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 教师威信
教 学 反 思
——教师威信
走过的这一个星期最让我头疼的就是课堂纪律,一堂课因为有那么一段时间去维持纪律造成了课程的无法顺利完成,影响了教学进度,并且使得许多想学的同学也没有一个清静的学习环境。我应该如何树立好自己的教师威信呢?
课后让我想起了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可以大胆的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个学生身上永远留心痕迹。”作为即将走上讲台的教师,这将是我必须要搞清楚,弄明白的问题。查阅了有关的资料,我有了一些小小的感悟。
首先,我应该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素质,认真的研究教材教法,拓宽知识面,以渊博的专业知,高超的教学艺术。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把课讲活讲透。给学生留下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可亲可敬的良好印象。其次,我要做到以身作则。教师要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朴实的生活习惯去影响学生,去关心、热爱学生,使学生觉得这位老师对于他们的学习和进步是不可缺少的人。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做老师的一定要身体力行、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凡要求学生的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例如,要求学生按时到校,不迟到,老师就应该做到上课准时进课堂,不误学生半分钟,不下课不出教室;要求学生讲文明、有礼貌,不打架、不骂人、老师就要做到言谈文雅,不说脏话,举止大方,仪表端庄。
教室威信是一个老师教好学生的基石,只有把教师威信练到家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让学生除了学到课本知识还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做人道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往这方面去努力。
第二篇:教师,树立你的威信!
许多教师常怨愤职高生混杂,素质低,不好管理,一些学生抓住“老师不敢把他怎样”这一顾忌和虚弱,无礼挑衅,肆意猖狂,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何谈教师威信?从心理学分析,学生对教师的轻视,源于一种心理的排斥和抗拒,不喜欢这位老师,不满意他的言行,“看不惯”,听他的课没意思,老师偏心,不公正的处罚,为泄私愤而纵情辱骂学生,久之,学生便积成一
种怨恨对抗心理,“情郁于中而形于外”,自然在课堂上产生过激行为。所以,威信的树立,首先源于心灵的沟通,教师要放下鞭子,广洒爱心,以一颗公正平和之心对待所有学生,“每一个人就是一个鲜活的世界”(海涅语),无论贵贱亲疏,不分优劣妍媸,都有“存在的合理性”,都是自己教育的培养对象,都是自己的“子女”和“衣食父母”。教师要悉心关切,由眼睛洞察学生的心灵,一发现异常,就进行谈话沟通,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善表达,教师可叫他以书面的形式反映。师生间有隔阂,教师还可找第三者搭桥沟通,以沟通消除学生对你的误解和怨恨。也有短时间内不能沟通的,就让时间去证明你的公正和爱心。现在,教师手中的“棍”(传统教育手段)已被教育法规剥夺,惟有以糖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教师无论多么怨愤,哪怕你肺都有气炸,都要数60下,压住心中的怒火,切忌图样一时快意,打击反复学生,这样只会引起更严重的对抗,造成更糟糕的后果。要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教育学有个“无过错原则”,该原则认为:不成熟是孩子的主要特点,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然,要能理解学生错误行为的“合理性”。苏霍姆林斯基也高呼“执拗性格万岁!”你怎样对待自己的子女,你就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要有鲜明的关爱意识,容忍意识,服务意识.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废铁炬炼成钢,不然叫我们教啥?要由“精英教育”转到“大众教育”,把你的爱心平分给每一个学生.要以极大的耐性对待学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反复抓,抓反复.苏霍姆林斯基说:“'可教育性',我认为这个词应当成为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要相信”爱“的神奇功效,她能让”魔鬼“变成”天使“。意大利诗人但丁说得好:“情像清泉,可以浇灌干涸的土地;情像阳光,可以温暖冷缩的心灵”,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是带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苏霍姆林斯基语)。抓住这一点,以“爱心”唤起“良心”,学生就会心存感激,从本质上发生可喜的变化。威信源于一种心理的尊重,而尊重是相互的,要想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就必须先尊重学生,不要心理甚至口头上骂他是“火药”,是“杂皮”,是“混蛋”,是“垃圾”,你这是价格的歧视和侮辱,情感如回音,你问“好”,他也问“好”;你骂他,他也骂你,这样恩怨相报何时了?怎能达到教育从善的目的?要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感。前苏联著名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对于那些考试成绩不好的同学,他们本就痛苦敏感自卑,我们就再不能刺激挖苦他们了,要确保他们的“幸福的充实的精神生活”。教师以爱心和尊重筑起学生对你的信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看到你都是气!”怎么去交流和沟通?怎么能传输新的学习信息?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最娇嫩的花儿。”要给每个人以表现自己的机会,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的表现自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械揭恢秩烁裆系淖鹬兀幸恢直豢隙ū怀腥系挠湓茫睦硇枰玫铰悖ǜ萋硭孤宓男枰愦卫砺郏ɑ嵩偬矸芊ⅲし⒏蟮拇丛烨蹦堋H绻遄材悖蛔鹬啬闶紫染鸵伎甲费拔掖蛐牡鬃鹬厮敲挥校矣盟堑男湃蚊挥校颗叮鸢赣辛耍茨憷淇岵还茨阄弈懿欢俗2灰盅铱凸墼颍嗉觳榉词∽陨怼?br>可能有人会说:讲了这么多,还是说要爱护牵就学生,“难道都是老师的错?”“都是老师惹的祸?”学生就是“永远不会犯错误的上帝”?不是这个意思,前面讲了,对学生的错误要以宽容之心待之,宽容不是溺爱,要严肃批评学生的过错,要以集体道德舆论的力量促使其认错改错。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不管其多么顽劣,他都有一种爱和归宿的需要,归属于一个集体,得到集体的爱和悦纳。要在班上创立一股正气,不给歪风邪气以抬头的机会。在学校里,一些学生冲撞老师,干了坏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得到同学的喝采的赞赏,这就是班风不正的表现,是让人痛心疾首的。为什么我们的集体不给这些顽劣的同学造成一种孤立感和恐慌感?苏霍姆林斯基讲:”从本质上说,只有发展羞耻心和对不知羞耻的不可容忍性这种细腻的情感,才能预防个性的消极性和动摇性.“教师要以集体道德评价的力量唤回学生对于自己堕落的羞耻感和”想成为一个好人
“的潜在愿望,教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尊重人.庄子<<逍遥游>>曰:”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教师的学识是树立威信的的本源的东西,是让学生信服的绝招和法宝,丰富的学识,生动的讲述,灵动的教法,自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无暇旁顾,如坐春风,自然不会存在课堂纪律混乱的被动局面.教师要想法创造学生成功的乐趣,”只要让每一个学生
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那么这种课就不会把教师弄得心情焦躁、精疲力尽。"为了更好的教好学生,迎得他们的信任尊重,就必须“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的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光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的知识储备越丰富,他“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就能更自如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就会教育得法,游刃有余,豪情挥洒,让学生佩服不已。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理论著作,以名家来陶冶提升自我。就这样不要鞭子,不需体罚(也不能体罚),教师就能以爱心、尊重、集体、学识四大“法宝”征服你的学生,树立你的威信,迎得他们的好感和尊敬,“让孩子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注:文中未批出处的引文均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第三篇:浅谈教师威信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威信与教育影响
——河北涉县更乐镇中学
刘秀峰
摘要:
改革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们多致力于设法增加教育投入,改革教材,提高师资学历,增加教学设施,改善管理机制等等有形的显性因素。而常常容易忽视另一种无形的,然而在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起作用的隐性因素。这就是教师威信。关键词 教师威信 前提 影响
一、教师威信的形成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作为教师,既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比较渊博的知识,又要认真研究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能为人师表。实践这些要求的过程也就是建立教师威信的过程。
建立良好的最初印象是第一步。有经验的教师对于这一关都要做精心的准备。对第一堂课,宁可少讲,必要讲透。通过吸引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愿意做的事情。
感情交流很重要。威信与感情有关。建立威信的过程也应该是培养感情的过程。教师的性格、语言、态度、眼神都使学生们乐于接受,喜欢教师。良好的情感体验,促成了好的威信。他们更需要得到尊重,需要用真诚“动之以情”,用深刻的道理和恰当的比喻“晓之以理”,从而敲开学生的心扉,使之感受既为“良师”,又是“益友”的深层次亲情。
尊重学生人格是关键。尊师爱生,是建立在彼此尊重人格的基础上的。人无论老幼,均有人格。有些教师以为声色俱厉,不拘言笑才易建起威信。更有错误的认为对“没皮没脸”的学生就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学生讽刺挖苦到“体无完肤”的地步。殊不知,这会更加伤害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仅不能维护“师道尊严”,反而丢了教师的威信,从而影响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
严格要求不能松。
实践证明,对学生严格要求,讲清道理是十分必要的。道理讲透了,再严格的要求,学生一般都能无条件接受。教师在不断的严格要求中,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威信,巩固自己的威信。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地成长。
渊博的学识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也会提升教师的威信。教师既为人师表,其一言一行均可成为树立威信的原始材料。教师要善于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教师威信。此外,某些教育场合下,教师的形体语言,比如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可意外地使某个学生认为他获得了教师的特殊关照和信任。这是一种特殊的建立教师威信的方法——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教师威信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教师威信是教育的基础,良好的教师威信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健康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相信教师,心理上承认你能使之增长知识明白道理,有愿意接受教育的前提,才能进行教育工作。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实质上就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无言的态度。师生之间有了积极的、肯定的关系,教师才能影响学生。
教师德、识、才、学的评价高,学生从思想感情上接受了,在实际行动中就能自觉落实,充分信任教师传授知识的真实性,而且还能主动执行教师的其他各种指令。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才智。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和自尊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有意义,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的成功。
2.教师威信能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和正确学习态度的形成
教学过程是教师以其知识及其自身的各项基本素质对学生客观上发生深刻的影响,并在主观上通过教师的意志向某一确定的方向发展。此过程中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发展的速度。教师威信犹如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它可使教学的速度加快、内容加深。为什么?教师威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力量何在?这就要涉及威信的横向广度和纵向深度。
教师威信的广度对每个学生人格成长的影响。教师威信所及,遍及每个学生,并使之向着教师希望的方向发展。要做到威信遍及每个学生,最起码的一个条件是一碗水端平。满腔热诚地关心每个学生,恰如其分地对待每个学生。这主要是由教师的思想觉悟程度决定的。教师应能在教学中,把每个学生作为无可替代的存在加以尊重,必须具有确凿地把握学生成长过程的敏锐的感受性,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要求与能力,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威信的深度对学生“乐学”态度的影响。这是指教师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影响学生成长的各个发面,而非指局部、某个单发面的影响。教书育人是大目标,“传道、授业、解惑”“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施加影响,并且要有深度。现在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竞争社会中需要复合型人才,全面发展型人才。因此对教师的要求还停留在“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了。这主要是由教师自身能力而定。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生动活泼的教学技巧,准确风趣的教学语言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兴奋和求知欲,使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并且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和创造力,同时,学生又从教师“乐教”精神、治学态度中受到感染,从而“乐学”。
三、教师威信丧失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成长
我们发现,教师树立威信不易,提高威信更难,可是降低威信或丧失威信却易如反掌,一蹴而就。以下种种不良表现,都将使教师威信降低,对学生造成或多或少的不良效应:教师威信一旦扫地,从此“定格”,在某些学生心目中留下永远的残缺形象。
第四篇:树立教师威信的秘诀读后感
良好师生关系,从树立教师威信做起
本学期我有幸读了《树立教师威信的秘诀》这本书。读后,颇有感触。威信,即威望和信誉。按照心理学上的说法,威信是一种客观的心理现象。实践证明,教师要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完美地实现预期的目标,其威信之高低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种要求,由有威信的教师提出,学生就容易接受,相反,由威信不高的教师提出,学生就不易接受。可见,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保证。同时,教师的威信还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具有非常大的教育力量。因为,只有有威信的教师才会让学生喜欢,而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老师教的学科。据我国学者吕昌顺研究,学生喜欢教师与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相关很密切,一致律达95%以上;而学生对不满意的教师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都不喜欢程度也有很高的相关,一致律达80%。师生关系良好,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才会明显,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树立自己的威信。
首先,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教师。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高度熟练、真才实学、有本领、有技术、手艺高超、实事求是、不辞劳苦——这才是最吸引孩子们的东西。”“学高为师”,学生最佩服的是知识渊博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上以下情形:当教师对所讲授的内容钻研不透彻,学生一质疑,教师就不知所措,回答起来模棱两可,这时,学生投来的是“不信服”的眼神;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深入浅出,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能结合教学内容谈今论古,能介绍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以及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就能被学生看成是很有智慧,也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自然能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所以,要树立威信,“学识”两字须牢记在心。当然,学识的获得不是一劳永逸的。应该承认每一位教师都接受过多年的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来丰富和充实自己,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高屋建瓴,左右逢源,才能真正堪为人师。
其次,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树立威信的决定性因素。孟子说:“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乐于奉献,有健康的价值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一个好的教师,不在于他教什么、教多少,而是在于他能否点燃学生心灵中那支待燃的火把。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热爱教育,珍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荣光和尊严。陶行知先生说过:“要人敬的,先必自敬,重师首在师之自重。”教师要自重自爱,努力在教育教学中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平易近人、作风民主等优良品质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是要敢于自我批评。人非圣贤,孰能不过。教师也不是神,不可能每句话每件事都做得十分得体,如有不当,要敢于在学生面前做自我批评,敢于让学生提意见,并虚心接受,不能与学生斤斤计较,这样会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威信。
三是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精神风貌甚至衣着服饰。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一举一动均会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教师的仪表、风度、气质包括教师的穿着、举止、情态等一系列外部表现,不仅体现着教师的心理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到教师的威信。如果教师平时作风不正、行为不端,整日精神萎靡、邋里邋遢,其形象自然会在学生心目中矮了三分,甚至是被鄙夷不屑,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威信?所以,“言教”还需“身传”,“学高”更需“身正”。
第三,要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具有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的时代特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因此,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主动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所以,“爱”成为教育成功的秘诀。有些教师误以为要树立威信必须“严”字当头,有人甚至认为鞭打的威胁是唯一制止学生捣乱的前提。其结果不但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反而只能损伤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另外,还有些人主张在一团和气中求得威信,他们讨好学生,迁就学生,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姑息纵容,懒得深层管理,这样的教师虽然和学生的关系也可能是融洽的但这种人在学生心目中却重量很轻,也并不能真正树立起教师的威信。所以说“爱”要有度,“严”也要有度。一个好的教师,他应该不仅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教师要真正从对学生的爱出发,关心他们,严格要求他们,尽可能深入到学生中去,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这样在自己教育教学中才能创造出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才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再就是,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后进生,不忽视中间生,也不溺爱优等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信服你,敬佩你。如此,关系融洽了,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威信也就自然而然的树立起来了。
当然,威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不懈的摸索,要多的钻研教育学和心理学,真正的深入到学生内心,才能不断提高威信,使得自己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教师如何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
教师如何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
古人说:“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威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威,作为教师,应有师长的威严,应该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师;二是信,作为教师,应该能够得到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愿意从你那里获得指点和帮助。一位有威信的老师会赢得学生的真心敬佩与爱戴,从而也使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展开;教师也将能够享受到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的快乐。我们教学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的教师在向学生激情高涨地传递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而学生却毫无兴趣,我们的教师常常面临的是学生的抗拒、低度的学习动机、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甚至直接的反对。相当一部分师生因为双方沟通不畅,长时间在互相埋怨,互相不信任,对对方不满意,继而对自己也充满了失败感,然后共同对教育失去信心。这是可悲的现实。
追究其原因就是青少年因生理、心理的日趋成熟,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渴望摆脱束缚,既不愿主动向老师吐露,又埋怨老师不理解自己,而当遇到困难时又希望得到帮助。我们的学生不懂礼貌,缺少管教,放纵自由惯了,所以体现出来我们的学生更不好管理。而教师和学生之间又缺乏沟通,学生对学习认识不够,缺少方向性,缺乏目标,家长对学生管教不够,而教师又缺少对学生更多的交流沟通,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加之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引诱,从而造成学生感到无助而上网、厌学、离校出走、早恋、缺乏自信等现象。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
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的学生有很多特殊情况,单亲、父母离异,学习成绩差等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父母常常不自觉地或习惯性地使用沟通的“杀手锏”--命令、警告、训诫、讽刺、责难等语言,往往导致学生的反抗,然后,学生们还有一个常有的反应是变得顺从、依赖和沉默。这样做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或是适得其反。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帮助学生激发他们本身的固有的创造力和思维活力,是为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成长为一个自信、自立的人,而不是培养学生的依赖性和单纯的服从性。
“环境造就人”,我们每一个成人都会感同身受相信它。但作为教师,我们给学生和孩子提供的是怎样的环境?在与学生和孩子的沟通中是否一贯理性地把握某些原则?比如平等、尊重。是否对照教育的目的常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改进沟通的方式?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我们就可能无意识的伤害了一些学生。
教师要做到客观公正看待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 光点,并且视同至宝,精心呵护与引导。即使是所谓“差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就 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留级生经过正确引导转变成 特长生、优秀生的事例并不少见。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意味着扼杀人才; 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诸如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短长、潜能和心理状态、家庭状况以及缺失的成 因,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估,教师才能避免偏颇,给学生以尊重和关爱。要想与学生很好的沟通,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与方法,主要应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学会了解。
了解学生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了解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这也是老师的本职。我们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达到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多问,特别是在了解学生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班级和环境,是否适应老师,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任课老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如为谈话顺利开展,教师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了防止谈话过程无意识触及伤害学生的话题,例如家庭的变故,学生的一些缺陷等。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第二 :面对现实。
要接受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现实,要明确青春期是一个风暴期,孩子的某些过激行为不是病态的,而是正常的表现;青春期是指人体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年龄,一般
是在10岁到20岁这段时间,中学生正处于这一时期。青春期不仅身体增长快,而且是青春期生理的变化期,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认识到自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欢独立行事,喜欢交友往来,性意识开始萌发,对异性产生好奇、兴趣。这时的少男少女,往往憧憬着新的生命历程,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矛盾冲突,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许多多疑问和困惑。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青春期发育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不可能也不允许全部地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讲解,要善于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正确引导,不压制。
第三:爱心感化
与学生在沟通的内容方面,讲道理应该只占5%,而爱心要占95%;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老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第四:平等对待
沟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时间”,即创造没有任何干扰的沟
通氛围和条件;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老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第五:专心倾听
如果学生向你倾诉,你一定要专心倾听。哪怕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不管面对一个怎么冲动或愤怒的场面,只要你积极的倾听,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冲动的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了自己受压抑的感情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减轻,而且通过你的认真倾听,学生觉得自己问题已经被引起班主任老师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励。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了良好的开端。
第六:面带微笑
在人际关系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脸上常带三分笑,就能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
接触温馨可亲充满笑容的我,而讨厌整天带着凶恶神情的我。细细一想,对!人与与之间的一个微笑可以把两个不相关的人拉近。对教育而言,老师更应该对学生保持微笑,如此细小的一个动作却可以得到丰收,我们老师何乐而不为?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称赞的话语,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你的亲近。在当今,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对老师严厉的硬性说教并不十分愿意接受;反而友善的气氛中,以平常谈话形式输入你要求他怎样做会更有效。教育学生决不是说了就行,和学生沟通应从外化转到内化,从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实践活动,让情感与认识相互作用,使情感上升为信念,成为提高学生自觉认识的动力。尤其是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学会和学生沟通的艺术找准机会,抓住重点,有的放矢的和学生进行思想得沟通,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