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编辑:紫竹清香 识别码:16-915907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8 23:36: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陈福光

在广南县“举全县之力,攻‘普九’之坚”“‘普九’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特殊日子里,全县各乡镇初中都在为抓好学生学额巩固而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寻找出一条“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有效捷径。当然,我们也不会无动于衷!

为破解篆角初中学生厌学、辍学难题,在校长的授意和县教研室课题组的指导下,时任篆角乡中心学校教务主任的我与本校课题组的几位老师一起于202_年7月对本校十九个教学班中的47名厌学学生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内容(厌学原因)包括学生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是否感兴趣、读书有没有前途、是否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家庭是否贫困、父母支持读书与否、学校管理是否有问题、老师是否体罚、差生在班上是否受到歧视等10个方面进行了一次问卷式调查。课题组在组织专项调查时,共发出调查问卷50份,回收到47份。在接受调查的47名学生中,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的有41 人,占总数的87.23%;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有14人,占总数的29.78%;认为读书无用的有6人,占总数的12.76%;受打工经济影响的有8人,占总数的17.02%;家庭困难的37人,占总数的78.72%;父母不支持的2人,占总数的4.2%;认为学校管理差的有12人,占总数的25.53%;认为老师会体罚的有5人,占总数的10.63%;认为差生受到歧视的有15人,占总数的31、91%。另外,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缺少亲情,体弱多病,生理、心里有一定缺陷,受社会负面诱惑,自身生性贪玩、性格孤僻、小婚等导致厌学或辍学的有41人,占总数的87.23%。

以上调查情况表明: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辍学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基础差,家庭困难,差生受到歧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校管理差,受打工经济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教师偶尔体罚,父母不支持。还有就是“留守儿童、少年”这一社会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更是十分严峻的。

针对上述情况,课题组通过召开会议,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学生厌学的种种原因之后,制定出了比较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并付诸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把继续开办好农村初中综合教育班作为解决我乡初中学生厌学问题的“良方”,在总结前两届综合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加强管理,充实综合班专业师资力量。并通过与文山农校、州技工学校联合办学等方式,整

合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规格和效益,有效地、大幅度地降低了学生厌学的比

例,使学生由厌学变为愿学,爱学,乐学,学有所用。

此次问卷调查,课题组从这些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中分析研究并归结出了

以下八条破解学生厌学问题的具体办法和对策:

一、大造舆论,大搞宣传,让“普九”政策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妇孺

皆知。把“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的口号在学生中喊响唱响。

二、扶贫济困,想方设法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帮助学困学生。

三、由学校德育处牵头组建问题学生心理咨询室,倾听学生的心理话,帮助

学困学生释放心理压力。

四、走近学生,俯下身来与学生谈心,不仅在学习上要关心学生,在生活上

更要关心他们,尤其是要及时准确的了解到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和症结所在,找

准“病”因,对症下药。

五、关注“留守少年”,教师要当好学生的代理监护人。多与家长保持联系。

用师爱弥补亲情。

六、构建优美的育人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现学生的闪光之点和得

意之处并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七、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管理上一定要做到严而有情。对学生既要关心

帮助,但也不能姑息迁就。

八、普及与提高并重,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宣传和奖励优等生,发挥优等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问题找到了,对策出来了,老师们“对症下药”目标明确了,干好工作的合力也就形成了。通过努力,我校厌学学生的比例正在逐步减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明显提高。在往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各项工作也是成绩斐然。

一是“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的检查验收。学校督导评估、校园文

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得到公众的认可和各级领导的好评。

二是师德师风建设及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品味进一步得到提升。德育工作呈

现新局面,学校于202_年9月获得“云南省德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是在普教中渗透职业教育,办好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教育,让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长,努力使这部分学生由厌学变得愿学、爱学、乐学,学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与文山农校、文山技校、广南民职中联合办学,成功开办初中综合教育班并得到州县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

四是教学常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普遍提高,学校的书卷气越来越浓。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县统考成绩明显好于往年。202_年中考突破历史新高,陈琳同学以640分的实考分,名列那洒考区第一。共有12人上文山州一中录取线。

五是学校的“科研味 ”越来越浓,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良好氛围已经逐步形成。全乡教师共撰写教育论文和经验文章1500多篇,先后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和获得县以上奖励167篇;学生在上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获奖75人次,在乡级组织的各种比赛和评优活动中获奖900余人次。

以上事实证明,在篆角乡人口素质偏低,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如期实现“普九”目标,并且得到省、州、县相关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这首先得力于上级的关心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再就是学校参谋得力—研究的路子是对的,方案是可行的,方法是可取的,经验是成功的,成绩是显著的。

(又名《破解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难题的对策和方法》)

第二篇: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3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3(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比例有所上升,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粗浅地分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知识欠账引发的自暴自弃心理,家庭经济条件殷实的优越心理,受教育价值观影响的务实心理,受教师综合素质影响的好恶心理,并就解决的对策作了粗浅的阐述。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厌学心理 解决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有学者提出: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心理操作的过程,来自心理的干扰是学习的最大干扰,而这种干扰一旦积习性地沉淀,势必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见周玉波著《中学生学习心理探秘》第62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农村学生面对的学习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现在中学生心理疾病逐年呈上升趋势,中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中学生中有学习问题的学生多达54.46%,有明显症状的约23.57%(见贾晓波主编的《走出心理误区》第37页),居各类问题之首。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是什么?解决的对策是什么?本文将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

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并与学生座谈,笔者感到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随着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影响其学习兴趣的心理因素主要有: 第一、知识欠账引发的自暴自弃心理。

在厌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知识的欠账导致厌学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每个班都存在学困生,少的十几个,多的几十个,每次考试得二、三十分或者更少,老师着急、家长上火、学生郁闷。由于在学习中找不到应有的乐趣,所以有的就逃学泡网吧,打台球;有的虽然坐在教室里,但上课不是看小说就是睡大觉。是他们从心里真的不想学吗?不是,是他们在知识上的欠账太多了。中国有一句俗话“虱子多了不咬,帐多了不愁”,由于长期的知识欠账,他们感到课堂上讲的东西像天书一样,根本听不懂。为了家长坐在教室里,只是混一天算一天。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沈德力先生研究认为:学生个体先天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但是影响学习的因素除了先天的智力因素以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学习成绩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孩子们的考试成绩绝大多数都是九十多分,得满分的也不少,个体差距非常小。每天高高兴兴上学去,欢欢喜喜回家来。在课堂上举手积极,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参加各种活动非常投入,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无不充满着可爱的稚气,不愿到学校读书的孩子极少或者说基本没有。在家里,会把学校发生的大事小事毫无保留的告诉自己的父母。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科目的增加,难度的增大,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学习成绩开始出现特别明显的分化。日积月累,知识欠账越来越多,最初有的学生可能还想奋起直追,努力一段时间后没见到效果,又开始松懈,最后干脆顺其自然。

第二、家庭经济条件殷实的优越心理。

当前,农村学生读书的主要目的还是考大学,然后找一份收入尽量高而体面的工作,读书是获取谋生手段的最佳途径。部分厌学的农村初中生家庭经济条件很好,衣食无忧。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不存在获取谋生手段的问题,不存在生存危机,由于阅历较浅,年龄不大,没有经受过什么磨难,不可能对未来的情况想很多。由于生存的问题早已解决,甚至生活质量在一定范围内来看还是高水平的,所以这部分学生从心里上对学习没有太高的追求目标,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加上农村学生的娱乐渠道多元化,如电视的普及、网络(网吧)的出现等,他们的日常生活兴趣发生了转移,在娱乐方面花费的时间要比学业上花费的时间多。比起枯燥的学习生活,在网吧或者台球厅娱乐更有吸引力。有的在生活上追求奢华,相互攀比,甚至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导致个性发展脱轨,出现畸形。由于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严重滑坡。

第三、受教育价值观影响的务实心理

在厌学的农村初中学生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受教育价值观的影响而厌学。当前,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受家长的影响,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学生和家长将学校教育视为长线投资,投资就要求有回报。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教育投资无法短期收回,更谈不上增值,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家访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也失去了对学校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监护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问题的确是农村教育的现实问题。第四、受教师综合素质影响的好恶心理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一些农村初中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学生是非常有感情的人群,如果学生特别佩服某位老师,就会在感情上和老师贴的特别近,老师说的都是真理。老师讲课时他会从欣赏的角度去听课,而且还会仔细品味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课下优先做这位老师布臵的作业。如果没学好这位老师任教的学科还会在内心进行自责。相反,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的师德、教学能力产生质疑,从心里不信任、不喜欢这位教师,那么这位教师的教学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效率必然很低。

三、矫正厌学情绪的对策

第一、让学生体验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它提供食物(创造一切表现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需要就会萎谢,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具体而言之,一方面,老师应该常注意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避免超过限度而常受挫,造成对学习心灰意冷现象。另一方面,发展学生特长和爱好,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成功域”,引导以“成功域”为基地,向其他方面迁移,最终达到对知识感兴趣的目的。这是解决第一种厌学心理的良策。

第二、提高教师素质。高水平的教师他会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教师高尚的人格熏陶学生,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多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好朋友,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特别要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教给孩子解决困难的方法,建立其信心。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孩子乐于亲近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形成“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的良好气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多给学生信心。常言道:充满信心做事能事半功倍。可见信心的作用是多么大。要给孩子信心就必须不断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肯定与鼓励,以正面教育为主要手段,多表扬、鼓励孩子,使他们有成功感,愉悦感,看到自己的发光点,特别是中下生,更要激励他们沿着自己的亮点前进,发展自己的长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提高。达到全面提高,整体进步的目的。这就是因材施教,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了。(202_市级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周玉波:《中学生学习心理探秘》,新蕾出版社

2、贾晓波:《走出心理误区》,天津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研究

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研究

摘要:厌学是在当今农村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厌学情绪毫无疑问会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降低教学质量,影响社会和家庭和谐氛围。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厌学与学生自身、家庭环境、学校和老师、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厌学、厌学原因、解决对策

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现状

目前,在广大农村小学,学生厌学现象十分普遍,具体表现在学生上课到课率低迟到早退现象现象严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影响其他同学听课。放学后回家从不复习和预习,从不写家庭作业。家长和老师让学生写作业,会找诸多借口推脱。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各种测试甚至是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前不愿认真复习,考试时不认真答卷,只想快点出考场,更有甚者干脆交白卷或不参加考试。因此,在农村产生了很多因为厌学而辍学的学生。

二、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一)学生自我方面

1.学生心理因素

许多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抗干扰能力、抗挫折能力差。许多小学生心理年龄不稳定,思想波动大。性格过于内向、孤僻、抑郁、偏执多疑等消极的个性特征会使学生认知功能受阻,自尊心和自信心减弱,造成自我认识偏差,助长部分农村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对学校有消极情绪:缺乏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只爱听表扬的话,经不起批评和挫折,心里承受能力差。他们承受不了在学习上遭遇挫折,一旦在学习遭遇困难,他们就会产生畏惧和退避心理,从容导致厌学。

2.模糊的学习动机

人类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动机的基础上产生的。动机是由于个人的某些需要所引

起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指向。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作为人类的行为动机之一,是激发并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引导其行为朝向

『2』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许多农村小学生由于从小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教育,受到自身及接触的人的世界的影响,对自身发展缺乏畅想。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倘若问起他们学习究竟为了什么,常常答不上来,因为他们平时很少考虑这样的问题,因此学习缺少必要的压力,上课不专心,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态度不积极,不会主动寻求适合自己的灵活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完全为了“奉父母之命”,实现家长的愿望,他们完全是“为父母读书”,为完成老师的“差使”,完全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被动下学习。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许多小学生学习很勤奋、很努力,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习上,但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存在缺陷,使部分学生在文化课程的课堂学习时注意力极易分散,微小的外部声响或活动即可使其分心,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思维处于呆滞状态,识记能力差,遗忘率高,对课堂学会的知识不能巩固,较易遗忘脱落,不能形成某种技能和技巧,却收效甚微,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使学习徒劳无功。他们认为即使付出了也没有收获,从而不愿去学习。

(二)家庭方面

1.农村留守儿童,学生缺乏家庭温暖

现在,农村学校的学生,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大,他们的监护人往往是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的甚至是远房亲戚,更有甚者,留下只是八九岁,十多岁的学生自己生活,没有其他任何监护人。老人把大多数时间用在了农活上,生活上只保证让孩子吃饱穿暖,平平安安,和孩子没有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满足不了孩子情感上需求的温暖与温馨。这些长辈忙于家务和农活,没有心思与精力来关心孩子的学习。就算有时间来督促孩子学习,但是由于自身文化层次低,太学习上也帮不了孩子。而学生也往往由于在家中缺乏亲情和管教,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家长对孩子错误的管教心态和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学习环境通常会潜移默化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家庭构成的主要形式。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收入不断增多,长辈对这些独生子女过于溺爱,从而滋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好吃懒做,学习习惯差,不愿学习的厌学情绪。这些家庭条件好的部分学生,因物质方面的优越而感受不到生活的艰辛和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不愿单独进行须付出较多心智努力的学习活动。他们认为不需要努力读书,只要家里条件好,以后也可以过得很好。部分农村小学生家长基于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工作因素,平时无时间或无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教育和辅导,或没有正确的辅导方式和方法。有些家长根本不愿把时间花在孩子的学习上,他们沉迷于电视,牌局等娱乐活动,丝毫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家中的读书氛围根本不存在或者很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活在如此学习环境中的农村小学生,极易自幼形成懒惰,贪玩不愿学习的不良习惯。

有些家长则正好相反,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子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长大后考进理想的大学,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出人头地,为自己和家里增光。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看的过重,平时在孩子学习方面有意或无意的施压,十分看重孩子的分数和考试排名,决不允许孩子的考试分数和排名呢达不到自己给他们定的要求,过分压抑孩子们的『3』兴趣爱好,强制灌输知识。家长绝不允许孩子学习和发展文化课以外的兴趣爱好,认为那是不务正业,荒废学业。

(三)、学校方面 1.教师的不良期待

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对于那些暂时处于后进的学生,幼小受挫的心灵更渴望尊重和理解。如果教师不信任他们,表现出冷漠无情,上课时经常打断发言,代替作答,动辄批评,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常遭排斥、爱护,肯定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那么这些受到教师不良对待的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卑,妒忌心理,形成内向、孤僻,或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看不起自己,从而放弃努力。部分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通常会产生

很铁不成钢的心态,轻则对其进行批评,重则对其体罚或变相体罚。由于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很低,教师在学生面前处于主导和权威地位,小学生对教师的认同

『4』 和信奉心态导致其主要通过教师的评价来形成自我评价。教师的不良对待还是会使学生进而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最引起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学习效率,行为质量的下降,从而导致厌学情绪和行为的产生。

2.教师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教学方式方法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变化快,对某门课程的学习态度通常带有较强的情感色彩,目前有些农村小学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 ”、“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课后则布置大量的作业来迫使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易导致部分小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到枯燥无味,对抽象的书本知识产生排斥心理,因而学习积极主动差。同时由于这些小学生在课堂上相对知识没有掌握,则其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难度增大。农村小学生家长因种种原因课后不能对其子女进行辅导,则小学生通常会通过抄袭等不正当行为来完成作业以避免教师批评。久而久之,则使学生感到学习指挥给他们带来焦虑和恐惧,厌学心理逐渐产生。

3.学校过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

近年来,人们在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上出现片面性,一些教师吧基础教育的功能狭隘化,以“应试教育”代替了全面发展教育。学校和老师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给学校带来更好的声誉和利益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上课满堂灌,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提高质量靠做大量练习,课外加班加点来实现。为了提升成绩,学校和老师会买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把一些难题、偏题及一些竞赛题加进去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每天都在书山题海中奋战,学生失去了自己的自由空间,每天被写不完的作业压的喘不过气来。还要背负来自家庭和师长的对自己的高期待。长期以往,孩子的个性受到严重的压抑。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学习自觉性等限制,这样可能会产生学习焦虑等心理障碍,重负下的孩子习惯于被动应付,主动性、积极性和竞争能力差,对学科厌倦。

(四)社会的不良诱惑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青少年对网络中不健康的东西,电子游戏,甚至打斗、凶杀、恐怖,黄色影碟等不良东西的接触的机会较多,严重侵蚀毒害着青少年的心灵。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攒取黑心钱,在校园周围销售低俗的的刊物,设立电子游戏、网吧,让相当一部分学生沉迷其中,这也是造成农村孩子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学生延续情绪的对策

(一)学生自我方面

1.增强和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坚定目标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这社会生活的法则,在当今社会,如果没有强的适应能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纵然智商高也难以适应。学习上难免会有竞争,学习上肯定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可能是一些不会解的题目,可能是一两次考试的失利,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也有可能是来自同学的嘲笑。但要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坚定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为什么要学?

2.不断探索,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做事要有方法,掌握方法之后做事会更简单,得心应手。学习上也不例外。虽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不讲究方法,只会埋头苦练,事倍功半。在学习上也要讲究技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课后花大量时间来学习课堂上的知识,这显然不是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些学生写作业或背课文时喜欢一心两用,便边写作业边看电视或做其他的事,这样效率一点都不高。有些学生背书可能是在早上的效率好,有些学生可能在其余时间记忆力更好,背书的效率更高。有些学生可能是大声朗读出来的效率更好,有些则是在心里默读的效率更高。所以,学生要掌握一套适应自己学习的方式。

(二)家庭方面: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问题的重要参与者 1.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和家庭温暖,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式孩子成长的土壤,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家庭氛围,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给孩子起

表率作用,尽量营造一种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家长要做孩子心灵的对话者。家长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是孩子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保持身心健康,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孩子大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待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孩子,更要切忌急躁,不要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和排名,要看到孩子的有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可以每周把孩子的作业仔细检查,把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出简要记录,并把孩子的作业本收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就拿出来比较一下,经常告诉孩子在学习上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这样,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心里有数,信心足,动力强。当孩子在学习时自然地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得到莫大乐趣时,学习自然也变得容易而有乐趣了。

(三)学校方面

1.提升教师的素质,创建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学校应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教师对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的学习,使教师在教学中懂得儿童心理,选择恰当的教法,激发学习兴趣,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教师的科研力度,以科研促教。组织教师去发达先进的地区参观学习,采取校校联合,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各种教研活动,开拓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友好和睦的教育氛围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法国教育家欧文曾经说过:“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心,比他的学识和才能更重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研究新知兴趣。从宏观的大角度认真分析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发展他们的长处,利用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经常对学生的每一点细小的进步加以表扬奖励。尽量避免因批评过多二带来的负面效应,杜绝与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而对他们的缺点应采取循循诱导的方法,同时处理“量”与“度”的关系,千万不能产生拔苗助长的想法。

2.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丰富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作业要做到当堂完成,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对于学业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帮助,辅导也应以感情引导为主,加以适当的学法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训练过程中应有差异意识,实施分层教学,绝不能搞题海战术,要设计综合性的练习作业,切实做不到少而精,使之既具有掌握基本知识的功能,又具有培养技能的一面,从而达到“快速度,低消耗,高效率”的目标。学生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解决在课堂学习中搞不懂的问题,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兴趣课、活动课等教学阵地,让学生在自由、活泼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有关知识,逐步培养求知欲望,从而减轻或消除厌学心理的产生。

3.加强家校的联系和沟通

学校和家庭是教育的两个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要利用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家庭也要及时向老师、学校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状况和点滴。发现学生出现问题,共同配合,找原因,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并与之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耐心开导,诚恳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避免简单、粗暴、体罚及变相体罚的管教方法。

(四)社会方面 1. 减少社会对学生不良的诱惑,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

为优化社会环境,要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别是通过内容健康向上的文学艺术、电影电视等宣传作品,让小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并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工作,端正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此外,在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问题过程中,学校和家庭还要争取社会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努力净化环境,监督或取缔学校周围的网吧及游戏厅等不良场所。

四、结语

21世纪是高度知识化的社会,只有终身都孜孜以求,学而不厌的人,才能成为新世纪的人才。然而学生厌学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手段和措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激励青少年认真持久刻苦学习方面探索出更好的途

径。

参考文献:

『1』 荆其诚.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125 『2』 李伯泰,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34-258.『3』 张文彬.学生“厌学”情绪分析及思考『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2_,(4)『4』 张连云.校园压力与小学生厌学心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_.(9)

第四篇: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社会发展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文化知识对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应该努力学习,刻苦学习。然而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些认识不足,尤其是初中学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厌学之风日长,不但使家长茫 然、教师忧虑,而且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学生自身来看,巨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使他们难以承受,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多数学生家长“望子成龙”企望过高、要求过严,孩子在学校要完成过重的学习任务,在家里也得不到轻松,成绩稍差还会受到家长指责。这种氛围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厌学情绪便会油然而生,进而形成一种与家长、老师 “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孩子交友不慎,是孩子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从家庭因素来看,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初中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侵蚀。有的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角色,在教育子女上,他们湖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有的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的规定,孩子学好学坏是学校的事;

有的家长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反而经常在孩子面前做“经商致富”、没有文化也饿不着的宣传,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们的价值观;有的学生父母,常常打架吵嘴,甚至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孩子们无心学习。

最后,从学校层面看,学校和班级风气不正,老师教育不当造成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学习不努力,贪玩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学生厌学现象,摇头叹息无济于事,一味地强调客观原因也与事无补。老师和家长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的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尽快地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家庭中,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给孩子起表率作用,要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待学习差的孩子,要切忌急躁,要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第五篇:初中学生数学“厌学”情况分析及对策

初中学生数学“厌学”情况分析及对策

文海汪小莲

一、问题的提出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有近70%的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即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厌倦数学学习的心理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许多数学老师也都在抱怨由于“厌学”而后进的学生太多,以致拖了班级的后腿。为实施好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优秀人才,防止学生“厌学”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现实而又艰巨的任务。有效控制学生的“厌学”,是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

二、“厌学”状况调查

带着这一问题,我对所任教班级的数学“厌学”状况作了问卷调查。调查人数:70人,其中优秀生16人,中等生40人,后进生14人。

(一)“厌学”人数及比例

(二)“厌学”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其一,学习注意力分散,意志薄弱。(1)听课不专心,对教师所教学的内容似听非听,有时闲聊、搞小动作,有时目光呆滞、神情涣散;在回答问题时,常常因学习内容与问题未听明白而答非所问或闭口不答;(2)易受外界非学习环境的干扰,只要环境中有一点影响教学的因素,都会分散学习注意力,有时还会有意去寻求环境中与学习无关的因素,并自得其乐;(3)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或困难,不能凭自己的意志去克服、解决,而是采取回避、逃避难题或困难,最明显的标志是在完成作业时遇到稍难的问题不是拖欠作业,就是抄袭他人的作业,对待错题就是指明错误的原因,也不肯动脑筋思考独立解决,甚至于置之不理;(4)常立志常无志,经常下决心,经常不实行,表现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情况。

其二,学习消极被动,动机水平低。(1)对学习无兴趣,把学习当作自已的包袱。因此,在课堂上常常表现出冷漠、无奈,甚至厌烦的神态。(2)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会思考,不肯动脑筋,尤其是在独立活动中与学习讨论活动中,更是无所

1事事,不能按教师的要求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更不会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表现出人云亦云,等待教师给出现成的答案。(3)在学习上既无远大的长期目标,也没有切实的短期目标,而是迫于教师与家长压力,为了减少惩罚体验,因而在完成作业时任务观点、错误较多。

(4)对课外学习活动中,能逃则逃,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对于预习、复习之类的非书面性作业则是经常置之不理。

其三,学习情绪低落,态度消极。(1)对学习不耐烦甚至厌烦,表现出漫不经心,情感淡漠;在学习活动中麻木无情,往往是他人情绪高昂,气氛热烈,而他则无动于衷;(2)在完成课业,遇到难题表现出不知所措,情绪焦虑,神情紧张,因而往往是依赖他人的现成答案。(3)在独立学习活动中时常唉声叹气,浮躁不安,有时为了完成任务也是浮光掠影,因而经常会出现在家骗家长,在校蒙老师的现象。(4)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表现出无所畏的态度,对教师的辅导不耐烦且认为是老师有意与自己过不去;对教师的批评教育要么沉默不语,一言不发,形似虚心受教,实为内心抵触;要么公开与教师顶撞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与不快。

其四,性格孤僻,自卑心严重。(1)对学习消极懒惰,不负责任,缺乏起码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对班级的荣辱漠不关心,对同学学习成绩下降幸灾乐祸,因而与同学、教师的关系紧张,难与人相处,离群索居,使得在学习上常常是孤立无援。(2)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估计较低,认为自己笨,缺乏学习自信心;常常在内心给自己增加压力,看谁都怀疑他人看不起自己;久而久之,导致沉默,忧郁的消极性格。当发展到极度自卑时,还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在课堂上有意制造小插曲,甚至无理取闹,敌视老师、敌视同学。

其五,知识漏洞多,成绩欠佳。(1)具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活动无兴趣、反感,因而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阻碍了后学知识的学习,这样恶性循环,必然造成知识漏洞多,影响学习能力的发展。(2)虽说在厌学心理的学生,其每个人的学习成绩并不全是成绩差,例如:部分智优而对教师上课厌烦的学生也可能是成绩优等生或中等生,但与其自己的学习潜力相比,其成绩欠佳。

(三)原因分析

学生“厌学”心理是多因素的,有学生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有来自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外来因素;也有来自学校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内部因素。然而,从教学全过程看,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班级

整体教学,忽视学生个体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特点等方面客观存在着“差异性”,一味地追求“高分数”,不切实际地采取“一刀切”,用整齐划一的高要求、高目标、重负担的方式组织大一统的教学活动,是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势必造成部分学生学习过程的学习压力或厌烦心理,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学习活动视之为精神负担,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学习的“厌学”心理问题。

三、对策

针对上述形成厌学心里的原因,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特点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这一心理学原理,以“因材施教”为基本教学原则,在中学数学这门学科中运用“差异教学”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实现最优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实现愿学、乐学、会学、主动学,从而达到控制与矫正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之目的。

“差异”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个体在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原有知识水平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这一心理原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实施、作业布置的数量与难度、学业成绩评定方法等方面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体现教学全过程的“差异”性,使教学整个过程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宗旨,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并能在原有的学习水平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最优发展的目的,以最大限度矫正与控制学生“厌学心理”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

如:上学期我任教的班级有几位学生,第一次测试实属下等生,存在严重的“厌学”心理,其主要表现为:(1)交谈中表示对数学没兴趣,对学好数学一点信心也没有,害怕上数学课,更怕做数学作业,讨厌数学测试;(2)上课时常显出焦虑的神态,害怕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或板演,尤其是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或学习上有困难时明显表露出逃避心理。

(3)完成作业时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能按时完成,但大部分都是错的,尤其是对较灵活的应用题,往往是思路不清,有时还无从下手,方法混乱不已,因而也时常抄袭他人作业完成任务。(4)考试时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常常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欺骗家长。(5)性格孤僻,有较强的自卑心理,班级中朋友少、害怕见到老师等等。

针对班级里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实施“差异”教学,每天的作业按一定的递度

分三种,班里的学生也按一定的标准分三个等级,但没有严格的界限,学生自认为成绩提高了,可以胜任更难一级作业,可鼓励他(她)去尝试,对这样的学生作业当面批,若正确率很高,则应大大的表扬一番,这样学生的学习尽头会更足,成绩上去的更快;若正确率不是很高,则应委婉的让其继续做低一级作业,并告之基础先打好的重要性,加之不断鼓励不让其失去信心,慢慢地成绩也会见好转。对于那些基础特差生也绝不能放弃,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给其辅导,因其基础本就差,要想使其当堂课的内容全部掌握是不现实的、也是行不通的;但利用课外时间辅导一段时间后,他们对学数学就有了一点思路,惧怕心里明显降低,作业也每天都会认真去做,成绩进步也较为明显。对于中等成绩的学生一般采取三五个一起辅导,针对那些有点难度、很易做错而又很典型的题进行专题讲解;而对优等生则着重于那些很灵活、开发智力的、开放性的题目来经常性的引导,并要求他们全面掌握所有知识点。一学年下来,这些学生各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改观,最明显的是性格开朗起来,班里的学数学气氛浓厚起来,尤其是学生与老师开始亲近起来,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老师请教;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板演的次数增多了,作业正确率逐渐升高,测试的成绩也由原来的二十几分,到后期的四十几分,再到后来的六十几分,更有甚至达到八九十分。更让人欢心的是有几位学生竟然喜欢学习数学、上数学课;对学好数学也有了信心,认为学数学负担轻,心理压力小,其父母也认为该生对学习数学有了较为浓厚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事物,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有效地启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要在学生提高认识,产生相应积极情感的基础上予以引导和改变。

奥苏伯尔曾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互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项性的关系。动机可以增强行为力量来促进学习,而学过的知识可以反过来增强学习动机。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以学习成功作为强化剂,对学习活动进行不断强化来达到目的。

所以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自主选定学习方法,自主确定练习难度,以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判断、监控、自我评价能力,从而激发学生主体学习兴趣,提高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主体的学习动机,实现有效控制与矫正学

生厌学心理的目的。

总之,未来的数学老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站在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全面审视和反思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明确努力方向和任务,有计划、有重点地提高并完善自己。在教学中,以数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数学方法、数学思维,对学生科学管理,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托起明天的太阳”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为之不懈努力,永远进取!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