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精选合集]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16-70868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2 14:47: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黄花南

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河市中学

内容摘要: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是创设富有生机课堂的必备因子。师生间融洽的关系,情感的深层次交流是获得地理课堂教学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地理教学情感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激起学生内心的浪花,拨动学生地理“心弦”呢?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处处起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尤为重要。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都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地上好每一节课,创设良好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地理课堂教学。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学习地理的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有人认为:人的记忆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两种,当对某些事物感兴趣时,学习者往往会将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储存在“长期记忆库”里。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促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使知识信息灌输到学生的“长期记忆库”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风趣幽默的语言,丰富广博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涉猎文学、社会风俗,自主探寻有趣的地理现象,更能使生本课堂充满活力与激情。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模仿力强的特点和优势,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和技巧,努力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怕学到好学再到乐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沟通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初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在课堂上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先主动去接受你、那样才能接受你的课。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1、制定导学案,和学生互换角色,拉近学生的距离

我们应该努力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把主角位置主动让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让学生做真正的课堂上的主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感受和体验课堂学习带来的快乐。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因此导学案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准备导学案的过程中也需要倾注一定的心力。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把预习工作做得更好些。例如,在教学“中国的行政区划”这部分内容之前,我下发了导学案,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让学生分别沿陆疆、沿海疆、沿长江、沿黄河找出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上课的时候,让四名学生主讲,教师在旁边适当点拨,这个时候还需要教师以活泼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做好主讲工作。由于课前的要求,大部分学生的手中都有相当多的资料,而且习惯的养成致使一些爱学习的学生对资料的准备工作做的相当充

分。因此,课堂上,他们有内容可讲,绝大部分学生都兴趣盎然,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度也大大的提高,和教师的距离也更近了,而且他们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创新,敢于把自己摆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大胆的展示自己,真正的做了课堂的主人。而我们教师也就成功走出了传统的模式,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使自己和学生的距离缩短了许多。”

2、注重让学生合作、展示,合理给予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有必要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探究知识,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感受,大胆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加深学生对地理教学过程、结果的反思和内心体验,及时梳理自己的情感,建构起新的开放性的健康情感体系,时时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并长久促进学生的健康情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回答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肯定性的鼓励,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我想,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还有什么不敢说的,还有什么不敢想的,还有什么想不到的呢?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的思维发散带来了最大的空间,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例如:在一次讲评测验卷的课堂中,自己对某道题目理解错误而导致改错学生分数,当时,我立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解释道:“老师不是圣人,我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你们勇敢地指出和帮我改正。”采取公正、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脉搏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就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和谐而充满民主的教学气氛中,思考问题的习惯、大胆创

新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他们已经不怕露短与出错,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去获得地理知识。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激情课堂的主要因子。教师应该多方了解和洞察学情、学生的心理,实现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多层次课堂。要有预见性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当学生出现消极情感或学习不太理想时,教师应对各方面情况进行客观和有效的反思,积极思考如何应对和改进,增强于学生间的了解和沟通,营造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如在学习“地图”这部分内容时,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等,学生会对此普遍感到困难,进而产生焦虑畏难的情绪,甚至对地理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教师如果能引导得当,让学生充分自学,课堂上又能组织好合作探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拉他们一把,给他们中肯的,并带有鲜明的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那么情形就朝利好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的情感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课前应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兼顾其它学科,多方涉猎,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准绳,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地理教学情感教育模式,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第二篇: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城关中学 孙秦安

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从心理学来说,它必然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必然关注学生的非认知发展,其中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发展。为了使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我紧紧以新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为基准,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出发,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述人地关系,充分利用丰富多彩、时空广阔、文理兼备的地图、图表和景观图等学习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对教材中感染学生、培养情感的部分充分挖掘,并在形象和情感上加工润色,就 会强烈地激励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一定的教育要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强烈的自我追求的心理倾向,产生的新的情感,并把这种追求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地理教学。

教学,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流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尤为重要。那么,我在课堂上是怎样激起学生内心的浪花,拨动学生地理“心弦”呢?

一、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从心理学看,在地理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1

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在乐意的,心平气和的,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效益,增强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而且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在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须加强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情感教育在地理课堂上的运用策略

1、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处处起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都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地上好每一节课,创设良好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底参与地理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教学相长。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2、建立融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以情激情

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在森严肃穆的氛围中,在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是不可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可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大胆幻想、勇于创新。反之,教师态度和蔼、亲切、不压抑、不专横,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作为地理教师,我坚守着地理课堂中民主平等师生关系,重视教学相长,不断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尊重他们对地理的看法和观点。

3、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

如七年级上册地理讲到陆地地形的类型时,我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绵延不绝、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韵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逊热带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引言,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学生不禁发出阵阵唏嘘之声。这样不但激起他们对地球的热爱,而且很自然地引发他们要去研究的热情和兴趣。

如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一课中,我讲到黄河的忧患时说: 3

“……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同时,还举出具体生动的事例,把黄河化害为利的今昔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产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由此可见,教师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学生就会学而忘倦,乐而习之。

4、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情起趣

正如演员要想感动观众,就必须先营造出相应的气氛,使观众沉浸于其中,然后再通过精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表演,使观众产生共鸣,那么观众就会被感动了。同样道理,老师上课就像演员表演,要让学生紧随你的思维行动,完全置身于你的教学过程中,你就要想办法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就能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讲到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图这一节时,我是用谜语导入新课的:“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兼顾其他学科,发挥诗词,歌曲、趣闻的激兴、怡情作用

要增加一堂课的趣味色彩,就应兼顾其它学科,将语文中优美的诗词引入,将音乐课中动听的歌曲引入,将历史等学科中的奇闻轶事引入,这样才能使学生发出由衷的微笑。

如讲到蒙古高原时引用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

牛羊。”由诗句结合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浪漫的诗情氛围中,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地理奥秘的欲望。

此外,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视频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我在讲授“台湾”之前,让学生听一首《阿里山的姑娘》;在讲亚洲区域时,让学生听一曲《亚洲雄风》;在讲长江时,让学生听一首《长江之歌》;在讲青藏地区时,让学生听一首《珠穆琅玛蜂》,这时,学生的心中自然就意识到这堂课讲的知识内容,注意力也集中。记得我最深刻是讲“香港特别行政区”之前,用罗文《狮子山下》歌曲导入新课,本来当时学生都很疲惫,一听到熟悉的流行歌曲,几个活跃分子带头一起跟着歌词全体歌唱,越唱越响亮,尾声时全班的歌声把整个教室都震动,每个人的心灵都振动鼓舞,我看到这一幕为之震撼而感动。接下来的授课极其激动流畅,师生相互影响,情感相互交流,多么的悦人啊!总而言之,地理教学的情感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课前应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兼顾其它学科,多方涉猎,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以大纲教材为准绳,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地理教学情感教育模式,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第三篇: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曾华伟(宽田中学)

内容提要:本文从当前在地理教学的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出发,就多年来的地理教学和近一年多来实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实践的体会中,提出了一些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

关 键 词: 重视基础 教学情感 互动教学 学习评价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

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性越来越强:还是升学学科'语数外理化政'重要。所以,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

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时代在进步,学生的学习环境在变化,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三、在新课地理要有情境引入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

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我引入故事趣闻法说:毛泽东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付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这故事说明了什么?等等,使学生联想到这是讲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一个人,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大家都知道,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离不开地图这个必备的工具 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所以,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的教学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五、在地理教学评价中应重视能力化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教学学习评价方法结合起来。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例如,在一些地方的初中地理教学学习评价的改革是由原来的闭卷改为全部开卷;开卷的范围从地图、课本改为只开地图不开书;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重在读图用图的分析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为何而不用呢?所以,我认为地理学科也要全开卷不但可以减少学生作弊现象的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观公平的环境,操作上也比闭卷方便的多。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考出学生的真实地理水平,可以引起教师注意地图教学,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平时要注重提高读图能力,这确实可以起到地理教学减负增效的作用。学生感到,这样的考试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独立地发挥自己的地理学习水平。地理学习评价试题的特点应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事实,如我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之最等;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包括为数不少的地名填图);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桂林等地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题。这样的学习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

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了。当然以初中地理学习评价的改革为牛鼻子也有利于促进地理教与学的双方互动面,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大面积的提高。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牢记三个代表和树立三个一切的思想,与时俱进,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学地理的海阔天空,将是美好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春天。

第四篇:中学地理教学论文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地理教学中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王吉祥

摘要: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从心理学来说,它必然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必然关注学生的非认知发展,其中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发展。为了使高中地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实践中,我仅仅以新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为基准,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出发,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述人地关系,充分利用丰富多彩、时空广阔、文理兼备的地图、图表和景观图等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对教材中感染学生、培养情感的部分充分挖掘,并在形象和情感上加工润色,强烈激励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一定的教育要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强烈的自我追求的心理倾向,产生的新的情感,并把这种追求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地理教学。

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流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尤为重要。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激起学生内心的浪花,拨动学生地理“心弦”呢?

一、在地理教学中地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温顺、谦和、善于沟通且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的人,而不会是一个专横、霸道、粗野、暴戾之人。

从心理学看,在地理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在乐意的、心平气和的、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效益,增强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而且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在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须加强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

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情感教育在地理课堂上的运用策略

1、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处处起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尤为重要。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都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地上好每一节课,创设良好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地理课堂教学。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2、建立融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民情激情。

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在森严肃穆的氛围中,在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是不可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可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大胆幻想、勇于创新。反之,教师态度和蔼、亲切、不压抑、不专横,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作为地理教师,我坚守着地理课堂中民主平等师生关系,重视教学相长,不断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尊重他们对地理的看法和观点。例如:在一次评讲测验卷课堂中,自己对某道题目讲评错误了而导致改错成绩分数,当时,我立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解释道:“老师不是圣人,我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你们勇敢地指出和帮我改正。”采取开发、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和教

师的思想脉搏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就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而和谐、充满民主的教学气氛中,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露短与出错,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获得地理知识。

3、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

如讲到陆地地形类型时,我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绵延不绝、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韵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孙热带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引言,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学生不禁发出阵阵唏嘘之声。这样不但激起他们对地球的热爱,而且很自然地引发他们要去研究的热情和兴趣。

如介绍美国、巴西时,通过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相比,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现代化科学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忧国心”,激励学生树立胸怀祖国、艰苦创业、立志报国的奉献精神,使个性得到优化,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讲到黄河的治理一课中,我讲到黄河的忧患时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同时,还举出具体生动的事例,把黄河化害为利的今昔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产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如讲到中国旅游风景名胜时,我说:“历史不衰的中华五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漓江风光,壮观的钱塘江涌潮,千姿万态的路南石林,具有“雪域高原”之称的青藏高原,世界八大奇迹之称的“秦始皇兵马俑”,北京故宫等”一段描述,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情感,并激发起对多姿多彩的地理事物的审美情趣和对祖国美好地理环境的热爱。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扩大

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地理学科的了解,深化教学结构,而且能够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其热爱科学、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信念和抱负。

由此可见,教师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学生就会学而忘倦,乐而习之。

4、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情起趣。

正如演员要想感动观众,就必须先营造出相应的气氛,使观众沉浸于其中,然后再通过精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表演,使观众产生共鸣,那么观众就会被感动了。同样道理,老师上课就像演员表演,要让学生紧随你的思维行动,完全置身于你的教学过程中,你就要想办法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就能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讲到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图这一节时,我是用谜语导入新课的:“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再如,现在科技发展了,多媒体技术已进入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其制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将它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够使学生领略到动感的、立体的视听效果。在讲到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冬夏季风这一节时,我就采用课件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解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示意图时,将地球、太阳、赤道、南北回归线、地轴等均制成动画效果,立即使学生眼前一亮,很自觉地就去总结归纳地球公转的全过程。又如:分析冬夏季风示意图时,紧紧抓住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向位置的关系,采用动画效果,很自然、很直观地使学生明白了冬夏季风各自所属的发源地、风向及海陆走向的情况。通过使用多媒体,将教材的平面效果转化成立体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取了大量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要增加一堂课的趣味色彩,就应兼顾其它学科,将语文中优美的诗词引入,将音乐

课中动听的歌曲引入,将历史等学科中的奇闻轶事引入,这样才能使学生发出由衷的微笑。

如讲到蒙古高原时引用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由诗句结合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浪漫的诗情氛围中,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地理奥秘的欲望。此外,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视频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我在讲授“台湾”之前,让学生听一首《阿里山的姑娘》;在讲亚洲区域时,让学生听一曲《亚洲雄风》;在讲长江时,让学生听一首《长江之歌》;在讲青藏地区时,让学生听一首《珠穆琅玛蜂》,这时,学生的心中自然就意识到这堂课讲的知识内容,注意力也集中。记得我最深刻是讲“香港特别行政区”之前,用罗文《狮子山下》歌曲导入新课,本来当时学生都很疲惫,一听到熟悉的流行歌曲,几个活跃分子带头一起跟着歌词全体歌唱,越唱越响亮,尾声时全班的歌声把整个教室都震动,每个人的心灵都振动鼓舞,我看到这一幕为之震撼而感动。接下来的授课极其激动流畅,师生相互影响,情感相互交流,多么的悦人啊!

再如,讲到南极企鹅时,可以描述一下企鹅憨态可掬的形象,然后介绍一些企鹅奇特的生活习性,如企鹅的绅士风度、摇摇摆摆的独特的走路姿势,并不是它故意装出来的,而是它的本能反应,是无意识的。

一言以蔽之,利用诗词、歌曲、趣闻确能起到激兴、怡情作用,但切忌喧宾夺主,要做到收放自如,恰到好处。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的情感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课前应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兼顾其它学科,多方涉猎,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以大纲教材为准绳,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地理教学情感教育模式,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第五篇: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

内容提要: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20%是智力因素,80%则是道德情感因素。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不仅要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更应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德育不仅是社会的道德要求,也是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优秀的作品激励人、通过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从而培养知识全面、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人们普遍只重视认知教育而忽视传统道德教育。尤其是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道德情感教育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本文试图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来探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古诗文

道德情感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实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等。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情感教育又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列宁曾这样说道:“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打开如今的中学语文课本,有许多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因素的文章。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愁……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中汲取精神养料,从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入手,加强对学生“做人”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做人”的素质和水准。

一、古诗文中道德情感的主要体现

中华传统道德在古诗文中表现为立德、立志、爱国等多方面内容,笔者在这里略举几类。1.修身立德

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曾说:“君子所贵在德。士庶人有德,能保其身;卿大夫有德,能保其家;诸候有德,能保其国;天子有德,能得天下。”“修身立德”在中华传统道德中是完善自我人格的途径和方法。儒家首先以“修身”为本,即注重陶冶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其次是立志,立志即一个人应有远大志向,志在国家,志在民族,志在天下。立德立志成为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前提。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古文《孟子》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等有关章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尚情操,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等。从不同方面表达和阐述了立德立志的重要性。

2.忠恕爱国

忠恕是贯穿儒家学说的一个基本思想,是中华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内容即热爱祖国,忠于国家和人民,大公无私,崇尚正义。《木兰诗》中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刚毅勇敢,不慕名利的品德;《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抗金决心以及他在临终前遗嘱——《示儿》一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抗金大业未成的无穷遗恨,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强信念;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以死明志,矢志报国的情怀;辛弃疾《破阵子》中所表现出来的拳拳爱国之心,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感等等,都属于这一范围的题材。

3.为学求知

为学求知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勤奋好学历来被看作成功之母。孔子的《论语》十则,司马光的《孙权劝学》,列御寇的《两小儿辩日》,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彭端淑的《为学》,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朱熹的《观书有感》等。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为学的重要性,为学的目的、方法,为学的艰辛等。

二、古诗文教学中道德情感教育的途径

对学生加强道德情感教育,应找准传统道德与语文教材内容的结合点,力求做到寓德于事、寓德于理、寓德于美,避免空洞的说教。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育方法:

1.导之以境

导之以境,就是用作品中的艺术境界引导学生。好的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人间词话》)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境”,是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当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领略《湖心亭看雪》中的雪后西湖美景;《观潮》中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的江潮奇观;《三峡》中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胜景;《与朱元思书》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奇山秀水……我们能不为作者笔下的秀美山川而心潮澎湃吗?能不激发我们炽热的爱国情怀吗?且不说这些,即使吟诵、玩味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写的《春望》,只要深入作品的境界,也一定会为诗人那种爱国、伤时、忧民、思家的真挚情感而震动心扉。

2.动之以情

动之以情,就是用作品中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情感是作品的生命。“情者文之经”、“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凡是感人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诗文名篇之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是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

如《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惜别之情,《病起书怀》中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之情,《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之情,《马说》中韩愈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悲愤之情,《满井游记》中对春回大地,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喜和赞美之情,《出师表》中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赤诚忠贞之情,对先主刘备的怀念景仰之情,对贤臣的爱慕渴求之情,对小人的鄙视厌恶之情,《狼》一文中作者对像狼一样狡猾的敌人的讥讽之情等等。可以说,古诗文中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叠彩纷呈的情感海洋。

3.晓之以理

晓之以理,就是用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感染学生。古诗文主要是抒情言志,而不注重说理。以理取胜,就违背了形象思维的规律。“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刘大魁《论文偶记》)作品中的“理”,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凝聚于画意、诗情之中的。小中见大,言近旨远,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说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理”,是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必要途径。如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鲜花虽然凋谢了,但它绝不是无情地随风飘洒而是立志将自身化作肥料,用来滋养新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与腐败的官场决裂,与黑暗的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誓言。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去充实春天的生命,去滋润未来的花,如花的未来。全诗移情于物,景理交融,巧妙构思,寓意深刻。尤其一个“更”字,鲜明地表达了作者以身献国的高尚情操,令人肃然起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阐述的哲理,是题旨所在,但它是通过写景抒情表达出来的。作者变替“楼”作“记”为由“楼”发“议”,把画意、诗情凝聚于哲理之中,以小见大,以洞庭一湖扩展到天下国家,从狭隘感情提高到“先忧后乐”,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在作者的说理中,有真诚的劝慰,有亲切的召唤,有热情的期待,这些情感一一从胸臆流出,处处拔人心弦,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作者放怀“天下”的襟怀,像洞庭湖那样,开阔明朗;而“先忧后乐”的情感,又像洞庭湖水那样,激荡翻腾,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三、古诗文教学中道德情感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华传统道德有其长久的渊源,许多良好的思想品格,都是在其特定时期内形成的,许多名言、古训又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立身处世的总结,并非绝对真理,加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因此,我们在古诗文的传统道德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注意运用历史、辩证的观点,去继承发扬传统道德,有针对性地对特定历史时期传统道德及其名言、古训作积极阐释。比如《出师表》中表现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思想,我们可以继承,但这种爱国思想只是忠于蜀汉朝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样如此,《五柳先生传》中表现出陶渊明“不慕荣利”的品格,可以发扬,但其消极避世的做法与现今的做人标准格格不入。因此在进行阐释时应实事求是,体现时代精神,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2.应注意体现文道统一原则。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中,应注意不能为了单纯追求道德情感教育,而忽视了课文中体现出来的艺术感染力。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爱莲说》中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时,更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及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运用;在引导学生体会《过零丁洋》中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对诗中那真挚而深沉、豪迈而悲壮语言的分析。3.应注意传统与现实的结合。在进行传统道德教育时,如果一味地讲古人,不讲今人,讲一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空话、套话,对学生是没有号召力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传统道德赋予体现时代精神的内容,结合展现时代风貌的典型事例,用丰富的信息去充实学生心灵。如讲孔子的“仁”可结合讲学雷锋、讲希望工程、讲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传统道德的光芒仍然辉映在我们身边的人群中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精选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