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丽评课稿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付海丽
听了李娜老师的《她是我的朋友》一课,让我对低年级语文课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节课对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的认识:
1、导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李老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出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一说起自己的好朋友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都争着介绍自己的朋友。这时李老师揭示课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2、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李老师从读课题就开始了,虽然没有语言上过多的去指导朗读,但是她的语言、语气以及她对读得好的同学的充分肯定,都在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怎样读课文,并让学生有意地去练习。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本节课中,从读课文、理解字词、写字应注意什么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李老师始终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行走于课堂。每一个环节李老师都是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或小组合作完成,最后归纳总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李老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去总结。
4、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在本节课中,在读课文和写生字环节中,李老师不止一次地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我们深知小学重在养成教育,小学低年级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李老师可亲的教态,激励的语言,耐心的引导都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第二篇:烟台的海评课
评《烟台的海》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心得体会
在学习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让我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有了直观的感受;使我明白了,我们平时的教学多数是基于教材或基于评价的教学,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始终保持“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评价一致”。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
自己在课堂上实践时总觉得要把评价融于课堂中,课堂时间容易松散,会把一堂完整的课分割开。实行时觉得课堂时间不够用。在听了丰镇一小蔡颖老师的《烟台的海》这堂课后我对课堂即时评价有了更新的了解。文中分述四个季节的海景在写作方法上是相似的。因此蔡老师以重点段落冬天的海为例,引导学生用“圈注法”进行品读感悟,而在指导的过程中细致又细腻。学完这一节,立即进行了学习方法的归纳,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底。老师按学习要求让学生
1、读课文,划句子。
2、圈词语,想作用。
3、说体会,完成评价表。当堂按小组对学生的学习做了评价。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从学习的反思中使我深刻的领悟到了,要从课标出发,处理好教材;尊重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研发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关注做好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的焦点不是教的怎么样,而是学生学的怎么样,要以学定教,以学评价,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学到了什么。就这点很多老师就没有认识到,每位老师都会备课,更多的就是考虑该怎么上好这节课,而不是考虑学生在这节课上要怎么学好,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朝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来教学。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不能流于空泛,要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分析行为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影响。不能仅仅“就课论课”应“以课为例”,反思自身教学在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寻求改进的方法。
第三篇:朱丽华 《珍珠鸟》评课稿
《珍珠鸟》评课
朱丽华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王红梅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受益匪浅。王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从以下几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幽默愉快的语境中,巧妙激趣。
王红梅老师通过创设生动、幽默的语言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揭示课题“珍珠鸟”后,老师质疑:“你们见过珍珠鸟吗?”同学们都摇头。老师便顺势激趣出示从互联网上下载的珍珠鸟的图片时,学生要了解珍珠鸟的欲望高涨观察十分仔细,都能把珍珠鸟的外貌特征讲清楚。在初读课文时,学生也能顺利地找到描写珍珠鸟外貌的句子。语文来源于生活,用学生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把学生和教材的距离拉近,引起学生和作者的共鸣。“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此时就体现出来了。
二、在品读悟情中,享受意境美。
王老师在学生二次读课文后,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珍珠鸟胆子发生变化的词句,然后通过朗读、感受,感悟小鸟对我由疏远到亲近再到信赖的过程。让学生在品读悟情中,享受到“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美妙的意境。这个教育环节主要告诉我们: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始终要作好学生和教材的“介绍人”,让学生和教材真诚地对话。
二、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创设自己探究学习的机会,他们的潜能便能惊人地发挥。
《珍珠鸟》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美文要美读。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而朗读正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在这个环节中,王老师,主要采用师生引读的方法,把珍珠鸟胆子变大的词语串联起来。在品读后,不忘小结。在指导读第3小节中的句子,老师重点指导读好:“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正是这小家伙!”从朗读技巧儿化音“雏儿”的指导,强调到“小家伙”背后隐藏着喜爱之情的品味。学生逐步把冯骥才爷爷对小鸟的喜爱读得入情入境。通过揣摩品味,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个性化朗读中,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逐步被打动,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蕴。
三、在移情入境中,感受表达美
语文课承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一点上,王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中进行了说话练习“--------------,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参与拓展部分的语言思维训练。通过这个教育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了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和作者建立关系的。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领悟、读中欣赏,善于积累”的学习过程。“新大纲”特别强调背诵,强调语言的积累。在教学中,王老师追求这一种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合作、沟通,并努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很值得我借鉴、学习。
但在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够理想。
比如课文第1小节中的第一句“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真好!”一词就体现出了作者对鸟的喜爱。“我把它挂在窗前,一盆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其实是为它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鸟儿才传出“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接着,鸟儿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的爱,体现在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
其次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颤动的笔尖”,而“我”却“不动声色”,“默默享受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以至于“我”“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教师的应该引导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从中感受到那些描写“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体现在他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义”的领会。
我想,让我们语文课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心灵世界里的一股甘泉,真正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阅读,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内容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剥开各种表面形态看到它们的精神实质,其方法便是“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这几种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赏,在欣赏中进行评价,会使阅读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评课丰丽
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评课稿
丰 丽
今天听了刘丹老师执教的《亡羊补牢》一课,我认为是一节很成功的课。主要体现如下:
一、对于难点的选择,教师不仅关注并解决了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而且对寓言的外延以及寓言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二、突破重点有实在的方法,学生自己说故事,自己表演故事,使教学重点凸显,且课堂效果好。学生的仿说都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的,有说有写。这样的设计,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拥有可操作性。
三、练习说话,培养语感。这则寓言虽然短小,但是读起来也特别有意思。在总结本文主旨时,刘老师让他们练习“当初要是……就……”用来说话,体会汉语的特别之处。在指导朗读方面,刘老师注重让孩子们先体会感悟,再朗读。养羊人有两次丢羊的经过。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指导朗读时,刘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养羊人对两次丢羊的不同反应来练习朗读。刘老师先让孩子们说说养羊人的心情,再让孩子们自读、分角色读、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
教师对于课文重点选择正确、恰当;教学支架实在,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提问的面不够广,只关注了少部分几个学生。
2、在续写亡羊补牢时,应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致使学生续写的内容不切合实际。
第五篇:高三英语曾丽老师评课稿
高三英语曾丽老师评课稿
授课人:曾丽老师授课时间:2011
授课地点:高三(6)班听课人:全体英语老师
评课人:于长保 曾丽老师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实用的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姚明视频导入,充分利用学生崇拜的心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视频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姚明引出主题资料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曾丽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材料的选择新颖,听力与阅读材料结合学生的兴趣合二为一。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选择素材,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新颖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曾丽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本堂课中,老师在选择教材资料时,更关注了学生的兴趣,未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使得教材资料略显有难度,导致学生学习、落实时比较吃力,实际参与度不高。
2、课堂结构头重脚轻,听力输入时间过长,阅读部分落实时间不够。学生有许多困难没有实际解决。
3、教师语言不是很丰富。其实这也是我们较多老师的一个毛病。我们说当我们老师有足够多的input(输入)的时候,学生才能有output(输入)。这可能就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多多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如果我讲,我这样设计教案
课程类型
(一)听说训练课
(二)阅读理解课
(三)语言训练课
(四)习题课
选择话题Weather
语言技能分布Language Skills:Warming up Listening reading Language study
教 学 理 念
一、任务型教学为模式(形散而神不散)
二、倡导多层次多形式的对话(Kolb 体验式学习模型)
1)师生对话(关注那个最薄弱的学生)
2)生生对话(沟通与交流,团队精神)
3)资料与生活(源自生活,走进生活)
操作理念与技术理念
一、重视学生个性与创新意识,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1)weather 的词汇表达。
2)环境问题的延伸。
二、给予学生“跳起来摘苹果”的机会
1)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
2)任务具有可操作性和挑战性
3)给学生搭建达成目标的平台
三、充分利用可获得的资源(两个角度师生):多媒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有关weather的英语表达以及相关营养知识,如:sun,rain,storm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读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提高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任务
1、课堂教学任务
1)talk about weather
2)practice listening
3)learn some useful weather descriptions
6)read and comprehend
Warming up
1)充分把握利用学生刚过完春节这一事实。实现学生从压迫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激发他们交谈的兴趣,不仅实现了良好的过渡,而且借机呈现大量有关weather的词汇,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Brainstorm 是方法之一。
2)引出话题weather,由学生给出不同的定义。允许众说纷纭,但尽量让英语作为课堂工作语言。
Listening:
听力材料分为两部分:
1)谈论天气
2)谈论环境,自然灾害
步骤:
1)在听力开始前做pre-listening.针对第一部分对话,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询问天气词汇等。
2)针对第二部分对话,由于就自然灾害的体验,让学生进行pair-work。
3)1&2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听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能在听的过程中准确定位信息点。同时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铺 垫。
4)听力任务完成后建议复听,尝试再现听力中的情景(多种形式),为下一步的reading做准备。
Reading1、材料分析:
高考真题中的环境问题的一道真题
2、教学步骤:
1)侧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结构把握,培养他们的阅读
技能。利用本文可突出学生3个方面的能力:
A:文章中心把握能力:设及高考题中作者意图推测,标题选择,段落大意确
定。
B:信息归类,寻找规律
C: 生词猜测。
2)在进行读前问答的时候,不仅关注他们的回答内容还可引出课文中或相关的新词,为阅读扫清文化背景障碍和语言障碍。
3、读后的发散性问题,如果时间紧迫,建议学生以小组任选一话题讨论,由小组发言人做汇报。
4、其它的语言难点可随机处理。Exercises
Hom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