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编辑:心旷神怡 识别码:16-582039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17 02:20: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变革,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在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了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条件。而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在心理健康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是义不容辞的。再者小学生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可塑性强,如果在学生时代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为学校以后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我们课题组对我校三——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了有益帮助。

通过对本校学生(三——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爱心、关心、同情心、孝心、自信心等方面主流尚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我校三——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回收问卷回收率有效卷

三年级1010100%

四年级1010100%

五年级1010100%

六年级1010100%

总数4040100%

(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由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根据爱心等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1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虽然题目简单易行,是非明确,但是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爱心、关心、同情心、自信心五方面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也发现少数学生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少数学生态度有待纠正。

题目:你上学读书时为了什么?

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B:能考上好的大学;

C:长大后找工作。D:读书后赚大钱。

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明白没有知识不能生存的道理,选A的学生占34%,选B的占27%,选C的占25%,选D的占14%。可见,少数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而选择了D,这也是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影响的结果。

(二)大部分学生对考试很重视,说明对学习也很重视。

题目:期末考试时选择心情:

A:心情紧张;B:有点紧张;

C:无所谓;D:有信心;

调查统计表明低年龄段的学生对考试非常重视,认为考好了不仅老师会表扬,家长更会表扬,三、四年级的学生选A的分别是:82%和79%。而高年龄段的学生可能经历的考试较多,对学习和考试的态度差距较大,这也表明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选择A的占54%,选择D的占17%,还有个别学生选择C,这也呈现了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同情心缺乏,冷漠无情

题目:你看到你的同学在班中出丑,其他同学都笑了,你会

A:一起开心地笑;B:劝阻其他同学不要笑了;

C:当作没有发生;D:觉得他活该;

调查统计表明当发生事情时,学生对别人的不幸表现较为冷漠,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情而无动于衷,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情心逐年流失。表现为选择“B:劝阻其他同学不要笑了”的同学逐年下降,选择比例为三年级学生占42.11%,四年级占37.21%,五年级占30.23%,六年级占29.13%,而选择“D:觉得他活该”的学生则从中段的1.66%猛增到高段的2.3%。

(四)自信心两极分化,胆怯心理

题目:在全校的大会上,老师要求你来朗诵一段文章,你会

A:害怕紧张,但还是会上去朗诵;B:大胆上去朗诵;

C:如果读错了会很难为情,不上去;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自信心呈现不稳定状态,有两极分化的表现。自信心比较充足的显现在调查范围的两头,在四、五年级阶段学生的自信心较为低落,表现为选择“B:大胆上去朗诵”选择比例为三年级学生占33.68%,四年级占25.58%,五年级占23.26%,六年级占24.41%,而胆怯心理总体上也有上升的趋势,即选择“C:不敢朗诵,当作没有听见”中段年级4.97%到高段年级上升为5.47%。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胆怯心理表现更为突出,学生选择比例高达7.87%。

(五)大多数学生对父母很关心,但年龄越大,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小。

题目:爸爸妈妈回家晚了,你会

A:很不安;B:很高兴,继续玩;

C:不会不安;D:打电话询问。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逐渐懂事了,年龄大的学生会比较理性,即选择“D:打电话询问”三年级学生占57.89%,四年级占62.73%,五年级占68.72%,六年级占75.34%,只有极少数学

生会选择C:不会不安。说明这部分家长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会比较独立,他们询问父母的情况,但他们会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如今父母都比较忙,应多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成因分析

学校原因:

虽然在最近几年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不是很好,加上心理教师和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再者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关注甚少。导致了学生有心理问题后束手无策。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家庭原因:

在我校学生家庭中,有大概70%的家庭父母忙于做生意,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完全由学校负责,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捆扰,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学生自身原因: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外省农村转入的,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冲动,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学校:

学校应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家庭:

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社会:

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在广大家长中,以召开家长会、讲座、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基本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

小学生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可塑性强,如果在学生时代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准确地把握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客观依据,我们课题组对我校1——4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爱心、关心、同情心、孝心、自信心等方面主流尚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我校1——4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

回收问卷

回收率有效卷 一年级

100% 二年级

100% 三年级

100% 四年级

100% 总数

100%(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由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根据爱心等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2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虽然题目简单易行,是非明确,但是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爱心、关心、同情心、自信心五方面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也发现少数学生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少数学生态度有待纠正。题目:你上学读书是为了什么?

A:学习更多文化知识;

B:是老师让我学习; C:是父母让我学习。

D:读书后,赚大钱。

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明白读书是为了学习更多文化知识的道理,选A的学生占54%,选B的占7%,选C的占25%,选D的占14%。可见,少数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而选择了D,这也是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影响的结果。

(二)大部分学生对考试很重视,说明对学习也很重视。题目:期末考试时选择心情:

A:心情紧张;

B:有点紧张;

C:无所谓;

D:有信心,不紧张;

调查统计表明低年龄段的学生对考试非常重视,认为考好了不仅老师会表扬,家长更会表扬,一、二年级的学生选A的分别是:82%和79%。而高年龄段的学生可能经历的考试较多,对学习和考试的态度差距较大,这也表明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选择A的占54%,选择D的占17%,还有个别学生选择C,这也呈现了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同情心缺乏,冷漠无情

题目:看电视遇到伤心或者感人的地方时,你会

A:跟着流泪;

B:没有眼泪; C:那是假的,感觉好笑;

D:非常激动;

调查统计表明当发生事情时,学生对别人的不幸表现较为冷漠,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情而无动于衷,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情心逐年流失。表现为选择“B”“C”的同学逐年增多。

(四)大多数学生对父母很关心,但年龄越大,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小。题目:爸爸妈妈回家晚了,你会

A:很不安;

B:很高兴,继续玩; C:不会不安;

D:打电话询问。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逐渐懂事了,年龄大的学生会比较理性,即选择“D:打电话询问”三年级学生占57.89%,四年级占62.73%,只有极少数学生会选择C:不会不安。说明这部分家长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四、成因分析 学校原因:

虽然在最近几年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不够,加上心理教师和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较少。导致了学生有心理问题后束手无策。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家庭原因:

在我校学生家庭中,有大概70%的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完全由学校负责,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捆扰,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学生自身原因:

我校学生都是农村的,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冲动,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学校: 学校应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家庭:

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社会:

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在广大家长中,以召开家长会、讲座、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基本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变革,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在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了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条件。而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在心理健康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是义不容辞的。再者小学生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可塑性强,如果在学生时代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为学校以后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对我校二—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了有益帮助。

通过对本校学生(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爱心、关心、同情心、孝心、自信心等方面主流尚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我校二——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回收问卷回收率有效卷 二年级1010100% 四年级1010100% 五年级1010100% 总数3030100%

(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由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根据爱心等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1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虽然题目简单易行,是非明确,但是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爱心、关心、同情心、自信心五方面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也发现少数学生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少数学生态度有待纠正。

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明白没有知识不能生存的道理,打对号的学生占70%,选三角的占27%,选差的占25%。可见,少数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而选择,这也是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影响的结果。

(二)大部分学生对考试很重视,说明对学习也很重视。

题目:一遇到考试即使有所准备也会紧张:

可选为:“∨”“△”“ ×”。

调查统计表明低年龄段的学生对考试非常重视,认为考好了不仅老师会表扬,家长更会表扬,二年级学生选“△”占50%,三、四年级的学生选“∨” 的分别是:82%和79%。而五年级高年龄段的学生可能经历的考试较多,对学习和考试的态度差距较大,这也表明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选这也呈现了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自信心两极分化,胆怯心理

题目:一遇挫折,便会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可选为:“∨”“△”“ ×”。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自信心呈现不稳定状态,有两极分化的表现。自信心比较充足的显现在调查范围的两头,在四、五年级阶段学生的自信心较为低落,表现为选择“∨”三年级学生占33.68%,四年级占25.58%,五年级占23.26%,而胆怯心理总体上也有上升的趋势,即选择“C:不敢朗诵,当作没有听见”中段年级4.97%到高段年级上升为5.47%。特别是到了五年级,胆怯心理表现更为突出,学生选择比例高达7.87%。

(五)大多数学生对父母很关心,但年龄越大,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小。题目: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可选为:“∨”“△”“ ×”。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逐渐懂事了,年龄大的学生会比较理性,即选择“ ×”打电话询问”三年级学生占57.89%,四年级占58.73%,五年级占52.72%,二年级占65.34%,不会不安。说明这部分家长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会比较独立,他们询问父母的情况,但他们会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如今父母都比较忙,应多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成因分析

学校原因:

虽然在最近几年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不是很好,加上心理教师和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再者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关注甚少。导致了学生有心理问题后束手无策。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一)家庭原因:

在我校学生家庭中,有大概70%的家庭父母忙于做生意,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完全由学校负责,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

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捆扰,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二)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三)学生自身原因: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外省农村转入的,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冲动,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

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一)学校:学校应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二)家庭: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三)社会: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在广大家长中,以召开家长会、讲座、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基本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第四篇: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为准确地把握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客观依据,我对所在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报告通过110名农村小学生(三~六年级学生)的自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交际心理、情绪情感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意志品质不成熟等心理问题。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 会环境 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是学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2.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3.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小屯学校进行,共发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还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三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问卷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

1、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B、替老师学习C、替父母学习

D、读书后 赚大钱F、同学间好玩

2、课堂上老师提问()

A、马上回答B、想一会再回答

C、等别人答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3、老师布置的作业()

A、认真完成 B、完成一些 C、不完成 D、边做边玩

4、期末考试时()

A、心情紧张 B、有点紧张 C、无所谓D、有信心,不紧张

5、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A、是B、不是

6、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A、跟着流泪B、没有眼泪C、那是假的D、非常激动

7、和同学在一起,你感到()

A、快乐B、一般C、不合群D、孤独E、自卑

8、见了认识的长辈()

A、主动热情招呼B、不好意思C、躲起来

9、家里来了陌生客人:()

A、喜欢B、主动招呼C、不理睬D、怯生

10、与新朋友在一起()

A、主动邀请一起玩 B、不好意思接近C、只顾自己玩

11、受到委屈时()

A、为自己辩解B、与人争吵C、独自生闷气

12、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

A、老师B、家长C、好朋友D、谁也不说

13、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时()

A、原谅B、要求对方道歉 C、骂对方D、反踩他一脚

14、对小动物,你()

A、喜欢B、不伤害C、捉弄D、喜欢弄死

15、学校做清洁时()

A、认真做B、老师在就认真,不在就马虎

C、边做边玩D、不做要受罚,只好做

16、对左右为难的事要果断选择一种方法()

A、是B、不是

17、做事不成功时,你是()

A、不服气,再做B、总结教训C、请别人帮助D、不再做

18、对学校的纪律和常规要求()

A、自觉遵守B、老师来就遵守C、有时违犯D、经常违犯

19、竞选干部时()

A、我能行努力争取B、当干部要多做事C、无所谓

D、不愿当E、我不行

20、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A、愉快B、一般 C、有时烦D、不愉快

21、你是这样想的或这样做的请打√,否则打×。

A、校园有纸屑,不是我丢的,我才不捡。()

B、在操场上体育课,教室灯亮着,不关我的事。()

C、自来水没关,又不是我交钱,不管它。()

三、调查结果 :

调查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有少数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

(一)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现状: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中段有24%,高段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中段为83%,高段仅为69%,X2检验表明,中高段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存在显著差异,高段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方面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检验表明,中、高段小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三)冷漠、孤僻

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41%,高段有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表明,30%~4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X2检验表明,冷漠、孤僻的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

(四)羞怯、胆怯、羞涩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认识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统计表明,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中段有21%,高段有29%的学生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17%的中段学生,33%的高段学生心中的秘密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攻击性强

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10%~1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性行为,这种趋向的儿童容易出现品行障碍。

(七)意志的心理品质不成熟。

统计分析表明:

——自觉性较差:35%~55%的学生不能自觉地认真完成。

——不够果断:中段40%,高段25%对左右为难的事果断地选择方法。——坚韧性不够:做事不成功时不再做或请别人帮助的占36%~42%。——自制性不强: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仅占51%。

检验表明,农村小学生高段比中段学生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农村小学生意志的心理品质明显不成熟。

(八)竞争意识不强。

40%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其中近1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14%~20%持无所谓的态度。这表明,农村小学生竞争意识不强。而竞争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

(九)社会公德意识差,勤俭意识淡泊。

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具有集体意识,能自觉保护环境卫生、节约能源、资源,这是令人欣喜的。但仍有15~28%的学生缺乏集体观念,公德意识不强,自私,缺乏责任心,勤劳节俭意识差,面对举手就可解决的小事情也推卸责任,视而不见。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教育、引导,促使他们逐渐转换,形成良好的心态。

(十)不良情绪:

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情绪不良,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的高达41%,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生活中。

四、成因分析 :

从调查统计和检验来看,农村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而且,农村小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初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在内家庭松在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研究,从而导致学生需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农村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仍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与“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的现象并存,受农村社区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四)大教育观在农村地区难以树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 会 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农村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五)农村小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

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六).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五、对策研究: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行为现状调查,成因分析,研究和寻求合理的教育对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科研室、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既开设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注意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予以指导。

(二)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不要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炼,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

(三)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注意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现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障碍。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

(四)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特别明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五)加强区域性校际合作。

区域性学校间应加强联系,定期互通心理教育信息,举行经验交流,互派教师学习,发挥区域性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农村学校与先进学校间的差距。定期组织学生联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2011-06-23 17:01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就人类自身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心理危机,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林崇德教授曾说:“我们用情感、智慧和期望托起来的新一代为什么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来远?我们用浪漫、纯洁和灵性为下一代编制的宏伟蓝图为什么与我们的初衷越来越不吻合?我们用泪水,汗水和希望筑起来的未来大厦为什么在没有经风雨之前就倾塌了?”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为了解现在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我校对一定数量的小学生进行调查,以便获得第一手资料.对存在问题的小学生进行及时的矫正,使其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祖国的合格栋梁之才。调查量表说明:《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量表由8部分组成,共80个题目,每10个项目组成一个分量表,它们分别用英文字母A、B、C、D、E、F、G、H表示。其中A为学习障碍;B为情绪障碍;C为性格缺陷;D为社会适应障碍;E为品德缺陷;F为不良习惯;G为行为障碍;H为特种障碍。MHRSp量表来源自陈永胜(2000)编写的《小学生心理健康丛--为小学生心理诊断》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问卷附表)调查过程:1.本次调查利用各班心理健康课上课时间,以班级团体测验方式问卷的形式来进行的。并且采用了不计名的方式,不向学生透露调查结果,保证学生的个人隐私不被侵犯,该问卷共80个题目。调查问卷基本上反映个体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共发放问卷202份,问卷回收100%。2.把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3.分析结果,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等。调查结果:《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结果显示A学习障碍: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27人占有效问卷的13.36%,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38人占有效问卷的18.81%。B情绪障碍: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18人占有效问卷的8.91%。心理存在轻度不反应学生12人占有效问卷的5.94%。C性格缺陷: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7人占有效问卷的3.46%,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17人占有效问卷的8.41%。D社会适应障碍: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21人占有效问卷的10.39%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20人占有效问卷的9.9%。E为品德缺陷;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24人占有效问卷的11.88%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43人占有效问卷的21.28%。F为不良习惯;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7人占有效问卷的3.46%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11人占有效问卷的5.45%。G为行为障碍: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4人占有效问卷的1.98%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10人占有效问卷的4.95%。H为特种障碍: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2人占有效问卷的0.99%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4人占有效问卷的1.98%。其中学习障碍、社会障碍、品德缺陷三项中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占有效问卷的比重大些。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比较,低于国内外文献中所估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国小学生各类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12.93±2.19%;陈永胜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等等。因为每个评定量表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但我们仍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就本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比较健康的。2.在我们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较明显的心理问题,也也包括不太明显的。我们既要对这些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成因分析及解决途径数据表明,有学习障碍情绪的小学生占有效问卷的13.36%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38人占有效问卷的18.81%,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老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有学习障碍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使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鼓励他们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实现自我激励。社会适应障碍: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21人占有效问卷的10.39%,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20人占有效问卷的9.9%,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小学期间,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调查报告《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淡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素质教育也指出: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工程。所以,我们要用慈母般的爱心善待这些学生,以深情厚爱取得他们的爱戴和崇敬,这才能结成心灵上的联系,使他们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育。坚持爱心第-,使他们树立-种自信、乐观、向上,而非消极、封闭的人生观。其次还表现在家庭原因在家理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在现今社会,大多数家庭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常常把孩子视为“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小学生们就像温室理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因此我们希望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在敬老爱幼,团结邻理等方面率先垂范,注重对子女的正确引导。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子女的身心和生理变化,加强交流和沟通,变教育方式的严格僵硬为灵活机动;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分数,指导孩子提高创新动手能力而不是包办代替;与孩子一起研究探讨,共同感受失败的烦恼,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重视与子女情感交流,做到对子女尊重、理解、关心、民主,“严之有度,爱之有方”。家长还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协助学校、教师教育孩子,使其能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健康发展。必要时,家长最好向那些理解并善于消除学困生心理障碍的专家、医生咨询,以提供帮助。品德缺陷;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24人占有效问卷的11.88%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59人占有效问卷的29.20%,学生的个人道德,与社会、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能初步地理解某些道德要求,并能在行动中遵守,但缺乏持久性,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不一致。加强和改进小学生品德教育,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除了环境和教育等外部因素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学生本人内因的作用,教师只有启发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能自觉的转化和控制,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才能终身受用。要让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是与非、美与丑、真与假的分辨认识能力。总之,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我校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要注重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做到学校、社会、家庭“三教统一”

3、加强了对个别学生的心理指导力度,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还要提高教师心理辅导的能力和水平。附《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1.这是一份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量表。希望你能同我们密切合作,如实认真地加以评定。2.请你仔细阅读量表中的每一道题目,在答卷的相应题号右面,按照“经常、偶尔、没有”三个等级划“√”。A1.不能正确认识字母或拼读音节。经常偶尔没有A2.不能正确辨认汉字。经常偶尔没有A3.不懂得数的大小和序列关系。经常偶尔没有A4.计算困难。经常偶尔没有A5.绘画时定位不准,涂色不合规范。经常偶尔没有A6.图画作品中有前后、左右位置颠倒的现象。经常偶尔没有A7.一提学习即心烦意乱。经常偶尔没有A8.课堂讨论或与家长谈论学习问题时不感兴趣。经常偶尔没有A9.不能按时交作业或作业质量差。经常偶尔没有A10.考试不及格。经常偶尔没有B11.遇到一点小事也担忧。经常偶尔没有B12.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经常偶尔没有B13.食欲不振,心慌气促。经常偶尔没有B14.头痛,失眠,汗多,尿频。经常偶尔没有B15.害怕上学,多方逃避。经常偶尔没有B16.不敢独自出家门。经常偶尔没有B17.一人独处时恐慌害怕。经常偶尔没有B18.无缘无故地闷闷不乐。经常偶尔没有B19.精力下降,活动减少。经常偶尔没有B20.受到重大刺激不激动、不流泪。经常偶尔没有C21.心胸窄,猜疑。经常偶尔没有C22.依赖他人。经常偶尔没有C23.妒忌他人。经常偶尔没有C24.胆怯,害羞。经常偶尔没有C25.自卑,自责。经常偶尔没有C26.遇事犹豫不决。经常偶尔没有C27.固执,任性。经常偶尔没有C28.容易发火。经常偶尔没有C29.孤僻,不合群。经常偶尔没有C30.与人对立。经常偶尔没有D31.交新朋友困难。经常偶尔没有D32.在集体合场适应困难。经常偶尔没有D33.以自我为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经常D34.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经常偶尔没有D35.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经常偶尔没有D36.被别人误解后耿耿于怀。经常偶尔没有D37.不能和常人一样与异性交往。经常偶尔没有D38.受到挫折后反应过分强烈或压抑。经常偶尔没有D39.容易闯祸。经常偶尔没有D40.面对新环境迁居、转学等适应困难。经常偶尔没有E41.骂人。经常偶尔没有E42.搞恶作剧。经常偶尔没有E43.起哄,无理取闹。经常偶尔没有E44.打架斗殴。经常偶尔没有E45.故意破坏。经常偶尔没有E46.考试作弊。经常偶尔没有E47.说谎。经常偶尔没有E48.偷窃。经常偶尔没有E49.逃学。经常偶尔没有E50.离家出走。经常偶尔没有F F51.习惯性眨眼。经常偶尔没有F52.习惯性皱眉或皱额。经常偶尔没有F53.习惯性努嘴或嗅鼻。经常偶尔没有F54.习惯性点头或摇头。经常偶尔没有F55.习惯性吞咽或打嗝。经常偶尔没有F56.习惯性咳嗽。经常偶尔没有F57.习惯性耸肩。经常偶尔没有F58.吮吸手指、嘴嚼衣服或其他物品。经常偶尔F59.咬指甲。经常偶尔没有F60.吸烟或饮酒。经常偶尔没有G61.反复数课本或其他图书上人物的数目。经常偶尔没有G62.反复检查作业是否做对了。经常偶尔没有G63.睡觉前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放整齐了。经常偶尔没有G64.一天洗手十几次,每次持续十几分钟。经常偶尔没有G65.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有头无尾。经常偶尔没有G66.上课时小动作多,干扰他人。经常偶尔没有G67.不分场合,特别好动。经常偶尔没有G68.做作业时边做边玩。经常偶尔没有G69.好冲动,行动鲁莽。经常偶尔没有G70.不知危险,好伤人或自伤。经常偶尔没有H71.尿床。经常偶尔没有H72.口吃。经常偶尔没有H73.入睡困难。经常偶尔没有H74.好沉默不语,甚至长时间一言不发。经常偶尔没有H75.睡觉不稳,好讲梦话。经常偶尔没有H76.睡觉时好磨牙。经常偶尔没有H77.睡觉时突然哭喊、惊叫。经常偶尔没有H78.睡觉时突然起床活动,醒后对此无记忆。经常偶尔没有H79.厌食、限食或拒食。经常偶尔没有H80.身体无病却反复呕吐。经常偶尔没有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