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水利工程专业施工技术实习报告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17-989995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7 02:08: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水利工程专业施工技术实习报告

水利工程专业施工技术实习报告

为了更加了解建筑施工过程和施工现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领域,使学生对建筑施工技术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参加实际生产工作,灵活运用已。范文水利工程专业施工技术实习报告由搜集自网络或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主要是关于报告,实习,专业,我们,施工,飞来,工作,水利,了解,枢纽,的,希望大家尊重原创者的知识产权。

为了更加了解建筑施工过程和施工现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领域,使学生对建筑施工技术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参加实际生产工作,灵活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学院位于清远的飞来峡实训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建筑工程施工实习。

实训的第一天我们先到清远市区的学院实训基地安置好及熟悉一下环境,然后基地负责人就有关的周边环境和安全问题向我们做了详细地介绍和严格地要求。尤其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是特别值得我们应该重视的,安全文明施工也是我们必须始终具备的意识。

第二天上午我们观看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建造历程及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宣传片。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一等工程,挡水建筑物为l级。枢纽建成筑物由主坝、船闸、厂房和副坝等组成,根据地形、地质、施工等条件,从左岸问右岸依次布置为船闸、厂房、溢流坝和土坝等,之后我们参观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各种模型及听工作人员介绍,从根本上理解水利枢纽的动作原理

下午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对施工机械的了解与运用及初步学会弯钢筋还有开车。最好玩的就是开翻斗车,虽然我没有驾照但是对于开车可是非常的热衷。那天下午突然停电,在厂长的指导下我们学开翻斗车,看着有驾照的同学都无法完全的掌控,我开始觉得会很艰难。可最后我还是学会了开车。

第三天实训的主要内容是钢筋配制与绑扎。这其中最讲究技术的就是钢筋的下料、给箍筋拉弯钩、绑扎钢筋笼。钢筋下料我们很快就计算出下料长度,可是要给箍筋拉弯钩就比较难,因为我们没有实践经验,无法知晓其中的奥秘,只能一样一样的试验,找出好的方法。终于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与尝试,找到了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箍筋的弯钩难题。对主梁钢筋的绑扎我们都感觉很容易,我们一组人齐心协力很快就解决了,不过要注意的是,铁丝的绑扎必须要稳固。最后老师点评时还说我们组做得最好

很快就到了本次实训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我们的内容先由老师来对我们简单地讲解几种飞来峡关键的施工技术。然后就是参观飞来峡水利枢纽的总体结构与布置,从总体上得到飞来峡的感性认识。参观各个泄洪闸,了解其作用,并对比泄洪排污两种结构上的不同之处。参观船闸,观察货船过闸全过程,了解船闸工作原理,通过在大坝上看到的实景加深了我们对飞来峡的印象。也通过这一次的经历使我巩固了水利施工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水利行业的认识。

下午学用电焊机,电焊机这个我开始时做的不怎么好,把电悍给粘在铁上拿不开,还真的吓了我一跳,后来小心翼翼地拿着防强光的保护眼睛的“护盾”认真地弄着,很快就掌握了这初步电焊技术。

有些同学为了保护自己的眼睛,所以只是在一旁看着别人做,了解知道怎么做但是没做,还有不少同学因没注意穿了短裤,当时没什么,可是回来后,才发现两腿给电悍强光给映射了变得通红。

一个星期的建筑工程施工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在这一星期的时间里,我付出了也收获了,我品尝到失败的泪水也体会到任务完成的喜悦。

通过一周以来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参观,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建筑施工的施工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和施工实际经验。

这次实训的经历也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一种与在天河校区不同的生活。位于飞来峡的实训基地比较偏僻,除了附近守护飞来峡水利枢纽的部队驻兵以及三三两两的几户住宅,就什么也没有了。白天工作倒是还好不觉得有什么不同,可是夜幕降临,我们就显得无聊起来。晚上就是呆在宿舍里一众人聚在一起打扑克。

从这次实训之中我体验到了社会生活至少也是半个社会生活的辛酸苦辣吧。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一个工程想要做的好、质量有保证,就必须提高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只有他们认识到了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他们才能真正地做好工作,加快工程进度。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员们才能真正开展工作,不至于像我实习时遇到问题往往有些束手无策。

学习最怕的就是缺少兴趣,有了兴趣做什么事都不会感到累。在实训的一周里我不仅了解到了实在的学习内容,并且对课程以外的知识也做了很深的了解,绘图要用心去绘,施工则要用脑子用双手,而工作就要扎扎实实的完成。范文水利工程专业施工技术实习报告(2)由搜集自网络或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主要是关于报告,实习,专业,我们,施工,飞来,工作,水利,了解,枢纽,的,希望大家尊重原创者的知识产权。

学习最怕的就是缺少兴趣,有了兴趣做什么事都不会感到累。在实训的一周里我不仅了解到了实在的学习内容,并且对课程以外的知识也做了很深的了解,绘图要用心去绘,施工则要用脑子用双手,而工作就要扎扎实实的完成任务!从实习中我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印象,增强了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的观念,加深了对于社会、国情和专业背景的了解。而且工作中也是勤勤恳恳,积极勤奋,认真负责。

总之,在本周的建筑施工实训中,我们不仅巩固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而且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感觉学到的东西不止是建筑施工的实际经验,还有更多人生经验及一种团队协作的能力。

第二篇:水利工程专业校外实习报告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总结报告

水利工程

一、实践项目背景介绍

本实践项目 “基于DEA的淮北平原农业旱灾脆弱性动态评估”是笔者硕士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基于试验与模拟的区域农业旱灾系统脆弱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试验与模拟的区域旱灾系统脆弱性识别与定量评估研究”(基金编号51409002)的基础理论撑下以及在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的基础数据支撑下的研究工作。

二、项目实际研究意义

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处淮河中游北部,总面积3.74万km2,实际耕地面积约21.5万hm2,水土光热资源较为丰富,是淮河流域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由于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受季风及地形地貌的影响,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旱涝灾害频发。特别是影响面广、灾重的干旱灾害,严重威胁着流域粮食生产安全与社会稳定。据历史资料统计,淮北平原地区从16世纪至新中国成立的500年间,共发生旱灾210多次,平均2.4年发生一次。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新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初步构建了比较完善的防洪、除涝、灌溉、供水等工程体系,当地水利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区域旱灾仍频繁发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产生活用水的持续增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导致区域干旱灾害发生日趋频繁,干旱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事实上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

在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激烈的影响下,干旱特别是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将呈不断上升趋势,干旱成为制约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亟需建立科学合理、积极长效的旱灾风险管理体系,以减轻干旱影响、降低旱灾损失,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在自然灾害风险系统论框架下,从干旱脆弱性的定义出发,定量计算脆弱性并分析识别脆弱性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提出降低干旱脆弱性的有效措施来减小旱灾风险是当前防旱抗旱主要思想。构建由系统脆弱性三要素(区域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组成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或定义脆弱性指数来定量计算脆弱性;基于作物生长过程受旱机理,采用试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作物不同生长期水分供应量为输入,作物产量或减产率为输出,由两者关系定义脆弱性并进行定量化计算;基于历史灾损资料,以致灾因子为输入,致灾因子对应损失为输出,构建不同强度致灾因子下因旱损失关系,中间过程即间接反映特定灾害下的脆弱性。识别研究区域干旱脆弱性等级、分布以及脆弱性影响因素,提出识别区域旱灾风险是的角度脆弱性是一定强度干旱事件下决定灾情等级的重要因素,也是旱灾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关于脆弱性的研究已由最初的自然灾害领域逐渐发展到人文经济、生物、医学等各方面。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关于脆弱性的研究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首先在自然灾害领域被提出,并自九十年代以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2_年发表在《science》上的“Sustainability Science”一文将“特殊地区的自然—社会系统的脆弱性或恢复力”的研究列为可持续性科学的7个核心问题之一。近些年,在全球气候变化及日趋复杂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背景下,脆弱性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被许多国际性科学计划和机构(IHDP、IPCC、IGBP)提上日程,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性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一门新兴学科。

关于脆弱性的概念,《At Risk》提出了灾害形成的压力与释放模型(灾害=致灾因子+脆弱性),认为“脆弱性”是灾害形成的根源,致灾因子是灾害形成的必要条件,在同一致灾强度下,灾情随脆弱性的增强而扩大。202_年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2_:影响、适应性和脆弱性》中给出了气候变化敏感性、适应性和脆弱性的定义。敏感性是指系统受到与气候有关的刺激因素影响的程度,包括有利和不利影响。适应性是指系统的活动、过程或结构本身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减少潜在损失或应付气候变化后果的能力;适应性既包括自然界、系统本身,又包括人为的作用,特别是与系统自身调节、恢复的能力,社会经济的基础条件以及人为影响、干预有关。脆弱性是指气候变化,包括气候变化率和极端气候事件对该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的程度,是系统内的气候变率特征、幅度和变化速率及其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函数。然而,当前对脆弱性的研究仍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不同学科、领域对脆弱性概念的统一,脆弱性的形成机理及在灾害形成过程中与致灾因子相互作用关系,区域脆弱性定量评估等。

干旱灾害当今世界影响最为广泛的重大自然灾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干旱灾害在全球造成的影响不断加大,各国对于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问题日趋重视。农业旱灾脆弱性是指农业生产敏感于和易于遭受干旱威胁并造成损失的性质和状态,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耦合的产物,反映了整个农业系统对干旱的适应、反应和应对能力,农业旱灾灾情是对农业系统存在的旱灾脆弱性的揭示和表达。

目前,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估思路有:

1)通过分析影响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因素,构建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主要从自然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两方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如刘兰芳选取降水量、蒸发量、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强度、人口密度、机耕水平、水利化程度、农民人均收入、化肥施用量九个指标进行加权综合评价农业旱灾脆弱性(笔者认为降水与蒸发应算作致灾因子类,不能作为脆弱性影响指标);倪深海从水资源承载能力、抗旱能力、农业旱灾系统三方面评价中国农业干旱脆弱性,并进行了脆弱性区划,具体有:人均水资源量、单位耕地面积平均水资源量,耕地灌溉率、水库调蓄率、旱灾频率、受旱率、成灾率(笔者认为指标可归纳为旱灾脆弱性的构成要素以及脆弱性在干旱作用下的结果,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因果相关性,不满足指标独立性的选取原则);邱林等人运用可变模糊分析法,选取构成旱灾脆弱性的7个指标进行脆弱性综合评价,具体有:水田密度、人口密度、7-9月蒸发量、人均收入、水池水塘密度、7-9月降水量、森林覆盖率。考虑到区域旱灾脆弱性水平存在模糊且动态变化的特点,可变模糊分析法在定量计算区域旱灾脆弱性时计算结果更合理可靠。该论文值得商榷的地方有:一是脆弱性等级的划分标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二是计算指标中降水与蒸发的变异系数一般用来反映干旱致灾因子的危险程度,此处将其作为区域干旱脆弱性的构成要素不合理。商彦蕊将农业旱灾脆弱性影响要素归为三类:作物自身性质、生态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结合评估区域的特点,作者有针对性的确定以年降水蒸发比、侵蚀模数、土地质量指数、冬小麦面积比、灌溉指数、单位面积农机动力、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单位面积产量、人均收入、人均粮食占有量等11相指标,并进行农业旱灾脆弱性综合评价,建立了农业旱灾脆弱性指数与不同受灾率下旱灾风险概率的相关关系,两者出现复杂的正相关关系。并在对脆弱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分区。由于评价指标带有区域性特点,且没有量化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指标反映脆弱性强弱的统一标准以及指标权重的确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此方法不适用于评价自然环境系统差异性较大的区域之间农业旱灾脆弱性的横向比较;另外,文章通过不同地区的旱灾脆弱度与不同受灾率下旱灾风险概率的相关关系,是从研究区域整体上说明了旱灾脆弱性与旱灾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但同一地区旱灾脆弱度与旱灾风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并未说明。杨春燕等人认为农业旱灾脆弱性由灾前-灾中农业易损性与灾中-灾后适应性共同反映,一方面构建这两方面的指标体系进行基于县域层面旱灾脆弱性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只考虑农户自身对旱灾脆弱性影响的情况下,构建反映农户基本农耕要素进行基于农户尺度的旱灾脆弱性综合评价。易损性与适应性在旱灾脆弱性中的作用能否同等相加,值得商榷;构成易损性系统与适应性系统的指标在系统之内或系统之间存在重复或相关性;综合评价法对旱灾脆弱性形成机理缺乏合理的解释。Di Wu等人认为脆弱性主要反映在敏感性与适应性两方面,并构建敏感性与适应性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区域、流域干旱脆弱性进行评价,发现区域干旱脆弱性与受旱风险并无直接联系,脆弱性高的地区可能并不经常发生干旱。苏飞等人利用集对分析分析不确定性问题的优势,对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作出评价,认为经济系统脆弱性是由于经济系统对系统内外各种扰动的敏感性以及缺乏应对不利扰动的能力而使该系统容易受到损害的一种本质属性。

2)基于历史因旱损失数据的区域旱灾脆弱性定量计算模型。旱灾脆弱性的直观反映是致灾因子作用在承灾体下的因旱损失值。薛晓萍等人将影响作物产量的因子归纳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五类。通过分解农作物产量为趋势产量、气象产量和随机“噪声”,并在忽略随机“噪声”的前提下,将实际产量与趋势产量的差值作为气象产量,由于趋势产量在无较突出的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改进的情况下年际间变化平稳,所以可以认为引起农业产量年际间变异的主要因子即气象产量,在此基础上将气象产量作为反映农业气象脆弱性的指标,进而采用通径分析法,计算典型气象致灾因子(降水、温度、光照)对不同农作物气象产量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值,对气象敏感性因素进行诊断,得出降水是影响玉米、棉花、花生气象产量的最主要因素。该论文一方面直接由气象产量出发定义农业生产脆弱性,避开了分析影响农业生产脆弱性的众多因素,使结果受主观性影响较小;另一方面计算不同致灾因子(降水、温度、光照)对农作物脆弱性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值,方便不同农作物间脆弱性的横向与纵向比较。但由于缺乏对农作物气象脆弱性的机理分析,使通过调整农作物自身结构或改善生态环境要素来提高气象脆弱性等手段无指导依据。

3)基于情景模拟的旱灾脆弱性评估。基于情景模拟的旱灾系统脆弱性评估的主要研究思路是通过分析致灾因子与承灾体相互作用的定量化关系,分别构建致灾因子强度函数与承灾体损失函数,并在自然灾害系统论的基础上合成两组函数关系从而构成了脆弱性评估模型。石勇等人在评估城市内涝脆弱时建立了定量化的情景模拟模型,从灾害自身机理出发细致刻画承灾体的脆弱性,并可以模拟任意强度内涝灾害情景下的承灾体脆弱性水平。基于情景模拟的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估研究在国内相对较少。在农业研究领域,对作物生长期缺水敏感性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单作物旱灾脆弱性水平,但如何从空间尺度和变量维数实现从单作物干旱脆弱性到农业旱灾脆弱性的转变,是未来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估的思路与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自然灾害脆弱性框架下的农业旱灾脆弱性研究综合了旱灾系统(包括干旱过程识别、干旱强度定量化计算、干旱向旱灾演变的机理分析)与区域农业脆弱性(脆弱性构成因子的分析识别、脆弱性要素的合成与定量化表示)两方面。因此,农业旱灾脆弱性定量化评估不能单纯从一方面研究,基于脆弱性指标体系的旱灾脆弱性评估缺乏对旱灾系统进一步的研究,而基于历史灾损数据的旱灾脆弱性评估则更是过分的简化了脆弱性内涵与在旱灾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基于情景模拟的旱灾脆弱性评估通过跟踪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相互作用过程,可从灾害风险自身机理出发细致刻画承灾体的脆弱性,能模拟任意旱灾情景中的承灾体脆弱性水平,可深入发掘灾害信息,较少受实际旱灾灾情数据缺乏的限制,因此,模型模拟法将会成为旱灾系统脆弱性研究的发展趋势,也是旱灾风险管理研究的前沿问题。

四、实践期间主要完成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1、数据收集与处理 1.1 地下水数据分析

通过收集宿州市5个雨量站(李庄站、孤山站、符离集站、灵璧站、泗县站)1975-202_年间33年 逐月平均地下水埋深数据,计算多年地下水年均埋深的动态变化值,如图4.1。由图可以发现,宿州市多年地下水埋深在2~3米范围内前后波动,70、80年代地下水埋深基本在2.8米以上。之后由于人类多年地下水开采累积效应以及开采程度的进一步加深,90年代地下水位下降明显,特别是90年代中期,地下水位平均埋深一度接近4米,且年际间波动较大。进入20世纪后,由于对地下水开采在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地下水水位正逐渐呈上升趋势。

图4.1 宿州市多年地下水年均埋深变化图

1.2降水数据分析

通过收集宿州市5个雨量站(李庄站、孤山站、符离集站、灵璧站、泗县站)1975-202_年间33年逐日降水数据,计算宿州市多年年均降水的动态变化值,如图4.2。由图4.2可以看出,宿州市年降水量在800mm左右波动,1975-202_年之间,在90年代以前年降水量在800mm上下平稳波动,90年代之后,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且年际之间波动较大。

图4.2 宿州市多年年降水变化图

1.3旱受灾损失数据分析

通过收集各类统计资料,包括安徽省统计年鉴、水利年鉴、市县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抗旱规划附表等,对各宿州市1980-202_年28年间因旱受灾数据进行矫正、率定,确定一组相对真实的因旱损失数据如图4.3。由图4.3可以看出,宿州市农业因旱损失几乎年年发生,80年代时损失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整体上损失相对较小;90年代宿州市农业受干旱影响严重,其中1994年、1999年因旱粮食损失都超过250万亩;20世纪之后农业受干旱影响的损失逐渐降低。

图4.3 宿州市因旱成灾面积变化图

2、基于DEA的旱灾脆弱性动态评估模型的建立 2.1 DEA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date envelopment analy sis 简称DEA),是由A.Charnes 和W.W.Cooper 等人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系统分析方法。DEA 基于数学规划模型,利用有效的样本数据,对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简称DMU)进行投入产出的相对有效性分析。与传统的统计方法相比,DEA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DEA 方法以样本数据为基础,分析其中相对有效的样本个体,本质是最优化;(2)在测定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时,DEA 方法不受输入、输出数据量纲的影响;(3)DEA方法不需要事先估计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DEA应用最为广泛的是CCR模型和BCC模型,前者的特点是假设DMU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后者则是假定DMU生产规模报酬改变。在本农业旱灾脆弱性动态评估中采用CCR模型。假设有n个评价单元DMUj(j=1,2,…,n),每个DMU都有m种输入和s种输出,这样就构成了n个评价单元的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的评价系统。CCR模式将各DMU的各项投入、产出因子分别线性组合并以数学规划模式呈现,以组合比值代表决策单元的效率。假设单位j使用第i(i=1,2,…,m)项的投入量为X,其第r(r=1,2,…,s)项的产出量为Yrj,则单位k的效率可由下面模式(1)求得。

(1)

s.t.在模式(1)中,μr,Vi分别代表第r个产出项和第i个投入项的权重,n为决策单元的个数,m为投入项个数,s为产出项个数,ε为一个极小的正值,称为非阿基米德数,一般设为 10-4或10-6。其中,Yrj代表第j个决策单元的第r个产出值,Xij为第 j个决策单位的第i个投入值,Ek即为第k个决策单元的效率值。由上式可知,DEA事实上是求投入与产出的比值,DEA模式即在所有DMU所形成的解集合中,找寻最有利的加权值而使各单位的效率值Ek最大。

2.2 基于DEA的旱灾脆弱性评估理论分析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论,旱灾系统是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载体”、“防灾减灾措施”构成,由干旱到旱灾的发展过程中,致灾因子作为直接投入项,因旱损失为产出项,承载体脆弱性则间接地反映在投入与产出效率比之中,主要受承载体自身暴露、敏感性以及防灾减灾措施影响。因此,借助于DEA相对效率值计算的特点和灵活性,基于DEA效率值计算的旱灾脆弱性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

2.3 DEA模型计算数据处理

考虑到计算区域宿州市地处皖北,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和夏玉米大豆,当年冬季受旱损失一般记作下一年的农业损失中,夏季受旱损失记作当年的农业损失,农业用水主要是降水和地下水井灌,且在作物不同生长期缺水造成的影响不同,本文对输入项数据、输出数据作如下处理。

第k年输入项为:A1,第k年6-9月降水与多年平均降水相减的差值(若差值小于0,则取0)分别赋予权重0.3、1、1、0.4的加权平均值;A2,第k年11-12月降水与多年平均降水相减的差值(若差值小于0,则取0)赋予权重0.3、0.3,第k-1年1-5月降水与多年平均降水相减的差值(若差值小于0,则取0)分别赋予权重0.4、0.4、0.5、1、1,加权平均值;A3,第k年6-9月地下水埋深月均值分别赋予权重0.3、1、1、0.4的加权平均值;A4,第k年11-12月地下水埋深月均值赋予权重0.3、0.3,第k-1年1-5月地下水埋深月均值分别赋予权重0.4、0.4、0.5、1、1,加权平均值。第k年产出项为当年因旱农业成灾面积。2.4 宿州市农业旱灾脆弱性动态评估结果与分析

根据2.1-2.3,计算宿州市1980-202_年27年间农业旱灾脆弱性相对值,其中202_年无受旱损失,相对脆弱性值计算无意义,在此剔除,最终结果如图4.4。

图4.4 宿州市1980-202_年旱灾脆弱性变化图

由图4.4可以看出,宿州市1980-202_年27年间农业旱灾相对脆弱性年际间变化较大,大致经历了由低到高再下降的变化过程,80年代处于上升的阶段,并在90年代中期达到最高,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脆弱性最高的年为1987、1988、1994,分析这三年的降水、地下水位以及旱灾损失数据发现,这三年宿州市发生了严重的干旱事件,尽管降水与地下水不是27年间最紧缺的年份,但造成的农业损失异常巨大,这正是农业旱灾脆弱性高,抵御和恢复干旱影响的能力弱的原因。

实践总结

通过这次研究生校外实践项目,加强了与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的合作交流,自身在学术能力和待人处事方面均得到了训练和提高。首先是感谢导师金菊良教授的推荐为我提供了这次实践的良好平台,以及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的悉心指导;其次感谢安徽省水科院农水所校外导师曹秀青高工在我实习期间对我学术指导和生活上提供的帮助,以及蒋尚明工程师为研究项目提供的宝贵建议和指导。

本项目以宿州市为例,定量计算安徽省淮北平原农业脆弱性动态变化过程,为研究安徽省淮北平原特殊水资源条件下的农业旱灾脆弱性演变提供了支撑,也为进一步研究干旱至旱灾的演进机制、防灾减灾规划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第三篇: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农业水利工程 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班级:农水1201

姓名: 仲成 学号: 121503125 指导教师: 蒋晓红

实习时间:11月16日-11月19日

第一章 实习目的....................2 第二章 我国及江苏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 2 第一节

我国水利现状及建设.................2 第二节

江苏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3 第三章 实习工程概况.................4 第一节 淮安市淮涟灌区...........................4 第二节 常州武进农水建设.......................5 第三节 苏州市城市泵站...........................7 第四节 溧阳市沙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7 第四章:实习体会...................14

第一章

实习目的

11月16号至11月19号,我们班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综合实习,先后去了淮涟灌区、武进、苏州和常州溧阳。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现场参观和技术人员的讲解,了解我国水利的历程;了解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了解工程施工及组织管理情况。使同学们增加水利工程的感性认识,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让学生领会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下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习,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水利事业、乐于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现场参观和技术人员的讲解,了解我国及江苏省治水的历史;了解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了解传统水利与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含义;了解已建和在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了解水利工程的运用情况和除险加固情况;熟悉土石坝、水闸、渡槽、渠道、倒虹吸、堤防等水工建筑物工程的作用、布置、组成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工程施工及组织管理情况和招、投标的情况。使同学们增加水利工程的感性认识,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让学生领会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下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习,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水利事业、乐于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章

我国及江苏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

第一节

我国水利现状及建设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水资源紧缺,时空分布差异大,水旱灾害频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受利于水,受害于水,与水灾干旱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综观五千年中国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与水斗争的历史,但在这人与自然的斗争中,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万顷良田被淹没,千百万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广大水利建设职工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水利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的5年,跨世纪特大型水利枢纽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治淮,治太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的开工,水利立法的不断完善,水利投入的不断增长,水利改革的不断深入,水患意识的不断增强,这一切都标志着这一时期是党中央、国务院最重视水利的时期,也是水利发展最快的时期。第二节

江苏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

江苏治水的历史悠久,江苏人民却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江苏大地上构绘了一幅史无前例的、宏伟的治水蓝图。

60年代初,在治水上,由于只蓄不排,对洪水不是疏导而是截堵,结果造成水灾面积扩大,造成省、地、县、乡之间,堵水扒水矛盾,从此水利工作者依防洪除涝开始加大对水利设施的建设。

70年代前后,在治理里下河平原中,江苏儿女再振雄风。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工程搞得扎实有效。治理后,在历次抗洪斗争中都取得了巨大效益。在山区,已建水库虽在历次抗洪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遗留了大量尾工,其中不少险象丛生,个别水库甚至面临跨坝危险,亟待除险加固。

80年代,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水利事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水利必须为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全社会服务。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为社会所公认。

90年代,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对水利投入的增加及水利经济的发展,都为水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水利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污染严重和地下水大面积超采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利工程老化、退化;病险水库加固和已建工程的续建配套任务仍然艰巨;特别是水利事业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等重大问题,仍有待于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解决。

第三章 实习工程概况

第一节 淮安市淮涟灌区

202_年11月16日,我们赴淮安市淮涟灌区实习,灌区基本情况:淮安市淮涟灌区是全国大型灌区,位于淮沭河以东,北六塘河以 4 南,盐河以北,东张河以西,北与宿迁市沭阳县、连云港市灌南县接壤,东和涟水县的涟西灌区毗邻,灌区涉及淮阴、涟水两县,总面积860km2,折合129万亩,现有耕地79.9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5.94万亩。灌区内有17个乡镇,324个行政村,65万人口,是我市乃至全省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国家对灌区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对灌区工程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到目前为止,共实施了十二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累计投入约4.38亿元,灌区供排工程配套体系基本建立,田间最后一公里工程得到充分实施,为地方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午,安排学习讲座进行专题实践教学。讲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播放淮安水利宣传片,第二部分介绍淮连灌区基本情况,渠系配套知识,渠系配套建筑物,采取的主要灌溉方法,运行管理措施,目前开展的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情况,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方案等,形式采取PPT。下午安排灌区实景教学,主要参观淮涟总干渠及渠首拆建工程现场、淮涟三干渠及渠首、一干渠及渠首等,以及田间配套渠系和建筑物。

第二节 常州武进农水建设

17号,我们来到了武进,参观了武进横林镇黄堍桥排涝站、黄桥港南北闸站、横山桥河道清淤现场、遥观北枢纽在建工程。

据悉,横林镇202_年实施的重点县工程包括黄桥港北枢纽、黄 5 桥港南枢纽,集水面积7800亩;曹家桥排涝站,集水面积1700亩;横堍桥排涝站,集水面积2300亩;蓉丰排涝站,集水面积3450亩,总计五座排涝站,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仅黄桥港枢纽的建成,受益人口超过21000人。

为改善太湖水质,在武进区新建新沟河遥观北枢纽工程。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是在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的基础上,从长江沿现有新沟河拓浚至石堰后分成东、西两支,东支接漕河至五牧河,西支接三山港;过京杭运河后,分别疏浚直湖港、武进港至太湖,全长97km。主要控制建筑物工程是兴建江边枢纽、西直湖港北枢纽、西直湖港闸站枢纽、西直湖港南枢纽、横林枢纽(可研报告为遥观南枢纽)、遥观枢纽(可研报告为遥观北枢纽)等建筑物。因河道拓浚及局部平地开河,对沿线跨河桥梁(道路)进行拆建(新建);为实现梅梁湖通过新沟河引水、排水,新沟河东支沿线主要支河口门设控制,并对两岸影响进行必要的水系调整。

遥观北枢纽和遥观南枢纽是三山港~武进港穿京杭运河的两座梯级建筑物,遥观北枢纽位于京杭运河以北的三山港上,主要建筑物为泵站和具有通航功能的节制闸各一座,泵站设计流量(泵抽排水入长江)为80m3/s,节制闸设计流量(自排水入长江)为110m3/s。武进港地区的水通过遥观南枢纽泵站抽排入京杭运河,再通过遥观北枢纽泵站北排入长江。

遥观北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为泵站和具有通航功能的节制闸各一座,采用闸站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置。泵站站身为堤身式块基型结构,上、下游均设清污机桥,清污机桥边线距泵站底板边线39.8m。节制闸位于泵站东侧,闸站之间设钢筋砼导流墙分流。设计流量每秒80立方米的排水泵站和净宽24米具有通航功能的节制闸目前已初具规模。预计202_年10月31日前全部竣工。以后,5年一遇以下的区域涝水可由南排太湖改为北排长江,进一步改善梅梁湖和太湖水质。

我们还参观了横山桥河道清淤现场,近距离的观察了清淤工作。河道清淤一般指治理河道,属于水利工程。通过机械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随河水流走,从而起到疏通的作用。施工程序大致是填筑围堰 抽水------吸污泵吸淤泥至罐车运卸------人工清 理渣土(含垃圾、石块)------吊运至岸上临时堆放点------渣土车外运至卸土点------河底清淤测量验收合格------进入下一分段施工。河道淤积己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第三节 苏州市城市泵站

18号我们来到了苏州。上午我们去了大龙港枢纽。大龙港枢纽是苏州市中心区防洪工程控制建筑物之一,位于苏州市中心城区南面的京杭运河与大龙港交汇处的大龙港河口。工程由一座12m节制闸和一座20m3/s泵站组成,水闸为双向档水,泵站为双向运行,以实现 防洪、排涝和改善城市水环境的功能。泵站共装设4台1400ZWBS5-0.88型平面S型轴伸泵,单机设计流量5m3/s,配套电机型号YKS450-6,功率250kW,电压等级10kV。为满足水泵起动、事故断电停泵,在进出水流道口各装设一道快速闸门。

泵站采用10kV高压进线,经高压总开关柜至4台高压电机开关柜。此外经降压变压器,至0.4kV的泵站辅助设备。

下午我们参观了姑苏区元和塘枢纽,该枢纽泵站、水闸、船闸三合一。泵房为干室型,有6台贯流泵,单台流量5,叶轮直径1.4m。双向抽引,可排城市涝水,又能抽引阳澄湖水向城区补水。

9

第四节 溧阳市沙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19号我们来到了溧阳市沙河水库,也就是著名的天目湖,参观了沙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沙河水库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南部天目湖镇境内,建于1958年,1961年竣工。水库集水面积148.5平方公里,总库容1.09亿立方米,担负着太湖流域湖西南部山水的截流和调蓄任务,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结合旅游的大(2)型水库。

沙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加固主坝和四座副坝,新建桂林副坝一座;拆建溢洪闸,整治溢洪河;加固灌溉涵洞及连接段整治;新建防汛道路、观测设施改造及管理设施完善等。

我们还参观了沙河水库自动化控制系统,由沙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自动化控制及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由闸门监控系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视频监视系统、水情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

12 13

第五章:实习体会

实习是大学进入社会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最好的锻炼机会,是大学生培养自身工作能力的磨刀石。短短的五天实习虽转瞬即逝,但在这五天里我的收获也颇为丰硕,我的大学生活也因为这次实习而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

一直以来,我们作为学生,只是一味地获取知识,真正实践的机会是很少的,我们工科学生的实习主要是对生产环境的熟悉,对先进技术的了解,以及我们所学知识涉及生产实践领域。通过实习,我深切感触到了我们所学知识过于浅薄,还不能解决工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工程应用中实践经验太少。由此看来,进一步深造和在社会这个人生的大舞台中不断提高自己无疑是我们毕业生要面临的两种选择。人生的路还很漫长,事业路上的坎坎坷坷谁都不能预测,但是我们却要牢记优胜劣汰这条亘古不变的原则,在这个处处充满挑战的社会我们只能让自己不断加强。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扎扎实实的工作,把自己融入社会,让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次毕业实习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我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同时更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这次实习也让我见到了各种实体水利建筑物,通过对灌区、水库、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水利枢纽的参观和现场报告,增加了我对农业水利工程的感性认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了工程概念,丰富 15 了生产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通过熟悉水利枢纽的组成、总体布罝以及工作模式,使我对各种水工建筑物的类型、作用,水电站的组成、典型布置方式及其运行管理有了认识;通过了解淮涟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后取得的效益、建设程序、做法、经验和典型方案,为我了解水利水电下程规划、设计、施工等基本建设程序 以及运行管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平台。

这次的实习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让我对水工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水利工程是一项造福社会的工程,它的兴建之路很漫长、很艰难,看到这伟大的工程建立起来让我感到很兴奋,而工程所带来的巨大效益更是让我为我是这个专业的学生而感到自豪。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更加喜欢了我们的这个专业,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水利工作者。

第四篇: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范文模版]

水利工程专业 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班级:水工A122

姓名:

学号:2012111112

指导教师: 冷爱国、刘祥柱、者建伦、刘昌礼、张云清、吕贵梅、肖汉

实习时间:10月28日-11月1日

第一章 实习目的....................2 第二章 我国及山东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 2 第一节

我国水利现状及建设.................2 第二节

山东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3 第三章 实习工程概况.................4 第一节 学院水轴.......................................4 第二节 日照水库.......................................5 第三节

五莲山附近已建的水利工程.....7 第四章 录像部分...................10 第一节

南水北调.................................10 第二节

三峡.........................................12 第五章:实习体会...................14

第一章

实习目的

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现场参观和技术人员的讲解,了解我国及山东省治水的历史;了解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了解传统水利与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含义;了解已建和在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了解水利工程的运用情况和除险加固情况;熟悉土石坝、水闸、渡槽、渠道、倒虹吸、堤防等水工建筑物工程的作用、布置、组成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工程施工及组织管理情况和招、投标的情况。使同学们增加水利工程的感性认识,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让学生领会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下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习,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水利事业、乐于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章

我国及山东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

第一节

我国水利现状及建设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水资源紧缺,时空分布差异大,水旱灾害频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受利于水,受害于水,与水灾干旱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综观五千年中国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与水斗争的历史,但在这人与自然的斗争中,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万顷良田被淹没,千百万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广大水利建设职工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水利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的5年,跨世纪特大型水利枢纽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治淮,治太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的开工,水利立法的不断完善,水利投入的不断增长,水利改革的不断深入,水患意识的不断增强,这一切都标志着这一时期是党中央、国务院最重视水利的时期,也是水利发展最快的时期。第二节

山东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

山东治水的历史悠久,山东人民却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齐鲁大地上构绘了一幅史无前例的、宏伟的治水蓝图。

60年代初,山东海河、淮河流域平原,连续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最大受灾面积达全部耕地的80%;涝碱相随,盐碱地突增1倍。在治水上,由于只蓄不排,对洪水不是疏导而是截堵,结果造成水灾面积扩大,造成省、地、县、乡之间,堵水扒水矛盾,从此水利工作者依防洪除涝开始加大对水利设施的建设。

70年代前后,在治理淮河、海河平原中,齐鲁儿女再振雄风。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工程搞得扎实有效。治理后,在历次抗洪斗争中都取得了巨大效益。在山区,已建水库虽在历次抗洪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遗留了大量尾工,其中不少险象丛生,个别水库甚至面临跨坝危险,亟待除险加固。

80年代,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水利事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水利必须为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 全社会服务。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为社会所公认。1989年建成的引黄济青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就是以工业、城市供水为主兼顾沿途农业和人畜饮水的综合性基础设施。

90年代,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对水利投入的增加及水利经济的发展,都为水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水利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污染严重和地下水大面积超采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利工程老化、退化;病险水库加固和已建工程的续建配套任务仍然艰巨;特别是水利事业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等重大问题,仍有待于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解决。

第三章 实习工程概况

第一节 学院水轴

都江堰是我们学校一个特色景观,是模仿都江堰所建的一个水利模型,长约70米,并有雕刻的李冰父子的像,他的水系向上连通龙韵广场水池,向下接三峡,都江堰上还建有一个三孔木制闸门,供同学们参观。模仿建造的都江堰与实际的都江堰几乎完全一致,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等都有。老师给我们讲述都江堰的各部分功能和现在的效益同学们都为先人们的智慧所惊讶和感叹。都江堰的下游有一橡胶坝,为了拦截上游的水流,橡胶坝长约8米,常用于小型水利工 程,特别方便。也能增加美观,可以采用不同颜色。不宜用于大型水利工程。最后的是三峡大坝,也是模仿三峡而建。具有参观和排放上 游水的功能。连接太公湖,最终形成水轴水的循环。

第二节 日照水库

日照水库闸墩

日照水库弧形闸门

日照水库简介:

2、灌区基本情况

日照水库灌区位于水库东南部,北起335国道,南至锈针河,东临黄海,西靠甲子山、邓山为主的山丘区。该灌区1960年建设并投入运行,几经扩建配套,已建成总干渠1条,长4.8 km;支干渠4条,总长101.3km;支渠28条,总长85.5 km。

灌区内土壤主要有褐黄土、浅黄色粘土、亚粘土及亚砂土。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灌区总设计灌溉面积为32.0万亩,设计有效灌溉面积19.5万亩,现状多年平均实灌面积13.3万亩,历年最大实际 灌溉面积22.0万亩(1978年),最小实际灌溉面积8.2万亩(1970年)。1998~202_年对日照水库灌区进行了节水改造,衬砌渠道33恼,维修 改造桥、涵、闸及斗门等建筑物96座。节水效果良好,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

第三节 龙潭沟水库

龙潭起大坝,山峡出平湖。龙潭沟水库从社会、经济影响力,投入人力物力,水库的功能开发等多方面来看,对于五莲来说都堪称是水利工程中的“小三峡”。

水库位于潮白河上游、九仙山龙潭峡谷内,坝址位于五莲县户部乡上沟村西约376米,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6.2平方公里,是一座集防洪、灌溉、渔业和生态于一体的综合利用功能的中型水库,总库容1078万方。水库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泄洪洞、灌溉放水洞等。大坝坝型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这也是目前我省兴建的第一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7.94米,坝长264米。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工程概算总投资2.6868亿元,设计总工期20个月。

正在施工的龙潭沟水库碾压混凝土坝

龙潭沟水库及碾压混凝土坝效果图

第四节

五莲山附近已建的水利工程

五莲山附近的弧形堰

五莲山附近的折形浆砌石堰

第四章

录像部分

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多次观看了视频资料,包括中国的大江大河、湖泊、中国水利50年、三峡的建设、问水齐鲁、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等,都十分可贵。他们在向世人展示着我国水利行业的成就,水利人在用自己的特有精神为国人造福,为国人牟利。

我对三峡的建设和中国水利50年的成就南水北调工程十分感兴趣,所以重点记录了一些重要的资料。作为以后参考和借鉴的重数据。这些数据将给我以后的事业和学习带来五无比宝贵的激励。以下是我在看视频记录的相关数据。

第一节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利弊因素分析

1、有利因素

(1)解除了汉水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南方输水区而言,有利影响集中体现在汉水中下游饱受洪患之苦的数十万群众将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而受益。加高丹江口大坝至后期规模,是完善汉江中下游防洪体系,解决汉江中下游和武汉地区防洪问题的最经济、最有效、最关键的措施。汉江的防洪重点——中下游平原地区两岸,受堤防保护的人口1200万,耕地1700万亩,还有众多城镇、工业和交通设施,它们在湖北省社会经济格局中极为重要。(2)全面缓解北方10多个省市区的水危机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成后,将全面缓解京、津、冀、豫、鲁及黄河上中游的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10多个省市区的水危机,惠及3亿人口。(3)大大增加了供水防洪的经济效益仅中线近期工程在供水和防洪两方面的直接效益,初步估算年平均效益达456亿元。

2、不利因素

南水北调的调水规划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总体投资是三峡工程投资的两倍多,无可争议地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凡事有利有弊。调水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集中在干旱缺水的受水区,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调水区。(1)水源地的生态环保要求和压力增大

调水的实施给水源地带来了更高的生态环保要求和压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大部分本来就是国家和省级贫困县,经济发展要 求迫切,伴随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用水量和排污量也将有较大增长。

(2)汉江中下游两岸的灌溉、航运的不利影响

汉江中下游平原历来是湖北的富庶之地,更是国家的大型商品粮基地,大量的汉江水被调往北方后,虽然可解除洪水的威胁,但不可避免地会对汉江中下游两岸带来灌溉、航运方面的不利影响。

(3)对长江口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还会对长江口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长江口盐水入侵问题是因潮汐活动所致的、长期存在的自然现象,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与长江入海水量关系较大,多发生于12月至次年4月长江的枯水期。包括上海市在内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长江又是上海市和沿江两岸主要的供水水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长江口的盐水入侵问题。第二节 三峡

三峡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长江三峡的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2_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 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西陵峡中,距下游宜昌市约40km。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经过长期的研究论证,坝段、坝址、正常蓄水位、重庆至

宜昌河段的一级开发与二级开发以及分期开发等多方面的比较,最后选定了“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坝顶高程185m,正常蓄水位175m,初期运用水位156m。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75m,总库容393亿m3。防洪库容221.5亿m3,可以使下游荆江河段,防洪标准可提高到百年一遇,在遇到千年一遇以上特大洪水时,配合以中游分蓄洪工程等,可以避免发生毁灭性洪灾。水电站装容量1820万kW,保证出力499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kW·h。向华中、华东和川东供电。设有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t,万吨船队可直达重庆。1993年开始施工准备,1998年截流,202_年6月水库开始蓄水,202_年全部建成。

生物学家认为,三峡的修建,淹没了两岸的林地,阻挡了鱼类的回流,打断了当地的生物圈历史学家认为,三峡的修建,会将许多名胜古迹淹没,使它们成为水下城市。

地理学家认为,三峡修建的选址不当,容易引起水库地震,并且,建成水坝后,或多或少都对当地的气候造成影响。

社会学家认为,三峡建成以后,上升的水位会淹没两岸海拔较低的城镇与耕地,导致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更有甚者认为,当战争爆发以后,水坝往往成为轰炸的目标,所造成的破坏力是无法估计的。以上科学家担心的并无道理,但是,我们细细想一下,水坝带来的利益不是很多吗!三峡建成以后,通过在多雨季节蓄水,适当控制河水的排放,对于缓解下游洪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对的,在少雨季节,可将水库的水用于灌溉,满足农业要求。同时,三峡建成后,可提高河流的通航能力,也可在库区发展旅游、养鱼,带动库区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三峡建成以后,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发电。众所周知,水能是可循环的清洁能源,如果加以利用,对于缓解煤、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速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三峡大坝所带来的利益这么多,我们怎能拒绝呢?或许,那一座座钢筋混凝土墙壁,拦截着的不仅是河水,还有一片金色的未来„„

第五章:实习体会

1、实习的收获、体会建议

实习是大学里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一直以来,我们作为学生,只是一味地获取知识,真正实践的机会是很少的,我们工科学生的实习主要是对生产环境的熟悉,对先进技术的了解,以及我们所学知识涉及生产实践领域。通过实习,我深切感触到了我们所学知识过于浅薄,还不能解决工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工程应用中实践经验太少。由此看来,进一步深造和在社会这个人生的大舞台中不断提高自己无疑是我们毕业生要面临的两种选择。人生的路还很漫长,事业路上的坎坎坷坷谁都不能预测,但是我们却要牢记优胜劣汰这条亘古不变的原则,在这个处处充满挑战的社会我们只能让自己不断加强。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扎扎实实的工作,把自己融入社会,让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次毕业实习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我得到了很好 的实践机会,同时更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对于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也开始有了明显的改观。目前,我们虽然已经建设了三峡等一大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但是,与国际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水资源开发程度目前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水资源调控的需求。显然,尽管我国的大坝数量全球第一,但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却仍明显偏少,急需加速发展建设。

发展水利工程可以在防洪,灌溉,航运,发电等方面取得巨大效益,但是,为了这些效益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发展水利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凡是都有利弊,即使是水利工程,也有很多弊端,对于下游的灌溉,土地盐渍化,生态的破坏,特别是回游鱼类的毁灭性打击,都是我们不可轻视的问题,所以,在发展水利工程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真正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让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真正为国民建设做出最大贡献。

第五篇: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二、实习要求

三、实习进程安排

四、实习内容

4.1 四川大学参观

4.1.1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4.1.2 校史馆与科技馆

4.2 都江堰

4.2.1 都江堰工程简介

4.2.2 鱼嘴

4.2.3 飞沙堰

4.2.4 宝瓶口

4.2.5 岁修制度

4.2.5 工程亮点与哲思

4.3 向家坝

4.3.1 流域概况

4.3.2 地质概况

4.3.3 工程枢纽布置

4.3.4 工程施工

4.3.5 工程监理

4.3.6 工程亮点与技术难题

4.4 溪洛渡

4.4.1 流域概况与地质概况

4.4.2 坝型选择

4.4.3 可行性与必要性

4.4.4 工程枢纽布置

4.4.5 工程施工

4.4.6 工程两点与技术难题

4.5 向家坝与溪洛渡工程比较

4.5.1 综合效益比较

4.5.2 坝型比较

4.5.3 泄洪消能方式比较

4.5.4 电站设计比较

五、收获与感想

六、附图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一)实习目的专业综合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实践性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获得实际生产技能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进对专业的进一步了解,增强学生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结合农水专业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这次生产实习的目的主要包括下列几项:

1.通过了解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状况以及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 工方面的经验,提高专业素质;

2.通过现场参观,调研、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3.通过听专家报告,扩展知识面,巩固所学专业知识; 4.结合毕业设计内容,了解有关建筑物设计方法及施工方案;

5.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者优秀品质,培养专业感情。

(二)实习要求

1.明确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各阶段的实习内容及要求;虚心向技术人 员请教,努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真记好实习笔记,按各阶段实习内容做好实习小结,实习结束时按要求 写出实习总结报告。

3.参观、听报告时要认真记笔记,不得迟到早退、大声喧哗。

4.工地参观时不许随便摸动仪器、设备,以免发生人身伤亡或损坏事故。5.加强组织纪律性,遵守实习纪律及所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 保密保安规定;服从指导老师及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违反纪律不听从 教师和现场工作人员劝告者,立即中止其实习,并令其作出书面检讨。

二、实习进程安排

7月1日乘车前往成都 7月2日到达成都 7月3日参观四川大学 7月4日参观都江堰

7月5日前往水富,到达水富 7月6日听报告

7月7日参观向家坝,并听报告 7月8日参观向家坝,并听报告 7月9日参观向家坝,并听报告 7月10日前往永善溪洛渡 7月11日参观溪洛渡并听报告 7月12日听报告 7月13日讨论汇报 7月14日前往水富 7月15日前往成都 7月16日前往宝鸡 7月17日抵达学校

三、实习内容

(一)四川大学 1.水利水电学院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1)概况

实验室源自1944年建立的四川大学理工学院土木水利系,于1988年5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建设,1990年向国内外开放,1992年1月通过验收。先后于1997年、202_年、202_年三次通过国家评估。经科技部批准,实验室名称于202_年由“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改为现名。

(2)总体定位

实验室是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工程类实验室,实验室以山区河流开发(尤其是高坝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和保护(尤其是山区河流开发所引起的河流健康和水环境保护)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开放平台建设为主要任务;以我国西南山区河流和世界级高坝工程中的水力学(包括工程水力学、山区河流动力学和环境水力学)和岩石力学的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要特色。

(3)发展目标

实验室以建设工程水力学和山区河流开发保护领域国际一流的学术平台,促进我国在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支撑水利水电建设和山区河流灾害防治为总体目标。通过高层次队伍建设和现代化公共平台建设,在本领域达到和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取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重要创新成果,从而有力地支撑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和西部大开发。

(4)研究方向

实验室设置了五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紧密围绕以高坝工程为重点的山区河流开发及其相关的环境保护问题,各方向形成相互交叉的有机整体。

高速水力学与高坝工程 河流动力学与山区河流工程 环境水利学与山区河流保护 4大坝与库岸安全 ○

5水信息学与水利新技术 ○

2.校史馆 3.科技馆

(二)都江堰

(三)向家坝

(四)溪洛渡

四、实习感想

五、附表附图

水利工程专业施工技术实习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