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90学时培训总结(吴春美)
编辑:梦中情人 识别码:16-75497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8 02:22: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90学时培训总结(吴春美)

90学时培训总结

王江泾镇中心小学吴春美

我有幸参加了90学时第二批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这次培训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个阶段。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有幸聆听了六位名师、专家的精彩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解决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实践阶段,我们在油车港实验小学参加了一次区级研讨课,听了3节语文课,其中黄明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们进行了磨课、上课阶段,对同一年级同一课,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分别进行了课堂展示。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懂得了如何正确把握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在名师讲座中收获理论

1、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观念

在培训的第一天,我们就有幸聆听了嘉兴教育学院的陶李刚处长的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的讲座,他从教育价值观谈到学校里应该培养“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有活力的学生,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唤醒”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论教,少教多学”。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倾听、沟通、解决问题;教育学生就是要爱他、帮助他、成全他,让他健康成长。

2、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无论是在秀洲区教研员谢国良的《优化过程设计与理答建议》,还是在平湖市教研员王爱民的《深入解读教材,有效实施教学》的精彩讲座中,都让我明确了今后教学中一定要做到首先认真解读教材,从“读懂教材”走向“发掘教材”,其次是要解读学生,了解本班学生的阅读水平,了解起点,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后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兼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真正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3、明确作文教学的“格”与“序”

桐乡市实验小学的校长金剑辉关于《小学作文有效性研究》,让我明确了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让学生有话说,“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同时作文教学要按格训练,学会变格,不拘一格,自成风格。注重作文训练的模块训练,逐步提高。

4、学习新课标,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

嘉兴学院的刘晶老师和南湖区教研室的何芳芳老师,带我们一起学习了新课标,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阅读教学的目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新课标比以前有了适当的减负,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阅读教学也有了新要求,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强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量上有新的要求。

二、在实践培训中收获要领

1、研讨课做引领

实践阶段,我们在油车港实验小学参加了一次区级研讨课,听了3节语文课,其中黄明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午的说课、评课,更是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关注发展方向,研究现实问题”上课老师讲述了自己在磨课过程中的点滴感受,评课老师简练的语言,评得恰到好处,特别是谢国良老师的讲座,让我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该怎么上。要关注方向,一课一得。“要教什么——学生的起点——怎么教”,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2、实践课出真知

我们在名师的引领中思考,并在学习中实践。第二阶段,我们分低中高三个 年段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每个年级统一内容,进行同课异构,我参加了四年级的《触摸春天》一课的教学。第一周听同年级的课,第二周听同年段的课。在听了那么多的课后,使我深刻地感受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他们身上,我不仅学习了教材处理技巧,更让我学到了一些细节的处理,课堂教学的机智。我想课堂中我们要真正做到关注学生,准确把握好每个学段的目标,关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以提高课堂的效率。作为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科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更好的处理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难点,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三、在读书中明确教学实践的目标

这次培训中,我们还一起读了一本《语文课如何是好》的好书,为我停滞期的教学打开了一扇大门,点亮了一盏明灯。让我重新对自己的教学有了定位,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通读全文,其中读到“语文教学该‘生活化’到什么程度?”时,我 很有感触。我觉得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越来越贴近生活,教会学

生去生活。其实语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一个过程,一个做人处事的方法。而老师永远是学生指路的明灯,明灯及时的闪耀能让学生走上坦途„„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提升自己。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方能与时俱进,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代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元化,多学科的知识都要涉及,无论是哪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点方能胜任新时期的教学。

(2)向同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这次培训,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同行,他们不但有着扎实的教学功底,更有着锐意进取的钻研精神,他们不怕苦不怕难,与他们探讨、交流,不仅使自己在业务上有所得,更在思想上时刻提醒自己,化紧迫感和危机感为动力。社会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只有自己不松懈,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同时在思想品德上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既有过硬的业务水平,更有教师具有的道德情操,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

(3)把学到的观念方法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1、育人能力:(1)重于观察、勤于了解、乐于交流、善于沟通。(2)细心培养,精心塑造,耐心转换、爱心评价。要善于差异评价,提倡无错评价。

2、教学能力:(1)课前设计能力:要领会课程标准、激活教材内容。(2)课堂驾驭能力:要娴于技能、胜于调控、精于启发、善于表达。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朴实、风趣。(3)课后反思能力:体现了知识再认识、方法再改进、过程再体验,体现后再提升能力,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助推器。

3、科研能力:提高教科研能力是当务之急:在目标上关注个体潜能发挥;在模式上关注个体主动探究和情感体验;在策略上,关注自主学习与受导学习统一。教育由以本为本变为以人为本,教师由控制者、评判者转向参与者、引导者,学生由接受型转向探究型与接受型相结合。

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给我带来了沉甸甸的收获,同时给我的教学生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让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想我需要的是不断的学习,反思,提升„„

第二篇:90学时培训总结

掀起语文的面纱——走进语文的真实世界

袁惠红

最近这六天,我们集中培训聆听了许多专家的精彩报告。我觉得与以往相比,这次培训对我的冲击是最大的,收获也是最大的。也许就像王崧舟校长所说的那样,可能你教了二十多年的语文,甚至是教了一辈子的语文,但是你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究竟是什么。的确,语文学科有着它独有的特点,专家老师提出语文教师要从“教课文”向 “教课程”转变。回想过去,我们很多时候真的是在教课文,课堂里的提问总是和教学内容有关,较少关注到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告别“内容分析”,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表达,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独特的表达效果,语言文字该如何巧妙地运用等。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过去我们比较重视认读能力和解释能力的培养,较少关注概括能力与评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评鉴能力,往往被老师忽视。在中高段教学中,教师更应该着力培养这一能力。

关于文本解读,更是考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道坎。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进行细致深入地分析,确立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也就是找到文本独有的语文的特征。教师应根据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来设计教学过程,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及其精妙之处。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

本功,对于不同类型的文本,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解读手法,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只有教师自身的解读到位了,他才能把自己的解读转化为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多阅读,不是一般的浏览,而是要精读大量的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打开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水平。

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在语文教学方面更多地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感自身责任的重大。我教故我在,我想今后我会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语文教学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力。

2013/4

第三篇:90学时培训总结

秀洲区90学时培训小学语文班学号:133号作业

90学时培训总结

秀洲区磻溪小学吴松鸣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更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今年,借浙江省教师全员培训的契机,我参加了嘉兴市秀洲区去90学时培训小学语文班的培训,让我收获了很多。

一、专家引领,提升理论素养。

本次培训多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了现今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给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们指引了方向。

陶李刚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从教育价值观、关于教师专业问题、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成长和享受专业五个方面为我们理清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困惑。

谢国良老师的《优化过程设计与理答建议》,从优化、过程、设计、理答四个方面为我们引领课堂教学,为我们解读教材、设计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让我感受到了原来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参只是作为一种参考,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过程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王爱民老师的《深入解读教材,有效实施教学》,从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这几个问题出发,引领我么从课程标准入手,整体把握课程教材;以文本研读入手,深刻把握课程教材两个方面去解读教材,让我知道了解读教材不能局限于一片课文,而应站在整册教材,整套教材的角度,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金剑辉老师的《小学作为有效性的研究》,为我么分析了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并结合他的实践,结合课例,深入浅出地引领我们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怎样上好作文课。

何方芳老师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用一个个生动的课例分析,引领我们阅读教学要以生为本,坚持以学定教,因学定教,让我明白了叫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刘晶老师的《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谈》和《新课程标准解读》两个报告,为 1

我们理清了语文教学的思路,语文教学应围绕一个中心: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学习语文,学习做人:三项基本技能:识字、阅读和作文能力;四种阅读能力:朗读、默读、略读和浏览;五个“一”:写一手好字,写一篇好文章,一颗博爱的心,一副好口才,一个好习惯。使我们语文教学有了一个持久的目标。同时还给我们提供了多种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启发。

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让我们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了解的语文教学的新动态,同时又学到了很多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收获颇丰。

二、读书感悟,吸取各方营养。

本次培训的延伸是课外阅读王晓春的《语文课如何是好》,这本书以课程的视角观察语文,讨论并澄清了语文教学的专业特点与范围。王老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观察、思考,让我感到耳目一新。

在王老师看来,有了“语文知识”的体系,才会有语文教学的专业性。在第四章里,王老师从课标、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阐述“专业的语文课应该是什么样的”。书中很多论述,让我深受启发。例如第58页,王老师分析了澳大利亚的课程标准后提出:要牢牢树立“语文知识”的观念,“这是一种毫不含糊的实践观念和语文立场。它处处从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出发,一切为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服务,突出了语文教师的真正专业性”。而“处处”从“语言实践出发”,让我想起海德格尔在《在通向语言的路上》中所阐述观点的主要含义。所谓“在通向语言的路上”,就是要亲身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规律和特点而不是把语言作为“事实”对象来“静观”或“研究”。

对照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我们的学生要去“学习”语言而不是去“研究”语言。什么是“学习”语言呢?就是把语文学习放置到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当中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规律和特点,按照德国学者洪堡特的理论,“语言”就是一种“活动”。

王老师在这本书中,专门设置一节谈“学会设计‘专门的语文活动’”(第125页)。他认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中,最薄弱的地方要数‘专门的语文活动’了。老师们很少有善于策划这种活动的,而这又是语文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

通过阅读王老师的著作,让我又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自己的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吸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教学。

三、实践活动,内化理论学习。

除了理论学习,本次培训还让我们走进了课堂,从理论走向实践,在听课、评课、磨课、上课的过程中内化学到的理论,将理论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去。

3月16日,到油车港实验学校听了朱老师执教的《乡下人家》,黄老师执教的《为人民服务》和沈老师执教的《难忘的泼水节》,三位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语言习得,课堂教学回归语言本位,实现言意兼得,让我受益匪浅。

3月23日和3月30日,我们培训班高段组的几位学员,又分别奔赴洪兴实验学校和油车港镇中心小学,进行课堂实践,上课,互听课、互相探讨彼此的课堂教学,共同提高研读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

4月17日,我们又到秀洲实验学校,听取了特级教师盛新凤老师指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让我们看到了盛老师那美丽的、高效的课堂教学。

5月11日和12日,我们到宁波栎木小学观摩了宁波的课堂教学。

十几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十几天的培训虽然是短暂的,但我们在这十几天中的收获是丰富的,在这十几天中学到的很多东西,将指导我们的教学,让我们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好地奉献于我们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第四篇:90学时培训总结范文

专业发展90学时培训总结

此次我参加了东阳市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培训,整个过程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特级教师和教研员的教学展示及讲座,还有实践基地导师辅导、答疑和讲评,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通过理论的培训学习,现场教学的观摩,学员上课评课,使我从知识到理论到实践都来了一次观念的洗礼,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引领。在培训中,是各位特级教师的精彩讲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他们的讲座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是我在这次培训中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旧有的观念,一如金明中老师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教的是语文知识和方法,我们要完成从教教材到教课程的转变。反思自己的教学,总是把课文内容看得太重,一切问题都是紧紧围绕课文,讲解分析,最后再让他们背诵,好像这样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这样注重内容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掌握到应有的学习方法,不会迁移运用。我们只是一味地去“喂饱”学生,而没有教给他们自己“吃”的方法,如此,学生“消化不良”,而我们老师也觉得很累。金明中老师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让我看到了他把课文当成了教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工具,教会学生用重点导读法来学课文,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最后还进行了有效的迁移训练,使学生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设,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够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与自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怨学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了学生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他们比其他人付出更多,严丽萍老师提到的一位她崇拜的老师,她的每一个环节的过渡语就有好几个预设;还有就是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做到学有时间,而且时间充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结果的过程重要。不论是金明东老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还是郭才昶老师的《花的勇气》、《文成公主进藏》,还有朱柏烽老师的《坐井观天》,都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足够重视学生的自体感悟,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重要的前提是给予他在学习和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这样,他的体验才是幸福而自信的。

(四)要足够关注学生的情感,学会欣赏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做“揠苗助长”的事。我想,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中,不仅 2 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

(五)课堂上做有效的练习,不能把学习任务压到课后。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磨灭孩子的天性。老师要尽量有效地利用每分每秒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学得充分自由,能持续,有收获。每堂课应该给一定的练习(作业)时间,让学生很好的巩固知识。

(六)储备自己,充实自己。严丽萍老师讲,“一位知识渊博,内蕴深厚的语文教师能使她的课随意婉转,犹如行云流水一般,深入浅出,闻之若兰馨,又似檀香;每每上出一种韵味、一种境界、一种气氛。如此这般,才能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魅力的文学圣殿。”如何做到这点,我想还是要以学习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取百家之长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形成自己的磁场。

学然后知不足,这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体会。在培训中,专家的教学展示及讲座、学员的激烈讨论都给我不少启发。通过培训,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教学语言匮乏、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还要把这次学得的经验及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做到课前有预设、有准备,课堂上不呆板,给与学生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后抓反馈,进行反思,促进自身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五篇:90学时培训总结

3#作业

让语文的春天更久远

————参加小学语文教师90学时培训总结

学号:10

秀洲区磻溪小学

梁利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2012年春天将要来临时我们踏入秀洲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大门,急切追寻着当前教育的新知,播下希望的“粟籽”。时光荏苒,90学时的培训在几个月间已然期满,在秋天还未到来之前,我们将再次跨出校门,用习得的理论与实践,在将来的秋天里去收获那“亿万颗子”。回顾这段日子,短暂而又充实,紧张而又兴奋,用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话说,那就是——“痛并快乐着!” 一.理论颠覆之痛,理念重构之乐。1.《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讲座。

陶李刚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讲座,从教育的价值观、教师的专业问题、教师的专业性等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做一个好老师应该具备的几个要素,指明了从事教育的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印象最深的是陶李刚老师讲到的“教育者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 一字之差,谬之千里,曾经的我们也在不断的追寻耀眼的光环,但时间的齿轮却磨平了我们的棱角,在碌碌无为中变得平庸,平庸到知进取却又畏难,平庸到因为自负而不屑于琐碎,以为做一个老师就是在平庸中碌碌无为。听了陶老师的讲座后,不仅让我们感觉到,原来平凡也是一种美丽,教育者奈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也是一种伟大。在忙忙碌碌、兢兢业业的教育过程中,不要因为忙碌而放弃了思考,不要因为忙碌而变得平庸,那句“当脚步匆匆的时候,让我们暂且停下来。停下来干什么?让我们的灵魂跟上来。”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绕。的确,因为匆忙,我们丧失了很多思考的时间,缺乏思考的教育只能堕化为教条,这不是一个教育者的形象。陶老师在关于教师的专业问题中讲到“对学生行为的领悟能力和对教师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两种能力。”反观自己以前的教育,对学生行为的领悟能力缺失,或者说不屑于寻找,师道尊严让我觉着学生行为的结果只有善与不善,善者张扬其行为,不善者惩戒之,对自身的行为也缺乏反省。通过这次学习以后,陶老师告诫我们“学校是允许孩子犯错误的地方。”“呵护孩子的梦想、放飞希望、提振信心、升华生命是教师的使命,教师要助人“美梦成真。”由此,我想到了我原先的教育是多么的苍白,教育者要尊重学生,要学会宽容,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宣泄自己的情绪。要学会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必须是心灵的教育,只有在心灵上沟通了,教育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因此,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强化这两种看似平常的能力。最后,陶老师在讲座结束前还给我们提出了希望,希望我们“用心、用 3#作业

情、用爱、用专业知识做教育。”这次的讲座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教育者不仅要修炼自己的基本功,更要关注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毕竟我们不是工厂的工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用心、用情、用爱、用专业知识做教育,才能用自己的生命展示美丽。

2.《优化过程设计与理答建议》讲座。

谢国良老师的《优化过程设计与理答建议》讲座,从优化解读、优化导入、优化初读、优化细读、优化练习、理答等六个方面指导我们如何进行课堂的优化设计以及理答的建议,使我们这些在教育岗位上耕耘了十多年的老师们领悟了当前语文教学的新思路。谢老师在优化解读中要求我们从读懂教材走向发掘教材,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老师不仅只停留于教材中的词、句、段、篇的理解,还要发掘教材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思路。教学中要有任务意识、教学任务越明确教学效果就越好。以前的教学,我们都是根据教参的要求,进行按部就班式的教学,鲜有创新的内容,教参也罗列的比较全面,以为把教参的内容讲清了,这节课也就上好了。听了谢老师的讲座以后,才知道,原来教参也只是简单罗列,许多新的东西都要自己不断地钻研、摸索、发掘,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我们不是为了教而教,教材只是一种学习语文的载体,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自主构建教材进行教学,提倡独特性与创新性。教学前还要确立任务意识,即确立教学目标,用目标指导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其次,谢老师在优化细读中讲到:语段教学要有整体性,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从宏观到微观即从整体到局部。当前的许多课堂,老师都习惯把一个个句子呈现出来,然后进行细致地解读,原本以为这样能更好地帮助理解课文的知识,殊不知这样违反了人的认知规律。用谢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要先走进森林,再细看树木。”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3.《深入解读教材有效实施教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阅读教学》、《新课标解读》、《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等讲座。

王爱民老师《深入解读教材有效实施教学》的讲座,使我们懂得教学中不仅要解读教材,还要解读学生,我们要寻找一种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王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文本的三个支点,分别是“作者上帝、文本上帝和读者上帝”。在多种意义当中要把握文本的主导倾向,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我们需要站在教育的立场考虑,把学生那些有失偏颇的想法、说法,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金剑辉老师《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讲座,让我们知道了作文教学既要强调体验更要兼顾效率,既要强调感悟也要注重理性。我们不能让学生过度自主而丢弃了教师权威,3#作业

不能因为过度合作而走形式主义,不能过度体验而忽略结果,也不能过度情景化而少了理性化的思考。作文教学,用金老师的话说就是要“心中装着向度,眼睛盯着长度,手里握着广度,鼻子嗅着深度。”

何方芳老师《阅读教学》的讲座,使我们领会了阅读教学要找到逻辑起点,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扎实开展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语文本位,展开教学的过程。读教学要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最终还要回归语言文字。让我们更清晰地领会了语文教学要把握思路品味语言的过程。

刘京老师《新课标解读》的讲座,理清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思路。语文教学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中心,学习语文,学习作文。要做到五个一:写一手好字,写一篇好文章,有一副好口才,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有一颗博爱的心。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一个持久的目标。印象特别深的是刘老师讲到的阅读教学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并注重读法与写法。刘老师还阐述了2011版课标的变化,尤其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理念变化,然我们更清晰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受益颇多。刘老师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讲座,不仅教授了我们学习识字的多种方法,更强调了识字教学的注意事项,以及教学的策略。尽管我不是低段的老师,但是在当前学生识字量大,却又巩固不理想的情况下,刘老师的课还是带给了我许多的启发。

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尽管我们原先的知识受到了冲击,但却指导了我们那些原本模糊的思路,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更清晰,教学方法更灵活,教学手段更多样,这样的收获是巨大的,是快乐的,更是值得我们感谢的。

二、践行理论之痛,享受成功之乐。

这次培训的第二个任务就是上一节课,我们四年级组上的是《触摸春天》。《触摸春天》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课题,文章以诗意的语言讲述了盲童安静在一个清香袅袅的早晨,用她那神奇的灵性抓住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感慨: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在教学中我结合了本次培训习得的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根据谢国良老师《优化过程设计与理答建议》的讲座,我在导入上进行了优化,结合了当天的天气情况与前段时间的比较:连续的阴雨天,寒风瑟瑟,让人觉着“阴雨绵绵无绝期”,但今天却是看到了久违的太阳,尽管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却是让人感到春天真正地来了。你喜欢春天吗?在语言文字的堆砌上我力求和课文相近,让我的语言与作者的语言相近拉近和学生的距离,3#作业

同时让学生了解语言在生活中的运用。其次,当学生说出喜欢春天时进行追问:“你喜欢怎样的春天?”并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说话:“我喜欢()的春天,那是因为()。”在语言上提炼学生的逻辑能力,这是因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是我在刘京老师的《新课标解读》讲座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尽管运用起来还是比较困难,但学生的语言得到了锤炼,语文能力得到了提升我还是比较高兴的。

根据何方芳老师《阅读教学》的讲座,我找到了这篇阅读课文的教学逻辑起点:奇迹,设计导语: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发生了哪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设置教学目标感受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扎实开展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语文本位,展开教学的过程:(1)安静在花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A说说看,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呢?

B想象一下,如果你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走路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摸摸索索、磕磕绊绊、踉踉跄跄、)

C读这句话。根据学生的朗读提问:这可不是一般的流畅——很;不是没有磕磕绊绊,而是——没有一点儿;多么不可思议啊,创造奇迹的是个盲童。D安静为什么能如此流畅的穿梭呢?你理解穿梭的意思吗?

E 指名学生表演“穿梭”.<睁着眼表演一次,然后闭着眼表演一次。F表演者谈自己的体会引出句子:“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在实践中看到学生们精彩纷呈的回答,溢于言表的笑容,我感到异常的快乐,因为设计的成功,学生对知识,对语文有了认识,有了提高,这都源自于理论的学习。

三、体验思考之痛,理解语文之乐。

本次培训的延伸是阅读王晓春老师的著作《语文课如何是好》,这本书以课程的视角观察语文,讨论并澄清了语文教学的专业特点与范围。王老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观察、思考,让我感到耳目一新。

“语文教师讲课,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从语言形式切入,而且应对语言语形式给予最大的关注,这才是语文课。”而在我国台湾省现行的《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中对语文学习作出了这样的阐述:语文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并能使用语文,充分表情达意,陶冶性情,启发心智,解决问题以及培养学生有效应用中国语文,从事思考、理解、推理、协调、讨论、欣赏、创作以扩充生活经验,拓展多元视野,并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提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工具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作业

既然语文课的语文要教学目标是学习语言,那么语文课主要学习什么类型的语言?王老师认为,首先学生应该学的是一种平实的,合逻辑的,清晰的语言,这种语言称之为“科学语言”,有用的语言,而不是“漂亮的语言”。再者,语文课要使语言转变成传播知识,帮助思维的工具。最后,语文课应侧重学习语文知识,而不是语感。语文课到底应该干什么?它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语感,而是教授语文知识。它也拿出一部分精力去培养学生的语感,但是更主要的工作是指导学生语言的规范化,准确化,精细化。它对语感起的主要是梳理作用,升华作用,总结作用。

对照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我们的学生要去“学习”语言而不是去“研究”语言。什么是“学习”语言呢?就是把语文学习放置到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当中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规律和特点,按照德国学者洪堡特的理论,“语言”就是一种“活动”。

王老师在这本书中,专门设置一节谈“学会设计‘专门的语文活动’”。他认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中,最薄弱的地方要数‘专门的语文活动’了。老师们很少有善于策划这种活动的,而这又是语文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这让我想起王老师的另一篇文章《从“知识传播者”到“学习情境的策划者”》。按照我的理解,王老师说的学会设计“专门的语文活动”和“学习情境的策划”是一个意思。就单篇的语文课文教学而言,就是在课堂上设计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联想到前些日子阅读的美国学者帕特里克·斯莱特里著的《后现代时期的课程发展》一书,更加觉得王老师对语文课程思考和理解得到位。语文课重在“学得”而不是“习得”。语文主要应该教那些可教的东西,而不是不可教的东西,在语文课上应该能学到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这才为语文课。

我记得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的《南京大屠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老师提的问题:文中写了那几次大屠杀?请同学们找出时间、地点和死亡人数。请找出能证明这些屠杀确实发生的证据。于是整节课学生们都在忙碌地寻找着这些数据。我不禁想,这样上的话,和历史课有什么分别呢?

就如王晓春老师讲的“课文讲人生境界,语文教师就假装哲学家;课文大谈信赖,教师就装作伦理学家;课文讲到瀑布的葬礼,教师就假装环保人士;课文讲到松鼠,教室就假装动物学家;课文讲神话,教师就假装人类学家;课文讲苏州园林,教师就假作建筑学家;课文讲赤壁之战,教师就权当一回历史学家;要是课文介绍景泰蓝呢?教师也许就会客串一次花丝厂的老师傅„„” 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身份的多变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要教的是什么,因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是知识,它是一种只能影响、感染、感受而不能传授的抽象存在,很难评价,无法考试,所以把情感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中,是很难操 3#作业

作也很难评价的。王荣生老师也说“语文课程内容刻板与随意性过大并存,语文教学花样百出与知识含量的极为贫乏共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严重问题。” 面对一篇课文,我们不能满足于“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这样的问题,语文教师必须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文章内容确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即真正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该如何是好》带给了我许多的思考,有成熟的、有稚拙的,还有那些无法解释的,在每一次思维的撞击中难免痛苦地挣扎,在寻找理论的支点中不免彷徨,但挣扎、彷徨后的那种豁然开朗,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兴奋。语文课,如何上好?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

十几天的培训已然接近尾声,回顾这些天的培训、学习,痛并快乐着!获取的知识丰富了我们的理论,虽然时间短暂,但将持久地指导我们的教学。虽时已近夏,但我们语文的春天必然会久远。

90学时培训总结(吴春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