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当召导游词
五当召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塞外鹿城、草原钢城包头市。今天我要带领各位参观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内蒙古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五当召。如果说从我国西部每个省区各选出一座藏传佛教的代表性寺庙,那么它可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可以说是我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美誉。当然,藏传佛教还有六大名寺之说,那是从另一个角度评定的。
五当召位于包头市固阳县吉忽伦图乡的五当沟内,距包头市区约70公里。始建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年),后又在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进行了多次扩建,是一座政教合一的寺庙,同时也是研究藏传佛教(密宗)、哲学、医学、天文、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基地。清朝时期,遍布内蒙古大草原近千座藏传佛教寺庙中的住持喇嘛大多是从五当召派去,或是曾经在五当召学习过,因此五当召素有蒙古高原藏传佛教“最高学府”之称。五当召建成后一直香火旺盛,信徒云集,鼎盛时喇嘛有1200多人,在蒙藏地区有很高的声誉。
五当召有蒙、藏、汉三个名字。“五当召”是蒙藏混合语名,“五当”,蒙古语是柳树的意思,因柳树繁茂,环境宜人而得名;“召”在藏语中原意为“兄长”、“世尊”(释迦牟尼),引申为供佛的寺庙;五当召另一藏语名为“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因“鹰衔经冠,奶化白莲”的传说而得名;汉语名为“广觉寺”,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由乾隆皇帝亲赐的。
据说,五当召最初是由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即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王公所创建,庙址是第一世**阿格旺曲日莫选定的。
相传阿格旺曲日莫在西藏学佛深造,离藏时,**喇嘛嘱咐他说:“务择福地修建庙宇,供奉我佛,普度众生”。来到内蒙古,阿格旺曲日莫便发愿要建一座寺庙。于是,在准格尔旗王公的支持下,他带领两个徒弟遍游阴山南麓,开始了勘察、选址工作。师徒三人登上沙尔沁山峰,极目北望,只见远方紫气缭绕,青烟飘渺。就在这时,一只白翅金雕俯冲而下,抓起阿格旺曲日莫的经冠哈达向北飞去。师徒三人追到一个山脊平台上,没见到金雕的踪影,却看见经冠哈达挂在一棵形如宝盖的柏树上,他们认定这是佛的旨意。这时忽然听到身边有响动,原来是一位中年蒙古妇女,左手牵着一头白花牛犊,右手提着一只木桶姗姗而来。她放下木桶,转身想把牛犊拴在松树上,不料牛犊一脚踢翻了木桶,洒在地上的牛奶顿时变为朵朵白色莲花。就在他们师徒又惊又喜的时候,那个女子和牛犊已经不知去向。阿格旺曲日莫知道,释迦牟尼成佛时“步步生莲”,莲花是佛界的标志;金雕是释迦牟尼佛的护法神;金雕和莲花的出现,已经预示着这里就是寺庙的所在地。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建庙,寺庙也因此而得名“巴达嘎尔”。
五当召占地300多亩,有殿堂仓舍2538间,规模十分宏大。主体建筑坐落在两条山沟汇聚的山坡台地上,东西两侧的山麓、平地分布着一些附属建筑和僧舍栋房,两座藏式白塔高高耸立。寺院分布合理,座座殿堂,层层楼阁,随坡而起,错落有致,布局和谐。五当召的所有建筑均为梯形楼式结构,上窄下阔,平顶小窗,屋檐部分有一条土红色边麻装饰,还有金色的法轮、红色的柱廊,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夺目。外墙表面有一层厚达数厘米的石灰层,清白典雅,别具风格。远看殿堂洁白如雪,楼顶金光夺目,十分壮观。这种规模宏大的寺院和独特的结构形式,是内蒙古境内现存藏传佛教寺院中仅有的。
〔进入景区检票口后〕
五当召的主体建筑群由六大殿(苏古沁独宫、却依拉独宫、洞阔尔独宫、当圪希德独宫、阿会独宫、喇弥仁独宫——这里的“独宫”指经堂、佛殿)、三座**府(洞阔尔**府、甘珠尔**府、章嘉**府)和一座安放历代**骨灰灵塔的苏波尔盖陵以及94栋喇嘛住
宿土楼组成。
下面,就让我们沿着曲折的山路行进,来领略五当召宏伟壮观的风采吧!不过要强调一条参观纪律:这里各殿内部景观都不准拍照,请大家自觉遵守,免生是非。
〔苏古沁独宫〕
在我们面前的是第一殿——苏古沁独宫,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五当召最大的殿堂和主要建筑。它是一座高达22米的三层楼大殿,一楼前厅是大经堂,后殿是藏经库。经堂内部宏伟壮丽,有81根方柱贯通上下,每根都用织有彩色龙纹的栽绒毯包裹着;殿内顶上悬挂着经幡和帛画;地上排列着数十排座榻,上面铺设着藏式绒毯,整个召庙里的大型集会都在大经堂里举行。为什么呢?因为“苏古沁”藏语意为聚会,该独宫因上千喇嘛在此聚会而得名。大殿的正中是释迦牟尼像和30尊菩萨像,个个神态安祥。殿堂四周有表现释迦牟尼佛传说故事的彩绘,构图复杂,细腻优美,富含深刻的宗教哲理。画中还有表现草原生活的场景,都是按照清代早期现实生活内容绘制的,是研究清代少数民族生活和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大门两侧墙上绘有四大天王像,分别手持琵琶、宝剑、绢索和宝塔,代表风调雨顺,旁边还有六道轮回图。
二楼供奉着释迦牟尼和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塑像及众佛铜像,东西两侧墙上泥塑须弥山的洞窟中有泥塑的十八罗汉。天井北壁绘有西藏布达拉宫、色拉寺、甘丹寺及五台山著名佛寺的图画。
三楼主要陈放国家一级文物——曼陀罗铜城,即祭供、修道的坛场,铜质、圆底,上面制成宫殿形,底部作成城墙。铜城铸有宫殿楼阁、须弥山,铸造精美,是清代铸铜工艺的精品。
上边两层一般是不对游人开放的,大家听我介绍,有个大致了解就行了。
出于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敬,每年七月二十四日到八月初一,在这里会举行“嘛呢”法会。法会期间,五当召会万众云集,信徒们带着无比的虔诚,千里迢迢从各地赶来参加法会;喇嘛们七天七夜不停地诵《嘛呢经》,主诵“唵嘛呢叭咪吽”(hōnɡ)六字真言,非常神圣。在殿的正中是**的位置,其余依次为住持、喇嘛的席位,等级十分严明。喇嘛在蒙古人心目中地位十分崇高,人们大凡婚嫁、生老病死,都要请喇嘛念经,保佑平安。
〔却依拉独宫〕
往西走就到了却依拉独宫。却依拉,藏语意为“法苑”。该殿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讲授佛教教义的场所。
五当召设有供喇嘛学习经典之处,藏语称为“拉桑”,汉语称“神学院”。神学院共分四个大部,分别是时轮学部、宗教哲学部、医学部和教义戒律学部。每个部有一座殿宇,每座殿宇又因教学内容不同,建筑形式和塑像、壁画也不相同。这座殿是专门研究佛教经典和哲学理论的宗教哲学学部。佛教教义是喇嘛的基础课,每个僧徒入召前都要入此院通过考试,及格者可得到不同等级的“格西”学位,有了这个学位的喇嘛才具备担任中小寺院或大寺院中佛学院的最高主持——“堪布”的资格。却依拉独宫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头戴宝冠,肩饰莲花,高达十米的弥勒佛铜像。弥勒佛是未来佛,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的佛法在若干年后,会自动消失,届时将由未来佛——弥勒佛下凡普度众生。所以我们看到的弥勒佛手作说法印,半蹲半坐的,意预着他即将下生到人间,去解脱世人的苦难。同时,这也是内蒙古最大的一尊铜佛像,是用黄铜分段铸造,焊接而成的。弥勒佛像的左边是**一世,是西藏扎什伦布寺的创始人,右边是**一世,**和**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两大弟子。左手戴黄帽的是五当召第五代**塑像,五当召具有今日规模,大多形成于五世**坐床期间。
〔洞阔尔独宫〕
沿着台阶向上是二层的洞阔尔独宫,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五当召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后半部墙壁所绘的壁画都以黄色作底色,因此俗称“黄庙”。本殿是神学院的时轮学部,是传授数学、天文、地理、占卜和历法的场所。殿门正中悬挂着的是用蒙、汉、藏、满四种文字铭刻的“广觉寺”匾额。大殿前面的广场是讲经台,也是神学院升学考试的口试和神学辩论的地方。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在此举行学术升级考试,开展学术辩论。
殿内供奉着五当召第一代**(蒙古语称“呼图克图”)洞阔尔·班迪达的塑像。前厅的壁画,有着250多年的历史,是五当召1050平方米壁画中保存最好的,有内蒙古壁画之冠的美称。壁画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生动,色彩艳丽浓重。
〔阿会独宫〕
洞阔尔独宫后面与却依拉独宫相连的是阿会独宫,又称日木伦独宫。建于嘉庆五年(1800年),是五当召内唯一的一座面西朝东的佛殿, 主供威猛神秘的胜乐金刚。阿会独宫内设“纠德巴”(密宗)和“门巴”(医学)两个学部。密宗也称真言宗,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理论依据,理论玄奥,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举行升级考试,每次毕业者非常少。医学部以宗喀巴所著的《菩提道次广论》和《说明秘经》为依据,供奉毗卢遮那佛、药师佛、无量寿佛、菩萨白度母和绿度母的塑像。宫内两侧塑四大天王和十大罗汉塑像,生动逼真,显示了雕塑者独到的艺术才能。
〔苏波尔盖陵〕
阿会殿旁有一座小巧的二层楼叫苏波尔盖陵。它是供奉历代七位**舍利子(骨灰晶粒)和牌位的灵堂,是历代**的灵塔殿,是在五当召一世洞阔尔**圆寂前居住地旧址之上建筑起来的。殿内共有七座灵塔,铜质鎏金,覆钵形,宽肩圆腹,嵌有珍珠宝石,是非常华美的艺术珍品。塔内分别珍藏着七位**的舍利子,七位**冥冥中的在天之灵就像七面光洁的镜子,映射着信众的心田。
〔**府〕
阿会殿的南方是三座**府,东面是松柏葱郁的青山,下临溪泉流淌的山谷,环境甚为幽雅。五当召供奉的**共有七代,最后一代于1955年圆寂,时年13岁。在七位**中有三位(即洞阔尔**、甘珠尔**和章嘉**)建造了府邸。洞阔尔**府,是一幢二层的藏式楼房,外有白石台基。大厅前廊门罩雕着龙、狮、象、金翅鸟等各种浮雕,两侧墙上绘着五色斑斓的壁画。室内陈设豪华,古色古香,收藏有大量佛像和艺术品。甘珠尔**是多伦坐床**,是洞阔尔一世的师傅,那时,当一方的**去世后,其师甘珠尔**为其负责培养幼年的“呼毕勒罕”(转世灵童)。这一制度沿袭了二百余年,因此设有甘珠尔**府。章嘉**掌管山西、内蒙古、北京的藏传佛教事务,故专为他巡行下榻准备一处居所,五当召的**转世七代,以后再未寻认“呼毕勒罕”继承衣钵。
〔喇弥仁独宫〕
巍然屹立在五当召庙群西部山顶的壮观建筑是喇弥仁独宫,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专攻菩提道的教义戒律学部。教义戒律学在内蒙古地区只有五当召讲授,所以有很多喇嘛不辞辛劳慕名而来。作为教义学部,这里是传授藏传佛教的教义、教规和教史的地方。殿内正中供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巨型纯铜铸像,高达9米,重90多吨,是寺内第二大铜像,也是内蒙古地区宗喀巴铜像中最大的一尊。铜像两侧的佛龛内有一千个神采奕奕、气度非凡的小宗喀巴泥像,又称“千佛殿”。这位黄教鼻祖是青海湟中县藏
族人,幼年出家为喇嘛,后到西藏深造,精通各派教义。他对藏传佛教实行改革,规定学经次第,严密寺院组织,确立**转世制度,并要求喇嘛穿黄衣、戴黄帽,严守戒律。
〔当圪希德独宫〕
我们继续拾级而上,便来到了五当召最后的一座大殿,当圪希德独宫。当圪希德独宫是护法秘神殿,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管教喇嘛的地方,因此也俗称“驯服殿”。喇嘛的戒律很严,有了过失就要受处罚。殿内供奉着藏传佛教中的护法神大威德金刚、可畏金刚、胜乐金刚等九尊神像,专司镇压邪魔。护法神个个相貌狰狞,青面獠牙,手持各种武器,项上悬挂骷髅项链,脚下践踏恶鬼。这种神像在藏传佛教寺院里很常见。藏传佛教认为他们是各大菩萨的化身,为铲除异端,镇压邪恶而变换的一种愤怒的形体,统称“愤怒像”。脚下踩着的恶鬼是世间邪恶、妖魔及各派异教势力的象征。
据统计,五当召内有金、铜、木、泥各种质料的佛像15000多尊,高者数丈,小者盈寸。还有成千上万幅壁画和唐卡,精细逼真地再现了人物、风俗、神话、山水、花鸟和佛教故事,艺术价值都很高。召内各殿保存的壁画总面积达1050平方米,居内蒙古召庙壁画之冠。在这些精美艺术品的装点下,五当召这座藏品丰富的宗教艺术博物馆,为研究蒙古族、藏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和建筑艺术,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
〔结束语〕
朋友们,到这里五当召的导游讲解就全部结束了,希望塞外名寺五当召殿宇恢弘、比拟佛国的壮丽景观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祝您的旅行生活愉快顺利,欢迎您再次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
第二篇:内蒙古五当召的导游词
五当召位于包头市石拐区的五当召,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五当”蒙古语是柳树的意思,“召”藏语可引申为寺庙的意思。五当召海拔约1500米,占地300多亩,殿堂苍舍2538家,是国家4A级旅游区。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内蒙古五当召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内蒙古五当召导游词1
今天带领各位参观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内蒙古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五当召。如果说从我国西部每个省区各选出一座藏传佛教的代表性寺庙,那么它可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可以说是我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美誉。当然,藏传佛教还有六大名寺之说,那是从另一个角度评定的。
五当召位于包头市固阳县吉忽伦图乡的五当沟内,距包头市区约70公里。始建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年),后又在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进行了多次扩建,是一座政教合一的寺庙,同时也是研究藏传佛教(密宗)、哲学、医学、天文、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基地。清朝时期,遍布内蒙古大草原近千座藏传佛教寺庙中的住持喇嘛大多是从五当召派去,或是曾经在五当召学习过,因此五当召素有蒙古高原藏传佛教“最高学府”之称。五当召建成后一直香火旺盛,信徒云集,鼎盛时喇嘛有1200多人,在蒙藏地区有很高的声誉。
五当召有蒙、藏、汉三个名字。“五当召”是蒙藏混合语名,“五当”,蒙古语是柳树的意思,因柳树繁茂,环境宜人而得名;“召”在藏语中原意为“兄长”、“世尊”(释迦牟尼),引申为供佛的寺庙;五当召另一藏语名为“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因“鹰衔经冠,奶化白莲”的传说而得名;汉语名为“广觉寺”,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由乾隆皇帝亲赐的。
据说,五当召最初是由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即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王公所创建,庙址是第一世**阿格旺曲日莫选定的。
相传阿格旺曲日莫在西藏学佛深造,离藏时,喇嘛嘱咐他说:“务择福地修建庙宇,供奉我佛,普度众生”。来到内蒙古,阿格旺曲日莫便发愿要建一座寺庙。于是,在准格尔旗王公的支持下,他带领两个徒弟遍游阴山南麓,开始了勘察、选址工作。师徒三人登上沙尔沁山峰,极目北望,只见远方紫气缭绕,青烟飘渺。就在这时,一只白翅金雕俯冲而下,抓起阿格旺曲日莫的经冠哈达向北飞去。师徒三人追到一个山脊平台上,没见到金雕的踪影,却看见经冠哈达挂在一棵形如宝盖的柏树上,他们认定这是佛的旨意。这时忽然听到身边有响动,原来是一位中年蒙古妇女,左手牵着一头白花牛犊,右手提着一只木桶姗姗而来。她放下木桶,转身想把牛犊拴在松树上,不料牛犊一脚踢翻了木桶,洒在地上的牛奶顿时变为朵朵白色莲花。就在他们师徒又惊又喜的时候,那个女子和牛犊已经不知去向。阿格旺曲日莫知道,释迦牟尼成佛时“步步生莲”,莲花是佛界的标志;金雕是释迦牟尼佛的护法神;金雕和莲花的出现,已经预示着这里就是寺庙的所在地。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建庙,寺庙也因此而得名“巴达嘎尔”。
内蒙古五当召导游词2
五当召占地300多亩,有殿堂仓舍2538间,规模十分宏大。主体建筑坐落在两条山沟汇聚的山坡台地上,东西两侧的山麓、平地分布着一些附属建筑和僧舍栋房,两座藏式白塔高高耸立。寺院分布合理,座座殿堂,层层楼阁,随坡而起,错落有致,布局和谐。五当召的所有建筑均为梯形楼式结构,上窄下阔,平顶小窗,屋檐部分有一条土红色边麻装饰,还有金色的法轮、红色的柱廊,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夺目。外墙表面有一层厚达数厘米的石灰层,清白典雅,别具风格。远看殿堂洁白如雪,楼顶金光夺目,十分壮观。这种规模宏大的寺院和独特的结构形式,是内蒙古境内现存藏传佛教寺院中仅有的。
五当召的主体建筑群由六大殿(苏古沁独宫、却依拉独宫、洞阔尔独宫、当圪希德独宫、阿会独宫、喇弥仁独宫——这里的“独宫”指经堂、佛殿)、三座**府(洞阔尔**府、甘珠尔**府、章嘉**府)和一座安放历代**骨灰灵塔的苏波尔盖陵以及94栋喇嘛住宿土楼组成。
下面,就让我们沿着曲折的山路行进,来领略五当召宏伟壮观的风采吧!
在我们面前的是第一殿——苏古沁独宫,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五当召最大的殿堂和主要建筑。它是一座高达22米的三层楼大殿,一楼前厅是大经堂,后殿是藏经库。经堂内部宏伟壮丽,有81根方柱贯通上下,每根都用织有彩色龙纹的栽绒毯包裹着;殿内顶上悬挂着经幡和帛画;地上排列着数十排座榻,上面铺设着藏式绒毯,整个召庙里的大型集会都在大经堂里举行。为什么呢?因为“苏古沁”藏语意为聚会,该独宫因上千喇嘛在此聚会而得名。大殿的正中是释迦牟尼像和30尊菩萨像,个个神态安祥。殿堂四周有表现释迦牟尼佛传说故事的彩绘,构图复杂,细腻优美,富含深刻的宗教哲理。画中还有表现草原生活的场景,都是按照清代早期现实生活内容绘制的,是研究清代少数民族生活和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大门两侧墙上绘有四大天王像,分别手持琵琶、宝剑、绢索和宝塔,代表风调雨顺,旁边还有六道轮回图。
二楼供奉着释迦牟尼和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塑像及众佛铜像,东西两侧墙上泥塑须弥山的洞窟中有泥塑的十八罗汉。天井北壁绘有西藏布达拉宫、色拉寺、甘丹寺及五台山著名佛寺的图画。
三楼主要陈放国家一级文物——曼陀罗铜城,即祭供、修道的坛场,铜质、圆底,上面制成宫殿形,底部作成城墙。铜城铸有宫殿楼阁、须弥山,铸造精美,是清代铸铜工艺的精品。
出于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敬,每年七月二十四日到八月初一,在这里会举行“嘛呢”法会。法会期间,五当召会万众云集,信徒们带着无比的虔诚,千里迢迢从各地赶来参加法会;喇嘛们七天七夜不停地诵《嘛呢经》,主诵“唵嘛呢叭咪吽”(hōnɡ)六字真言,非常神圣。在殿的正中是**的位置,其余依次为住持、喇嘛的席位,等级十分严明。喇嘛在蒙古人心目中地位十分崇高,人们大凡婚嫁、生老病死,都要请喇嘛念经,保佑平安。
内蒙古五当召导游词3
往西走就到了却依拉独宫。却依拉,藏语意为“法苑”。该殿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讲授佛教教义的场所。
五当召设有供喇嘛学习经典之处,藏语称为“拉桑”,汉语称“神学院”。神学院共分四个大部,分别是时轮学部、宗教哲学部、医学部和教义戒律学部。每个部有一座殿宇,每座殿宇又因教学内容不同,建筑形式和塑像、壁画也不相同。这座殿是专门研究佛教经典和哲学理论的宗教哲学学部。佛教教义是喇嘛的基础课,每个僧徒入召前都要入此院通过考试,及格者可得到不同等级的“格西”学位,有了这个学位的喇嘛才具备担任中小寺院或大寺院中佛学院的最高主持——“堪布”的资格。却依拉独宫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头戴宝冠,肩饰莲花,高达十米的弥勒佛铜像。弥勒佛是未来佛,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的佛法在若干年后,会自动消失,届时将由未来佛——弥勒佛下凡普度众生。所以我们看到的弥勒佛手作说法印,半蹲半坐的,意预着他即将下生到人间,去解脱世人的苦难。同时,这也是内蒙古最大的一尊铜佛像,是用黄铜分段铸造,焊接而成的。弥勒佛像的左边是一世,是西藏扎什伦布寺的创始人,右边是**一世,**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两大弟子。左手戴黄帽的是五当召第五代**塑像,五当召具有今日规模,大多形成于五世**坐床期间。
沿着台阶向上是二层的洞阔尔独宫,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五当召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后半部墙壁所绘的壁画都以黄色作底色,因此俗称“黄庙”。本殿是神学院的时轮学部,是传授数学、天文、地理、占卜和历法的场所。殿门正中悬挂着的是用蒙、汉、藏、满四种文字铭刻的“广觉寺”匾额。大殿前面的广场是讲经台,也是神学院升学考试的口试和神学辩论的地方。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在此举行学术升级考试,开展学术辩论。
殿内供奉着五当召第一代**(蒙古语称“呼图克图”)洞阔尔·班迪达的塑像。前厅的壁画,有着250多年的历史,是五当召1050平方米壁画中保存最好的,有内蒙古壁画之冠的美称。壁画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生动,色彩艳丽浓重。
洞阔尔独宫后面与却依拉独宫相连的是阿会独宫,又称日木伦独宫。建于嘉庆五年(1800年),是五当召内唯一的一座面西朝东的佛殿,主供威猛神秘的胜乐金刚。阿会独宫内设“纠德巴”(密宗)和“门巴”(医学)两个学部。密宗也称真言宗,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理论依据,理论玄奥,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举行升级考试,每次毕业者非常少。医学部以宗喀巴所著的《菩提道次广论》和《说明秘经》为依据,供奉毗卢遮那佛、药师佛、无量寿佛、菩萨白度母和绿度母的塑像。宫内两侧塑四大天王和十大罗汉塑像,生动逼真,显示了雕塑者独到的艺术才能。
内蒙古五当召导游词4
阿会殿旁有一座小巧的二层楼叫苏波尔盖陵。它是供奉历代七位**舍利子(骨灰晶粒)和牌位的灵堂,是历代**的灵塔殿,是在五当召一世洞阔尔**圆寂前居住地旧址之上建筑起来的。殿内共有七座灵塔,铜质鎏金,覆钵形,宽肩圆腹,嵌有珍珠宝石,是非常华美的艺术珍品。塔内分别珍藏着七位**的舍利子,七位**冥冥中的在天之灵就像七面光洁的镜子,映射着信众的心田。
阿会殿的南方是三座**府,东面是松柏葱郁的青山,下临溪泉流淌的山谷,环境甚为幽雅。五当召供奉的**共有七代,最后一代于1955年圆寂,时年13岁。在七位**中有三位(即洞阔尔**、甘珠尔**和章嘉**)建造了府邸。洞阔尔**府,是一幢二层的藏式楼房,外有白石台基。大厅前廊门罩雕着龙、狮、象、金翅鸟等各种浮雕,两侧墙上绘着五色斑斓的壁画。室内陈设豪华,古色古香,收藏有大量佛像和艺术品。甘珠尔**是多伦坐床**,是洞阔尔一世的师傅,那时,当一方的**去世后,其师甘珠尔**为其负责培养幼年的“呼毕勒罕”(转世灵童)。这一制度沿袭了二百余年,因此设有甘珠尔**府。章嘉**掌管山西、内蒙古、北京的藏传佛教事务,故专为他巡行下榻准备一处居所,五当召的**转世七代,以后再未寻认“呼毕勒罕”继承衣钵。
巍然屹立在五当召庙群西部山顶的壮观建筑是喇弥仁独宫,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专攻菩提道的教义戒律学部。教义戒律学在内蒙古地区只有五当召讲授,所以有很多喇嘛不辞辛劳慕名而来。作为教义学部,这里是传授藏传佛教的教义、教规和教史的地方。殿内正中供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巨型纯铜铸像,高达9米,重90多吨,是寺内第二大铜像,也是内蒙古地区宗喀巴铜像中最大的一尊。铜像两侧的佛龛内有一千个神采奕奕、气度非凡的小宗喀巴泥像,又称“千佛殿”。这位黄教鼻祖是青海湟中县藏族人,幼年出家为喇嘛,后到西藏深造,精通各派教义。他对藏传佛教实行改革,规定学经次第,严密寺院组织,确立**转世制度,并要求喇嘛穿黄衣、戴黄帽,严守戒律。
内蒙古五当召导游词5
大家好!欢迎来到___旅游团,见到大家我很开心!我是你们的导游叶涛瑜,我今天带大家去五当召。五当召是内蒙古有名的佛庙,五当的意思是柳树,召的意思的佛庙,五当召的意思是柳树佛庙。五当召有个传说是:一个人要建佛庙,突然一只鹰把建庙的人的帽子叼走了。那个人就去追帽子,鹰把帽子放在现在五当召的原址,突然地上长出四朵莲花。这代表天意,之后庙就建在这了。五当召也称小型布达拉宫。
五当召有个核心区,核心附近有座宝塔。宝塔的墙上雕刻着观音菩萨六字神语。宝塔有三层,高18米、宽6米。告诉大家观音菩萨六字神语是“唵嘛呢叭咪吽”。用汉语表示的意思是:莲花上的宝石多么神圣。在看最上面金色的火炬,代表胜利与神圣和除魔。
游客们向前走,向两边看,这些都是大法塔。大法塔有五种颜色,分别是蓝色、白色、红色、绿色、黄色。白色代表白云,蓝色代表天空、红色代表火焰,绿色代表江河,黄色代表大地。向右看就是铜陵,让铜陵顺时钟转运,说出观音菩萨的六字神语,心里想祝福。铜陵的颜色是金色的,是用鎏金做的。请跟我回去。
最后感谢你们来到山河旅游团,我们下次再见。
第三篇:大召寺导游词
大召寺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召寺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召寺导游词1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各人可以叫我小x。
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旧城的南部,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在明万历八年(1580年)主持建筑。属于藏传释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域仅晚于包头的美岱召。大召寺蒙语俗称“伊克召”意为“大寺庙””,个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
由于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的构筑气魄威风凛凛回收了汉传寺庙的情势,首要构筑有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九间楼、经堂、佛殿等,个中经堂和佛殿连在一路,统称为“大殿”。旅客进入山门后,沿着中轴线向前步行游览,就可以游遍全寺。
大召寺在清代被尊为“皇庙”。由于清顺治天子欢迎五世赴京时,曾住宿在这里;康熙天子也在这里住过几日,并铸有“天子万岁”的金牌,供于大殿银佛像之前,现在殿内光泽很暗,必然要留意才气看到这块金牌。为了暗示对天子的尊敬,从此这里打消了**的转世划定,成为了蒙古地域少有的不设**的寺庙,寺庙的正殿也换成了黄色琉璃瓦。
大召寺中的银佛、龙雕、壁画等“三绝”不能错过。大殿中一座由3万两纯银铸成的释迦牟尼像,建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由尼泊尔工匠建造。昔时银像竣工时,三世索南嘉措曾亲临大召寺,为银佛进行了“开光法会”。在银佛前,有两条雕在柱上,高约10米金色蟠龙,这就是龙雕,是佛殿中的佳构。充满经堂和佛殿四壁的壁画,用的是矿物质料,颜色至今不退。
大召寺导游词2密斯们、老师们,各位好!
本日有幸陪同各人一路游览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国度3A级旅游区——大召,我感想很是兴奋。我想几天的草原参观下来,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牧民们,必然让诸位体味了无穷的豪情;原汁原味、润滑爽口的奶成品,也必然令你们饱尝了蒙古族“白食”的绵软;而那闪烁的繁星、雪白的明月、广袤的草场、成群的牛羊,更是让列位走进了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色天下。此刻我们要游览的大召,则会让各人走向另一种深沉、古典、隐秘与久长。
大召,汉名“无量寺”。蒙语称“伊克为”,意为“大庙”。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始建于朝万历七年(1579年)。
大召,明代称“弘慈寺”,汗青上又有“银佛寺”、“甘珠尔庙”、“帝庙”等多种称呼。清代崇德五年(1640年)重修后,命名为无量寺,相沿至今。
大召,是内蒙古旅游必去之地。数百年来,一向是内蒙古地域藏传释教的勾当中心和中国北方最著名气的佛刹之一,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掩护单元。
大召,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寺院坐北向南,主体构筑机关为“伽蓝七堂式”。沿中轴线建有牌坊、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对象配殿、厢房等构筑。隶属构筑有乃琼庙、家庙等。寺院表面还建有环抱召庙的甬道及对象仓门。大雄宝殿为寺内的首要构筑,回收了藏汉团结的构筑情势,整个殿堂金碧光辉,肃静肃穆。
清代时,呼和浩特被誉为“召城”。当里的召庙浩瀚,难以数记。民间有“七大召”、八大召、七十二个绵绵召”之说。大召居于明清闻名的“七大召”之首。
大召的珍藏品极为富厚,堪称大召“三绝”的银佛、龙雕、壁画和佛殿内的各类彩塑、金铜造像、晾佛节展出的巨幅唐卡、108部的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勾当行使的各类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贵重的汗青文物和艺术珍品。
大召,不只是一处释教圣地,并且照旧一处有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光辉的殿宇、逼真的雕塑、精细的壁画,众多的经卷,以及隐秘的恰木跳舞和释教音乐,组成了奇异的“召庙文化”。
晾大佛,是大召一年中两次隆重的佛事勾当。每年的夏历正月十五和六月十五,大召都要将寺内珍藏的一幅长2丈、宽1.5丈的迈达佛(将来佛)像,抬出来挂在佛殿前展晾。晾佛时,要在佛像提高行法会,众僧诵经祷告,演奏法乐。与会信徒向大佛顶礼跪拜、敬献哈达,布施钱物等。晾佛既能让民间黎民企盼佛容,洗浴佛恩,以到达弘扬释教的目标,又能使佛画受风吹日晒,防备虫蛀,起到掩护浸染。
跳恰木,简称“跳恰”,即“跳神舞”。是大召的一项佛事勾当,有打鬼驱邪、道贺丰收和预祝来年吉利盛意等多层含意。
好了,密斯们、老师们,下边各人可以自由旅行,40分钟后我们在山门口荟萃,但愿各人起劲共同。感谢!
大召寺导游词3大召寺在藏传佛教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大召寺是为什么而建?如何建成?恐怕只有这个传说才能解释。
大召寺建于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是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之后的建筑,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松赞干布建寺目的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并将佛教弘扬到全藏各地。传说建寺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的方法,试测出西藏的`地形,认为西藏的地形酷似一位仰卧的魔女,而拉萨的倭塘湖似其心脏,只有填湖建庙。
在填湖的过程中,用白山羊运土,为了使后人记住羊群运土的劳绩,在寺门口的木栅栏内塑有两只白羊,并称为该寺为“惹刹”(意为山羊驮土)。据藏文史料称,寺内原供奉尺尊公主带来吐番的不动金刚佛像(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唐朝金城公主嫁到吐番后,将这尊佛像搬到小昭寺,而把文成公主带到吐番的卧觉佛像(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迎来大召寺供奉,遂称该寺为“觉康”。搬进大召寺的铜佛,由后人镏金,故称“镏金铜座佛”。
据史料记载,唐代文成公主修建大召寺时,曾从长安招来许多木工、画匠,如今在该寺的墙壁上还绘有当年各民族工匠在沼泽地上排水填石、架木垒墙的劳动情景。从主殿看,甘梁架斗拱都是汉族古典建筑中老式造型,柱头、檐部的装饰受到印度和尼泊尔文化的影响。因此人们称大召寺的建筑以藏式为主,融合了唐代和尼(泊尔)印(度)的某些建筑风格和特色,是多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
大召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经历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
第四篇:五当召通用机场项目文物搬迁方案
五当召通用机场项目文物搬迁方案
五当召通用机场项目位于石拐区五当召镇白草沟北山,由于场地地基平整中发现朝代久远并刻有蛇形纹路巨石五块,位置在跑道西北距跑道终端300米处,经当地文物主管部门确认为国家级文物。文物主管部门要求,将文物由原驻地按原貌搬迁至东北约1KM处的山头上,按原排列顺序、坡度方向稳固于现驻地,并不得损坏。针对此工程,我公司制定如下搬迁施工方案:
一、由于石头巨大,高度不能确定,且年代久远表面风化比较严重,致使巨石表面出现裂纹,但下部很可能为一整体,考虑起吊、运输等原因,首先将五块巨石沿东南边向西北方向用ф50冲击钻打孔放药静态爆破,其孔深为500mm,排距为300mm,孔距为100mm,至上表面文物部门确定保存位置止。(具体位置见附图)
二、1#、2#、3#巨石沿西北边向东南边方向打孔爆破集体做法同上。(具体位置见附图)
三、将原驻地巨石三侧土石用DH370反铲挖掘机贴边挖至巨石底部,垂直清除干净,后用Z50装载机将渣石清至需填沟位置,在巨石距表面1.5m位置两侧水平打孔填药,静态爆破,孔距为100mm,孔深为巨石厚度1/2。爆破后清楚松散石料,用500T液压千斤顶四角顶起,穿50工字钢,没每边露出巨石边500mm,横拉两根同型号工字钢焊于原工字钢上,在起吊点位置穿钢丝绳,用50T吊车吊于拖板车上,运至现驻地,另一吊车在现驻地吊卸就位稳固于此。(见附图)
四、文物原住地与现驻地分别在两个山头,道路运输经山沟盆
地,地形复杂,首先需修通道路,根据轮距及施工作业要求,道路宽度确定为6m,装载机推平道路,用渣石铺垫,山沟最深处为4.5-5m,需用5000m3渣石填铺,后用装载机反复碾压,是道路具有一定的承载力。
五、由于吊车及拖板车作业需要,须分别在原住地和现驻地东南侧填平压实,修50m*40m稳车平台,以便施工作业需要。
六、由于进入驻地道路普度较大,吊车、拖板车驶入困难,现将原道路填渣石碾压缓坡处理,一边吊车、拖板车能够顺利进入现场作业。
附:设备材料劳动力一览表
第五篇:五当召古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课程结课论文
论 文 题 目:古刹五当召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研 究 生 姓 名:周京蓉 学号:2017022113 学科(领域)名称:建筑遗产保护概论 指 导 教 师:白 瑞
2017年11月20日
古刹五当召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摘 要
五当召为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殿宇坐北朝南,顺应山势、布局自由,并在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通过五当召建筑现状和发展概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其价值和再循环利用进行了分析。五当召作为藏传佛教的重要遗产,其合理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关键词:五当召、价值评估、保护、再利用模式
1.绪论
五当召被世人称为小布达拉宫,规模宏敞,地处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绥远通志稿》简明记载:“„„群山环绕,曲涧交融,麋鹿穿林,松杉蔽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东北约70公里的五当沟内的大青山深处(图1)。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五当召”还是内蒙古地区有名的学问寺。为了弘扬佛法,还专门设有供喇嘛们学习经典、研究佛学的学塾。学塾分四部分:时轮学部、显教学部、密宗学部、菩提道学部[2]。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考察等方法对内蒙古地区五当召古建筑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对于五当召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图1 五当召建筑风貌
2.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从五当召现存建筑的遗存现状以及对它的保护进行分析,对其内在外在价值的做出讨论和分析,从中衡量其综合价值,并对其在循环利用措施做简单阐述。本论文在撰写过程中主要涉及的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
广泛阅读有关五当召建筑的有关资料文献,了解其建筑保护现状,通过对其建筑现状以及的分析,进行相关的筛选和分析梳理,结合其建筑价值评价方法,以及国内外有关古建筑群、整体价值、评估体系等书籍及文献资料,对五当召建筑做初步了解。2)实地调研法
在文献调研的过程中难免会不全面与文献记载有一定出入。所以在对五当召古建筑群进保护现状分析以及价值评估时,实地调研、拍摄、记录成为不可或缺的一步(图2)。了解武当山召庙古建筑的实际情况,结合调研结果对其进行价值评估,以及再循环利用的。图2 五当召实地调研
3.五当召古建筑遗存现状
五当召的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等都充分显示出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蒙、藏文化交融的民族和宗教的内涵。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最晚的喇弥仁殿落成,历时将近200年。随后,因社会动荡,特别是“文革”时期“左”的路线的干扰 和破坏,迫使灵童转世的寻找工作搁浅,资料与文献大量遗失,许多殿堂受到损坏,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五当召才得到有效的保护、管理与修葺,终于重现昔日“东藏”的光辉5五当召在清代康乾鼎盛时期曾拥有8座大佛殿(现存6座)、3座**府、1座灵堂、2座砖砌舍利塔(现已毁)、90多栋藏式喇嘛僧舍(现存60多栋)(图3),山后还有1座
供**夏季避暑静修的庚毗召(现余遗址),在海拔2 071m的吉忽伦图山顶还有祭祀敖包1座,规模宏阔,曾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第一大召庙[3]。从现存的单体遗址看,外墙沿东、西、北三面闭合胜较强,门窗极少,大多数窗和门设在南立面上,或南立面上全以木构形式(梁柱)取代窗间墙。内部功育践分明确,空间错落有致,布局紧凑,尺度处理得当,令人感到亲切而舒适。每个单体的 体量均为小而灵巧,且朝向均向南。它们借地势构图3 五当召寺庙区平面图
筑,随山势起伏, 错叠而向上分布,由山腰直达顶峰。
各单体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左右相邻时,或利用自然之势相连,或辅以人工台阶坡道相接;上下错落时,随山势起伏巧布石阶,迂回曲折。单体间结合地势的巧妙组合,形成点、片、面相交织,有集中、有分散的总体布局[4]。层层楼阁,依坡而建,浑然一体,均为藏式建筑,殿顶有金铜卧鹿、法轮、经幢等(寓意佛法广为流传)。周围山沟岩壁生长的松、柏、柳树,构成灵山圣水一派仙家佛居的景象,是曲幽探胜的佳地。
4.五当召价值评估
本文通过对五当召古建筑群整体风貌评估、周边环境和综合价值评估三个部分对五当召建筑进行价值评估。价值评估是对文物的价值作出评定,主要包括文物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其中内在价值包括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4.1古建筑群落整体风貌评估
1.建筑平面呈方形、长方形、凸字形,与西藏寺院建筑平面变化的特色是吻合的。建筑个体外形立体都是下宽上窄,这种外墙四面由下至上收分的建筑,是砌筑墙体时外墙面逐渐向内收缩形成的,内墙面上下则基本保持垂直[2]。西藏地区的这种传统建筑形式,它们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敦厚、凝重、朴实。宽厚的墙体,具备了保温隔热的效果,在寒冬酷暑的季节仍可以安心在室内修行和研习经文。
2.建筑色彩与周围环境形成了强烈反差。外墙的装饰主色用
图4 五当召寺庙 了白色、黄色和褐色。藏式建筑中白、红、黑三种主要颜色的应用,是宗教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示了宇宙中的天上、地上、地下(图4)。
3.五当召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群,几乎全部为纵向排列。为打破这种单一建筑格局的视觉效果,主要殿堂上装饰了横向的棕色饰带,给人以层次丰富的感觉。每当进入寺院前,远远望见的便是白色的建筑鳞次栉比,而建筑物上棕色的饰带,黑色的小窗,金色的法轮、金幢等更使得整体建筑群庄严夺目,熠熠生辉。4.2周边环境评估
五当召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建筑布局自由灵活而又不失严谨理性。寺院规模宏大,整个寺院建筑借助山势造就了一组壮观的宗教建筑群,从建筑宏伟、敦厚的立面和建筑气势上表现出了其宗教含义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感觉和建筑关系(图5),使得寺院内部的空间变 图5 五当召宏伟憨厚的气势
化更加丰富多彩[5]。建寺之初建造者就集天文地理分水将五当召建筑群的气势所体现,而后的修缮在政府的出面下绝大多数数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貌,使周围环境将建筑群映衬的仿若还是原来的样子。4.3综合价值评估 4.3.1历史价值
五当召建筑群始筹建于清康熙年间,建筑大规模兴建于清乾隆年间,至嘉庆年间达到最盛,时寺内有呻嘛1200余人,盛名远播。另外,五当召自创建以来,便一直以“宗教学府”的地位自居,在内蒙古的宗教界占据了一席之地,为喇嘛教在内蒙古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刁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虽然,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五当召现今寺中的喇嘛人数己经很少了,但重大的经会、法会仍然延续了下来,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道“风景”由此可见,五当召确实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的,它是蒙、藏民族文化和宗教交流的大量的历史信息的遗存,具有重大的文物价值和保护意义。4.3.2宗教价值
作为内蒙古地区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五当召是在一个蒙、藏、满、汉的文化交融的大的历史和民族背景之下产生的,同时,它也是当日书青朝政府
“因其俗而柔其人”的政治方针之下的产物。正如清朝乾隆皇帝在《喇嘛说》中所写的:“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而非若元朝之曲庇馅敬番僧也„„盖以蒙古奉佛信喇嘛,不可不保护之,以为怀柔之道而己”[6]。五当召建筑群周边,山上随处可见的经幡无处不在,昭示着宗教的力量,图6 五当召经幡
经幡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都
要换新(图6)。五当召(广觉寺)这座深山之中的喇嘛教寺庙含有着大员的历史、宗教以及民族关系上的重要历史信息,是人类历史文化或文明的见证,就像《脚己斯宪章》中开头所说的:“世世千针七人民的历史文物建筑,饱含着从过去的年月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的见证„„洲门必须一点不走样的把它们的全部信息传下去。[7] 4.3.3.科学价值
从建筑选址上来看,五当召选址于此,除了满足藏传佛教格鲁派早期,宗喀巴规定“强调僧人戒律,规定僧俗分离”的宗教原则之外,还内涵了西藏传统的“风水”环境观念。首先,五当召现存的建筑格局、建筑少璐以及其内部的壁画和建筑装饰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设计手法的重新提炼或再创造的价值。
4.3.4经济价值 五当召为旅游景区依靠寺庙主体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和特有的自然环境,逐步发展成为包头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的国家级旅游胜地。1996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 年获得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现保存的文物近2 万余件,壁画面积达 1200 多平米[8]。五当召旅游景区不仅传承着古老的宗教奉祀,还是一处具有宗教朝圣、休闲观光等功能的旅游区,吸引了大批的游人来此游玩。这不但大大的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也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对该地区而言有着不可忽视的经济价值。4.3.5社会价值
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五当召作为藏传佛教的重要遗产,使人们对藏传佛教的了解和认识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当召作为一个具有很高文物价值和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文物古迹,其今后的保护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其进行全面的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任务。
5.五当召古建筑的保护与其意义
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指出:“保护的目的是真实、全面的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保护的任务是通过技术的和管理的措施,修缮自然力和人为造成的损伤,制止新的破坏。所有保护措施都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9]。关于五当召这所文物古迹的保护,要有充分的客观依据和合理、合法性,要做到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发展尽职尽责。5.1保护现状
1)五当召的建筑虽然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曾遭到过破坏,但相对于纯木质结构来说石基的五当召建筑保存更好,一般还能保全骨架,容易修复。所以五当召的古建绝大多数保留了原貌。
2)从大的整体环境出发五当召建筑群不但保护了建筑本身,而且还保存了一种环境、氛围和文化,从而,使表达的意蕴更为永久,达到完整、充分的保护效果。对原有壁画进行修缮保护(图7)。
图7 五当召壁画和天花现状
3)在每个殿堂及寺庙周边安装了监控摄像及空气采样报警系统,对各殿堂的老化线路进行更换改造,加强了防火、防盗等保护性设施建设,做到人防和技防相结合。
4)五当召建筑群周围原有不协调建筑物进行了依法拆除。基本恢复和极大地改善了五当召的整体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加强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资金,修缮恢复殿堂和僧房,对广场等。
5)2009 年请专业人员对现有的文物档案进行整理,建立文物电子档案。2010 年,对馆藏文物中佛像、唐卡、供器、法器及日用品等共计 1470 多件套文物进行拍摄、称重、测量、文字描述及电子信息录入,并根据国家 文物管理规定,遵从相关规范标准北边吧实行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双套制”[10]。5.3保护建议 5.3.1定期检查
古建筑文物的日常保养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护手段。要制定日常保养伟峻,定期检测,并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和轻微的损伤。养成良好的日常拐冲、习惯,排除古建筑的内部隐患,避免日后更多的干预[11]。5.3.2尽量减少人为干预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明确规定:“凡是近期没有重大危险的部分,除日常保养以外不应韭行更多的干预。必须干预时,附加的手段只用在最必要的部分,并减少到最低限度。采用的保护措施,应以延续现状,缓解损伤为主要目标。避免出现因为人为因素而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5.3.3避免过度开发
尊重历史建筑存在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不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全面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避免过度开发。
6.五当召古建筑再利用措施
建筑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根据内蒙古五当召保护规划的实施要求。在遵循国际和国内的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建筑遗址的实际状况、建筑营造的传统技艺和建地方古建筑的悠久历史和完好保存。6.1保护再利用
在解决五当召保护利用问题上,要尊重历史,深刻认识藏传佛教寺院的真正价值,而不是简单的修缮就能完成,应该在体现原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基础上,还需开发其新功能、新资源,为今所用。比如北京的天坛公园可以说就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展示给人们的是昔日文化与文明。它成功之处在于保留旧有遗迹,实行重点整修,解决了新功能与古遗址保护的要求。
6.2审慎对待己不存在的建筑
五当召中已经不复存在的郝拉银殿和努尼殿,如若需要重建,首先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和文献资料作基础,经过专家的反复推敲和研究分析,按程序报批后才能实施。并且原来的遗为日立该予以保存,在其附近另觅场址重建[12]。而且,重建的建筑应与旧建筑要区别开来有醒目的标志说明。文物建筑己不存在的少最建筑,如果没有确凿的依据和充分的事实论证,就不行该修建。6.3修旧如旧与以新补旧
一些建筑随着时间或者其他不可避免的因素被部分破坏,可以使用其原来的建筑工艺进行内里修补,或者用不破坏其原来的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尽力保持旧有的风貌,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建筑延续起到积极作用,而不是用新型材料强行延续它的生命周期。
结语
通过走访实地考察对五当召建筑群的保护与再循环利用有了新的思考。这所藏传佛教寺庙,它所体现的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关系的大融合,是一个蒙、藏、满、汉的民族文化交流和发展的历史性结果。五当召作为一个具有很高文物价值和文物古迹,它的保护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圭平.“塞外小布达拉宫”——五当召[J].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7(06):60-62.[2] 田琳.五当召:草原上的布达拉宫[J].老年世界, 2016(02):40-41.[3] 刘临安, 李樱樱.历史建筑遗址的保护、复修与展示——以内蒙古五当召的庚毗召为例[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0(01):1-4.[4] 王鹏瑞.美轮美奂五当召[J].草原, 2008(10):56-58.[5] 刘临安, 叶阳阳.文物保护原则与旅游发展促进相结合的整合性规划——以内蒙古包头市五当召为例[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9(04):1-5.[6] 宜尔根.《清王朝与西藏》一书出版[J].满族研究, 2000(03):96.[7] 詹长法, 徐琪歆.《威尼斯宪章》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4(02):6-11.[8]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执法检查组组长白同伦.关于检查《包头市五当召保护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摘要)[N].包头日报.[9] 王瑜, 陈震.《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与《曲阜宣言》之比较解析[J].中外建筑, 2013(09):50-52.[10] 王琳.拉卜楞寺与五当召大殿建筑形态比较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5.[11] 杨琳琳.五当召建筑外部空间与环境艺术探析[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5(01):88-91.[12] 郭兆儒, 张献梅.古刹五当召建筑规划艺术谈[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3):52-54.图片来源
图1-
2、4-7均为作者自摄
图3:王琳.拉卜楞寺与五当召大殿建筑形态比较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