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泸沽湖镇人民政府旅游工作汇报[共5篇]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17-449118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05 08:37:5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泸沽湖镇人民政府旅游工作汇报

以开发促进保护以保护促进传承 力促泸沽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泸沽湖镇人民政府旅游工作汇报

泸沽湖镇人民政府镇长余德智

(2010年8月2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热烈欢迎你们到泸沽湖镇检查指导工作,关心、帮助和支持泸沽湖的旅游事业发展。刚才,雪松书记就泸沽湖景区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作了详细的介绍,下面,我就泸沽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作简要补充,就泸沽湖镇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成效显著

我镇原来经济发展底子薄,无大的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滞后,唯有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才能实现富民强镇目的。因此,镇党委政府通过广泛的宣传,统一了全镇人的思想,充分认识到了实施旅游兴镇战略的重要性,全镇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劲足,一系列旅游保护开发举措出台,并得以顺利实施。

(一)开展生态环保建设,抓好景区清洁卫生。过去,泸沽湖旅游景区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公共场所常出现人畜粪便,田间地角残留白色地膜,室内外污水任意排放等。这些既严重污染-1-

生态环境,又损毁旅游形象,更引起游客不满。面临“脏”的现状,镇党委政府借城乡环境整治之机,形成各方齐抓共管景区清洁卫生工作,在景区各村配备了必要的垃圾装臵。积极组织发动干部群众在博树等景点植树造林和种植花草;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工程,巩固造林种草成果,绿化美化了旅游环境。

(二)狠抓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景区社会稳定。针对景区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治安状况,我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机构,配备安全监管员,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把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组织力量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和督促检查,抓好水土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等措施。近年来,景区内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三)依法贯彻执行规划,严禁破环景区生态环境。镇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认真宣传贯彻《泸沽湖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泸沽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泸沽湖镇建设总体规划》,使广大干部群众知晓和遵守该《条例》和《规划》。配合管理局督促严禁在湖边至主支干道之间修建人工构筑物和建筑物。对近几年在景区内修建的房屋,特别是营业性的住宿接待点进行全面调查清理登记;6-7月,对破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违章建筑房屋进行了拆除,对采砂、填湖等行为进行了清理,有力刹住了破环景区生态环境的歪风。

二、泸沽湖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刚才,雪松书记从文化保护的角度谈了泸沽湖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目前,泸沽湖的旅游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服务比较落后。

(一)旅游资源利用率低。泸沽湖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受限于交通不便等问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低,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还有待于打造,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二)区位交通因素制约。泸沽湖镇属于典型的山区乡镇,远离中心城市,近年来,通往泸沽湖的公路有了改善,但山高、坡陡、弯多,路况比较差,公路等级低,严重制约了旅游业发展。据民意调查,交通是游客对泸沽湖旅游最不满意的要素之一,已严重影响到游客的可达性、舒适度及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印象,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三)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泸沽湖以特色文化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素质,尤其是民族文化知识。目前,全镇的饭店、旅行社数量逐渐增多,但上档次的不多,旅游接待能力有限。景点设施简陋,景区收入很大程度依赖门票,缺乏特色旅游产品。

(四)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泸沽湖旅游业起步晚,融资渠道窄,投资不足,导致配套设施滞后,众多旅游资源

尚待开发。政府投资有限,民间很难筹集大量资金,许多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科学开发。除硬环境差外,我认为本地缺乏高层次旅游策划人才,也是泸沽湖旅游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五)旅游促销力度还需加大。知名度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但至今,泸沽湖的游客主要来自省内和重庆等,省外、境外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很难将泸沽湖纳入计划,因此还需做一些更加鲜明、生动、具有吸引力的宣传。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一)加大旅游引资投入。进一步扩大旅游业招商引资规模,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投资与融资机制,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突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等界限,采用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资金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共同参与旅游业开发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

(二)优化旅游要素配臵。“行、住、食、游、购、娱”构成的旅游六要素,缺一不可,应相互配臵优化,避免影响旅游业的整体效果。一是积极争取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畅通工程,进一步完善旅游功能;二是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方针, 发展旅游酒店。旅游酒店应与旅游客源同步增长,合理配臵高档、中、低档酒店比例;三是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旅游餐饮文化,积极发展有泸沽湖特色的旅游食品,适当发展大

规模、高档次、特色突出的饮食街,积极开发特色饮食文化;四是进一步完善景区景点建设,加大景区景点文化投入,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五是要重点解决旅游商品开发薄弱,大众化商品太多,个性化商品太少等问题。根据市场变化需求,多层次、多方位开发专项旅游商品,突出地方特色,优化旅游商品结构,形成完善的旅游商品开发与销售体系。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提高泸沽湖旅游购物档次和经济效益;六是进一步规范各类舞场、卡拉ok厅,提高旅游娱乐性,延长游客滞留时间。

(三)以村规民约确保摩梭文化的延续。摩梭文化保护的重点之一是防止摩梭大家庭的分裂。以往泸沽湖景区的划船、骑马项目由村民集体进行,收入集体分配,但是划船、骑马的次数是按家庭轮流分配。十四五个人的大家庭一年分配到的划船、骑马的次数和四五人的小家庭分配到的次数一样多。因为这样的分配方式,个别家庭为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分成了两个小家庭,同时为获得更多利益而分家的想法也在村民中蔓延。居于这种状况,镇政府在博树村试点,通过村规民约对划船、骑马的分配方式进行了改革:不再由家庭轮流划船、骑马,而以全村的总人口为统计口径,不分家庭,无论男女老幼,每6个人分为一组,轮流安排划船、骑马,同时收入也分到全村每一个人的头上。

由于此前村里的篝火晚会是由家庭旅游接待户组织,各旅游接待户的游客互不串门,游客利益受损,因此篝火晚会的经营方式也改为在村集体的舞场举行,村民参与跳舞和分配利益的方式

也按照划船、骑马的方式进行。由于利益在全村以最平均的方式进行分配,大家庭不觉得比小家庭吃亏,分家、娶妻的思潮在全村平息下来。这种做法已在各村陆续展开。

(四)加强管理,切实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杜绝一切淘沙采矿、乱砍滥伐、围湖堵水、破坏地形地貌、非法养殖等造成景区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的行为,全镇的各项建设活动要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虽然泸沽湖旅游业的发展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旅游之路才迈出第一步,我们还面临许多不可预料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有全镇人民的共同参与,泸沽湖旅游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泸沽湖旅游大跨越的机遇已经来临。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泸沽湖镇2010年护林防火工作汇报

总结经验 认清形势 真抓实干 严防死守 全力打好泸沽湖景区森林防火攻坚战

——泸沽湖镇2010年护林防火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冬去春来,各位领导不辞辛劳前来我镇检查指导护林防火工作,这既是对我镇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镇全体干部职工的巨大鼓舞。现就我镇护林防火工作作简要汇报:

泸沽湖镇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幅员面积283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

针对当前长时间干旱的形势,我镇高度重视防火工作,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制,严格抓好各项防火制度的落实,消灭死角;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强化防火意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两项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进一步严格火情、火警报告制度,加强火源和野外用火管理;加强了对护林员、巡山员的管理及半专业扑火队的技能培训。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继续执行责任制度,镇政府与各村委会,各村委会与各小组,各小组与各农户,层层签定责任书;各村聘请专门的巡山员,并与之签订合同及责任书。调整充实了镇森林防火指挥部及领导小组,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实

严禁一切单位和个人到林区进行春游、野炊等不利防火工作的活动。

三、严格值班制度,落实防火措施

要求各村认真坚持值班和交班制度,搞好火情调度和火灾报告制度,进入防火期,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且有领导带班,值班人员严禁脱岗并做好详细的值班记录。各村半专业,业余扑火队要全部随时待命,一旦发生火情,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火场组织扑救,确保“打早、打小、打了”的既定目标,及时高效处置有关火警情况,确保森林资源的防火安全。加大巡逻了望密度,对相关重点部位,要重点设防,重点看守,及时排除山火隐患。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两项制度”,加强了以村为主体,镇应急扑火队为辅助,镇护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宏观调控、督导有力的三级预防扑救体系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各村护林防火抵押金管理制度的同时,做到明确奖惩、奖罚分明,扎实有效地提高了全镇护林防火工作的总体水平。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泸沽湖森林资源珍贵,森林防火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省、州、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真抓实干,全力做好今年我镇的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为泸沽湖景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泸沽湖镇人民政府2009年经济目标自查报告

泸沽湖镇人民政府

2009年经济发展目标自查报告

县委农办:

2009年我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发展观,认真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有关工作部署,强化工作责任,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一年有进展、两年见实效、三年有突破、四年上台阶、五年翻两番”的经济发展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发展持续加快,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9545万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32万元,比上年增长43.5%;农业总产值3349.21万元,比上年增长16%,农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748元,比上年增长13.06%,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均比2008年有较大增长。

(一)紧扣发展主题,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粮食生产方面,由于我镇农村人口居多,搞好农业,确保粮食丰收是党委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础。我镇按照“依靠科学技术、推广应用良种、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产出效益”的要求,2009年种植马铃薯7066亩,蛋白玉米7758亩,小麦310亩,年底完成

续发展。积极筹措资金,改良核桃100亩,新种植花椒100亩,使全镇林产业的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主体改革工作基本完成,按照“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落实、人员装备落实”的工作原则,全镇广大林改工作人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本着尊重历史、注重事实的原则,严格按操作程序办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共完成确权农户2308户,占应确权农户的100%,完成宗地数21宗,占应确权宗地数的100%,调处林权纠纷1起,林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生活环境显著优化 我镇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近年来,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利、交通、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等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功能,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今年以来,全镇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全力以赴、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完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

截至2008年底,泸沽湖仍有1/3的村民饮水困难,有2个村的通村公路还未通畅,有1个村和4个联社尚未通电。为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镇党委、政府借落实科学发展观之机,在落实现有项目的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项目是否达标的基本条件。目前,投资146多万元,完成镇区、多舍村小湾子和四方坪子及阿陆联社、山南村秘洼及娜洼联社、直普村人畜饮水及通路工程,解决了5500多人及上万头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解决了4个联社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发放300余台卫

区2.5公里以内的占道经营现象,修建临时停车场1个。党委、政府还成立了卫生检查组,定期不定期对镇区、农村环境卫生进行检查,防反弹。此外,通过景区硬件设施的进一步提升(如:建成“两府一馆一中心”,规划水景一条街、舍垮古村落、泸沽湖湿地保护、泸沽湖温泉、泸沽湖假日酒店经济客房等建设)以及推广摩梭服饰继续打造旅游品牌,突出旅游特色。全年实现门票收入451万元,旅游总收入3500万元,同比增长16.7%。同时,泸沽湖假日酒店、蓝天湖民俗园及天湖摩梭园等景区接待户收入大幅提升,服务业、餐饮业、旅游特色产品零售等相关产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齐头并进。

二、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和谐局面有效巩固

社会事业的发展是体现一级政府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民心民意的集中体现,通过多方努力,我们尽善尽美地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计划生育工作落到实处。认真搞好经常性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使全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一是继续加强《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抓重点,攻难点,促管理,切实做好计生工作,加大计生政策法规知识宣传,印发了计划生育宣传资料1000余份,制作了大型计划生育宣传标语2幅。二是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加强孕情环情检查

强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教育设施建设和完善,加强教育技术管理,全镇教育事业取得新的突破;整治完善镇村文化阵地,共建成村图书室2个,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搭建了有效的平台。医疗卫生工作方面,加强卫生网络体系建设,强化农村聚餐报告制度、现场监控制度,全年无一例集体聚餐的食物中毒事故。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年全镇共筹资参合户数2241户,参合率93%,有效解决了农民“小病不治大病拖”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民族宗教文化方面,加大对寺庙的管理力度,全年无邪教案例发生,无宗教冲突现象,无邪教势力干扰。征兵工作方面,今年加大了征兵宣传力度,严格把好政治关口,春季征兵任务全面完成,军事训练按年初人武部部署全面落实,国防后备力量调整工作有序开展。民主管理方面,认真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方针,充分发挥各民主人士建设泸沽湖的积极性,通过民主座谈、走访等形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全年共收集整理3条,为泸沽湖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一年来

(四)团委、妇联工作有序开展。定期召开镇团委工作会议,布置工作任务,听取工作汇报,了解团员队伍状况,完成了全镇学生团员登记、团证的注册及团费收缴工作。举办了两次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班,组织输出女劳动力680名,124名新型女同志掌握了2门以上实用技术。

(五)切实加强综治维稳工作,大力推进平安和谐泸沽湖建设。我镇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

与各村民委、巡山员、地质监测员签订责任书,并加强巡逻制、值班制,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8月13日上午,我镇舍垮村比邻的云南洛水村拦沙坝决堤,造成舍垮村57户村民受灾。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镇党委、政府以“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科学重建,注重民生”为指导,坚持自力更生与协作重建相结合,妥善安排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附件:2009年年终经济发展目标任务考核呈报表

泸沽湖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日

第四篇:泸沽湖镇2009年两基工作计划

泸沽湖镇2009“两基”巩固

提高工作计划

为了巩固提高我镇“两基”工作成果,把我镇“两基”工作推上新台阶。根据我镇情况和有关文件精神,制订2009“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计划。

一、主要工作目标

2009年全镇“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普及程度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辍学率为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0%以上,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99%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 98%以上,辍学率1%以内,毕业率达98%以上,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7%以上;15周岁人口文盲率0.2%以内。

2、师资水平

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小学(初中)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小学(初中)校长经过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比例达100 %,小学(初中)专任教师生师比达到要求,杜绝代课教师。

3、办学条件

小学(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要求,消除中小学危房,小学(初中)教学仪器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准要求的配齐率为100%,小学(初中)生均图书册数为15 册以上,消除中小学-1-

大班额。

4、教育经费

全区教育经费财政拨款、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加,生均公用经费按要求拨足,教育附加全额用于教育,区政府在经费投入上做到“三个确保”(确保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确保学校危房及时得到改造)和“多保先”(即在财政状况允许的条件下,确保多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时候,确保对教育的应有投入;在安排机动财力和预算财力的时候,确保优先考虑教育的发展),并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资金。

5、扫盲和成教工作

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 %以上,积极开展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脱盲人口巩固率达99 %以上。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目前,中小学入学高峰尚未结束, 办学条件相对不足,有的学校教室紧缺,功能用房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图书、仪器等设备配备不齐,办学设施与“标准化”要求有一定差距。按照“两基”的要求,召开“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专题会议,研究“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具体办法,采取以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为主、区配套资金为辅的原则,并吸收捐助资金及镇(街)学校自筹资金等办法,积极争取教育经费的投入,把有限的经费全

部用于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使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2、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落实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落实中央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要求,积极筹措资金, 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预算不留有缺口。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将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中小学校舍修建及危房改造。按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制定的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杂费以及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落实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使用效益。

3、坚持“四制”控流,提高普及程度

一要进一步健全法律约束机制,坚持依法治流。各校要认真摸清适龄儿童、少年去向,并提供给镇政府,配合镇、村社干部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劝其复学,特别要做好进城务工子女的就学工作。二要进一步完善扶贫助学机制,坚持救助堵流。要进一步完善救助贫困生长效机制,对全镇孤儿、单亲子女、特困户子女等开展扶贫救助活动。各中小学校要广泛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实行一帮一对口援助。三是加强收费管理,建立减负增效机制。为了严防学生因家庭困难或课业负担较重造成辍学

流失,严格执行上级制定收费项目和标准,不得搭车收费。义务教育阶段严禁招收“择校生”,教学和教辅用书必须限定在市教委规定的用书目录范围内,切实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和作业负担,坚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杜绝只抓少数尖子,放弃大多数学生的现象,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程负责。切实转变读书无用、升学无望的思想,帮助他们查缺补差,树立学习信心。各校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新课改内容进行教学,开足开齐音、体、美及劳动技术课程,并开展对口支教活动,保证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四是建立教育资源优化机制。目前,我区小学、初中学生入学高峰期尚未结束,为了使更多的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调整规模小、生源少的学校,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确保小学、初中入学高峰期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

4、以新课改为突破口,落实“三个注重”“四项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巩固“两基”成果,落实“两全”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要努力做到“三个注重”、“四项制度”的落实。一是注重师德建设,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端正教学思想,加强师德教育、管理和考评,增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注重提高校长、教师的业务素质。三是注重教师结构调整。为了深化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在竞争择优、大稳定、小调整的前提下,从师范类大专、本科毕业生中,通过考试择优录用教师,充实到农村缺编的中、小学任教。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狠抓“四项落实”:一是结合新课改,抓教育观念转变的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宣传活动,通过教研评比、读书演讲、素质教育评估等形式,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二是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落实。区教育局每学期开学都要组织人员开展教学常规检查,要求全区教育系统一切工作围绕教学转,教学要围绕课堂转,课堂教学围绕学生转。三是抓中、小学校综合目标督导评估工作的落实。四是抓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落实。按照上级有关精神,要求各中、小学校从实际出发,清理不必要的教辅资料,严禁滥编、滥印、乱订中、小学教辅资料。

5、开展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全面提升素质教育 镇政府通过办学水平和各项工作的综合督导评估,促进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转变教育思想,促进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全面提升素质教育。

6、加强扫盲管理,提高扫盲质量

我镇将成人教育工作重点由农民的扫盲转为对农民进行文化技术培训。要充分利用“农闲日”、“农远工程”,集中力量对“三后”(脱盲后、初中毕业后、高中毕业后)人员开展文化技术培训,实行“一校二牌”,把农村经济建设与实施“科教兴镇”结合起来,把我镇扫盲后继续教育工作推向新阶段。

7、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进”的工作思路,统一思想认识,建立领导联系村小制度,采取挂职煅炼和支教等措施,在政策、编制和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村小建设力度,缩小学校办学条件差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小学加快城市化、初中质量均衡化进程,使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泸沽湖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旅游工作汇报

在全市上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纵深推进各项改革的重要时刻,市委领导同志抽出时间专门听取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对我们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在此,我谨代表市旅游局及全市旅~业广大干部职工向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将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以汇报,恳请批评指正。s0100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市旅游业起步于1987年,以市委、市政府设立襄樊市旅游事业管理局为标志。但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当时我市旅游业发展十分缓慢。200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旅游才真正进入大发展、快发展时期。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我们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认真贯彻上级旅游部门关于“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主导、旅游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旅游工作方针,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要素,奋力开拓旅游市场,促使我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整个旅游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全省排序位次前移。近年来,经过市、县两级共同努力,我市以“三国文化”、“荆山生态”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日趋成熟,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市旅游景区招徕、吸纳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0年以来,除~年遭遇“非典”之外,全市旅游经济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递增速度。~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96.82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20.43亿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由原来的全省第五位跃居全省第三位,在同类城市中提升到第二位。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8.9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1.26亿元,分别比历史上最好的2002年“五一”黄金周增长20.17%和31.28%。其中,纳入全市假日旅游统计范围内的全市18个重点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2.4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1.93万元。实现“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总量位居全省第四,旅游收入位居全省第三的良好水平。

二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精品名牌正在形成。经过多年开发和建设,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疗保舰宗教朝拜、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以这些产品为依托,襄樊名城一日游、南、保、谷荆山原始自然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正在成为省内外旅游界内推崇的襄樊精典线路,受到各地旅游者的青睐。同时,以中部名城文化寻古旅游区为主体,以西南部山地峡谷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东北部平原河湖采风揽胜旅游区为两翼,贯通湖北精品旅游线、中华三国文化线和襄樊名景揽胜大循环线的旅游精品正在形成。保康、谷城、南漳3个县以及保康后坪、谷城南河等3镇分别迈入“湖北省旅游先进县(区)”和“湖北省旅游明星乡镇”行列,为树立全市旅游品牌形象奠定了较好基矗

三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旅游接待能力日益增强。截止到现在,全市共建成对外开放的各类景区29处。其中,国家A级景区(点)13处,国家4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处;设立各类旅行社27家,其中具有经营出境游资格的国际旅行社1家;评定星级宾馆52家,其中4星级1家,3星级9家,1-2星级42家,床位4000余张;评癣认定旅游商品84种,在去年省旅游局组织的全省旅游商品征集活动中名列第三,在今年4月省政府举办的“华中旅游博览会”上为襄樊争得了荣誉和地位。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海内外游客的不同需求。

四是旅游合作开局良好,区域旅游地位日渐突出。为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我们立足改变本地旅游产品号召力不强的现实,大胆探索与周边地区进行旅游协作、合作的新路子,致力发展区域旅游。先后联合十堰、南阳、神农架等地共同开发旅游产品,联手开拓广东、山东、武汉、北京等地市场,成功吸引了广东、北京等地旅游专列的到来。今年,我们又积极争取省旅游局支持,想方设法让襄樊挤进了“湖北‘一江两山’旅游精华游”的“笼子”,作为湖北省主打旅游产品向海内外推出。同时与武当山精诚合作,促成了我市龙头景区古隆中与武当山、神农架达成捆绑销售协议。4月30日,成功吸引了南京首架旅游包机来樊,为招徕大型旅游团队打开了新的通道,提升了襄樊在中西部旅游中的区域地位。

五是综合环境明显改善,旅游市场全面规范。2000年以来,结合城市“创优”,围绕实现“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和游客满意”的总体目标,全市大力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整治旅游环境,全力规范旅游市场,使市、县两级重点景区基本实现了“四通”、“六化”。即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通无线通讯和绿化、硬化、美化、净化、旅游厕所标准化、公用信息图形符号规范化,提升了城市旅游硬件水平。在改善旅游硬件环境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启动了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为内容的软件建设工程。新年伊始,就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全市旅~业开展了以“看襄樊、爱襄樊、襄樊人游襄樊”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把旅~业文明创建、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市场规范、旅游商品设计等融为一体,在省内外旅游界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省旅游局的高度评价。为推动我市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结合迎接“春节”和“五一”黄金周,我们与工商、公安、消防等部门联手开展了旅游安全大检查和旅游市场秩序大整顿;联合宗教、林业、文化等景区主管部门启动了景区环境专项整顿和治理工程,加强了旅游投诉的受理和立案调查等工作,规范了我市旅游市场,防止了重大旅游投诉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树立了安全、诚信的旅游城市形象。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要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

一是景区开发面临各自为阵、盲目建设的挑战。虽然市、县两级都编制了各自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但受旅游业在我市发展时间不长,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资源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或所有,旅

游部门缺乏必要的调控职能等诸多因素制约,全市旅游资源仍处于自主自发的开发建设阶段,导致旅游景区、旅游项目不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造成了一些旅游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如南漳一个县,就开发有3个同等规模、同等档次的漂流项目,鱼泉河不到10公里的水面,就有2家企业同时经营漂流项目;保康、谷城两县各自开发风格类同的吊脚楼,等等。这种不按规划盲目开发建设的格局,既造成了恶性竞争和投入分散,又制约了特色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形成。

二是有效管理面临体制不顺的矛盾。由于历史、现实的种种原因,当前,全市景区景点分属于文化、宗教、建设、林业、水利等不同部门,旅游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之中,甚至在个别地区还有同一景点“山”、“水”分属两家管理的现象。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县(市)区之间、部门之间相互制肘,致使规划难实施,管理难到位,宣传难同步,形象难确立,严重影响了我市旅游发展的统一性和整体性,难以凝聚发展合力。

三是加速开发面临投入不足的困难。旅游产业是一项前期投入巨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按照现代旅游科学理论,需要建立“政府导向”型的投入机制引导社会投资,以加强旅游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强投资者信心。但是,由于我市两级政府都没有设立旅游开发建设资金,受其制约,各地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支持旅游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但却难以发挥出应有效应。由于缺乏投入支持,我市许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如习家池、水淹七军、马跃檀溪、邓城遗址等,包括一些已经开发的景区点,如米公祠、鹿门寺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有说头、没看头、少玩头”的现象,难以从学术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从论文价值转化成市场价值,从新闻价值转化成游览价值。特别是在一些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地区,这种矛盾尤为突出,致使旅游开发陷于“无米下锅”的窘境,抱着“金碗”讨饭吃。

四是产业协调发展面临政策扶持不力的局限。旅游包含“食、注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产业关联度高,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性。为促进旅游业协调发展,2001年,xx、省政府分别以国发[2001]9号、鄂政发[2001]47号文件的形式,通知各地对星级宾馆用水用电政策进行调整,要求“按照工商企业用水的收费标准和类别,调整旅游星级饭店用水价格;将旅游星级饭店用电价格划归非普工业类,取消电价二次综合附加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在我市一直未能执行。其他诸如扶持旅游交通车辆发展、减免旅游项目相关规费等,我市一直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由于政策扶持不力,极大地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和自我发展能力,直接影响了我市旅游业发展。据了解,在海南、云南等地,旅行社取得三星级标准客房价格一般为70元/间。但据我市三星级宾馆介绍,这一价格已明显低于我市三星级宾馆成本;其他如宜昌、十堰等周边地区旅游车辆到我市营运仍有利可图,而我市企业却“养不起”旅游车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受这些因素制约,我市旅游产品报价一直居高不下,导致许多外地游客“望价却步”,拉大了我市旅游同周边地区旅游的距离。此外,由于受观念、技术、制度不到位等因素影响,我市许多对游客很有吸引力的工厂、车间在开发、建设时没有设计游客观光通道、观光平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方兴未艾的工业旅游在我市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如二汽试车厂这一国内垄断性的旅游产品至今仍拒绝向游客开放。凡此种种,都制约了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我市旅游的发展前景

我市有以三国故事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优势,有以薤山、南河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优势,有以轿车生产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再加上十分突出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经过3—5年的努力,襄樊旅游应该也可以发展成为旅游大市、旅游强市。

1、襄樊旅游旅游可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襄樊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但~年在全市GDp中已占5.2%,近几年年均增长率为%,再过几年,在GDp中的比重可达8%以上,成为支柱产业。但我们认为,新的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更加重视,更加支持,可能用不了年,再过年基本可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2、襄樊旅游可以有效拉动就业。我市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约有1.2万人,旅游总收入是亿元。按此计算,旅游总收入达到8%,还可以拉动就业人。

3、襄樊可以发展成为人气很旺的旅游城。对全国乃至世界而言,以襄樊的古隆中、水镜庄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古城墙、鹿门寺为代表的其他历史文化是份量很重的旅游产品,有很强的吸引力,非常适合于远程游客在黄金周中与武当山、神农架和三峡的七日游。对武汉、南阳、十堰等周边而言,除以上产品外,还有以荆山生态为代表的大量的自然景观,适合于两日游;对市区游客而言,本市的自然景观,特别是市区的历史文化古迹,汽车工业、高新农业、水上游和南漳、谷城等县市的景区(点)可成为很好的一日游成立。我市如果把这三个空间的客源吸引进来,我市旅游将必然是一种人气很旺的场面。

三、请求市委帮助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市旅游发展前景虽然十分广阔,但是,要将目标变成现实,仍需我们加倍努力,仍需市委、市政府继续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为此,请求市委帮助解决好以下问题:

1、指导市、县两级加强旅~政管理队伍和旅游法制建设。借鉴旅游发达地区,包括周边旅游地区如武汉、宜昌、十堰、荆州等地经验,以旅~政管理机构建设和旅游法制建设为突破口,配强班子,配齐人员,赋予旅~政管理部门管理、监督、协调本辖区资源开发、规划实施等权力。现阶段要将市级旅游管理机构人员编制扩至20人以上,将旅游重点县旅游局队伍编制扩至10人以上,确保全市旅游管理机构能够照章理事、有人办事、有办事人。

2、成立综合协调机构,建立定期议事制度。建议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由建设、宗教、文化、林业、水利等旅游资源主管部门和土地、工商、城建、公安、消防、旅游、交通、民航、铁路等相关管理服务部门

负责人组成的“襄樊市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共同行使对全市旅游发展的最高决策权和执行监督权,解决当前全市旅游发展中各自为阵的问题。此外,为提高综合协调机构的管理权威,建议市委赋予“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对其成员单位班子人员去留拥有一定的建议权。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行业调控和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市财政每年要建立不低于500万元的旅游开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已开发或拟开发的重点景区的水、电、路、厕所等基础设施或重大旅游项目配套,发挥其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二是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力度,落实国家、省对星级宾馆的水电优惠政策。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支持旅游商品、旅游车辆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食、注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协调发展。

4、协调有关部门支持旅游部门开发创新旅游产品。重点协调有游览参观价值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企业在生产、设计过程中建设游客通道和观光平台,开发工业旅游项目,为发展旅游提供便利。当前,重点协调好二汽试车厂对游客开放,发挥其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加盟发展旅游业。对企业来说,取得游客通过参观增加企业收入、企业通过游客扩大宣传的效果;对旅游来说,形成新的有吸引力产品,拉动其他要素发展,实现互动多赢的效果。

——泸沽湖镇人民政府旅游工作汇报[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