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水利建设调查
农村水利建设调查
引言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村水利保障,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202_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个关于水利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就是要抓住当前水利这个薄弱环节,解除水利这个瓶颈制约,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本人利用暑假时间,对福铁村水利建设进行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发现问题,找出根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对象:三个自然村的村民,水利措施
调查内容:农村水利建设是对农村的水资源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防治水旱灾害,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各项事业和活动。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村民生活的自然条件。农村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水利设施,包括排水、供水等,为村民更优质的生活服务。
调查时间:202_年7月15日—202_年8月1日
调查地点: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镇福铁村的三个自然村——福水、庄内、长仔岸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
福铁村水利建设的工程设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即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
一、防洪工程。自然村内有建中型水库观音亭水库,总库容673M3
二、农田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又包括灌溉工程、机电排灌工程。
2.1 灌溉工程
灌溉工程由水库、塘堰、灌溉涵闸和灌溉渠道组成。
2.1.1水库工程
自然村内有建中型水库观音亭水库,总库容673M3。
2.1.2灌溉塘堰
自然村有各类塘堰共47处,总蓄水能力30万M3,但起主要作用的塘堰只有37处,蓄水灌溉能力25万M3。
2.1.3灌溉涵闸和灌溉渠道
灌溉干、支渠道是重要输水工程,将灌溉水从水源处引进,输送到灌区内部,农渠为配水渠道,它与灌溉涵闸将干、支渠引来的水量,按灌溉面积大小,作物需水定额、灌溉制度等进行计划分配到农田。
2.2 机电排灌工程
已建机电排灌站各3个,排水站容量分别为25、30、32KW,灌溉站容量分别为15、25、35KW。
一、当前农村水利设施大部分修建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当时技术及施工条件的限制,设计标准较低,建筑材料落后,加之运行半个多世纪以来,管理和维护难以到位,大部分工程受干旱、洪涝、山洪自然灾害频发的影响,导致大部分水利设施毁坏更为严重,二、老的水利工程,由于受时代客观条件的制约,在管护工作中,存在诸多困难。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性短期行为。水利局、农业开发办等涉农涉水单位,都是县里的正科级部门,就目前情况看,这些部门都围绕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制定并实施工作规划,但在操作上,由于省市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各部门各自做自己的规划,各自搞自己的工程,致使部门资源整体效应得不到有效整合。
三、各级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投入逐年增加,但尽管如此,要从根本上做好多处水利工程的管护,其资金需求量仍然是巨大的,项目多与资金投入少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
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基础水利设施重视度不够
一方面国家每年的水利投入都给了大工程,大项目。对给予农民帮助最大的“小工程、小项目”投入不够。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水利往往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加重视的是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的保障。对于农村用水缺乏投入。而
地方政府同样由于农村水利投资创造的GDP太低而不愿意把钱花在这方面,而把更多的资金用来招商引资,建工厂、建商品房。
另一方而,农民自己也不愿独自去投入,粮食是“望天收”,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共同行动。目前为止,福铁村的沟、塘、渠、堰都是在8090年代建设起来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有的“两工”(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使得原本依靠“两工”体系提供和维护的原有农村水利设施进一步被荒废。农村水利设施运行和维护相应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农村水利公共投入的缺失。
二、基础水利设施薄弱
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建起来,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在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很多都到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一旦遭遇旱涝情况,必不能经受住考验。
三、基础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缺乏
改革开放依赖,国家队农村基本建设投资的减少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反差加大,部分地方乡镇政府脱离农村客观现实,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超前建设和达标活动等,逐渐加大了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基层政府不能够有效的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当地农民和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进行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格局极度扭曲甚至主体缺位,影响了农村水利建设工程的实施。
建议与对策
一、着力提高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
地方政府应转变政府职能,有经济主导型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有关心GDP总量向关心地方民生转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要着重解决当前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有效果的民生问题。
二、突出加强农村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1、是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建立可靠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政府应在金融支持的基础上,购买水利设备以及钢材、水泥等水利建设所需,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2、是要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政府应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抓紧制定工程性缺水问题的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好工程性缺水问题。
3、是要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政府应加强水利资金和水利物质筹备,制定防汛抗旱应急方案。同时,农民也应做好水利物质和设备准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4、继续搞好农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三、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1、是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政府应大幅度增加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水利基金政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
2、是要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
3、是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
四、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1、是要落实各级党委和政策的责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2、是要推行依法治水。
3、是要加强水利建设。落实资金保障,壮大水利队伍建设,培养水利建设人才。
4、是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程。
五、1、是高标准做好长远性的水利建设规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全县现有所有水利工程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牵头编制好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总体规划。
2、是整合资源,发挥各部门的资源聚合效应。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整合涉农涉水资源,形成合力。将水利、农业开发、国土整理、电力、农机等各涉农涉水部门整合起来。
3、是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在中央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省、市、县三级财政仍需同步增加。在各级财政增加投入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利资金的跟踪管理,严格控制各种非项目支出,公开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及建设资金,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以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老百姓最需要的民生工程上。
4、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发挥社会监管作用。
结论
水是人类生活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因此我们要好好利用、管理水资源。使之成为对人类发展有利的因素,而不是阻碍。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了水利建设中的一些问题。现当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这一重要工程的建设,十分重要。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建设,加强制度的完善。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持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二篇: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查
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小城镇建设,做为农业大县的XX县,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都是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农业生产效益直接影响XX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近年来,为确保粮食安全、扩大内需,XX县加大了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农田排水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现状还令人担忧,配套设施差、保障程度低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x江省东部,地处张广x与x的衔接地带,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辖6镇4乡,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其中农业人口x万,耕地面积x万亩,属半山区农业县份,素有“五山半水四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我县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x毫米,水资源总量x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x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x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拥有水资源x立方米。县域内的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有11条,较大的河流有x,较小的河流有x河等,这些河流均为x江水系。其中,XX河为XX江一级支流,xx河的一级支流,其它小河流为x河的二级支流。
(一)建设情况
多年来,在省、市水利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采取民办公助、政策激励、资金捆绑等措施,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加快了水利建设步伐。十一五至今,全县共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x亿元,新建改造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洪除涝、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和城乡供排水体系,基本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已建成水库x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x座,小1型x座、小x型x座,总库容x亿立方米;堤防总长度x公里,堤防保护面积x万亩,建设穿堤建筑物x座;机电井x眼,x坝x处,提水站x处,万亩以上灌区x处,水田灌溉面积达到x万亩,配有用水干渠x条,排水渠道x千米,配套建筑物工程桥、涵、闸、坝等各类建筑物x余座;已建人畜饮水井x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x万亩。
(二)管理情况
目前,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要有县管、乡管、村管、群众自管、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个人承包租赁等x种形式,农民用水协会组织达到x个。县水务局下设几个直属管理单位:向x个水库设有直接管理单位,负责库区工程的管理、维护及夏季防洪。河道处、水资源办为行政事业执法单位,担负着河道、堤防管理,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和管理;水保站负有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职能;设计队负责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设计、测量、施工、科技推广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工作;灌区、涝区管理单位负责灌涝区的水利工程管理,保证农田及时供水和排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已不能满足粮食产能不断提升的需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灌区田间工程不配套。由于我县不靠近大江大河,前些年不是水利投资重点,灌区田间工程建设时间早,工程标准低、不配套,年久失修。如江河自流灌区共有拦河坝x座,但永久性的只有x座,仅占x%,其余均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建设的条石坝,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差,加之运行年久、老化失修,实际灌溉排涝能力很低,渠道渗漏严重,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灌区续建与节水配套更新改造的形势逼人、任务艰巨。
二是中小河流防洪堤防标准低。我县流域面积超过x平方公里的x条中小河流中,已设堤防的还不足1/3,其余均没有设堤防,而且建成的堤防多为砂基砂坝,防洪标准很低,建筑物也不配套。按照设计标准x河要达到30年一遇洪水标准,八虎力河、七虎力河等其它中小河流堤防要达到20年一遇洪水标准,目前只达到5—10年一遇标准,有的堤段断断续续,有的堤段为沙堤,穿堤建筑物不配套,存在严重的防汛隐患。遇有暴雨极易成灾,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很大。堤防防洪标准亟待提高。
三是控制性工程不足。全县地表径流总量x亿立方米。目前,县域内流域面积超过x平方公里的河流多数没有控制性工程,只在x力河和x河上修建了向阳山水库。在双龙河上修建了共和水库和团结水库,金沙河上修建了金沙水库,七虎力河支流修建了x水库、x水库,控制面积只有x平方公里,仅占全县区域面积的x%。拦蓄地表径流总量x亿立米,只占径流总量的x%,在x河、x河、x力河等主要河流上没有水源控制性工程。由于缺少控制性工程,大量的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水资源利用率低,抗灾能力较弱,浪费现象严重,没有形成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格局。
四是水源工程分布不均。xx县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尤以旱灾为重,一遇干旱农业生产损失惨重。目前我县还有大部分耕地没有抗旱水源和灌排设施,仍旧靠天吃饭。现有的x眼灌溉井都集中分布于水田和平原区,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的旱田灌溉几乎空白。
五是水土流失严重。我县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水土流失面积为x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幅员面积的x%,高出全省平均数x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造成沟壑增多,吞噬良田,淤积河道。同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土地沙化、瘠薄,粮食减产。近几年,虽然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任务,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仅完成治理面积仅x万亩,不足水土流失总面积的x%此外,又由于人口增加、建设规划用地等原因,不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这种状况不改变,农业整体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的压力很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劣,急需治理的形势迫在眉睫。
六是建管机制不畅。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既有资金短缺的原因,也有机制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农田水利的投入补偿机制未形成,工程水费收取困难,当前推行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体制,由于工程设施落后、思想认识不够等原因,也遇到了较大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短缺,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同时,农村水利建设涉及面广、参与建设管理部门较多,部分工程由于没有水利部门的介入,造成工程质量差、标准低,农田水利建设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综合建管机制。
七是工程管护人力和资金短缺。虽然近年来国家水利投资不断增加,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特别是水利建设投劳投资严重不足,目前各地普遍采取由劳动积累工支付维护管理经费,取消两工后,县级财政没有能力解决管护资金,致使大部分防洪灌溉工程管理滞后,工程老化、得不到及时维修,损坏严重,进而又形成了新的隐患。尤其是那些存在病险隐患的小水库和小塘坝,简单的维修都难以进行,正常防汛备土无法到位,使本来建设标准不高的水利设施更加脆弱不堪。其次,水利工程正常管护难以为继。部分小型灌溉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严重影响了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行和安全维护。
八是工程占地协调难。水利工程大部分属于公益事业。但是在基层,当兴修水利工程这样的公共利益与村民利益发生冲突时,村民代表大会往往是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工程正常用地哪怕是涉及到水利工程用地或行洪区内土地,老百姓都是“寸土不让、寸土必争”,水利工程用地难以协调,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受到明显限制,减少幅度很大。
三、对策与建议
1、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提高基层对水利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改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地方政府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积极采取各种途径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一要用好政策。202_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可以看出“十二五”时期,国家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决心和力度,水利建设正进入大投入、大发展的最好机遇期,作为地方政府必须要抢抓这个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协调,力争上级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最大限度地改善当地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二要放宽视野。地方政府应放宽水利的建设和投资渠道,解决水利建设投资渠道单一依靠政府投入的“瓶颈”问题,要鼓励符合条件的融投资企业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协调信贷部门加大对涉水工程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快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要筑巢引凤,精心包装推介项目,搭建招商平台,吸引外来投资者参与营利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发挥主体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重罚等硬性的措施和办法,调动各乡、镇政府加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发挥其在改造水利设施方面的主体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水利发展格局。
2、要形成多元投入格局,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投融资问题。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必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投入机制,彻底解决水利工程存在的标准低、不配套、防洪能力弱、控制性工程少的问题。一是各级财政要舍得投入。各级财政要按照经济增长速度,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额度。尤其是地方财政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上,应确保在原有基础上稳中有升、逐年加大,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改善当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抗灾能力。二是各类资金要捆绑整合。根据“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扶贫和以工代赈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捆绑使用,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照水利总体规划进行的方法,集中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三是民营水利要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发展市场开发和运行机制,本着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有利于加强工程管理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走民建、民有、民营、民受益,“小农水、全民建”的发展之路,解决水利投入资金不足,渠道单一的问题。
3、要做好水利工程规划,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水利建设,规划先行。必须从规划这个基础抓起,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自下而上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逐级审核汇总,形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总体规划。首先,要顺应民意。在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时,要坚持群众参与、民主集中的原则,脚踏实地地听取农民群众、农村基层组织的意见,使水利工程建设在规划时做到倾听民生、符合民意,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工作。其次,要超前谋划。目前,多数地区都存在“国家不投入、地方不动手”的问题,上级有政策以后,为了争取资金和项目,不顾实际,未经论证就盲目上报,导致项目投产后偏离实际。必须要结合国家水利发展形势与当地实际需要,安排专项规划经费,提早谋划,超前运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切实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谋划储备工作。立足于早规划、早落实、早行动,加快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全县的防洪工程体系、抗旱工程体系、水土保持工程体系、人畜饮水工程体系建设,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为推动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桦南县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城镇用水需求,要做好城市后备水源建设。即使“十二五”期间一些项目不能上马,也要谋划水利远景规划,强力推进项目前期,通过建设寒虫沟水库、“引八济向”调水工程和向阳山大型灌区为主的灌排渠道,连接七虎力河、八虎力河、倭肯河等河流和向阳山水库,形成河湖连通水网体系。第三,要统一协调。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以工代赈等部门都有水利项目,在地方出现了“多龙治水”的现象,由于各部门缺少水利专业人员,甚至个别项目没有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在建设施工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程标准低、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建成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水利部门做好这些项目的统一协调布局,纳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方案中,由水利部门统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建设,全程参与、监督工程质量和标准,坚决杜绝重复建设和今天建明天改的现象。
4、要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增强水利工程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力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建轻管”的思想观念,从单一注重建设向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一要狠抓落实强化制约。要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薄弱问题,必须落实好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法规条例,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投入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二要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应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和受益范围的大小,深入推进建管分离,主体明晰、责权利统一的良性投入、管理和运行模式,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效果。以我县向阳山灌区为例,实行了“分级管理、鉴定管理责任状”的管理模式,灌区总站和分站鉴定责任状,用水协会与分站鉴定责任状,管理者既是承包者也是受益者,既调动了承包者的管理积极性,又能节约管理成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要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要按照“抓大放小,改旧促新”的指导思想,转让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激活发展内力。一是深入推进“五小”水利工程改革。深入总结“五小”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针对合同不规范、养护不及时、承包期限短、拍卖租赁形式少等问题,总结推广改革中的成功模式,推进水利工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保证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二是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全员聘任、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在基层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分离人员的两险、陈欠工资和买断费用等问题实际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应尽快对水管单位采取定岗定编、转换机制、管养分离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水管单位机制不活、经费短缺、人员臃肿、管理粗放的问题。并理顺乡镇水利助理的权属关系,将编制、经费上划到水利系统,提高水利部门对工程建设管理的管理水平。三要放开水利工程的建设权、管理权和经营权。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办法,进行小流域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开发,逐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经营企业化。
5、要强化节水措施,提高水土流失的保护和治理能力。水资源是有限的,在充分利用的同时,要强化节约和保护意识,避免过度使用和浪费水资源现象的发生。一要以转变运行方式促节水。目前,大多数地区灌溉用水是按亩收费,必须要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在完善工程配套的前提下,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统一计量收费的水价收费方式,打破用多用少一个标准的传统收费方式,切实提高用水户的节水意识。二要以加快治理促节水。要加快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在控制流失的基础上,狠抓综合治理,提高水土资源使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大对旱田节水灌溉的扶持和投入力度,以建立旱田灌溉示范园区为核心,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从整体上提高旱田的节水灌溉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三要以健全监督体系促节水。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包括林业、畜牧、工业项目占地等各种原因,控制流失必须要强化综合治理,针对各种能够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研究切合实际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地方性的制度和办法,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水土保持监督网络,有效保护和控制水土流失,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6、要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水利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农村水利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且技术性强,打造一支坚强有力、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基层水利服务队伍是建设现代新型农村水利的基础。一要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水利队伍的教育培训,采取短训、轮训、委培、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水利管理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要保障基层水管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切实解决晋级晋升、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具体问题,充分调动基层水利人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要做好农民技术员的选聘培训。要在农民中选拔一批懂业务,会指导的人员作为技术员,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并放宽入口,把农民技术员中的优秀骨干充实到水利系统,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强化农民的培训工作,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建设、利用和管理水利基础设施,发挥其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三要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严格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健全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社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特别要把加强水利规划、项目筛选、事前宣传、效益分析等环节纳入议事程序中来,提高议事的成功率。
第三篇:202_农村水利建设计划
202_农村水利建设计划
靖江市水利局
202_年9月29日
近年来,在省、泰州市水利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村水利建设紧紧围绕着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总体目标,抢抓机遇,加大投入,扎实有效地开展以清洁农村河道、清洁家园为重点的农村“双清”工程建设,防灾抗灾能力显著增强,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综观我市农村水利建设的整体水平,仍然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一是引排调蓄能力虽有一定提高,但还不能达到大引大排、灌排自如;二是农村河道水质虽然有一定的改善,但水质时好时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三是面上配套建筑物老化失修严重,效益日渐衰减,有的难以正常运行等等。上述问题存在,与建设现代化水利、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远远不相适应。因此,农村水利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根据泰州市局的统一部署,并结合我市实际,现将我市202_农村水利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_年水利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思路
围绕农民增效、农业增收,突出抓好中小河流整治、乡级河道疏浚整治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
(二)主要任务
1、中小河流夏仕港整治工程
疏浚整治河道10.5公里,港堤加回15.6公里,完成河道开挖水下土方87万方,陆上土方13.6万方,筑堤土方15万方。配套建筑物51座。需经费2708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354万元,地方配套1354万元。
2、乡级河道疏浚整治
共疏浚整治5条(段),总长11.71公里,土方33.34万方。需经费150.03万元。
3、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更新改造排涝站48座,涵洞270座,节制闸6座。工程总投资27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800万元,地方配套900万元。
4、抓好中小河流横港整治工程前期工作,计划总投资2906万元,计划下半年实施,争取上半年开工。
二、工作举措
(一)认真抓好前期工作。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休戚相关。为确保今年的冬春水利建设任务如期完成,我市从9月上旬开始,分别与各镇对今冬明春计划进一步落实,确保10月下旬前完成清障工作,明
年1月底前完成土方工程,5月1日前完成配套建筑物工程。
(二)认真抓好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围绕充分发挥效益,切实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我市水利工程面广量大,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为此,我们将突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对市级骨干河道、农村二、三级河道以及各级各类配套设施的管理与维护,特别要重视提排设施及涵闸等一些控制性建筑物的养护工作。一是坚持按照“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健全和完善管理责任体系,明确责、权、利,真正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二是在现有管理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的新机制、新路子、新办法,走管理维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管理促开发,以开发促管理”的新路子。三是坚持依法管理,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的乱耕乱种、违章搭建、随意侵占等违法行为,依法维护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促进我市河道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保障措施
我市今年冬春水利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立足主动,精心组织,强化落实,加强协调,加大力度,全面加快水利建设。
(一)精心组织,强化领导。农村水利工程是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村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是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先决条件。当前,农村水利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省和泰州市也将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为此,我们将继续把改善农村水利条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水利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目标管理,加强工作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同时,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完善水利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逐一抓落实。并精心组织安排,对冬春水利建设任务,做到定项目、定标准、定时限、定考核、定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有人问,有人抓,抓到位。此外,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科学规划设计,严格质量标准,加强考核验收,努力建设水利“精品工程”。
(二)多头多路,加大投入。水利建设关键靠投入。一是在我市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同时,我们将加强水利项目的编制落实,积极上争水利资金,招引社会资金投向水利。二是加强组织、引导,通过村组的“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等办法,引导群众兴修水利、疏浚河道。三是积极探索“以河养河”的投入思路,推行以资源换资金的模式,将河道疏浚与平田整地、水产养殖、河坡开发、出售土方相结合,所得资金返还用于河道疏浚整治。四是加强水利建设资金管理,分别轻重缓急,优化投资结构,专款专用,在确保工程
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三)把握主动,积极推进。水利建设季节性强,对冬春水利建设必须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早动手。目前,各镇对冬春水利建设工作均进行了落实和部署,并做好河道疏浚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预计11月中旬,我市将掀起冬春水利的建设热潮。
第四篇:农村水利建设经验材料
农村水利建设经验材料
活化机制天地宽兴办水利成效佳
毛嘴镇人民政府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事关生产发展与农民增收,我镇每年都将基本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篇章进行谋划。在去冬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会议后,我镇及时进行了安排和部署,迅速掀起了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全镇共开工各类大小水利工
程24处,投入机械18台(套),春节前已疏挖沟渠24.1公里,路基加宽18.2公里,完成土方27.8万方,占计划的65%,目前新通北河等三条全长12.9公里的沟渠正在施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筹兼顾制定水利建设规划
针对我镇地处泽口灌区上游,沟渠淤塞严重,灌水难进,渍水难排的现状,本着“先急后缓、先大后小、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结合农业特色板块建设,制定了《毛嘴镇水利建设五年规划》,拟定在五年时间内,对全镇20条全长84公里的主要沟渠按轻重缓急分年施工全部清洗疏挖一遍。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做好“三个兼顾”。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兼顾到水产开发。洛江河沿线是我镇主要的水产养殖带,全镇80%的渔池面积都集中于此。近二年,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水产大市的要求,对洛江河沿线的低湖田进行改造,清洗老渔池1000亩,开挖新渔池近1000亩。为了确保水产调整顺利进行,调出效益,我们优先对古垸沟、解放沟、三七沟等洛江河沿线水产带的主要排灌沟渠进行清洗疏挖,保证养殖用水灌得进,排得出。
二是农田水利建设兼顾到林业发展。打造秀美水乡,建设绿色家园,既离不开水,也离不开林。我们将林业发展规划和水利建设规划一起制定,同步建设,沟渠修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形成“挖一条沟渠,栽一片新绿,管一方水土,美一处风景”的格局。优先安排对林木已经可以砍伐的沟渠或林木砍伐后没有栽植起来的沟渠进行清洗疏挖,落实林业座位,发展林业生产。去冬今春,通过对机耕沟、庆丰一渠、解放沟、共和沟、窑河沟、中排沟、纲要沟、红旗渠、幸福渠等9条主要沟渠进行疏挖,落实林业座位15.9万个。
三是农田水利建设兼顾到路网改造。近三年来,我镇抢抓国家对通村公路建设补贴的机遇,加大对通村通组公路的投入,硬化道路近100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但在后期管护过程中,有些路段的路基培土不到位,有些地段路面不够宽,影响通行,有待加宽加固,才能发挥最佳效益。我们重点安排了机耕沟、红卫沟、纲要沟、红旗渠、友谊沟等沟渠的清洗疏挖,对已建成通车的机耕路路肩培土加宽,对即将硬化升级的友谊路加宽加固。
二、创新思路破解水利建设难点
思路一变天地宽。我们通过实施沟渠林权转让换沟渠疏挖,将林业生产与水利建设结合起来,破解了水利建设人员难组织,资金难筹集的难题,实现了水利建设和林业生产双赢。通过转变观点,创新思路,我镇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出了“三个转变”的可喜局面。
一是在建设主体上由“一家”独唱向“多家”合唱转变。以前,绝大多数宜林沟渠缺乏统一管理,没有明确的产权,通常由农户分散经营,有的植树,有的种作物,有的荒芜,收效不高,形象也不好。现在,通过对沟渠河道管理法规的宣传,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将宜林沟渠的经营(来源:好范文http://www.teniu.cc/)权收归集体所有,然后由镇农办组织镇水管所、林业站等职能部门以及部分群众代表对沟渠疏挖、林木栽植进行规划和预算,确定“以渠养渠”的模式,然后向社会公开招标,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和林业生产。目前,我镇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个体私营老板,在外务工人员23人以独资和合股的形式参与水利建设和林业生产。
二是在施工方式上由投工投劳为主向机械施工为主转变。改革开放后,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经商,每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成了农村基层干部最为头痛的事。现在,我们通过转让沟渠林权,利用机械施工后,村组干部再也不用催人上工地,督质量劳神废力,同时,也减轻了群众的劳务负担,让群众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田间管理和其他生产经营。
三是在管养体制上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举转变。采取林权转让换沟渠疏挖,投资者在取得林业经营权的同时,也要担负起沟渠的管理责任。为了获得回报,他们必须加强对沟渠的经营和管理,在8-10年这一经营周期内让林木成材。8至10年后,我们可以再通过这种方式或更好的方式对沟渠重新清洗疏挖,保持排灌的畅通。
截止目前,我镇运用这种“以渠养渠”模式,筹集500多万元资金,投入施工机械30多台套对解放沟、古垸沟、庆丰一渠、中排沟、机耕沟、纲要沟、红旗渠、幸福渠等10多条计34.1公里沟渠进行高标准疏挖,既减轻了群众投工投劳的负担,又提高
第五篇:瑞安市农村水利建设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瑞安市农村水利建设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村水利保障,是促进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日前,监测点瑞安市发改局会同市水利部门对当前瑞安市农村水利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快农村水利发展的对策措施与目标任务。
一、瑞安市农村水利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地区防洪体系薄弱,防洪安全保障能力较低。随着沿海标准堤塘工程的建成与城防工程的实施,瑞安市城市防洪抗灾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城区已有了较高程度的防洪安全保障。但是,目前大部分农村尤其是山区的防洪能力仍然普遍较低。一是由于瑞安市农村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水库山塘115座,且大部分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经过了“千库保安工程”的整治,小
(二)型以上水库基本上已摆脱了病险状况,但尚有80余座山塘还普遍存在着库区淤积严重、启闭设备陈旧和渗漏等问题,水库山塘的安全问题还比较突出。二是瑞安市农村山溪性河流众多,小流域山洪灾害频发,影响了农村工农业生产和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构成了较大的危险。三是农村河网淤积严重。近年来瑞安市加大力度实施“百里清水河道工程”,对环城河、温瑞塘河、瑞平塘河等城区主要河道进行了疏浚整治,但由于全市河网密布,线长面广,大部分农村的小河流还得不到有效整治,造成广大农村地区的小河流蓄排水能力较差,洪涝问题依然突出。
(二)农村饮蓄水条件差,饮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瑞安市农村人口100多万,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瑞安市陆续建成集中式的供水工程470多处,近两年,市政府通过实施“万人饮用水工程”,解决了11.3万山区海岛居民的饮水困难问题。但是瑞安市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原有的供水工程建设标准低,工程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低等方面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尚有20.16万,占农村总人口的20.16%,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5.1万,水量不达标6.62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4.01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4.43万。在瑞安市西部山区,由于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调蓄能力差,附近群众世代饮用山溪水,随溪生活,用水很难保证。北几、北龙两个海岛乡镇由于缺乏蓄水工程,储水总量不足,202_年旱季靠大陆输运水生活用水才得以保障。塘下镇虽是瑞安市经济强镇,但该镇靠引凤山水厂原水,供水成本大,水价都在每吨3.0元以上,高的每吨达4.5元,致使该镇部分居民因水价高而宁肯饮用苦咸水。
(三)农田灌溉条件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弱。瑞安市农田灌区大部分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建成,由于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灌区的建设水平比较低,国家只投入骨干工程,田间工程全部由群众自己建设,基本上没有一个灌区全部配套,普遍存在工程不配套、建设标准低等问题,总体上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不强。而现有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加上维修改造不及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工程老化的问题,致使灌排能力减弱。尤其是瑞安市的偏远山区,零零星星在山坡上分布着山坡田和旱地,大部分为引用溪水自流灌溉,每遇暴雨便洪
水泛滥,冲跨溪堤与农田,无雨则溪水断流,农田干涸。由于群众的生活来源于农业收成,这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四)农村水环境堪忧,水环境整治工作亟待加强。瑞安市“水脏”问题突出,尤其在滨海城镇,人口的过度集中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造成土壤退化、地表水污染、区域生态系统损害等诸多环境问题。近年来虽然瑞安市开始逐步重视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但目前治污的重点主要是放在城区主要河流的治理上,而大量受到污染的农村地区的河流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加上全市污水处理工程设施不配套、污水排水口分散,造成一些经济较发达城镇的水环境已到了“有水皆污”的地步。若水环境污染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最终将会导致城乡生活环境的恶化,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将会越来越远。
(五)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保工作须进一步强化。由于瑞安市的水土保持工作起步较晚,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水土流失问题认识不足,水土流失现象长期存在,瑞安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84.95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20.47%。如果听之任之,所造成的危害及后果将十分严重。一是水土流失下泄的泥沙淤积水库、河道,缩短水库使用寿命,抬高河床,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加剧洪涝灾害,降低航运能力,通航里程缩短。二是开发项目建设及坡耕地水土流失,使平原河网河道及飞云江严重淤积,降低了河道的蓄水调洪抗旱能力,危害堤防安全。三是坡耕地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土层减薄,土壤质地变粗,农作物产量不断不降。全市134.30km2耕地,普遍存在肥力下降的问题。四是丘陵山区荒山荒坡冲沟发育,蚕食地面,开发利用价值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另外,由于农村水利工程粗放经营,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重建设、轻管理”,以及农村水利缺乏政策引导等诸多问题,更制约了农村水利的快速发展。
二、原因分析
(一)农村水利资金来源单一,总体投入有限。这是造成农村水利现状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农村水利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拨款,投入渠道单一,政府拨款有限,水利建设资金长期短缺,造成农村水利建设严重滞后。虽然近年来市政府加大对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农村水利资金整体需求量过大(每年乡镇要求补助资金上亿元甚至好几亿元,而实际财政预算资金仅3000-4000万元),尤其是取消了“两工”后,资金供需矛盾愈发突出,在安排资金时除了较集中地投入小流域综合治理、河道整治、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外,其余资金不得不分散在“小、多、散”等修修补补工程的补助上,没有集中精力进行农村骨干性水利工程建设。同时,由于农村乡镇的配套资金困难,越是需建设的地方财力越有限,越无力投入较多资金进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造成部分乡镇农村水利发展停滞不前。
(二)缺乏统筹观念,农村水利与城市水利未能做到全面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在农村水利与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上,缺乏统筹观念,往往偏重于对城市设施的投入与保护,而对于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少或只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以致农村“水多、水少、水脏”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解决“水多”问题上,市政府近几年虽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标准海塘、城防工程与山区小流域工程建设,但由于未能及时实施重要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以致金潮港、高楼溪等重要小流域洪灾频发,不仅严重威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解决“水少”问题上,由于瑞安市饮水工程大都建于几十年前,建设不规范,规模小而散,又缺乏管理,广大农村至今还存在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近几年通过“农民饮用水工程”才得以逐步缓解。在解决“水脏”问题上,由于农村河道线长面广、污染淤积严重,加之政府投入与倾斜力度不足,农村河道的综合整治仅停留在对一些重要河流的疏浚上,达不到全面治理、统筹兼顾的目的,农村水利与城市水利依然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
(三)缺乏有效监管手段,有利于农村水利发展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到位。近年来,中央到地方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帮扶政策,尤其是202_、202_年中央连续两年下发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农业工作,并把发展农村水利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深化实施。取消“两工”,“一事一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倾斜”、“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等有利政策措施出台并逐渐得到贯彻。但因瑞安市部分农村乡镇财政入不敷出,一些有利于加快农村水利发展的政策仍停留在口头和纸张上。加之缺乏对农村水利小项目资金的有效监管,许多乡镇出现该上的水利工程项目不能上,重复上报项目,造成在建项目的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到农村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与农村水利事业的正常发展。
三、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农村整体防洪抗灾能力。“十一五”期间,要开展对飞云江下游综合治理,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小流域整治建设,注重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农村的危害。一是全面开展飞云江下游综合治理。重点抓好市区至赵山渡的沿江堤防、险段护岸、河床疏浚等工程建设,建成飞云江南岸50年一遇防洪堤4.77公里。非集镇段的堤防建设要因地制宜,标准堤和土堤相结合,使沿江乡镇达到10-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二是继续开展水库除险工程建设。在小
(二)型以上水库即将全面完成脱险任务的基础上,对蓄水在1万方以下山塘的安全问题进行排查筛选,确定重点进行除险加固,全面提高全市水库山塘工程的安全系数。三是大力推进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按照“上蓄、中疏、下排”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金潮港流域综合治理,完成全市13条重要小流域治理任务,并辅以重要流域下游防御山洪灾害体系建设,以切实提高山区整体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突出农村饮水安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按照瑞安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要求,“十一五”期间瑞安市将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改善或解决200个行政村21万人口的饮水条件与困难,以彻底解决长期困扰瑞安市广大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在“十一五”期间要抓住实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规划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确保这些工程长期发挥社会效益。
(三)加大河道整治力度,改善农村水环境。整治农村水环境是新时期农村水利的一项重点任务。瑞安市应结合“千百工程”、“康庄工程”,全面推进“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加大投入、明确责任、分级治理”的要求,加大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力度,努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市财政要重点支持乡村河道清淤,专门设立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财政资金专户,保证专款专用,有效解决乡镇财政配套资金到位迟、到位难的问题。要把河道清淤与农村建设规划、植树造林、改变
村容村貌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综合利用效益。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加强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巩固治理成效。通过开展河道整治,一方面可以改善农田灌排条件,另一方面可以恢复水生态系统,为实现优美的水环境和人居环境创造条件。
(四)继续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按照现代农业“节水、高效、增收”的要求,进行排涝泵站技术改造,配套建设田间工程,抓好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特别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通过财政与群众自筹相结合,加快水闸、堰坝、防洪堤等灌排防洪工程建设,使瑞安市整体的灌溉有效水利用系数达到0.5以上,以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推进水土保持工作,保护现有水土资源。为持续推进瑞安市水保工作,一是要在“十一五”期间,投资0.32亿元,实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平方公里。二是要加快退耕还林,严格禁止25度以上陡坡开垦,坚决制止对植被的破坏。三是要严格落实开发建设项目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制度,严肃执行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四是要全面发展瑞安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治理与生态修复。五是要加大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水土保持意识。六是要在制定财政政策时,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扩大水土保持资金的投入渠道。
(六)强化政策帮扶引导,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水利的投入。为加快推进瑞安市农村水利建设,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支持与投入,加强监管,重点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二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努力借鉴与实践“一土多用”、“一水多用”、“以土换资”等各地先进经验与做法。三要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性农村水利工程,逐步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投工筹资为基础,市场化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社会化农村水利建设投融资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