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2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要上好一节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让一节课生动有趣,效果突出,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非常重要。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本人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 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因为,在这一方面我感受颇深。我校开展数学公开课,我有幸听了五年级两位数学教师的课,她们在课堂上的导入让学生很受启发。先谈谈赵老师的课堂导入,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体积和体积单位》,老师先让学生看动画片《乌鸦喝水》,孩子们情绪高涨,兴奋急了。故事看完 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由于课堂引入恰到好处,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学生既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再谈谈张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长方体的体积》,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用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然后看它们的长、宽、高和体积有什么关系。这样一
来,学生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学习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不仅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上面两个例子中我们看到,数学课堂开头的导入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教师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在教学《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课本上设计的导入是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一般小数的加减法进而直接开始探讨新授内容,我从课本出发,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我从去年我校测量过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出发,通过设疑解决谁比谁高、谁比谁重的生活化问题来引导学生探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学生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学习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
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批改作业时小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取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何更好的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觉得可以这样做会更好,适当加以评语: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评语如;“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你是我的骄傲”。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城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有高招!”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 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由一道习题交流展示所悟
韦源口镇金盆八一完小 费加艺
学完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后,在一堂练习课上,讲着讲着,遇到这样一道简便计算题:88×25。
针对这道练习题,我先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再让他们汇报展示各自的成果,发现学生们解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为了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让学生们一 一上台展示.朱子鹏同学展示了:
88=80+8,88X25=(80+8)X25=80X25+8X25=2000+200=2200.黄自强同学也展示了: 88=11X8,88X25=11X8X25=11X(8X25)=11X200=2200.最后一个平时不爱表现自己的学生卢婷却只用一个式子便达到目的:88X25=22X(4X25)=2200.得到这个解答, 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向卢婷同学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不由自主地为卢婷同学鼓起掌来,有的还朝她竖起了大拇指!我也感到欣慰:呆木偶也开窍了。
真没想到, 就这一道练习题却从此改变了卢婷同学.从此后,卢婷同学一改过去的沉默不语,课上回答问题积极了,人也活跃了,作业书写也变得漂亮了.同学们再也不说她是“呆木偶”了。卢婷同学如此大的改变让我顿有所悟:
仅仅一道小小的练习题让卢婷同学能让同学们刮目相看,也是这道练习题改变了她,改变了她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使她有可能成为一位数学爱好者.是啊,老师或学生的一句激励话语,一张微笑笑脸,一个温柔的动作,甚至一个小小的奖励都有可能改变一位同学的想法和做法,让她们感受到爱无时不在,也会让她们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
仅仅一道练习题也让我发现,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老师只有多走近他们,多表扬他们,成为她们衷心的朋友,才能让他们的才智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零距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们创建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同伴合作的默契使学生的解题方式解题的思维得到拓展,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生活的经验更加丰富.我相信,在自由的空间里有了兴趣这个“调味剂”,学生们会更加可爱,更加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