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建议(模版)
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议 我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现在就我的教学心得提一点建议。
1、用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典型事例有典型性、有针对性、有感染力、有较强的说服力,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和道理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在例中激情,在例中明理,在情和理中导行,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典型事例应该是真实的,但也允许必要的虚拟,而这种虚拟并非是虚构和胡编的。如在讲《调节和控制情绪》一节时我选用的天天的故事和谐真实、人物个性突出、事迹感人、情节饱满、文字优美,给人以美的感受,如同一幅油画:有质感、自然、亲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要努力开发利用现实生活资源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与丰富多采的现代生活和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相比,教材的内容受其时空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教材内容中引用的案例、材料也难免会显得陈旧、老化。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积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新闻时事,尤其是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把一
些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接受能力的事件整合到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如在讲《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一节时,我注意选用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案例如:36小时死里逃生让学生思考威胁青少年的意外伤害还有哪些?这样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课堂气氛活跃。
3、要靠体验诱发情感,以活动引领教学
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体会和感悟中去学习,从而明确道理提高认识的过程。学生在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受到触动,思维空前活跃,思想受到启发。在《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学中我通过播放录像《小鬼当家》使学生的视、听、运动等感觉器官的体验,获得印象深刻的感性认识,又通过思维体验获得深刻的理性思考。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以活动引领教学,通过新颖的案例、灵活的方法、生动的手段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激情,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活动教学能够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关系和谐、使体验更加深刻、使思维更加灵活、使个性更加张扬!
4、要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新课程下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学会同其他学生的配合、互动,既积极主动的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善于溶入团队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如在讲《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把学生分为4人小组,组织学生分组学习,找出身边的诱惑,并讨论该怎样对待
这些诱惑。记录合作学习的成果。
(二)每个组的组长综合本组合作学习情况,请一人作为发言代表介绍本组找出的诱惑,并自选一个进行分析。本组和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对他的分析质疑、补充。老师给予必要的点拨、评价、引导和归纳。
由于“身边的诱惑”是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又有很明确的学习任务,所以他们讨论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每组都能较好地按要求完成老师提出的任务。学生发言时,涌现出不少颇有思想的见解。
5、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思想政治课新课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媒体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可以使学生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源,达到资源的共享。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知识视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求新、求实、求活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全部参与到分享高科技中来,充分体验到参与学习的乐趣和喜悦,例如: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一般有正文、引文材料、相关链接、问题练习等,教师通过制作课件把相关的教学资料有机地组织起来。通过媒体展示出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快捷、高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6、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历代教育家所重视,孔子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
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社会热点,突出时事热点,创造符合需要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如:针对“民生”时事热点,我先出示了两幅漫画(一是有关住房困难群众、住房相关政策;二是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并同时出示党的十七大报告:“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接着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1、看漫画一,各级政府为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采取的相关政策有哪些?(列举两个即可)
2、漫画二中的农民工也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了。假如有记者采访漫画中这位农民工,问他对这些惠民政策有何感受,请你站在他的角度代为回答。(一句话即可)这样用学生身边的热点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感到学习政治对生活是有帮助的。
教学反思带来的快乐使我感受颇深,“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才能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这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今后我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思想品德教学建议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建议
一、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活学、活用。
1、深入研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全面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整体要求和设计思路,明确该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了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所涵盖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大学习模块,并根据它们各自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分别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3、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生活体验。注重正面教育,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选取情境,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
二、深钻细研教科书,认真备课,高效上课。
1、通读整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系统框架和主要内容,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对照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内容,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三维教学目标。
2、了解学情,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全面、科学、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教材,明晰价值,突出重点,切中难点。预测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疑惑点、争议点和课堂意外,做好必要的课前预设。设计符合教学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
3、充分收集思想品德课教学所需的相关信息资料,精心选取与教学相关的鲜活案例和生活素材,并做适当加工处理。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包括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科技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物质资源,以及家庭成员、邻居,其他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整合相关课程资源,做到深度挖掘,提高资源的课堂使用价值。
4、主动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加强团队互助合作,协作探讨。通过教师个人说课、备课组集体讨论修改、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重新调整等步骤开展二次、三次备课,提高备课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5、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有效合作。
6、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使其真正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课件的制作要本着简洁、有效的原则,使之服务于教学,切不可喧宾夺主,干扰教学。
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
1、重视人文关怀,营造有情有义、温暖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让思想品德课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走进学生心灵,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价值。
2、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充分把握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准确定位教学起点。设计以学生为本的、有价值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处境研究、录像观看等。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考虑活动的有效性问题,即活动设计的目的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避免形式化,摒弃为活动而活动。
4、重视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善于从情境冲突中发掘问题,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参与。所设计问题必须切口小,指向明确,深浅适度,并有一定的生活背景和实际意义。提倡多元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5、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情感的渲染中有所触动,形成共鸣,引发思考。注重启发引导,倡导无痕德育,避免灌输说教,让学生在活动中抒发真情实感,提升思想认识。
四、重视练习和检测,及时总结分析,查漏补缺。
1、精心选择和布置作业,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实行分类设计,形式多样,倡导书面作业和行为作业相结合,增加选择性。要做到认真批改,及时纠错。
2、试题命制要联系学生生活,注重教育价值,体现人文关怀,突出能力考查。思想品德学科考试必须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避免误导学生死记硬背。
3、搞好反思性教学,认真分析,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检测的目的,尤其是单元考试的目的,就是通过检测和分析,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所以要充分利用检测和分析这根杠杆,调控好我们的教和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次考评结束后,认真对照《初中教师教学规范》中的“**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进行试题、卷面、错题、考试成绩的分析,分析和查找学生学习中、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轮的教和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科成绩。
五、重视时政教学,凸显时代特色。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鲜明的时代性是思品教学的永恒主题。学校要创造条件,畅通电视、广播、报纸等时政渠道,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省、市的大事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
教师平日要及时搜集最新时政,整理后印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要通过教师举办讲座、课堂穿插讲授、学生课前5分钟新闻发布、办手抄报、传阅时政杂志、时政小论文比赛等方式及时传播时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更好地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选择时政要注意:第一,以我为主。以国内、省内、市内热点为主,国际关系问题以与我国有关的热点为主。第二,贴近学生。是学生应该而且可以了解的,不能超越其知识和经验范围。第三,具有长效性。是关系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党和政府、人民关注的问题。第四,要有定论。已有结论或已形成社会共识的问题,不应是存在较大争议、较敏感的问题。
六、整合课程资源,拓展育人渠道。
1、改革初中思品课教学,在充分把握初中段学生成长问题的基础上,以问题立意形成教学模块,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课程。鼓励学校、教师形成特色。
2、以活动为主要载体,将课内教学与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提高思品课育人效果。
3、认真学习把握潍坊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认真研究实施基础性、延展性、实践性三种课型,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的育人成效。同时要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学,认真把握学业水平考试的方向和思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为学生升入高中做好知识的储备。
4、以评价促改革,发挥好监测的引领导向作用。在试题命制上要体现育人导向,七、八年级不再考察选择题,七年级设计四个主观题,八年级设计五个主观题,试题命制一是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反映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及困惑;二是选取有哲理的故事及事例;三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四是增加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去体验、践行。九年级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15个,共45分,非选择题四个,共55分,考查的内容与形式体现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与方向。
5、有关思品改革的有关要求及内容已发到公共邮箱:aqjysczb@163.com, 密码:aq1111.七、注重实践,知行合一。
1、要积极争取行政和学校等方面政策的支持与保障,把思想品德教学与学校的有关德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增强效果,切实发挥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作用。
2、充分借助校园网络、图书馆、宣传窗、黑板报等教育载体,组织学生制作小报或墙报等,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3、开发社会育人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人文景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名家、义工组织等资源整合起来,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相结合,每学期开展1至2次活动,培养学生亲近社会、走进生活、服务他人的能力。
4、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如好书推介:收看《心理访谈》《焦点访谈》《新闻联播》《道德人物评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等,在此基础上,再开展跟进式活动,如心得体会、成果展评、我在行动等,深化活动效果。
第三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感悟
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感悟
现在的政治课教学变成了思想品德教学,许多政治课教师变为了思品课教师,而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矛盾,让许多人难以适从。但矛盾不是普遍存在的吗?好多事物不都是矛盾的吗?特别是中考政治学科推行开卷考试,试题趋向开放性试题后,很多学生的认识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如:开卷考试不复习;开卷考试不用记忆;翻翻书就可找到;试题容易;试题要求高、难度大;开放试题答案不唯一,多抄几段就行了;等等。由此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实施信的课程标准,在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激励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景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学习障碍,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并去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取查阅资料,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比较信服,也觉得丰富了只是,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兴趣。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运用录像、表演、歌曲等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情感等,必然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二、加强师生交往,转变教学方法
目前,从考试分值的角度说,该门课程在无形之中定位了“小课”的地位,每周就两节课,按传统方式精打细算安排时间,学新课的问题能解决,往往考试、考核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就必须丰富师生交往形式,重过程,以过程为主线,巧妙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整合多媒体资源,从分发挥多向交往的功效。如: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课前准备的作用,让他们课前预习,学会收集资料等,创设情景,适当的让学生执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也可以加强交往,共同讨论。此时,他们觉得自己将可能会象老师那样为同学们上课就会更认真的做好预习、分析教材的工作。这些工作做细做好了,相应的思想观念也会留在脑海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可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而实现该门功课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增加些活动课,也可把1些教学的任务安排到班会活动中。这样,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和思维能力、判断力、表现力、组织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扩大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增强师生交往的多维性。
三、稳扎稳打,稳中求新,落实三维目标的统一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是新课标、新教材、老考法。我们在积极探索新教法、活动方式的同时,更要把重点放在3维目标的统一上。特别是知识目标一定要适时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个矛盾: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能力其次,最后才是知识。而无论期末考试还是中考,都要考,而且是闭卷。情感怎么考?没法考。目前,我们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还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所以从实际考试来看,还是落实到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注重课堂改革,把课上的形式多样,放手让学生活动,联系时事新闻、多媒体运用等,这样一来学生高兴了,但往往容易忽视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或者可以说没有足够时间去把握。而只注重知识目标,我们的课会失去吸引力,学生丧失兴趣。我们就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思想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一方面要落实知识目标,应对考试。
总而言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始终是决定和表现人们的信念、信仰以及价值观的核心。在所有学科中,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而思想品德课要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关键在于变革创新。惟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才能被赋予更强的影响力和更广泛的学科功能。但是,当前的考核制度不做适当调整,展示课很大程度上就成了表演课,心里必须想着下节课如何复习,或许也会影响到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美丽就很难坚持。对课改我们怀着极大的热忱,但大家都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谁能不食人间烟火呢?我们都希望师生都能在考核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学生品行端正,学习非常刻苦,但一考试,就不理想,思品也不例外,你说这样的学生是好还是坏?简单甚至是唯一的考试方法,剥夺了大部分学生体验成功的权利,“老师,我真的很努力了,可为什么还是这么差?”是他们发自心底的呼声,我都不知该怎么回答他们。说心理话,眼看着某些学生一天天对学习失去信心,我们却无能为力,再好的说教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四篇:我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看法
我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看法
思想品德是一门重要课程,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其特点,实施有效教学。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至关重要。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优势,培养合格的人才呢?
我认为应着重加强思想品德教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其完善的人格。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尢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以感恩的心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学会感恩,才会懂得宽容、谅解、,才会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人的评价。试想,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恩,又怎么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再学会学习。这样,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当然,要发挥思想品德教学优势,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还应率先表率,为人师表。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一言一行中示范要比空洞地说教更有力量。
第五篇: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1.加强研修,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音乐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认真参加继教和各类研修活动,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清晰的了解和把握音乐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觉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新时期音乐教学的需要。深入研读2011新版 “课标”,理清课程内容体系的脉络,明确新修订的每一项内容的层次要求,注意学科各领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方法的指导和技能素养的提升。根据新课程的需要,教师在某些方面必须要提高的专业技能,一定要自觉把握好学习培训的机会,认真学习、努力提高必需的专项技能,以适应音乐新课程和学生音乐能力的需求,促进自身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
2.加强教学研究,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知识与技能要点
要认真自觉的把握好2011版课标中各领域内容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其一,在“感受与欣赏”教学中,把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和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对所听赏的每一部作品,教师在备课时,应进行认真、全面、充分的聆听,把握音乐欣赏教学精讲、多听的教学原则,通过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全貌和风格特点,提升对音乐的感受与欣赏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并记忆所听每一首作品内容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音乐奠定好基础。其二,在唱歌教学中,充分重视范唱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你所教授的任何一首歌曲,都应亲自唱给学生听,靠音乐打动学生,让他们感觉好听、想学。并且在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意境,理解歌词内涵,把握音乐特征,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指导学生用恰当的速度、力度、自然的声音、自信的心态、自如的表情和丰富的情感进行演唱,这是首要任务。其三,对《课标》新增“合唱”内容,教师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这对于提高学生唱歌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要指导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帮助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提高歌唱表现能力。其四,对于识读乐谱教学加强注意的两个方面:一是不要回避乐谱的学习和知识技能的教学;二是不要脱离音乐实践单独进行识谱训练,避免使学生对识谱失去兴趣。理顺识读乐谱与音乐表现的教学关系很重要,识读乐谱一定要融合在欣赏、聆听音乐、演唱、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其五,加强课堂器乐演奏教学。教师对器乐教学的定位要有清晰的认识,要自觉承担器乐教学的任务,要加强自身对课堂几种乐器演奏技能的学习提高,在学与教中增长才艺。在具体教学中,培
1养学生乐于参加各种演奏活动是第一位的任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上,可密切结合唱歌、欣赏的内容,这样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演奏方法上,要把演奏技巧融于音乐表现之中,并且注意合奏能力的培养。其六,加强“创造”领域内容的教学。教师首先要明确音乐创造的两类教学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要正确处理模仿与创造的关系,音乐课堂的创造活动可先从模仿开始,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在各类课型中,对于即兴编创表演动作、编创音乐故事或游戏、编创歌词均可结合欣赏、演唱教学进行,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以及各种音乐表现形式。编创节奏,可采用“节奏问答”、“节奏接龙”、“节奏重组”等形式即兴进行;创编旋律,可采用“旋律问答”、“旋律接龙”、“乐句填空”,“即兴模仿”等形式进行;也应注意在音乐创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启发学生想象自己的创造效果,在反复练习中,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更应加强平时对学生学习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指导,如:大、小调旋律的听辨练习,培养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感觉、乐曲结构及乐段、乐句构成的特点、创作基本技能方法、以及对音乐符号信息辨别、判断、连接、组合准确的能力;多开展与学生互动的创作活动,逐步提高音乐创作实践能力。
3.尊重教材,用好教材
教师要自觉加强现行教材使用的有效性。充分认识“音乐教材”这一载体对于提高学生音乐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形成所具有重要的作用,尊重教材、整合教材,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更应保证学生音乐学习内容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