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编辑:前尘往事 识别码:16-450053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05 20:41: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陆小红)

数学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感觉、数学思维和数学情感。它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融合,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使人的品德行为全面发展。数学本身的特点会使受教育者受到优良品质的熏陶,数学史上探索精神和思想方法对学生的熏陶会影响人的一生,使其受益终生。所以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使人得到了数学方面的知识修养,而且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相整合,则是发展学生数学数学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小学数学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指出,数感的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

1、利用媒体,建立数感。

对学生培养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必须通过实物、图片,使物与数一一对应。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就存在在自己的周围的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逐渐发展为抽象思维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愿意接受、喜欢接受的知识,从而让学生轻松建立数感。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场景,努力呼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向他们展示概念的现实来源,以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实质,建立良好的数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做到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我通过媒体展示学校的场景,那些可爱的孩子都情不自禁地赞叹:“哇,学校好美丽啊!”我适时引导,你能不能告诉老师在这美丽的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呢?你最喜欢什么呢?让我们来数一数

好吗?学生个个兴趣盎然,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数一数的强烈兴趣。

2、借助媒体,深化数感。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起来,构建完整的数学理念体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长期的过程。而多媒体的优势能在这个过程中把生活场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分一分”中,我先呈现超市,然后问,如果你想去买文具,你应该怎么做?然后展示文具区,说看文具柜台多整齐啊!你想买什么?到哪里去找呢?为什么你一下子就把它找到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到了分一分的概念,和分一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样在拓展运用的过程中深化了数感。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

1、培养学生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所要解决地问题去寻找这些资料,并且分析、过滤、重组这些资料,并和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将自己的观点汇总,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监控整个过程,在学生检索、分析、评估这些资料出现困难时,给予适时的帮助;如果在计算机数量较少的普通教室(如有的教室只有教师机和演示工具),而学生能力处于起步阶段,老师可以将事先准备的许多资料展示出来供学生来选择、分析,提取他们认为有用的素材。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锻炼,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

2、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大量演示,在课堂中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相遇问题”的教学向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讲授这类应用题既要让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的概念,又要

理解路程、相遇时间、和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而且还要会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解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教师作了很大的努力,或用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或用画图细致讲解;或用幻灯投影演示;或根据题目与速度、时间的关系等诸多手段进行教学。学生掌握起来总是很困难、很勉强。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动态的例题教学,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视听情境,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用媒体显示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面对着面开来,然后通过演示,一直到两辆车碰到一起。多媒体生动逼真的动态演示,图像准确科学、简洁明了、真实可信,使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了“两车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抽象术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造成的学生理解上的难度,避免了因实物表演、模具演示不精确、不科学从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3、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多媒体网络教学,使教师从大量重复性的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更具挑战性和个性化的师生交往与共同探索。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的反映数学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有的老师就运用了多媒体,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她先制作了圆柱的展开过程。学生看到,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然后慢慢的展开,最后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圆柱的两个底面(圆)、一个侧面(长方形)。但是,这位老师并没有只停留在这一层次上,而是继续问:“如果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那么圆柱的侧面还可能是什么形状?”有的学生可以想象到还可能是正方形。然后又继续在电脑上显示:只要是圆柱的高与地面周长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正方形。然后她继续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还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答还可能是平行四边形。电脑显示:斜着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之后则就是平行四边形。甚至有的学生提到,如果允许剪两刀的话,可能是什么形状?多媒体的展示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

4、多媒体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课堂练习时,教师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学生更深刻清晰地理解题意,并顺利灵活地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则将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不可能有智慧和灵感。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学科兴趣淡薄。小学生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在教学“分一分时”时,想想做做,题目是这样设计的,哪些动物是天上飞的,哪些动物是水中游的?孩子看着美丽的媒体展示的图片兴致很高,当他们选择正确了水里游的动物,媒体展示一只只动物跳下了水,学生都兴奋地叫了起来。我巧妙地利用录音和图片相结合,抓住了了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将“分一分”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积极调动了耳、眼、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心生疑惑,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做到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课程》李艺2003年出版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黄甫全

3、《江苏教育》2005年第6期

第二篇:正确运用评价手段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如何运用评价手段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内容摘要:本文从:“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过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启发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评价手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自主学习个性发展 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更新理念,立足过程,发掘潜能,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正确运用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了探索。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因此,我们教师要打破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面交流,从而让学生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教具动手演示和操作、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或者运用多媒体 1

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这些形象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同时,我还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表扬,由此建立他们评价的信心,并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以此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2.学会“倾听”、使学生敢于发言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他们在小组内、在班里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所期待的标准答案,这时候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如果在这时候,我们以标准答案来做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并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样一来,即使是课堂上有了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时间,可学生也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只能成为流于形式的一句空话。因此,我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做到放下教师的架子,做到少“讲”多“听”。不断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

3. 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我注意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并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

二、注重过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修改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活动后的结果上,而是贯穿在数学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而且“过程”比“结果”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做到:

1.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坚持正面引导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的好。”它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同时,可以让我们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以便我们不断改进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思路。所以我在教学中从不吝啬赞许和鼓励,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学生发言不对,表达不好的时候,我则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在课堂上,我根据教学实例,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孩子,评价尽可能做到具体化、准确化,如“你解答得真巧妙,真令教师和同学钦佩。”“你这种解法真是巧妙极了,老师为你骄傲!”等等,这样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这种带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还注意坚持对学生给予鼓励时因人而异,我注意做到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2.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我尽量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以此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在教学中,我还经常要求学生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做的怎样?”“好在哪里?”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互补的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3.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

传统的学生评价,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和评价的激励与教育功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记录学生的成长,认真收集能够反映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

3录,学生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这样记载了学生的点点滴滴,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我再注意实施再因材施教,正确评价学生,让学生重拾自我,发挥自己的优势,健康成长。

三、启发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

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都进行积极思考。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实现“平等对话”。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2. 落实“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是一个整体,包括数和数的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知识和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因此,在评价的目标上,我们教师应该不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进行评价。在进行数学评价时,我们要注意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可以确保数学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还可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采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并注重学生数学全面素质的提高,综合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我注意开放地、多角度、多层次地来系统认识和整理数学课程评价的内容,如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情感、行为参与、主动性等)、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与方法、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运用能力。

同时,我还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在数的认识和计算及让动手实践等多项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用语言进行评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语为主。“你解答方法真巧妙,你还能找到更巧妙的解法吗”,“今天你又进步了,谁说你不行,我看你就是很棒,只是一点点不会,只要你大胆地问老师或同学,多想一想,4一定能行。”“你真是一个学习能手!”、“老师真佩服你”等。要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并适当记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同学间互评、家长评价等多方面信息相结合,给学生一个适当、贴切的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学习中的不足和进步,并提出建议。这样通过众多评价方法有所取舍的结合使用,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教师公正的对待,他们都能在应有的位置上发挥最佳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语言,可能激励一位学生,从而改变他的一生,也可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失去自信心。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改变,都是为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及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应该进一步开发,将其应用到更多的教学中去。让教师与学生间有更多的互动,活跃学生的思维,延伸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目标,使课堂教学氛围更生动。

参考文献赵甲明.论寓德育于科学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2)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马德炎.谈创新与大学数学教学[J].大学数学,2003(1)

4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9

第三篇: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使数学成为学生易学、乐学的科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正日益成为我们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合理运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我的做法和体会有: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乐学。以口语为主,黑板、板书、卡片、模型和实物等为辅的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单调、枯燥。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无一不是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运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一 段动画片:动物王国正在举行自行车设计大赛,小动物们设计的自行车可多了,轮子是方的、有轮子是椭圆的,有轮子是圆的,轴没安在中心的和轴安在中心的,谁设计的车子能得冠军呢?学生凭着他们的生活经验,都一 致认为轮子是圆的,轴安在中心的能得冠军。至于为什么,学生就不明白了,这时我引入课题,这样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出了要思考的问题,从思想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再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展示上面有圆的物体,使学生体会到圆就在我们身边;再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展示圆的形成,先在屏幕上出示系着小球的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在一点上,然后告诉学生小球可甩动,甩动小球让学生观察小球,甩动一 圈后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屏幕上小球开始走,每走过一 点,屏幕上形成的就留下它的痕迹。当小球走过一圈后,屏幕上形成无数个点,最后形成一个圆。这时教师又放一 次慢镜头,再让学生观察一 次,这样学生对圆是如何形成的就有一 个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创设这些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认识圆、探究圆特征的欲望,同时也为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特征以至于将来要学习圆的定义都做了一个感性的铺垫。

二、利用多媒体延伸和拓宽认知时空、化难为易,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学生的认知时空,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本质,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同时计算机教学软件可以将图象分解组合,揭示现象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1、突出观察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 种从一定的目的任务出发,有计划、有组织、较持久地认识某一种对象知觉过程。教学中采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可以在屏幕上使运动的事物静止化,静止的事物运动化,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

例如,在讲解长方体特征时,我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这三方面探讨。先在屏幕上通过电脑演示面、棱、顶点,使学生观察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然后通过观察长方体框架中三组棱的运行情况,让学生观察出相对棱的长度相等;最后,在讲解长方体6个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时,电脑演示上下,左右,前后面重叠的画面。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的结论。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使用长方体教具让学生观察,因为学生观察的角度和教师演示时会挡住等原因,使学生看不清长方体的某些特征。现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原来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的展示,降低了学生在观察上难度。又由于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观察重点更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专注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

2、揭示内在联系,发展思维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在同一 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一 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隐退认知过程中对象的非本质属性,凸现对象的本质属性,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出示感知过的实物“红领巾,数学书”,在学生找到它们各自的角后,这时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的动画闪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上角的形状,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去掉,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几何角。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把3种不同的角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电脑上同时闪烁三种角的顶点,然后闪烁三个角各自的两条直直的边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学生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

3、丰富联想,培养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但如果学生感知材料不充分,会导致学生难以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能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维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对圆的半径(直径)有无数条,圆内所有半径(直径)都相等,学生想象不出来,传统的教学法是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强加给学生的,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电脑显示:从圆心同步作出许多半径(直径),然后又把它们“收拢”合并为一。这样便于学生想象,同圆中半径(直径)有无数条,所有半径(直径)都相等。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练习反馈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巩固新知,辅助教学。练习是把知识转化成为能力并最终发展为智力要素的一种学习活动。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这一环节也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练习课不容易上,重要原因是比较枯燥,重复练习,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不过可以理解,因为那么枯燥乏味的习题谁都不爱做。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对习题感兴趣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包含有动画、图形、声音的练习题,发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的显著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有“试一试”、“练一练”、“比一比”、“考考你”等小板块,从易到难,逐层递进,激发兴趣,从而切实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总之,适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搞好教学的一条有效手段,但不是使用越多越好,要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灵活确定课堂教学的设计形式,要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适时适度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更充分、更具体、更形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我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李敏华

第四篇: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第五篇: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 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 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内容摘要】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化对解决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信息技术助力教与学突破时空限制,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从技术和文化等多角度一起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小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局限,应充分把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时机,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使学生从观察到认识,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掌握,从掌握到延伸,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关键词】

融合 信息技术 发展 核心素养

【正文】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3个方面,18个基本要点。学生素养的获得既可以让他很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又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并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素质教育的深化、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实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从技术和文化等多角度一起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作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给传统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我觉得,在常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用简明

23456-

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