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哈利波特曲终人散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17-489988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27 14:27: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哈利波特曲终人散

哈利·波特曲终人散 魔法还能施多久?2011年 07月 15日 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s.)出品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终结篇今日上映。几周以来,该片宣传海报打出“一切都将结束”的宣传词,力图制造出好莱坞史上最赚钱的电影之一即将终结这样一种局面来吸引观众。

但对华纳兄弟来说,目前的任务却相反:即使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就此终结,也要确保哈利•波特相关业务不会结束。这将需要施些魔法。

过去十年间,时代华纳公司(Time Warner Inc.)旗下的华纳兄弟将罗琳(J.K.Rowling)的畅销书变成了横跨电子游戏、玩具、主题公园等多个领域的一项产业。这是一部为华纳及其合作伙伴创造近200亿美元零售额并为华纳盈利10亿美元的商业机器,它也成为现代好莱坞最有价值的电影系列之一。

本周接受采访时,华纳高管简单讲述了他们希望在《哈利•波特》终结篇结束后如何维持哈利•波特相关业务的计划,其中包括可能会在全球增建哈利•波特主题公园,以及对哈利•波特相关在线业务和电子游戏投入新的资金。

华纳兄弟希望,这个小魔法师带给它的滚滚财源可以延续到遥远的未来,而不会像其他许多电影一样,一旦从影院谢幕,其带动起来的产业链就逐渐销声匿迹。华纳兄弟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梅耶尔(Barry Meyer)说,我们显然认为波特是一棵常青的摇钱树,不会随着电影系列的结束而消失。

不过,华纳兄弟试图在最后一部影片结束后继续经营相关业务的做法面临风险。哈利•波特这项产业取得成功的一个原因在于,华纳兄弟和罗琳对哈利•波特故事和书中角色的使用有着严格控制。在华纳试图将这个品牌延展至主题公园等新业务之际,它需要平衡好对商业成功的渴望和故事本身完整性之间的关系。

公司高管承认,他们不知道罗琳是否会再写一本《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华纳兄弟影业集团的总裁罗宾诺夫(Jeff Robinov)说,我和你一样搞不明白,如果罗琳不再写《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那么就不会再有新的《哈利•波特》电影。

品牌咨询公司Landor Associates的董事总经理亚当森(Allen Adamson)说,没有新的《哈利•波特》小说和电影来延展情节,这个品牌可能就会过时。

他说,小说很多方面都是永不过时的,但在如何保持它的相关性和新鲜度方面存在挑战;不是一年后,不是三年后,而是五年后、十年后。

对于《哈利•波特》相关素材的新来源,华纳兄弟特别关注两本书:罗琳2001年与《哈利•

波特》系列小说一同出版的小说《神奇野兽及如何找到它们》(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以及同年出版的《神奇的魁地奇球》(Quidditch Through the Ages)。尽管公司高管们未详述具体计划,但华纳兄弟拥有这两本书的视听作品改编权,书里充斥着与哈利•波特有关的动物和游戏。

明年4月,该公司计划将拍摄这八部电影的伦敦摄影棚改建为一个博物馆式的旅游景点。其他计划还包括即将发行《哈利•波特》第七部的3D家庭版,该片之前在影院放映的都是2D版。

华纳兄弟说,其目的是让与哈利•波特有关的各种活动互相支持,为华纳兄弟及其合作伙伴创造一个良性循环:小说为电影带来上座率,电影为主题公园和特许商品店带来人流,从而进一步推动书籍销售。华纳兄弟的高管们说,如果成功的话,罗琳和索尼公司(Sony Corp.)开发的新网站Pottermore可能会保持读者对哈利•波特故事的兴趣,并促使读者去看华纳的电影。

这一结果将对华纳兄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与哈利•波特有关的业务已帮助这家电影公司将营业利润从2001年时的4.5亿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11亿美元。该公司2001年推出了其首部哈利•波特系列影片。虽然这家公司不单独列出每一部电影对公司的财务贡献,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师斯温伯恩(Benjamin Swinburne)估计,该公司每年的营业利润中来自各种哈利•波特相关业务的部分约占15%。

这个计划正在好莱坞受到密切关注,由于拍摄和营销电影的成本直线上升,好莱坞正日益依赖与电影有关的特许商品销售来增加收入。各电影公司过去几十年中培育出的特许商品主题包括小熊维尼(Winnie-the-Pooh)、星球大战(Star Wars)、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和蝙蝠侠(Batman)等。这些主题依然能够保持活力全都有赖于新鲜素材与辅助产品的搭配组合。

随着华纳兄弟《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的上映,总数达八部的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也将画上句号。这些影片迄今为止共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63亿美元的收入。截至本周四,这最新一部哈利•波特影片的预售票收入已超过3,200万美元,这显示该片有望成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首映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超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去年创下的1.25亿美元首映票房收入。

华纳兄弟公司总裁罗宾诺夫在接受采访时说,为了应对从明年开始将不再有新的哈利•波特系列影片出炉这一局面,他计划将华纳兄弟公司“支柱”影片的数量从目前的每年4到5部增

加到6至8部。换句话说,华纳兄弟预计要两部通常意义上的大片才能抵得上一部哈利•波特电影。罗比诺夫说,你不能把企业战略建立在发现另一个哈利•波特上。他说,华纳兄弟公司在早在哈利•波特变得家喻户晓前就购买了拍摄哈利•波特影片的权利,这种成功有时是要靠点运气才能实现的。但罗宾诺夫也指出,华纳兄弟公司在管理哈利•波特特许商品业务方面同样干得不错。

1998年该公司与罗琳签署拍片协议时,哈利•波特系列书籍刚刚开始热销。华纳兄弟公司向众多产品的生产商出售哈利•波特形象特许使用权的最初做法让罗琳感到不安,她严格限制自己所写故事和故事中人物在书籍以外使用的态度是出了名的。

其结果是,华纳兄弟公司负责管理该公司大部分哈利•波特相关业务的高管纳尔逊(Diane Nelson)在哈利•波特形象特许授权方面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做法,放弃了纪念品和与快餐搭卖的产品,而是开发魔杖、“魁地奇”(quidditch)魔法扫帚等“工艺品”,这些产品更贴近罗琳所营造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

华纳兄弟的管理人士说,这一做法意味着会失去一些商机,也会与公司内部那些希望更大规模开发特许商品的部门产生矛盾。该公司董事长梅耶尔说,这种克制态度使得哈利•波特品牌没有被过度开发,从而提升了其长期价值。

在华纳兄弟公司开拓主题公园业务时,保持这种克制是至关重要的。这项业务是该公司围绕一部影片开发相关业务时的基础。去年,华纳兄弟公司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环球影城的冒险岛(Islands of Adventure)开设了一个哈利•波特主题公园,包括三个游乐项目以及一系列主题商店和餐馆。为确保公园游览区的环境与哈利•波特电影中的场景相一致,环球影城在建造景点时曾向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美工师、布景师及罗琳本人征询建议。

华纳兄弟正考虑在世界其他地方开设哈利•波特主题公园,不过该公司高管们说尚未做出最后决定。华纳兄弟消费产品部的总裁葛洛伯(Brad Globe)说,他认为这是该公司下一个重大商机,其意义深远。

华纳兄弟还在将拍摄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利物斯顿摄影棚(Leavesden Studios)改建成一个面积为85,000平方英尺的景点。哈利•波特迷们届时将能在学院大厅(Great Hall)和对角巷(Diagon Alley)等哈利•波特影片中的知名场景中漫步,从近处观看影片的布景道具,并了解影片的拍摄过程。这一景点预计将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于当年4月对外开放。尽管如此,华纳兄弟公司的高管们还是希望能够拍摄第九部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罗宾诺夫说,我希望能拍更多。

Ethan Smith / Michelle Kung / Robert A.Guth

第二篇: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读后感

丰城初中9.5----高俏红

Do you know Harry Potter? it’s written by J.K.Rowling.Harry Potter is a magical school student who wears glasses and has no parents, now he is 16 years old.He is very brave and known by everyone because he is the only person who will not die by devil.At school, he has two good friends, they are Rone and Henry.When I finish reading this book, I feel very excited and interested.So I read it again and again, each time I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sometimes I even feel as if I’m one of Potter’s partners.Now there are five edition of Harry Potter published and they are very popular with young students.Books about Harry Potter have sold millions of copies all over the world.Do you like Harry Potter? If you haven’t read the book yet, read it now and you’ll find a wonderful world.

第三篇:哈利波特

用心理学分析《哈利波特》

内容提要:本文用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对风靡全球的影片《哈里波特与魔法石》进行分析,把主人公比作自我,把魔法石比作自性,把整个故事当作自我深入潜意识,探索自性的过程,从而用深度心理学的理论解释了影片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并揭示了影片对现代人的启迪:人类要不断地探索自我。

关键词:潜意识 自我 自性 原型 阴影

前一段时间,由小说《哈里波特》改编的影片《哈里波特与魔法石》风靡全球,好评连连。这样一部带着童话色彩的故事片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呢?我想这是因为它让我们每一个人在这繁杂的现实中体会到了一丝朴实与纯真,让我们有机会抛开外在的一切去体会我们心灵深处的奥妙与神奇。类似于许多童话故事,我们的主人翁在经历了许多磨难后,最终完成了使命,也完成了自己作为魔法师的转变。在此,我们可以通过荣格心理分析学派关于童话故事分析的理论来欣赏这部电影。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对荣格心理分析的一些术语予以了解。在荣格分析心理学中,人格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心灵(Psyche),它包括所有的思想、感情与行为,无论是意识到的还是没意识到的。它的作用像一个指南针,调节和控制着个体,使他适应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精神由若干不同的然而彼此相互作用的系统和层次组成,它们是: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

意识属于能够被个人直接知道的部分,自我(Ego)是意识的中心。个人潜意识是曾经被意识知觉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和忽视的部分,由情结组成。集体无意识是荣格自己提出来的,也是他与弗洛伊德的不同之处。它是指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部分,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上的沉淀物,是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经验库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比如说现代人对蛇的恐惧与千万年前的人类对蛇的恐惧是一样的。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由原型构成。原型的种类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景就有多少原型。各种原型彼此分离却又可以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代表各种不同的人格系统主要有四种原型: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和阴影。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在不同的场合下人格面具可能不同,比如一个女人将扮演女儿、妻子、母亲等不同角色。阿尼玛是男性心理中女性的一面;阿尼姆斯则是女人心理中男性的一面。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具备这两种原型。阴影原型比其他原型都更多地容纳着人的最基本的动物性,他可能是最强大最危险的一个原型。在各种原型中,“自性”(Self)是核心的原型。自性是个人心灵的完整性,也是集体无意识的调控中心,它包括潜意识的一切方面,起着将整个人格结构整合和稳定的作用。荣格分析心理学认为所有的童话故事都是围绕着“自性”展开的。在每个故事中,我们的主人公都要经历或多或少的磨难,才能向“自性”靠近,而这个磨难的过程就是“转变”的过程:由年轻人变为成人;由受害者变成英雄;由被动变成主动;由幼稚变得成熟;由残缺变为完整。也就是说自我与自性达到了一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用心理分析来解析故事时,经常会用到象征。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语言,心理分析多借助象征的隐喻来说明事实。当我们对某一物体进行象征性的解释时,这并不意味着从象征词典上教条式地摘抄其隐义,我们不仅要注意其历史生成的含义,也要考虑到作者或读者对这一事物所包含的情感体验。所以同一事物在不同的人眼里可能包含肯定的意义,也可能表明其否定的含义。比如说树:一个人认为树是绿色的,它吸收阳光,雨露而成长,因此树象征着生命;另一个人可能会不同意,他认为棺材是木头做的,木头是从树上砍下来的,因此树应该与死亡相联系。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同样成立,因为它是对不同的人而言的。同一个象征意义可以通过不同的事物来代表。而且我们所说的象征都是抽象了的,不特指某一个人或物。故事中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我们把他看作某一特定的象征是从他主要的特点来分析的。

“哈里波特与魔法石”的故事类似于其他的英雄主题的童话故事,我们的主人公一开始是受人压迫的,然后他出走,进入魔法世界,经过一番磨练,最后完成了作为伟大的魔法师的转变。英雄原型常常代表着一种依照自性来发挥功能的自我。因此哈里波特的故事就可以看作一个最初远离自性的自我在探索了潜意识世界后获得与自性一致的过程。故事中的每个人与物都有他特定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按照故事的发展来分析它。

一、去魔法学校之前

哈利最初是生活在他姨妈家的,姨妈家生活的世界是与现实世界一样能被人直接感知的,它代表着人的意识世界,而霍格瓦斯巫术学校是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虽然它时时都是存在的,但只有魔法世界的人才了解而普通的人是意识不到的,它代表着人的潜意识心灵。正如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姨妈一家对巫术学校的痛恨就如同意识排挤潜意识一样,认为它是荒谬的,可笑的而尽力去压制它。而我们的小英雄就如前面提到的是自我的象征,哈利是个天生的魔法师,但是那时的他还远远没有意识到,而他的生活也与魔法师毫不相干,这表明此时的自我是远离潜意识,远离自性的,所以他的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这也就是为什么哈利必须深入潜意识世界去探索自性的原因。他必须深入到心灵深处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最开始使哈利感到奇怪的事是在动物园里与蛇说话的事。蛇自古就有许多不同的象征意义。由于它定期蜕皮,如太阳每日常新,因此成了死亡与再生的象征。对于哈利,他马上就要摆脱姨妈家去过新的生活,蛇的出现象征性地预示着老的自我即将“死去”,新的“自我”即将诞生。随后作为信使的猫头鹰出现了。猫头鹰在西方文化中并不是吉祥的化身,他们常常被用来代表死亡,伊特鲁里亚人把猫头鹰与雅典娜联系起来获得智慧的美名,在文艺复兴寓言中,它象征拟人化的夜晚和睡眠。当夜晚来临时,也就是人们产生梦的时候,这是潜意识活动最突出的时候,因此我们可以把故事中的猫头鹰看作通过梦表现出的潜意识,他就象信使一样沟通着意识与潜意识世界。它的出现预示着自我发现潜意识的存在,并准备去探索它。最后,魔法学校的校工海格出现了,他是引导哈利进入潜意识世界的人,也是生活在魔法世界的人,海格并不是经常出现在现实世界,他是为了通知哈利去魔法学校才来到现实世界的,因此我们可以用心理学的术语把他解释为侵入意识世界的潜意识事件。由于这种潜意识事件的侵入,意识世界原来的格局被打破的,因此自我必须到潜意识中去吸收新的元素来更新意识世界。

二、来到魔法世界

我们曾提到魔法世界是潜意识的世界,它是由许许多多的原型构成的,代表我们人格中的某一部分。所以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原型的象征。哈利最初在火车上碰到荣恩与妙丽。荣恩一方面具有男子汉的英勇气概,他在下巫术棋时英勇无比,为朋友甘愿牺牲自己。另一方面他又象女孩子一样比较贪吃,比较胆小,当魔鬼藤缠在他时,只会尖叫却不会想办法解决。而妙丽一方面象所有女孩子一样虚荣,在学习上好表现,另一方面她又具有通常被认为是男性特征的机智勇敢。所以荣恩和妙丽揭示了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原型,即男性因素与女性因素的结合。后来哈利又碰见了马份。马份是个傲慢的人,认为自己出生于高贵的魔法家族而瞧不起其他的普通人,其实他心眼狭小,爱打别人的小报告,又胆小怕事,在黑森林里一看见怪兽就吓跑了,因此他可以看成是小人的原型。小主角们都一一登台亮相了。当分院仪式结束,所有的学生都被安排完毕后,哈利开始了他真正的学习也就是探索过程。正如所有英雄主题的故事,主人公只有在经历重重磨难后才能获得成功,而代表自我的哈利也必须接受考验――认识潜意识,特别是阴影的存在才能向自性靠拢.1《哈利·波特》的成功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启示

2反英雄哈利·波特

儿童文学的文化坐标

3用任务激活英文电影教学——以《哈利波特》电影为例 4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童真褪去的魔法世界

5让“哈利波特”为我们朗读课文——Authorware课件动画素材的制作

6透视《哈利波特》现象——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记略

第四篇: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现象

《哈利·波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都说如今已是网络时代、读图时代了。但令人费解的是,在一片“纸媒介行将消亡”的哀叹中,一部数百万字的文学读物竟能风行世界,使千百万少年儿童“我为书狂”,这部奇书就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据报道,《哈利·波特》的前4集已在全球发行1.92亿册,英国专家预言,不久将超过《圣经》的发行量。《哈利·波特》系列第5集《哈利·波特与凤凰令》也已于今年6月21日零时在全球同步上市,光在美国,这一天就有40万读者参与了午夜购书活动,该书全球首日销量达500万册。现在,这部书的网络译本已在网上出现。

哈利·波特,一个骑着飞天扫帚、戴着圆形眼镜的英俊少年,到底以什么魅力征服了全球读者?J·K·罗琳,这位当年穷困的单身母亲、如今英国女性首富,到底用什么魔法掀起了网络时代的阅读风暴?

为儿童争取“符号权力”

这个世界,说穿了实际上是由强者主宰的世界,强者不但掌握着资源,而且控制着“话语霸权”,而弱者则无能为力。在所有弱势群体中,儿童是最无能力、最无发言权的弱中之弱。儿童精神生命成长所需要的一切符号,都是成年人生产和提供的。现代社会虽已拥有“儿童本位”、“发现儿童”、“解放儿童”等先进观念以及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全球性的文明规范,但在实际行为中———尤其是在司空见惯的儿童文学、儿童读物的生产和传播中,人们发现,大量的符号实际上并不契合儿童的接受水准(过高或偏低)与阅读需求。世界儿童文学史、文化史早已证明,那些真正能为儿童所接受、所喜欢的读物,都是站在儿童本位的写作立场,代儿童发言,替儿童说话,也就是为儿童争取“符号权力”。《哈利·波特》之所以能征服全世界不同肤色的少年儿童,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纵览全书,我们发现,J·K·罗琳是站在维护儿童权利的立场来塑造哈利·波特的。这种写作立场突出体现在两个世界的对比:在现实世界即书中的“麻瓜世界”,哈利是一个备受歧视、打击、无助的弱者;而在幻想世界即书中的魔法学校,哈利被压抑的身心得到了彻底解放,他成了另一个人,自由,快乐,开心,有关爱自己的校长和老师,有好同学、好朋友,有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魔法活动———书中的“魔法”实际上是指能满足儿童幻想、想象与释放欲望的各种游戏,如飞行、在半空打魁地奇球、力大无比、变化等。更重要的是,哈利作为一个人、一个儿童应有的权利得到了充分尊重,在麻瓜世界被无理剥夺的生存权、安全权、参与权、知情权、受教育权,尤其是儿童的发展权,都一一赋予了他,在麻瓜世界被视为“不祥”的东西,在魔法学校都被颠倒了过来,成了哈利的光荣和骄傲:他是在父母被巫师界中的邪恶力量杀害后成为孤儿的,这一非凡经历与出众的小巫师本领,使他成长为能与世间第一恶魔伏地魔单独较量的少年英雄。一个从碗橱的灰暗命运逃身的弱者,以他的冒险历程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契合儿童的思维特征

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是一种不同于现代成人思维模式而与原始思维同构对应的特殊思维,即“儿童—原始思维”。它导致儿童产生诸如泛灵论(万物有灵)、人造论(万物皆备于我)、前因果关系、任意结合的逻辑思维等观念,使思维具有形象性、同一性与生命性的特征,不受人类社会文明规范的束缚与制约,年龄越小这种特征表现得越明显。这就是为什么儿童特别喜欢童话、神话故事的原因,也是儿童为什么对充满魔幻、神怪等艺术因素的《哈利·波特》如痴如狂的根本原因。

《哈利·波特》是一部西方最古老的童话题材,即有关巫师与巫术的故事。J·K·罗琳巧妙地把它移植到现代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校园生活场景中展开巫术故事,在充满悬念的进程中展开主人公的命运搏击与精神成长。全书从头至尾充满了天马行空、奇妙无比的丰富想象,营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第二世界”:伦敦“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对角巷的破釜酒吧,魔法学校里有会说话的院帽,三个头的大狗,带翅膀的钥匙,会飞的本子,照片里的人会自己眨眼,伏地魔的一丝阴魂隐藏在日记本里,曼德拉草是一些小娃娃,能使人起死回生的药水,复方汤剂能把你变成另一个人,还有巨龙、金蛋、魔眼、冥想盆、咒语、魔杖等等,而最使儿童着迷的是哈利跨下那把飞天扫帚,与在半空比试的魁地奇球赛。

荒诞、变形、夸张、幽默、搞笑、魔幻、时空错位、任意组合、非物性、非逻辑性等童话文学的艺术要素,在《哈利·波特》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而所有这一切,都恰到好处地顺应和满足了儿童思维的特征。我曾问过一位家长,为什么她的孩子那么喜欢看《哈利·波特》?这位家长的回答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十分到位:“小孩子在现实中想干干不了的事,在《哈利·波特》的幻想世界中都能实现。”

第五篇: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感想

一天,我在五邑图书馆里看到了一本英国的名著,书名叫《哈利·波特》,我惊喜万分,立刻把书借回家里看。我每天晚上阅读《哈利·波特》这本书的时候,总会忘了吃饭,忘了时间,视线总不愿意离开它。不知不觉地被哈利·波特那神奇的魔法世界深深地吸引住了,觉得自己就好象在那个神奇的魔法世界里畅游。原来哈利·波特那一身神奇的魔法是在魔法学校里学习的呀!这就使他成为了一名神奇的小魔法师。哈利·波特不但是个坚强,勇敢,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的小男孩,而且他自己或者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也总是坚强地面对。他那坚强的意志深深地打动了我,就仿佛驻进了我的心中。

有一次,我去打羽毛球,一不小心摔倒了,两个膝盖擦破了皮,鲜血直流,疼得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流,怎么也爬不起来。球场上的人很多,有几十双眼睛都在看着我,似乎在嘲笑我。这时,我仿佛看见哈利·波特飞到了我面前,鼓励我:“坚强

一点,你现在需要的不是眼泪,而是勇气,只要你勇敢地爬起来,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行!”此刻,我身上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我,我咬着牙,慢慢地爬了起来。这时我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心里暖暖的,有的人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说:“你是好样的”。

啊!哈利·波特,你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勇气!你是我的朋友,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哈利波特曲终人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