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当前农村沼气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17-823087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4 11:38: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当前农村沼气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当前农村沼气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一、当前农村沼气面临的困难

1、农村能源建设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农村能源体系建设工作刻不容缓。

1、先期建池投入较大。随着建材及劳动力价格上涨,建成一座“一池三改”配套的沼气池约需资金3000元。项目内的建池户除去上级项目补助资金约1000元外,其余全部靠农户自筹,难度较大。另外地方配套资金不足,“一池三改”建设难以推广、影响沼气建设的全面开展。

2、原料来源不足。近年来,家庭散养畜禽的农户逐步减少,维持沼气池发酵需要的牲畜粪便基本依赖到牲畜养殖场购买,造成添料不及时,影响了沼气池的产气效率。因此原料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户发展沼气的积极性。

3、村庄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改造影响了农村户用沼气发展。部分农户认为房舍已建好,不愿意再建池,有的担心投资花了钱,使用时间不长造成浪费,持犹豫观望态度,制约了农村沼气大面积推广普及。

4、后续服务跟不上。我县目前虽然新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59个,但由于技术人员较少、专业化水平较低、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依然存在,少数网点技术人员责任心较差、服务意识不强,不能为农户提供及时的维修、指导、进出料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沼气池的后期管理和长期效益的发挥。

二、建议

1、国家应相应大幅度提高发展农村沼气的扶持资金,市县财政设立农村沼气发展专项资金对沼气池建设农户进行补贴,继续在适宜村发展以户为单位的“一池三改”建设。

2、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和秸杆气化等集中供气项目,为新型农村社区上楼农户实行沼气联户集中供气,既能解决农户的生活燃料,又能有效地解决养殖场粪污对附近和周围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减少畜禽粪污的排放总量,促进畜禽粪污的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利用,增加沼气发展的综合效益。

3、健全农村沼气服务体系。逐步推广“菜单式”、“公司式”和“全托式”服务模式,实行市场化有偿服务。同时强化技术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会建、会管、会用、会修的沼气技工队伍,力争做到村有技术能手、户有技术明白人,解决在沼气建设、管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篇: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四大困难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四大困难

发布日期:2011年08月10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近日在出席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会议上表示,对一些媒体报道的“大规模倒闭”情况现在看来是言过其实了,但是对中小企业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

朱宏任指出,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一是生产成本上升过快,原材料普遍上涨,原油、棉花、铁矿石等价格处于高位;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用工难、用工荒的问题非常突出,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职工工资普遍上涨。以上两个“成本上升过快”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二是企业负担依然较重,涉企收费仍然偏多、偏高,违法违规收费依然存在。如,有的地方借乱收费缓解财政困难,有的部门利用手中权力收费谋取部门利益,有的基层执法人员违规收费谋取个人利益等。

三是去年以来,为了巩固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果,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已连续12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今年又连续两次提高了银行利率。信贷规模的缩减,致使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据统计,银行信贷基本覆盖大型企业和80%的中型企业,而规模以下的小企业80%无缘银行信贷,大量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解决燃眉之急,借款利率已高达50%-100%,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难以解决小企业融资渠道少、规模小、成本高等制约“瓶颈”问题。

四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传统产业价值链低端,技术创新能力弱、生产经营粗放,装备水平低,专业人才短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参与竞争,难以及时消化经营成本上涨因素,适应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现实要求。朱宏任表示,为尽快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困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上半年以来,温家宝、李克强、王岐山、张德江等领导亲自考察调研。工信部也根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一线了解中小企业运行情况,调查分析中小企业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听取意见建议,研究相关对策。同时,各有关部门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增加财税支持,减轻企业负担。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各类专项资金共计123.5亿元,同比增长13.4%。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技术改造、节能减排、融资担保等以及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项目。对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及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困难企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实行“五缓、四减、三补贴”等援企稳岗政策,2010年为企业减轻负担和增加补贴约330亿元。

二是改善金融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部门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大环境下,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实施差异化监管,放宽中小企业呆坏账核销条件,允许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和贷款损失税前扣除。加大了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大力推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加快培育信用担保机构,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的政策支持。

三是健全服务体系,提高企业素质。推动为中小企业提供职业培训、管理咨询、信用评价、创业辅导、质量检测、共性技术研发等服务的机构快速发展。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乡镇企业蓝色证书培训工程,2010年参加各类政府补贴职业培训的劳动者达2000多万人。四是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支持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等促进中小企业产业优化升级项目。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出口退税、出口优惠信贷以及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支持下,中小企业对外出口规模和质量也得到稳步提高。五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分类指导,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我部与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使中小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其中还增加了微型企业的标准,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奠定了基础,使各项扶持政策向更为弱势的企业群体倾斜。

第三篇:农村沼气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概况表

建竣决01-1表

建竣决01-3表

建竣决01-4表

建竣决01--5表

第四篇:当前开发区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当前开发区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象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象山经济开发区自1992年创建以来,经过了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基本形成产业突出、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工业示范区,现有落户企业571家,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6亿元,销售收入99亿元,创利税总额8亿元。园区企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当前开发区企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开发区企业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利润大幅下滑。受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增速明显趋缓,加上国内“三率三价一成本”碰头和罕见的各类自然灾害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涨,企业利润持续下滑。

(二)招工难。我县平均消费水平偏高一直是不能吸引外来劳动力来象就业的一大难题,面向外来劳工的娱乐场所、活动有待加强建设组织。

(三)管理难。由于我县各企业招工面相对较窄,企业招工多为熟人介绍,内部职工群团化现象较为严重,加之员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素质差,给企业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四)人才缺乏。由于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缺乏,一部分企业缺少对市场的预测和把握能力,生产的盲目性较大,劳动生产率偏低。

(五)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各企业间信息渠道较为闭塞,信息资源匮乏,不能及时掌握关联企业现行经济状况,造成部分企业呆账、坏账出现。

二、解决上述问题对策措施与建议

(一)同心协力,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面对国际市场萎缩,订单减少现象,各企业应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变服务外贸为服务内需,加大技改投入,提升产品档次,延长产业链,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在危机中求商机。政府各部门应加强决策审批职能,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全面清理行政性收费标准,积极出台相关优惠企业政策,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畅通信息获得渠道,预防企业间呆账、坏账出现。

(二)创新模式,全力破解招工难。政府部门相对企业具有“信用度高”等优势,应大力协助企业招工,加大对外招工宣传力度和密度,在劳动力产出大的省、市、县常设招工点,做到“时时招工”。构建完善信息网络,通过互联网、电视台等媒介手段丰富招工渠道。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鼓励本地职技校在园区内建立实习基地,鼓励、动员优秀学生毕业后在家乡就业,留住本地就业人才。加大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软硬环境”建设。就企业本身而言,应加大投入,改

善用工环境,形成“以工招工”,适度放宽招工条件,加强人性化管理,做到以情留工。

三、多方努力,解决企业管理难。政府、企业应拓宽招工面,多渠道,多来源招工,在源头上遏制企业群团化现象产生。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党委(支部)、团、工会、妇代会等组织,发挥组织作用,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管理。通过举办运动会、联欢会等活动加强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沟通,融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便于企业规范管理。企业内外积极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增强员工凝聚力、向心力。各部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卫生防疫、劳动工资、创建等工作进行日常检查和督促整改,加强企业员工关系保障。

四、多渠道、多方式加快人才培养引进。一是要加强对企业家的教育培训,进一步转变用人观念,引导企业加大对人才教育投入,建立企业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加快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技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条件,发挥职业培训机构的优势,开展针对企业服务的专业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三是要鼓励企业高薪聘请引进高素质职业经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四是要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的实施,加大对企业执行社会保障制度 的监督力度,切实减轻就业者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五是要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积极推行持证上岗,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范围和提高社会认可度。

第五篇:2三、当前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三、当前小城镇培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霍城镇小城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当前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规划引领亟待加强。小城镇建设编制工作相对滞后,在城镇化建设中地下空间、集镇绿化、给排水系统、功能设施等专项规划不配套,规划缺乏系统性,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小城镇建设整体水平不高。

2.文化内涵有待提升。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现象,贪大求快,照搬照套,万屋一貌,没有文化创意,缺乏个性和特色;如今,房子漂亮了、设施齐全了,但农民文明程度、素质没有得到同步提升,只看到一个漂亮的外表,缺乏美的内涵;更是一味追求所谓的现代化,忽视对全镇历史文化和非物质遗产的挖掘、传承和保护,缺乏文化内涵,整体品位不高。

3.要素制约较为突出。我镇在要素资源配置中处于弱势地位,地理位置偏远,加上土地指标十分紧缺,远远无法满足建设发展用地需求;小城镇要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类较高层次的技术人员来提高其建设标准、档次和品味,但目前我镇比较缺乏这类人才,现有的技术人员也已适应不了小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集镇、村社环保设施建设滞后,生态压力大,面临

发展速度和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

4.机制创新仍需深入。虽然当前省、市、县都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但小城镇培育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上级部门在金融、土地、教育、卫生、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社会保障、农村管理等政策较倾斜于硬件建设;新型城镇化无资可融、有资难融、缺乏政策吸引力的瓶颈制约,难以形成创新合力。

5.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城镇化进程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民变成居民的过程,从我镇近几年发展来看,医疗、教育、文体、卫生等社会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养老、失业、医疗保障仍然薄弱;公共服务机制尚不够完善,且整体服务水平不高,无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6.建设资金严重短缺。资金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大部分要靠县级财政,县级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城镇建设和发展;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设有落实,建设资金争取难;由于霍城镇地处三类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等方面原因,农民增收慢,无资金投于城镇建设。

四、发展目标及政策措施

(一)到2020年总体发展目标及目标

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抢抓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机遇,加快小城

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系统推进,使城镇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全面协调发展,为群众创造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近期工作安排

1、完善生产基础设施。坚持项目引领,从项目储备入库、争取立项、高标准实施三个环节入手,积极争取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千亿斤粮食增产、中央扶贫资金整村推进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重大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和王林坝渠首改建、东山坝渠道改建、红岩坝渠道改建、西山坝上下西山高效节水配套、黄马坝干渠改建、王庄村田间道路等项目。建设节水渠道58公里,田间道路120公里、整治农田1.3万亩。全镇主要灌溉设施得到节水改造,农业节水设施普及率达到75%。

2.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多方争取资金,引导资金投入到双湖村、西坡村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特色种植、观光种植、高效种植,加大科技推广示范,完善园区设施,提升园区层次,把设施农业园区建设成为科技示范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继续壮大草畜产业,新建规模养殖场6家,新增养殖量3万头只。稳步推进土地流转。2018年全镇土地流转规模达到40%,特色作物种植比例达到60%以上。扶持建设省、市级百强合作社3家,强化示范引领带动,打响合作经济品牌。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金融贷款支持,促进农民转型创业,引导农民向技术型、产业型

工人转变。年输转劳动力1万人次以上,劳务收入达到1.4亿元以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依托集镇农贸市场,建设商贸集散中心,加快发展运销、餐饮、物流配送等第三产业,新增个体工商户50户。引资建设以西坡、新庄、刘庄等村为代表的观光农业、餐饮旅游农家乐。开发旅游文化产业。恢复和保护汉代文庙、魁星楼、老爷台、烽火台、汉墓群等遗址遗存,充分发挥霍去病历史文化马场旅游观光资源,完善提高风景区内涵和知名度,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大力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3.完善城镇功能体系。加快发展公共事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城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统筹城乡一体化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小城镇养老体系和服务设施,新建双湖村、东关村、周庄村3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18年底前,基本建成集镇和重点村配套完善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完成集镇沿清霍路及集镇周边村社亮化美化工程,拓宽集镇道路10公里;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争取小城镇恢复九年制教育,完善教育布局,逐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实施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全面提高集镇信息化水平。

4.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铺设东关村、西关村排水管网10公里,配套垃圾桶,垃圾车等环保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1处,废旧物品、农膜等集中回收站一处,2018

年污水处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60%和50%以上。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改造集镇绿化带4公里,集镇主要街道绿化2公里。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公益林营造工程,加强地质环境恢复、土壤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白色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深入开展燃煤锅炉、秸秆垃圾焚烧等专项治理,提高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利用地理优势和通道经济优势,兴建西坡村生活体验园园一处、东湾湖千亩油菜观光景区一处,驼铃山悠闲度假村一座,着力打造后稍沟、大香沟自然景区旅游产业。

5.文化产业。不断丰富和创新地方文化,加大农村文化传承,注重体现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休闲、娱乐、健身服务。倡导何氏家谱,村庄史话等编纂,做好文化传承。结合乡村舞台建设,新建刘庄村、王庄村2个农民文化活动广场。依托农民文化广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汇演、体育比赛以及送文化到村社等活动。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契机,挖掘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霍去病文化,积极调整文物保护思路,加大力度修复和保护汉代文庙、魁星楼、老爷台、烽火台、汉墓群等遗址遗存,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景点。

6.体制机制创新。创新融资模式。采用PPP融资模式,盘活政府投资,深入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

经营模式,依托双湖、西坡食用菌种植基地,积极引进甘肃西北农产品商贸公司与双湖村鲜灵民丰、西坡村聚源富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合作,有效带动贫困劳动力就地输转就业,形成种植、销售、劳务为一体的产业链。积极探索“私人定制+蔬菜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思路,多渠道筹资。盘活土地使用。在土地利用上盘活城镇存量土地,激活城郊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研究制定土地转换配套政策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办法,满足城镇化建设用地需求。制定出台农民对承包地、林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等管理办法,形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使用权、农民房屋所有权、农业知识产权等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机制。整治空心村。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到集镇居住、连片建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大幅度减少村庄闲散居住点,制定政策鼓励农户宅基地复垦。加大农村政策扶持力度。要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新型城镇化试点,用于农村公益事业,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在金融、土地、教育、卫生、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社会保障、农村管理等政策方面给予倾斜,给予乡镇政府与责任相对应的人权事权财权。

7.城镇综合管理。建管并重:科学设置各类贸易市场,划行归市。取缔马路市场,规范集市贸易秩序,逐步建立满足本地需求的集市贸易体系。严禁临时商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店外经营,认真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镇容管理做到“六不准”。

组建专门保洁队伍,加大资金投入,配全环保设施设备,切实整治市场脏、乱、差、管理无序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和防范体系,安装电子探头等技防设施,深入开展社区普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查、民事调解等工作,积极创建良好的居住治安环境,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打造文明城镇。

(三)县级支持政策

县委县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山丹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持续打响“焉支风、马场梦、长城魂、艾黎情、佛山缘”五张品牌,着力建设“文化旅游山丹”。加大焉支山、皇家马场、大佛寺、长城—硖口等景区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功能,景区之间贯通二级以上公路,形成以核心景区为中心、精品景区为支撑、功能片区为节点的大景区格局。

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制定《山丹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山丹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奖励办法》,组建创业创新服务中心,淘宝特色中国甘肃山丹馆、村级马可波罗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等。坚持精准脱贫与产业提质增效并举,做强主导产业,做大特色产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全面落实《甘肃省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实施意见》。整合资金1亿元,以13个重点贫困村为主,围绕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扶持新建暖棚羊舍320座,投放小尾寒羊726只,硬化道路40公里,改造危旧房260户,培训“两后生”1000人。安全饮水、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强化金融支撑,发放“双业”贴息贷款5000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175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采取整村整社搬迁、就近搬迁、插花安置相结合的方式,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中心镇村集中,搬迁786户、2312人,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双联”行动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实践完善“6+1”能人带动脱贫模式,力争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个百分点以上,全年脱贫973人,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当前农村沼气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