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中国历史上多汉奸的深层原因5篇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17-593272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3 02:22:3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历史上多汉奸的深层原因

中国历史上多汉奸的深层原因--程万军

2014-07-23

在总结世界各国“叛徒”的情况时,不少历史学者认为,法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比较突出,“投降外敌”人数之众,除了“法奸”,就属“汉奸”。

而在探究两国多奸的原因时,有人认为法国人散漫,没有战斗力,崇尚个人自由,对国家的忠诚并不重要,而中国人呢,贪生怕死没血性。

我以为上述对中国人的分析有失偏颇流于表面。中国人真是贪生怕死没血性才投敌的吗?

纵观中国“汉奸史”,确有一些数典忘祖的软骨头,但其中也不乏才子和能人,他们都是贪生怕死的无能之辈吗?

就拿明末时期,给建州女真人干活的汉人范文程来说,他是贪生怕死的无能之辈吗?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讲,范文程在大明臣民眼里是地道的“汉奸”,然而,放置民族气节,但就才华而言,他是不是人才呢?

恐怕,连他的对手敌人,也无法就这一问做出否定的回答。他的确是人才。

“汉奸”范文程成就了大清一半基业,是他的一个个谙习国情、对症下药的“鬼点子”,使后金完全脱胎换骨,由游牧之国巨变为一统中原大地的大清。

尽管范文程的“汉奸”之名很臭很馊,但他的主意一点也不馊,在干掉大明长城袁崇焕那场攻坚战上,范的反间计使皇太极不战而曲明之兵;既要汉族人臣服,又要给活路,怎么办?“剃发留头”的鬼主意诞生。满清能够灭李自成、灭明,范文程的作用实不可低估。这个“汉奸”在外族主子面前,充分展示了不可多得的才华。也算是人尽其才。

范文程,真真一个大才。却为什么不在本国做事,而是投靠外敌做汉奸呢?因为本国不用他,迫害他的先人。

提起范文程的祖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就是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北宋名臣范仲淹。范文程是范仲淹第十七世孙。到了范文程祖父范锪这一代,还曾做到大明兵部尚书一职。不过范锪后来得罪了当朝权臣严嵩,备受排挤,最终不得不弃官而去,举家迁徙。

范文程最终出生在了辽东沈阳卫,那一年是公元1597。

50年后的公元1644年,这是个很特别的年份,李自成攻陷北京,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如此风云变幻。而这50年,正是范文程人生的前50年,精彩的前半生。

身逢乱世,又有不世才华,但是腐败的大明王朝没有他容身之地,令他失望透顶,怎么办?带着对本国政府极度绝望,他投到敌方发挥才能。

投入后金阵营后,背负了“汉奸”枷锁的范文程,戴着镣铐跳舞,亦尽显其能。后金凡是涉及到犯明的策略、策反汉族官员,统统都是出自他手。除此之外,后金变前清,新国家制度的建立也离不开范文程。

于是,在“敌国”,范文程官越做越大,成就越来越高,最后居然帮助外族灭亡了本族政府——大明王朝。

“汉奸”范文程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一些人物的民族气节是怎样消失的,如果本国政府善待他们,给他们以希望,他们被本国所用,即便不能青史留名,也不至于以智慧“资敌”。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大一统的王朝占据了大部时间,而大一统天下,没有竞争,没有选择,只有一个雇主:皇帝,只有一个单位:朝廷。朝廷不用你,皇帝混不吝,人才在这个国家的命运就基本没好。所以当外敌出现,甚至相邻游牧民族部落出现“明主”时,中国的人才就拨云见日,久旱逢甘霖般地投了过去。只求人尽其才,有个出头之日。至于民族气节,早已被“万马齐喑”的国风销蚀殆尽。

第二篇:浅析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浅析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多人在关注这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也有很多人在追溯它的原因。在此仅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引起了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对危机的认识不断加深,也不断指出危机产生的原因,并相应提出应对和防范措施。归纳起来,目前人们认为危机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住房贷款过度扩张,风险控制不严;金融产品创新过度,大量结构型产品太复杂,难以准确估值,风险不透明;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缺陷;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协调,监管不到位,问责不严厉;中介机构不够尽职,财务审计和信用评级有偏差;金融机构激励过度、薪酬过高,容易刺激管理者冒险逐利等等。必须承认,上述问题都是存在的,但却又可能只是直观的、表面的问题。这次危机从美国次级住房贷款危机开始,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 金融危机,全球股价、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等剧烈波动,在短时间内发生超乎想像的巨幅涨落,危机发展的速度和造成影响的程度大大超出世界范围原有的估算,说明其中一定有更深刻、更复杂的原因,必须更深刻更审慎地加以分析。

这次危机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性严重的金融危机,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其中以下因素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一、环境的因素

1、美国的经济环境:宽松的货币和利率政策。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泡沫型的高房价,使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借款人,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2、美国民众的消费观。

美国的民众从来都是今天花明天的钱。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在低利率的诱惑下,及时没有还贷的能力,他们也理所当然地和银行签约,住上了高楼大厦。正是这种理所当然埋下了此次金融危机的祸根。当高房价的泡沫破碎和短期利率的提高一起夹攻的时候,零储蓄的美国民众无力偿还贷款,这就引发了后面的房贷公司,银行,证券公司等一系列金融机构的经营危机。

二、货币体系问题

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单方面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1944年美国发起和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后,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受黄金约束的金本位货币体系转变成为纯粹信用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按理说美元的国际地位应该受到大冲击,国际金融体系应该发生很大震荡。但美国幸运的是,当时还没有另外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可以与美国抗

衡,也没有另外一种货币可以与美元抗衡,所以,尽管当时美元汇率也出现了不小的波动,主要货币之间由固定汇率转化为有控制的浮动汇率,但却并没有震撼美元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很快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等相继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其大量吸引投资和对外贸易主要以美元计价,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就使美元在放弃与黄金挂钩之后,国际社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其中可能带来的深刻问题,仍然像之前一样相信美国、相信和接受美元,而并没有研究和建立放弃金本位制之后约束货币投放总量的新机制新秩序,客观上把货币控制权过多地让渡给美国政府和货币当局。并且自从1976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就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多种储备货币鼎足的格局。凭借着美元的强势地位,美国在经常项目和资本账户中占尽了优势,为了确保足够的外汇储备,各国致力于将本国的商品销往美国,以换取“硬通货”美元,为了让受众的美元能够保值增值,各国有纷纷购买了美国各大金融机构发行的股票,债券等金融衍生品。而美国也乐得到处赊账消费,反正到时如果没有钱还债的话,就直接开动印钞机来印美元就可以了,这样反而更加省事和节约成本。正是凭借着美元的这种强势地位,美国巧妙地让全世界的人为自己的消费和福利来买单,还在享受之后把善后工作推给了其他人来负责。这为其后美元大量投放,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和严重通货膨胀奠定了最重要的货币体制基础。

三.政治体制问题

在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通货膨胀和货币资产(虚拟经济)泡沫,应该通过危机爆发从而使得大量不良资产的核销、利润的核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倒闭等加以消除,从而使严重偏离价值的价格得以回归,使过度逐利而严重削弱的社会理性得以恢复。但是,随着全球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政府更愿意采取各种措施加快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而在出现通货膨胀乃至金融危机时,政府往往因为考虑选民情绪和政局稳定,在泡沫尚未完全消除之前,就会采取措施救市和刺激经济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扩大财政和货币投放,以稳定人心和社会,维持政局和统治。结果会使已经产生的泡沫无法完全消除,这种情况不断积累,越积越大,最终必然要在政府或国力无法控制时彻底爆发,形成巨大的冲击。这又为通货膨胀乃至全球化金融危机的最终爆发奠定了重要的政治体制基础。

四、社会局势问题

苏联解体后,国际政治两大阵营抗衡的格局发生巨变,美国成为世界单一超级霸主,大大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相应的,失去两极或多极制衡的必要基础,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逐步减弱,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控制世界货币投放,平抑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方面无法发挥作用,原来已经建立和运行的“特别提款权”随之消亡,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则越来越受到美国的影响。美国则越来越不受国际秩序的约束,在世界上行动自由,以“国际警察”自居。这期间,里根政府竭力推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削弱联合国以及 国际贸易 和金融组织等的影响力,增强美国的影响力。这使得美元的大量投放进一步失去国际秩序必要的约束,为美元的大量投放进一步打开了方便之门。

五、全球化造成的问题

冷战结束后,新的一轮全球化是建立在当时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相差巨大,少数发达国家(如七国集团)经济金融在全球占据绝对控制地位的基础上的。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基础加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与环境消耗型产业,从而利用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廉价原材料、劳动力和环境保护成本,赚取大大超出在本国生产的高额利润,并利用所在国的出口额度,减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与此同时,则不断加大相关产品的进口,并利用产业转移和廉价进口抑制本国的物价上涨,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并控制劳动力成本,削弱工会的影响力。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化的发展使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受益巨大。

然而,这种格局却造成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越多地为外国所拥有。但是,由于以美元计价的投资和贸易最终的清算主要通过美国金融机构,表面看美国对外投资或扩大进口使大量美元外流,但实际上全球的美元头寸仍基本保留在美国金融机构(包括美联储),只是在金融机构内部由本国企业存款转化为外国银行存款而已。这客观上使得美国金融机构对外负债持续增长。

在美国对外债务规模巨大,其中国际社会大量以美元计价的收入,客观上只能被动存放美国或购买美国债务的情况下,一方面推动美国为追求本国利益很容易推行低利率政策,另一方面大量廉价资金又容易推动美国政府与社会扩大投资和货币投放。

不仅如此,对通过吸引投资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净流入的国家而言,要么实行中央银行强制收兑政策,从而相应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和本币投放;要么允许社会保留外汇,允许银行开展外币存贷款,而外币贷款又会增加相应货币的流通量。

可见,扩大货币投放是全球贸易和金融严重失衡必然产生的货币现象。

第三篇:社会浮躁深层原因

社会浮躁深层原因

就国家而言,太平、安康、稳定、持久是理想的发展目标。就个人而言,岁月静好、心亦安然,似乎才是中国人所追求的更高境界。但实际的情况却是:“中国人太浮躁了”。在当下中国,“浮躁”不仅仅是一种个人情绪和心理状态,更是一种社会状态、公众情绪、普遍性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甚至是人们用以阐释社会运行逻辑的流行概念。人们对浮躁和摆脱浮躁有共识,却难逃“浮躁—焦虑”恶性循环。

从个人的急躁、惶恐,到社会整体对立竿见影的过度追求、对速成快富的推崇,再到制度层面对经济效率的倾向性引导及社会整体安全感的缺乏,浮躁突破了阶层、行业的藩篱,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社会良性运行。“个体的浮躁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社会的浮躁。整个社会的阶段性浮躁不可怕,可怕的是浮躁彻底失去约束。”对于中国而言,反思当前社会浮躁的成因,分析其形成机理,应该是正当其时。

社会浮躁为何会从点到线再演变到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什么,以至会如此被浮躁问题所困扰?对此,专家的解读有很多种。比如,社会浮躁与我们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及社会转型大背景密不可分,急速社会变化引发制度变革造成的不确定感和人们在精神与心理上的失落感、压迫感造成社会浮躁;社会利益结构、关系网络、价值观念、利益需求模式和文化传统改变,导致主体心理机制趋于不稳定、冲动与非理性相交织的浮躁状态;社会竞争加剧、个人攀比心理、欲望过强等造成的个体心理亚健康;媒体的引导不当,渲染负面心理、负面价值,导致的浮躁蔓延等等。由此可见,社会浮躁的形成绝非简单的个人问题,而是各种因素交错影响下的综合作用。

社会发展变革决定了不确定性必然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确定性无从获得。在不确性中寻求确定是破解浮躁问题的切入点。既然社会浮躁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对社会浮躁的化解和消除,也应多管齐下。健康社会心态的形成需要社会与个人的互动与合作。在体制范围内作适当的制度调整以及进行价值重建,社会的基准共识才会显露出来,以可行的程序、机制来推进制度建设和公共治理,健康的社会公共生活才会慢慢形成。媒体客观理性的舆论导向,个体心理调适、正确归因、选择多重参照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浮躁的社会心态才会趋于沉淀消解。

本期策划我们约请朱力、管健、赵晖、蔡乐渭、褚松燕等诸位专家学者,分别从社会学、心理学、制度因素等角度探究社会浮躁问题,深入剖析社会浮躁形成机理以及深层原因、社会浮躁特性及其危害,并着重从制度建设与公共治理角度探寻化解社会浮躁的途径,以期促成良好健康的社会心态,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社会浮躁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可归纳如下:第一,没有计划性。第二,没有持久性。第三,没有稳定性。第四,急躁性。第五,恐惧性。第六,不平静。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它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对组织、国家及整个社会的正常运作极为有害,必须予以纠正。

—朱 力

浮躁之气,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也阻碍工作的创新、社会的发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由此而滋生。力戒浮躁之气,需清醒地认识和把握浮躁症候群由何而来,找到病灶。一个浮躁的领导只能好大喜功、盲目自大,一个浮躁的组织无法反躬自省,健康成长。力戒浮躁之气,需倡导求实之风。

—管 健

社会浮躁起源于个体心理活动的不稳定运行,并通过社会互动行为而扩大影响,进而成为一种非正常的、失衡的普遍社会心理。市场经济发展为产生社会浮躁心态创造了条件,但更为重要的是程序规则意识淡薄、程序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导致了浮躁心态。遵循程序正义原则可以制约对结果的过分追求,帮助个体获得理性认知以避免认知偏差,限制情感欲求对心理机制的过分影响,进而达到认知理性与欲求感性的平衡,防止冲动多变、混乱无序的浮躁心态的形成,最终遏制社会浮躁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

—赵 晖 周 赟

社会浮躁既是一种社会心理状态,更是一种社会行为状态。对于制度来说,其所关注的是人们行为的调整,它并不能直接调整社会心理状态,但基于浮躁行为与浮躁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度(特别是其中的法律制度)可通过调整人们的行为而达到间接调整浮躁心理的作用。

—蔡乐渭

化解社会浮躁之道就在于在不确定性中探究确定性,或者说,在社会中发现制约不确定性的规律或“定数”,用“定数”来稳民心。古今中外的治理智慧显示,这个“定数”,就在于一定价值共识基础上的制度建设和责任共担,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人们对社会浮躁的抱怨本身就意味着对社会浮躁的反思,这也使得通过制度建设和公共治理来约束、沉淀社会浮躁获得了较好时机。

—褚松燕

第四篇:欧洲经济危机的深层原因

欧洲经济危机的深层原因 当前,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不少欧洲国家都出现了债务和赤字危机,深层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于沉重的社保负担。

欧洲国家长期受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影响,形成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依托的福利国家模式。欧盟目前平均社会福利开支已近GDP的30%,远高于美国的16%和日本的19%。高昂的福利费用扩大了公共支出,推高了公共债务水平,造成高税收和高成本,使其在全球化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同时,挤占了科研、教育等投入,造成创新乏力、经济增长缓慢,还消磨了企业和社会的创新进取精神。

第二,病源在于残缺的欧盟机制。

欧洲联盟有个软肋,货币主权和财政主权分属欧洲央行和各成员国,财政和货币政策会冲突和错配,执行效率低下。欧元区各成员国在向欧洲央行让渡了货币主权后,无法独立使用利率、汇率等货币政策来应对,只能更加倚重财政政策,容易造成赤字和债务负担普遍超标。欧洲央行的目标是平抑通胀,维持欧元对内币值稳定而非各成员国的经济景气,而欧盟各国经济差异性较大,景气状况不一致,这让实施单一货币政策的欧洲央行常常首尾难顾。欧元区财政赤字问题凸显了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的矛盾。从此次希腊债务危机后的财政改革来看,欧元区似乎决心改变这一局面,最大限度统一财政政策。

第三,在于人口结构老龄化。

工业化以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延长了人类的寿命;与此同时,因为抚养成本越来越高,人们生育孩子的愿望日益降低,使生育率迅速下滑;两者相加,使欧洲诸国在完成工业化与城市化后出生率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二战以来人口结构变化更加剧烈,从20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人口结构都进入了快速老龄化的阶段。老龄化使生产人口下降,消费人口增加,慢慢入不敷出,最终出现了危机。

第四,在于房地产等资源泡沫导致的金融内战。

其实,社保负担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由科技进步带来的正面效应抵消,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不统一也只是外部因素,都不足以造成危及国本的债务危机,根本原因是实业衰落和土地等资源泡沫膨胀的同步到来。

美国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在其著作《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中写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生产性。历史上的经济霸权大多经历了从生产性到非生产性的转变,这就使得霸权国家有了生命周期性质,从而无法逃脱由盛到衰的宿命。

生产性大致等同于实业竞争力,生产性下降自然实业竞争力下降。根据欧盟委员会最新报告,德国是欧元区几个大国中唯一实业竞争力出现上升的国家。与之相比,西班牙、希腊、葡萄牙甚至法国、意大利、英国等都出现了竞争力大幅下降和贸易赤字严重恶化的历史性难题。更可怕的是,这些国家在失去了生产性,也就是失去实业的同时,明显增加了炒作性,开始大肆炒作房地产等土地资源。炒作性胜过甚至取代生产性,是资源金融危机和金融内战的根本原因。

从美国金融内战到欧洲金融内战,从奥巴马到卡梅伦,欧美发达工业国家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或许,奥巴马、卡梅伦将结束自里根、撒切尔以来的新自由主义以及由新自由主义带来的资源金融泡沫,反击由资源金融泡沫导致的金融内战。虽然,他们只是刚刚开始,但是,无论如何,历史将继续前进,虽然少不了曲折和坎坷。

第五篇:中国历史上十大民族英雄

中国历史上十大民族英雄

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

英雄之唱,足可传千古。

胡马南下时,有岳家军在。

金人来袭时,还是有岳家军在。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精忠报国,万代典范。

黄龙末捣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裳。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一位

——岳飞

慷慨指数:10

流芳指数:10

综合指数:10

文天祥

他少年时也曾纸醉金迷,醉生梦死。但是,国乱显终良。

当蒙人铁骑南下时,他站了出来。组织兵勇,力抗暴元。身陷牢笼,却不投降。他就是文天祥。

虽非武夫,却胜过天下英雄。虽为儒士,但生就铮铮硬骨。

书生意气,千古一唱正气歌;人熟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二位 ――文天祥 慷慨指数:10 流芳指数:10 综合指数:10

乱世出英雄。

郑成功便是乱世里的英雄。

鹿耳门、台湾鸟,二万五千甲士,只为收复华夏之地。

抗清军,击荷兰,赶走西洋之夷,迎接宝岛重入中国。

将军百战雄心在,直指金戈向台湾。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三位

——郑成功

慷慨指数:9 流芳指数:10 综合指数:9.5

他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他在虎门禁销鸦片,他在广东勇抗英夷。

他就是林则徐。

宦海沉浮,深痛国之沉沦。

老骥伏枥,却把心血呕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四位 ——林则徐 慷慨指数:9 流芳指数:9 综合指数:9

八年抗战,风烟如尘。

中华女儿,为国捐躯。

张治忠,率部击杀倭寇数万。

张自忠,战死杀场,英年而夭。

英雄,永远都是英雄。

誓死卫国,勇抗倭奴。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五位

——张自忠

慷慨指数:8

流芳指数:9

综合指数:8.5

有明一代,倭寇为患。

堂堂天朝,竟不能平。

那时节,戚继光临危受命

那时节,戚家军扬威东海。

那时节,人民谈倭色变。

那时节,倭寇谈戚色变。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六位

——戚继光

慷慨指数:8

流芳指数:8

综合指数:8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在汉朝和匈奴长期的征战中,出现了这样一位英雄。

他用兵如神,他远征大漠。

他击溃了匈奴的主力,他使得匈奴再不能与大汉一较短长。

他就是霍去病。

匈奴末灭,何以家为?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七位

——霍去病

慷慨指数:8 流芳指数:8 综合指数:8

中国有一个特殊的行当,宦官。

历史上的宦官大多是不良分子。

但,有一个例外。

他便是郑和。

有时常会想一想,如果郑和的船队再走远一些。

世界会怎样,中国又会怎样?

七下西洋,扬威异域。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八位

——郑和 慷慷指数:8 流芳指数:7 综合指数:7.5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那时节,清兵砺兵秣马,黄湘作壁上观。

史可法困守孤城。

一代风流人物,终魂归冥冥。

有人说他飞天成仙,有人说他沉江而亡。

广陵梦碎,沉江曲终。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九位

——史可法

慷慨指数:8

流芳指数:6

综合指数:7

宗泽的入选只因为他临死仍高喊过河,过河。抗金意志至死不逾

慷慨指数:8

流芳指数:5

综合指数:6.5

中国历史上多汉奸的深层原因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