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一)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
1.教师应善于管理课堂,维持课堂纪律,使正常的教学活动不致受到纪律不良的学生的干扰;
2.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教师有耐心、公正、友善,使学生有爱和归属感;
3.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必须是学生既能胜任但又有一定难度的,太易和太难的任务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学习任务必须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对学生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二)激发与维持内源性动机的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善于将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2)丰富材料呈现方法
通过采用图画、幻灯、录像、报告会、实验演示、野外考察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过程来达到以上的目的。(3)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
2.通过归因训练或归因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 教师还可以采用如下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开始某项新的学习任务;
(2)为学生设置明确、具体和可以达到的目标;
(3)强调学生自己前后比较,避免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
(4)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示范。
(5)教会学生学会完成他们的计划,并对他们的每一个学习行为给予及时地反馈。
3.培养学生对成就的需要和成就感
(三)激发与维持外源性动机的策略(利用诱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诱因指激发个体行为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学习任务、奖惩、反馈与评价、竞赛等。
1.学习任务的性质
(1)学习任务的价值
内部价值,即兴趣价值,学习活动本身能给学生带来快乐;
获得性价值,学业成功是自给能力的标志,而完成这一任务可以取得好成绩; 利用性价值,完成学业任务可以使学生达到获取奖学金或谋取职业等其他目标。
(2)任务的时间要求和难度
2.科学使用表扬和批评
(1)奖励要有普遍性
(2)奖惩要事先公布奖惩条件
(3)奖惩要有针对性,要有论据支持;
(4)奖惩要根据学生不同性格、性别和能力有所区别
(5)奖惩还要依具体个人情况而有所不同
外部奖励的使用要适当
3.合理、适当地开展竞赛
(1)多开展团体竞赛——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2)按能力分组竞赛——使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期望;
(3)按项目分组竞赛——使每个人的才能、特长充分得以展示;
(4)鼓励学生自我开展竞赛——是学生能随时看到自己的进步,找到不足,以次找到前进的方向。
第二篇:如何培养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浦仕船
摘要: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着激发、定向、维持和强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根据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及本人的教学实践,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生:学习动机;培养;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正如我们每个人做事情都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一样,学生学习也有他的动机,这就是学习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动机主要有三种功能,即引起行为的激发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根据动机的功能,可以把学习动机定义为激发、定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过程。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表现为什么而学习?如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考大学,长大以后[1]挣大钱等等。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着激发、定向、维持的功能,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培养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自身素[2]质至关重要。然而学习动机由高级和低级之分,不同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不同的影响,或者说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属于高级的学习动机,正是怀着这样高尚的学习动机,周恩来成为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建立了新中国。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的动机就是低级的学习动机,本着这样的动机学习,最终将一无所获,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走上歧路。有些小学生为了压岁钱而学习,为了当班长而学习,为了考一百分而得到父母的100元而学习,这些都是低级的学习动机,不能够持久的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一旦压岁钱到手,学习的动机也就没有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成绩的取得,个人素质的良好发展,既离不开老师的教,更离不开学生的学。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各种有效教学对策实施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习不好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缺[3]乏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利用反馈信息,奖惩得当 反馈就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反馈不仅要清晰,具体,而且还要及时。例如,特别是学生的作业,如果不及时批改,等学生开始遗忘的时候再讲评,就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样的反馈也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的愿望,及时批改作业,最好做到面批,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这样学生对自己犯的错误印象更深刻,每次单元测验认真批改,公布每个学生的考试分数,这样既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又可以通过反馈看到自己的缺点、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超过他人的学习动机。有的老师上课问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怎么回答他都来一句非常好非常正确之类,这就是不恰当的反馈。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从而一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起学生求
[4]职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还要充分了解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如在教学课文《爱之链》时,可以先让学生预习,然后老师置疑:1.“课文题目为什么叫爱之链呢?”2.“课文中人与人之间的的互相帮助、关爱从谁传给谁再传给谁?”3.“这份爱是不是像条链子一样呢?会不会断呢?”然后让学生讨论,根据讨论结果,教师再做归纳,学生就会对答案有较深刻的印象。对这种结果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题情境就产生了。(三)、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学习的成败原因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成败归因决定着后继学习动机。正确的归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通常把自己的学
[5]业成败主要归因为四类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
我们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对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作总结,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如果学生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当然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好处。当学习取得成功时,可把其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这一不稳定的但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会启发学生今后想进一步取得成功还必须继续努力;还可归因于学生的能力强,从而使自己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增强成功学习的信心。但如果当学习失败时,学生简单的将原因归结于任务难度和运气,那可能结果刚好相反。如果题目确实不是过偏过难,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努力程度上来帮助学生分析,不要归结于学生的能力不行或运气太差。否则,学生会认为自己的能力太差而失去自信心,不利于学习的进取。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败给予积极的归因反馈,不要让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要改进他们的努力信念。
(四)、发挥主导作用,因材施教
教学活动是指在学校教学情境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数千年以来一直光彩夺目。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智力类型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个性特点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不一样。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想学生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喜爱、特长等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想学的学习动机。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关键。
四、结语
总之,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章荣庆.吕福松.教育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冯维.小学生心理学[M].云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田挺.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新课程学习.2011.(06).[5]林丽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基础教育研究.2005.(08).
第三篇:如何培养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学习成绩的取得,个人素质的良好发展,既离不开老师的教,更离不开学生的学。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各种有效教学对策实施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习不好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缺乏学习的动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及时反馈,奖惩得当
反馈就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反馈不仅要清晰,具体,而且还要及时。例如,特别是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作业,最好做到面批,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这样学生对自己犯的错误印象更深刻,每次单元测验认真批改,公布每个学生的考试分数,这样既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又可以通过反馈看到自己的缺点、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超过他人的学习动机。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从而一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起学生求职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还要充分了解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三、正确指导,分析原因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成败归因决定着后继学习动机。正确的归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当学习取得成功时,可把其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这一不稳定的但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会启发学生今后想进一步取得成功还必须继续努力;还可归因于学生的能力强,从而使自己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增强成功学习的信心。当学习失败时,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努力程度上来帮助学生分析,不要归结于学生的能力不行或运气太差。否则,学生会认为自己的能力太差而失去自信心,不利于学习的进取。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败给予积极的归因反馈,不要让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要改进他们的努力信念。
四、发挥主导,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智力类型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个性特点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不一样。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想学生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喜爱、特长等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想学的学习动机。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关键。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哪种教学手段、哪种教学设备,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教师们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
第四篇: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对学习的一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上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他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是学生近期内或长远的达成目标,正如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一切干扰,达到理想的彼岸。学习目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这类学习动机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应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易于接受,生动具体,富有感染性,使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机。诱导学生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人民利益结合起来,不要产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倾向。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知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满足这种需要所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每章每节之前,必须生动有力地讲清目的、要求和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阐明其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另外,我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果照本宣科、死搬教条,只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识。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法及作业的多样化,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三、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信息反馈作用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因此,应让学生知道自己作出的正确答案、学习成绩的进步以及在实际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我有时进行一种专项训练,让学生自行做练习,并规定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完成。通过反馈,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紧迫感并及时了解自己的欠缺,及时取长补短激发上进心。如果没有反馈,则缺乏激励很少进步。
四、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评价和表扬鼓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而后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表扬与鼓励是我们对学生免费的赐予,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要吝啬你的表扬鼓励。学生较小,他们做好事,就想得到小红花而已,我就利用他们这个动机,开展游戏比赛,胜利者,有进步的都可以得到小红花。
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但也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过分的表扬也会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使其忽视自己的缺点从而导致消极的结果。我在表扬学生时也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采用“建议”口吻,“希望”语气,鼓励他们继续上进。学无止境,人无完人,让学生永远处在不懈追求远大目标的状态中,才能产生压力和动力。在批评时,要注意分寸,针对不同环境、对象、时间、地点,运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方式、方法,从积极方面把鼓励与批评结合起来,达到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五、适当举办学习竞赛
人们通常认为,竞赛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举办学习竞赛,如征文、读书、书法、手工制作、作业展等,形式要多样,使每个参赛者都有成功的机会。有些长于抽象思维、有些长于形象思维;有些长于表达、有些长于运动和操作等。当然,进行竞赛的重点在于激励学生努力做得更好一些。
学生竞赛不宜过多过滥,过多竞赛会失去激励作用,反而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因失败而丧失信心和兴趣。竞赛后的总结工作也要跟上,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纠正错误的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既有其理论性,更有其实践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会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篇: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对学习的一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上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他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目的是学生近期内或长远的达成目标,正如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一切干扰,达到理想的彼岸。学习目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这类学习动机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应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易于接受,生动具体,富有感染性,使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机。诱导学生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人民利益结合起来,不要产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倾向。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知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满足这种需要所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每章每节之前,必须生动有力地讲清目的、要求和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阐明其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识。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法及作业的多样化,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三、及时反馈。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因此,应让学生知道自己作出的正确答案、学习成绩的进步以及在实际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有时进行一种专项训练,可以让学生自行做练习,并规定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完成。通过反馈,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紧迫感并及时了解自己的欠缺,及时取长补短激发上进心。如果没有反馈,则缺乏激励很少进步。无论哪一门学科,没有随堂检测,效果往往不佳。
四、及时的表扬与鼓励
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评价和表扬鼓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而后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表扬与鼓励是教师对学生免费的赐予,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要吝啬你的表扬鼓励。
总之,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既有其理论性,更有其实践性,我们应在实际操作中获得认识的提升和飞跃,最终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