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泰安
编辑:月落乌啼 识别码:17-358799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9 09:26: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泰安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泰安

泰安位于山东中部,泰山南麓,西濒黄河。春秋战国时期,泰安为齐国南部重邑。秦时归齐郡。西汉初,置泰山郡,以境内泰山为名。汉武帝封泰山,设奉高县,作为祭泰山的行宫。北齐时改泰山郡为东平郡。唐高宗封泰山,置乾封县,后移乾封县治和封禅中心至岱岳镇(今泰安市区)。金置泰安军,为泰安得名之始,取泰山安四海之意,后改泰安军为泰安州。清雍正升泰安州为直隶州,后又升为泰安府,增置泰安县为府治。泰安自古为文人雅士荟萃之地。孔子的“苛政猛于虎”出自孔子过泰山侧,孟子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有“一览众山小”的佳句。其他如曹植、司马迁、李白、苏辙等名人都在泰安留下足迹。泰安人才辈出,如明代刑部、兵部尚书萧大亨,清代广西巡抚施天裔,刑部、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赵国麟,“泰山磁版”发明家徐志定,学者王价藩,名医阎逢寅,教育家范明枢等。泰安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被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泰安保留了大量不同时期的古建筑和石刻。仅泰山风景区内就有古树名木万余株,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著名的有岱庙、遥参亭、灵应宫、王母殿、红门宫、万仙楼、南天门、玉皇殿、碧霞祠、普照寺、经石峪、唐摩崖等文物古迹。泰安的遗址有大汶口文化遗址、周明堂遗址、汉明堂遗址、天书观遗址、五贤祠遗址、三阳观遗址、竹林寺遗址、天胜寨遗址、齐长城遗址,革命文物有徂徕山起义遗址、冯玉祥墓等。其中大汶口文化遗址、遥参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篇:山东历史文化名城青州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青州

青州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南依沂蒙,北傍渔盐海区。古时之所以称此地为青州,是因为青州位于九州的最东方,按古代五行学说,东方属木,其色为青,故称青州。青州周代属齐,汉晋为青州刺史治所。隋代设青州总管府,唐初沿隋制,后改为青州都督府。北宋为京东路治所。金初设益都府,元代设益都路总管府。明初改益都路为青州府,设山东行中书省,青州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山东省省城。清沿明制,设青州府。青州曾出过六名状元,一名宰相,两名“阁老”,十二名尚书,仅明朝就有80余名进士。在青州出生或在定居、为官的著名人物有南燕建立者慕容德,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农学家贾思勰,唐代北海郡太守李邕,北宋龙图阁大学士燕肃、状元宰相王曾、宰相富弼、范仲淹、欧阳修、李清照,明代兵部尚书石茂华、工部尚书董可威、礼部尚书状元赵秉忠,清代华文殿大学士冯溥。李白与杜甫曾联袂到青州游历,留下不少诗篇。近现代有 “一门忠烈”抗日英雄冯旭臣一家,“一门九烈”抗日英雄刘旭东一家。青州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址有270多处。青州是佛教传入汉地最早的地区之一,有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多种宗派,并留下了大量遗迹,如始建于北魏的龙兴寺,存世800余年,其遗址出土各类石刻造像400余尊。古建筑有供奉范仲淹、富弼和欧阳修的三贤祠,始建于北宋的万年桥,始建于元代的真教寺,明衡王府石坊等。另外,云门山明朝题刻的“寿”字居全国之最,隋唐时期的驼山石窟造像群是全国重点保护的石窟之一。青州博物馆珍藏有明代状元卷、宋铜锭、宜子孙玉壁、唐三彩、《清明上河图》、清代的“忠烈碑”和“显忠碑”等2万多件文物。

第三篇:山东历史文化名城聊城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聊城

聊城位于鲁西平原,古运河畔,曾为沿古运河九大商埠之一,因位于古聊河西岸而得名。聊城在西周为郭国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西部的重要城邑——聊城邑(今市区西北7.5公里聊古庙)。秦置聊城县,两汉相沿不改。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属平原郡、平原国和济州。北魏置平原郡,治聊城县(今东昌府区)。唐宋为博州治所。元置博州路,后改为东昌路,为路治所。明清为东昌府治所。明清两代聊城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而兴盛,繁荣昌盛达400年之久,被誉为“江北一都会”。聊城历史名人有辅佐商汤的贤相伊尹,战国时期的名相晏婴、军事家孙膑、射书喻燕将救聊城的义士鲁仲连,汉代贤臣良将贾琮、才高八斗的曹植,唐代有考功员外郎孙逖、大理寺正卿王志憧,宋代有以文章著称的李垂,明代有礼部尚书朱延禧、职方郎中耿如杞,清代有首科状元兵部尚书傅以渐、刑部尚书任克溥、状元书画大家邓钟岳,近现代有抗日英雄张自忠、范筑先,著名学者傅斯年、季羡林、李苦禅等。聊城是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共同孕育的一座历史名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均有发现。城中央的光岳楼和城内的山陕会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北宋时建的铁塔、运河小码头、傅氏祠堂、海源阁、范筑先纪念馆等文物古迹。有文献可考的古城有聊古庙、王城、巢陵城、孝武渡西城等。

第四篇:山东历史文化名城临清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临清

临清地处山东西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古清河(亦名清水、卫河)流经此地,临清因邻清河而得名。临清是运河名城,隋、元两大新旧运河的交汇点,境内拥有原貌保留最好的元代古运河,明清时期为当时四大运河名城之一,素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说。临清在商周时为“王畿之地”,秦时属巨鹿郡。汉设清渊县,晋改为清泉县,后赵改清泉为临清县,临清之名由此始。隋唐宋元为临清县。明升临清为州。清升临清为直隶州。临清名士辈出,仅见于史志的就有100多人。唐初著名的音乐家吕才,明代 “后七子”之一的诗人谢榛,抗日英雄张自忠等都是临清的杰出人物。此外,明万历年间反税监斗争的王朝佐、清乾隆年间领导农民起义的王伦、清末行乞兴学的武训也是临清的知名人士。清乾隆六次南巡,曾有四次驻跸临清。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英国画师威廉·亚历山大都曾到过临清。临清名胜繁多,古迹遍布,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河钞关、清真寺、鳌头矶、舍利塔等。主要文物古迹还有运河古桥会通桥、月径桥、问津桥,大宁寺,晏公庙,歇马亭,张自忠纪念馆,季羡林资料馆,宛园等。由于临清有特质的“莲花土”,土质细腻无杂质,成砖后光洁齐整,叩之有悦耳的金属声,明、清两代修建北京紫禁城,明十三陵和清东、西陵用的砖绝大部分是临清所制。此外,临清是山东快书的母语地。

第五篇: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惠民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惠民

惠民位于鲁北平原,黄河北岸,属黄河三角洲腹地。惠民在商代为蒲姑国地,西周、春秋、战国时为齐国地。秦置厌次县,西汉改置为富平县,东汉仍更名为厌次县,三国、西晋、北魏均名厌次。北齐废厌次,属阳信县。隋复置厌次县,唐宋元因之。明置乐安州,后改为武定州。清升武定州为武定府,置惠民县以为府治,取城南惠民沟为名。自秦始皇东巡设厌次县以来,惠民历为州、府、郡、县治所。惠民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多年前就有氏族部落聚居。著名历史人物春秋时期“兵学鼻祖”孙武,西汉大文学家东方朔,隋代画家展子虔,元代剧作家康进之都出生在这里。惠民境内有龙山文化、大商文化遗址,旧城北部有宋代古城墙遗址,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北方仅存的清代城堡式民居“魏氏庄园”。传统民间艺术有皂户李乡河南张泥塑、清河镇木版年画、剪纸、魏集古木家具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河南张泥塑始于1426年,祖辈沿袭至今,以红粘泥为原料,经设计造型、制胚、晾干、涂粉、着色、涂胶等工序加工制成,品种繁多,造型古朴,色彩艳丽,形象逼真,艺术价值极高。清河镇木版年画始于1730年,从潍坊和天津引进后经加工修改而成,取材异常丰富。“胡集书会”是兴起并扎根于惠民县胡集镇的一种曲艺集市盛会,从元朝兴起,至清初极盛,一直沿袭至今。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泰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