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应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编辑:夜色微凉 识别码:16-908549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3 11:26: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应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应用

洪泽县仁和中心小学傅飞翔

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之中,促进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已成为基础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概念,其本意是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中,或称信息技术融入教和学的过程中,是指要融入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融入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包括进行课程信息资源的拓展,开发基于现实问题的新的课程和教学活动,提供促进学习的支架和工具,建立学习评价和反馈的新机制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信息技术的宗旨是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是一个学科、一个内容能够培养起来的,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是完成信息技术宗旨的最佳途径。

通过整合,利用信息技术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

今天的学生们正在越来越多的被来自电视、视频、书籍、杂志和互联网的信息所包围,而且他们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和选择显得应接不暇。学生们努力将信息应用于实际生活,以求得明确的概念并最终将信息转换成自己能够使用的东西——实用的知识。

我们都知道理性思维就像地图或指南针。仔细考虑问题并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是能够控制自己生活的学生与只凭兴趣做事的学生的重要区别。作为老师,帮助学生明明白白的生活、学习是应该做的重要的事情之一。

什么是理性思维?它是只在思考时要有灵活性和条理性,要能够组织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运用逻辑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

理性思维在生命的早期就开始出现,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程度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我们大脑的某些部分得不到生活经历的刺激,它就不会发展。它开始于好奇心和去试验、经历和了解的愿望。《激发孩子的潜能》的作者认为,这些学习经历都是大脑发育的养分。即使四五岁的孩子,也可以使用计算机来刺激他(她)的大脑发育。通过整合学科本身的内容和学科之间的整合来加强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的锻炼。

一、强调思考,而不仅仅是记住大量事实。突出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六年级学生学习了很多应用软件,这些软件有相似之处,将这些相似相近的教学内容组合在一起,充足知识结构,优化教学链,以提高教学效率效果。这样既能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结构及操作方法的统一性,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又能避免以往“切块式”教学所造成的支离破碎。重组后的知识链是相似知识组成的流畅迁移链,减少了重复,节约了课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学习了画图、Word、Powerpoint后,在学习Excel、Windows资源管理器等操作时,先让其总结出画图、Word、Powerpoint之间相似的教学内容,比如:

1、程序的启动。相似处:启动方法。

开始程程序组程序名单击开始文档文档名单击

双击桌面上快捷图标(以建立前提下)

2、窗口、菜单、工具栏

相似性:窗口结构常用菜单命令、常用工具栏及按钮操作(缩放、显示比例调整、显示方式、窗口调整、工具或按钮的现实、隐藏、执行等)。画笔程序无常用工具按钮。

3、新建文档

相似性:新建方法。

启动程序 选择对象文件新建选择对象

单击工具栏“新建”按钮画笔程序没有新建按钮

4、保存文档

相似性:保存方法

同名保存:关闭程序提问是否保存,对话框中选“是”。

文件保存单击保存按钮(画笔中没有)

可换位置换名保存:文件另存为

5、打开文档

相似性:打开方法

文件打开

单击工具栏“打开”按钮。(画笔没有“打开”按钮)

还有关闭程序、输入汉字、字体设置、文档中作图、插入多媒体对象、选择对象、移动(复制)删除对象等操作,他们之间都有相似处。

教学内容在经过重组后便于系统的对相似内容进行联系与比较,有利于使学生全面、整体、交叉的考察,也有利于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加强实践探索意识。过去的“演示法”、“验证法”教学方式就变为“应用式”、“设计式”、“探究式”、“综合式”的教学,学生在应用实践和探究实践活动中就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如:“如何启动Exce程序?” “自己试一试Excel 中字体格式的设定与画图、Word、Powerpoint中字体格式的操作是否一样?” “我们学习了画图、Word、Powerpoint的相关操作,你能找一找他们的相似处,并自己了解一下Excel的基本用法吗?”这样便于学生灵活的、有条理的将相似内容串联一起,把操作方法对照和归一,科学性的尝试学习新的软件应用,使学生得到科学探究思路和方法的启迪、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与学校其他学科作业相连,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有一项是查字典,我把它以表格的形式出现,可是学生只学习过汉字输入,不会偏旁的输入。学生尝试了很多方法,有的同学发现“在全拼输入法中,只要直接输入‘pianpang’,在选字窗口就会出现偏旁。”“老师,我发现在软拼音中,输入法状态条中‘开启关闭输入板’按钮,打开‘手写识别’,在 ‘在这里手写检索„„’中手写偏旁,在单击需要得偏旁即可。”这时有学生问“老师,智能ABC输入法能输入偏旁吗?”“当然可以,想知道吗?”一句卖关子的话,使学生学习的气氛达到高潮。“键入任意字母(u、v、I除外),再键入‘'`’两次按下空格键,就发现偏旁了。”学生迫不及待的操作,很好的完成了作业。信息技术

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促进了学生对各学科之间联系的理解,更好的运用计算机为其他学

科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孩子提问并自己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有一个学生教她的小表妹识字,可小表妹的笔顺总是不对,她问:“我怎样才能在Word中拆汉字?制作成汉字笔顺,让她看呢?”我没有马上告诉她,而是问她:“在Word你拆过什么?想想那是怎样操作的?”三天后,她兴奋的来找我,“我终于找到了,我终于会做了!老师我做,你来看。”“Word中图片能分解,我就将文字转换为图片,插入一个艺术字,选中复制一下,粘贴时选择‘编辑’里的‘选择性粘贴’将类别改为‘图片’,再确定。选中粘贴后的艺术字图片,单击‘分解图片’按钮,就能分解了。老师你看,我给表妹做的演示作业。”“你的作业真好,字的笔顺一目了然,你的小表妹这下可以正确的了解怎样写汉字了吧?” “嗯,不过这个拆汉字可真费了我不少功夫,幸亏我们学过分解图片,哥哥告诉我,将字转换成图片在选择性粘贴里,我就试着做,还真让我弄出来了。”“你可真棒,你能当小老师教给同学们怎样制作的吗?”这样又一个学习小模范诞生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该及时地给予反馈。有思考才会提问题。对于典型的、优秀的问题给予表扬和鼓励。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要让学生充分争论、讨论。对问题的及时反馈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要长其长、短其短。

四、举一些新鲜的事物来分析,既教育学生要关心时事,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学习新的内容。比如:新年的压岁钱。使用一个电子表格的程序(Excel)来建立一个预算,并要求学生自己管理一周的零花钱。表格要求条例清晰,计算精确。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需要存多少钱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CD或是影碟,而存这笔钱需要多长时间。这除了提高操作水平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锻炼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让学生懂得金钱来之不易。

五、利用现有条件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网络内容的分类整理等。现在传播速度最快、范围最广的就是网络了。学生喜欢在网络中遨游,但有时无目的性,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师适当布置一些运用信息技术的练习。例如:语文课《趵突泉》的预习作业:上网查找一些与趵突泉有关的资料,课堂上交流。注意:你找的资料要让同学看得懂、爱看,而且要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性的、针对性筛选你查找的资料。这样经常性的锻炼,学生的分类和分析能力肯定会得到提高。

很多方法都可以激发学生理性的去看待问题。比如,了解事实问题,通过多方查找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阐述自己的看法; 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课件,把自己的小实验小调查的结论用电子幻灯片的形式反映出来,共同学们学习讨论。只要多去发现身边的事情,多结合自己的生活,很多地方都能够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现在的孩子对任何事都是抱有“三分钟热度”,这样会破坏理性思维。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有持久力和各方面的努力,这样孩子才能不断激发兴趣并长久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在创作活动中,创新意识得以激发,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其自主探索学习和协作能力,锻炼其操作实践与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的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强调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多分析新鲜事物,将电脑作为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的一个资源,学生的理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快乐的锻炼自己的理性思维,是信息技术课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整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也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课程。但随着教学地深入,学生们的兴奋劲儿也慢慢淡弱。究其原因竟是课本知识太过专业化,枯燥无味。如何能够找回学生们渐渐消逝的学习兴趣呢?因为兴趣是高质量学习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原动力。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没了学习兴趣,也就没了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是学习知识的基本形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找回学生学习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贴近生活、新奇有趣的事物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教学的几个环节中尝试着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效果很好。

一、优化课题导入

课题的导入是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骤。“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题导入就能吸引学生,那对整节课都有良好的效果。

1.趣味导入

使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小游戏、当前流行话题等等导入课题。比如要学习复制这个内容时,先回忆小时侯听过的“聚宝盆”的故事:老财主掉进聚宝盆,财主的儿子就拉出来很多个爸爸。然后告诉学生在WINDOWS操作系统里也有一个“聚宝盆”——剪贴板。

再比如学习基本指法时要用到一个打棒球的指法练习小游戏。先告诉学生这堂课要打棒球,是用键盘去打。学生情绪立即高涨。引导学生:打球要遵守规则,队员有各自的位置和职责,既守规则又配合良好才能取得好成绩,打字也同样。浅显的例子把枯燥的指法规则生动简单地教给学生。

2、新奇的课堂范例

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资料、精美图片、动画、小程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课堂范例可以对学生产生一种持续的内驱力,而这种内驱力就是学习欲望,就是我们想要的学习主动性。

比如讲Powerpoint动画设置时,演示的是电视中经常播放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平面广

告;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些影视大片的海报及演员简介;学习自选图形及文本框时,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名片等。把生活中最常见、最贴近的东西与学习内容连接起来,让学生们感觉到学习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是如此密切相关。如果直接使用学生还没理解的专业名词导入课题,学生首先在心理上就有了厌倦感。而把学习内容用一种新奇的方式表现出来,在统一的知识内容下灵活地变通其表现形式,不再按部就班地延用课本上平淡无奇、纯粹理论的条框方式讲课,这样能获得极佳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

二、制定符合学生心理的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每节课都有至少一半的操作练习时间。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任务太枯燥,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信息技术课程所学内容在课本上基本以专业术语的形式逐步逐条讲解,在教学方法不适宜照本宣科。什么样的学习任务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课堂上,应该力求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探求新知。达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本内容之间寻找切入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的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个性,获得在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学习WORD自选图形时,学习任务是:根据自己的理想,设计一张未来身份的名片,要求:

1、有单位、职务、姓名、单位标志图片

2、名片要有边框或阴影效果

3、有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填充效果设置。学生们设计的名片什么形状都有,很有创意。下课时学生们意犹未尽,“张工程师”“王董事长”地叫着笑着离开教室。学生快乐,我亦开心。

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出的学习任务要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能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实现对知识运用的迁移和深化,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其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而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挥。随着一个个知识点的掌握,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实现,学生很有成就感。他们在成功中找回自信,创新潜能也得到很好地发挥。

课堂教学的优化,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泼,使学生在谈笑玩乐中掌握书本知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迎合学生心理,灵活转换学习任务形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兴趣与学习产生共振,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最终也达到使学生具备在信息社会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目的。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这样才能发挥相关基础学科的功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制造学科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制造学科中的应用

1信息技术在制造学科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用于制造领域是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的飞机制造企业试图用计算机控制机床来解决具有复杂型面的直升机旋翼零件的加工开始;1952年MIT推出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样机,美国一些机床厂从 1954 年起陆续推出了一批大型专用数控机床,用于加工飞机蒙皮壁板和异型梁架,提高了加工质量和生产率,开信息技术成功用于制造业之先河。

为了解决烦琐的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和校核难题,同一时期,MIT 开发出第一代基于英语的自动编程工具系统(APT)。20世纪70年代起,数控编程逐渐融入CAM(计算机辅助制造)中,目前的CAM商品软件中,一般都具有用户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动编程和校核的能力。

20世纪50年代后期,诞生了计算机同时控制加工运动、自动换刀和自动换工位的加工中心。60 年代推出第一代5轴数控加工中心,随着计算机的小型化,专用数控装置逐步转向 CNC,以及用同一台后台计算机控制多台NC或CNC的 DNC 系统。在工艺规划领域提出了基于成组工艺的10 位工件分类编码方法。同一时期又诞生了可编程的自动作业装置:工业机器人,并在此后几十年中在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制造业中的弧焊、点焊、喷漆、涂胶、搬运、码垛、装配等作业的质量和效率。2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中的关键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并行工程(CE)

并行工程(CE)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在传统的串行开发过程中,设计中的问题或不足,要分别在加工、装配或售后服务中才能被发现,然后再修改设计,改进加工、装配或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服务)。而并行工程就是将设计、工艺和制造结合在一起,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并行作业,大大缩短生产周期。

2.2快速成型技术(RPM)

快速成型技术(RPM)是集CAD/CAM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和新材料等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于一体的零件原型制造技术。它不同于传统的用材料去除方式制造零件的方法,而是用材料一层一层积累的方式构造零件模型。它利用所要制造零件的三维CAD模型数据直接生成产品原型,并且可以方便地修改CAD模型后重新制造产品原型。由于该技术不像传统的零件制造方法需要制作木模、塑料模和陶瓷模等,可以把零件原型的制造时间减少为几天、几小时,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减少了开发成本。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决速发展和三维CAD软件应用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产品基于三维CAD设计开发,使得快速成型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快速成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汽车、通讯、医疗、电子、家电、玩具、军事装备、工业造型(雕刻)、建筑模型、机械行业等领域。

2.3虚拟制造技术(VMT)

虚拟制造技术(VMT)以计算机支持的建模、仿真技术为前提,对设计、加工制造、装配等全过程进行统一建模,在产品设计阶段,实时并行模拟出产品未来制造全过程及其对产品设计的影响,预测出产品的性能、产品的制造技术、产品的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从而更有效地、更经济地灵活组织生产,使工厂和车间的设计布局更合理、有效,以达到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最小化、产品设计质量的最优化、生产效率的最高化。虚拟

制造技术填补了CAD/ CAM技术与生产全过程、企业管理之间的技术缺口,把产品的工艺设计、作业计划、生产调度、制造过程、库存管理、成本核算、零部件采购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产品投入之前就在计算机上加以显示和评价,使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在产品真实制造之前,通过计算机虚拟产品来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后果。虚拟制造系统的关键是建模,即将现实环境下的物理系统映射为计算机环境下的虚拟系统。虚拟制造系统生产的产品是虚拟产品,但具有真实产品所具有的一切特征。

2.4智能制造(IM)

智能制造(IM)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织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其具体表现为: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机器人操作、智能控制、智能工艺规划、智能调度与管理、智能装配、智能测量与诊断等。它强调通过“智能设备”和“自治控制”来构造新一代的智能制造系统模式。

智能制造系统具有自律能力、自组织能力、自学习与自我优化能力、自修复能力,因而适应性极强,而且由于采用VR技术,人机界面更加友好。因此,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制造业市场应变能力、国家经济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准,具有重要意义。

3信息技术之CAD/CAM

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制造科学中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及产品的制造,CAD/CAM技术的发展代表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的水平。

CAD是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简称,也叫做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指工程技术人员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产品或工程进行方案构思、总体设计、工程分析、图形编辑和技术文档整理等设计活动的总称,是一门多学科综合应用的新技术。CAD技术是一项产品建模技术,它是将产品的物理模型转化为产品的数据模型,并把建立的数据模型存储在计算机内,供后续的计算机辅助技术所共享,驱动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CAM是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的简称,也叫做计算机辅助制造,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生产设备管理、控制和操作的过程。生产实际的需求是所有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原动力,CAM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并且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1集成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集成化已成为CAD/CAM技术发展的一个最为显着的趋势。CAD/CAM系统已从简单、单

一、相对独立的功能发展成为复杂、综合、紧密联系的功能集成系统。这里所说的集成是指CAD/CAPP/CAM/CAE的集成,它们的集成应是建立一种新的设计、生产、分析以及技术管理的一体化,并不是将孤立的CAD、CAPP、CAM和CAE等系统进行简单的连接,而是从概念设计开始就考虑到集成。国内外大量的经验表明,CAD系统的效益往往不是从其本身,而是通过CAM和PPC系统体现出来;反过来,CAM系统假如没有CAD系统的支持,花巨资引进的设备往往很难得到有效地利用;PPC系统假如没有CAD/CAM的支持,既得不到完整、及时和准确的数据作为计划的依据,订出的计划也较难贯彻执行,所谓的生产计划和控制将得不到实际效益。因此,通过集成,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企业信息共享,建立新的企业运行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

3.2网络化

21世纪,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将产品设计及其相关过程集成并行地进行,人们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在广域区间和全球范围内实现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已成为计算机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标志。网络在全球化,制造业也将全球化,从获取需求信息,到产品分析设计、选购原辅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制造,直至营销,整个生产过程也将全球化。网络技术使CAD/CAM系统实现异地、异构系统在企业间的集成成为现实。CAD/CAM 系统的网络化能使设计人员对产品方案在费用、流动时间和功能上并行处理的并行化产品设计应用系统;能提供产品、进程和整个企业性能仿真、建模和分析技术的拟实制造系统;能开发自动化系统,产生和优化工作计划和车间级控制,支持灵敏制造的制造计划和控制应用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物流,能进行治理的物料治理应用系统等。随着Internet的发展,基于网络化的CAD/CAM技术,需要在能够提供基于网络的完善的协同设计环境和提供网上多种CAD应用服务等方面提高水平。

3.3智能化

智能化CAD/CAM设计是含有高度智能的人类创造性活动,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应用于CAD/CAM系统中,深入研究人类认识和思维的模型,并用信息技术来表达和模拟这种模型,使其具有人类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具有学习、推理、联想和判断的功能及智能化的视觉、听觉、语言能力,从而解决以前那些必须由人类专家才能解决的设计、制造难题。智能化CAD/CAM技术涉及新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如并行设计理论、大规模定制设计理论、概念设计理论、创新设计理论等)和设计型专家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如设计知识模型的表示与建模、知识利用中的各种搜索与推理方法、知识获取、工具系统的技术等)等方面。智能化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在意义的发展方向,它可以在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基础上,给予技术人员有效的辅助。智能化是CAD/CAM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对信息科学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4标准化

信息时代如同一百年前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变化一样深刻。它改变和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产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冲破了地域的局限,形成了全球市场,把竞争推向了空前激烈的阶段。信息技术对标准化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了标准化工作的重大变革。现代标准含有主要的信息量,标准的开发先于产品的开发,标准能为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指出方向,能够体现当前世界前沿技术的发展。面对浩瀚的信息、广阔的市场,要使无数的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换畅通无阻,制定CAD/CAM系统的信息交换标准十分重要。包括工程图样标准化、零件标准、产品定义数据模型标准以及商务报告标准等;其次是合作运行方法标准化,包括知识产权共享标准、虚拟生产协议等。

【参考文献】

[1]制造信息学 张伯鹏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_ 第一版

[2]制造业信息化综合集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沈克《新技术新工艺》数字技术与机械加工工艺装备202_ 年第10期

[2]数字化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 张伯鹏《制造业自动化》202_ 年2 月

[3]基于CAD/CAM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2_,33(10)

[4]CAD/CAPP/CAM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202_,(5)

[5]CHEN,Junhua.Practical Method of Conical Cam Outline Expansion.中国机械工程学报,202_,24(1)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概念.doc

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概念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并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是什么呢?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信息技术包括:传感技术(信息的采集技术)、通信技术(信息的传递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和存储技术)、控制技术(信息的使用技术)。

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经历了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和网络教育三个发展阶段。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主要应用有:辅助教学、管理教学、辅助训练、辅助测试、虚拟现实和提供网络教学平台。由于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提供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实现良好的自主式学习、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和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信息技术在教学得到有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必须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中,整合于课程、教学和评价之中。信息技术除了作为简单的学习传递系统外,更重要的是把技术作为学习资源和交互工具应用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教学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专题3

1.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要在学习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

二、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发挥他们所学的知识;

三、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应用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当小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在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教师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猪八戒吃西瓜”的动画故事,先把一西瓜平均分成4份,让猪八戒取1份,但猪八戒不要,他觉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猪八戒还是不要;最后,把西瓜平均分成12份,这一次猪八戒开心的拿了3份。啊„„学生大笑了。老师问:猪八戒现在为什么这样开心?„„像这样,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着,轻松愉快,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如: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教学课件的屏幕上出现一面鲜艳的红旗,长3米,宽2米。通过两种量的比较,同学们都学会什么叫做“比”了,并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称,也很快就学会求比值,如果进行反复的练习,学生好象有点厌倦了。这时,教师打开“天安门的国旗”的网页,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这是一面特种型号的国旗,谁能找出它的长和宽是多少米?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争着上网查阅„„。最后让学生查出长5米,宽3.33米。这时,学生好奇极了,有的学生在说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有的求出长和宽的比的比值,有的在议论和比较我们学校的国旗„„。下课了,还在议论。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应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参与,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美术学科中的应用心得(推荐)

信息技术在美术学科中的应用心得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给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种手段,为我们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潜力。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又为我们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总目标。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学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美术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美术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九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学生网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使美术课堂知识在网络中延伸、拓展。在讲授《面具》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搜索,小组讨论交流,知道了面具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欣赏到充满时代气息的精美面具,网络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面具艺术,使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是新课标中对美术价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综合性即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美术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如结合语文诗歌单元的学习,在电脑中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诗句意象,制作解读诗歌意境的诗配画尝试,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锁桥边卖酒家”等,有些作品还被语文老师所采纳用于教学;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Powerpoint制作校园风景的幻灯片;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化学实验图解、模型,物理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等等,把各科学习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来,愉快的多途径的学习,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交叉巩固了学科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但是在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的同时,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师生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师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2.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综合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各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合理处理和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施能力。例如:能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的能力等。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能利用结合校本的“整合”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与其他学科整合已是现代化教学方式之一,它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想有机结合并且深入发展下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及多种必要的条件。我们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应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