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的结合
浅析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的结合苏州市相城区司法局纪检组长、区普法办副主任陆 金 生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强调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纵观80年代中期以来历年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文件,都把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作为执政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进行“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普法的决定。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无论是总结过去的经验,还是谋划未来的发展,无论是谈国民经济发展,还是谈党的自身建设,无不融会贯通了“法的权威”和“法的精神”。
20年来的普法成就使我们坚定了认识:随着普法宣传工作的日益深入,随着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整体推进,我国社会各界对于法律的尊重和信仰正在日益深化,法治正在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社会治理方式和生活方式,法制宣传教育在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20年来的工作经验也提醒我们:目前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依然还是“已有的法律得不到普遍的遵从”。在个别地方、个别领域,依然还存在着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消极现象,法律经常在不同程度上被架空、超越和弱化;同时,社会上还有少数人并不把法律当回事。一遇到某些矛盾纠纷,往往还是习惯于去找关系、托人情报、通门路,试图通过亲缘、人情、权势等因素使自己超越现有的法律程序和规则,而不是充分运用现有的法律程序、手段和方式来解决。甚至还有人更是把对法律制度程序的超越程度,当作衡量其社会活动能力高低的标准。
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两者是相辅相存的关系,不能“两张皮”,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要在扎实推进法治实践中,进行生动务实的法制宣传教育。法治实践向前进一步,法制宣传教育才能向前迈一步,没有法治实践的扎实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与此同时,法治实践离不开公民法律素养的普遍提高,离不开法治理念的全面
提升,离不开法治环境的日益优化,只有大力提升全民的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法治实践才能又好又快地向前推进。
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就我们本级来说,就是要根据“十一五”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借鉴推广先进经验,探索开辟新的途径,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大力推进以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为主题的“六进”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法治实践是最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法治实践是法制宣传的目的,法制宣传必须融于法治实践之中。空乏概念、空洞无物的法制宣传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只有深入研究群众对法律知识的真正需求,将法治实践中涌现的生动案例和改革成果生动地传播,形成寓教于乐的立体法律文化宣传引导氛围,使人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影响、受感动,才能切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激发公民更广泛持久的学法、用法热情,要围绕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这两个重点,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结合起来。要确保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的落实。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特别是执法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把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法制宣传的重点。要大力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规范执法是最好的法制宣传。近年来,人民法院推行“阳光审判”公开庭审,普通公民得以进入法庭旁听,司法活动的法制教育功能在这一环节中的体现不言自明,司法权威和司法活动的公信力也逐渐得到树立和巩固。从审批到许可,从管理到服务,各级政府自觉依法行政的努力,生动诠释了法治政府的要义。而各地依法进行的基层民主法治实践,更使人民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自然地进入法制的轨道。
作为法治江苏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创建活动,是本级区域内的最大的法治实践。而全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区域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我们要坚持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基础工程摆上重要位置,紧紧围绕“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总体部署和最新要求确定重点对象和教育内容,努力使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建设的目标要求相衔接相适应,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抓好《法治江苏建设实施纲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使法治江苏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在区域上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打牢法治江苏建设的坚实基础,推动法治江苏建设深入开展,为更好更快地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要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用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全面地阐述了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这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六个要素当中,第一个就是“民主法治”。这不仅因为和谐社会必然是民主社会、法治社会,而且只有在一个崇信民主、奉行法治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其他要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实现。可以说,和谐社会的所有问题都必然归结于法治问题,或者与法治密不可分。我们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前提下,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推进和深化依法治理,从而丰富地方和区域依法治理的实践形式。各级政府则要继续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努力提高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法治政府建设。要继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健全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促进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建设。笔者认为: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两者有机结合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深化认识,更新思想观念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这一论断对依法治国的主体、客体、目标、途径和领导力量都做了明确阐述。依法治理是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是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它由原先加强地方依法治理、保障社会长治久安的最初考虑上升到社会全面的法治实践。对此,当前的首要的任务是进一步深化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依法治国、依法治理的思想认识,通过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泽民文选,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一系统的精辟论述和观点,全面地把握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和基本要求,加深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理解,正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其自觉投身到法治实践活动中去。
二、加强教育,夯实基础工程
古人云:“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法律秩序是靠人来维护的。依法治国,最重要的是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普法,始终是依法治理最为深厚的工作基础。必须改革过去法制宣传教育的模式,全面突出新意,以适应依法治国的更高要求。一要注重培养法制观念。法制观念就是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己权利的观念。有了法制观念,法律才能变成生活,成为干部和民众的内在自我要求,严格执法光荣、守法光荣、违法可耻、徇私枉法可恶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才能树立起来。因此,普法的着眼点不仅要放在提高群众对法律的认知能力上,更要着力提高群众对法律的运用能力上,在树立法制观念,倡导崇尚法治的风气上下功夫,在完善学法制度建设上求实效。二要完善学法制度建设。对领导干部的学法,要健全干部任职前的必备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招聘、任用、提拔新领导干部,必须通过法律知识考试,取得普法学习合格证书的才能获得任命;到达一个新的岗位,还必须通过该岗位所需专业法律知识的考试,取得合格证书。要建立干部学法档案制度。定期对干部进行相关法律知识书面闭卷考核。把组织本单位的学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内容之一。对执法人员的学法,要严把岗前关,必须经过相关
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或专业资格,方可上岗。要抓好培训关,对新的法律法规要及时培训取得合格,并把通晓法律知识、依法执行公务的能力和参加法律教育的经历,作为年度考核和晋升的重要依据;要抓住责任关,建立不依法执法的责任追究制度。如,对青少年的学法,要着重抓好法制教育的课堂化,使法制课作为一门必修课,考试成绩列入毕业成绩。对三资企业、困难企业、偏僻农村、流动人口法制教育,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三要加强法律实践活动。要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公民的生产生活、工作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学习新法律和专业法律。
三、建章立制,完善规范体系
就目前而言,在建章立制上,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一要不能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根据法制统一的原则,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建章立制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超出法律法规范围,以土政策代替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所制定的章制就失去应有的效力。
二要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合法权益,广泛调动广大公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管理,实现管理民主化。
三要严格制定程序。制定规章制度,首先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同时要在群众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
四是依法建章立制要形成管理体系。制度建设不仅要求制定规章制度,更要建立与章制配套的管理体系。诸如,对内部管理涉及到的办公事务、人事保卫、党务纪检、计划财务、业务工作、后勤保障等规章制度要制定明确的工作程序,并使这些工作程序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都按程序进行,违背程序就行不通,从而改传统管理的事后管理为预防管理,使内部管理更趋科学化、规范化。
五要根据法律法规不断修改完善章制。章制不能一定多年不变,要随法律法规的修订及新法的不断出台,以及把所学到的法律知识适时修改补充,不断完备章制,使之始终与
国家大法保持一致,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保证每个公民有一个既合时、合情,又合理、合法的行为准则;
六要保证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有了完备的规章制度,就要保证执行,否则便成了一纸空文。要教育广大公民树立“合法制定的章制是法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不可违性”的观念,并切实遵守执行。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发挥民众管理社会事务的作用,定期对章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只有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才能不断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观念;才能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进一步增强依法治理观念,为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奠定坚实基础。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齐头并进”,才能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实现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才能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第二篇:结合工作实际如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法制宣传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1/2
法制宣传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
法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是法的基础。法的社会作用,除维护阶级统治外,便是执行社会公共职能,如促进公共设施建设,确认和执行技术规范,促进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生产力发展等。但法因自身特点,又具有稳定与滞后的局限性,总是滞后于现实生活的变化。作为法制建设基础性工作的法制宣传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 成为热门的话题。对此,笔者认为基于法的局限性与社会发展,为适应需要,法制宣传教育既不能求“稳当”,采用老方法,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应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务求实效。
一、正视当前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20年的努力,法制宣传教育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应当承认,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法制传统缺失与普法时间不算长等原因,法制宣传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全体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待加强。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出现。三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处于转型期,人财物大流动,管理措施却未跟上,法制宣传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死角”或“盲点”,如青少年与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亟待加强和改讲。四是某些地方法制宣传教育重形式、轻实效。五是齐抓共管、协调有力、运转顺畅、效果良好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尚未健全等等。这些因素制约着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明显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1、提高认识,落实责任。经过20年的实践,法制宣传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部门规划、社会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运作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又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供更为广阔舞台。最为重要的是,各部门和领导提高认识,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列入考评内容),谋划思考;涉及重大决策,可聘请法律顾问参与,依法行政,让法制宣传教育向广、深度推进。即深化对领导干部、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及青少年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而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则应以高度历史使命感和强烈责任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投身到法制宣传教育中。
2、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改革精神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丰富工作内涵:通过创新,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网络,横到委、办、局,纵达社区、村、组,上下联动,相互协调,消除“死角”或“盲区”;通过创新,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法制宣传教育 普法志愿者 队伍;通过创新,推动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走向深化;通过创新,为全面完成“四五”普法任务与启动“五五”普法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法制宣传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2/23、整合资源,扎实开展。在总结20年普法经验的同时,应调动各行业、各部门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求真务实,提升素质,为创建文明法治环境和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前提条件。由此,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可充分利用职能优势,以案说法,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司法行政部门,可安排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人员参与法制宣传教育;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等,可结合实际,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又可借助中华文化对社会活动的渗透,寓法制宣传于生活里面,寓法制教育于文娱之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率和吸引力,唤起人们对法律的依归感;又可根据新闻媒体 电视、电台和报纸等 传播快捷、形象直观、成本偏低的特点,让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动态和经验,及时反映出来。此外,还可设法吸纳社会资金,弥补经费投入不足,确保法制宣传教育顺利开展、乃至引向深入。
4、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应在完善评估机制、总结20年来法制宣传教育成功经验的前提下,坚持典型引路,从抓基层、打基础、树典型入手,做好典型的培育工作。并以点带面,切实提高典型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拉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整体推进,平衡、可持续地发展。
5、调研论证,争取立法。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法制宣传教育,就“五五”普法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尤其是提起违宪审查的主体与运作程序,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最新的成果指导工作实践,促进法制宣传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抓住法制宣传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履行组织、协调、检查和指导的职能,及时解决遇到困难和问题,为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跨跃增添后劲。
党的十六大已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关部门必须把法制宣传教育列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大立法的调研和协调力度,抓紧按立法程序规定办理,并争取全国人大、国务院的重视和支持,出台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法律或行政法规,促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第三篇:佛山举办法治文化研讨班探索法制宣传教育与文化建设结合新途经
佛山举办法治文化研讨班探索法制宣传教育与文化建设结合新途经
所谓法治文化,就是以法制教育为内容,以文化形式为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主动爱参与的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在“五五”普法行将结束之际,开设这个培训班,就是为了总结“五五”普法的经验,让大家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普法效果,让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法工作,推进法治佛山建设,十分必要。全市普法工作者要“六着力”:一是着力培育全社会的法治精神,逐步引导公民把崇尚法治作为一种精神信念,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行为习惯;二是着力加强普法队伍建设,提升普法效果;三是着力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其宣传、教化和导向功能,切实提高公民依法维权的能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护权益靠法”的社会风尚;四是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五是着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佛山的法治文化品位;六是强化法治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市场运作,努力扩大影响。要不断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治文化工作机制,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群众性的重点工程,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法治文化的根本需求,探索内在规律,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形式,实现工作载体的“由虚变实”,工作机制的“由软变硬”,工作内容的“由浅及深”,工作方式的“由表及里”,努力在完善长效机制、贴近百姓生活、拓展宣传阵地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我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第四篇:2014法制宣传教育!
六安第二中学2014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根据《六安市教育局2014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1、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群众、保障民生为出发点,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为落脚点,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创幸福六安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2、六安二中2014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全社会对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迫切需求,紧密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第一课堂的主渠道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以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
二、主要任务
1、学校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要按照《六安市教育局2014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的要求,以学习宣传宪法为核心,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法律制度,如《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学习宣传与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青少年学生的宪法意识、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使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成为自觉行为。
2、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要求,学习宣传有关保障和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和学校办学行为等内容的法律知识;学习宣传维护学校、教师合法权益,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的法律规定;学习宣传维护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定;学习宣传维护校园安全、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法律知识,切实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和社会各界依法参与教育管理的能力。
3、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与法律素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形成科学、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学生法律素质的评价标准,全面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水平。
4、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既要加强法制教育,注重法制实践,发挥好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又要加强品德教育,注重道德实践,发挥好道德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引导功能。要建立健全法制教育与品德教育、依法治校与道德实践并重的长效机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彻到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之中。
5、坚持普法与推进依法治教的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开展依法治校。完善学校依法治理的制度与机制,健全符合法制精神和法律规定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形成符合法制理念的校园秩序和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青少年学生参与法制实践、培养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重要场所。继续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单位的创建和经验的总结、推广工作。
三、对象和要求
2014年法制宣传对象: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
2014年法制宣传要求: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维护青少年学生和广大师生教师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高青少年学生和教师的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利,着力解决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推进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抓好各级各类学校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重点带一般,统筹兼顾,使学校的法治宣传教育真正落实到位。
1、青少年学生是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要在总结学校“六·五”普法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法律进课堂”活动的要求,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治观念、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
首先,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教育要突出宪法教育,把学习宪法知识,掌握宪法原则,养成尊重宪法的意识和观念,以培养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要着重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素质,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形成遵守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和制度;学习有关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和保障人身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预防能力。
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学生应当初步掌握常用的法律知识,树立守法观念,通过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第三,全面落实学校法治教育的教材、课程、师资和经费的“四落实”,建立全面系统的学校法治教育课程体系,把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应急避险、国防教育、疾病预防等知识,统一融入到学校法制教育中,将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列入课程;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组织专门力量选用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系列法制教育读本或教材。要推进学校法制教育专兼职队伍的建设,落实法制教育专项经费,努力推进学校法制氛围的形成。
第四,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学生学法用法实践活动,通过课外教育、社会实践,以及举办法制专题讲座、开展普法知识大奖赛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站、黑板报等多种媒体,以及校园网、校园宣传栏,建立校园普法宣传阵地,不断丰富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提高普法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第五,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与家长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普法教育工作。
2、切实提高学校行政成员和教师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校长室和校党委成员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学校事务的能力。要进一步推进面向教师法制宣传教育,在教师提高培训、进修或者继续教育等培训中,将法制教育列为必修课或者考核内容,围绕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实际,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掌握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各种必要的法律规范,以及教育专业法律知识,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法律、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意识与水平。
四、工作步骤与安排
2014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共分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
2014年上半年。制定学校的工作计划,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
2014年全年。根据《六安市教育局2014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本计划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每月制定工作计划,突出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得力、督促到位。
四月,邀请交警一大队警官来校做交通法规专题讲座。五月,设立法制教育宣传月,邀请金安区法院法官来校进行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通过模拟法庭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另通过橱窗、展板、黑板报等形式配合进行法制教育。
六月,开展禁毒教育宣传月活动,结合“‘六·三’虎门销烟日”、“‘ 六·二六国际禁毒日’”、“禁止毒品进校园”主题开展安全月教育活动。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九月,开学初,对全校师生尤其是高一新生进行法制教育,开展普法宣传。
十二月,围绕“12.4”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日,开展系列安全法制教育活动。
3、检查验收阶段:2014年12月。对本计划实施情况的总结评估。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充分认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开展好2014年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法律素质、法制观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要把普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特聘金安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张勇同志为我校法制副校长,做好规划,切实抓紧抓好,同时聘请六安市寻求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李国圣同志为我校的常年法律顾问。
(二)健全领导体制。特成立本校2014年法制宣传教育普法工作领导组:组长为校党委书记、校长许秀旗同志,副组长为关世宏、童朝林、王建安、杨斌、李守宏、张勇六位副校长,组员由各处室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三)落实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学校适当安排教育普法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推动对青少年普法的规律与研究与探索;订购具有示范性的普法读本或教材;法制宣传教育骨干的培训和经验的推广。法制教育的专项经费列入单位预算,专款专用,确实落实到位,以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四)建立普法激励、监督机制和工作标准。要逐步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完善评估考核机制,完善评估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监督与激励机制,将法制学习宣传与教师培训等工作联系起来;研究制定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标准,推进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将学校的普法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 2014年4月14日
第五篇:法制宣传教育材料
法制宣传教育材料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的九种不良行为,只要你有了这几种不良行为,就很容易滑向犯罪的边缘: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同学们,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大家也要谨防来自别人对你的伤害,下面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1、珍惜学习机会。要坚持在校学习。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
2、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
3、谨慎交朋友。未成年人要谨慎交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
4、切莫虚荣攀比。未成年人要克服虚荣、攀比心理,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5、增强防范意识。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单独回家的孩子,在进家门前要注意观察,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独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随便打开家门;在放学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
6、掌握自救本领。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求助于成年人,不要蛮干,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作为21世纪的新人,我们不仅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也要掌握好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
学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从小养成道德好习惯
一、“爱国守法”是公民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内容
国家法令是每个公民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同学们熟悉的我们宋代的“青天”包拯(包公)曾说:“法令即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意思是,制定好法律条文之后,人们所应该遵守的准则和规范也就随之而明确了,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国家了。这便是所谓的“法行则国治”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其主要标志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种社会秩序是否良好。这也是国家、社会正常运转,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条件。接受法纪教育,增强法纪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大到国家宪法,小到社会公德、学校的各项纪律,只要是正确的,我们都要遵守,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法制的社会、一个安定的社会。
二、“明礼诚信”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道德素质 重“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这一重要道德范畴已深深根植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内心世界,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如今的中国国力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也逐步提高。在新的时代,继承优良传统,提高中华民族的礼仪水平,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加强自身对“礼”的修养,使自己成为“明礼”的好公民,使我们的国家充满和谐文明之风。
明礼为先、为本是做人的重要原则。古人将明礼之人称为“谦谦君子”,将之人赞为“一诺千金”。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诚信”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并反映着中华民族的道德品质和崇高追求,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也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精神。我们可以从浩瀚的中华典籍中,看到无数的先哲们关于“诚信”这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品质,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无论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而言,还是对各种社会交往的规范、对社会风气的净化而言,“诚实守信”都是至关重要的。提倡全社会发扬“诚信”的美德,必将大大提升全民族的道德素养。
三、“团结友善”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原则
团结,简单来说就是目标一致,和睦友好。友善就是与人为 善,善解人意。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人群和组织中的,因而不可能不与他人打交道。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他人友善的人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友善,对他人敌视的人也必然会受到他人的敌视。一个孤立无援的人常常陷入困境,而一个经常帮助他人的人则处处都是坦途。能否团结他人、友善他人,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
要做到团结友善,必须要看到他人的长处,要反省自己的短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自以为是,凡事都是自己好,对的都是自己的,错的都是别人的。他们还常常会这样说:“我与他团结友善,但是他不想与我团结友善。”一个人如果总是自以为是,是不可能做到团结友善的。人都一样,不可能身上没有一点毛病,做事也不可能永远正确。这一点对别人是适用的,对自己也同样是适用的。一个人如果能想到这一点,就要在与人交往时,对于别人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有宽容之心,不必事事都斤斤计较。一个人如果能记住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对于自己要时常反省,看看自己有什么对不住人、做得不好的地方,从而对自己严格要求。说得简单点,对己严、对人宽,就容易做到团结友善。
团结、友善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基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最基本的东西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人人讲团结、讲友善,那么我们每个人就都能体会到与人为善的快乐和幸福,我们的世界就能变成美好的家园。
四、“勤俭自强”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有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都确实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自豪。于是,有人觉得现在中国强大了,比以前富裕了,就应该好好过日子,好好享受了。便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这种认识显然是有错误的。因为,虽然我们国家比以前确实是好多了,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我们国家还有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民处在贫困境地。因此,我们仍须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自强就是要努力向上,奋发进取,就是要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和不懈的追求。“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句名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肯定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此时,我们就必须有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决心,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清朝的蒲松龄在科举考试中很不得意,他虽满腹学识,却屡考不中,但他仍然不放弃,终于写出了文学名著《聊斋志异》。这就充分说明,惟有自强不息者,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五、“敬业奉献”是社会主义社会中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
同学们对你们而言,刻苦学习、珍惜学习机会就是“敬业” 的体现;友爱同学、互相帮助就是“奉献”的行为。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敬业奉献”的念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我们就必能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从刚才的讲话里,我们已经明白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加强自己道德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养成哪些道德好习惯呢?
1、说话有礼貌,对师长用尊称;
2、说了就要做,对朋友要真诚;
3、不给别人添麻烦,对别人的请求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4、不做破坏别人劳动成果的事;
5、做事情想到与别人合作。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应养成的四个基本行为习惯:
1、在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中以小主人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
2、在社区里多做好事;
3、每天注意阅读、收听、收看新闻;
4、按规则行动。
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应养成的五个基本行为习惯:
1、做人讲道理,做事有计划;
2、不向困难低头;
3、不迁就自己的毛病;
4、天天锻炼身体,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5、爱动脑筋,以创造为快乐。
这些道德好习惯简单易行,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守纪律、讲文明、讲卫生、爱学习的好学生。从自己身边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树立起我们当代小学生的良好形象,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养成道德好习惯,争做文明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