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儒法之比较及其现代意义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17-48911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27 03:08: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儒法之比较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纵观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各家学说有如天空璀璨的群星,然从其影响力来说,儒法两家是足具影响力的学派。可以说,中国传统法制乃在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不断作用中而形成。① 研究二者对当代依法治国和以人为本的方略都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一. 儒家思想概说②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

“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

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二. 古代意义之法治③

可以说,法家的法律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学”。所谓“新学”是相对以儒家

为代表的“礼治”主义的“旧学”而言的。“新学”与“旧学”的分歧归结为“法治”主义与“礼治”主义、“德治”主义、“人治”主义的分歧。

法家的“法治”主义有其特征:主张干涉而反对放任;排斥“人治”主义而独任“法治”主义;排斥“礼治”,不承认自然法的存在;主张国家至上,社会团体甚至血缘亲属团体的利益都得服从君主的国家利益;反对徒任“势治”。法家的思想以“唯物论”为出发点,常常注意此时此地的环境,又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的神圣。它的政治主张严格的干涉,但干涉须以客观的“物准”为工具。这一“物准”就是被视为“规矩、权衡”的法律,不容许统治者任意的论心定罪。人们只有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才能得到自由和平等。“法治”主义的精神实质就是“物治”,所以又称“法治”主义为“物治主义”。④一方面,是用客观的标准如规矩、权衡、斗量、尺寸等物一样的客观的、人设的、固定不变的法来衡量所有的人;另一方面,是把人当物来治理。也就是把人当成可以用固定的、客观的规矩、尺寸等“物准”去准确无碍地衡量的东西,而不考虑人的特殊能动性。

同儒家的“礼治”相比,法家的“法治”反对宗法等级制和世袭制,要求平等守法,并且主张制订和公布成文法,凡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所以说“礼治”和“法治”的主要分歧不在于制裁手段,而在于行为规范的内容本身。也就是讲贵贱、尊卑、长幼、亲疏之“异”的差异行为规范与一断于法的统一行为规范之间的分歧。①

同“德治”相比,“法治”主义轻视或完全否认道德教化的作用,这和儒家多数主张人性善而法家主张人性恶有关。

法家的“法治”主义,首先值得称道的即是它把握住了历史进化的法则,并且顺应历史进化的法则来创造,反对保守和空想。它的“实践精神”和“功用主义”都由此而产生。但其缺陷在于过分忽略了“礼”、“德”、“人”和“法”在政治上互相依辅的作用。“法治”主义昙花一现,原因有二:一是由于礼治主义、人治主义久已深入人心,而共同和“法治”主义为敌。“法治”主义虽一时占上风,但最终被“礼治”主义学说所征服。二是法家极端强调国家利益,而轻视个人利益,虽能救一时之弊,但不能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这不仅是“法治”主义思想在汉以后不发达的原因,也是法律和法学不发达的原因所在。②

三. 现代意义之法治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法治”的含义和今天我们所倡言的“法治”的含义是有很大差别的。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在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的。

那么什么是法治? 法治起源于西方社会,在西人亚里士多德看来,法治就是一切都依法而治,而大家所遵循的法律都是良法。这一简约的概括朴素地反映了法治的基本精神。但是,亚里士多德在这里预设了一个前提:法治要以良法为基础。为此,他确立了一些立法原则。那么,什么是良法呢?尤其是从现代角度审视,我们所要求的良法又是怎样的呢? 法自君出不会是良法;行刑重轻,法峻刑严不是良法;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更不是良法。良法必须体现社会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反映社会每一成员的理性意愿,保障每一成员的人权,它是全社会每一成员共同参与并签订的公共契约。人们违反它就是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要承担“违约责任”,受到制裁。所以,法治要求法治社会之法律本身应是人民共同意愿的提炼,而不只是反映某个人或一部分人的意志,否则它就得不到普遍遵守;要求法律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权利,而不只是赋予某些人特权。法治的基本精神是公平、正义、自由和权利, 限制权力,法治亦是这些基本的民主原则的具体体现和保障,而良法乃至法治的基础是民主。概言之,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民主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民主、法治、市场都是率先在西方社会生长并成熟完善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法制建设上也引进移植了不少西方法律制度。但是,法律制度的引进与移植远不像生产方式的转变或工艺技术的改进那么简单。被移植的法律的规范制约作用的有效发挥有赖于一定的文化基础

第二篇:儒法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儒法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2011-05-05 09:33:19 阅读1417次

中国政法大学管理哲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方尔加周末大讲堂讲授实录

时间:2011年4月9日—10上午

这两天的时间给大家讲儒家和法家的问题。在讲这两种文化之前,我先讲一个绪论,在座的各位领导都学习了国学,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平时在家里和同事之间也经常交流国学。现在讲国学有两种老师比较多,一种老师是教历史学的,讲历史故事,教历史学的老师讲国学注重历史的人物、历史的过程、历史的情节。从历史的事件、过程当中来寻求对人的启发,我们解决今天问题,有时候需要寻求古人的启发,就找古代的一些事情、人物、情节。还有一种老师,比如说于丹教授是中文系毕业的,她们注重情绪、注重心灵的感受,他们追求一种非常高雅的情趣、一种美的感受,于丹教授讲国学叫做“心灵的鸡汤”。

我跟前面两种老师不一样,我是教哲学的,我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国学,这两天我给大家讲的是哲学的课。哲学注重什么?哲学是关于思维的哲学,讲的是思想的方式、思维的方法、思维的角度、思维的步骤、思维的逻辑、思维的体系。我觉得这个问题对我们在座的领导也需要、历史也需要、中文文学也需要、哲学也需要。我们在座的都是当领导的,你需要管手下的人,而手下的人不是动物,他们都是有想法的,他们可能不说出来,但是他们是有想法的。你对他的管理

那就不能说我有钱,我都管着你,你得也思想才行。想要思想来管,那你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就得有一定的超越,起码要比他水平高,如果你比他水平低,他也不说明,但是他心理看不起你,也不服气,所以你必须在思维方式、方法上超越他。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要学习哲学,过去毛泽东时代特别强调学习哲学。

我今天给大家讲国学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讲哲学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很多在座的领导在大学里接触了哲学,可能平常在家里也学习哲学有两种讲哲学的方法:一种方法是纯粹的讲哲学抽象的概念、逻辑、体系,进行纯粹抽象思维的思考,这个是西方哲学喜欢这样研究,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我们也应该在这方面训练,特别是在座的很多领导从事工科、理科的,这方面的需求特别大。中国哲学更强调的是从日常生活当中来提炼深刻的思想,从日常的工作当中来提炼,我们把这个叫做“反思”,对你平常不太注意的东西、平常认为很习以为常的东西,而恰恰这里面隐含着很深刻的东西,需要你去反复的挖掘,反过来把它作为一个对象来反思,这是中国哲学思维的一个特点,跟西方不太一样。

中庸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人莫不饮食业,鲜能知味也”。吃喝对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反思吃喝,对吃喝中的味道进行深入的思考,比如说我们都吃喝,这个知是潜层次的,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深入的知。周易里面有一句话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经常使用这样的道理,但是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周易当中所讲的道理就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就在大家的衣食住行当中、柴米油盐当中、婚丧嫁娶当中,只不过人们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中国的哲学家就要挖掘这个,就是让人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反思、进行深刻的领悟,这是中国哲学思维的特点,这种哲学思想也非常重要。我们要向西方学习,同时也得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前几年我听北京大学一个老师告诉我,有一个北京大学化学老师,他报了一个课题叫“吸烟有害要100万”,论证报告写好以后报上去,上述有关部门说这是常识,谁都知道。后来美国的一个机构知道这件事,这个老师跟国外的机构联系了,人们看了这个报告以后认为非常的重要,据说给了他500万人他去研究,研究出来了以后对美国的相关产业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作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效益相当的高,有关部门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才知道自己糊涂,整个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失去了。吸烟有害是常识,一百多年前我们就知道,但是谁也没有思考这个常识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内涵。去年一个美国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他获得的成果就是当经济发展景气的时候,就业就相对比较容易;当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时候,就业就比较难。大家可能会觉得是废话,而这个废话的背后隐藏着很深刻的东西,这位美国学者从废话的背后发觉了很多,这些对国家就业政策的指导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获得了经济学的诺贝尔奖。

从近代以来西方有些哲学家开始向中国哲学靠近,比如说大哲学家叔本华(同音),他说要从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故事当中来体验深刻的生活。叔本华说过“一个老师必须学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说明你对哲学还没有弄清楚”,当然也可以是你诚心卖弄,明明是非常简单的,你非要用悬而又悬的语言说出来。他就主张要在日常生活中体验道理,让具体生活中的情节让大家体会深刻的道理。

我在大学受的训练是西方的这种方法,后来我又体会到中国的方法特别重要,其实两种方法我多没有真正的掌握,我尽量,我还是想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但是我并没有真正的掌握,这是我讲课的风格。

我想用中国哲学的方法,尽量用我们经常见到的道理、简单的道理、浅显的道理从中挖掘比较深刻的东西。在讲今天的内容之前,我想把这个概念给大家做一个解读,“国学”现在热,国学到底是什么意思?学术界争论来争论去到现在争论不清。我想把我的看法给大家表达一下,国学在我看来其实是中国几千年来(古代)形成的一个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要围绕着一个核心,是中国几千年来围绕着一个核心而形成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我们的国学。什么核心呢?几千年来所有的学术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内圣外王。

“内圣”就是精神修炼,我要当圣人,中国古代讲到贤人、中国古代还讲到君子、中国古代又讲到圣人。贤人是什么?“贤”(同音)就是能干的意思,能力突出,古代人就是看仍贝壳来发现谁有用,古代人说贤人能干,但是不一定有道德,主要是讲的是能力突出。

“君子”是什么?君者善群者也,善于把大家凝聚成一个群体,我有合力、我有向心力,大家愿意跟着你。大家跟着你有前途,既然你能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肯定你的道德水平超出一般人,如果你的道德水平没有超出一般人大家就不愿意跟着你。如果你的道德水平比大家还低下,大家不愿意跟着你。君子强调道德,一般来说君子的道德比较高尚。贤人就是能干。

“圣人”就是一流的贤人加一流的君子,你光有能力不行、你光有道德也不行,你顶多当一个小官可以,当一个臣子可以,圣人可以当君的。一流的贤人加一流的君子会是一种什么境界呢?会是一种和鬼神相同的境界。一般人看不见鬼神,他能看到;我们一般人听不到鬼神,他能听到;我们一般人不能和鬼神沟通,他能沟通。圣人就是一流的贤人加一流的君子,那就是最完美的。所以几千年来各家的学术都追求圣人的境界。佛教里的大高僧就是佛教的圣人。

“外王”是什么?法家的解读就是统一天下、征服天下;儒家的解释是我的思想为天下,大家都按照我的思想去办。所以“亡”有统一的意思,统一天下,我们今天说的外王就是治国安邦,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让我们的社会祥和安定、让我们的综合国力增强。外王就是要干出一番事业,使社会祥和安定,人人民安定乐业。你要想外王就得内圣,你不能说我是大圣人我什么事都无法干,那你这个圣人也什么用呢。所以中国古代是内外双休,内就是当圣人,外就是我干一番大事业,这是中国古代学术的特点。

围绕着这个核心我们形成了一整套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就是国学。知识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我们的自然科学到了近现代确实落后了,但是我们确实还有,我们曾经还先进过,今后还得继续发展。这些就是我们国学的内容。国学围绕着一个核心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国学包括哪些派别呢?国学包括这样几类派别: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名家、墨家、农家、杂家、兵家。佛教的影响也非常大,它不是中国原生性的文化,是外来文化,是东汉前期从印度传到中国的,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是白马寺,这也是交流中印友好管理的历史见证,前一段印度外交部长来访问参观了白马寺,发现这里面有很多中国印度古代的文化,中是中印友好交流的标志性建筑。外交部长特别高兴,他说这次大修印度买单,我们还盛情邀请让印度派有关的专家到这里来做指导。佛教刚刚进入中国水土不服,需要入乡随俗,否则和中国文化有很多不相配的地方,刚刚来的时候佛教不属于中国文化,这一随俗大概就是800多年,到了唐朝中前期,大约是武则天时期,终于产生了一个佛教的派别叫“禅宗”,佛教完成了本土化的过程,佛教完全随佛,吸收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纯粹中国的佛教禅宗产生。中国人生产出自己的佛教出口到日本、朝鲜。禅宗之前的佛教是否算国学呢?这个需要国学专家里研究,这个就要看标准,如果凡是里面有50%的中国文化就得算国学,有的说要80%,有的说有20%中国的内容就算国学了,这个就要看标准了。所以我们说佛教不好说,佛教作为个人的修身养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治国安邦在历史上有人试图用佛教但是失败了,偃武觌把佛教作为治国安邦之策最后失败了。治国安邦还是中国的产生文化比较好,内圣外王,但是你非得牵强附会那也不是一定不可以的,你可以创造出自己的佛教文化。

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这些家不能平起平坐,其他的家也很重要,中国治国安邦几千年来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德,但是这里面的主流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在历史上三家互补,主流文化大概是儒家文化。我重点给大家讲儒家文化,但是为什么法家文化又涉及进来了呢,因为儒家有一个对立派总是和他过不去,那就是法家。既然我们讲矛盾的这一方,我们也得讲一讲矛盾的另一方,双方的意见都应该听一听。至于在座的各位领导,如果你有时间还是应该介入国学。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就学儒家、法家、道家,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就学儒家。如果中国人说不知道儒家、印度人不懂伊斯兰教那就不好了说了。

我今天的课程综合将这三家,以一家为主,同时涉及到法家和道家,因为儒家和法家是对头,让大家对这三家的内容有一些了解。儒家主张用伦理道德来治理国家、用文化来治理天下;法家主张君主专制,法家主张用法,但是这个里面的“法”和今天的法不一样,大家知道法制、法治有两种,这两种不一样。“法治”是法大,谁都要服从法,我们国家可以没有君主,但是不可以没有法。中国历史上产生过两种法家,一种是平民法家,主张法律之上,一种是贵族法家,他主张君权主张。商鞅变法时说太子变法,按商鞅的说法是不行,王子犯法与数民同罪,最后没敢制裁太子,这两种法家最后达到妥协,因为当时双方共同的任务是富国强军,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双方妥协,商鞅就不制裁太子了,但是惩罚了商鞅的两个老师,相当于是党委书记犯罪了你说制裁不制裁呢?

中国后来是哪种法家胜利了呢?中国后来是贵族法家胜利了,平民法家失败了。中国也强调发,但是是对最高的领导一般来说还是有另外一种说法,所以这个影响到我们今天。我们都知道老将军许世友是怎么埋葬的,按照道理都得火葬。我到农村去讲课时,当年火葬是毛泽东签字、周总理签字。这个“法制”胜利了也不一定就是坏事,也有优越性的地方,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在一些特殊国情下,有时候君权至上,权大于法,反而能够减少社会的动荡。平民的法家有时候会造成相当大的**。在历史很多政治学家也有这种看法,在社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在社会各个地方联系不题密集的地方,有时候需要一个至上的权利,完全靠制度会造成不正之风。这次的课程以儒家为主,同时涉及到法家和道家。

介绍儒家、法家、道家,同时再讲这些文化的重要性,然后再讲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然后再涉及到法家和道家的内圣外王之道,同时再将儒家、法家、道家的基本理念。第一部分以儒家为主,同时介绍法家、道家;第二部分讲内圣外王之道;第三部分讲基本理念。

什么叫“儒”、什么叫“儒家”?“儒”一般人说就是读书人,我们在座的全都是“儒”,我看到大家就是眼前一群儒坐在我的面前,什么时候把儒和读书人相等同的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逐渐开始出新的,隋朝出现了科举制,到了北宋王朝逐渐开始成功了,科举制有规定,私有的人要想出人头地就得读书,读儒家经典,然后参加考试,考题从儒家经典里提炼,答案标准一律按儒家经典的要求。考试合格以后可以实现自我,所以千军万马独木桥,大家都来读儒家经典,从此读儒家经典成为了社会风气,上上下下都读,久而久之,儒就成了社会的代称,我们说他是一个书生,也就是他是一个儒生。如果再往前追述到孔子时代,那个时候“儒”不一定就是读书人,那个时候儒确实是有文化,但是不能简单的说是读书人,当时的“儒”是一个职业,从事礼物这方面的工作,他们是赞礼的,武汉专门也这样的公司,比如说有人要结婚了,把婚礼举行得热闹一点,请公司来操办。儒在当时就是大家靠这个吃饭。但是我们对这个理解还不能这么简单,古人特别重视礼,我们的社会是法制社会,我们更强调法,古代也讲法,但是还是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古代社会以礼为主、现代社会以法为主。所以古人特别强调礼,大大小小的生活中离不开礼,婚丧嫁娶、祭拜祖先离不开礼。这个“礼”包含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格,所有的这些内容,情感、价值、内容、人格、尊严表现为“面子”。不能伤害人的面子,就是对人的一种侮辱。所以礼的背后隐藏着这样的一些文化内涵。你举行礼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人该来、什么人该请,该去的你得去,你不去就是你的问题了,当然你有原因就得说出,如果你不去对人的面子也是一种伤害。你参加礼时也得注意,穿什么款式的衣服、手里拿什么东西、做什么动作、哪些玖可说、哪些话不可说。谁在左、谁在右都是有一种说法的,万一违反了你就伤害了面子,否则会造成人际之间不和谐、家族不和谐、社会不和谐。过去的大贵族,一年四季各式各样的礼特别多,还得请朋友、客人,这么复杂的程序有时候难免不会出现差错,尽量减少。儒这个职业派用场了,我来帮你操办,到举行礼的那天很多儒就来了,基本能够保证让你的行为举止中规中矩,让你的一切做法都能保住人的面子,人际之间的和谐、家族和谐、社会和谐,整个社会都非常的安定。

论语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和为贵”,说的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为什么要从事礼这方面的工作呢,因为要追求和谐,儒就是干这个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座的各位领导还需要扮演儒的角色。有人说我不是儒,我是领导,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在精神上你还得向儒来学习,日本大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先生说了,办企业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但是松下先生认为规章制度是也缺陷的,他说规章制度冷冰冰、规章制度硬梆梆、规章制度缺乏温馨、缺乏伸缩性。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方面、也有好的方面。怎么办呢?松下的看法就是能不能给规章制度加几滴润滑剂,松下先生说礼仪就是润滑剂。你违反了制度,你就得受到惩罚,虽然我知道你执行制度没有错,但是情感上还是不太高兴,心情不太愉快。所以松下先生说给规章制度加点礼,把规章制度润滑润滑,使规章制度有点温馨、使规章制度有伸缩性。松下先生在他的企业里有这样一个工作,新的职工进了企业之后,要向老职工行拜师礼,这样老职工心理也比较能接受,有时候老职工不太符合时代的要求,有时候有被冷落的感觉。怎么样从礼仪上来尽量的缓和和弥补,这样做也使新职工感觉到这里的人情味,感觉到这里人际关系并不是冷冰冰纯粹业务上的联系,大家彼此之间还有情感上的交流,还有柔性的东西。比如说松下先生说年轻职工结婚时要听老职工的教诲如何为人夫、如何为日妻,让年轻职工感受到这是一个家庭,使他的公司不再是那种特别生冷的,包括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再是生冷的,人际之间除了业务上的联系,也还有社会上的一些联系。你我之间并不是纯粹的工作上的,可能还是球友、可能还是牌友,我们之间可能还有其他的关系。松下先生有规定,老职工犯错误该不该批评?该批评,谁犯错误都得批评,但是他尽量做到这一点,一般来说尽量在年轻职工不在的时候批评老职工,别当着年轻职工的面批评老职工,为什么呢?他地年轻职工面前是有面子的、有尊严的。你小的时候爹妈要吵架,把你给请回去,尽量别当着孩子的面,如果是这样夫妻双方都没有面子。在座的各位也是这样,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家里人吵架。当职工的家属来了、职工的女朋友来了要夸,要让他在家里人面前特别有面子,让家里人也特别有面子。那个时候很多农村人到城里打工,有时候他的家属来了,来了之后一定要让他嘎受到你们家人在这里工作很好,很受尊重。松下先生尽量做到这一点,让人们的情感、价值、人格、尊严都得到满足。

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要扮演儒,就是让人们别一个个都是凶神恶煞的样子,还得有一些柔情,不能影响工作。我们今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得扮演儒的角色。

什么叫“儒家”?儒家还得从“儒”来说起,有低级儒、有高级儒、有小人儒、有君子儒。低级儒是送请帖、跑龙套。高级儒是总指挥、总协调、制定计划,高级儒的知识面要广、社会联系广、认识的人还要多、而且应变能力特别强,因为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什么怪事都可能发生,关键的时刻你得出面来摆平,你得应变。所以高级儒特别的能干,孔子在当时干高级儒,这样可以解决国家的问题、解决国际的问题。孔子后来当过市长、干过建设部长、干过公安部长、总理,他是干高级儒的。小人儒就是混饭吃,只要能多挣钱,干很的违反原则的事,他就是为了挣钱,有时候挣的是昧心钱。君子儒也要挣钱,但是不是以挣钱为最高目标,他们想改造社会,他们有理想,他们看到了社会黑暗。老百姓饥寒交迫、老百姓水生火热,所以君子儒同情老百姓,他们希望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他们到处造舆论,他们到处办教育,他们到处对统治者进行游说,你让他参加农民起义推翻朝廷这个他做不到,他们用他们的方式来发挥作用,为老百姓说话,同情老百姓,反对统治者,统治者对他们的态度比较矛盾,统治者骨子里是不喜欢他们的,但是统治者又需要他们,他们读书特别少,读书人的办事能力强,有时候想办成一些事还真离不开他们,而且这些人有时对你进行的游说还是有道理的,为了长远的利益还真得接受他们的主张。统治者对这些君主的态度是“用而不大也,用而不长也”,我不长用你,也不大用你,我对你近而远之,比如说我对你很尊重,我可以给你豪宅、给你地位,但是不一定用你。这些君子儒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文化圈,他们在这里相互切磋、相互激励、相互支持,我们把君子儒形成的文化圈叫儒家。儒家是君子儒形成的文化圈,孔子是第一个君子儒文化圈的核心。法家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文化呢?法家其实是自发信号的,就是很多政治家在各国当宰相,历史上有十个著名的法家人物,一个当律师、两个当学者,其他七个当宰相,他们之间也没有联合起来,也没有互相商量,也没有文化圈,大家分别不同的场合提出了自己的法家思想,所以法家没有一个圈子,儒家是有一个圈子的。老子提出的思想,后来庄子在他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自己的思想。比如你在湖北,我在北京,你提出了主张,我也提出了主张,其实这两个人也不认识,但是到了后人觉得他们两个人的思想很相象,就把他们弄成一家。几千年来君子儒他们为老百姓说话,统治者对他们的态度有时候缓和一点,有时候严厉一点,严厉的时候就是对君子儒杀头,缓和的时候有时候也用,但是不大用。

封建礼教是小人儒干的,我们从孔子、孟子、荀子的诸多例子当中可以发现产生很多封建礼教的内容。后来封建礼教是小人儒干的,前一段时间在北京长安街上放了孔子的相,很多人说封建礼教回来了,其实这是误会。中世纪的基督教祸害老百姓、科学家,其实那不是真正的基督教,都是享受封建特权的,他们是小人基督教,真正的基督教不是这样的。以上介绍了“儒”、“儒家”。

“法家”就是依法治国,我们今天的法制起码理论上强调法律,实际过程中很困难。古代就是公开强调君主之道。

道家也没有一个组织,道家讲的就是用自然的方式来治国安邦地

儒家、法家、道家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我可以讲出很多理由来说明这些文化的重要性,但是时间不多,我只能给大家讲一个简单的理由。我把这些文化放在世界文明的角度来做一下比较,这样就能比较出这些文化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世界历史上有几大文明古国,有人说四大、有人说五大、有人说七大、有人说十大,欧美强调的是五大文明古国,我比较赞成五大。这五大文明古国是埃及、巴比伦、希腊、印度、中国,这几大文明古国都创立了辉煌灿烂的文明,非常了不起。但是这几大古国的命运并不相同,埃及灭亡了,现在的埃及是巴比伦的后代,有的人说被罗马人杀光了,有的人说被流落到世界各地了,文化全埋在地下了,地上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挖地下文物非常不准确,最好是地上地下都有,地上也传地下来,地上地下结合起来研究,但是地上没了,彻底灭亡,现在只能靠挖地下。巴比伦的人都没了,不知道,文化全埋一下的,只能靠挖地下了。这两个文明古国灭亡了,被基督教代替,埃及的亚历山大曾经是基督教的重大据点。这次埃及开始宗教**,一个穆斯林的女孩子喜欢一个基督徒。欧洲不知道希腊文化,希腊文化中断了。过了千年之后,欧洲人才逐渐恢复希腊文化。古代印度文化也有,但是有残缺,佛教是印度的,佛教的影响特别大,影响到南亚、中亚、东亚,甚至对西亚也有一定的影响,伊斯兰教有一个派别叫苏菲派,这就是受佛教的影响。中国的新疆地区,我们的邻邦阿富汗、吉尔吉斯全是佛教的天下,但是公元十一世纪,伊斯兰教打到了印度,到了公元十三世纪,佛教在印度灭亡了。当年唐玄奘到那烂陀寺(同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我们还捐了一大笔钱赞助修建那烂陀寺。印度的佛教就这么灭亡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佛教在中国开会,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佛教真的灭亡了,有人使印度现在还有日信佛,于是派一个代表团去印度考察,经过考察最后的结论是确实灭亡了,印度有人信佛,最后一问,他说的跟佛不是一回事,而且人也太少了,估计也传不下去。所以最后代表团写了一个综合的评估报告,佛教在印度已经灭亡了,印度没有佛教了。印度没有佛教了,印度古代文化残缺,佛教是一大项。现在没有中断、没有残缺、全面传承下来的文化只有中国五文化,难道中国历史上没有战争,是不是没有战争我们的文化没有被打掉呢,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太多了,无论是中原内部还是中原周边地区的战争都非常激烈、非常频繁、非常惨痛。但是特别奇怪,无论是战争怎么打,文化打不掉。很多其他民族在军事上、政治上战争了中原以后,到中原来建立政权,有些民族甚至上绝不接受中原的文化,他们带了自己的文化,但是这不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你到了中原就得接受中原的文化,或者是积极主动的接受、或者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反正得接受。有人说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没有受到过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佛教就是强势的,到了唐朝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到了北宋王朝的犹太教,后来还有天主教,这里面有很多强势的文化,但是犹太教不是强势的文化,但是很奇怪,谁也没有把中国文化冲掉,不但没有冲道,反而要接受中国的文化。伊斯兰教、基督教最后都接受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伊斯兰教、中国的基督教跟中东地区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为什么文化打不死呢?经过研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文化的基因特别的厉害,文化基因传递能力强、复制能力强、再生能力强。以儒家为主,包括法家、包括道家,谁有这个基因,谁就长寿。历史上几大帝国,罗马大帝国,横跨欧亚,波斯大帝国,北部到波导,南部到尼罗河,东部到印度。包括当代的奥斯曼帝国,很多帝国都是横跨欧亚,这些帝国全都完蛋了,现在就只剩下中华大帝国了,历史上多次的王朝改朝换代,这些帝国随着他们的灭亡,新型的国家产生也是好事,而这个帝国每次改朝换代还是跟原来一样,恢复原来的体制。新的王朝产生了,并不是新型国家的产生,新的统治者来了以后,还是用过去的国事,只不过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但他并没有产生新的,这些帝国灭亡了一些产生了新的国家,而这个帝国经过战乱以后产生的不是新的国家,还是那一套,他就是不分裂、就是不灭亡。到了中国近现代中国特别惨,近代的耻辱我们都知道,日本帝国主义打我们,外蒙古会不会回来这个还很难,这个还要从历史的长河来看。

总的来说,这个大帝国不分裂,西方说上个世纪、上上个世纪分裂中国的最佳时期已经过了。前一段美国的一个作家出了一本书说俄罗斯的分离部分还没有完成。中国目前还看不到迹象。为了大帝国身上有他的文化、基因。儒的思路是什么?面子、尊严,除了制度管理之外,你还得讲面子、讲尊严,还得讲亲情、讲温馨。我现在给你的第二个思路就是文化的基因,很多人说搞企业文化建设,建设什么呢?建设文化基因。神龙大帝国不想灭亡,文化基因很重要。有人说这些帝国就是没有文化,是建立在军事力量的基础上,盟国、波斯、阿拉伯等全是军事力量,始终缺少一种文化,大家之间的隔阂特别深。而中华大帝国不一样,中华大帝国几千年靠的是文化、靠的是软实力的结合。比如说道家文化,道家文化在河南产生,老子可能是安徽人、可能是河南人,但老子的思想是在洛阳产生的。为什么河南文化会产生老子呢?荷兰这个地方在中国上个世纪统计的范围是东边到大海、西边到流沙,估计可能到了甘肃,北边到了大漠,那个时候生态没有破坏,我估计到了内蒙古,南部到了长江,可能过了长江。商朝的中心地带在郑州、商丘、安阳;周朝的中心地带开始在陕西,很快就挪到了河南。中国上古时期的中心地带,河南统治的地盘相当大,南部到长江,这么大的地盘就是在今天也是大国,古代更是大国。河南凭什么能够统治这么大的地盘,什么都没有,破路也没有,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到处都是障碍,到处都是山,什么路都没有,也没有通讯设施,没有军队、没有特务,没有钱来养活这些,不但没钱,各地还得给我钱。河南这个地方特别怪,什么都没有,有一年齐哀公到洛阳来述职,从淄博到洛阳,现在看起来容易,可是当时山高路远,迟到了以后把他给煮死了,大家说凭什么能够统治天下,凭的就是软实力,所以大家要学习如何使用软实力就学习道家。中华大帝国没有灭亡,文化基因就是在于儒家、道家、法家。

中国共产党特别怪,几千年各种共产党上千家,可以分成基督教文化的、伊斯兰教文化的、儒家文化的,我们不说灭亡不灭亡,共产党当年有基督教的、印度教的、阿拉伯地区的,分裂特别厉害。欧洲的共产党是四分五裂,巴西的共产党比我们成立早一年,他们是成立分裂灭亡、再成立再分裂再灭亡。阿拉伯地区的共产党由于教派的不同,分裂很厉害。尼泊尔分成六七派。中共成立以来没有分裂,当初成立的时候,全国军阀混战,共产党这么几个毛头小伙子,没有钱、没有军队,但是没有分裂,在这个过程中党内确实有矛盾,共产党一开始领导人就没有解决,毛泽东是后来才有的,但是当时没有解决领导人也没有分裂,中共就特别奇怪,而且曾经有过分裂的最佳时期,张国焘时期,他想分裂,反正起码他有这个能力分裂。中共打的斗争是很激烈的,当时杀死了很多自己优秀的红军,但是就是没有分裂。1979年美国有一个学者写了一篇文章说苏联要完蛋了,20年之内苏联完蛋,他把完蛋的方式都说出来了,当时我们觉得不可能,苏联是核武器大国,而且苏联的老百姓日子过得还可以,怎么可能完蛋呢,但是没等20年,1991年12月苏联就完蛋了。这位学者很兴奋,1999年写了一本书,里面说下一个完蛋的就是中国,**当时也写了一本书,他说10之内中共必完,等了好几个五年到七年还是没有完蛋,而且中国现在变成了第二经济大国。美国的学者前面写了一篇文章承诺错了,他倒是很有勇气的,学者有时候出点错也是正常的,关键是能承认错误,他说经过研究是苏共没有文化,这个党开始成立就不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中共不但有理想、有幻想,中国还有文化底蕴,有一个民族留下来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俄罗斯没有、苏联没有,一旦情况发生了变化就会散,他说中共不会散的,因为中共自我更新的能力特别强。从历史上来看,西方的大帝国都是灭亡,最后产生出很多新型的国家,大帝国是由武器强行捏在一起的,最后一旦大帝国的武力跟不上的,就开始散了。中国的历史不一样,中国的历史始终是文化连接,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是王朝发展的危机,但是新的王朝还是把原来的文化框架重要拿来继续延续,只不过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所以中国大帝国的动荡是一种自我更新,西方大帝国的动荡是旧的完蛋、新的产生。中共是一种自我调整、自我更新的。儒家、法家、道家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基因,不死的文化基因。

这种思维方式用在企业上,能否使我们的企业也有一个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文化基因,用不着说我们这个企业彻底完蛋重新产生一个新的企业,我们肯定有问题,也问题我们能否自我更新。不死的基因、长寿基因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讲了什么是儒、什么是儒家。第二、讲了文化的重要性。

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关于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境界、儒家的人性论,我会把法家对人性的看法、道家对人性的看法同时都给大家介绍。内圣包含三个小问题:

第一、儒家道德修养的方法。

第二、儒家道德修养的境界。

第三、儒家的人性论。同时也讲法家、道家。

儒家道德修养的境界是指道德修养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宗教就是我上天堂,这是境界,一味的要追求这个,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境界,比如说道教,我要当神仙,我要修道成仙,我要飞天入地,人们都在追求。儒家道德修养也有他的目标,不过这不是宗教,不讲天堂。经过修炼要当圣人,圣人一方面是道德、一方面是智慧。工作能得和道德是一流又是什么样的人?儒家所追求的境界,在中庸这篇文章里,儒家讲到了儒家道德的修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经过道德修养、经过修炼你能够做到诚,诚是指道德在脑子里扎根了,扎根就诚、没扎根就不诚,这种文化在你脑子里完成了。“至诚”就是深深的扎根、完全的扎根、彻底的扎根。经过这些道德修养的方法扎根,一旦道德在你脑子里扎根,你就能做到尽其性,把你的能量全都发挥出来,有多大能量发挥多大能量。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有很大的能量,而你平常意识不到你有这么大的能量,我现在当老百姓,我的潜力应该是当国家主席,可是我不知道,但是经过我的修炼,我发现我的能量远远不止于此,后来我意识到我能当国家主席,你能把你全部的能量都发挥出来。你必须修炼到诚的地步,否则你不能发挥。有的人干了一辈子,由于道德跟不上,他应有的能量没有发挥出来,他本来应该抗一万斤,结果他一辈子只抗了两千斤。怎么样使自己的能量100%的发挥出来你就有诚。“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万紫千红才是春,你一定能做到把你周围的能量都发挥出来,我到你的企业发现你的副手在偷懒,那就说明你手下的人没有把能量全部发挥出来。你能把你的能量都发挥出来,你一定能把你周围的能量都发挥出来,你周围人没把他的能量发挥出来说明你这个领导干部有问题。松下先生把他的能量都发挥出来,他带动了一批干部,带动了一批员工,他们也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出来,大家都拼命的干。你既然能把周围人的能量都发挥出来“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你不会浪费一滴水、你不会浪费一度电、你不会浪费一分钱,松下说一个螺钉都不浪费、铅笔头都不浪费、纸条都不浪费,我到你的企业,你离开房间该关的灯没有关,你没有尽物之性,一旦你的道德修养能够达到至诚的程度,你一定能够把你的能量全部发挥出来,你一定能够带动周围的人把能量都发挥出来,你一定能带动你的企业把物质的能量全都发挥出来。一旦你能够做到把物质的能量也都发挥出来,你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你跟天地万物之间不再是一种对立,而是一种顺应,在顺应的过程中赞助它、辅助它的过程中来和它处理关系,你和自然界不是一种敌对的关系,我们和自然界之间是一种和谐,在与天地万物变化的和谐过程中,我们处理好关系,我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你跟天地万物和谐了,你跟他处于一种相互帮助、相互辅助的关系,你就“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样你就非常伟大了,你能和天地相并列,这是儒家道德修养的境界。

我在烟台讲课时,有一位企业家说是生产农药的,我说那你是污染环境,他说我不生产那种农药,他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的大白鹅进入中国对中国柑橘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我们得杀死它,我们得生产农药,结果污染了环境,大白鹅抗药性,后来的几代大白鹅不怕药了,我们只能生产毒性更毒的农药,污染了环境、污染了柑橘。他说现在生产一种红眼蜂,大可以吃美国大白鹅,它能够更加促进柑橘受花粉的传授,促进柑橘的生产更好。这叫“赞天地之化育”,我利用事物自身、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来解决自然的问题,我利用虫子来吃虫子,我不再强行的用我的农药来杀死它。他跟我说有些野草对庄稼的损害特别大,过去我们用除草剂,结果污染了环境,现在培养另一种草,这种草生产出来把那种草弄死了,而这种草是鸭子特别爱吃的,鸭子又带动鸭屎,使庄稼长得特别的好。儒家的这个思想是从道家来的,儒家道德修养的境界大量的是吸收道家的。

道家的“道”是什么?“道”可以说,但又不是真正的道,它的名称如果可以下定义它就不是真正的名称,道根本就不可以说,老子从来不说道是什么,因为一说什么就不真了。老子如何表达“道”呢?老子不说道是什么,在哲学上可以这样来处理,哲学上有些东西我们可以不说它是什么,但是你可以说它是什么样,你对它进行形容、你对它进行描绘。道德经里不说道是什么,说道是什么样,道是风的样子、是雨的样子、是天的样子、是水的样子、是母亲的样子、是婴儿的样子,但是道家从来不说道是什么,一说就不真了。所以中国的人文学跟西方不一样西方画月亮,道家画风、画云、画影子,通过这些把月亮反衬出来。西方说我爱你,上来就啃,中国说我你就上来打你一下,用打来反衬出我爱你。我不说行,因为我是老师,这是我的职业,如果一定要说,我这种说的方法是用“真如”的方法,真如是佛教里面的,真如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接近实际内容,你不可以得到100%的黄金,但是我用尽可能接近100%黄金的方法里说,佛教到中国来我们用中国的语言里翻译佛教,总是不可能完全确切的符合佛教的愿意。你让我说百分之百的符合道的说话不可能,我用真如的方法。“道”其实就是生命力,老子的道德经在讲如何把事物的生命力激发出来,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力,就看你能不能激发出来。西方有一种说法,没有不行的学生、只有不行的老师。任何学生都有生命力,关键是老师能不能把他的生命力激发出来。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生命力。

老子有这种说法“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任何人都也生命力、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力,我们要想办法激发。对圣人来说,这个世界都是有生命力的,这个车间有生命力、这个团队有生命力,关键能否激发出来。我们的干部不能指责下属,只能指责自己,道家讲的就是要激发事物的生命力。尽量用自身的特点根据你自身的规律来激发你,我用虫子来制虫子,我用草地来制造,顺应自然的脉络,根据儿童的心理来激发儿童,根据老人的心理来激发老人。“无为”就是不要强行的设定一个模式,强行的把学生纳入到老师的模式当中是不可能的。老师也可以有自己的模式供学生参考,然后利用学生自身的特点想办法让学生接受,不能强行。

道德经有这种说法“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根据每一个家族管理、根据每一个乡村来管理,宏观要有宏观管理的方式,微观要有微观管理的方式。

老子还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东北有东北的情况、武汉有武汉的情况,绝不能强行的拿你的东西说你得接受我的,不可以这样。用这种方式才能激发事物的生命力。

儒家道德修养的境界是“赞天地之化育”,我根据你自身的情况,我辅助你,我绝不强行你要按照我这个来。我的道德修养到一定境界,我把我的生命力激发出来,我还要把任何事物的生命力都激发出来,我用自然无为的方式、我用赞的方式来推动社会的变化、推动宇宙的变化,这样我就是一个伟大的人。这是儒家道德修养的境界。道德讲的是激发事物的生命力,用自然无为的方式来激发事物的生命力。

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几千年来儒家提出了很多种道德修养方法,我给大家讲三个道德修养的方法,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讲三个道德修养的方法,这三个可能最为重要。这三个道德修养的方法非常简单,我说出来大家就会觉得简单,哲学就是常识,不过常识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不但要讲常识我还要从常识的背后,我不但讲饮食还要从饮食的背后来讲。儒家道德修养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儒家强调要有反省意识、忏悔意识、自我批评意识,矛盾针对自己。在座的各位都战胜了很多客观的要素、战胜了很多的人,非常的了不起,我想这些成绩的取得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你肯定付出了不少的代价,有的人流汗了、有的人流了眼泪、有的人也流血了。前一阵有一个山东教育局的局长秉公处理一件事,晚上回家一个砖头砸在他的头上。无论如何,大家取得了胜利,确实非常了不起。真正最强大的敌人不是周围的人,最强大的敌人是你自己,你战胜周围的环境不容易,但是你战胜自己是最难的。我的邻居是亚洲游泳冠军,他说在赛场上最大的敌手还是自己。儒家特别强调矛头针对自己,孔子《论语》里有这样的话“吾日三生吾身一为人谋而不忠乎”,这里面“三”是多的意思,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每天不断的反省我自己。不管怎么解释,有一点就是每天我跟自己过不去,我每天不断的挑自己的毛病,我每天不断的检查自己。

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我们有时候做事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不能指责别人,先反过来检查自己。只要你坐得正,大家最终会认可你,这只是一个过程。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大家都有爱心我不怀疑,我爱我的妻子、爱我的孩子,但是我爱人家,人家不爱我,我得反省自己,“仁”就是爱人,有高层次的爱、有低层次的爱、有文化含金量高的爱、有的是文化含金量低的爱。《北京晚报》说一个姑娘说公车给母亲抢座位,小姑娘不坐给她母亲坐,她为了给母亲抢作为她不让一个70岁的老奶奶坐,这种爱是反文化的爱。有很多爱是低层次的爱,很多家长溺爱孩子,家庭暴力说不大不成器,这就是低层次的爱。“治人不治反其智”,你管理别人,别人不服从管理,你的管理方式方法是否到位。“礼人不答反其敬”,我向你鞠躬,你向我鞠躬,我向你行礼,你不理我,所以还得反省自己。总而言之“行有不得者”,先检查自己。

孟子说“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别人对你没有礼,肯定是我有问题,是不是我不仁了,否则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此物奚宜至哉”,儒家只是说你先反省自己,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问题。即便日本帝国主义南京大屠杀我们也得反省自己,我们是大国,我们人口众多,我们凭什么被屠杀,我们落后、我们愚昧、我们分裂、我们不统一、我们不团结。道家讲要激发别人的生命力,要用自然无为的方式激发,那就需要你谦虚,你得顺自然、你得顺应人自身的脉络,你不能强行把人们纳入到你的模式当中,所以你要想顺应自然,要想把别人的生命力激发出来,你就不要争强好胜。道家特别强调不争之德,不要上来了就向别人炫耀武力,真正的展示从来不穷兵极武,真正会打仗的展示从来不会在别人面前虚张声势。低调,善于激发别人,让别人做事谦虚、谦卑。要想不争就得发现自己的缺陷,就得自知自明。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你能战胜别人你很有力量,但是真正强大的是你能战胜自己。好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只知道自己的优点。中国的传统、中国的儒家、道家都讲究要自我反省,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儒家道德修养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矛头针对自己。中小学教育的水平,北京市的水平算比较高的,有一次报纸上说武汉的老师不服,说北京占了那么多的资源这个水平是应该的,北京西城区的教育水平是比较高的,十几年前《北京晚报》登过一件事,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局找到北京市西城区重点高中的离退休教师开座谈会,你们这几十年教书育人的生涯,你们讲讲孩子的成才规律,后来把这个座谈会的纪要《北京晚报》登出来了,他们说根据几十年的教书育人发现,在一个班里学习成绩前十名和学习成绩最后十名的孩子成才率基本一样,甚至可以略低于学习成绩最后的十名。什么样的孩子成才率高呢?第二个十名较高,后来有一个女士听了以后说我的女儿前三名,我得赶快让我的孩子退后几名。学习成绩前十名和后十名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思维方式都缺乏反省、忏悔、自我批评。学习成绩不太好往往认为是客观原因,他会说我们家父母没什么文化,他把自己的责任给推卸了,小孩也可以不好好学习了。学习成绩最好的这十名,这种孩子往往把自己看得特别高,他的学习成绩偶尔也会下降,他不追究自己的责任,他不认为自己有问题,他认为我最优越,往往把学习成绩下降归结为偶然出现的客观原因,不过他找的客观原因是偶然出现的。在国际体育比赛中一些大牌的明星往往喜欢这样,一个美国的排球队输给了秘鲁的足球队,后来美国的教练说是这样这次灯光没有调好。学习成绩最好的孩子往往也缺乏这种意识。而学习成绩第二个十名的孩子他们往往是努力努力就上了,松懈松懈就下了,这种孩子比较清醒的意识到我多一分投入多一分收获,我的成绩和投入是密切相关的,这种孩子就比较容易检查自己、忏悔自己,这种孩子在日后的工作中由于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比较容易成才。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儒家的道德修养。

今年是中国和以色列建交17周年,17年前以色列的总理沙米尔、外交部长利维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党,但是他们统一都同意要建交,对华友好是一定的。但是利维外交部长引用了孔子的一段话“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里之。既来之,则安之”,远人就是住在偏远地区的,他们有时候对我们中原地区不服、不认可,在中东地区是谁敢不服就灭了你,儒家并不是因为中原民族强大谁不服就灭了,这里面说的是你不服我就得反省自己,说明我的文德水平不高,文德一方面是知识水平、一方面是道德水平,我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有问题我修炼,我好好修炼提高我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等我的文德水平提高了,其他少数民族自然就来了,人家来了之后我让人踏踏实实在我这儿。这里反应出儒家是用自我反省的方式、自我批评的方式来吸引。犹太人在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一直不人欺负,早在古埃及时期,埃及人想灭掉犹太人,后来埃及灭亡了,犹太人继续存在。后来是亚述人想灭犹太人,然后又是巴比伦灭犹太人,然后又是新巴比伦,希腊人又想灭,马其顿打压犹太人,波斯对犹太人也不好,波斯也灭亡了,然后是罗马人对犹太人进行灭绝,从罗马人的屠杀开始,犹太人彻底失去家园,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到了开封,一路到了东欧,世界唯一享福的犹太人就是到了东欧,世界唯一对犹太人好的就是中国人,到欧洲的犹太人惨了,到处都是打犹太人、杀犹太人,但是犹太人挺过来了,利维外交部长说世界民族五千年,一个是犹太人、一个是中华民族。有人说肯尼亚人都是五千年,他们有五千年的时间但是没有五千年的历史,他们后来的水平跟五千年差不多,我们是有这个时间也有这个历史,我们是五千年天翻地覆。犹太人为什么能够挺下来呢?犹太人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文化基因,那就是他们有恕罪意识,犹太人没有灭亡一直认为我们之所以受欺负,是因为上帝让我们为祖先恕罪,每年阳历10月6日—8日是犹太人的赎罪日,这一天13岁一上的犹太人都在家里静坐反省,到第二太阳落山之前都不能吃饭,大家要相互的道歉,他们没有灭亡和他们的文化息息相关。这两个民族这种意识是非常强大的。

中国历史上每当封建王朝发生危机时,封建帝王都要发布一个文件叫“罪己诏书”,已经四千多年了。如果从汉武帝开始到现在也有两千多年了,我们再虚伪也虚伪了几千年了,有人说世界还有其他国家的君主也可以做自我批评,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沙俄都有做自我批评,但是不一样,我们是组织行为,他们是个人行为;我们是制度行为,他们是偶然行为。我们已经把这个变成一种制度、变成一种组织行为,所以我们延续了好几千年。就拿共产党来说,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全世界欢呼,但是1945年在沿岸中共发布了一个历史性的文献,这个文献的标题是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罪己诏书,当全世界欢呼反法西斯胜利时,中共也应该欢呼,当时中共的军队不到三万人,1945年中国正规军91万,民兵20万,中共首先想到的是反省,做了严厉的清算,深挖错误根源。1981年中共发布了一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决议,这个比上一个还严厉,上一个没典型,这个点名了,点了毛泽东的名,他得承担责任。当时这个决议发布之后,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意见发布以后,邓小平、李先念在不同的场合都强调也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往毛主席一个人身上推,这是集体问题,过去很多错误的汇报我也汇报过。苏联全把错误往四大宁身上推,中共就不一样了,中共是集体的错误,我们谁都有份。为什么美国的那位作者是“中共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德国有一位学者问我老子的道德经,一会儿说道是母亲、一会儿说道是婴儿,后来我说妙就妙在这儿,母亲是产生者、婴儿是被产生者。这意味着自我更新,道是强大的生命力,强大到什么程度?强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什么叫最强大的生命力?能自己淘汰自己、能自己更新自己、能自身完善自己。苏联是必须别人把我干掉,西方的大帝国都是别人推翻我、别人干掉我,中国的方式是我自己干掉自己、我自己更新自己、我自己变化自己。道既是母亲、道又是婴儿,这就说明道家的思想,道是一种自我更新的生命力。我说的这个强大不是物理学的强大,不是生物学的强大,不是化学的强大,而是哲学的强大,哲学的强大就在于自己是自己前进的动力,自己能够发展自己,自己能够更新自己。儒家的文化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东欧国家的文化里缺乏这种意识,在历史上西方对外来的宗教排斥,儒家展开胸怀接受了佛教、接受了道教、甚至后来接受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有不足。道家强调大道无所不包,大家融合在一起。

这种修养方法还要求当主观与客观发生矛盾时不需指责客观,永远指责主观。儒家说“天下国家不正,还是吾心不正”,神龙企业发展得不好,每个人只能说是我的问题。金荣集团是内蒙古包头最大的民营商贸集团,很多大的商业广场都是他们的,刘总是农村,小时候家里特别穷,父亲去世以后被人欺负得更厉害,只好开始乞讨要饭,攒了点钱开始做买卖,后来又开始租一个小店铺,最后越滚越大,这个过程只用了十年的时间,打败了好多竞争对手。当时有一个硕士是学企业管理的,小伙子毕业以后说回包头创业,我到金荣集团去讲课时,他说被刘总打得稀里哗啦,别看这个农民没什么问题就是这么厉害,我一直想弄清楚他为什么能成功,我跟刘总聊天的过程中,有一天他有一句特别闪光的语言,我觉得这就是企业的文化基因,他说客观没错,出错就是我的错,一直就是这种思维方式。他小时候被人欺负,他回家哭,他母亲说野兔被吃了不是狼的错,是野兔的错。你的错就是没有防范,你怎么样使小偷偷不成,包括偷东西的35种指法,他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汶川地震新竣工的中小学教学楼都垮塌了,日本是9级地震,只垮塌了几栋,他们正在调查这些垮台房子的原因。

中庸这篇文章里讲到这个问题,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每一个人经过选择都有自己的位,一旦你选择了就得尽心尽力,全身心的把你的工作干好。不要指望客观环境,也不要抱怨客观环境,你就想全身心的把工作干好,我给你好的环境,你就全身心的把工作干好,应该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么好的环境难道你不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吗,不许抱怨客观,我让你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你到那里踏踏实实的把工作干好,我让你到天灾人祸的地方把工作干好,不许抱怨客观。你就想着怎么样踏踏实实把工作干好。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他无论到哪里都能全身心的把工作干好,都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如果工作没做好怎么办,我绝不指责下属,我是笨蛋,是我没把工作干好,是我的责任。“在下位不援上”不许指责上级,都检查自己。“正己而不求于人”,我把我的问题做好,绝不能上来就找别人的责任,这样你就不会整天牢骚满腹,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我都不抱怨,我抱怨我的问题。儒家特别强调只职责主观、不许职责客观。美国前总统当兵的时候,长官给他使坏,折磨他受不了,老兵欺负新兵,他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能不能通过社会关系换一支军队,母亲完全有这个能力,但是母亲拒绝了,母亲给了回了封信,信里说上帝给你发牌,你的任务就是好好打牌,不许抱怨上帝不公正,你的任务就是想办法解决问题,领导给你什么环境都是公正的,你的任务就是好好打牌,你把这个工作做好。儒家的道德修养是指责主观、不指责客观,客观永远是没错的。63年非洲国家有一个共产党他到中国来取经,讲了半天他说中国因为有苏联的资源所以能成功,原因是中国有这个文化基因。只对主观提出要求,不对客观提出要求,这个是最重要的。

道德修养的第二个方法,儒家强调知行合一,儒家反对空谈,法家也特别强调,你必须得给我解决问题,所以中国的文化有一个特点,中国文化特别务实,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空谈误国。

法家讲到务实,法家有这样一旦话,他讲人在的选拔,我要什么样的人才,务实的人才“?笏干戚,不适有方铁?”,穿这种衣服、拿这些东西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是一种文明礼仪。说有些特别有身份上流的女士拿的手包,女士、男士穿着特殊的服装表达一种身份,说明你这个人很有层次。法家说了,与其要这些东西,我还不如要会耍兵器的。“登降周旋”也是一种礼仪,参拜完君主以后,动作很文雅、很有风度,但是法家说“不逮不日中奏百”,我在农村插队的时候,村里有一个小伙子谈了一个对象是幼儿园的阿姨,这个阿姨是有名的美人,动作举止非常的有风度,俩人在一起写写诗,不过这位小女子身体不太好,病态之美,这两位私定终生,这个男孩子的父亲不同意,再漂亮不能干活还是不行,老爸给他找了一个对象从山区里来的,突然来了一个黑铁大个的女子,我们当时帮这个老乡抬麻袋,这个大个女子一下子就把麻袋抗起来了,后来这个男孩子还是跟大个子女结婚了,法家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林黛玉这样的美还不如要黑铁打。中国的文化特别强调务实,讲得天花乱坠你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你不能给我实际的,中国人是要解决问题的,我们是要发家致富,中国哲学的特点就是知行合一,“知”就是学习和修炼,“行”就是生活和工作,在生活和工作中完成你的学习和修炼。邓小平说学习马列要精,这话听得有点刺耳,这叫话说得有点太粗俗了,但是理是这个道理。所以儒家是强调务实。

明朝有一位大思想家叫王阳明,他强调知行合一,他对学生说你不能整天到这里来看书,你家里还得养家糊口,他对学生说你家是种地的,就在种地中完成学习修炼。他有一个学生家里来信说父亲去世了,学生跟老师告别说我不得不停止学习和修炼,王阳明马上批评他,谁说你停止学习和修炼了,你下一步的学习和修炼在办丧事中,你们老家喜欢大操大办,你如果能不伤害村民的情况下还能让大家不要大操大办。他手下有一个小官,小官说老师的思想非常好,我特别想跟你学习修炼,我每天没什么,每天要批改大量的文件,实在忙不过来,能不能等我将来有时间,我踏踏实实的学习和修炼。我们的学习和修炼就是在军务、政务批改文件当中。儒家强调知行合一,西方是先知后行。戈尔巴改革先让老百姓改变思维,结果思维还没有改过来就被灭亡了。小平同志说摸着石头过河,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来学习。毛泽东说干中学,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之一,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儒家文化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是知行合一,法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是要务实,你不能脱离实际。他特别强调这一点,只有这个才能得到真知,儒家把这个叫做君子之知。儒家说小人之知叫口耳之知,进了你的耳朵你把这个说出来。什么叫君子之知呢,渗透到你的每一滴血液。我怎么知道这个知是否贯通你的全身,是否真正的渗透到你的每一滴血液。我下午准备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怎么样才能在知行合一当中得到真知。

4月9日下午

上午讲到了儒家的修身之道,讲到了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矛头针对自己,这个很简单,但是其实这个也特别难,这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历史上犹太人也有这个基因,就是这个基因使得我们两大民族能够长兴不衰,但是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机制,而且已经上升到了政治层面、国家层面、组织层面。犹太人上升到全民的层面,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可能是个别人、革命的帝王,没有上升多国家层面。知行合一是我们中国的特色,西方一般是先知后行,中国强调知行合一。当苏联垮台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还在进行,当苏联的经济下降时,老百姓叫苦的时候,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今我们的经济总的还是可以的,因为我们是知行合一、我们是务实。当然我们也有理想,我们不会拘泥于理想。

知行合一才能得到真知,这个真知是贯通全身之知,而不是口耳之知,什么叫贯通全身之知、什么叫君子之知,我总不能从你身上拿一块肉,看看你的血液里是否渗透着真知,如何来确定你是否得到真知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概念,通过这个概念去领会和理解什么叫真知。“软知识”,我层面读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你为什么不能当处长?”我的大学同学没有读过研究生,一见面我连副科长都算不上,他们两个局长、一个处长。这篇文章讲的一个德国的年轻人,他是毕业于德国的名牌大学,大学期间非常优秀,门门成绩都是顶尖的,周围的同学、老师觉得这个孩子前途无量。他大学毕业了以后去了德国外交部,像这样优秀的学生好单位、好岗位都好好栽培,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这个学生到德国外交部干得不错,周围的领导、周围的同事都表扬他,包括我们说的年轻人有时候不能表扬得太多、不能夸得太多,哪怕我们说以表扬为主、以批评为辅,表扬批评结合,但是总体说来,光表扬比光批评危害要大,这个孩子就是听表扬太多了,大学那么优秀、中学能差得了吗,越表扬越厉害,长期的表扬使他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心态,他总是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出类拔萃、觉得自己鹤立鸡群,习惯于拿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相对于我别人没优点,我都比别人强,别人什么不不行,我行,慢慢形成了这种观念。周围有些年轻也一样,一取得成绩就翘尾巴,可能这是人的通病。这个年轻人翘尾巴,总认为自己特别棒,慢慢他的心态就出了问题,他总觉得像我这么优秀的人、这么出类拔萃、鹤立鸡群的人得中用,他觉得自己该干处长,可是领导没有提拔他,领导今天提这个、明天提那个,领导提拔谁当然是有领导的考虑,但是他心理不平衡,总觉得像我这么优秀的人你不挺拔太不公平了,所以大开始有情绪,但是这个情绪开始的时候还不是特别明显,他的心理承受力特别弱,到最后这种不良的情绪影响了他的工作、影响的到了他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最后他不想了,他觉得这个单位不好,他想走人,他给叔叔去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倾诉了自己的不幸,他觉得这个单位不好、不合理,他想离开,叔叔给了他回了封信,这封信的标题就是“你为什么不能当处长”,叔叔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一个人的知识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硬知识、一个是软知识。硬知识是能够用语言文字明确表达的知识,大还是小明确表达、黑还是白明确表达,由于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我可以给你打分,表达得越清楚我给的分越高,这种知识从哪里来呢?从书本中来、从课堂中来,你在学校读书、你在学校进图书馆,你搞研究,你参加学术活动,你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硬知识,你考试不错、你得高分、你了不起,但是一个人有软知识。软知识是不能明确的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你说大还是小说不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多还是少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方圆、美丑、善恶都不能以文字表达出来,由于这种语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没办法给你打分,你的软知识没有办法来表达,这种知识从实践中来、从实际生活中、实际工作中、实际阅历中来。有一个农民种地种得特别活,效率又好、又省劲,农民很热情,农民兄弟手把手的教我种地,但是我种地还是不如他,不像他那么效率高,我说是不是你没把绝活教给我,他说能教的都教了,但是还是不如他,他说我教给你的是硬知识,软知识你没有得到,农民说软知识我没法教你,只能靠你在实践中去体会,用语言文字是无法表达出来的。要想得到软知识你跟我一块干活,我们一块休息、一块喝茶、一块唱歌,时间长了,久而久之会有一种不能用语言表达的知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在你的头脑中形成,这就是软知识,一旦你得到了这个知识,那你种地的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

孟子的说法“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都是高手,像这样的大腕你让他带徒弟,大只能教徒弟硬知识,硬知识怎么发现可以教你,可以写成书,但是技巧是没法教你的,只能在实践中自己去体会。师傅领进门硬知识、修行在个人软知识。软知识和硬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各自起多大的作用呢?这位叔叔的说法不一定对,叔叔说硬知识起10%的作用,软知识起90%的作用,很多人学历特别高,这只能说明他的硬知识很多,但是他没有能力把硬知识上升为智慧、转化成能力,他叫有知识没智慧、有知识没能力。有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学历是没问题的,但是智慧和能力跟不上。为什么他有知识而没有智慧、没有能力呢?他的知识在头脑中处于休眠的状态,怎么办?需要激活,把他的硬知识激活,不让他休眠,软知识来激活硬知识,软知识从知行合一中来。所以毛泽东讲“实践出真知”,什么叫真知、什么改君子知?这就是软知识,你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我不能说知识渗透到你的每一滴血液。所以叔叔批评自己的孩子,你只看到了处长对有形知识的运用,你没看到知识对无形知识的运用。别看那些女秘书在办公室里处理一些文字、通知一些会议,其实这个事情学问大了,你别光看这些表面,其实有形的背后隐藏着很多深层的东西,隐藏着很多你看不到的东西。他说有一个日本企业进口了一台德国设备,德国设备出问题了,日本方面要求德国方面派工程师来解决问题,派了一个工程师到日本来解决问题,按照计划应该是德国工程师坐飞机到日本的一个城市,这里是日本总公司的所在地,现在总公司和总公司沟通交流完之后是坐火车去所在地解决问题,然后坐火车从出事地点回到总公司,跟总公司继续沟通交流,然后坐飞机回德国。总公司有一位女秘书,上级给她布置的任务是给德国工程师买从总公司到出事地点的往返火车站,这件事不简单,其实买火车票并不简单,女秘书并没有立刻去买火车票,她往德国打了一个电话,问工程师来过日本吗?不来过。了解日本吗?不了解。这次到日本出差顺便多呆两天吗?没有。女秘书上明白了,于是女秘书开始去买火车票,女秘书火车票没有买直接去的火车票,而是买的绕延的,去的时候从这里绕、回的时候从那里绕,而且出发的时间也不合适。女秘书有自己的想法,按照都知道富士山,这里是日本的名胜风景,女秘书想让她逛一下富士山,路过富士山,回来的时候从另外一边看看风景,为什么出发的时间不合适呢?女秘书算好你这个时候出发正好太阳射到富士山的某一个角落,你可以看到最美的景色,回来的时候也是一样,我得让你看最美的景色。这个是没有老师教的,需要责任心、智慧、阅历、需要软知识,软知识的构成特别复杂,不是由单一的要素构成的,包括爱心、包括有创造力。德国工程师特别高兴,开始他不太理解,等于旅游了日本。德国工程师回来以后就把话匣子打开了说一定带着家里人还要来,这就是给日本人做了广告。而且德国的这位工程师非常兴奋,回来的时候总公司请他吃饭,加上人逢喜事,德国工程师一高兴什么话都说,把一些不该说的话都说了。我当时看了这个以后我什么都想当了,我觉得我无能,什么都干不了(笑)。我想在座的各位所具备的软知识比这位女秘书要复杂得多。

日本大企业家松下先生说,不管你什么学历到我这里来一律先当工人。他有一个远房的侄子,欧洲名牌大学毕业,毕业以后找到松下叔叔,他说我简直欣喜若狂,现在来了一个大知识分子,又是我们家亲戚,松下当时特别兴奋,终于有大人才到我这里来了,有了这个开端以后还有更多。年轻人问叔叔办公室在哪里,叔叔说你的办公室就车间,去当学徒工干两年,别人干三年,你干两年,因为你是大学毕业,侄子听了以后认为听错了,这不是浪费青春吗,松下叔叔说两年之后如果学徒工不合格走人,你如果不愿意干我就不能要你,松下先生说我特别希望你干。年轻人最后还是答应了,松下很高兴,给他找了一个老师,每天提前半个小时上班,晚上收拾干净再走,他经常流泪,师傅不满意的时候骂他,就这么折磨他,两年之后跟工人之间的感情特别深,表现特别好,师傅和其他工友大家一致推荐他当小组长,后来问他还想不想去办公室,他说就想在车间,他后来成了松下企业的重要领导,他写回忆录,其实他真正懂管理的是这两年,不能说大学白上的,大学的硬知识可以激活。所以我们通过这个说明知行合一,儒家的知行合一非常重要。儒家讲究的道德修养很多东西不是光嘴上说的、不是光脑子里想的,很多道德修养的方法是在实践中。你来理解儒家的很多道德修养你得用软知识来理解,用西方抽象的概念、抽象的逻辑是无法理解的,你必须用实际的阅历,实践出真知。

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要改造主观世界也要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就是实践,主观事件就是知行合一。毛泽东说的这句话其实就是从儒家来的,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这是儒家说的,在实践中完成自己主观的改造。什么叫成者,道德在脑子里扎根,怎么样才能使道德在脑子里扎根呢?成己就是改造主观世界。

儒家道德修养的第三种方法,儒家强调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松下先生经常鼓励年轻人要努力、要勤奋、要干大事业,但是他说了干大事业、当大老板要从小事做起,把这个顾客接待好、把这个货物卖出去,连一点小事都做不好怎么可能成就大的事业。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中国共产党人讲究密切联系群众,这就需要关心群众小事,群众柴米油盐,先得关心这些小事、先得干这些小事,关心群众的柴米油盐。

中庸里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如果你讨厌老百姓这些日常生活不可以为道,所以儒家特别强调这点。同时还说“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君子之道广大而深刻,老百姓没有钱读书,所以很愚昧,但你别看小老百姓愚昧,对君子之道可以与知焉,这里面的“与”就是加入其中,“知”就是领悟。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小老百姓的水平特别低、办事能力特别弱,但照样他可以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连第一步都迈不出去怎么可能万里长征呢。如果连眼前的家庭都搞不好,怎么可能治国平天下,所以先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是儒家所特别强调的。

儒家的道德修养不能上来就吹大牛,不能上来就说空话,有人可能提出一个问题,你整天让我干小事,那我和小人还有什么区别呢,君子和小人还是不一样的,君子有君子的事,君子干大事,小人干小事,毛驴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普通老百姓,我是社会精英,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你整天让我干小事,我和普通老百姓还有什么区别呢,君子是有君子的事,社会精英是有社会精英的事,确实不能把自己和普通老百姓混淆,但是能不能说我是君子我就不干小事呢,小人干小事,小事就是小事,君子干小事,小事就是大事,小老百姓干小事小事就是小事,社会精英干小事,小事就是大事,有人说这个话不通,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摸索这个问题。

印度有一个修女,这个修女叫特里萨,她的国籍是马其顿人,民族是阿尔巴尼亚,不到20岁受教会的派遣到印度,服务了一辈子,曾经得诺贝尔奖,她死了以后印度为她举行国葬,特里萨女士路过一个街道时,街道所有的公交车全停车,乘客全部下跪,所有的汽车鸣笛,阿尔巴尼亚到现在还在跟印度交涉要求把特里萨的遗体运回阿尔巴尼亚,这位女士就是为儿童服务,带儿童玩,给儿童打针,哄儿童睡觉,她干的都是千千万万的母亲干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她为什么成为伟人呢,她说伟人不伟人其实在于心态,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去当总统,我们更多的人还得当小老板,每个人都干伟大的事业,更多的人还得干小事。但是干小事是不是就不能当为人了呢?不,关键是你的心态。我可以以伟大的心态去干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你就是伟人。相反你当了总统,你的心态是小人,你就是一个小人。特里萨一辈子干的都是平凡的小事,她始终是伟大的心态,所以她始终认为自己干的是伟大的事业。美国的一位记者调查三个泥瓦匠,大家认为大家干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问第一个泥瓦匠干什么,他说在养家糊口;第二个说在混饭吃;第三个说我正在追求美好的世界。第三个泥瓦匠最后当了经理,他干出的活特别地道,心态不一样,干出的活就是不一样。特里萨女士说你要以伟大的心态来干。

美国的沃尔马大家都知道,沃尔玛确实干得不错,说沃尔玛是零售企业的赚钱老大,他赚的钱是全世界革命排名后一百名收入的总和也比不上沃尔玛。记者让沃尔玛的老总讲绝招,他说我们就是每天把货物摆好、把标签贴好、把帐算好。记者说你说的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别人都有,我要的是你拿出别人没有的。沃尔马老总想了想,我们的卫生也搞得好。沃尔玛的老总带着记者到空调的背后,他说我们连空调的背后都把卫生打理得好。我绝不能说没人看的地方我就不干,这就反应出了一个心态,古代儒家有一个说法叫“无愧于屋漏”,不能说人们看不见的我就不干,不是天饶不了我,而是我自己饶不了我,沃尔玛的清洁工能够不空调的背后擦了,如果不擦我自己就无愧于屋漏,虽然空调后面是屋漏我也得擦。为什么其他的店铺干不赢沃尔玛就是因为这样。我在西安讲课时住了一个宾馆,上到六楼时,我看到清洁工把脏的东西扫到电梯缝里,电梯坏了反正也不知道谁干的,小人扫地就是这样的。很多公共场所的卫生越搞越脏,因为拿墩布只擦一遍,只要是湿的就说明我擦过的。特里萨女士干小事,他无愧于屋漏,君子干小事,小事就是大事,他在实现自己的某种道德底线,她在实现自己的信仰。松下先生说小时候在一个自行车后面当学徒,因为她不到10岁的时候家里特别穷,给人家搞卫生、做饭,还带孩子。到14岁的时候,给人做学徒工,学徒不挣钱,师傅给饭吃,师傅有时候高兴给你一点零钱,他说我的师兄弟好好干活,干活完了以后师傅高兴,给你一点零钱去买水果吃,为了这个而好好干活,松下先生爱听大人说话,大人说我们日本特别穷、日本特别弱,日本如果不富强起来,我们日本就得灭亡,大人说话的时候经常特别忧虑,最近我看了一些资料说日本特别担心过不了多久就变成了中国的一个省。松下先生说看到大街上有很多的贫民,心理特别的同情他们,怎么样才能解决他们呢,好好干活,多挣钱,多创造财富,才能让这些穷人富裕起来,松下说我始终想的就是这些。我擦机器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些,他说我跟师兄们的想法不一样。抗大包其实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松下的心态就不一样,他说每当看着满载货物的轮船离开港口,心理想日本的东西能密出去的,我们日本会更加富裕的,一看到满载货物的轮船进了港口就觉得日本需要的东西来了,日本又可以富裕起来,轮船出港进港松下都可以非常的兴奋,他说经常情不自禁觉得抗大包特别的开心快乐,他觉得做学徒够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当小工就是每天抗电线,给人安电灯,当时给人安电灯是给有钱人家安是收费的,因为可以收费,但是服务好一些,给穷人安是免费的,但是服务差一些,当时同伴们都喜欢去有钱人家,但是松下先生争着去穷人家,他说能为贫民服务是他最幸福的。后来公司破格提拔他当稽查,稽查是要初中毕业的,当时他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小事来做,但是心态不一样。

论语里面有这样几句话“战战兢兢,如临深远,如履薄冰。”,随时使自己要保持一种君子的心态、正确的心态,人有时候经常容易掉进万丈深渊、经常容易犯错误,所以随时随地你得小心谨慎。干小事的时候你的心态应该是君子之心态,君子之心态和小人之心态都是不一样的,虽然干的都是小事,君子干小事就是大事,小人干小事就是小事。北京西四有一个缸瓦市这里有一个基督教堂,这里是北京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去的教堂,北京的教堂很复杂,有的教堂去的人层次低一些,缸瓦市这个教堂在解放前就有很多的知识分子。我是教宗教学的,那里的教徒确实跟别的教堂不一样,这个教堂的主持叫祁牧师,当时有人折磨特,把他压到湖南去种水稻,而这个牧师家里没有种过水稻,他的爸爸就是牧师,他们加是河北青县人,吃面不吃大米,他说没有种过水稻,怎么办呢?祁牧师的想法是把种水稻当上帝赋予他的神圣使命,从头跟当地农民学,结果这位牧师种了四年的水稻,后来这位牧师种出的水稻成为了当地的样板田。这位牧师不但种出了样板田,还写了一本书《如何防治病虫害》。通过这个可以说明君子干小事和小人干小时就是不一样。哪怕小人当了总统他干的也是小事,他也不配干大事。所以松下先生说过这句话,要以总经理的心态来当好门童,门童在一个宾馆的门口看门,给人拉开车门引导客人进大堂,你得以关心宾馆总体的心态看好大门,这样的门同绝对优越。松下先生说哪怕让我看三天门,我也要以安身立命的心态把这三天门看好,我也要以终生从事这项工作的心态把这三天门看好,要全力以赴的做好,甚至要以一辈子安身立命的心态来做。君子干小事就是不一样。拿坡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我记得很多年前中国青年报登的是革命分工不同,有人当将军、有人当士。据我所知,这位将军的儿子后来又当了将军,他们加总是争着当将军,这种人很卑鄙无耻,拿坡仑的意思不是说想享受元帅的待遇。一个士兵,元帅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就是不优秀的士兵。优秀的士兵是元帅让我干什么,我从元帅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元帅的思维方式给自己提前布置任务,我提前做好准备,而且设立很多的行动方案,只要元帅一声令下我就充分做好准备,我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元帅的命令,我会创造性的执行元帅的命令,这样的士兵就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角色,就是一个有元帅思维方式的士兵。更优秀的士兵应该是元帅让我干什么,一般来说元帅不会犯错误,但也有偶然,万一元帅犯了错误怎么办呢,我应该事先想到元帅应该让我干什么。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弥补元帅的错误而造成的损失。在执行的过程中怎么样想办法对水分、打折扣,弱化错误的命令造成的损失,甚至可以把错误的命令重新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这就是所谓的想当元帅的士兵。别看士兵是一个小角色、平凡的角色,小角色并不好演,我们平常干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都不是小事,其实都是大事,都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关键的还是你是否有伟大的心态,就像松下先生说的,你是不是能够以总经理的心态来干门同,是否能以安身立命的心态来干好三天的保安。第三个方法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这三个道德修养方法和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有点像,比如说批评自我批评,儒家有反省自己、自我反省,比如说理论联系实际、比如说密切联系群众,你密切联系群众你得关系群众的小事,了解群众的小事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党的三大作风这个文化基因和儒家是有关系的,可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共产党到了今天没有垮台应该说儒家的文化基因里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肯定是有关系的。

讲到了儒家道德修养的境界,讲到了儒家道德修养的方法,这个方法经过修炼就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把你的能量发挥出来,把你周围一切物质世界的能量发挥出来。不是去西方极乐世界,儒家没有讲这个。

儒家内圣的第三个问题是“人性论”,人性论和道德修养有什么关系?要想在你的企业里实行这三个方法有一个前提条件,你得承认人性善,如果不承认的话,那三个方面作废,这几个理论都是环环相扣的。不成人人性善就没有办法进行道德修养。我在很多年前看过一本书,那个时候北京图书馆不像现在,那个时候查书还得翻卡片,那天我拿错了书,这个也不能指责工人,都是辛辛苦苦的,不能因为借一本书就闹一场,这本书是讲管理的,有六位作者,其中有一位是美国的小罗伯特,翻的时候里面有些内容还有点印象,这里面进到人性问题,迄今为止,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能开发的动力我们都开发了,我们用奖赏来推动企业的发展,西方有专门研究奖赏的,专门有关于奖赏的。奖赏的合理能调动积极性,奖赏不合理、奖赏不合适,不但不能推动企业发展,反而会造成不良的后果。有一个美国老板到日本开公司,招的都是女工,他在这些女工当中实行奖金发放,谁高谁低都分开,他是为了鼓励先进,鞭打落后,没想到这些女工都不干了,因为这些女工说我们都是姐妹,我们当中不能谁比谁好,大家都是拼命干活的,你这种划分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我们都是平等的。后来这位老板就改变了方式,给大家的工资基本都一样,一律涨工资基本都是过生日,这里面就反应出了奖赏是有学问的,怎么样恰当的奖赏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同时,西方也专门有人研究惩罚,我看了一本书叫《惩罚学》,惩罚得好就非常棒,反而能够推动大家发展,如果惩罚得不好就是严重的后果。松下先生有一个惩罚,他手下有一个人,这个人在销售部当经理,他违反了规章制度,他销售松下企业的东西,当时的规定是这样的,随行就市,有的产品需要降价,10%以内不必向我请示,超过10%向我请示,10%以内是你的权限,但是涨价需要向松下请示。这个销售部的主任销售的产品据说是供不应求,来了就卖光,有的顾客说你是不是定价定错了,顾客都看不下去,而且顾客说你这个涨10%没问题,销售部主任说很可能是价钱定错了,他长了4%,但是没有请示,他说我不叫涨价,涨价是你开始定得合理,价钱本来就合适,我随行就市这叫涨价,现在不叫涨价,因为你开始就定了,我纠正你的错误不叫涨价。松下震怒,把他叫到办公室他大声吼叫,当时松下的企业条件不好,也没有空调,他拿一个铜火盆取暖,一边训斥他,一边拿铁条敲打这个人,他说连你都犯这种错误我是没想到,销售部主任的眼泪夺眶而出,反应的是松下对他高看一等,你伤害了我。伤害我的背后包含的意思是我们俩之间感情特别深,其他的人干了对你不利的事伤你的皮肉但是伤不了你的心。后来有其他的企业让这位销售部主任去那里,他不去,他说就是松下今后破产我也跟着一起要饭。他说各式各样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我们都开发了,但是迄今为止还有一个动力到现在我们没开发,这就是人性,这本书里面人性这个动力到现在还没有开发出来,连我们对他的认识现在都达不到一定的高度,都是模糊不清的。人性是哲学界目前一个大难题,东西方哲学界目前都对这个问题感觉到非常的困惑。

人性是一个黑匣子,为了打开这个黑匣子你得破译黑匣子当中的密码,但是到现在这个密码我们无法破译。人性的密码一旦破译,我们就等于发现了核武器。而如果你的管理能够和人性结合起来,那你就相当于得到了核武器,而其他的那些动力都是常规武器,人性是核武器。最后他提了一个口号叫开发人性。松下先生说一个优秀的老板必须认识人性,如果不认识人性就不能成为优秀的老板,松下加了一句话,我还没有认识人性。他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他也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他只是很直白的说,人性一半一半,一半善一半恶。这本书里说人性的能量是最大的,这句话道家也这么说,人性是能量最大的。老子在《道德经》里讲到了人性问题,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意思是生命力特别强、生命力特别厚,小婴儿的生命力特别强。有的人说把小婴儿仍在地上就摔死了,成人就不会,放在外面冻一个小时也冻不死,小婴儿一下子就完蛋了,你凭什么说小婴儿的生命力强呢,我这里面说的是哲学的生命力,不是物理学的生命力,不是化学的生命力,不是生物学,不是其他的生命力,我说的是哲学的生命力。我们的企业生命力强是哲学的生命力。小婴儿浑身蠕动,小婴儿为什么握着小拳头四脚朝天呢?是不是因为有镀的虫子来蛰他?没有。是不是有野兽来抓他?没有。那是因为有老鹰来扑他?没有。那他为什么把握着小拳头四脚朝天呢?什么都不为,这是他的本性,所以老子在这里表达什么都不为。出自事物本性的那个东西是生命力最强的,不能问为什么,一问为什么就坏了。所以我们要想激发一个事物的生命力,最强大的生命力就是他身上那些不能问为什么的东西。小男孩的生殖器勃起难道是懂得男女之交吗?他不懂得,他不懂得男欢女爱,什么都不为,本性如此。所以老子说“精之至也”,“精”是对生命力的表达。小婴儿终日哭为什么嗓子不哑,他和我们的哭不一样,你不给我涨工资我就哭,时间长了我的嗓子就哭哑了,我们是为什么而哭?小婴儿不为什么而哭?哭是他自然的本性,完全出自他的本性而哭,小婴儿真够柔和的,柔和也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所以小婴儿为什么生命力特别强呢?他不为什么,都是出自他的本性,本性如此。所以人性是最强大的,你要发现了人性就等于发现了核武器。小婴儿的一切作为都是出自他的本性。老子的道家要激发人的生命力,生命力就在他身上那些不为什么的那个东西。

《道德经》里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因为这是我的本性,绝对不能说由于你对我善我就对你善,你对不善良我就对你不善,这就不是出自我的本性了,与人为善是我的本性。“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人性是不可改变的。这本书里说人性是核武器,老子也意识到了出自本性的东西是最强大的。我在温州讲课时有一位企业家,他说是这个行业的第五,他现在越做越大,他的资产20亿,有一个人跟他说给你40亿现款存银行,你这么多的资产,你的厂子就别要了,这个企业家跟我说每天只睡一个小时觉,他说给我40个亿我从此彻底放松,但是他拒绝了,他说这样就成了行尸走肉了。他说还是宁可每天担惊受怕,这里就反应了他为什么拒绝这40个亿,马克思说人生的幸福在于战斗、在于斗争。有了这个本性,我相信他一定能把企业做好,他即使失败也一定能够东山再起。他有了这个动力,这就是核武器。我觉得人性是大家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但是人性这个问题现在没有解决。我刚才介绍了道家对人性的看法,现在我要介绍法家和儒家他们对人性的看法。道家对人性的看法就是人性是最强大的力量、最原始的生命力。法家和儒家对人性也有他们的看法。

法家对人性的看法。刚才介绍了道家对人性的看法,老子没有说人性善恶,但是他强调了人性是非常有力量的,人性的生命力特别强,一旦你的管理能够和人性结合起来,你就获得了核武器。人性到底是什么呢?法家思想家韩非子说“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这里面的“古”就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他创造的第一个文字就是“自环者谓之私”,人类历史上创造的第一个文字的意识就是胳膊肘往例拐,人类历史上首先想到的是自私,所以法家说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法家没有说人性恶,但是说人性就是趋利避害。人们要发财致富,这是人的本性,这是不可改变的。

第三篇: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之比较

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之比较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法家可谓两个重要的法律思想流派,二者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

权衡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区别可以着眼于三个方面。首先,在治国之道上。儒家推崇“人治”,提倡“仁政”,弘扬“德主刑辅”的思想。儒者认为“不教而杀谓之虐”,对待百姓应“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宽猛相济”,使民心悦诚服,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而实然,“礼治”与“德治”均须“贤者”来贯彻,当权者的贤明与否对政事兴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贤人政治,国君表率”便被儒家置于了律法的更上位。与此相反,法家则极端强调法律之权威,倡导“一断于法”,以法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和取舍标准,申令法之功用在于“禁奸”,而非劝善,国家应凭靠强制力量“缘法而治”,入法制之轨。

其次,在确立刑罚的程度上。儒者摈斥“暴政而为、滥杀酷刑”,从“仁政德治”的主张出发,力图做到“以德去刑、慎刑戒杀、先教后刑、刑罚适中”。而法家则立足于人“性恶好利”的观点,主张“轻罪重判、小罪重罚”,认为“严刑”方能“去奸止过”,“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才可使民“服法畏法、莫敢为非”,最终实现“以刑去刑”。

最后,在法律的适用中。儒家始终秉持以“仁”为核心的法律观,将“礼”作为立法和司法的主要原则,来维护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度。在“刑法”与“礼”发生矛盾时,不惜“以礼屈法”。而法家则抨击儒者的“礼有等差”,提倡“法不阿贵、刑无等级”、“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在治国上实现“一赏、一教、一刑”,凡“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均“罪死不赦”,即所有臣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尽管儒法两家的思想迥异显然,但二者仍有统一之处。首先,二者均认为法律在本质上是君主统治国民的工具。其次,儒者在重视道德教化的同时,也认可了刑杀的必要性,讲求“宽猛相济”。最后,法家并未摈弃“礼”,在“爱民便民”的基础上也常“礼法并用”。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为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发展起到了指航的作用。它们的互补与交融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核心理论。

第四篇:电子签名法之意义

电子签名法之意义

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签名法》。签名法是我国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扫除电子商务发展障碍的重要步骤。

《签名法》起草工作的正式启动可以追溯到2002年5月,当时由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组织。次年4月,根据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开始接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的起草工作。该《草案》于2004年4月2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首次审议,经第十次二读后,便于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

该法被认为是中国首部真正电子商务法意义上的立法。因为自1996年联合国颁布《电子商务示范法》以来,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立法如火如荼,有的国家颁布了电子商务法或交易法,有的国家颁布了电子签名或数字签名法,也有的国家兼采两种立法方式。而我国电子商务立法最终在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引导下出台,可以说是业内人士期盼已久的举措,也受到了各相关企业乃至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那么,电子签名法要解决什么问题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电子签名法无疑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现在,人类的一切信息表达、信息记载均可数字化,信息生成、传输、修改、再现等亦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得以实现,数字形式愈来愈多地替代纸面形式,成为人类活动和意思表示载体。但是,现行法律体系是以纸面记载为基础的。譬如,法律在许多情形下直接规定只有书面证据才具有直接证据效力。所以说,在倡导无纸化办公和无纸化交易的今天,电子化对传统法律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有待于法律的调整和统筹。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扫除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首要的任务便是解决数据电文(其核心为计算机生成、处理和网络传输的电子记录)等同于纸面证据的问题。只有扫清电子记录在证据学上的法律障碍,信息化战略才能在实践中大力开展,政府和企业在推进电子化进程时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电子签名法重点要解决的是数据电文如何等同于传统书面证据这一问题。传统法律有一套成熟的规则判定什么样的纸面记载(书面)具有直接的证据效力。例如,书面形式、手书签名和原件这三项规范性要求是一项有效的书面证据基本要求。但是,在电子环境下,几乎不存在原件,也没有手书签名,如何确认一份电子文档是某人所签发,认定为“原件”,必须有相应的规则。缺少这样的规则,一遇到纠纷打起官司来,当事人一般不能说服法官直接认定电子记录的证据效力。规则的缺失所导致的尴尬局面是:我国《合同法》已经确认数据电文为书面合同了(《合同法》第11条明确规定数据电文是合同的书面形式之一),法院还不能认定电子记录的证据效力。这里的问题不出在法院,更不能归咎于当事人,主要在于没有相应的规则。

电子签名法便是旨在确立此种规则的法律。它主要解决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电子签名法》第二章规定了数据电文,第三章规定了电子签名。其中对于数据电文法律效力规定所采用的方法仍然是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的功能等同原则。功能等同原则,由三项等同内容构成:

一、一项数据电文所含信息可以调取以备日后查用,即满足书面要求(书面等同);

二、只要使用一种方法来鉴别数据电文的发端人并证实该发端人认可了该数据电文的内容,即可达到签字的基本法律功能,也就是说,电子签字在法律效力上可等同于传统的签字;

三、数据电文首次以最终形式形成后保持了完整性且可视读,即满足原件标准。可以说,我国签名法的主要内容便是确立这些规则,以便为电子证据的认定提供规则。

但是,不管是联合国示范法的功能等同原则,还是我国电子签名法所确立的规则,都是比较粗的原则,它离操作规则还有一段距离;而且它只是确认使用电子签名(主要是数字签名)的法律效果,并未强制任何从事在线交易或通信的人均使用电子签名,并未规定只有使用电子签名的法律文件才具有法律效力。而在现阶段,电子签名应用还非常有限,大量的电子交易仍然不采用电子签名方式。因为电子交易的参与方必须考虑经营的成本,如果使用电子签名的花费远远大于事后举证的花费,那么,多数人宁可在出现纠纷后亡羊补牢而不是防患于未然。而且,电子签名法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少电子化的领域不能直接适用其规定。所以说,出台电子签名法,对电子签名效力加以确认,这只能增加人们对电子签名的信心,并不必然导致从事电子交易的人都会使用电子签名。从这一意义上推断,电子签名法出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电子商务活动并不会有直接或非常明显的影响,除非有相关的配套立法进一步对其进行补充和细化。

事实上,电子签名并不是解决数据电文具有书面证据效力的唯一途径,电子签名并非记录归属的惟一方式。在不使用电子签名的情形下,一项电子记录只要达到功能等同标准,就可以被认定为有效的电子证据;如果有其他信息(如ID、Password或Pin等)可以证明一项电子记录的归属,那么,也可以达到电子签名的功效。因此,解决电子记录证据效力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合电子商务实践,进一步发掘和确认这样的规则并应用于司法实践。电子签名法为我们探索这样的规则确立了前提,提供了依据,这也算是电子签名法的影响和意义吧!

第五篇:现代高尔夫球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高尔夫从最初的舶来品到现在的体育运动项目,高尔夫已经逐渐褪去了贵族的外衣,在中国得到很好的吸收、融合,其相应的高尔夫球文化也得到了延伸和发展,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学习高尔夫技术,就要接受不断演进的高尔夫文化,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掌握高尔夫的精髓,领略到高尔夫的真谛。

(一)修身养性、挑战自我

高尔夫运动是一项随机性很强的运动,能磨练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一时失误不可太过失态而发无名之火,一时侥幸的好球也不可高兴太早,十八洞的打球过程尤如人生,有成功的自豪,也有失败的气馁;有欣喜,也有遗憾;这样一个过程,需要的是慢慢品位与体会。球手成绩的提升是与一个平静、荣辱不惊的心态同步进行的。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需不断提醒自己平心静气,打好每杆每洞,在长期的打球中不断追求良好心态、修身养性、磨炼定力。

对每一个高尔夫选手来说,他永远都面临着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挑战自我,同时也表现在挑战球场。在同一个球场上,高尔夫选手每次击球时所选择的球杆、所击出的每一个球、所打的每一场球,都是对自我的挑战,每一次胜利都是一种超越和征服,技术、成绩的提高推动着选手,去挑战更高的目标,而存在的问题又成为面对下一次挑战的动力。全世界有数以万计的高尔夫球场,但每个球场都不一样,这是高尔夫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特别之处,也使每一个高尔夫选手在每个球场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二)讲求诚信、自我约束

诚信与自律是高尔夫运动对每个球员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尤其在比杆赛中,通常无法监视打球者是否违规,在球出了球道,陷人凹处、被草包围、被树枝挡住等球况不佳的时候,球员如不自律,作弊十分容易。一些初学者求胜心切,过于注重杆数,常会做些小动作,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改变球况,甚至虚报成绩。球场舞弊是高尔夫球运动的大忌,令人耻笑,它不仅不利于球技的提高,更多的是影响诚信,损害自己形象。因此,高尔夫球运动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球员,进行自我约束,诚信待人。

(三)注重礼仪、培养风度 除了高尔夫规则外,高尔夫礼仪还包括着装、球场上的举止、言语等方面。如不准穿无领、无袖的上衣,不准穿普通皮鞋、便鞋进场等;有些举动虽不犯规,却不合乎礼仪,如在他人准备击球时,说话或者走动。不守礼仪者很难融入高尔夫球圈子,也享受不了高尔夫球运动的乐趣。高尔夫礼仪会影响到每一个球员的声誉,因此,作为球员一定要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培养自己的绅士风度。

儒法之比较及其现代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