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一堂高中政治公开课的反思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16-77847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1 11:19: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一堂高中政治公开课的反思

一堂高中政治公开课的反思

——如何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系

有人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教学反思正是教师自我成长与专业化素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工作一年来,得到科组的支持与信任,上过几次公开课,每一次的公开课让我刻骨铭心。今天,我把失败的方面“端出来”,分析其“病因”,以便找到这些问题的“药方”,不断地成长与进步。

(一)2008年9月22日第一次科组公开课:“独角戏”表演

对于一位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不满一个月的新教师,第一次的公开课至关重要,我丝毫不敢怠慢。心想这“第一次”必须给全组老师留下好的印象,只许成败,不许失败。抱着这种心态,激情开场。《消费及其类型》这框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以“老李的困惑”这情境导入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可处处小心,时时在意,生怕出现错误,一刻也不敢放手。导致自己越发紧张,有些着急,会让人觉得有些赶着,生怕时间不够,讲完这个就急忙进入下个知识点。有时引入问题很快,还没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自己又急着回答问题……此时的我陶醉在自我的“表演”中,却忽视学生的存在。当表演将近结束时,我彷佛也注意到学生的存在,他们听得怎么样?于是我向学生提出问题—“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意味这什么?”长久的等待学生的回答,不知怎么了,此时没有一个人“理”我,尴尬之余,我只有自己打破沉默,自问自答,唱着“独角戏”。

这节课后,我仔细反思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心态上的错误。有位资深老教师说;“如果这节课不紧张放开地去讲,忽视我们的存在,如常规课一样,会是一

节好课。能用一故事“老李家的故事”贯穿整节课,这是它的创新之处,闪光之处。”越是带着功利色彩去做一件事,越是在过度在乎一件事,实施过程中越是紧张,容易发挥不好。结果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二是教学方式上的错误。在错误观念的影响下,我急于表现自我,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了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沉默是金”的局面。

(二)2008年12月12日第一次对外公开课:换汤不换药的大杂烩

这是我的第一次对外公开课,事关学校的声誉,但吸取上次公开课的教训,调整好心态,高度责任心去对待这件事,以平常心去上好这课。《市场配置资源》这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我以“三鹿奶粉事件”导入,以“油荒”镜头走进生活,引进课堂,又通过“购销两旺的汽车市场”探究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一环紧扣一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突破了上次公开课的“独角戏”的局面。又情境演示“海中四合院着火”说明市场并非是万能的,走进时事“金融危机”探讨市场调节存在怎样的弊端。看似内容丰富,课堂热热闹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课改的要求,但是在丰富内容的背后要借助课件,把课件当作“另一块黑板”。现代教育技术以其所具有的这种大容量、快节奏的特征,虽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而一屏又一屏的文字,每个观点、每个知识点都打上去,有满满的文字,因为觉得每一句话都很重要不舍得丢,就会变成每句话都不重要都丢掉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是无法长时间集中的。又有各种各样的精美图片,又有视频,加上本身这课的内容就偏多,“唰唰”一张张幻灯片不断地变换,把学生看得晕头转向,一眼茫然,最后学生走马观花,下课后一头雾水。课件展示太多的文字,用课件来满堂灌,有人说,这叫做“人机共灌”,其实是换汤不换药。

失败了,原因是什么?总该“吃一堑,长一智”。对新课标理解不深,断章取义,肤浅地认为新课标就是要“新”“奇”,有视频,有精美的图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不仅如此,而且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过多过杂,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教学应当布白,留下学生思考的空间。过分追求画面的精美、动画的变化,甚至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确,刚上课时能很快吸引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但当其内容过多过杂时,吸引学生的只是表面的东西,而不是知识本身。思想政治课有很多内容理论性非常强,需要学生深入思考体会,老师应当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对于这种变化多样的、附有图片动画的、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的课程,容易出现课后老师再回炉的现象。如果认为所谓的新课标就是完全以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探究为主,而缺少了教师的适时点拨、精彩分析,那这样的课堂充其量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已,没有本质的变化。

(三)总结—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对于年轻教师失败并不可怕,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结合这两节公开课说明在处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关系问题上走向两个不同的极端。一节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变成包办一切,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一节过于追求标新立异,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华而不实。所以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系。

要明确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我们必须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更不应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

明白两对关系:一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是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改革不是让我们抛弃过去的一切从头开始!

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新课程改革比较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如视频动画、情境创设等,将这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无疑对充实教学内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非热热闹闹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关键要看这些教学形式的实效如何。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再好的形式没有效果就不好,就不能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要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活动的实效性。我们在统筹各种教学资源时,包括教学素材的选取、安排都应得当,恰到好处地为内容服务,不能只注重好看、热闹、多样的形式。而素材的选取不应贪多,而应典型,具有针对性、时代性,能较好地彰显或升华主题。不能对新课标理解断章取义,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却游离于书本之外,反而舍本逐末。在《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这框题中,我引用视频《非洲真实的故事》想体现出“南北发展不平衡”的知识,不仅不能很好地彰显和深化主题,充其量不过是吸引学生、取悦学生而已,还有哗众取宠、画蛇添足之嫌。因为更好的形式离开了实质,内容也会变得苍白无力。而多媒体的运用也应该坚持这个原则,即根据实际情况慎用、切不可“过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去克服形式主义,一切从教学的实际效果出发,合理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而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

要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好比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并非一无是处,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否定以前的一切从头开始。毕竟传统的教学经历了一段发展过程,总有可借鉴之处。其实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这本身就是创新。运用多媒体教学,图片和音频有声有形、生动,这是创新;站在三尺讲台,一根粉笔,能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师生产生共鸣,这也是创新。

创新的关键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实质。如果认为所谓的新课标就是完全以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探究为主,而缺少了教师的精要分析,适时点拨、精彩讲解,那这样的课堂充其量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已,没有本质的变化。我们应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以此突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新课堂”。

“以史为鉴”,通过教学反思这面镜子吸取教训,不断地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与总结,不断地成长与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能尽快地站稳三尺讲台,有所作为。

第二篇:一堂公开课教学反思

随着一阵急促的铃声,我快步走上讲台,一堂校内公开课正式开始了。可能是由于对多媒体的陌生,也可能是后面多了几位同事,看着下面一双双充满稚气的眼睛,一张张由于激动、紧张而涨红的脸,我的心怦怦直跳,早已想好的极为精彩的词句却无影无踪,说出口的竟然是一些语无伦次的话语。孩子们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想极力消除我的紧张,他们一个个高举小手,一个个回答漂亮,在孩子们的鼓励下,我顺利地结束了这堂课。

课后评课时,我首先向同事们细说了这堂课的失误,他们也对这堂课进行了点评,我知道了这堂课的问题所在,并下决心要取长补短。但我还不满足,我想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因为这堂课我毕竟是为孩子们上的。我走进教室问孩子们:“刚才那堂课我们上得怎么样?”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好。”他们的回答竟然出乎我的所料,我以为他们肯定回说好,因为他们平时常常讨好我。我疑惑地问:“哪里不好?”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班长张丹洋站起来说:“您太紧张了,我们也很紧张,想好的话站起来又给忘了……”小机灵鬼周钰迫不及待站起来说:“老师,这节课我们都听懂了,用多媒体上课真好……”一向不爱说话的张新玲唰地站起来说:“好是好,就是课件制作太辛苦了……”善解人意的张晓霜站起来说:“要是我们都不紧张,咱们这堂课一定会很精彩……”……

听着孩子们的真诚表白,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谁说孩子不懂事?他们那童真的话语使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渴求,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走进我们的学生”,师生的沟通,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今天显得比任何时候更有必要。朋友们,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内需力,只有师生共同去实现这样的愿望和目标,我们的教育才真正有效

第三篇:一堂公开课的反思

一堂公开课的反思

前些日子市区教研员前来听课,按学校计划我讲了《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复习》这节课,同事给录了像,当时由于初四复习紧张,没来得及回看录像写反思,现在正好有时间,反复看了几遍录像,感悟出乎我的意料,四个字概括:惨不忍睹。

一是教态拘谨,缺乏自然流畅的表达。

二是教师主导性过强,缺乏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

三是点拨环节过急,学生缺乏思考时间。

四是课堂语言概念化,学生缺乏思考后的抽象总结与表达,失去了提升课效的时机。回顾这节课,当时听说同事的公开课课堂时间非常紧,我就有点慌,迅速调整了原先的设想:学生想不出,我就要赶紧提示。结果适得其反,学生感受到了我的紧张,反而更加思维停滞,造成了前面一二三现象的出现。整个课,我的双眼不时紧盯教室后面的表,进行到最后环节,时间还剩余8分钟,按设计应该让学生写出重点题目的过程,并进行小结,但仓促间让学生进行了一个强化练习,虽然例题中有类似的题目,但由于上面几点的失误,导致学生不能很快解出,课末又是一个败笔。只能是由自己概念式的总结,失去了课堂的灵动。

课后领导与同事的恰如其分的评析,让我感受到:要上好一节课,并不容易,失去以学生为主的核心,让课堂成为格式化的课堂,就是失去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不喜欢。

俗话说眼高手低,我们总觉得课已经上了近30年了,听公开课也不少,自己总认为什么课也不会比别人差,现在看看想想,真是有些惭愧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学习,把别人的优点与先进的理论方法,渐渐融入自己的教学中,才会真正让课堂成熟起来、让学生受益终生。

第四篇:一堂公开课

我有很多喜欢的课。最难忘的课程或二年级的语言公开课。

那天,上午的第一堂课,校钟没有响,教室里充满了人。除了学生,还有讲师教师专家。我们非常认真,坐像一棵小树一般直。

一位女老师走进教室。老师很年轻,她似乎有点紧张。笑着说:今天我们有三首诗。在谈话时打开投影。

哇!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图片。黄色鸟在绿色杨柳唱歌。白鹭鸟飞距离的遥远的日线。老师让我们整齐,美丽的朗读两个黄色的铭翠茜,白鹭线在蓝天......老师开始问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哪个是朝代的诗人啊?有同学的答案是唐代杜甫的quatrains是的。让我们进入杜甫的诗,看看他的家是怎么样的?

我想说话,但我的力量啊。所以,我的第一个高举了我的手。请问女学生。绿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几只花鸟在树上唱歌,这首歌要赞美 春天,那里的空气很新鲜,蓝天。白鹭飞到距离...杜甫的家画的真的很美啊!你回答真棒啊!老师笑了赞美道。我高兴地坐下。环顾四周,我们都羡慕地看着我。

然后,有几个学生冲着发言,即使他们也很好。但我仍然感觉很好!

这是一个公开课,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有机会充分展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到目前为止,仍然在我的记忆。

第五篇:一堂公开课

一堂公开课

那一天,我昂首挺胸地走进课堂,孩子们一看见我就吃惊得半天合不扰嘴,继而哈哈大笑。其实,我只是用自制的教具“打扮”了一下而已—我头戴桔黄色的超大棒球帽,胸前别着鲜艳的大红花,左手举着一只五彩缤纷的八爪鱼,右手牵着两只可爱的蓝色腊肠狗。精心装扮却惨遭嘲笑,我气得鼓起了腮帮。唉,没一个害怕的。孩子们眼睛发光一起大喊:“汽球!汽球!”我不满地说:“我可不是汽球!今天我来教大家玩汽球。”

放下八爪鱼和腊肠狗,我从口袋里抽出一根长条汽球,打上气,扎紧汽球嘴,左拧右转,几秒钟时间一只小乌龟就做出来了。孩子们更兴奋了,前排的喊:“给我!”后排的喊:“太快了,没看清。“我也不理,不慌不忙地把把制作流程图画到黑板上,这才开口道:”看起来简单,不按步骤、不掌握要领是做不出来的,比如这只小乌龟,现中只是做了一半,给我二十秒,我能让它更漂亮更可爱。“同学们静下来,疑惑地睁大眼睛。我拿出油性笔,在它的头上和背上装饰了一下,一只神气活现、面目一新的小乌龟就出现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更像了。”有的说:“真好看!”我也不搭腔,把龟壳、眼睛、鼻子和嘴的形状画到黑板以。然后,我从口袋里抽出两条汽球,打上气,所紧汽球嘴拿在手中,说道:“老师现在慢镜头重播,详细讲解演示,之后请一位同学现场制作一个。如果成功,八爪鱼就是奖品。”孩子们听了,手撑着桌子,身体前倾,双眼圆睁,全神贯注地听盯着我。演示完毕,胆大的郑彬第一个跑上来尝试,谁知还没做完,汽球就爆成了碎片。下面惊呼声一片,我安慰了郑彬,让他又给一条汽球充好气,温和地看着大家说:“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从长条汽球发明到现在几十年间,没有一个人是加为玩汽球而崩死的。所以,可以尽情地玩,大胆放心地玩。”孩子们哄地笑了。我又说:“汽球会崩,有两点:

一、充气时要留些余地;

二、制作时注意向后赶气。之后我又把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提醒了一下,讲了解决的方法。终于,郑彬也做好了一只可爱的小乌龟。当掌声响起,他自信地捧回了八爪鱼。

就这样,同学们又学会了腊肠狗的制作方法,当材料发下去,他们争先恐后地开始尝试,说着、笑着、讨论着,忙碌地做着,我也心满意足地看着。教室里偶尔有几声清脆的声音传来,更为课堂增加了欢乐。

《与青春同行》读后感

领到《与青春同行》,我轻叹一声。从一开始我就充满疑问:信息社会,教育家这么多,教育理论这么丰富了,教育模式也层出不穷,可是看来看去,最被广泛引用的仍不过是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教育名言,不少所谓“新教育理念”不过是用时尚语言捆绑陈旧内核标榜自我,能出新意的鲜有其人。这个原本想当作家,一不小心成了语文教师的李镇西真的能给人以启迪吗?

我在看,也在观察,细细品味李镇西所说的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两个轮子――情感与思考。

因为有情感,李镇西能够在和学生玩“老鹰捉小鸡”时投入地扮演鸡妈妈,能够在雪地和同学们一起做班级的造型,能够在春天的阳光下和学生们一起斗鸡、掰手腕。李镇西充满了童心和爱心,他怀有儿童般的情感,拥有儿童般的兴趣,具有儿童般的思维。他有胸怀,能把孩子们做的“那些动机好效果坏的蠢事”称之为“可爱的缺点”,也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因为有爱心,他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讨厌在学生面前高深莫测、耍派头。所以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他能充满感情地深深鞠躬;无论名气多大他都有能诚心诚意地请自己的学生提意见,帮自己改进工作,还有奖征谏,以钢笔相赠。

他的观点是,教师真正的尊严,并非来自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固守尊严,甚至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所以,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的观点在求实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长绳训练时,跳绳的队伍里有校长和老师的身影;学生不开心,老师会和他一起并肩散步,对其进行开解;学生有了进步,班主任请他吃麻辣米线,以示庆祝。我想我们求实的老师这所以未能形成像李镇西那样的大家风范,有部分原因在于虽有情感受但思考不足,不能够完整而忠实地将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特别是教育失误进行系统的反思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于教育结果,我们得说的多,失说的少。李镇西不惧怕说失。从做实习老师时他就从老教师寻里知道了,做教师一定要有博大的胸襟,对学生要有宽容心。他会向丑化自己形象的刘江道歉,会因为让任安妮罚站而号啕大哭,含泪写下近五千字的反思与誓言,并坚守其誓言直到今天;他不会国课代表在公开课上发难而勃然作色,反而自己羞愧得无地自容,用行动来还给学生“真教育”。正是因为他从不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和理由,所以能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获得新的教育启迪。正是因为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使李镇西由普通教师走向了教育专家。

李镇西鲜活生动的教育故事其实只想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教育理念,以情感和思考之轮便能推动教育带来发展的大车,老师不是默默流泪的蜡烛,保持对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在反思在提升教育的品质,教师会成国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

不难看出,他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位,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的感受。作为师长,他不忍心看到孩子的心灵受到丝毫的伤害,而当他不小心伤害了孩子,他忧心忡忡、彻夜难眠,反思自己的失误,最快地、尽最大努力地去弥补过失,并铭记在心,告诫自己永远不要出现同类的错误。我们可以看到,李镇西不是没有错过,作为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他在求学的过程中

接受到更多师道尊严的影响,为师之初,他也曾像他以前的老师一样刻薄地挖苦抄作业的学生,也曾像大多数教师一样面对名利的诱惑作假公开课,他曾浑然不觉地把自己的尊严置于学生的尊严之上。一个凡人,他不可能完全看到自身的问题,在获得众多荣誉时他也曾欣欣然,然而,就在他批评抄作业学生后,班长写信指出了他的武断;就在他沉浸于公开课“成功”的喜悦中时,课代表无情地说出“自己不愿举手是看不惯他的弄虚作假”。这些孩子的心声足以令我们这些成年人汗颜,李镇西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听到这些声音后没有装作无动于衷地隐藏起来,更没有用权力去镇压,他做的是严酷地拷问自己的灵魂,勇敢地将书信公开,真诚地向所有孩子道歉并深深地引以为戒,并且,他不停留于此,他还将这些故事写成教育日记,经过长期深刻的反思上升为理论,形成自己独立的教育观。我们今天读到他的教育日记,可能会想,我不会犯他的这些错呀,他原来这么武断怎么能成为教育专家呢。可是,我们思考问题不要忽视特定的时代,他所做的一些事文革后期是非常普遍并被认为是完全正常的做法,相反,那些敢于给他写信的学生在当时则被视为离经叛道,大多数教师面对这些问题都会只责人不责己,而他不同,他的勇敢的自责使更多的人看到了师道尊严的不合理,可以说,他的理念在他所处的时代是超前的。如果没有像李镇西这样的善于反思的教育者的出现,那么新的教育理念根本不可能产生,更不要说实践与推广,我们今天也不可能笑谈“他的武断”。因此,我认为,学李镇西的书,不应单学他的做法、他的“高招”,更应该学他善于思考、勇于直面灵魂的精神;而李镇西将二十年前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我想他的用意也正是启发我们做一个反思型的教育者。

一堂高中政治公开课的反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