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散聚散1数学课堂新范式小结
编辑:雨后彩虹 识别码:16-577825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14 20:19: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散聚散1数学课堂新范式小结

“散聚散”数学课堂教学新范式的小结

本校的“散聚散”课堂教学新范式教学改革实践。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现对数学课堂结合“导学稿”的实施教学新范式谈一些收获与不足:

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那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让学生在欢乐中发展”。

收获:

1、促进了学校老师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和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本组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师的素养获得了较大的提升。通过各种培训和活动,教师们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被接受教改理论——积极学习钻研教改——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积极投身改革的过程。

全体数学组教师对“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理解和认识

1)、“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这一教学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教师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教学价值取向的转变,构建运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充分内化和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动”起来,自主去学习新知,自主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教师传授学生需要的东西,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参与并且吸收。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成为“有生命的有活力的课堂”。

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的引导、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地运用,高效地运用,从而避免教学的微效劳动和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最后,重视学生的“学”,也将带动教师的“教”。

2)、“先学后教”

课堂上学生的地位、教师的作用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问题。“先学后教”中的“先”,其含义是更多的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先入为主,主动探索。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构建一个前置性平台。

“先学后教”中的“后”,是对传统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的弱化,它强调教师转变角色,走下讲台,以服务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打破以往老师教、学生学的僵硬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主要是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成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弱化教师的主体作用,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主体的主动性,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学生向社会型学习者转型提供外部条件。

2、本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研究“导学稿”的编写、修订、校正工作。“导学稿”的模式我们真正的做到了“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将“导学稿”草稿拿出;我初审后提前三天发给全体组员,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后交年级组教学副组长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导学稿”发至学生,第二天师生共用这一文稿实施课堂教学,任课教师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导学稿”,即进行课前备课。课前:上交“导学稿”,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务情况,采用全批、面批、批小组长、抽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等等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严格遵循学校“散聚散”课堂教学

新模式新范式的三段七环节,控制讲解时间,真正做到“三讲三不讲”,将学生提出问题、不理解、易混易错的知识。不讲:没预习、没问题、学生问题没讲之前。课后,教师要在“导学稿”上作讲后反思,学生写学后反思,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导学稿”不是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

3、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教师教学方式与行为的改变。“导学稿”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稿”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鼓励创新,更多的数学思想的指引和数学方法的授予。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过程,如很多教师设计问题时还要求学生写出解题思路,将隐性思维凸现为显性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习惯、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的教学融入了新课程理念,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又重视了学生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提升。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孩子的美好未来尽心尽责”的学生观,“厚德博学勤思力行”的办学理念,使教师充分的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差异,善于引导他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完全、自由地发展。

4、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得到不断的强化。“导学稿”的实施,学生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学习品质得到了锻炼,学习过程和方法得到了优化,学生自我探究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强化。在课间、自修课、午间总能看到我们的学生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小组解决不了,提到老师处。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 “导学稿”,针对“导学稿”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凡是他们能讲明白的观点,教师绝不参与,只做补充、更正讲解、总结归纳、拓展延伸讲解,真正实现了“兵教兵”,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合理利用了优生、中等生资源,克服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提高了课堂效率,效果显著。

5、优化了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合一。“导学稿”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实现了“教学合一”。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导学稿”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目标明确、话题集中,教师教学思路活、学生思维容量大,围绕问题重思考和讨论,节奏快、效益高。运用“导学稿”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了学法指导和教学策略研究。运用“导学稿”的教学活动使“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得到实现。运用“导学稿”的教学活动整合、优化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体现为:提前预习、优化复习、重在感悟、激发灵感、增强自信。

6、“导学稿”下的“周周清”,便于把握教学节奏的轻重缓急,也符合初中孩子的认知规律。本校“周周清”是在每周二下午进行,按每门学科50分总分200分出卷,我们数学试题出题建立在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发现共性问题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哪一类学生都会有不“清”的时候)查漏补缺。试题源自于每节课的“导学稿”的原题及变式。增强教师课堂反馈及评价意识,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信息。“周周清”是在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前提下,进行知识的再学习、再强化、再巩固,从而掌握本周所学内容。通过“周周清”的练习,达到两个过关:一是知识点要过关。二是能力要一一过关。最好的见证是片的统一测试中我们数学成绩领先于其它各校且在本校其它学科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7、初一数学“导学稿”结构特点。初一数学“导学稿”,努力做到有效发挥 “导学稿”模式教学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信心,真正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导学稿”设置中: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过程与方法、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等六个板块。

学习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情实际制定,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适当体现情感目标。目标的制定做到简洁,清晰,准确,具有可检测性。

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及教材,确定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与方法,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学习过程与方法: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设计出“温故预新、梳理知识、夯实基础、适度拓展”四个环节的问题、内容、过程及方法等,应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和理解。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温故预新”强调由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进行(或在课前进行)。“梳理知识、夯实基础”强调以教师引导为主,进行知识细化,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探讨,达成共识、形成规律与方法,完成主体学习任务。“适度拓展”要求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一组课堂练习。要求紧扣教材、注重基础、难度适中、题型多样、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以10分钟的题量为宜。提倡训练题型有梯度,可分为必做、选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课后反思:知识结构的整理归纳,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由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我们在编写过程中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间由学生来整理。同时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体现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及时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小结。教师做教学反思,学生做学习反思。学生反思本节课的收获,对知识困惑提出所在,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课后的生成问题,及时改进教法或知识的弥补。作业布置: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也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补充。本环节中应科学合理、适量有层次;同时布置和批改务必讲求实效、立足教学及学生实际,不要贪多求全、机械重复;更不能盲目突破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各科教辅资料、练习册等均可包含在作业内,应注重整合、及时收交、查阅或批改。

在本学期中,我们在尝试,在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记录学生反思的内容,查阅学生“导学稿”,同时对学生使用“导学稿”的反响做出一手资料的记录,备课组集体每周校本教研中研究反思使用”导学稿”的体会,整理存在问题。通过阶段考核,分析评价学生在是使用”导学稿”过程中的效果。

相信学校“为了每一位孩子的美好未来尽心尽责”的学生观,“厚德博学勤思力行”的办学理念下,坚持“散聚散”课堂教学新范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让学生在欢乐中发展。我们不断地反思,及时总结,实践,适时地改进,相信我们的教学水平定会提高。

茹国群 2012-6-27

第二篇:全国高校课堂九大范式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学习之体会

杜郎口经验的精髓,最主要的有三点:第一,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通俗地说就是让学习、进步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第二,课堂教学要“有法可依”,这个所谓的“法”就是模式,模式既规范“教的方式”,也规范“学的行为”;第三,以学评教,围绕“学”构建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什么是好课?什么样的才是好教师?杜郎口这样解读:能让学生学会、会学的课才是好课。好的教师要从尊重差异出发,既要让学生学会、会学,还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是高效课堂课堂所追求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经验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

杜郎口经验不是僵硬、固化的经验,她是一直处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乃至生长的经验。杜郎口如今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国教育先进单位,崔其升也荣获全国教育先进个人。杜郎口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中国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词”。时代的必然又选择杜郎口肩负起“课改领军”的大任,现在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已习惯地尊称杜郎口是“我们的课改老师”!

今天的教育迫切需要研究课改的“技术与操作”问题,探讨如何让理念落地,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因而破解杜郎口就显得特别具有意义。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 这正是高效课堂九大“教

学范式”的真实写照

范式一:“课改”代名词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10+35”模式——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课堂在结构——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课堂展示模块——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试六个环节。

范式二:领跑高中领着“改”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271”模式——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

“271”体现在学习内容——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范式三:这里的学生管老师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 “35+10”——“展示+预习”。“循环大课堂”“三步六段”——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循环大课堂”的核心——导学案

导学案的“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

导学案的“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级别——ABCD四个级别(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类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范式四:不让教师进课堂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自学·交流”——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交流”

“自学·交流”的“自学”三个层次——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即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范式五:立的首先是“人”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整体教学系统”——“整体整合、两案呼应、两型四步”三大板块。

“整体教学”——“三加工”、“三导”循环式的教学过程。

即:一是教师加工知识导图,编制导学案,以图导案;二是教师加工导学案,实施教学,以案导学;三是学生加工学案,理解、应用、归纳总结,形成学习导图,以学导图。

“整体整合”——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

“124”模式,“1”即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即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范式六:这里的学生怕下课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大单元教学”模式——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三大特色。“大单元教学”形式——“三型、六步、一论坛”。

“大单元教学”核心——“展示教育”。“预习展示课”环节即: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范式七:丑小鸭如何变天鹅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自主式开放型”模块——自学、交流、反馈、巩固拓展。

课堂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其模块大致按照时间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

以自学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

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课堂指南”

“课堂指南”五部分——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当堂测评;拓展提升。

范式八:新技术与课改的联姻

——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

学生们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板书、展示、表演、提升,上课时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借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过程可以十分紧凑、高效,而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储存、记忆功能,自由调用,学生巩固和反馈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

每个班级的电子白板还依托网络充分联通,“班班通”,每一节课后,包括 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共全体师生调阅、反馈、总结、互动。

范式九: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

“五环大课堂”——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

“五环大课堂”核心元素——“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 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中:

“三模”——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五环”——“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

“六度”——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清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让我们记住:“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十六字——

高效课堂的灵魂。

第三篇:教学新范式心得

预学单,促成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瓜沥镇坎山小学张永祥

小学科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具有探究性,对学生动手动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决定了学生预学在教学中的必要性。目前,许多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还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力普遍不强。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学观念未把教学重心放在教会学生学习上,对如何教会学生预习,如何检测学生的预学效果还未形成一套有效的方法。因此,如何设计布置“预学单”就成了落实教学新范式重要环节。预学单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有效的预学,是在教师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后,经过深思熟虑设计出来的。预学单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环节,展示学生能力,尤其是探究能力方面的考虑。预学单设计要注重:

“强调实验性”。引导学生关注生存、关注环境、关注学习、关注发展,通过探究、实验、创造等实践活动的体验,促使学生实现对现实生活的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改变学校教育的封闭性。

“充满趣味性”。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玩,预学作业设计要增强趣味性,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激情、激趣,激发学生探究欲、创造欲,形式活泼有趣的作业,有效激发学生主动作业的兴趣。

“突出开放性”。预学目标开放,不以知识为唯一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预学评价开放,强化“过程”意识,淡化“结果”意识,收获在于学生各方面的锻炼、提高、创新。

“体现整合性”。预学单内容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有效实现目标、内容、方式、结果等方面的整合,提高学生对主动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

预学单不是作业单,应有量的限制;突出探究课学习重点,不应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留下更多空间,体现个性的思考和理解;要体现出对学法指导的有效渗透,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

第四篇:浅谈数学课堂小结方法

浅谈数学课堂小结

武功县游凤中学张玲张利波刘焕妮

摘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教学改革方向如何,每一种课堂教学都离不开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既有自己的任务,又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课堂小结的主要任务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小结;教学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提炼等等。尽管课堂小结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视我们的课堂小结,仍然不尽如人意。课堂小结往往被看作一个承上启下的程式、一段故事(情境)情节延伸,甚至是一句空洞的套话等。能否恰当地进行课堂小结,并充分发挥小结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让我们一起赏析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在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小结艺术。1整理知识,恰当评价,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一个课堂小结意味着学习将进入另一个新的阶段,前面的学习和知识将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小结是教学过程一个固定的程式和必要的环节,其实更是上课教师教育理念和智慧的体现。朱老师在“几分之一”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发1现后,在小结时有这么一个片段是: 2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1写作分数。也就是说,被除数除以除数,我们刚才用小数表示,现在我们可以2

1用分数表示。像这样,就是刚才我们所学的分数,这个可以这样写,它是12

除以2的商(演示:写分数线——写2——写1)。1除以2的商,商是多少?我们用分数表示,商是多少一起说。11。师:注意啊,从下往上读。来读一遍(灯片显示:是一个分数,22

它是1除以2的商)生:

这个片段看起来不是那么精彩,甚至感到有些啰嗦。但朱老师却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课堂小结除了让大家有一个反思和梳理知识的机会之外,还

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那些学困生重新整理知识,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否则,连1都没有掌握和理解的学困生,是很难进行下一阶段的探究学习活动的。2

像“学了哪些知识”之类的陈述型小结,尽量让“学困生”完成;像“应注意什么”之类的陈述型小结可先让“中等生”完成;概括性比较强或深层次的“反思型”的小结则由优等生完成。

在开放题“找次品球”教学中,在学生完成探究,准备汇报的时候,朱老师进行了这样的小结:

“好,我们停一下。老师刚才在下面看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都不断地在想各种方法,想出一种再去找第二种,有的同学已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找出这个次品球,这非常好。还有个别的小朋友,写好以后,他觉得没事了。这样不好,你要不断地去找,去思考。好,现在我们来交流学习情况……

朱老师没有马上进行探究结果汇报,而是先做了一个评价性小结。在评价中有鼓励、批评,更有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了“课堂上自己该怎么做”,解决问题要不断追求,勇于创新。同时,也要求学生明白“自己做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进行学习”,朱老师在暗暗地引导学生和其他同学横向比较自己学习情况,反思总结自己的前期行为,促进学习能力提高。

2提炼思想、承前启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数学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有效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再次经历核心内容,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并有可能为进行下一阶段学习提供思路、目标和内容等。

例如,在“与众不同”的教学中,在交流“那你看我跟牛有什么不同?”之后,朱老师进行了这样的小结:

看待我跟牛的区别这个问题,可以从多种的角度进行思考,会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其实,数与数之间也有不相同的。下面,请大家观察2、4、6、7、10,找出与众不同的数。

正是有了这样巧妙的总结,将课前 “人与牛的不同” 的谈话环节巧妙地过渡到了新课内容。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并打开了学生找出与众不同的数的思路,为他们进行开放性思维添加了充足的润滑剂,有利于发展学生独创思维。

再如,在“分数基本性质”教学中,朱老师先让学生在一群小数中找出几组相等的数,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它的规律——小数的基本性质。通过这个活动之后进行了这样小结:

我们还学过了分数,是吗?你看,如果我们像刚才那样,在一群分数中(幻灯片出示:1243345551,,,,……),你能找到几个相2489199015293

等的数吗?如果有,请说明为什么相等?请每一个同学安静地、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用归纳法去发现规律是小学问题解决中经常使用的策略,但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还未能达到积极选择、主动使用的水平。通过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重新经历获得小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同时,为学生进行新的内容的探究发现创设意境,埋下伏笔,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过渡自然。

3自主体验,合作交流,优化学习方法

“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给教学的启示是:学习中,诸多的知识不可能全部由教师传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朱老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学生计算24×31的积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了10种以上的方法:

(1)24+24+„+24(31个24相加)

(2)31+31+„+31(24个31相加)

(3)24×30+24

(4)24×5×6+24

(5)24×10+24×10+24×10+24

(6)31×4×6(7)31×3×8(8)31×30-31×6(9)31×20+31+6(10)竖式计算 „„

面对众多的计算方法,朱老师并没有马上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的方法,也不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评价这些的方法优劣,而是创造环节让学生继续活动,自主体验,自我小结。

师:每位同学都非常不错,都创造了自己的计算方法。现在,请每位同学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交流每种算法所花的时间、精力和计算的难易程度等,并

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然后,对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讨论一下,尝试归纳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计算方法多样化、如何优化计算方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朱老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体验,不仅使他们体会到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可以获得不同的解决方法,还能及时纠正自己在思维活动中的偏差,在信息交流中体会优劣,并找出最优和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真是“无声胜有声”。

4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发展正确价值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而我们往往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束手无策,难以做到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而朱老师在这方面确为我们作出了示范。例如“花了多少钱”教学中,学生通过计算、交流,发现从出生到现在,平均每位学生的父母为他们大约花了300000元。此时学生感到有些意外和惊讶,但并不激动。300000元,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在场听课的老师来说,都应该是一个有相当震撼力的数字。但朱老师却显得格外的平静,只字未提300000,只是表情有些凝重地说:

大家好好想一想,长辈对我们的爱,有一部分或许可以用钱计算出来,但很大一部分是没法用钱计算出来的。通过上面的估算,你一定会有所感受,请你把它写下来。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听课的教师也渐入佳境,全场一片静寂„„当学生一一上场发言时,师生一片呜咽,有的学生感动地含着眼泪,嘴里念着写给爸妈的信:要好好学习,平时太任性,以后不能辜负父母的一片心„„

再如,在“平均数”一课拓展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池塘里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平均水深120厘米,小明身高135厘米,不会游泳,如果他不小心跌入池塘内,是否会有危险?为什么?

这是一个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的问题。在教学中,朱老师总是能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思维。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平均水深120厘米,有可能超过135厘米,所以认为会有危险。在一般的教学中,我们认为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平均数,教学可以到此为止。但,朱老师却出乎意料的做了这样的一个小结:

我们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小明可能没有危险,也可能有危险。有危险当然是对的,就象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平均水深120厘米,最深的地方有可能超过135厘米。但是,根据平均数意义,这个池塘的水深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如果池塘的水深都是120厘米,那么,小明跌入池塘后,不一定有危险。我们在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考虑的它前提条件,正确和错误不是绝对的,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

数学课堂是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小结更是生命成长的一个个重要支点,朱老师把握规律、驾驭知识、尊重孩子、精心小结,让原本平凡、短暂的环节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 朱乐平.朱乐平开放题课堂教学集锦.太原: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2006.[2] 郑毓信.教育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热点透视与个案点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Rich wormeli.50种教与学的总结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小结

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固然重要,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那么,良好的课堂小结,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如果设计得好,不仅能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起到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能使一堂课所讲的知识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既可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使课堂效果得到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结语,让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从而使他们乐于学习数学,积极参与其中。根据本人的工作实践,现将个人对课堂小结的一些见解阐述如下:

一、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忽视的环节,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教师而言,它是对“教”的一种回顾

当我们进入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时,当我们面对学生提问“今天有何收获”时,学生在思考。教师也应当回顾,“这堂课我教会了学生什么”。课堂小结对于教师而言,应是一种回顾,回顾每一个教学环节,思索每一个教学细节。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此时,课堂小结犹如一面镜子,折射着这堂课亦或暗淡亦或闪耀着明亮的光辉。

2、对学生而言,它是对“学”的一种深化

虽然是简短的几分钟结语,对学生而言。却是对“学”的一种深化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把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课堂小结形式的多样性

课堂小结的形式多样,常用的类型有:

1、知识梳理型

这是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教师利用一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①概括式的小结

例如,初中几何中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把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列出来,使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让学生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知道,有哪些条件可选,使学生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能力得到提高。

②问题式

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结构。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可为: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然后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加以提问,学生逐一解答。

③对比式小结

教师将本节课所授的内容和其类似的课进行比较小结,抓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其类似的内容得到了区分,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堂所学的内容的理解。

2、互动性小结

可先让学生比收获,教师加以补充,再谈疑惑,教师解答,然后提建议。教师和同学针对自己的情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对当堂课内容基本都能消化。这样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课堂小结的特点

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重述一下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极好的一种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因此,小结应围绕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而展开。

1、课堂小结要简明易懂

在设计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语言精炼。

2、课堂小结要有目

3、课堂小结要有引导性

在小结时,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小结或通过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多加思考,激发学生探新的愿望,把课堂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课堂小结可为: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请你说一说。

4、课堂小结要有针对性

凡是学生难记、难理解、难掌握及容易出错的地方,都应阐明。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将新学的数学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课堂小结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小结,充分发挥课堂小结应有的功能。其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与课堂教学艺术融为一体。总结的形式不拘一格,不论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总结都应让学生感到“课已尽,意无穷”。这样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散聚散1数学课堂新范式小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