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当前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调查报告
如今,人民生活富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有了物质保障;同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物质财富得到迅速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精神生活也在不断丰富。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质量上的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步骤如下:
1了解当前人民主要的文化需求
2拟定调查问卷
3发放问卷
4回收问卷
5整理问卷并写成报告
6向老师提交调研报告
了解人民当前的文化需求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将极大地促进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加快地区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地区文化,以及文化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的关键,最终发展地区文化。
为了了解人们的文化需求,我设计并发放了50份问卷,回收到48份问卷,回收率为96%。
一 市民对各类文化活动的需求情况
(1)观看电视
电视以其低廉的价格、巨大的信息量、生活化的语言、便捷的欣赏渠道等特点,占据了市民文化娱乐方式的大半江山。有68.2%的受访者将“看电视”作为自己“最喜爱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参与的文化娱乐形式”。
调查显示,观看电影这一传统的文化活动方式如今正在受到市民的“冷落”。受访者中,将它作为自己“最喜爱的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参与的文化娱乐方式”的仅有8.5%,选择“一年或更长时间看一次电影的占21.5%,选择”多长时间看一次电影不能确定“的占29.1%,选择”观看电视中播放的电影“的高达58.7%。
(2)阅读书报
书报以其便捷性、广泛的群体适应性、丰富的知识性,继续成为
市民不可替代的文化娱乐方式。有25.2%的受访者认为,”读书看报看杂志“是自己日常参与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有45.7%的受访者在回答”希望社区文化中心提供哪些文化产品“的问题时,选择了”书刊杂志“的选项,有49.8%受访者经常到上海书城购书,有21.7%的受访者经常去图书馆借书或查阅资料。
调查显示:在图书馆借阅书籍者大多为年轻人,而来图书馆阅览报刊的,则以中老年人居多。这说明书刊杂志目前仍然是市民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除了想通过读书提高自身修养外,增强个人的专业竞争能力也是读书的一个重要目的。同时,也说明现代人非常关注时事,在价值取向上更加理性,贴近实际。
(3)听戏唱戏
调查中,有16.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喜爱戏剧,在具体剧种上,喜欢沪剧的占31.5%,喜欢越剧的占19.3%,喜欢京剧的占18%。我们在座谈调查和实地考察中了解到,市民对于戏剧的喜爱不仅仅限于欣赏,而且更热衷参与。为了满足不同剧种爱好者的需求,沪东工人文化宫老年戏曲沙龙将不同的剧种安排在每周不同的时段,常常宾客满座,深受戏迷欢迎。老年戏剧爱好者在此既可以欣赏,又能即兴参与,兴趣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在街道的调查中了解到,许多市民自发组织,或到社区文化中心或去公园自拉自唱、自娱自乐,这种票友之间展示各自水准的交流方式,已成为文化领域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4)欣赏音乐
在”自己最喜欢的文化娱乐形式“选项中,11.1%的受访者选择”欣赏音乐“;在”最喜欢的文艺演出形式“选项中,51.9%的受访者选择”流行音乐演唱会“。受访者在回答”如果在社区文化中心有演出,您希望是哪一类“的问题时,33.2%的人选择了”通俗歌舞“,24%的人希望接受声乐、乐器等与音乐相关的培训。另据座谈、访谈调查,目前社区内很多中老年人喜欢音乐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自娱自乐的大合唱,他们通过齐声高唱一些老歌,既抒发了情怀,又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许多居委会都乐于组织这种活动。听音乐是时下年轻人较为常见的休闲形式。
(5)上网
网络以其快捷性、高密度逐渐为中青年群体所欢迎。在中青年群体中(35岁以下),网络已经成为学习、娱乐、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调查显示,35岁以下群体网络的平均使用率达到了50%多,而大学校园内的网络使用率已经超过了90%。纷繁芜杂的网络世界既给市民的文化需求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为政府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挑战。从座谈调查中了解到,一些老年人经过”百万市民网上行“培训,能操作自如地给亲朋好友发电子邮件,感到就像是圆了一个梦。这充分说明,在信息时代,对电脑和网络的需求不再有年龄上的限制,这种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文化需求正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6)体育锻炼
受访者中,最关注体育方面信息的为19.8%,表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为13.5%。有27.1%的受访者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主要形
式就是体育锻炼,有28.6%的受访者在回答”您最愿意参加社区文化中心组织的何种内容的竞赛活动“的问题时,选择了”体育锻炼“的选项,另有31.8%的受访者认为家附近的社区文化中心最缺乏的活动项目是体育健身运动。据座谈调查得知,拳操活动是中老年人最喜爱的项目,羽毛球项目因其简便易学、老少皆宜的特点,近年来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
二、关于进一步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建议
1.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文化设施建设是社区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根本要求。要立足城区功能定位,适度调整文化设施布局,结合旧区改造合理规划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等,不断完善区、街道(镇)基础文化设施网络。同时要根据有关文件,整合现有街道文化设施,完善其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功能,以逐步满足市民的需求。
2.加大区域内文化资源共享。立足全局,盘活资源,形成全区一盘棋的思路和理念。如在图书资源上可率先”打破围墙“,实现共享,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还可以邀请一批学者、艺术家等文化名人,成立文化工作参谋队伍,指导培训文化干部,为文化发展出谋划策。
3.加大探索政府出钱购买服务的机制。引进若干社区文化指导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市民文化需求中对专业指导人员的渴求。
4.进一步降低文化收费标准。根据人口构成呈现的特点,建议有关部门能借鉴”免费公园“、”公益电影"等有效做法,在合理的空间内进一步降低各项文化活动的收费标准,以充分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
需求。
第二篇: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新变化新特点调查报告
家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新变化新特点调查报告
(海安)
一、前言: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将极大地促进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加快地区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地区文化,以及文化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的关键,最终发展地区文化。因此我小分队对家乡文化进行了调查。
二、活动主题:
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美好社会
三、活动时间:
202_年2月17日至19日
四、活动地点:
海安车站、家庭文化室、居民家。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海安政府网)
五、活动参与人员:
高益民、高娟、高聪。
在车站调查
(调查人数40人,县城22人,农村18人。)
部分调查
六、调查结果(即我地区精神文化现状):
(一)群众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志愿服务认识和义务献血认识得到了提高。
(二)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政府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在乡镇,逐步建成文化站,最终做到每镇至少一个文化站。对已有的文化站进行更好的完善。力争100%通过省达标验收。在每个村推行家庭文化室的建设,和“农家书屋”的建设。增加群众的知识,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让人民群众积极地投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来。最后提到的是加快网络文化向农村发展。
2、在县城,建成小型体育场、科技文化馆、图书馆、南海广场、几所大书店以及一些公众娱乐场所,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人民广场
(三)群众的文化意识得到提高,自发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且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
1、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机、影碟机等现代化娱乐设施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有线电视向农村全面推广,数字电视向农村逐步推广,让群众都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
2、居民聚居地为主要活动场所的社区文化活动逐步得到发展,尤其以文化街社区为代表的社区文化活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以海安花鼓、舞狮等传统文化和反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和事为主要内容文化形式,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
海安舞龙狮
海安花鼓
(四)由政府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参与性和娱乐性较强。精心筹备每届的“青墩文化艺术节”、“庆祝建国60周年大型文艺活动”“元宵灯会”“欢乐送百姓”“海安之春”“海陵之夏”“未成年人读书节”等活动。
(五)三送工程活跃了群众文化、即送书、送电影、送戏。
七、我地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向:
(一)群众对科学的认识提高,迷信在现实生活中逐渐被消灭。
对于迷信仅有7.5%的人支持迷信,但也有17.5%信仰宗教,不能够区分宗教和迷信。
(二)群众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志愿服务认识和义务献血认识得到了提高。
对于献血选支持的25%,选担心的10%,但也有5%的人反对献血。希望这类活动多开展。
(三)群众的募捐人数和量得到了提高。60%的人表示支持募捐活动,但要求公布募捐款的去向。
(四)文艺演出内容要更加具有创造性、时代性、地区性。
对所在地区演出评价1.较好25%(集中在县城);2.一般62.5%;3.差12.5%。对所在地区文化消费评价1.偏低10%;2.适中72.5%;3偏高17.5%。
(五)对实用技能知识的需求大大提高。
1.时政57.5%人;2.实用技能82.5%人;3.计算机网络67.5%人;4.科普32.5%人;5育儿25%人;6.农用35%人。
(六)希望的活动场所为公园、图书馆、体育馆等等。
认为需要改进或增大投入的是1.图书馆80%人;2.文化馆42.5%人;3.公园90%人;4.体育馆80%人;5.博物馆65%人;6.影剧院60%人。
(七)对艺术展览活动的期待。
八、我地区精神文化发展存在问题:
(一)迷信的行为和一些腐朽的落后的思想在农村还存在,仍有一些群众宣传迷信。(以老年人居多)。阻碍了先进文化的传播。
(二)获得先进思想的途径少,很多群众多只知道主流思想的大标题,却对内容不清楚甚至不知。
(三)近几年,棋牌室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丰富了老年人和退休职工的生活,但少数
不务正业的人也参与其中,不利于棋牌室文化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四)大部分群众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但被工作时间占用了。
对丰富和改善精神文化的态度1.渴望77.5%;2.渴望但无奈要做其他事65%;3只想挣钱没想过17.5%。
(五)仍有少数群众的思想比较落后,影响了其他群众的进步。
(六)文化活动的创造性不高,有些节目多次上演,导致部分地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七)在农村,文化投入较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个别乡镇对发展文化的认识还不够,仍旧片面的发展经济。狭隘的思想观念,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
(八)缺乏专业人才和文艺骨干。
九、解决文化发展的建议:
(一)把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石板街里下河风景
烈士陵园七战七捷纪念碑
(二)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平台。
1、是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拓宽投入渠道。
2、是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
3、是加强村级、社区、公共场所的文化设施建设,设立专门的文化娱乐活动室,方便群众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人民文化生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文化活动中来。
(三)加强文化活动及文化市场的监管,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四)提高群众的文化建设意识。做好宣传,提高群众文化消费的意识。
每天用于文化生活的时间为A少于一小时23人;B一到二小时12人;C多于两小时5人,且大部分群众文化时间花费在上网和看报
同样每星期花费在文化上的资金10元至50元的占绝大比例。
(五)创造性的开展县农民运动会,不仅能够增加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群众的总体身体素质。
(六)发展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工人的素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七)近几年,歌舞演出在农村,逐渐流行。主要是在喜事或丧事时演出。这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让农民感受到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希望政府给与支持和相应的补贴。
(八)开展文化活动缺少人才队伍,使得文化活动服务能力难以提高,指导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欠缺,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建设一支懂业务、有能力,能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文艺队伍。
(九)依法打击各种迷信活动,加大宣传科学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得群众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十、活动总结: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让我大体了解了家乡的文化发展状况,意识到文化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感受到了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
文化需求,必将极大地促进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加快地区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通过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人文社科学
09中文:高益民
202_年2月22日
第三篇:人民精神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
新变化的调查报告
——来自浙江省乐清市黄华镇的实地调查
学 院:专业年级: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电气08-8班 31XXXXXXXX XXX XXX
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调查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决定》的精神,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
当前,发展先进文化最大的有利条件,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日渐加快,这些都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先进文化建设创造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外面的世界太精彩,群众的文化也日渐丰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群众急需什么样的文化”?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黄华镇群众文化需求进行了初步调查。
一、先进精神文化的重要性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经济基础稳固,人民生活富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有了物质保障;同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物质财富得到迅速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精神生活也在不断丰富。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质量上的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应对现实挑战,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重大任务。
三、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多样性
从本次问卷调查来看:大多数人的文化需求已不再停留在单一的低层次的文化生活了,这当然与时代的变迁有莫大的关系,时代在进步,人的需求在扩张。当下的人民群众文化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健身、卫生等诸多领域,并将其合并为自己的个人追求,所谓个性。本次的问卷调查表明当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有以下几个新特点:(1)不同的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大众传媒在广大农村发展迅速,覆盖千家万户。本次调查中农村人口占了67%,城镇人口占了33%。故本次的数据倾向农村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问卷中,71%的人对自身的活动满足但不足够,得到一点的只有29%,真正满足的为0%,虽然他们居住环境周围有文化站的占了60%。当然本次的调查中,学生、青年等占了73%,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不满足是肯定的。对于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本次占了20%,他们的年龄段集中在36-45,他们对于精神的文化的需求也是很稍稍满足但不足够。当然不同年龄段的人的需求不同,我们可以分类的,18-35这一阶段的人的文化需求最强烈,35-40岁的,其文化需求已渐渐变弱。而作为新生代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他们的文化需求是逐步增强的。另外的,学历的差别也导致人们的文化需求的差异。高中以上的人群文化需求远比高中以下的人群强烈。(2)不同的形式
书籍、电视、网络正成为人民群众业余时间接受文化的主要形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冲浪正成为年轻一代获取信息的一大途径,当然年老一代,习惯了电视,故在本次调查中,选择“看书、看电视、上网”的占了80%。参加各类社交活动的也占了13%,还有7%喜欢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书画、音乐、舞蹈等)。时代在变迁,许许多多传统文化正在消逝,关于戏曲这类的,我是已经很久没见过的,而作为我们温州的一大地方特色的温州鼓词,现在也只能在电视里看看了。(3)不同的内容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和提高,人们已从最基础的温饱需求上升到各类文化需求。在给出的诸多选项中,80%的人选择了自我实现需求(具体包括认知、审美、创造、发挥潜能的需要等)这部分当然是学生等年轻一代人的希望。40%的人选择了社交需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体现了人们对情感的需求。10%的人们选择了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健康、性)和安全需求(人身安全、金钱、生活稳定以及免遭苦难、威胁或疾病等),这部分大多是中年人士的选择,健康安全才是王道。另外还有30%人选择尊重需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初涉职场的人群的选择。(4)不同的获取方式
在本次调查中,人们群众对文化的获取方式和途径中,70%的人们选择了广播电视网络,10%的人选择了村里婚丧嫁娶时的小型演出活动,而政府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只占了10%。另外还有10%的人群选择通过书报杂志宣传获取文化。这里说明当地人民对政府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不是很感兴趣,或许是因为内容不够贴切或者是人们觉得这类文化的演出费用太大,因为有50%的认为居住的地方的文化休闲娱乐消费价格有点高,而且有60%的人群认为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对文化生活也只能视文化活动而定,个别的有一定的作用。(5)不同的需求层次
普通人民群众大多喜欢通俗的文化,因为那些很贴近生活,他们很容易接受。自娱自乐的活动他们还是很容易满足的。作为一个农村的人,我们会觉得他会喜欢韩日系列的言情剧吗?他们更容易喜欢上各种家庭剧,源自生活的,他们是爱好的。根据网络数据显示,有近60% 的人群一看到韩日剧、演唱会、选秀类的节目会立马换台,因为那些台不贴切生活了,对他们来说什么也不是,没必要去看了。平凡的人群不需要什么高雅的文化享受,什么茶艺啊、模特走T台的,其过于高雅了,人民群众不会看,也看不懂,所以,为什么电视台不考虑下人民的现实需求呢?老搞些选秀啊,韩日剧,完全没有必要。还不如多搞些民间文艺文化活动,一来可以使民间的文化搬到大的场面上,让大伙儿都去接触共同保护好它,不至于其因人的因素而失传。北方的人民群众是喜欢相声小品的,但南方的观众就未必了,所以了,各大电视台应该因地制宜了。网络数据显示80%的南方观众不会看春晚。
四、多样化兴办农村文化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据本次调查与观察,当前农村文化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缓慢。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是推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活动持续深入的重要举措。一是做强重点文化产业带动。进一步做大做强区域重点文化产业,发挥文化产业基地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二是整合自然人文资源促动。整合利用山林江海等自然资源,进一步挖掘历史、民俗等人文资源,大力促进农村原生态旅游、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推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农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鼓励农民群众举办报刊书籍借阅、电视录像放映、致富技能培训等规模小、投入少的文化产业,举办乡间舞会、趣味竞技、农艺赛事等具有农村风味的文化活动,把民间艺人组织起来和文化部门的“三下乡”活动结合起来,多创造机会让人民参与、互动,使其自编自演,吹拉弹唱,自娱自乐,既丰富人民生活,又扩大人民视野,交流经济信息,增强凝聚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把空暇时间用在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挤掉无事打牌赌博,搞封建迷信活动的精力和时间,促使一批民风正,新风盛,治安好,达小康的五好家庭、示范村、文明乡镇不断涌现,全面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要着眼于文化产品在总量上的增加,更要着眼于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在现实中实现的程度。根据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论,满足物质上的基本需求后,人们会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层次变革,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发展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满足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具体的文化需求,更要通过加强教育和引导,促进形成高尚文明的文化消费方式,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共建共享意识。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全新的涵义就是文化经济一体化、全球文化区域化,文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事业概念。面对西方文化的激流勇进,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加快创造的步伐,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为传承我中华优秀文化的不懈努力。
第四篇:关于市区人民住房需求的调查报告
关于市区人民住房需求的调查报告
城市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象,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经道路。为落实国家、省、市的住房建设政策,促进汕尾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顺住房供应关系,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努力解决困难市民的住房问题,加强对近期城市住房,特别是今明两年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统筹,本人结合汕尾市实际状况通过网络、走访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汕尾市区现有户籍人口10.7万户、47.96万人。至202_年底,汕尾市区居住用地面积847.94平顷,城区人均居住用地面积30.54㎡,住房屋建筑面积909.98万m2;市区人均住房面积约20.6 m2;直管公房面积5521 m2,全部出租;户建筑面积45 m2以下或人均10 m2以下的住房困难户230户。依据汕尾市城市总体,到202_年汕尾市区总人口控制在40—45万人,其中202_年-202_年要解决的住房城镇人口为45万人,需新增住房面积400万㎡。根据不同收入家庭结构分析和较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要求,需建政策性住房280万㎡,其他商品房120万㎡。目前,我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工作还属于刚起步的状态,住房保障问题将会随着人民住房需求进程的加快而日益突出。
二、汕尾市区人民住房需求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现在的商品房屋建设过程中,土地价格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攀升,房地产商购买土地的价格不断提高,房价也正不断上升。双特困家庭住房需求只能面向廉租房;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可以购买或租赁低价位商品住房,本市或市外中等以上收入家庭则可以满足其他商品住房的住房需求。
(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人民的住房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二十三点七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二十七点二平方米,达到世界中高收入水平。与此可以看出,住房供求矛盾突出,中小型、中低价位普通住房供不应求,与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需求不相适应。
(三)我市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下,而楼房价格在近些年来上涨过快的情况下,单纯衣靠市场途径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而房价过高,上升过快,这加大了人民群众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
(四)建筑方面存在选址、质量、配套设施等欠缺,保障不到位。陈随意性住房归根结底只是为了保障中低收入的家庭居住而建,在其建设楼房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人民的住房需求。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往往处在交通不便的地区,这一方面是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起步较慢,而中心地区已经被开发,且价格较高。
三、保障汕尾市区人民住房需求的对策
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适度保障的原则,按照问需于民、以需定建、分步实施、轮候解决的思路,合理确定住房保障
范围、保障方式和保障标准,探索建立符合汕尾实际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到202_-202_年末,全市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力争使城镇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包括最低收入的特殊困难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一)保障性住房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逐步将全市现有的廉租住房、直管公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合并管理、并轨运行,统一归类为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公租房),只租不售。通过建立以公租房为主要保障方式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解决住房保障对象基本居住需求。除已批准立项的项目外,暂停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将其供应对象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二)合理确定供应对象。公租房主要面向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供应。
城镇低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线标准按照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左右确定,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公布;住房困难标准按照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计算,各县(市、区)的具体细则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按人均不低于13平方米自行确定。
(三)实行分类保障。符合条件的住房保障对象主要通过申请轮候公租房解决基本居住需求。其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优先予以保障。
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主要通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机构建设的公租房解决基本居住需求。
(四)合理确定户型面积和租金标准。新建的成套公租房,单套
建筑面积以40平方米左右为主。鼓励各地积极发展建筑面积低于30平方米的小户型公租房。以集体宿舍形式建设的公租房,应执行国家宿舍建筑设计规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
公租房租金标准参照市场租金水平确定。
(五)实行租金减免。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赁公租房的,其租金按公租房租金标准20%—50%范围内计收。
(六)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全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重大政策措施,研究部署和指导实施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工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会同市编办和市发展改革局、监察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金融办、法制局等部门,加强对全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检查督导。
(七)地方政府虽然有资金筹措的难度,但为保证扩大资金来源以及资金供应的可能性,政府应发挥市场、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由目前的直接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逐步以改变为保障性住房融资的引导者、合作者和监督者,这能解决民生的政治谋略。且政府应发挥资本市场融通资金的作用,鼓励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场,实现强强联手,与直接投资者和经营管理都共同实现经济繁荣。
第五篇:当前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我在五月的时候,对贵阳市的外来务工青年需求做了调查,当前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通过这个调查以及对贵阳市的外来务工青年的学习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 作以下报告。
一:调查的目标和方法
1: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基本状况
2:城市外来务工的学习心理特点。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主要以电话方式和实际调查为主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对外来务工调查问卷的分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四:现状的分析主要是心理现在状
调查显示 大部分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都有比较明确的教育价值观。有75%的人认为学习是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有25%的人认为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还有其他没有考虑的有16%。调查好表面,有很多外来务工青年对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特征,他们都认为,受教育程度与经济收入成正比。也就是说。学历越高 收入就越高。
他们对学习态度也有明显的不同。有67%的人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对学习热情是中等。9%的青年害怕学习,他们也占了相对的比列。还有就是有90%的人都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程。还有部分人是因为上班没有时间学习。
在我的调查中有55%的青年认为学校老师能给自己传授知识和能让自己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有45%的人认为学校来时能力有限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不能学到比较使用的知识,在调查结果中显示,被试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收入 ,其次为: 住房 ,调查报告《当前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在调查对象中最为关切的是收入、住房、农村医疗保障、子女升学问题、农民权益保障,其次为农副产品价格、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农民养老问题。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
五:影响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地理以及国家政策原因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生产水平低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原因失,这就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2、农村传统思想锢禁。农村社会封建思想依旧残留,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导致农村青年性别文化水平的失衡,再者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是一个瓶颈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普遍缺少职业技能 法律意思淡薄从而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六:思考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练,市场经济的洗礼,农村青年的心态已日臻成熟,能够较为理性地看待、分析问题,对于社会的主流文化有着很高的认可度,正确的社会观和政治观已基本成形,对于新北区的未来和发展,绝大部分人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农村青年中还存在和潜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农村青年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并不高;我县农村青年非常关注的工作环境还不够完善,他们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业,能有参加各种培训机会以提升自身素质。调动农村青年的积极性对于全区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青年的需求应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同时,对这一部分青年需求的处理和把握,也对其他青年群体有实际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