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学习一号文件水利心得体会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17-89754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3 17:19: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习一号文件水利心得体会

从一号文件看水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中央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新世纪,中央又与时俱进地提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这些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水利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阐明了做好水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促进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内涵不断丰富、功能逐步拓展、领域更加广泛,传统任务与新兴使命叠加,现实需要与长远需求交织,水利对全局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

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系统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这为我们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战略重点和基本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水利事业的各个领域。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一个总目标就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具体任务是到202_年基本建成4大体系:一是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二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三是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这些目标任务近期与长远统筹,硬件与软件兼顾,定性与定量结合,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要求,既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第二篇:学习一号文件水利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淡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水利设施薄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目前,全国年平均缺水约400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六分之一的城市严重缺水,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水功能区达标率仅42%。

202_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系统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些重要论断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对我国长期治水兴水经验的提炼总结,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新形势下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为我们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战略重点和基本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水利事业的各

个领域。

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一个总目标就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具体任务是到202_年基本建成4大体系:一是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二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三是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这些目标任务近期与长远统筹,硬件与软件兼顾,定性与定量结合,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要求,既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总结治水兴水伟大实践,把握新形势下水利建设规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5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这些原则是多年水利工作实践的结晶,是全党全社会治水兴水的思想基础,必须在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实践中把握好、坚持好。

面临极度缺水现象,解决措施有:

1、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3、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4、建立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5、严格执行论证制度;

6、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

7、严格执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制度;

7、加大宣传执法力度,营造落实最严格制度等。

未来5年是我市实现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临汾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此我市水利局全力实施七大工程,做好5项工作。七大工程,即一是沿黄提水灌溉工程。二

是应急水源工程。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四是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五是基本建设工程。六是河道治理工程。七是农业节水工程。五项工作,即一是防汛抗旱工作。二是水库移民工作。三是水资源管理工作。四是水产养殖工作。五是水利普查工作。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为我市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学习,结合榆中水利实际,我谈一下体会:

一是以思维方式的大转变,促进观念的大更新。202_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建设的高度重视,省市关于加强水利建设的文件陆续出台,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从榆中自身建设来讲也迫切需要。近年来,榆中区在水利建设中坚持以群众为主体,用规划指导群众,用政策激励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多方筹资,拓宽融资渠道,按照政策资金投入与民间资本投入相结合,打造“精品工程”与建设“魅力乡镇”相结合,水利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注重抓好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建得起的“家门口”水利工程,投入小、见效快的“实惠工程”,形成领导示范、项目带动、部门支持、社会筹资的新格局,做到了乡乡有项目、村村有工程、人人有行动。以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安全饮水、渠道标准化建设、新建整修高标准坑塘、水毁工程修复等为重点的各类水利工程建设齐头并进,形成了具有榆中特色的经验和作法,保证了榆中区连续3年粮

食总产量在10亿斤以上。讲发展、搞建设,务必水利先行,量水而动。但是,由于受地理因素的影响,榆中区东西两大岗存在常年干旱、缺水和水利灌溉设施落后等问题,“投入不足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常言道: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长期以来,“重建设,轻管理”成为水利事业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原因在于:投资总量小,投资结构不合理,基层水利服务不到位。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效益的综合发挥,形成我区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的短板。转变发展方式既是人势所趋,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贯彻学习好《何平九论》,对目前榆中水利的发展战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水利工作者,在思维方式上必须来一次大跨越,深刻学习领会一号文件精神的内涵,进一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思想上的禁锢,坚决摒弃谨小慎微、墨守陈规等传统经验和习惯,锐意改革,积极探索,用超乎常规的思路和措施,努力使榆中区的水利建设再上一个更高更新的台阶。

二是以加快水利人才资源向水利资本转化,促进水利的大跨越。“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榆中区水利新思路已经清晰,水利新目标已经明确,水利新举措已经制定。实施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都要靠人才来落实、来实现。近年来,榆中区水利职工队伍建设得到大力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但水利人才现状仍然远远不能满足水利发展的需要。必须站在全局和战

略的高度,联系榆中水利工作的实际,创新水利人才工作机制,大力引进、培养和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在水利改革发展新征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三是以工作态度的大转变,促进机遇的大把握。水利面向基层,服务于群众。我区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地区,虽然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利人肩负的任务繁重而艰巨。特别是随着水利发展不断提速,水利改革步伐不断深化,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趋突现。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问题,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农业生产用水安全问题,水利体制改革问题,基层水利职工贫困问题等等。能否在这纷繁的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有力措施逐项加以解决,直接关系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我国大兴水利至今,时隔60多年水利又迎来新一轮的重大发展机遇。未来十年内,国家对水利的投资将由现在的每年980亿,增加到每年202_亿元以上,水利建设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应该说党中央、国务院已经为水利人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施展的空间和发展的平台,更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使我们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批大项目的建设与储备,使我们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机遇难得,稍纵即逝。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在202_年榆中区水利工作会上,我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提出“勤学习,提素质;重实干,比贡献;守规矩,树形象;带队伍,创和谐”24字方针,号召全区水利工作者必须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精神抖擞持续干,誓夺红杯七连冠”的使命感为目标,自觉投入到水利项目的争取中,千方百计抓住历史机遇,加大上级资金争取和社会资金融资力度,建设一流工程、创一流管理、提供一流服务,使我区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有一个大的根本性的改变,为建设干净整洁、结构优良、富足文明、风情气正的现代化时尚宜居城市提供可靠的水利支撑。

第三篇:学习一号文件水利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淡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水利设施薄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目前,全国年平均缺水约400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六分之一的城市严重缺水,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水功能区达标率仅42%。

202_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系统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些重要论断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对我国长期治水兴水经验的提炼总结,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新形势下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为我们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战略重点和基本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水利事业的各个领域。

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一个总目标就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具体任务是到202_年基本建成4大体系:一是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二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三是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这些目标任务近期与长远统筹,硬件与软件兼顾,定性与定量结合,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要求,既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总结治水兴水伟大实践,把握新形势下水利建设规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5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这些原则是多年水利工作实践的结晶,是全党全社会治水兴水的思想基础,必须在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实践中把握好、坚持好。

Oo市目前正处于一个极度缺水时期,我市大小河流200余条,其中大于50km的9条,多年平均年降水量超过550mm只有00和00两县,水资源总量各县市在0.181~2.09亿m3,可利用量全市考虑岩溶水才10.88亿m3。面临极度缺水现象,解决措施有:

1、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3、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4、建立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5、严格执行论证制度;

6、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

7、严格执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制度;

7、加大宣传执法力度,营造落实最严格制度等。未来5年是我市实现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临汾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此我市水利局全力实施七大工程,做好5项工作。七大工程,即一是沿黄提水灌溉工程。二是应急水源工程。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四是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五是基本建设工程。六是河道治理工程。七是农业节水工程。五项工作,即一是防汛抗旱工作。二是水库移民工作。三是水资源管理工作。四是水产养殖工作。五是水利普查工作。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为我市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篇:学习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学习202_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几点体会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潘峰

学习了202_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深刻领会到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质“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一号文件”从六个方面,明确提出了23条具体意见,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这对于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学习,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地位

文件表述:实现农业持续稳固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前途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束缚的必定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会,保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长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二、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三强三保”

文件表述:缭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固,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篡夺农业好收成,合力增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掩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固。

三、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上,集中出台“三大政策”

文件表述:对扎根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要切实进步待遇程度,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程度相连接。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切实改良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202_年基层农业技巧推广系统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础笼罩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巧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

笼罩全部乡镇。

通过对202_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学习,增强了我们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员、指导员,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充分利用农技推广体系这个服务平台,积极地宣传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法律、法规、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不遗余力地去做好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在农村形成一种学科技、用科技,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局面,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业生产技术含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的收入。为此,我们将紧紧围绕我旗高效节水增产农业的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生产”的新型农民,为全旗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保障,才能使农民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202_年2月20日

第五篇:202_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

202_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

王建军

202_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2_〕1号,简称中央一号文件)。这份文件也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第9个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个人学习心得如下。

一 文件主题锁定农业科技

中央决定今年继续发布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全面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从形势变化看,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现问题。做好“三农”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

从发展需要看,要长期稳定地保障我国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靠继续增加农业水土资源已没有多少余地,必须靠提高单产。同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根本还是要靠发展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同时,中央发出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有利于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指向、集中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政策导向和主要信号,成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的集中体现和鲜明标志,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抓手。

二 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突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在文件框架上,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强化“三大支撑”。在第一部分强调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农业生产之后,二三四部分集中讲农业科技支撑,第五部分讲基础设施支撑,第六部分讲市场流通支撑。

在“三农”政策体系上,文件明确提出“三大指向”。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地表述为“强农惠农”,这次一号文件又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陈锡文认为,这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的细化实化,是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的精炼表述和精辟概括。

在“三农”投入上,文件再次要求“三个持续加大”,即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在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上,文件集中推出“三条政策”,即实现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在新型农民培养上,文件主要采取“三大举措”,即进一步提高涉农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对到农村基层工作并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实行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并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

总的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兼顾了当前长远,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政策体系。

三 农业科技进步要解决体制和投入两大问题

从体制角度来看,要促进农业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当然体制不光是在科

研方面,推广方面也有很多体制问题。投入方面,我国研发资金投入占GDP的比重本身就比较低,而农业的比重更低,所以这次文件着眼建立长效机制,提出要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但是增加了投入,还需要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解决了体制和投入问题之后,农业技术的成果是要体现在地里面的,是要靠一家一户的农民去运用的,因此还要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

中央一号文件鲜明地提出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明确了今后的工作导向和政策指向,强调要以公共财政为主导。同时,要完善体制机制,为科技进步提供配套措施。

四 全力打通农技推广网络

中央一号文件尤其突出了农业技术推广。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线断、人散”的问题前些年确实非常突出。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基层的农技推广、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出要求之后,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经过改革发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基层推广体系的能力,让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今年将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工作经费的问题。

同时,文件还强调要转换机制,增强活力。要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的条件,落实岗位责任等。此外,将对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等,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其开展农技推广。农业院校、研究机构今后要实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在财税方面,国家将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

学习一号文件水利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