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教学活动中的两个环节教与学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16-599951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6 15:27: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学活动中的两个环节教与学

教学活动中的两个环节教与学,其主体对象分为教师和学生。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往往都是以教为主,教师成为双边活动中的主导者,学生大多是被动的学习和接受,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如何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双边活动中的主导者,这是当前教学活动中所急待解决的问题。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为使这种转变过程成为可能,我认为应该做好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一切要以学生为主要出发点,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首先,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接受各种新知识和新观念,学习他人的各种先进经验和方法,特别是学习国外各种先进的经验和方法,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少走弯路,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以稳固提高。通过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本学科以及各相关学科的发展,了解当前教学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也是获取各种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也有很大帮助。

其次,教师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各种特点,才有可能根据具体情况来展开教学活动。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往往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喜欢老师,往往会转化成行动──努力学习并且争取学好这个老师所带的课,因此教师既要注重和学生的交往,又要注重自身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自己得到学生的承认,从而为下步工作打好一个扎实基础。

再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经常进行换位思考,用学生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这样才会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切实可行,才能真正达到所期望的教学目的。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的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发挥,以使学生的能力稳步提高。

首先,教师在备课中,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计划,使教学过程能得以顺利进行。既不要脱离实际过高要求(过高要求,不但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要为求稳妥过于保守(过于保守,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不但没有帮助,还有可能助长学生的自满情绪)。因此,一个好的教案和教学的预备过程,是教学活动中重点中的重点,切不可掉以轻心,它是教学活动的开始。要尽可能估计到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恰如其分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让自己从幕前走到幕后,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当主要的角色,积极的展开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根据教学中的各种情况,来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切不可把自己摆在一个主要的位置,而要使自己处于一个次要的但是绝对关键的位置。既不能过分控制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也不能放纵教学活动的随意发展,要起到一个把握全局而又不过多干涉的作用,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恰当的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不同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各种能力稳步提高。

再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适时的进行一些必要的干预(及时的提示和暗示以及相应的总结),但干预不可过于粗暴,要使学生觉得十分自然和贴切,不至于打乱学生的主体活动。另外,要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鼓励和承认,使学生有种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愿意学习,并且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为以后的学习注入活力,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切不可因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一些失误和错误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减少学生因出现的错误带来的消极影响,“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另外,教学中出现各种意料外的情形,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教学活动开始阶段,要尽可能多的估计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对于出现的意外情况,不要过于紧张,要力争及时解决(这就需要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质,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一定不要回避,要坦诚和学生说明,但过后一定要给予解决。这也是对学生做人的一个教育──认真,诚实,这样不但无损教师的形象,相反还会使学生增加对老师的认同感,使学生树立自信(老师也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我有些问题不能解决也是正常的,不要回避问题,我们要象老师一样要努力解决各种困难)。

三、教师不仅要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自身平时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积极向上,不怕挫折,敢于战胜一切困难),这也有助于教学中双边活动的顺利展开。一个积极健康向上教师的周围,一定会有一大批积极健康向上的学生,同时还会感染更多的学生,榜样的力量是巨大和无穷的!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还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品德和修养。

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要力争给学生创造一个较为优越的外部环境,由于学生的年龄大多较小,缺少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经验,这极大影响了他们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欠缺,使他们对于问题的解决感觉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忽视了这种情况,长此下去,会极大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教师和学校包括家长,尤其是教师,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外部环境。

五、学生是双边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他们自身水平和能力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因此学生平时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不断向他人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大量的各种有益知识,来丰富发展和完善自己。教师应该做好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导和警示工作,使学生能主动的去注重和完善自己。

总之,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是两个重要的独立个体。要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成为主体,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主导和关键的作用。教师只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就一定能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且也一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双边教学活动

第二篇:教学中的教与学

教学中的教与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应建立起有效的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教师思想观念转变,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突破口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达成共享、共进。这是积极互动,是真正的“教学相长”。这就要求教师要打破一人说了算的局面,除了相互之间的“尊师爱生”的道德关系外,更多的体现民主平等、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心,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二、尊重与理解,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自尊心,这是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的,平等对待学生。同时学生也应该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师生双方只有相互理解与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爱的魔力呢?“锅不热,饼不靠”是句俗语,说的是家长要爱子女的道理,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释放自己的爱心,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真诚的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中生活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迷人的景象,得到爱的回报。我们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对知识热情,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对学生没有爱心的老师能获得尊重和爱戴,我们也无法想象一个对老师不爱甚至反感的学生能很好的遵守课堂秩序、学好老师所任教的课程。只要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爱生如已,教生如子,待生如友,就能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三、教师的素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品格等等,都会在学生及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儒雅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既要洋溢着迷人的才情,又要闪烁着人格的魅力。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才有足够的资本吸引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老师要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并非靠威严的面孔、靠教师这一特定的身份,靠的应该是丰赡的学养,“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部内容丰富深刻、文笔生动细腻、装帧精美的好书。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仅使自己拥有一桶水,更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那么,喜之爱之观之聆之掬之饮之者必众。教书育人是现代教育价值观在教师工作中的体现,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实现社会化,促进学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相长,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就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会有助于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学生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又会从内心感激自己的老师的,这就容易形成正确的师生关系。)。

四、改进评价机制,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手段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学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要一改以往的期末对学生的单一评价,尝试采用在教师与本班学生范围内的自评加互评的方式,客观地评价自己近阶段学习或教学中的得与失,存在的问题,然后师生间用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互相评价,最后互相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一来,既能充分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营造和谐、团结、向上的评价气氛,又能使我们师生可以通过双渠道彼此获取改善课堂教学的最佳方式,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用积极的态度共同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机制可操作性强,时间上灵活机动,可在学期的任一阶段学习中进行,它对师生间的沟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对改进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新课标中提到的综合评价方式中的一种,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这一评价机制是科学有效的,它让学生学会了自我批评,学会了听取意见,学会了承受不同的声音,学会了自我完善,学会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与他人,学会了理解他人,学会了善待他人,它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综合评价机制是科学、灵活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根据需要和可能灵活运用,无论教师或学生终会受益匪浅。

当前,面对新课程新的设计思路、新的目标要求、新的内容体系、新的实施策略,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的教育对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唯其如此,教师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相反,教师要是“吃老本”,固守原有的经验,缺乏学习和进取的意识,他就会落伍于时代的发展,甚至被时代所抛弃,成为学生眼里的“老古董”,成为新课程推进的阻力。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学习,可以汲取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营养,并把这种精神营养转化为自己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既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又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既要研究“教”,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要研究“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师教得如何,归根到底看学生学得怎样。

学生智力的发展,不能靠教师的“灌输”,只有在他们自己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组织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指导他们怎样思考,怎样学习。例如,教学解方程,可按如下程序进行 可见,这样的教法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教的过程围绕着学而进行,老师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讨,不管其解法是对是错,都能形成人人积极动脑,勇于探索的学习氛围。这样能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尤其是通过比较优劣,使学生树立起解题的优化意识,学会灵活解答类似的题目。我们课堂教学,若能处理好教与学的这种关系,让学生跳出消极的思维定势的怪圈,养成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确定解法的思维习惯,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三大误区:一是所谓知识型教育模式,以掌握知识的水平来判断人才的优劣,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给人才培养造成虚假现象;二是课堂教学以固定的“复习”、新课、作业三段模式贯穿始终。这种“开会式的学习”枯燥、呆板,学生缺乏主动;三是课堂教学成为单位性的“教师学生”交流模式,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使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与书本,造成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阻碍其素质全面发展,这显然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悖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制约学生个性的陈旧框框,当务之急是提高教育者的理论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素质教育观念,即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科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要着重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切实转变“只要求学对教的适应而忽视教对学的适应”的传统观念;处理好课堂教学师生、教材和教学方法、手段这几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根本转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课堂教学来说,对教材的处理、知识点的把握、对重点的展示、难点的突破以及对方法的运用和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处理等,不同的教师是大相径庭的。

笔者认为,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实现,必须遵守以下原则:一是教的主体性,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性方面;二是教的全体性,即教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三是教的全面性,既要注意学生德、智、体、美和个性品质的培养;四是教的科学性,即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按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育。按照这些原则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让教师在新的教育观下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教师角色坐标取向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

第三篇:美术教学中教与学的探讨

美术教学中教与学的探讨

张萌 2016.1 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各科教学的一部分,前人总结的普通教育学对小学教学基本适用,普通师范对小学教师的就业要求规定为各科都能教,有它的合理性。然而美术教学和语文、数学等教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术教学有它的特殊性。下面从知识技法传授、练习辅导方面谈谈对小学美术教学特殊性的认识,分析美术教学的现状,揭示美术教学的误区,使今后的工作更科学一些。1.关于传授知识

留意看看美术技法工具书,我们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美术知识的表述往往是前面薄薄的一部分文字,后面厚厚的一大半图例。这简短的文字加大量的图例,是美术知识得以流传的习俗,而决不是因为美术家做不成大块文章,只好以美术作品充塞工具书。我们可以从这样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中领悟到,美术知识的传授固然离不开语言文字,但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和用心灵去感受的“美术语言”,只能由美术作品去说话,用语言作注解有时会说不清道不明。如果把美术和其它学科作横向比较,语文课中语言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语言文字本来就是其学习内容;数学课中语言则是传授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思维的首要工具;在美术课又是另一番景象,形象成了传授知识的首要角色。形象作为美术知识的载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能直接传播美术知识、技法的“形象语言”。语言固然也可以传递美术信息,且必不可少,但它毕竟只能用语言符号描述形象知识,相对于用形象直接传授美术知识,它就显得间接乏力多了。唯其如此,在美术课中,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课堂用语应为形象服务,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是美术教学,是视觉形象,而不是语言文字或其它。

传统美术教学已把精讲多练列为重要特点,对精讲和多练引起重视,这是对的,但对发挥美术作品的直接传授知识作用尚认识不足,不够重视。试想,美术课充斥口头语言的讲述、讲解、谈话、讨论,却抽去了形象的提供,抽去了让学生感受造型艺术作品的视觉思维活动,抽去了直接从美术作品中获取知识的机会,那还剩什么呢?如果标签贴错了,那只会压抑而不是推动美术教学,美术教师的注意力应保持在直接的视觉观察,对美术作品的目力接触,学生自己对美术实践的体验,直接的美术体验才是美术教学值得讨论之处。美术作品的体验很难用语言表述,很难抓住,也很难评价,而用语言表述作品中有些什么东西、作品表达了什么意思则要容易得多,因此很多老师便将精力投于此道。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备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作为教具,引导学生从具体作品中可以看到的东西出发,也就是从作品所传达的表现内容的特定感觉出发,充分地感知对象,同时以作品讲评,启发谈话的简炼语言讲解知识要点,是体现美术教学特殊规律的好教法,这种引导学生在观赏对象中“看”到美术知识的教学活动,理应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传授美术“双基”,提高运用形象表达感受的能力,提高美术素质,具有一举多能的功能。

演示对于传授美术基础技法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演示能使技法操作过程一一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能清楚辨认材料性能、操作方法、制作步骤、作品效果等等基础技法知识,这是看作品、听讲解所得不到的,是美术教学中又一特别需要的教法。值得一提的是,演示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被曲解为“完成作业的示范”,或者说是“完成作业的规定”,老师在演示,学生亦步亦趋练完为止。事实上这样的演示反而成了束缚学生的框框,因为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是老师的演示无法实现的。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分析,演示确是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难点的好方法,不可不用;从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角度看,运用演示的教法应是为了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教学内容中的基础技法,而不能使之成为作业的最后效果的规定和示范。

2.关于练习辅导

学生掌握美术知识的过程不同于掌握语文数学知识。学习美术知识技法,除了接受老师讲授的那一部分,还有一大半靠练习中去体验,去领悟。美术的练习过程本身也是体验、理解知识的过程。另外,语数作业强调独立完成,因为那个相同的答案一经抄袭或交谈就没有了练习的意义。而美术练习恰恰相反,它需要在群体的互相影响中进行,哪怕是画家培养自己的子女学画也宁可送去业余绘画班学习。因此,美术课的练习时间中,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同学互相看看,讨论作业,是符合美术教学特殊规律的。美术课中的如此安排,非但不属于组织纪律问题或抄袭作业问题,反而是体现美术教学特殊性的良好方式。

美术课的这种在练习中学习知识的特性,在专业美术学校能普遍予以理解和应用于教学,研究解决此问题,对于实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价值,要求教师对每一学生的个别辅导也“不一样”。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全体学生用独特地观察、思维、想象,大胆表现各自的独特感受。同时,应俯下身去,观察每个学生的作业效果和心态,轻声地个别交谈,给以恰当的个别辅导。这样的个别辅导,应是对学生渲泄个别独特情感的渠道的沟通,是美术课特有的提供给学生发现个性、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美术课有大量的练习时间,这时教师的责任是忙于“不一样”的个别辅导,这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又一重要特点,是美术老师在课堂练习时间应承担的责任。

第四篇:教学就是教与学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测出来才知道不如人意。后来听同学们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以前从来未 英语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期中考和期末考是考察每位同学在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因此应该予以重视。考试前进行有系统的复习,考试后进行学科总结。从中段考试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平均水平相当,八班的差生面相对较大。所以在中段考后的时间里,我把力量主要集中在两班的差生辅导上,特别是八班,以缩短差距。另外,还发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够强,所以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轻松学,容易掌握。而期考结果证明,适当辅导差生对班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帮助。接触过。从而可知,我在上课前根本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

教学相长 精彩无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

现代教育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因为好的教育根植于教学观念,彰显于教学行为,决定于教学效果。现代教育以人为本,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固然很关键,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把这个理念恰当的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基本处于机械的被动状态,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教师事先设计成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环节服务,与此相适应的事先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往往是非常详尽的。在备课时设计出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甚至准确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

现在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的了,更多的是关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等。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中,尝试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而这些建立在学生的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自我意识自我感悟以及主动成为知识的积极构建者的基础上。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的意义之前,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交流展示的基础上,找准知识的生长点,适时点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拉格朗日说:我把数学看成一件有意思的工作,而不是像为自己建立什么纪念碑。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结合生活实际的,有意义的、有趣味的。这些内 容可以使学生通过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来实现或完成,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的各方面因素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点一个障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参与,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教师要驾驭教材,不能把教材当成范本,这样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教育,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应去自主学习。我听过一节课,关于“扇形统计图”的,课堂中教师表达得非常清楚,提问非常恰当,板书有条理,下课铃起,教学内容正好完成,这节课可以说是滴水不漏。最后讨论这节课时,共同的认识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没有参与,没有活动的空间,教师是主角,一节课下来都是教师在表演,学生是配角,是配合教师的,教师按照预设好的程序教学,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和疑问,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教学过程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习。

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学”。教学要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学生的学中引出探索的数学问题,推进探索性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通过三组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比较,第一组等底不等高,第二组等高不等底,第三组既不等底也不等高,对第三组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比较时,学生一下子茫然了,陷入困境,短暂的思考后,学生提出:“如果能知道它们的面积大小具体是多少就好了”,此时,探索当前问题与学习所需要的知识的矛盾自然而然地摆在学生面前,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自然成了新的探索目标,它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顺应学生的思维。

教学的好坏在于是否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进行,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 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学效果体现了学生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趋势,而不是单单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认不认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应该是扎实的,思维应该是活跃的,学习态度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激起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好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康托尔说过: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所以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敢于创新,把课堂大胆放手给学生,给学生留有一定空间交流与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必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活动中的两个环节教与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