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近几年来,各学校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投入大量精力,那么这些措施对于学生而言有何影响?对于家长、教师们最关心的教学成绩会起什么作用?
我认为,文化建设对促进教育教学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积极创造净化、美化、理化性的人文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注下,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不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
1、导向作用。要积极营造“明德、乐学、善思、创新”的校风,在学生之间,建立互助、坦诚、友善的同学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人际关系,热爱校园生活。净化心灵,启迪睿智,引导全体师生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进。
2、规范作用。校园文化是很好的“德治”,“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悄然生成。
3、净化作用。一个学校文化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最终体现在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等。
4、激励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的精神环境,如同一个无形模型,塑造着人的心灵,其影响是深远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扮,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二、校园厚重的文化底蕴能够感染学生,使其产生自豪感,并且把这
种自豪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磐石一中建校于1930年,在跨越半个世纪的历史沧桑中,形成了深厚而悠长的文化底蕴,一中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
(1)校风建设。“励志、修学、敦品、至善”——这是一中的校训,也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形式。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中的精神风貌。一中的校训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涵盖了“理想、学问、品德、人格”等方面,使每一位一中人的集体责任感日趋巩固和扩展,具有对一中全体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也对一中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
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此外,一中统一定制了夏季和冬季校服,并收集并采纳了学生的建议,三个年级的学生站在一起既相互协调又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高三年级是传统的中国红,热情、积极向上,高一年级是沉稳的黑色,深远、宁静,高二年级则刚好是红黑相间,快乐富有朝气。
(2)教风建设。“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发挥主导的作用。
每学年一中都组织多项行之有效的教师能力培养活动。如每年例行的青年教师和年长教师的“拜师活动”,这项活动已经深入人心,教师已经能够自主自愿地完成,既促进了业务水平的提高,又很好地稳定了人际关系;又如“教师大练基本功”活动,有奖有罚,有声有色,这些都仅仅是缩影,一中的教风建设已经具有扎实稳固的基础。
因为一中人早已意识到,只有在全校教师中树立起实事求是、团结协作、高效严谨、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3)学风建设。“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一中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学校制定了周密的“学风培养计划”,如每学年伊始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在考试中和班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集体荣誉感;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主题班会,讨论热门话题、责任、学习方法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正是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得一中广大师生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校园物质文化具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
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一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一中的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为一中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一中
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一中人的情操,也激发一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
总而言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指以校园为阵地,以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以学校的教育
教学活动为来源,以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系统管理行为,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方面的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极大的影响作用,对师生的理想、观念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该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呢?我认为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走向。
校园文化建设和其他工作一样,需要所有领导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才能健康
发展下去,不然意见分歧,目标不清活动便无法开展。所以,要使大家有劲往一处使,要在统一思想的情况下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构建亲和的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
一所学校的人气如何?干群关系怎样?师生是否融合?学生和学生是否团
结?它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这些都与校园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前提。
三、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辅导,师生良好的心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者首当其冲的是对被教育者进行心理引导,教育他们克服嫉妒、自卑、孤僻和自私的不良心理,教导学生孝亲尊师、明志博学,鼓励同学间团结友爱、共同提高,引导学生建立和亲的人际关系,使他具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才能使他们接受各种挫折,平衡各种关系,教师要有目的地去引导他们。
四、环境影响人的心灵变化,物质文化建设有助于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雅的校园环境就象是一部
婉转的交响曲,时时影响和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他们的内心世界。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角度的空间,使学校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如开设学生画廊、心灵板报等,为学生的作品展示提供平台。
其次,校园环境的设计要有特色,泉、池、廊、舍、花、草、树、木交相辉映,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再次,要做好校园的净化,时时保持校园环境的干净,坚持让学生天天打扫卫生,即使是干净的也要让他们打扫,通过打扫外部环境来洗刷和净化内在的心灵,以境染心,以心易境。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校有各校的特点和不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
磐石市官马中心学校 王鹏
第三篇:依托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依托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摘 要:校园文化是提高师生道德素养、丰富师生文化生活的底蕴沃土,构建立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体系,不但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还可以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进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 教育教学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发轫之环,更是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向前推进的核心动力,校园文化的有效构建,可以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增进师生身心健康,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从而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此,我校围绕“构建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筑造学校长足发展的丰厚底蕴”这一办学思想,着力为师生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下是我的具体做法,分享给大家,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一、建设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面墙都能说话。”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洁净优雅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能陶冶师生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重视校园环境的绿化、净化和美化。同时,注重把握校园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校园内应有平坦宽敞的水泥通道,教学楼前一定要绿草茵茵、花团锦绣,各楼层走廊布置要独特新颖,做到每个楼层一个主题。
例如:一楼是德育篇;二楼是科技博览篇;三楼是教学篇和教科研篇;四楼是读书篇;五楼是卫生、健康篇;一楼大厅有浮雕,书简;二楼大厅有传统文化图片及装饰浮雕;三楼大厅则是学校办学理念、目标、校风、校训等。班级悬挂着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安全制度、名言警句等。通过以上这些设计,不但是对师生进行法制、安全、体育卫生、文明礼仪、方法习惯、道德观念、理想前途和德育量化等方面教育,而且更能使校园到处洋溢着浓郁的教育气息,同时,也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二、构建平台,活跃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得以丰富延续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首先,开通了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通过广播、板报向广大师生传递校园信息,展示师生风采,弘扬校园正气,活跃校园生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其次,借助重大节日,组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如举行迎国庆诗歌朗诵比赛、庆元旦大合唱比赛、校园读书节、庆“六一”、“十一”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三、以德育人,建设文明校风
校风是彰显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校风最集中的体现是学风和教风。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德育人”的工作思路,形成“勤奋、守纪、开拓、进取”的优良校风。
1.从教风建设入手,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政治思想学习、开展以“正师德、强师能、树师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讨论和师德师风评议活动,端正教育观念,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观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通过典型示范、评价导向,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塑造“忠诚、勤奋、爱生、奉献”的师表新形象。
2.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要以“五爱”教育为主线,开展“创文明班级、树优良班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通过广播、宣传栏、德育走廊、校刊等各种载体,通过早会、班队会、思品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的方式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营造“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包容每一位学生的不足和过错;要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学生的表率;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遵照《小学生守则》《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的要求,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要诚实守信,虚心接受老师与同学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此外,还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举办家长学校,健全家校联系制度,构建家校沟通平台,并通过家访记录调查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反馈学生在校表现,交流学生教育问题,精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和沃土,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对外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所以,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第四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风貌,蕴含着一种潜在的力量,具有无声教育的感染作用。我校作为秀山县一所新建直属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特色发展”的模式,严格按照“高起点,超常规”的战略思路开展工作。通过环境打造,课堂教育,机制约束,活动熏陶,家校互动,使全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基本达到了以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以学校管理为保证的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
一、完善硬件夯实基础,打造文化精品
1、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
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我校占地面积51.8亩,学校整体设计采用新加坡建筑风格,布局设施一流,具备宽敞明亮的教室,具备实验电教、信息技术教育等配套齐全的教学功能室,建有图书室、舞蹈室、书法室,建有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目前学校已申请到“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集硬件、图书、互联网等功能为一体的“梦想中心”多媒体教室项目,“班班通”工程已纳入学校规划,同时正积极多方筹资,建设和完善学校风雨操场、食堂、运动场后期工程和校园的绿化工程,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抓好校园的绿化工作,优化校园内外部环境
我校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环境规划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着“追求高品味”的原则,我校在建设规划中,巧妙设计各景点,花草树木布局,力争做到错落有致、疏密合理,建造具备育人功能的景观,做到点面结合,校园户外张贴物、宣传品管理规范,校内各种标牌规范。
学校处于建设之中,但学校仍按整体的绿化规划和思想进行校园绿化工程学校按照“四季长青”的绿化要求,修建了花台、花园、假山景观、环校绿化带,目前我校以“森林校园”为契机,栽植香樟、桂花树700多株。在全体师生中树立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了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3、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我校的各种标牌设置都注重美观、精致,走廊、椄道、过道和室内均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温馨提示语等,采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加以展示,在走廊柱壁上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走廊文化墙内容定期更换,班级图书柜图书定期更换,让每面墙壁、壁柱、围墙说话,确保了校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
通过两年多的不断建设发展,使学校更显大气、美观,基本达到了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景致宜人,设施齐备,功能齐全,为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精神文化建设,丰富内涵,打造学校精神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我校本着“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生未来奠基”的宗旨,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铸造师生认同的学校价值观,建设师生精神家园。
新建直属,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树立起师生员工对学校整体发展的认同感和打造名校品牌的信心,我校采用“项目管理”项目招标的形式向全体师生询计问策,征求“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发展规划”的建议和意见,学校的重大决策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最后集全校师生之大成,形成了“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的办学指导思想,“个性校园,书香凤栖。”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学校章程和学校管理规程。同时结合学校新建直属,地处城郊的特点,在全体师生中开展敬业奉献、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培育“学校发展,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增加了师生的认同感,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敬业奉献的师资队伍。
我校是以原平凯小学教师为班底,向全县公开考调20多位教师而组建的新学校,建校初,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成立学习领导小组,制订学习培训计划,健全学习制度,做到一周一次政治学习,一周一次校本培训,一周一次教研活动,实行一月一交流,半年一总结。开展了围绕“敬业”和“爱生”为核心的师德规范教育,在教职工中培育“六种精神”:即“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树立“学校发展,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关心学校的发展,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管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对工作要树立“三心”,即:“爱心、耐心、信心”;“三不”,即:“不埋怨、不嫌弃、不放弃”;“三个一样”,即:“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工作要像对待家事一样”,“对待同事要像对待亲人一样”。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体协作、为人师表。学校还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给每一个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功的喜悦,努力形成一支团结和谐、有改革意识、教学基本功过硬、教改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3、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强化年级组管理,实现德育队伍全员化,内容课程化,目标层次化,制度规范化,评价合理化。我校结合县级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研究”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一日常规及学生管理的每一环节中,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宣传栏、班级文化墙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文明之风,礼仪之范,通过开展示范岗、监督岗,实行路队制,校园静化工程,对学生校内外行为规范作了具体的要求,使整个校园浸润在文明有礼、热情友好、宽容谦让、诚实守信的和谐氛围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打扫街道、小手牵大手爱心传递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品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受到社区家长的一致肯定。
4、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推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为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我校开展了针对教师的课件制作比赛、论文竞赛、文体比赛、唱红歌比赛等;针对学生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讲故事、传箴言、唱红歌活动、广播操比赛、科技制作、兴趣小组、手抄报比赛等;主题教育和创建活动方面开展了创建“平安校园”、以“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等;针对学校新建直属,社区家长对学校缺乏了解,开展了深入广场、深入社区家庭的宣传活动,向社区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了解社区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意见;开展学生思想和学习状况大摸底,对问题学生实行行政、班主任和教师重点家访,做到了“关爱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居,辐射整个片区”的效果。
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优化了学生心理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整个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新气象。在“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的办学指导思想指引下,通过进一步强化“待人以诚,处事以正”的校训,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敬业、奉献、和谐、创新”的学校精神。
三、健全制度实现依法治校,人文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我校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和依法治校的能力。
1、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格局。坚持校长领导下的部门工作问责制,建立全员参与、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坚持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认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使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加强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凡属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和举措都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加强校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加强上下沟通,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高度重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建议作用,支持他们建言献策,建立起采纳良言的工作机制。
3、健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规章体系。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学校管理规程,通过改革和实验,不断充实和更新各种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制度的制定皆经过教职工提出建议意见,学校行政制定方案,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执行的督查体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由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做到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年段组长负责制。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实行扁平化管理,完善年段组长竞聘和管理办法,落实年段组长的责任和目标,明确年段组长的管理权限,促进年段组互动发展、和谐发展,提升年段组教育教学质量。把一系列的管理权限(考核权、经费使用权、教学活动组织权等)下放到年段组,实施绩效管理,学校考核与年级组挂钩。改革班级管理体制,在绩效工资改革政策基础上,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坚持班主任持证上岗,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经济待遇,制定评优选先制度,定期征集和评选班级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开展优秀班主任培训,班主任经验交流,以活动促发展,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先学后导,小组互助学习”,教师在实践中转变了教学指导方式,以引导塑造学生为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发学生的潜能。
四、创新思路促进学校发展,凸显特色构建文化品牌
校园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我校紧紧围绕“秀山县优质教育基地,武陵山区名校”这一目标,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书法教学、美术班、舞蹈班、体训班、成立器乐队,校园文化队伍的成立和建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而且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初步显示出了特色成效。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虽然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健康文化、班级文化、公共文化、特色文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构建和谐校园和“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为目标,按照逐步完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为打造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一流校园文化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风貌,蕴含着一种潜在的力量,具有无声教育的感染作用。我校作为秀山县一所新建直属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特色发展”的模式,严格按照“高起点,超常规”的战略思路开展工作。通过环境打造,课堂教育,机制约束,活动熏陶,家校互动,使全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基本达到了以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以学校管理为保证的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
一、完善硬件夯实基础,打造文化精品
1、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
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我校占地面积51.8亩,学校整体设计采用新加坡建筑风格,布局设施一流,具备宽敞明亮的教室,具备实验电教、信息技术教育等配套齐全的教学功能室,建有图书室、舞蹈室、书法室,建有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目前学校已申请到“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集硬件、图书、互联网等功能为一体的“梦想中心”多媒体教室项目,“班班通”工程已纳入学校规划,同时正积极多方筹资,建设和完善学校风雨操场、食堂、运动场后期工程和校园的绿化工程,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抓好校园的绿化工作,优化校园内外部环境
我校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环境规划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着“追求高品味”的原则,我校在建设规划中,巧妙设计各景点,花草树木布局,力争做到错落有致、疏密合理,建造具备育人功能的景观,做到点面结合,校园户外张贴物、宣传品管理规范,校内各种标牌规范。
学校处于建设之中,但学校仍按整体的绿化规划和思想进行校园绿化工程学校按照“四季长青”的绿化要求,修建了花台、花园、假山景观、环校绿化带,目前我校以“森林校园”为契机,栽植香樟、桂花树700多株。在全体师生中树立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了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3、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我校的各种标牌设置都注重美观、精致,走廊、椄道、过道和室内均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温馨提示语等,采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加以展示,在走廊柱壁上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走廊文化墙内容定期更换,班级图书柜图书定期更换,让每面墙壁、壁柱、围墙说话,确保了校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
通过两年多的不断建设发展,使学校更显大气、美观,基本达到了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景致宜人,设施齐备,功能齐全,为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精神文化建设,丰富内涵,打造学校精神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我校本着“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生未来奠基”的宗旨,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铸造师生认同的学校价值观,建设师生精神家园。
新建直属,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树立起师生员工对学校整体发展的认同感和打造名校品牌的信心,我校采用“项目管理”项目招标的形式向全体师生询计问策,征求“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发展规划”的建议和意见,学校的重大决策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最后集全校师生之大成,形成了“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的办学指导思想,“个性校园,书香凤栖。”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学校章程和学校管理规程。同时结合学校新建直属,地处城郊的特点,在全体师生中开展敬业奉献、艰苦创业
精神的教育,培育“学校发展,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增加了师生的认同感,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敬业奉献的师资队伍。
我校是以原平凯小学教师为班底,向全县公开考调20多位教师而组建的新学校,建校初,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成立学习领导小组,制订学习培训计划,健全学习制度,做到一周一次政治学习,一周一次校本培训,一周一次教研活动,实行一月一交流,半年一总结。开展了围绕“敬业”和“爱生”为核心的师德规范教育,在教职工中培育“六种精神”:即“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树立“学校发展,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关心学校的发展,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管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对工作要树立“三心”,即:“爱心、耐心、信心”;“三不”,即:“不埋怨、不嫌弃、不放弃”;“三个一样”,即:“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工作要像对待家事一样”,“对待同事要像对待亲人一样”。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体协作、为人师表。学校还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给每一个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功的喜悦,努力形成一支团结和谐、有改革意识、教学基本功过硬、教改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3、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强化年级组管理,实现德育队伍全员化,内容课程化,目标层次化,制度规范化,评价合理化。我校结合县级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研究”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一日常规及学生管理的每一环节中,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宣传栏、班级文化墙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文明之风,礼仪之范,通过开展示范岗、监督岗,实行路队制,校园静化工程,对学生校内外行为规范作了具体的要求,使整个校园浸润在文明有礼、热情友好、宽容谦让、诚实守信的和谐氛围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打扫街道、小手牵大手爱心传递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品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受到社区家长的一致肯定。
4、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推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为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我校开展了针对教师的课件制作比赛、论文竞赛、文体比赛、唱红歌比赛等;针对学生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讲故事、传箴言、唱红歌活动、广播操比赛、科技制作、兴趣小组、手抄报比赛等;主题教育和创建活动方面开展了创建“平安校园”、以“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等;针对学校新建直属,社区家长对学校缺乏了解,开展了深入广场、深入社区家庭的宣传活动,向社区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了解社区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意见;开展学生思想和学习状况大摸底,对问题学生实行行政、班主任和教师重点家访,做到了“关爱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居,辐射整个片区”的效果。
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优化了学生心理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整个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新气象。在“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的办学指导思想指引下,通过进一步强化“待人以诚,处事以正”的校训,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敬业、奉献、和谐、创新”的学校精神。
三、健全制度实现依法治校,人文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
和规范作用。我校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和依法治校的能力。
1、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格局。坚持校长领导下的部门工作问责制,建立全员参与、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坚持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认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使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加强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凡属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和举措都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加强校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加强上下沟通,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高度重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建议作用,支持他们建言献策,建立起采纳良言的工作机制。
3、健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规章体系。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学校管理规程,通过改革和实验,不断充实和更新各种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制度的制定皆经过教职工提出建议意见,学校行政制定方案,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执行的督查体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由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做到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年段组长负责制。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实行扁平化管理,完善年段组长竞聘和管理办法,落实年段组长的责任和目标,明确年段组长的管理权限,促进年段组互动发展、和谐发展,提升年段组教育教学质量。把一系列的管理权限(考核权、经费使用权、教学活动组织权等)下放到年段组,实施绩效管理,学校考核与年级组挂钩。改革班级管理体制,在绩效工资改革政策基础上,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坚持班主任持证上岗,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经济待遇,制定评优选先制度,定期征集和评选班级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开展优秀班主任培训,班主任经验交流,以活动促发展,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先学后导,小组互助学习”,教师在实践中转变了教学指导方式,以引导塑造学生为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发学生的潜能。
四、创新思路促进学校发展,凸显特色构建文化品牌
校园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我校紧紧围绕“秀山县优质教育基地,武陵山区名校”这一目标,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书法教学、美术班、舞蹈班、体训班、成立器乐队,校园文化队伍的成立和建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而且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初步显示出了特色成效。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虽然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健康文化、班级文化、公共文化、特色文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构建和谐校园和“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为目标,按照逐步完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为打造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一流校园文化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