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提问”
编辑:雨声轻语 识别码:16-574595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13 02:53: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提问”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提问”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教学必须越来越强调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突出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使他们在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研究自然所需的探究能力,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而在生物课堂中探究教学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探究性提问”的形式实现的,因此,“探究性提问”这一教学环节在生物探究 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探究性提问的特点

探究性提问是指那些为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而提出的问题。早在1912年,美国学者对教师的提问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大 约占去了普通学时的80%。在这众多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提问,仅要求学生根据书本做直接的口忆或对具体事实进行回答,而很少要求学生做高水平思维,也就是说,教师提问虽多,但却较少是探究性的。那么,究竟怎样的提问才具备探究性的特点,通过一年多对新教材的探索,我认为探究性提问应具有以下 四个特点。

(一)鼓励性

从形式上说,鼓励性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学生。许多教师常常是通过学生主动举手的办法选择答题的对象。这样虽然避 免了强行要求学生答题的弊端,但由于经常举 手的往往总是那么几个优秀生,难免使提问面 过窄,使多数学生得不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得 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 学生参与回答问题:或把较难的问题分解,以 阶梯式提问形式出现,由易到难,照顾到多层 面的学生;或在某个学生回答之后让其他学生 发表看法,从而扩大提问参与面;或对于正处 于“起飞期”的学生,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特设 一些让他们表现的机会。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全 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学习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安排 “起飞期”的学生将自己找到的生物生存方式的资料在班级里进行交流,探讨,这样使他们在自豪感中建立对生物 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由汇报现成的 资料,探究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逐渐参与到 教材中的探究性提问中来。因此,教师善于鼓励,这在学习生物学的入门阶段尤为重要。

(二)开放性

开放性提问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开放性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将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看法吗”等等。例如,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中设计探究性提问:“如果水升温消耗的热量,远少于花生的燃烧热,那么,损失的花生所含的热量哪里去了?”当教师向学生提开放性问题时,会刺激学生产生具有新意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及 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

实践表明,探究教学中应尽量避免那些只需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会剥夺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多种才能,形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师必须明确的是,在探究教学中重要的是学生有机会动脑思考,学会思维的技能,从而增强他们开展探究的自信心。

(三)序列性

探究教学中的提问不能随意而为,这样显得杂乱无章,而应当事先经过精心设计。在探究各阶段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当是递进式的,有节奏的,前后衔接且相互呼应,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紧紧围绕某个主题,逐步深入开展探究活动。

如在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节中,没有任何铺垫而直接引出“人类是怎样进化来的”,题目太大,初中学生对问题无从下手,很可能就会采取放弃态度。教师如采用序列性提问就不同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森林 里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回答“古猿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其次,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地球古今自然面貌的改变,对比森林古猿,类人猿、人类的外形,探究提问:人与猿这种形态上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最后由学生总结人类进化的历程,这样的探究性提问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探索活动的基础上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定性到定量,从而达到认识上质的飞跃。

(四)提示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要能起指导或引导作用,给学生指出探究的大致方向或应从哪个方面着手去探究,可以认为,一个具有探究倾向的教师很少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但却经常向学生提问。一个探究性的提问对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一个提示。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中,“在什么条件下种子发芽最好”便是一个不适合探究的问题,因为它并未提示学生从何处以及如何寻找答案。只有在设计的问题具体到足以提示出需要什么资料去回答时,才会成为一个有效的科学问题。若将其改成“种子是在有光照条件下发芽好,还是在无光照条件下发芽好”,便成为一个有提示性的问题。

二、探究性提问的基本要求

探究性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达此目的,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提问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问在有疑之处

教师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学生的有疑之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自知有疑的地方;另一种是自觉无疑其实有 疑的地方。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将它提出来,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和假设,然后通过资料的搜集和实验,把它们逐一解决。例如,在“植物叶子上气孔大多分布在下表皮”这一知识点的讲述中,教师可以进行 这样的探究设计:让学生通过对挂图、显微镜的观察,自己提出问题“在进化中叶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个问题教材中没

有现成 的答案,要引发学生去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 决问题。对于学生的多种看法,教师应适时加 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求正确答案。对于那些司空见惯、学生自觉无疑实则有疑的地方,教师要通过演示或实验设 “疑”,以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例如,在“探 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过程中,初中学生不会知道淀粉是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从口腔开始消化的,不会理解淀粉在口腔中起了化学变化。教师要设计几组对比实验(①馒头碎屑+唾液+搅拌;②馒头碎屑+清水+搅拌;③ 馒头碎屑+唾液),通过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滴碘液后各组实验的现象,由学生从实验结果的差异中找到疑问,从而提出探究问题──“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问题难易适度

探究性问题属于高级问题,但这不是说问题要越难越好,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这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不利于他们有效地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容易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三)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1.启发性提问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激发起他们寻找问题答案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从内容上看大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节时,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之前,提出探究性提问“家里养花,为什么白天摆放在屋内,晚上要移到户外”,引导学生 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氧等)进行探究,学生必然产生这样的疑惑: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如果是,晚上我们为什么把花移到户外?这样,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往下进行探究学习,以求得到结论。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要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从形式上看,问题要变化多样,形式单一的提问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2.启发性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路

能启发学生思路的问题必须具体、明确、严密,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只有具体、明确、严密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沿着一定的思路去解答。问题含混不清,会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3.启发性提问要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

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矛盾的问题,一是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三是在低层知识与高层知识的联系处。如果教师能在这些地方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就会在学生的认识中引起已知与未知、理论与实践、高层次与低层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

4.启发性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能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例如,探究提问“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个问题时,要求学生观察鸟的外部形态、剖析鸟的骨骼结构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类是解答问题所用的理论是综合性的。例如,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在环境、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它要求学生综合教材第一单元有关生物圈的知识、第四单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五单元有关计划生育的知识,联系实际,并把学过的知识纵向、横向交错地联系起来,进行一番加工创 造,灵活地加以运用。

(四)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提问要想引起学生的大胆探索与回答,尤其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若探究提问时,不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冷言冷语,甚至挖苦嘲弄,不仅会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且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对立的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实践表明,教师提问时,如能注意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会促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要立刻对其作出评价,教师可以为他换一个相关的基础提问或联系实际的问题,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过难过大,教师可利用探究提问序列性的特点,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将它分成若干较易较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回答。这既可使学生在克服困雄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又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定稿)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从事教学的老师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大多数学生都不善于,甚至不会提问。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习惯了接受式教学,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大多数学生只会读出课本中的问题,自己提不出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开端。

一、对以往生物教学方法的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是从高二年级开始的,内容多,课时少,为了尽量多讲,每节课教师活动几乎占到40分钟的时间。到高三复习时,就像百米赛跑时的冲刺一样,教师在前,学生在后,重复书中的知识点,紧跟着通过大量做题巩固。尽管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过多年,但人才的选拔方式(高考)没改变,长期以来的教育方法已成习惯,再加之条件有限,所以素质教育的宗旨并不是在所有地方都能真正落实,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一言堂等教学方法还没有在生物课堂上得到根本改变。

常听同行发出这样的牢骚:一节课下来累死了,实际收效甚至微。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教师的教学应该采用恰当、科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也得讲究方式方法。教师应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实施者。在两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更要主动想,还要大胆地去质疑、去联想,再提出问题。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内心活动只有经历了思与想,都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力,才有可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由此可引发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问题产生于特定的情境

问题一般产生于特点的情境。这些特点的情境可以是图画、声音、动画、历史等情境,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向老师“挑战”,多问“为什么”,积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探究“植物浸出液在用心爱心专心 1

盆栽水仙中的运用”实验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地查阅资料,获得了日本园艺科研人员倡导的“酶栽培法”的相关信息,但同时他们也发现,可能出于专利或技术保密的原因,资料中并未提供诸如用于制备酶制剂的植物除考虑单子叶植物外是否还应包括双子叶植物?选用处于亚极端生境的植物所制备的制剂的活力是否更大些?因为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和验证制剂对水仙花朵大小及株高的影响,所以是否应分别取材于不同植物的花被与全株等等。最后提出了多种假设,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在围绕这系列问题的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投入思维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老师则注意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背景富有一定的挑战性,为大多数学生感兴趣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及一定思维能力。但很多学生由于受到所学知识的限制,不会用生物概念来提问,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表达不规范或不容易理解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更科学的词语来表达。让学生提问时,要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和范围。没有情境,就无法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提不出好问题来。因此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要结合教材,把握时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上课时的引导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时机。因此,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务必高度重视新课的导入。设问导入法是新课导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新课开始,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问题,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引起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释疑而探究的动机,进而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以这样设问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水果储存太久后就没有甜美的滋味了;萝卜放久后会空心;过了冬的蒜瓣会变轻,这是为什么?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会有烫手的感觉这又是为什么?这些问题提出后,会引起全体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题会做出一定的反应,在此基础上,老师顺势将学生引导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每章的第一堂课都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最佳时机,因为它是学习各种生物现象的开始,而且学生有丰富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只要

老师创设的情境适当,必然能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出问题也就能水到渠成。

还有课堂教学最后十分钟也是学生提问的最佳时机,因为“一般来说,中学生的注意只能维持35分钟左右,课堂尾声的10分钟以内学生有疲倦感,注意力易分散。”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克服虎头虎蛇尾现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在临近尾声时掀起高潮,可以用学生提问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就象爱因斯坦说:“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求问题罢了。”因此在课堂结尾,除了老师对学生提问质疑外,有必要让学生大胆地向课本知识、老师授课内容质疑。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又提高他们的好奇心和判断力,促进他们的求异思维。如在“光合作用”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完整单位是否与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相矛盾”类似问题,不在乎大小,它显现的是学生积极学习、大胆求证的结果,教师应首先肯定。再者,老师要及时解答相关问题。若自己不能回答,要诚实、有勇气地面对,切不可模糊不清、不懂装懂、敷衍塞责。让学生在新课结束后提出问题,老师的权威就受到挑战。老师不可只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还要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了解生物学和相关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进展。惟有如盯,才能接受挑战,提高质量。

3、时间合理,充分交流

课堂教学中,除了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外,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刚开始的几次课,学生还不会提问,应把思考的时间延长些,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目的。老师可要求学生先把问题写在书本上,然后再举手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进行对比,相互取长补短。既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收效显着。一节课只有45分钟,时间的安排成了探究备课和教学中的难点,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探究的突出问题是时间不够用。

现在教材中的内容很少,但课程标准要求不低,却一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繁重,而探究活

动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经常无法完成。

例如:高中生物第二册中的第六章包括五节教材: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第四节《生物的变异》;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第一节教材和第二教材分别需用6课时和5课时教学,第三节教材需要1课时教学,第四节教材需用4课时教学,第五节教材需用1课时教学。此外,本章有一个学生实习,一个研究性课题。若按照这样的安排去上课,这一章的教学任务繁重,学生也没有较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来提出问题;由此可见,给予学生的时间过多是一种浪费,它降低了教学的效率;给予学生的时间太少,则不能激发学生的提问和探究的欲望,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学的改革者,更要学会找到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之间的时间平衡点。

在课外也要重视学生的提问,学生在课余时间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即使有的问题简单明了,或者是课堂上已多次反复问题简单明了,我们也应该认真地给予解答。千万不能有不悦之色,更不能:“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你都不知道?回去想一想。”老师好似严格要求,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找老师问问题。所以,对于主动请求帮助的学生,我们应该认真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地向老师提出问题。

4、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

表扬不仅仅是对个别学生的鼓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鞭策。每个学生在回答一个问题后,都渴望听到老师和学生的评价,特别是得到老师的肯定。对于那些提出不着边际的问题的学生,老师要给予合理的评价,教会他们如何把问题表达得更清楚、更准确。老师可以通过对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表扬”这个手段如何用的恰当对学习生物的举乃至整个班级的教学都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生物学教学中巧妙的提问是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万事开头难,对生物而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提问能力,应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第三篇: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教学心得

1.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教学心得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

一、关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中学生物新课程突出“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探究式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习惯于去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因而也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不相符。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尝试对一个问题进行识别和解说,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解决问题则是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其实质是重新构建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使其更加充实和协调。据此具体说来,课堂上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检验、结论、交流、评价等基本环节。但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墨守成规,照搬硬套,否则只有造成教学的公式化,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和欲望。

1.探究性讨论活动,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生物学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例如“探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教师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知识的基础上,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设置一定的情境:用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来饲养动物,其结果的不同;广受青少年欢迎的我国蓝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之理由;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挂图和病症介绍等。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产生疑问:这些病症是不是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生长激素与生长发育有何关系?巨人姚明是巨人症还是正常的发育所致,这其中的原因何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类比、归纳出生长激素的功能。最后,通过侏儒症、巨人症、等生长激素分泌失调的病症来验证结论,澄清疑问。

2.探究性实验,生物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本质上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有很多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生物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已知结论的基础上,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而探究性实验则是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去探求结论。因此,探究性实验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于一体。例如“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由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确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从而提出问题——骨为何具有这两重特性,与什么有关系?之后教师稍微复习初一生物中植物种子成分的鉴定实验,从而引导启发学生假设:骨含有无机物有机物。接着,通过骨的锻烧及其在盐酸中的浸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全班交流,得出实验结论,并据此结论让学生畅谈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练应注意的事项。

三.探究性学习与能力培养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努力倡导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观察、再观察”,前人之言已经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探究始于问题的发现,而问题的发现又多源于观察。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教师要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其二,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详尽的计划。同时,在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最后,观察时,要伴于积极的思考,要求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各观地加以分析。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对学习生物学和从事生物学研究无疑是很重要的。生物新课程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给出了实验设计方案,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有的探究活动,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只给学生提出问题,其他部分如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都要靠学生独立完成,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探究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有诸多益处。当然,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采用多种多样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目标。

总之,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

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2.以“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为题进行了实验探究,以下是实验探究中的两步。

(1)提出问题:干燥的绿豆种子不能发芽,浸没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也不能发芽,而潮湿的绿豆种子在合适的温度下就能发芽。那么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建立假设:请围绕“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你的两个假设。

假设一:绿豆种子的萌发与温度有关。假设二: 假设三:

第四篇:2016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如何很好的运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

学校:

教师:

时间:XXXX中学XXX

2016-05-15

如何很好的运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

课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把握课堂就是每个老师最为关注的话题:怎么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对教学活动做很好的把握,让这四十五分钟得以有效利用就是这个话题的关键所在。我就生物课上如何把握课堂浅谈自己的认识,要很好的把握课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前提条件,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

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对于我们常说的一统就死,一放就乱,我也有自己的感想,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堂的管理工作,让学生既爱你,又尊敬你,达成此条件,才能让课堂45分钟更有效率。

其次,在课堂上,作为教师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就可以使课堂效率得以提升:

一:教学应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始。

从做好学生的心理准备开始.因为只有学生面临问题、困境,渴求新知和寻找答案,并获得突破时,他们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

二:学生学不会,其实是教师没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传统的教学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渴望被认可,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展现,那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成功的喜悦才是他们继续喜爱这门课的一个原动力。

三:创造学习情境,为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做好铺垫。对于我们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将书面的知识鲜活话,比如,讲到观察洋葱表皮的上皮细胞一节,你是如何讲授的,是照本宣科,或是自己演示,还是学生分组演练,相信不用我说,大家都会选择后者,再比如,学到植物一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校园环境,为学生生动讲解植物的生活习性,近距离的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那么类似这种共同完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维最有可能被激活,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知识就是在这种反复的碰撞中融会贯通。

四:建立长期的实验兴趣培养。

学生的天性告诉我们,他们是一群好奇的动物,满足好奇,通过简单地实验就可以完成,在实验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同伴互助的能力,均可得以发展,长期以往,可以让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各项环节,为初二物理的学习,初三化学实验探究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材教的详细,不是好老师,力求创造适合本校学生的校内教材。

在备课时,应结合实际去思考问题,挖掘教材上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的知识点,作为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的内容,适当合理的对教材做出些改编,会使得教学更加完美,比如,重点知识的拓展延伸,科学界的奇闻异事也应当讲给学生,不要以为这样浪费了课堂时间,有效的扩展会使得教学效果愈加显著,学生的能力,学生的知识面,也是在这种积累中逐步形成的。

六:生物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能力。

在课堂上紧抓45分钟,分层次教学,既要照顾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要照顾大多数学生,更不能放弃差生的培养,同时课堂上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活泼开朗的性格,会感染学生,通过无言之教受到潜移默化之效。

这是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总结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更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

地址:丘北县腻脚中学

教师:沈立国

摘要: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真实,灵活,创新”的教学原则。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初中生物教育就是一门很基础的科学教育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教学和知识方面的教学。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基础 科学性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它越来越显示出其二十一世纪领先科学的独特魄力。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

1.1 教师的演示实验

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这门新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的演示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前务必要认真对该实验进行研究,在课外要熟悉实验流程,自己动手亲自做几遍,只有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才能发现实验的难点,在演示时提醒学生注意难点并教授解决方法。在演示实验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给学生一个严谨的实验观。另外,教师的实验操作必须规范,这也是演示实验的关键点。

1.2 指导学生实验

生物教学的主人还是学生,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兴趣是实验教学的关键,在实验前,要让学生对所做实验有大致了解并提起兴趣;其次就是要指导好学生进行实验,及时的为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困难和实验重点,将实验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七年级的学生的第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本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如何观察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明确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以此同时,临时装片的制作又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书本上洋葱磷片叶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而又细心的进行实验尝试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通过显微镜

观察植物细胞,使用显微镜学生非常积极,在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例如:调节粗细准焦螺旋要用双手进行,转动转换器不能搬着物镜进行。观察到细胞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的外形特点,在此,细胞的结构又是本实验的另一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多种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和分析,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并指导学生正确绘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最后,总结自己在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以达到做实验的目的。知识方面教学

2.1 课本知识的教学

对于课本知识的教学,有很多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讲解,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创设情景,并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了解其中的生物学道理。

想要做好教学工作,就要求教师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第一,在课前进行有效备课。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第二,课堂教学中完成有效讲授,方法一是创设情境例如;在探讨“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清水慢慢变红的过程,直接在课堂上演示糖溶解在水中的实验,就可以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同时多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化难为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二是将教学目标传达给学生,讲授时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

2.2 课堂中的提问

提问是检验教学成果,加深学生记忆的最好方法,在提问时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

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

2.3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们对课堂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及整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与同学合作探讨、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观点勇于质疑,例如;我们在《开花和结果》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花”的录像片段和图片,欣赏描写花的诗句,观察“花的结构’等活动,不仅训练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还拓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是非常积极主动的,如:一些对生物学有特别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我们老师就应该在平时参与活动和课堂互动的过程中鼓励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在鼓励和帮助下发展自己的兴趣,从而逐渐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楠.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初谈[J].重庆师范大学.2012

[2] 汪忠等:《生物课程标准解读》,101页,2002年6月

[3]叶佩珉等:《生物学实验论》,68页,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提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