。新基础教育实践是“不断创生的实践,是富有生产能力的实践。”可以联系年级和班级的实际,不断地细化和具体化。
本设计的三个方面:关注“成长”的主题教育,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阅读“成长”的系列书籍,为了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记录自己的成长故事,为了培养反思能力并且便于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
以上三种活动形式,可以互相交替的。主题教育和阅读书籍丰富了成长的故事的内容;成长的喜悦和困惑,又督促你去多读书,也使主题教育变得多姿多彩。
四.推进步骤
(一)加强宏观策划
学校管理的宏观策划,是将“新基础教育”理念转化为先进的教育行为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以《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中学三年规划》为蓝本,在实施新基础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实践的重点,集中在课堂、班级和学校的发展目标上,将人性化教学、人文化氛围、人本化管理落实到每个学期的工作重点中去。
借助“中期评估”的东风,发挥“评估指标”的导向作用,使“新基础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加强中观调控
(1)有机渗透
不是把实验当作额外的任务,而是将“新基础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来搞好“新基础教育”研究。每年一至两次的教育教学研讨会都是围绕该主题开展。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都要有机渗透这一主题。
(2)重心下移
在实验推进的过程中,只有校长的意志,而没有转化为每一个基层的实际行动,仍然是无济于事的。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一节课。因此,班主任、年级组长,科任教师、备课组、教研组等等是我们落实的重点。就教研组而言,要推广到所有学科;就年级组而言,要推广到所有年级。因此,要加强对组长的培训。
(3)增强第一责任人意识
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级各层的行政、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
第三篇:中学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规划(teniu推荐)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中学是一所有46年历史的普通完全中学。学校以“求实、创新”为校风,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军民共建先进集体、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上海市中学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上海市加强初中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体锻达标先进学校、闵行区文明单位、闵行区科技特色学校、闵行区绿色学校。
作为一所老学校,存在着不少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校园建筑风格不够一致、师资队伍参差不齐、行政人员学科结构不够合理、社区环境属城乡结合部。
1999年9月我校开始新基础教育实验,成为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新基础教育实验已经在我校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取得显著成效,在师资培训、班级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都有相应进展。我校新基础教育实验组获得区先进称号,获得了区成果应用一等奖等奖项,在全国性刊物《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发展研究》等发表了新基础教育内容的论文。
叶澜教授说:“新基础教育的理念要制度化。”一部分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一要找亮点,找现有的亮点,使这些亮点更亮;二要找可能的亮点,使学校不断扩大亮点,自己感到一年一年在亮起来。××中学就有这个味道。”
我们对21世纪新型学校的创建构想是:“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以人本管理为目标,以人格塑造为抓手,以人文氛围为基调,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家庭社区为拓展,以师资建设为主线,以教育科研为支撑。” 我们的创建对策是:“发扬传统,正视现实;弘扬校风,求实创新;拓展亮点,整体推进。”
第二部分:创建规划
一.创建目标
在实施新基础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把握实践的重点,包括课堂、班级和学校。
(一)课堂——洋溢生命活力
张扬个性、鼓励多元、提倡兼容、追求和谐
(二)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1.凝聚力:具有自主管理能力的小干部队伍;每个学生主动寻找为班级服务的岗位。
2.创造力:超越他人、超越自我、超越昨天
3.上进心:有切实可行的动态发展的班级目标,每一个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4.责任心:每一个学生的一言一行能对班集体负责、能对自己负责。
5.时间观: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6.效率观: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7.宽容度: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8.成熟度:善于反思,调整对策
(三)学校——焕发勃勃生机
创设平等与民主、开放与创新的现代学校环境。学校的基本活动场要有利于师生的生存发展,让学生喜欢学校,解决学生厌学问题。为师生创设一个主动发展的生存环境。
向家庭、社区拓展,不把教育教学局限于学校。完善家长学校、新生家庭访问制、学校家庭联络手册、社区服务、学生教育教学辅助基地的开发等。新基础教育的理念将通过学生渗透到家庭、社区,学生将不仅仅是在学校习得新基础教育理念,而且在家庭、社区也体验、应用、推广新基础教育理念。
二.理论指导
产生于世纪之交的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是一个系统的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论。其鲜明的特点是理论先行、理论联系实际,既“成事”,又“成人”。
开展自我发展评价,以唤醒师生主体意识,焕发师生生命活力:
教师自我发展评价——追求自我更新;学生自我发展评价——追求自我超越;行政自我发展评价——追求自我拓展。我们努力做到:激励师生主动发展的动机、创设师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形成师生主动发展的机制。突出两个“关注”:关注教师的自我更新,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
关注教师的自我更新,加强师资自培工程
“我们期望的教师,他能够做到系统深入研究,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提升,风格特色形成,整个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并能自觉地进行自我更新。”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多要素、动态化等特点。在各种要素中,现代化、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为了办一流的教育,我校多年来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办一流教育的切入口,在新型学校中我们特别是把教师骨干群体的培养工作列人“重头戏”,以师资建设为支撑。
新型学校中的师资建设将是: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学生本位为标尺,以听课评课为杠杆,以课题研讨为载体。
(1)“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从“定位在‘默默奉献,甘当人梯’上,只是为学生未来的创造服务”转变为“认识教师劳动的价值在于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本质,其劳动本身也内含着丰富的创造”。努力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实现“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
(2)“以学生本位为标尺”。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复合主体的不可替代和缺少的一部份,不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不着力于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只把教育当作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是不适应学生为本的时代潮流的。为学生好差分级的标准是因为其忽视的恰恰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生潜在可能性的发现与开发,恰恰是教育最有用武之地的真正的“舞台”。
(3)“以听课评课为杠杆”。新型学校的评课观有如下特点:
1、以新基础教育的三层理念(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活动观)为评课的标准。
2、以学会评价为评课的具体尺度:学会对课堂教学的由整体到细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理性思考;学会运用发展观点来评价,也就是既要对客观的事实作出判断,又要能够提出科学的理论依据,既要着眼于现在怎么样,又要着眼于发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为先进的教育行为。
(4)“以课题研讨为载体”。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开展深化课题研究。确立课题,就必须认真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熟悉新基础教育的三观十性;课题确立以后,必须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实践安排、研究方案;在完成一个个的个案的过程中,加深对新基础教育的先进性的了解与理解,课题的研究是对自己参与新基础教育实验的一种有效的验证。
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开展学生“成长”系列活动。
关注学生成长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成长活动系列设计主要是提供一个框架,留给师生极大的创造空间。新基础教育实践是“不断创生的实践,是富有生产能力的实践。”可以联系年级和班级的实际,不断地细化和具体化。
我们将本着“高质量、整体、加速推进新基础教育,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的精神,努力将新基础教育研究走向约定的目标终点,即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研究层面在巩固“班级层面的改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到“学校层面的改革研究”,研究的责任人由“实验教师”转向“学校校长”,并且建立各层次的“第一责任人”制度,使学校的办学水平达到一个新阶段。
第四篇:中学文明学校创建规划
文明学校创建规划
薛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薛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文明学校创建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法治校、以德治校”,学习、贯彻、落实《郑州市教育局关于2012年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在推进学校民主法制建设的同时,德治强化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担负起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总体要求: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努力提高全体师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人文素养。大力弘扬和宣传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开拓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稳步推进教育改革,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确保教育质量的继续提高和 1
教育管理的不断完善。努力实现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科学化,教育装备的标准化,教育关系的民主化。
以人为本,树立三个形象,营造二个环境,达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三个形象:
1、领导班子公正、清廉、开拓进取,成为全校师生的表率,具有人格教育的力量。
2、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形象——社会尊敬、家长信任、学生敬爱。
3、学生好学上进、文明礼貌、遵章守纪的形象——有远大抱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人才。
二个环境:
1.团体、和谐、文明、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2.绿化、美化、净化、人文化的校园自然环境。学校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1—2年):从2010年开始,在办学条件、包括校园占地面积、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内部管理、教育质量等方面,按文明学校的标准来规范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通过继续保持(市级文明学校、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或通过市、县级有关部门的其他检查验收,形成办学特色显著的、有一定影响的的示范性学校。
中期目标(3—7年):办成让全市人民认可和满意率较高的示范学校,争创市级文明学校,形成有较稳定的办学模式和有较高声望的学校。
远期目标(7年以上):以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以科学、规范的办学模式,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质量的现代化学校。
三、规划要点
(一)全体教职员工增强服务意识,更新教育观念。
广大教职员工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学以致用、狠抓落实。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学习贯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着力解决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我校办学新路子。
二是要切实加强学校党组织的建设,使之成为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
三是要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活力,努力做好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各项工作。
四是要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广大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二)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
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之中。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反映时代的新发展和学生生活环境的新变化,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研究新时期学生思想变化特点,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把爱心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创造丰富多样的德育形式和德育工作新的有效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努力取得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成效,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1、继续加强养成教育
要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新修改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开展养成教育,加强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对教职工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全体老师、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理想信念和行为习惯。2011年我校已成为“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
2、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要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德育实效。深入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同时要开展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精神的创新教育,丰
富民族精神,把民族精神的教育贯穿到教育全过程。民族精神教育内容分解到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熟悉接受民族精神。
要充分发挥团会、队会、班会、思想政治课的德育阵地作用,同时要鼓励创新,利用各种有意义的节日、纪念日,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参与劳动,参与实践,通过亲自实践和体验,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逐步建立以班主任和年级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通过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专题讲座以及个别咨询与辅导等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努力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科学辅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4、构建学习化团体,扎实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法制建设。
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培养目标的变化,终身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构建学习化团体是创设一种校园氛围和文化,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变无目的无计划为有目的有计划,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引领社会;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为建设学习型城市带好头,为全社会作好表率。
⑵根据市委、市政府“四五”普法目标: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一是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二是努力实现由注重教工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建立由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政治教师参加的“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努力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法制教育格局和学校、家庭、社会 “三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
⑷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前提条件。学校在这一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既负有教育、培养一代青年学生的重任,又要接受社会社会各界的评议,随着市民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工的民主法制意识,依法治校将是学校再上一个台阶的基础性工程。学校将扩大校务公开范围,完善公开程序,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监督作用。
5、积极探索学生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综合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办法,积极探索和用好学生袋、成长册,发挥考核、评估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律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6、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当前学生思想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积极探索儒学精华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利用学校人文资源,积极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修养。
7、切实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观社会调查、公益劳动、“手拉手互助活动”、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行动、科技文化活动、军事训练等,使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与他人的合作精神,为民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8、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切实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各学科要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各自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代史、基本国情、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9、努力整合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力量,密切与关工委的联系,认真总结家长学校的办学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家长学校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三)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实验,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育管理,完善各项制度,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1、确保教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推进集体备课,做好教科研的管理工作,认真开展校本课题研究,逐步建立科学的教研评估机制。
2、加强教学过程及常规的管理
质量是在过程中产生的。只有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能按标准上规范,最终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备课、讲课、辅导、作业、考试等教学常规的管理,继续开展公开课、汇报课、示范课、说课、优秀教案的评选工作,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完善评价制度。
3、重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学校要逐步增加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投入;鼓励并推进现代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技术的整体结合。
4、做好“培优”和“补差”工作
要把“培优”和“补差”作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做好学生转化工作。要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在全面提高学习成绩上下功夫。要做好各类竞赛的辅导与提高工作,在特长生上出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创品牌多做贡献。
5、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整体提高全校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加强对广播操、眼保健操的管理,积极开展田径、球类项目的训练,认真组织以“健康、卫生、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月活动,加强传染病预防工作和学校饮食卫生管理,防止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6、重视艺术教育,深挖艺术教育的潜力
要以开展各种传统的节庆日、纪念日活动为载体,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艺术、体育活动;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的教科研工作,深挖艺术教育的潜力,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通过承办一些大型活动,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7、做好新课程改革在全校的推广工作
新课程改革在我校更大的范围内推进,要总结和推广上一学年新课程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按照“边试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认真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和建立促进新课程改革持续健康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
(四)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切实采取措施,在教师的师德建设、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提高教学能力为重点,造就一批骨干教师队伍和优秀拔尖人才。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新教师队伍、教研队伍的建设。要在职务聘任、培养培训、考核奖惩、工资待遇方面面向优秀教师倾斜,加快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以人为本,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选拨人才。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未来几年,是新一轮竞争——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观、质量观的竞争。校际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师资队伍的竞争、教师素质的较量。其中教育思想、观念是最根本的,制约并影响着其他素质的提高。为此,从思想观念上我们要摆正好三个关系;职业道德建设上跃上一个新台阶。
思想观念:
⑴教师职业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因为它肩负着传承社会科学文化,培养造就千百万未来人才的社会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兴衰,系与教育。事业要求我们一切要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实际需求,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对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出发,适时调整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手段。这是职业赋予我们的社会使命和责任。也是我们的事业在激励的竞争中能够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
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千百年来,“教师教,学生学”,已被“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所替代,新课程改革则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交流者”,强调师生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对教与学的关系又有了新的诠释,怎样理解、操作,首先是我们教师观念的转变。——教与导的关系:教书育人,“育人”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学过程中隐含着教育,要充分发挥这种潜移默化的、极易为学生接受的身教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检查反思为人师表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的影响。
⑶教师职业劳动与自我人格塑造的关系。用新的思维建立更全面的价值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一度成为教师无私奉献的悲
壮写照,把个人利益与教育事业对立了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家长,感悟着社会和人生,自身必然得到提升。在付出的同时,不断地实现着自身价值,教师的为人处事,人格理应是高尚的,职业劳动的特点为我们创造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以高尚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
职业道德:
⑴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重新修订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的“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奉公、为人师表”的八项要求,其中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今天仍然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
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和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冲击,把职业道德要求提升为职业道德素质已是学校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应该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
⑶以宽广的胸怀、爱心关照全体学生。不以学生的家境、衣饰容貌、家长地位有所区别而不一视同仁;不以学生的性格、思想品德的优劣为转移;不以学生的成绩高下为标准对待学生;学生有得到公平公正的权利,教师对学生的宽厚、公平能抵挡十倍、百倍的社会不公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
⑷提升职业责任感,不以学生取得荣誉、成绩而沾沾自喜,不因学生有问题一味责怪学生。不论学生行为道德、学业上出现什么问题,教师都能首先查找教育过程中的疏漏之处,主动承担一份教育责任,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以良好的职业素质影响和教育学生多一份责任,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服务。
⑸严禁讽刺、挖苦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教育的前提是“接受”,失去教育前提的教育只能走向它的反面,“哀莫大于心死”。对学生的心灵不同程度的伤害是不道德的行为,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今天应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真正做到依法执教。
2、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逐步形成以校本培训为主、外送学习为辅的教育培训机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育科研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
3、狠抓师德建设。
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职员工队伍的道德建设,引导教师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风、学风上以身做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使广大教师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培养他们具有无私奉献、坚韧不拨的团队精神;具有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的强烈责任感;具有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
4、倡导勤俭办学的思想。
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铺张不浪费。
(五)加强安全工作
1、扎实做好安全保卫工作。进一步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要加强学校治安综合管理,杜绝意外事故发生,保障学校师生、财产安全。加强校门出入人员的管理;加强保安人员的管理。规范车辆的停放;加强学校消防安全方面的管理与监督,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坚持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对校园内及周边易发事故的重要部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认真抓好师生的普法教育工作。加强安全工作和住校生管理工作,完善制度,优化服务,明确责任。
(六)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1、继续开展创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活动,巩固已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既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又是实践者。要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提高领导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为全校师生做出表率。
在履行职责、人际交往、日常工作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⑴领导与服务的关系。“领导就是服务”,领导意味着决策、组织实施既定目标和任务。“服务”既有排忧解难,更应把创设一种氛
围,营造二个环境,有利于为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有利于个人积极性的发挥作为“服务”应该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因为群众的“忧”和“难”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赖以生存、生活、工作的环境和氛围。
⑵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校法治体现在学校内部是依法办事,及时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约束、规范一切活动;德治要求干部率先垂范,做出榜样,要求老师做到的,干部先做到、做好。干部言行具有说服力,劝导力和感召力,一句话,干部具有人格教育力量。
⑶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正确对待权利和责任,在其位,谋其政。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业务精,善管理,埋头实干,经常想想:今天当干部应该干什么?自己做了些什么?明天应该留下些什么。
⑷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要确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增强民主集中制意识,努力创设政通人和,步调一致,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领导集体。
⑸个人与集体、领导与群众的关系。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胸怀坦荡,宽宏大度,以诚待人。正确对待来自群众的批评和意见,不能忘记自己原本来自于群众,今天仅仅是分工不同而已,能上,也能下。
2、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人事制度的改革;要进一步做好年轻优秀管理干部的提拨任用工作,积极稳妥的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营造尊重知识、依靠人才、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和良好氛围;为广大教职工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宽松工作环境,融恰的人际环境。
3、做好学校的形象塑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对于学校获得的成绩和荣誉,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予于宣传报道,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认真做好招生工作,采取一切合理合法的必要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我校的生源结构,为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4、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工作,充分借助政府各部门、公安局、派出所、交警等社会力量,共同为学校的发展献策出力。
5、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教代会、团委会、学生会等组织的积极作用,学校重大决策要听取各方面人的意见和建议,重大改革措施要经教代会通过,把各方面的力量汇聚成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整体合力,我们办好事业的力量就会变得更加强大,抵御风险、化解矛盾的能力就将大为增强。
工会工作方面,一是要做好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本部门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早准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经教代会通过后实施,推进我校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进程。二是要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为教职工办实事,关心教职工的疾苦,努力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三是积极开展创建“先进教工之家”的活动,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6、要做好创建市级文明学校、平安学校等的各项工作。
7、进一步强化后勤服务改革,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育人环境。规范收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是事关政府形象、教育形象的大事,学校一定要以自身的实践,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薛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第五篇:河西中学文明学校创建规划2006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法治校、以德治校”,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在推进学校民主法制建设的同时,德治强化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担负起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总体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努力提高全体师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人文素养。大力弘扬和宣传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开拓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稳步推进教育改革,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确保教育质量的继续提高和教育管理的不断完善。努力实现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科学化,教育装备的标准化,教育关系的民主化。以人为本,树立三个形象,营造二个环境,达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三个形象:
1、干部公正、清廉、开拓进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形象,成为全校师生的表率,具有人格教育的力量。
2、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形象——社会尊敬、家长信任、学生敬爱。
3、学生好学上进、文明礼貌、遵章守纪的形象——有远大抱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人才。二个环境: 1.团体、和谐、文明、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2.绿化、美化、净化、人文化的校园自然环境。学校发展目标:近期目标(1—2年):从2004年开始,在办学条件、包括校园占地面积、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内部管理、教育质量等方面,按省级文明学校的标准来规范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通过继续保持(市级文明学校、绿色学校、平安校园、先进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或通过市级有关部门的其他检查验收,形成办学特色显著的、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的的示范性学校。中期目标(3—7年):办成让岳西人民认可和满意率较高的省级示范学校,争创省级文明学校,形成有较稳定的办学模式和有较高声望的学校。远期目标(7年以上):以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以科学、规范的办学模式,达到省级以上综合性办学示范学校(获得省级文明学校和先进职工之家、省级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等),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质量的现代化学校。
三、规划要点
(一)全体教职员工增强服务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广大教职员工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学以致用、狠抓落实。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一是要着力解决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我校办学新路子。二是要切实加强学校党组织的建设,使之成为“三个代表”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三是要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活力,努力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各项工作。四是要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广大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二)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岳西中学文明学校创建规划
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之中。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反映时代的新发展和学生生活环境的新变化,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研究新时期学生思想变化特点,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把爱心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创造丰富多样的德育形式和德育工作新的有效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努力取得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成效,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1、继续加强养成教育 要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新修改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开展养成教育,加强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对教职工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全体老师、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理想信念和行为习惯。
2、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要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德育实效。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尤其是红色岳西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同时要开展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精神的创新教育,丰富民族精神,把民族精神的教育贯穿到教育全过程。民族精神教育内容分解到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熟悉接受民族精神。要充分发挥团会、队会、班会、思想政治课的德育阵地作用,同时要鼓励创新,利用各种有意义的节日、纪念日,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参与劳动,参与实践,通过亲自实践和体验,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逐步建立以班主任和年级长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通过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专题讲座以及个别咨询与辅导等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努力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科学辅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4、构建学习化团体,扎实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法制建设。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培养目标的变化,终身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构建学习化团体是创设一种校园氛围和文化,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变无目的无计划为有目的有计划,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引领社会;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为建设学习型城市带好头,为全社会作好表率。⑵根据市委、市政府“四五”普法目标: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一是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二是努力实现由注重教工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建立由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政治教师参加的“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努力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法制教育格局和学校、家庭、社会(社区)“三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⑷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前提条件。学校在这一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既负有教育、培养一代青年学生的重任,又要接受社会社会各界的评议,随着市民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工的民主法制意识,依法治校将是学校再上一个台阶的基础性工程。学校将扩大校务公开范围,完善公开程序,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监督作用。
5、积极探索学生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综合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办法,积极探索和用好学生袋、成长册,发挥考核、评估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律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6、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当前学生思想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积极探索儒学精华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利用学校人文资源,积极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修养。
7、切实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观社会调查、公益劳动、“手拉手互助活动”、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行动、科技文化活动、军事训练等,使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与他人的合作精神,为民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8、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切实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各学科要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各自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代史、基本国情、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9、努力整合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力量,密切与关工委的联系,认真总结家长学校的办学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家长学校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三)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实验,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育管理,完善各项制度,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1、确保教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推进集体备课,做好教科研的管理工作,认真开展校本课题研究,逐步建立科学的教研评估机制。
2、加强教学过程及常规的管理 质量是在过程中产生的。只有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能按标准上规范,最终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备课、讲课、辅导、作业、考试等教学常规的管理,继续开展公开课、汇报课、示范课、说课、优秀教案的评选工作,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完善评价制度。
3、重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学校要逐步增加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投入;鼓励并推进现代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技术的整体结合。
4、做好“创优”和“补差”工作 要把“创优”和“补差”作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做好学生转化工作。要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在全面提高学习成绩上下功夫。要做好各类竞赛的辅导与提高工作,在特长生上出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创品牌多做贡献。
5、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整体提高全校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加强对广播操、眼保健操、早操的管理,积极开展田径、球类项目的训练,认真组织以“健康、卫生、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月活动,加强传染病预防工作和学校饮食卫生管理,防止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6、重视艺术教育,深挖艺术教育的潜力 要以开展各种传统的节庆日、纪念日活动为载体,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艺术、体育活动;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的教科研工作,深挖艺术教育的潜力,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通过承办一些大型活动,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7、做好新课程改革在全校的推广工作 2006年,新课程改革要在我校更大的范围内推进,要总结和推广上一学年新课程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按照“边试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认真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和建立促进新课程改革持续健康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
(四)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切实采取措施,在教师的师德建设、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提高教学能力为重点,造就一批骨干教师队伍和优秀拔尖人才。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新教师队伍、教研队伍的建设。要在职务聘任、培养培训、考核奖惩、工资待遇方面面向优秀教师倾斜,加快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以人为本,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选拨人才。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未来几年,是新一轮竞争——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观、质量观的竞争。校际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师资队伍的竞争、教师素质的较量。其中教育思想、观念是最根本的,制约并影响着其他素质的提高。为此,从思想观念上我们要摆正好三个关系;职业道德建设上跃上一个新台阶。思想观念: ⑴教师职业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因为它肩负着传承社会科学文化,培养造就千百万未来人才的社会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兴衰,系与教育。事业要求我们一切要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实际需求,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对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出发,适时调整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手段。这是职业赋予我们的社会使命和责任。也是我们的事业在激励的竞争中能够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千百年来,“教师教,学生学”,已被“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所替代,随着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推出,新课程改革则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交流者”,强调师生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对教与学的关系又有了新的诠释,怎样理解、操作,首先是我们教师观念的转变。——教与导的关系:教书育人,“育人”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学过程中隐含着教育,要充分发挥这种潜移默化的、极易为学生接受的身教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检查反思为人师表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的影响。⑶教师职业劳动与自我人格塑造的关系。用新的思维建立更全面的价值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一度成为教师无私奉献的悲壮写照,把个人利益与教育事业对立了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家长,感悟着社会和人生,自身必然得到提升。在付出的同时,不断地实现着自身价值,教师的为人处事,人格理应是高尚的,职业劳动的特点为我们创造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以高尚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职业道德: ⑴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重新修订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的“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奉公、为人师表”的八项要求,其中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今天仍然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和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冲击,把职业道德要求提升为职业道德素质已是学校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应该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⑶以宽广的胸怀、爱心关照全体学生。不以学生的家境、衣饰容貌、家长地位有所区别而不一视同仁;不以学生的性格、思想品德的优劣为转移;不以学生的成绩高下为标准对待学生;学生有得到公平公正的权利,教师对学生的宽厚、公平能抵挡十倍、百倍的社会不公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⑷提升职业责任感,不以学生取得荣誉、成绩而沾沾自喜,不因学生有问题一味责怪学生。不论学生行为道德、学业上出现什么问题,教师都能首先查找教育过程中的疏漏之处,主动承担一份教育责任,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以良好的职业素质影响和教育学生多一份责任,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服务。⑸严禁讽刺、挖苦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教育的前提是“接受”,失去教育前提的教育只能走向它的反面,“哀莫大于心死”。对学生的心灵不同程度的伤害是不道德的行为,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今天应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真正做到依法执教。
2、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逐步形成以校本培训为主、外送学习为辅的教育培训机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育科研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
3、狠抓师德建设。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职员工队伍的道德建设,引导教师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风、学风上以身做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使广大教师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培养他们具有无私奉献、坚韧不拨的团队精神;具有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的强烈责任感;具有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
4、倡导勤俭办学的思想。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铺张不浪费。
(五)加强安全工作
1、扎实做好安全保卫工作。进一步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要加强学校治安综合管理,杜绝意外事故发生,保障学校师生、财产安全。加强校门出入人员的管理;加强保安人员的管理。规范车辆的停放;加强学校消防安全方面的管理与监督,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坚持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对校园内及周边易发事故的重要部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认真抓好师生的普法教育工作。加强安全工作和住校生管理工作,完善制度,优化服务,明确责任。
(六)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1、继续开展创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活动,巩固已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既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又是实践者。要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提高领导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为全校师生做出表率。在履行职责、人际交往、日常工作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⑴领导与服务的关系。“领导就是服务”,领导意味着决策、组织实施既定目标和任务。“服务”既有排忧解难,更应把创设一种氛围,营造二个环境,有利于为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有利于个人积极性的发挥作为“服务”应该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因为群众的“忧”和“难”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赖以生存、生活、工作的环境和氛围。⑵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校法治体现在学校内部是依法办事,及时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约束、规范一切活动;德治要求干部率先垂范,做出榜样,要求老师做到的,干部先做到、做好。干部言行具有说服力,劝导力和感召力,一句话,干部具有人格教育力量。⑶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正确对待权利和责任,在其位,谋其政。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业务精,善管理,埋头实干,经常想想:今天当干部应该干什么?自己做了些什么?明天应该留下些什么。⑷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要确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增强民主集中制意识,努力创设政通人和,步调一致,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领导集体。⑸个人与集体、领导与群众的关系。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胸怀坦荡,宽宏大度,以诚待人。正确对待来自群众的批评和意见,不能忘记自己原本来自于群众,今天仅仅是分工不同而已,能上,也能下。
2、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人事制度的改革;要进一步做好年轻优秀管理干部的提拨任用工作,积极稳妥的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营造尊重知识、依靠人才、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和良好氛围;为广大教职工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宽松工作环境,融恰的人际环境。
3、做好学校的形象塑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对于学校获得的成绩和荣誉,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予于宣传报道,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认真做好招生工作,采取一切合理合法的必要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我校的生源结构,为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4、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工作,充分借助政府各部门、公安局、派出所、交警、旅游局等社会力量,共同为学校的发展献策出力。
5、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教代会、团委会、女工委员会、学生会、民主党派、校友会、退(离)休协会等组织的积极作用,学校重大决策要听取各方面人的意见和建议,重大改革措施要经教代会通过,把各方面的力量汇聚成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整体合力,我们办好事业的力量就会变得更加强大,抵御风险、化解矛盾的能力就将大为增强。
工会工作方面,一是要做好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本部门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早准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经教代会通过后实施,推进我校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进程。二是要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为教职工办实事,关心教职工的疾苦,努力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三是积极开展创建“先进教工之家”的活动,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6、要做好创建省级“绿色学校”,文明学校、平安学校等的各项工作。
7、进一步强化后勤服务改革,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育人环境。规范收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是事关政府形象、教育形象的大事,学校一定要以自身的实践,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中共岳西中学党支部 二OO五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