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册岩土印章说明
附件4
注册执业证书和执业印章的编号规则及说明
一、注册执业证书: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注册执业证书设计为单页A4纸型,在右下部分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印章,左下部分盖有“注册工程师证书专用印”钢印,证书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注册执业证书。内容包括:姓名、证书编号、证书流水号、发证日期。
证书编号规则: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代码“AY”加9位阿拉伯数字。
第一、二位阿拉伯数字为初始注册年度代码
第三、四位阿拉伯数字为地区代码
第五至九位阿拉伯数字为顺序代码
二、执业印章: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执业印章为:63×28MM方形印章,由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姓名、注册号、有效期、徽标5部分组成。
注册号编号规则:
注册号为前后两部分、中间以“-”分开组成。
注册人员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申报:注册号前部分为注册人所在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证书号,后部分为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代码“AY”加3位阿拉伯数字(注册人所在单位内部序列号)。
注册人员从施工、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单位申报:注册号前部分别为施工、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加地区编号。后部分为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代码“AY”加3位阿拉伯数字(注册人所在地区序列号)。
第二篇:注册岩土工程师
我国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基础考试,在考生大学本科毕业后按相应规定的年限进行,其目的是测试考生是否基本掌握进入岩土工程实践所必须具备的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第二阶段是专业考试,在考生通过基础考试,并在岩土工程工作岗位实践了规定年限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测试考生是否已具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进行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基础考试与专业考试各进行一天,分上、下午两段,各4个小时。
基础考试为闭卷考试,上午段主要测试考生对基础科学的掌握程度,设120道单选题,每题1分,分9个科目: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建筑材料、电工学、工程经济,下午段主要测试考生对岩土工程直接有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设60道题,每题2分,分7个科目: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弹性力学结构力学与结构设计、工程测量、计算机与数值方法、建筑施工与管理、职业法规。
专业考试的专业范围包括: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上午段共设有7个科目,1、岩土工程勘察;
2、浅基础;
3、深基础;
4、地基处理;
5、土工结构、边坡、基坑与地下工程;
6、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
7、地震工程。每个科目1道作业题,12分,从这7个科目中选择4个科目进行考试,共计48分。下午段除了上述科目外,另增加工程经济与管理科目,每个科目包括8道单选题,每题1分,从这8个科目中选择6个科目进行考试,共计48分。现在最主要的是抓紧时间复习。你可以到上学吧在线考试中心做一些试题什么的,我个人觉得还不错。
第三篇:注册岩土经验总结
关于注册岩土考试的些许看法
山外有山楼外楼,高手在民间。我本没啥底气来写啥经验,但是大家热情之高远超出我的想象,盛情难却,必须写点什么,权当叫做看法吧:
2012年的注册岩土考试堪称十年来一个新的里程碑,随着以高老为代表的学院派的退休,武威总工为代表的实践工程派掌控了今年的命题全局。正如论坛里陆渐先生所介绍的一样,今年的案例命题风格“三从一大— 即从严从难从实际出发,计算量大”,完全向注册结构考试的风格和难度靠拢,同时第一天的知识题的难度比往年降低,这让熟悉了过去十年高老的风格,而且以往年真题为假想敌的考生措手不及,包括我自己在内。这样的风格转变,实际上有利于年轻、有较多时间复习做题,特别是已有注册结构在手的考生和高校师生;而对年纪偏大,毕业已久,实际从事勘查、施工、检测等行业,实践经验丰富但做题不够的考生不利。这种转变,是否更符合注册考试的宗旨我不敢妄言,命题组的用心是好的,希望案例命题更全面:覆盖建筑水利铁路公路,希望更接近工程实践;只是参加考试的考生从事行业五花八门,如果对从事勘查和施工的考生,设置计算难度过大,他们通过的概率就偏小了,其实从综合平衡来说,案例命题接近工程实践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步子迈的过大,也许适当提高第一天的难度,适当降低第二天案例的难度,更有利于选拔综合人才。
我自己的学习和从事的工作面较宽,和多行业都有交叉,但我自己觉得还是最喜欢岩土,我也忘不了自己是怎么被领进岩土这个领域的大门的,我98-2002年本科在天津大学学习水利水电建筑工程,2002年跨校考华南理工大学的结构专业研究生,考完之后成绩刚出来,考的还算凑合,一个偶然机会,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练继建教授知道我没有报考本校研究生,于是关心问我成绩如何,得知我是因为想离家乡更近的原因才离开天大,在审查过我的本科学业成绩之后,亲自打电话给有“广东地基王”之称的莫海鸿教授推荐,由于莫老师已招够了人,便把我安排给了同样从天津大学过来的,在岭南享有盛誉的杨位洸先生的高徒--杨小平老师,学习岩土工程,我是这样,进入了岩土这一学科的大门。不能不说,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对自己的基本功帮助很大,但我毕业后主要从事结构设计,以岩土设计为辅,但毕竟结构岩土,都很难分得清吧,工作后还是有很多机会从事地基基础、桩基、边坡、基坑、地基处理等工程。
2012年结构专业成绩出来后不久,大概3月份,我开始准备注册岩土专业的复习,去年考过的师弟萧先生,借给我一些书,主要有于海峰的习题集,刘兴禄案例,规范合订本,铁路合订本还有公路规范,其它的9本重要规范我自己都有,后来又陆续补充了一些重要规范以及规范合编上没有的单行本,以及李向阳先生的案例精讲,对于规范,我个人认为,一定要按考试大纲买齐全,特别是对于当年更新的规范,以及新增加的规范,更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是必考,比如2012年的安全生产法,以及桥梁抗震,钻探规程等。重要规范必须要上单行本,这是因为规范空白处较多,便于做笔记,另外考试的时候使用比较方便。
准备考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周密的计划,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可各用两个月
第一阶段,一般两个月左右,把案例的东西都过一遍,用书可以选用李向阳的案例精讲或者于海峰的习题集,可以分章节的做题为主,做题时,一定先不要看答案,而且要把对应规范(单行本)翻到对应公式处,做完之后,边看答案边总结,对有些容易漏掉的参数或者条件,可以加五角星或者用荧光笔标出,这个工作非常之重要,要知道在考试的电光火石之间,一般人精神高度紧张,很难发现规范的一些小字,特别是隔页的修正条款,比如今年桩基抗震承载力修正系数1.25,桥梁施工阶段桩基放大系数,公路地基承载力跟深度的放大关系,这些修正,往往就是你能不能得分最关键的一步,基本都只能靠平时积累,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一阶段不需要把自己搞的太紧张,每天有那么两个小时足够了,忙里抽闲即可,周末可以多搞几个小时,我一般周末两天一天5个小时一天3个小时,贵在持之以恒,如果确有事情需要耽搁,也不能超过3~5天都不摸书本,这样会造成生疏感,需要时间恢复状态。有些考友开始的非常早,寒假就开始准备,其实个人认为大可不必(当然特殊情况的需自己把握),时间拖的太长,到后期疲惫不堪,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或许这也是成绩要拖到过年时才出的原因吧!毕竟这个考试这是我们的副业,大家都有自己的主业要做,不能因小失大本末倒置。这一过程也是收集资料的过程,有一些书,比如铁路公路港口规范,并不好买,可以要去一些淘宝的小店里买,有个别偏门规范李向阳有组织买过,他好像有一个淘宝店也帮忙卖这些规范,这个坛子里有相应的帖子,我就不再重点介绍了,整理规范,可以先打一个目录,像我贴的图片一样。另外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教材一定要有一本,很有用,我用的是建工出版社的四校合编地基与基础第三版,师祖爷杨位洸主编的,虽然书有点老,但我是爱不释手,02年刚来华工的时候买的,陪伴了我好些年,用起来有亲切感。另外也有别的教材很好,我还有一本高大钊老先生的《土质学与土力学》交通版,华工研究生的教材,这本书在渗流固结以及土工试验方面讲的比较好,可以与四校版相互配合使用,我一般四校版放在家里,高老的放在单位;陈仲颐的书也不错,不过要比四校版难一些,个人认为其实四校版已可以满足考试要求。收集资料的过程,还包括上论坛,论坛和QQ群能给我们很多东西,上过论坛的考友,今年至少不会再-4分了,-4分才是最委屈的。QQ群的有李向阳群(172956357应前面考友要求公布),本论坛大神zhangwei12他们那个群,还有江苏杨奎他们那个群,后面这两个群我都不知道群号,大家可以咨询他们。我在向阳群里呆了一年多了,那里气氛还是很好的,可以畅所欲言,有些李的书的问题,也可以找他解释,高手也很多,如湘-老冀,是个40多岁的兄长,研究学问非常认真。至于于先生的群,我加过两次,都被踢出来了,因为我在里面话比较多,那个群永远都是于先生是主角。经常有考友有这样的疑惑,规范有41本,怎么看,是不是都要熟悉?其实我个人觉得,一定要分清楚规范的层次,核心规范,一般规范,次要规范。核心规范,就是那9本,这个论坛里很多人总结过了,于先生也有区分,核心规范,是重中之重,把核心规范掌握好了,把基本题都做好了,就有机会能及格,因为次要规范太多,人的精力总是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考试的时候,也不能见到次要规范的就跑,先做熟悉规范的题,是对的,但是总有一些次要规范的题目,也是基本题,虽然你平常并不熟悉,好些都是套一个公式就能出来的,这些可以放在后面一些来做,需要临场发挥,丢掉这样的分就可惜了,如今年公路地基就要好几道题,大多可以得分的。第一阶段,主要把握核心规范,案例题中涉及到一般规范的,如公路港口地基基础规范等,也需要熟悉熟悉,太次要的规范,比如公路隧道,垃圾填埋处理等规范,可以暂时先不看。
第二阶段,一般用时两个月左右,仍然集中在案例。按今年考试风格的转变,我个人预计今后几年仍然将延续三大一丛的命题风格,大家需要高度重视案例部分,就今年的考试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人,都栽倒在了案例上,这就要求大家花更多的时间在第二天,我个人觉得整个复习过程,案例:多选题:单选题的时间,可为7:2:1。这两个月的时间,可以选用刘兴录的习题,刘老的书,大部分题目还是不错的,但有部分题目计算量过大过偏,另外错误非常多,需要自己甄别,由于刘老已经驾鹤仙去了,所以这些错误一直没有再人为修正。李向阳的案例精讲虽然第一版也问题较多,但经过大家提意见和修正后,再版的问题已比较少。要做完刘老的题,还是需要一点毅力,这个阶段是非常辛苦的,不会做的题可以在群上或者论坛里和大家讨论讨论,自己多琢磨。做题过程中可以适当计时,比如自己做3个题30分钟,看够不够,适当制造一点紧迫感,把刘老的书做完,李向阳的书也搞完,基本计算量就已经够了,一般人这时已经完成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下一阶段就是剑指真题了。也许有考友会问,这么长时间过去了,第一天还没开始呢?其实要这样讲,复习案例的同时,也是熟悉规范的过程,第一天也不完全全是知识题,也有一些小计算题,还有一些比如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做好案例题的同时把规范熟练了,其实第一天的大约一半知识已经在这四个月完成了。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关键、直接决定成败的阶段,虽然时间上跨度两个月,可这一阶段的复习,最见效果,我在这一阶段也不敢懈怠,基本达到了每天约3个小时,周末尽量达到每天5个小时了。周末的时间一定要利用好,一个周末的复习效果远好过那5个工作日的晚上。周末我一般不呆在家里,吃过午饭后就去附近的大学图书馆,这个学校在天河公园附近,虽然不算是啥名校,但越是这样的学校,图书馆里考研的人越多,气氛越好,复习效果越佳。这一阶段的复习以第一天知识为主,案例为辅,6:4开吧。因为知识点的东西要靠一些记忆,看的太早没用的,看了就忘记了,只有计算理解的东西,才可以放在前面几个月看。教材第一天的可以用江苏杨奎整理的历年真题讲解或李向阳新出的知识点精讲,第二天的案例就是历年真题,网上也有很多,于先生也有。关于于先生的教材一书,有很多网友问要不要买,其实我开始也是觉得没啥必要,觉得很多都是和地质手册雷同嘛,现在觉得还是有必要,这个教材很厚,非常全,可能一般人一看到就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本书不用从头到尾的看,也就是做真题的时候,你可以拿出来翻一翻,作为一本工具书使用,有些东西,还真是地质手册里没有的,特别对一些设计出身的考生,地质知识是大家的弱点,关于倾向走向倾角,以及整合啊 V字形法则啊,都需要在该书来弥补一下自己的缺陷,使用该书时,要对照地质手册,看看那些章节地质手册没有的。在做真题的过程中,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疑惑,就是同一道题,比如说勘查的选择题,该知识点规范条文说明上有,地质手册上有,于的案例书也有,可是应该先翻哪本啊?考试的时间有限,翻错一本书就浪费了不少时间,我也确实经常连翻了三本书才找到,这就要求大家对每本书的不同大概有所了解,一般来讲还是规范优先,地质手册次之,于的教材再次的顺序。历年真题中又不少选择题的选项,在任何一本书上都是翻不到的,这也需要一些时间来积累,一是需要自己理解,比如地基处理选用的方法,条文说明需要好好读读,有些桩型处理沉降量较大,有些不适合海边,有些不适合有机质土,有些处理深度有限,为节省时间,最好能记住。二是尽量多写一些东西在规范上,比如老奎总结的V字形法则的判别,我直接把他的表格抄在了勘查规范上,结果一考到我10秒就可以选出来答案,还不会出错。考场上时间相当有限,除非是那些偏门次要规范,否则根本不容许有时间去学习规范的。对于案例真题,一定要严格控制时间,我一般按30题200分钟控制,200分钟内严格按考场规则模拟,考场经验非常非常之重要,在这个模拟过程中就需要逐渐找感觉了,一般周末5个小时的时间,200分钟做题,剩下的时间立刻对答案,错了的不会做的题目一定要尽量搞懂,相应规范上做笔记。这里我要强调一下规范的条文说明,今年案例题对条文说明的考察比较多,比如主裙楼一体地基承载力修正、桩基检测承载力极差超过30%的取舍、地基处理平均挤密系数,条文说明里的公式要高度重视,要把公式抄到规范条文处,或者页码要写清楚,考试时没有时间来翻目录找的。对于一些一般规范,比如碾压土石坝规范、水工建筑物抗震规范、桩基检测规范、桥梁抗震规范路基规范等,这些案例中肯定会考个把题,看的太早记不住,这个时候可以把书中的一些重要公式熟悉一下了,以便于考场临场发挥,因为我们做题,是30选25,可以舍弃5道题,这是比结构好很多的,所以次要的规范比如隧道规范、轻轨铁道规范、铁路支挡规范、变形测量规范等之类,每年案例都不一定出题,关键出了题你也不一定能得分,留到考场听天由命吧。关于种子题(基本题)的区分,我建议大家看一下陈轮老师的文章和视频,我觉得陈轮老师在这个方面讲的非常清楚,虽然是前十年高老命题的考点,但其精髓和原则仍然有很大借鉴意义。比如视频中讲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土工实验参数修正一般都是取6个数值。今年下午第一题 就有考察,你看过的,就能避开该陷阱。送分题一定拿下,基本题基本得分,偏难题临场发挥,这就是复习的基本原则。展望未来几年,不能完全以历年真题为假想敌,案例的难度和广度,大家都要再深准备一层,这样的备考,其实是比较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大规模更新规范,转换考试风格,通过率往往都很低的原因。相应的复习材料不好找,得不到相应难度的材料锻炼,考试自然难发挥好。有时间有精力的考友,可以找找以往的一级、二级结构的历年真题对应地基部分看看,个人感觉这个方向,比较接近以后的命题方向。
考场经验:大家都是久经沙场的,一些惯常的原则如多带一个计算器,早点去考场,带计时工具,我就不讲太多,我第二天早上发现两个计算器真的就坏了一个,可能摔了一下,幸亏剩下那个很给力,但是中午我还是去买了一个。考场最好早去一天熟悉,今年广东的考点,没有设置在偏远的南湖,而是设置在了我的母校华工,母校的一草一木自己都是无比的亲切与熟悉,中午我和一个师弟在食堂吃完饭后,去了体育场休息,天气也很好,虽然睡不着,但是至少能躺着休息,外地的考生最好能订到附近的房间以便中午休息。唯一一点很不爽的是,7层楼是楼梯楼,1,2,3层空着,非得把我们的考点设置在5,6,7楼,当我背着一个行李袋,拖着一个大箱子,一口气爬上6楼时,我心里暗暗对自己讲,这个地方我真不想再来一次了。能带的书尽量带齐,提前30分钟进到教室,把书按重要、一般、次要分开摆在不同的地方,铁路、桥梁、港口、公路、水利按不同顺序放好,以方便查找,我比较幸运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最左边,前面的考生又缺考,四周被我全放满了书,考试时找不到想要的规范,是最忌讳的,最好打一个目录放在桌上,有时候你会忘记了还有一个这样的规范存在的。比如今年上午第2题,使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才能解出,如果使用了水利或者公路的勘查规范,白费时间又得不到答案,比不会做该题还惨。比如土工材料应用技术规范、地基基础加固规范,有时候不看目录你都忘记可以使用这些规范了。考场的做题顺序,老生常谈了,一定要先易后难,先做自己熟悉的;另外一定要学会舍弃。由于以往真题容易,第一天的题目也感觉容易,第二天上午我有些托大了,基本上是按顺序从头到尾做,特别是上午筏板剪力那道题,虽然我知道条文说明有差不多的,但是不是完全相同,那个小三角的面积慌乱中我竟然不知道怎么算了,也想过要放弃,但还是舍不得,估计搞了15分钟以上,比较粗的估算了一个面积,然后忽略的面积比较少,答案我知道肯定是对的,但过程肯定有些问题。然后接下来又碰到11题抗拔桩配筋率,题目明显有问题,我用10几分钟考虑了三张情况算了三个结果,大大浪费时间了。其实并不是不懂得舍弃,而是自以为艺高人胆大,过高的估计了自己。后来还剩下15分钟时,数数才22道题,还包括两道没把握的题,这种情况平常都是没碰到过的,把答题卡涂上后,慌慌张张中又搞了一道,幸好还做了出来。土工布有效长度那道搞了一下,没选出答案就到时间了。上午出来后感觉很不爽,因为以往模拟从来没有没做完过呀,不过后来碰到几个师弟都反映很难,这才对自己宽容了一点。下午吸取教训了,一上来就先做自己最拿手的地基基础、桩基、地基处理、抗震,基本上还算顺畅,当做够了18题的时候,还有一个多小时,这时候压力就小了很多了。压力越小,发挥越好,如果开始碰到一两个没选到答案的,人会心烦意乱,越紧张越不能发挥,哪怕你是掉在坑里能选出一个错的答案,也比算了半天没答案选好。所以一定要尽量一次做对,修正条件要细心留意,宁可慢一点,好过你回头检查。另外我自己还有一个观点,有些考友说尽量保证正确率,宁可少做题目数,这个我不太认同,我觉得尽量多做题,因为像今年的题一样,不少题有坑,还有些题有争议有分歧,这些题,就是给你30分钟,都未必一定能想到坑在哪里,搞到正确答案。适当保证准确率,多做题目数,胜率才更高。当然有些考友比较粗心丢三落四,做几道都选不到吻合答案,那只能说平常锻炼的太少。另外有个原则就是有分歧的题目,一定以选到最吻合答案为准,比如今年挡土墙土压力乘1.1这道题,很明显不乘选不到答案,那从考试本身来讲,要么题错了,要么不乘就肯定得不了分。(待续)
我基本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多处有重复,也有些乱,大家凑合着看,离明年考试还早得很,欢迎批评指正再做修正。另外我特别想说,考过的考友不必沾沾自喜,就是多了一个名号,证明了自己的考试能力而已,其实对于久经沙场的大家来说,未必需要这样的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且像现在,双注也多得是,高兴几天就好。今年没考过的考友,更无须妄自菲薄,我认识的不少师弟、朋友,都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和应试能力,只是花了过多的时间在第一天,没有适应今年的命题风格,假以时间认真准备,两年一般都能考过了。2013年,又是新的一年开始,很喜欢泰尔戈的一句话: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你很可能又要错过群星了。宁欺白须公,莫笑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不信一世裤穿窿。附图:有不少考友问究竟哪些是核心规范,其实于先生和陈伦老师都总结过,不过我还是重复一下吧: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8.<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9.《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以上均为A类规范,最重要。另外《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个人认为为重要程度为A-。以上红色的三本,为今年新更新的三本规范,重要程度毋庸赘言。(以下图片的清晰版我发到底28页回复面)
关于考试陷阱的分类:
注册考试中,考试陷阱是考生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习惯于高老命题风格的考生,往往重视基本原理而对考试陷阱重视不够,考试陷阱主要分为下面三类:
1.依靠平常练习积累可识破的陷阱。这类陷阱主要指出自最核心的A类规范或者工作中熟悉的规范,考生在平常的练习中就应该掌握,要求考试时能在第一时间识破并 绕过,这类陷阱不应该丢分。比如2012年考题中上午第5题,独立基础计算最大压应力判断大偏心;上午第8题,带地下室裙楼的地基承载力修正;上午第29题,罕遇地震特征周期需加0.05秒;下午第一题,土工实验数据处理一般取6个数;下午第28题,考虑抗震作用桩基承载力需乘以1.25;
2、需要考场临场发挥的陷阱。这一类陷阱出自于比较冷僻的规范,平时练习中未必能碰到或者掌握,只能依靠自己的基本功发挥,这类陷阱需要考试时多留意规范条文后面的修正,如果实在得不了分也无遗憾。比如2012年考题中上午第12题,公路桥涵基础单桩抗压容许承载力,陷阱1:计算出来的桩端承载力超过了规定的最高值需修正.陷阱2施工阶段的承载力要乘以1.25的抗力提高系数;上午30题灰土挤密桩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取2点; 下午第2题地下水流的流向计算,此题需依靠测量的基本功,或者实际工作中较多接触建筑总图。下午第4题,铁路工程软粘土不透水; 下午第5题,公路桥涵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平均常水位至一般冲刷线的水深每米增加10kPa; 下午第30题,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来确定承载力,极差超过30%舍弃最大值再算。
3、为了设置陷阱的陷阱。命题者为了降低通过率而硬设的陷阱,此类陷阱通过设置多余条件等障眼法,本身并无太大工程意义,纯粹为了考试而命题。这类陷阱需要看清题干和问题,识破命题者的意图,这类陷阱要尽量避免失分,否则真的是百尺竿头,只差一步。如2012年考题中下午第11题,通过桩顶作用求基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实践设计工作中,只有极限承载力标准除安全系数求特征值,而桩顶作用更是对应特征值,此时求极限值有啥工程意义? 下午17题,墙背的主动土压力,告诉了一大堆多余条件,结果只是求堆载的主动土压力,纯粹是为了陷阱而陷阱。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
1月11日周五,我收到了中国岩土网从杭州寄来的特约评论员的聘书,非常感谢岩土网编辑的重视与信任。
1月28日,我在中国岩土网发表了第一篇评论员文章:《剑宗与气宗----试论挑战注册岩土考试的两条主线》,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部分内容已提前在本贴发过。http:// 2012年,考友们都习惯与气宗高手过招,一招一式多有讲究,突然对手换成剑宗高手,精妙剑招,虚虚实实,大多数人都不习惯。假以时日,当大家习惯了对垒剑宗,会发现也没有传说中可怕。
2月 18日 周一 春节假期中 寒假看新版笑傲江湖,岳老先生关于剑宗气宗的阐述仍深有感触,但凡先练剑的剑宗弟子,前10年都会胜过气宗弟子,到了第二个10年,剑宗气宗基本持平互有胜负,而到了第三个10年,剑宗的高手便渐渐比不上气宗了。岳灵珊问为何剑和气不能都是主?气功固然要紧,剑术也不能轻视。岳不群答道:二者都是主,便都不是主,对于气宗弟子来讲,气是主,剑是从;气是纲,剑是目;纲举目张。练好气了,任你剑术千幻,也能以气御剑;就算不用剑,拈花摘叶亦能伤人。
2月25日 开工了,2013年上班的第一天,结束休假状态又回到了工作和学习中,晚上无意中看到中国岩土网2012年优秀评论员的投票活动,http://www.teniu.cc/read.php?tid=260068,有幸看到自己也有入选,其实写这个评论文章之前,编辑要我讲本帖修改下发表成评论员文章,但我觉得我想写的东西都已经写在了本帖,而且篇幅过长,也不想总是重复也不好,可肚子里的货就那么点,想了很久,得益于笑傲江湖小说的启发,才联想到注册考试的命题风格转变正如华山派的剑宗和气宗;切入点虽好,但写的急急匆匆,写完后并不太满意,旨在抛砖引玉。
3月11日周日深夜12点,忙完一天后想起岩土网编辑的评论员约稿,承诺周末要写出来的,还是要信守承诺为好。题材在写之前已有基本构思,主要是就规范的几个比较晦涩难懂的地方和大家探讨一下,完全是我自己的分析理解,未必一定正确,旨在抛砖引玉。提笔之前翻了一下本贴的回帖,在53页看到东莞的LZW先生,应该资历比我老不少的前辈,是注册岩土实施第一年考过的(我是2003年过的岩土基础),已有注册岩土、水工机构、造价监理等6证在手,孜孜不倦活到老学到老。前些日子读后唐史,少年英雄李存勖,三垂岗一战成名。父亲李克用交给他的三只令箭代表三个心愿,他都一一完成,连死敌朱全忠都不得不慨叹:“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然而完成父亲的三个心愿后,李存勖就变了一个人似的,沉醉于音律,宠幸于戏子;有功不奖,赏罚不明,最后落得个兵变被部下所杀。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第四篇:电子印章说明
1、电子印章的申请
使用电子印章的组织(或个人)首先需要到电子印章(管理)中心(平台)申请电子印章,在履行完正常手续并确认无误、合法的情况下,为申请者制作电子印章,并将制作好的电子印章导入特定的存储介质,如USB-Key或IC卡等,并提交给申请者。
2、电子印章客户端系统
电子印章产品提供商给用户提供电子印章的同时,还会提供一套电子印章客户端系统。这套系统应该安装在电子印章保管者所使用的终端电脑中。电子印章客户端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进行盖章、验章以及电子印章管理等功能。
3、电子印章的使用
电子印章的使用和传统印章的使用方式基本相同。如上所述,首先需要有一台专用的电子印章客户端系统,该系统由电子印章管理平台(电子印章中心)提供并安装在特定的电脑终端上。接下来的步骤一般是:
(1)得到有关主管领导的批准。
(2)将存有电子印章的实体(如USBKey)插入电脑终端的USB接口。
(3)启动电子印章客户端系统。
(4)读入需要加盖电子印章的电子文书。
(5)在电子文书中需要盖电子印章的地方点击菜单上的‘盖章’功能按钮。
(6)系统提示输入印章实体的pin码。
(7)输入正确的电子印章使用pin码,则该文书就被盖上电子印章了。
4、电子印章的验证
验证带有电子印章的电子文书时,也需要装有电子印章客户端系统的终端电脑。当带有电子印章的电子文书被打开后,电子印章客户端系统会自动验证该电子文书的电子印章是否有效。如果电子文书被非授权修改过,或电子印章是被复制粘贴在当前的电子文书上的,则电子印章客户端系统能够发现并立即警告用户电子文书已被修改过或电子文书上所加盖的是无效电子印章,且使得电子印章不能正常显示,从而达到了保护电子文书的完整性以及检验电子印章和特定的电子文书必须是相关联的目的。
5、电子印章遗失
若发生电子印章遗失事件,应立即到电子印章平台(中心)进行挂失,其过程与证书作废处理方式基本相似。
第五篇:注册建造师执业印章
注册建造师执业印章
执业印章式样由建设部统一样式,省建管局印制,如右图:印章形式为同心双椭圆。规格分别为:外圆长轴50mm、短轴36mm,内圆长轴36mm、短轴22mm,印模颜色为深蓝色[1]
(一)执业印章按样章的规格、形式制作,并依次标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注册建造师执业印章”,宋体、字高4mm;(2)印章持有人姓名,中隶书、字高4mm;(3)注册编号与印章校验码,宋体、字高3.5mm;(4)注册专业,宋体、字高3mm;
(5)执业印章有效期截止日期,宋体、字高2.5mm;(6)聘用企业名称,宋体、字高4mm.2、“粤232050700001(02)”中,“粤232050700001”为注册编号,02为印章校验码。
3、样章中“2012.09.07”表示印章有效截止日期是2012年9月7日。
(二)执业印章校验码
印章校验码由2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表示印章遗失作废后补办印章的累计次数。初始注册时校验码为00,第1次补办为01,最多次数为99.(三)注册专业简称
建筑工程专业简称“建筑”,公路工程专业简称“公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简称“水利”,市政公用工程专业简称“市政”,矿业工程专业简称“矿业”,机电工程专业简称“机电”。各专业简称之间由一个空格“ ”连接,表示有多个注册专业,如“建筑 公路”表示建筑工程专业、公路工程专业。
(四)无论申请人注册一个专业还是多个专业,只核发一本注册证书和一枚执业印章。
(五)注册多个专业,由于专业增项注册、延续注册、注销注册导致专业之间注册有效截止日期不同的,执业印章有效截止日期为注册有效期最早截止专业的日期。
五、其他
第二十七条 二级建造师注册后,申请人在领取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时,通过省辖市建设(建筑)主管部门、省有关厅局业务部门或省建筑行业协会建造师工作委员会向我局交回原建筑业企业一、二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三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由上述部门负责收回、销毁,并报当地公安局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