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英国,法国气候特点范文大全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17-557762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04 02:48: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英国,法国气候特点

英国气候特点:全岛属于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差别不明显,温度不高,季节间的温度变化很小,雨天较多。

法国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暖湿润,简单的说冬季雨量较多;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降水较均匀,如果在此地生活应该出门带把伞。

法国气候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西欧型气候区:法国西北部濒临大西洋,受西风影响较大,冬暖夏凉,气温年差较小,终年湿润多雨,云雾多,日照弱。中欧型气候区:法国东部距海较远,受大陆影响较强,冬季寒冷,夏季较热,雨量显著集中夏季,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地中海式气候区:法国南部,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高温是本气候区的特点和优点。过渡型气候区:法国中部高原介于前三个气候区之间,为过渡性气候,特点是气温较低,温差较大,雨量较多。

法国雨量适中,除山地外,一般年降雨量均在500~800毫米之间。雨量颁的趋势是自西向东递减

第二篇:珠海气候特点

珠海的气候

珠海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冬夏季风交替明显,终年气温较高,偶有阵寒,但冬无严寒,夏不酷热;年日温差较小,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一 四季特征

珠海市的天文季节时间与自然气候季节时间差异甚大。一年之中,各季节的时间长短不一,即使历年同一季节,开始的时间也不尽同。季节的提早与推迟相差达两个多月。

春季,是全年天气多变的季节。季内以偏东风为主,风向多变,气温变幅大,最高气温32.5℃(1987年4月23日),最低气温2.9℃12(1986年3月1日)。多数年份春季气候逐渐回升,至4月中旬,已接近年平均温度。个别年份的3月至4月上旬,仍有较强冷空气影响,甚至出现日平均气温小于12℃,持续数天的“倒春寒”天气。

夏季,5月至6月是雨季的前汛期。珠海市高空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西北侧,常受高空低压槽影响,多雷暴、骤雨等强对流天气,雨量增多。1962--1990年,最大的一次暴雨发生在1966年6月12日,日降雨量为393.7毫米。盛夏,从7月至10中旬,为台风盛行期。受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每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形成的热带气旋(热带低压、台风的总称),有时会袭击和影响珠海市,并常因台风暴雨而成灾。7月至9月,是一年中相对酷热期,高空常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多晴朗天气,温度高、日照多、蒸发大。历年中,?月的月平均温度28.6t,最高温度38,5℃(1980年7月10日)

秋季,干燥的冬季风逐渐代替了暖湿的夏季风(东南风),天气秋高气爽。初秋,还会受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低压及台风的影响,而带来大雨。10月下旬后,台风影响已近尾声,后汛期雨季结束。11月上旬后,冷空气活动开始增强,气温逐渐下降,旱季开始。

冬季,历期约一个多月,盛行东北季风。冷空气平均每隔7天南下一次,两股冷空气之间,天气先出现奇暖,继而一股强冷空气来临,又变得寒冷。同时,海面常伴有6级以上的大风,历年1月是最冷月份,月平均气温14.5t,极端最低气温2.5℃(1976年12月29日)。冬季,晴天居多,尤其是前冬,雨量稀少,个别年份的12月和1月竟然滴雨不下。冬春过渡期(2月),冷暖气流交换频繁,常会导致气温连续偏低、阴雨连绵的低温天气。

二 温度

(一)气温

1962年一1990年,珠海市年平均气温为22.4℃,岛屿年千均气温又略高于大陆地区,大万山岛年平均气温为22.5℃。气温的年际变化一般在21.6℃一23.2℃之间。年平均气温最高是1966年,为23.3℃;最低是1984年,为21.6℃,有44%的年份最低气温在7.3一5.O℃,为2年一遇;最低气温在3.0℃以下的年份只有7%,为14年一遇,有59%的年份,最高气温在35.0℃一36.O℃,为2年一遇,有33%的年份最高气温大于36.0℃,为3年一遇;有7%的年份最高气温小于35.O℃,为13年一遇。

根据珠海市气候常规和各类作物的生长特征,一般认为: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初终间日期为农作物的生长期;≥12℃的初终间日期为早稻的安全播种期;≥15℃为喜温作物的活跃生长期,而珠海市≥10℃的年积温在8000℃以上,≥15℃的年积温为7091℃。(二)地温

地温包括地表温度和地下温度。珠海地区只作了地表温度的记录。从1976至1990年,历年平均为25.0℃。地表极端最高温度为64.7℃(1988年6月2日),最低温度为1.3℃(1977年2月4日)。

三 降雨

珠海市雨量充沛,1962-1990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985.8毫米,降雨最多的1973年为2873.9毫米。最少的1963年为1200.9毫米。逐年雨量对历年平均值的距平百分率在+50%—-45%之间变动。全年有两个明显的雨季:4—6月为前汛期雨季,降雨主要是受锋面低槽、低空急流、低涡或高空切变线等天气系统影响所致,平均总降雨量840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2%;7-10月为后汛期雨季,降雨主要受带热气旋等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所致,平均总降雨量946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7%。由于后汛期的台风雨强度大、降雨量多,一次降雨过程可达200-300毫米,极易造成局部洪涝。年降雨量的地域差异较明显:香洲、下栅以北地区,雨量最多,一般为2000-2200毫米;小林、三灶、南屏以及澳门半岛,雨量一般为1800-2000毫米;大横琴、大万山等岛屿,雨量最少,一般为1700-1800毫米。

1962-1990年,年平均降雨数为139.3天,最多的1975年为174天,最少的1997年为106天。年内降雨日数主要分布在两个雨季,占年降雨日数的74%,历年雨日最多月是6月(平均为19.4天);雨日最少月是12月(平均3.9天)。1962—1900年的29年中,12月滴雨未下的有2年(1980、1987)。历年最长连续降雨日数为21天,总降雨量162.6毫米,发生于1985年2月4日—24日降雨强度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雨和特大暴雨等量级。珠海地区不但降雨量多,且强度大、分布不均。年平均暴雨(日降雨量50≥毫米为暴雨)10-11次,均集中在前、后汛期雨季,其中5、6、8月暴雨最多。历年中,一日间最大降雨量为393.7毫米(1966年6月12日)

四 风

由于受不同天气系统和地形的影响,珠海市风向具有随季风变化的基本特征。春季,多东南风和东南偏东风;夏季,南风和西南风居多;秋季,以东北风和东北偏东风为主;冬季,北风和东北风最多。常年盛行东南风和东北风。

1962--1990年,香洲地区历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定时最大风速大于40米/秒(1983年9月9日的台风)。各岛屿的平均风速一般较大陆地区大,大万山岛年平均风速为6.5米/秒,尤其在冬半年(10月至次年3月),各月平均风速均大于7.4米/秒。在南海各岛屿中,万山岛一带的风速仅次于南澳岛。

全市大风日数(风速>17.2米/秒)的地域差异明显:年平均,岛屿78天、斗门17.1天、香洲9.2天。岛屿是全市开发利用风能的最好地方。

珠海市濒临南海,由于海陆垫面受热不同,形成水平气压梯度,所以一年四季均能产生海陆风。海风从东吹向陆地,出现时段集中在每天10--20时,大约14时前后达最大值;陆风从西吹向海洋,出现时段集中在每天22时至次日08时,清晨前后达全盛阶段。

五 湿度、雾和能见度

(一)湿度

1962--1990年,珠海平均相对温度为80%,岛屿较大陆地区偏大。一年中相对湿度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秋、冬季受来自北方的干燥大陆性气流影响,相对湿度较小;春、夏季受暖湿的海洋性气流影响,相对湿度较大。历年平均,相对湿度最大月是4月(平均为86%),最小是12月(平均为69%),日最小相对湿度为13%(1977年3月4日)。

(二)雾和能见度

1962--1990年,香洲地区历年平均出现浓雾(能见度小于1000米)9.2天。轻雾(能见度在100---1000米)只作天气现象记录而无日数统计,其多数出现在浓雾出现的月份里。岛屿的雾日较大陆沿岸多,浓度大,时间长。而影响珠海的主要是海雾,它的范围广,来去突然,如果暖湿空气源源不绝地从洋面上得到补充,雾还可以持久不散,对飞行、航海和部分陆上交通影响较大。

六 日照、蒸发

(一)日照

珠海市地处低纬,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651.6兆焦/平方米。1962--199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47.3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4%,是省内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日照时数最多是1963年,为2544.9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58%;最少是1975年,为1605.2小时,占年可照时数的36%。1962—1990年平均各月日照时数,以7月最多,日照百分率为58%;

2、3月最少,日照百分率为24%。1962—1990年中,日照最多的月份为1966年9月,日照时数达303.O小时,占全月可照时数的83%;最少的月份为1978年3月,日照时数只15.9小时,仅占全月可照时数的4%。

(二)蒸发

对蒸发量的观测记录始于1976年。1976--1990年珠海的年平均蒸发量为1706.1毫米,年平均降雨量与年平均蒸发量之差为273.9毫米,说明降雨多于蒸发。季节间,夏季降雨量大于蒸发量;秋、冬季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春季蒸发量与降雨量差异不大。蒸发量的年际变动在1521.1--2128.7毫米之间,年内的分布以7月最大,达209.4毫米;2月最小,仅73.4毫米。

七 灾害性天气

对珠海市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冷空气、强风和寒露风等。干旱、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灾害偶或有之。

(一)台风

台风是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珠海市濒临南海,除1--4月外,其他月份均可能受西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的影响。影响全市的台风,不仅次数多,季节长,且强度较大。台风袭击时,所经之处,往往出现狂风暴雨、巨浪和暴潮。

1961—1900年的29年中,影响或登陆珠海的台风共107次(其中5次直接登陆),平均每年3.6次。影响频次最多的年份是1964年,达8次,最少是1987年只一次。一年中,受台风影响最多的是7、8、9月。历年中,初次台风最早是1964年5月27--29日的02号台风;终末台风最迟是1974年12月1—2日的27号台风。有80%的初次台风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底;终末台风多在10月上半月。

1962--1990年严重影响珠海市的台风,平均风力达10级,阵风12级以上(风速40米/私、)的有3次,分别在1964年9月5--6日、1979年8月2—3日、1983年9月8--9日。

1983年9月的09号强台风,于9日8---9时在珠海市登陆,台风中心经过拱北、九洲港,当时人们可见到青天和阳光,香洲湾仔沙的风力只有2--3级。从8时50分开始回南,风向从东北转向西南,风力不断增大。9--10时平均最大风力为30米/秒(相当于11级的风力)最大阵风大于40米/秒(即12级以上),8级大风影响时间长达22小时,12级大风也持续了5小时,降雨179.6毫米。

(二)暴雨

暴雨(日降雨量50.0--99.9毫米的称暴雨)或连续性暴雨,引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山塘、水库崩缺,冲毁良田和土壤流失等洪涝灾害。

1962--1990年,年平均发生暴雨10--11次,其中大暴雨(日降雨量≥100毫米)3--4次。暴雨最多是1975年,有15次;最少是1963年仅4次。一年中,暴雨或大暴雨主要集中在4--10月,以5、6、8月为最多。历年最大一次是1966年6月10日一13日的连续大暴雨,总降雨量623,0毫米,平均日降雨200毫米以上。

珠海市的暴雨灾害多与台风相伴。部分靠海地区,如金鼎、三灶等地,当遇着海潮上涨时,雨水被海潮顶托,无法排出,极易内涝成灾。1965年9月27--29日,受21号台风影响,带来连续3天的大暴雨,总降雨553.5毫米,造成罕见的山洪暴发。

(三)冷空气

冷空气影响分为三级: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寒潮在珠海市很少见,1962--1990年平均寒潮只0.5次;强冷空气2.2次。强冷空气影响的时间是10月至年次4月,寒潮则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强冷空气影响持续的时间,平均约3天,最早出现在9月下旬,最迟结束于4月中旬。寒潮降温出现的极端最低气温是1975年12月9日2.5℃。

(四)寒露风

寒露风主要影响晚稻抽穗扬花,造成空粒或不实粒而使晚造减产。有“禾怕寒露风”之农谚。

寒露风天气出现的时间是9月20日至10月20日。1962--1990年平均3--4年才有1次寒露风天气,且持续时间都在3--5天之间,属轻度。因珠海市地处低纬,又受海洋性气候调节,所以寒露风的影响较内陆地区小。

(五)干旱

受季风气候影响,珠海市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干湿季节差异大局部的干旱时有发生。旱季有经常性干旱,雨季有间歇性干旱。其中以春早和秋旱对农业危害较大。

春、秋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15%,且往往是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此时适逢农业耕作需水时期,若春季雨水迟临,就会出现春旱;夏季雨水提早结束,就会出现秋早。1962--1990年中,珠海大多数年份有不同程度的春旱。其中,严重春旱占21%,约5年一遇;一般春旱占36%,约3年一遇。1962—1990年平均春早的出现机率是57%。冬春连旱,且春旱严重的有1963、1976和1977年。尤其1977年,是历史上少见的干早年。因当地9月份尚属雨季,10月份也受热带气旋影响,故此,秋旱的早期较短。1962--1990年中,仅1969年出现较严重的秋旱,而其他年份则不明显。

(六)龙卷风

发生在珠海地区的龙卷风多见于海面上。一年中,龙卷风常出现于5--6月。在一天中,龙卷风最多出现在下午3—6时。1986年5月11日下午1时10分发生的一次龙卷风,地点在前山的莲塘、翠微公路及香洲的胡湾里至珠海市政府一带。其范围很小。

第三篇:气候特点的整理

气候的类型、分布、成因和特征

一、世界气候类型

二、世界气候的分布

三、几种容易混淆的气候对比

气温:全年各月均高温

相似点

降水:有明显的干季(旱季)和湿季(雨季)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多降水量多少不同

不同点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有突变现象雨季集中程度不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渐变现象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 相似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亚季:>0℃ 不同点温季: <0 ℃

亚季:雨季较长温季:雨季较短

(3)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0℃,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均匀,较多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均温<0℃,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四、高考本单元主干

知识的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1)根据气候图判读气候类型(2)位置与气候类型的对应

1、某城市位于51.5°N,当北京时间为7月7日8时时,当地为7月7日0时,该城市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例

2、下图为“我国沿海某地区7 月份等温线(单位℃)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由于地形的原因导致等温线分布状况,A处的地形为 ○,B处的地形为

2C处与D处相比,何处年降水量较多?○ 试分析原因:。3从降水类型来看,E处一年中会出现哪几种降水类○

型?4图示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可栽种的经济林木有等。

3、(2004年全国文综)<<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白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1—4题。

1.当时从温州航梅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

人11-12月D.3-4月C.5~6月D.7-8月

2.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3.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

A.巴勒斯坦地区D.阿拉伯半岛c.南亚D.中亚 4.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 ◇

A.传染扩散B.迁移扩散c.刺激扩散D.等级扩散

4、(04年广东文综)图1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2所示地区的代表性植被为()

A.热带草原 C.温带草原

B.热带荒漠 D.热带雨林

2.图中7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3.图中5所示地区所处的自然带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气候要素以座标图方式给出,判读气候类型。

5、某地气候要素图中,各点标号表示月份,读图回答问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2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3总结该气候的特征○

4请例举气候状况与该地接近的两个著名的城市 ○

6、下图是四个地点1月(△)和7月(○)气温及降水情况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a属于○

。其相对应 的自然带名称是。

2b属于气候,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的是: ○

3c属于 ○

4d属于 ○

(4)根据气候要素表格资料,判读气候类型。

1—3题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

A.上海莫斯科孟买 C.北京罗马雅加达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B.上海罗马孟买 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例

8、读下表,回答问题。

○甲地属于气候,乙地属于

2乙地一月受控制,气候特点是;七月受○。

3甲地所属气候类型在北美洲分布在○

4乙地可能位于()○

A、南欧B、北非C、东亚D、澳大利亚西南

例10,填充图中空框中代表的气候类型代码,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气候类型分别填入图中的空框中。○

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E、地中海气候F、热带雨林气候G、热带沙漠气候H、热带季风气候I、热带草原气候J、亚寒带针叶林气候K、极地气候L、高山气候

2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典型植被是。○

3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西部向北延伸是因为受影响,○而北美西海岸却十分狭窄是受影响。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分布较广,我国主要分布在 ○

第四篇: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70.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71.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暖、湿且短;

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72.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73.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74.西南地区西南季风的成因?

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时,风带北移,东南信风带北移后偏转为西南季风,影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

75.江淮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

准静止锋天气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云系发展在锋上,有明显的降水。例如,我国华南、江淮地区的准静止锋,大多是由于冷锋减弱演变而成,天气和冷锋相似,只是锋面坡度更小,云区、降水区更为宽广,其降水区并不限于锋线地区,可延伸到锋面后很大的范围内,降水强度比较小,为连续性降水。由于准静止锋移动缓慢,并常常来回摆动,使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达10天至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以上,“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江南地区这种天气的写照。这种阴雨天气,直至该准静止锋转为冷锋或暖锋移出该地区或锋消失以后,天气才能转睛。初夏时,如果暖气团湿度增大,低层升温,气层可能呈现不稳定状态,锋上也可能形成积雨云和雷阵雨天气;

另一类是主要云系发展在锋下,并无明显降水的准静止锋,例如昆明准静止锋,它是南下冷空气为山所阻而呈静止状态,锋上暖空气干燥而且滑升缓慢,产生不了大规模云系和降水,而锋下的冷空气沿山坡滑升和湍流混合作用,在锋下可形成不太厚的雨层云,并常伴有连续性降水。

我国准静止锋主要出现在华南、西南和天山北侧,出现时间多在冬半年,对这些地区及其附近天气的影响很大。

76.海南岛气候东西差异的原因?

主要受地形的影响。东侧位于山地的迎风坡一侧,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雨较多;西侧位于山地的背风坡一侧,气流下沉,降雨较少。

77.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区成为湿润区的原因? 纬度较高,蒸发小,冬季有积雪,融化时可补充水量,故较湿润。

78.天山北坡、阿尔泰山南坡成半干旱区?

处于开口向西的槽状地形,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到达天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南坡后,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故成为半干旱区。

79.西藏东南部降水多的原因?

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位置,故降水较多。

80.台湾火烧寮降水多的原因?

台湾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火烧寮位于南北绵延的台湾岛山脉的基隆南面、基隆河发源地的迎风高地上,受地形的影响,成为我国降雨最多的地方。

81.青藏高原气候特点、成因?

青藏高原地区形成高山气候,气候特点是高寒。

成因: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海拔高,受气温的直减率的影响,故气温低。地势高,夏季风难以影响此地,降水少。

82.东部季风区雨带移动的时间和影响的地区?

4~5月雨带控制在华南地区;5月下旬~7月上旬雨带控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雨带控制在华北、东北地区。

83.西北地区成为干旱区的原因? 地处我国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84.四川盆地冬暖夏凉、冬季比同纬度地区高温的原因?

受盆地地形的影响。四川盆地北面有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秦岭、大巴山地,阻挡了冷空气的南下,故冬季气温较同纬地区高;

85.三大火炉的成因?

夏季处于副高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且盆地地形不利于散热,故成为我国的三大火炉。

86.海南夏季不是全国最热的地区的原因?

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云层较厚,降雨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气温不会太高。

在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在30oN左右,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该地区气温反而更高。

87.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的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吐鲁番盆地深居内陆,且地势低,地形的屏障作用强,气流下沉增温所致。

88.漠河冬季全国最冷的地区的原因?

地处53oN我国的最北端,冬季昼最短夜最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且处于西伯利亚西北季风寒冷气团的首当其冲位置,故成为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

89.青藏高原夏季最冷的原因?

地势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故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90.非洲干燥地区广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非洲大陆北宽南狭,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特别广阔,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区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受干热的热带大陆气团影响;东北部紧邻西亚,来自亚洲大陆干燥的东北风,又加剧了非洲北部气候的干热程度。南非高原的广大地区被回归高气压所控制,虽然在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东南风的影响,在高原的东南边缘降水较多,但在高原内部的雨阴处降水却较少,形成了卡拉哈里沙漠。在同纬度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又受到本格拉寒流的影响,降水稀少而多雾。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海湾,受海洋的影响较少,这也是非洲干燥地区广的原因。

91.梅雨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 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 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 象。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 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即 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

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 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 相反。

如果和同纬度的英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 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所以,在世界上,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 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也就是说,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 候现象。

第五篇:四川气候特点

四川气候特点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着,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由于复杂的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一、气候类型多

气候区

四川气候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气候类型极其多样。最暖的类型是南亚热带型,基本无冬;最冷的类型是终年有冰雪的永冻型;最干的类型年干燥度大于3.5,而最湿的类型年干燥度不足0.5。气候类型之纷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不及。正是由于有多样化的气候类型,才孕育出万千物种,这是省内动植物种属多、物种资源丰富的重要原因。

由于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和垂直方向变化十分明显,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很大,高原山地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并存。根据水、热和光照条件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大气候区: 一、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温润气候区,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全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1000~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000~1200毫米。

二、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全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全年有7个月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2000~2600小时。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着的立体气候。

三、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该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气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时。

二、区域差异显著

日照

东四川日照的地域分布也很不均衡。四川盆地云多雾重日照少,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少于1400小时,最少者不足800小时,是全国两个日照最少的区域之一。川西高山高原区及川西南山地海拔高,空气洁净,多晴少云,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最多者超过2600小时,又属全国日照较多区之列。而长江中下游年日照时数多在1600—2200小时之间,区际差距显然比四川小得多。

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在地域上由西向东递增:盆西900~1200小时,盆中1200~1400小时,盆东1400 ~1600小时。在时间上,春夏多于秋冬,盛夏最多。全年太阳总辐射量3100~4200兆焦尔/平方米,其时空分布与日照类似。西部高原全年日照数为2000~2500小时,地区差异不大,仅龙门山区相对少,为1600~2000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多为5000~6800兆焦尔/平方米,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时数1200~2700小时,较东部盆地多一倍。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部递增;时间上,干季多于雨季。全年太阳总辐射量4000~6200兆焦尔/平方米,除小凉山东侧外,光能资源大于东部盆地。

降水量

四川省降水量的区域分布多寡相差也大,年降水量最多的区域达1700毫米以上,最少雨区却不足400毫米。长江中下游的年降水量大部分在1000~1800毫米之间,分布较均匀。

东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为1300~1800毫米;次为盆东北和东南缘山地,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区降雨最少,为800~1000毫米。在季节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总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干雨季分明,6月~9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总雨量的70~90%;11月~4月为干季,各月降水量小于10毫米。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年降水800~1200毫米。木里以北与川西北高原接壤,年降水小于800毫米;安宁河东侧与东部盆地相当,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90%.气温

四川盆地中年极端最低气温不仅要比同纬度高接近10 度,而且基本和华南沿海地区的年极 端最低气温接近。很显然是由于盆地四周被高大的山脉包围所致。从地形图中可以看出 ,盆地四周的山脉一律都在 2000 米以上,而且还呈层层环绕态势,比如东北部大巴 山之外还有海拔更高的秦岭。而冷高压一般是地面和低层天气系统,很容易被高大的山脉 阻挡,因此导致了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要暖和得多并且气温振幅相对 较小,比如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差距一般都在 10 度以内。

东部盆地年平均气温14—19℃,比同纬度地区高1℃。一月平均气温3—8℃,盆周略高;四月平均气温15℃—19℃;七月平均气温25℃—29℃,是全年最热月份:十月平均气温15℃-19℃,接近该区年平均气温。四季分明:春季候温10°-21.9°,长约3个月;夏季候温≥22°,长3个多月;秋季候温10℃—21.9℃,长2.5个月;冬季候温<10℃,长3.5 个月。全年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4200℃—6100℃,无霜期280-300天。

川西高原主体部分年平均气温<8°C;一月平均气温-5°C左右;四月平均气温5℃—10℃;七月平均气温10℃—15℃;十月平均气温5℃左右。全年无夏,冬季漫长,可分3期:寒期候温≤0℃,冷期候温1.1℃—9.9℃,温凉期候温≥10℃。全年日平均气温≥10℃积温在2000℃以下。川西南山地年平均气温:谷地15℃—20℃,山地5℃—15℃。一月平均气温 5℃,德昌以南谷地10℃—12℃,为全省冬季最暖地区;四月平均气温10℃—24℃;七月平均气温15℃—26℃;十月平均气温10℃—20℃。四季不分明,一般只分两季。全年日平均气温≥10℃,积四川是多山的省份,山地约占总土地面积50%,高原约占29%。山地气候在四川气候中占重要位置,而气候垂直变化幅度大,变化急剧则是四川山地气候的最主要特点。

以年温为例,年均温最高的区域可达20℃,最低的在O℃以下,区际温差竟达2O℃以上,而长江中下游年均温多在14~18℃之间,区际间仅差4℃左右。四川东半部的亚热带气候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二分之一强,区内日温≥IO ℃期间积温(简称≥IO℃积温)4000—7000'C,四季宜于农耕,西半部高原气候区,气候宜于耕作的面积很小,部分地区≥IO ℃积温不足1000℃,且有部分区域终年天寒地冻,寸草不生。冷暖如此悬殊的气候区域在省内共存,这样显著的区域差异与格局是我国其他省份所未见的。

三、垂直变化急剧

四川是多山的省份,山地约占总土地面积50%,高原约占29%。山地气候在四川气候中占重要位置,而气候垂直变化幅度大,变化急剧则是四川山地气候的最主要特点。

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是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演替的根本原因。四川省地带性气候具有较高的温度水平,高山比比皆是,山地垂直气候带呈现多层次结构是普遍现象,且有完备的亚热带山地垂直气候带谱结构出现。

例如全省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位于大渡河谷西侧(泸定县境内),岭谷相对高差在6200米以上(按位于河谷的泸定气象站海拔高度1321米计)。贡嘎山区河谷是亚热带气候,自下而上从亚热带依次演变为温带、寒带直至永冻带气候类型,层次分明,山体上部终年积雪,有现代冰川。四川盆地西缘高山也不少,邻近成都平原的九顶山峰海拔4984米,年温一5℃左右(探空资料近似计算),与山麓(彭州市)的年温差20℃有余,也有亚热带——永冻带完整的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出现。

而我国大陆东部的亚热带山地内,因无这样高的山体,山地气候类型结构的复杂性远不及四川。例如,我国大陆东部亚热带山地的最高峰黄岗山(武夷山区)海拔仅2158米,曾观测到海拔75~2100米的年温差5.9℃,这样小的气温变幅显然不足以形成太多层次的垂直气候带;山地垂直气候带的最上层最冷型止于温带,未见有寒带类型出现。

四川山地气候另一重要地域性特点,表现在同高度上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同纬明显偏高,亚热带上限位置相应上移。

四、季节气候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一)四川盆地四季分明,春早冬迟;川西南及川西四季之分不明显

四川东部亚热带气候区和西部高寒区,一年中随太阳高度升降均无例外地有相对的冷暖季节变化。但若以气温达到一定标准划分四季,则只有四川盆地四季分明。川西南山地有的无冬,有的无夏,春秋季特长。川西高山高原区大部分地区无夏,北部甚至全年皆冬。地区间季节变化出入这样大是我国东部同纬地区所无的现象。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同纬相比,春早,夏始期较一致,入秋早,冬迟,因此冬、夏季偏短而春秋季偏长。

(二)冬暖,夏温不高,气温年变化小;春温高于秋温

1、四川省受地形因素影响,冬暖是显著的区域气候特色之一。不仅四川东部亚热带气候区比长江中下游同纬冬温高,即使是川西高寒区,与同纬同高度气温比较而言,冬暖特点也突出。

最冷月(1月)月温,成都比杭州、武汉分别高1.

7、2.5℃,重庆比南昌高2.5℃:西昌更比赣州高3.2℃(见下表)。川西高山高原区单从本地气温看冬寒无疑,但在海拔4000米高度上(探空资料)的气温高于我国东部同纬。

2、夏温不高是四川省大部分地区的又一特点

川西高山高原区夏季冷凉,气温最低的区域最热月月温低于IO ℃,比我国位置最北的漠河地区夏温还低。川西南山地夏季正值雨季,气候凉爽,最热月月温一般不超过25℃,远低于我国大陆东部同纬地区。四川盆地西部盛夏是降水最集中的时期,最热月月温仅26℃左右,比长江中下游同纬约低2~3℃。全省最热的区域是四川盆地东南部,盛夏酷热,但与长江中下游同纬相比夏热程度仍偏弱。例如重庆是长江流域著名的“火炉”之一,但最热月月温(28.6℃)比南昌低1.0℃。由此可见,就全省范围内夏温普遍不高。

冬暖夏温不高促成气温年变化幅度小。四川的气温年较差(最热月月温与最冷月月温差值)不仅小于长江中下游同纬地区,从全国范围看也属偏小区域。就这点而论,四川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色彩。

3、春季,特别是早春,冬季风仍然活跃。四川地形屏障作用于冬季风产生的增温效应仍表现明显,所以春温也高于长江中下游同纬。秋季四川受多阴雨天气的影响,气温略偏低。春温高于秋温是四川与长江中下游不同的季节特色之一,后者秋温明显高于春温,与其秋高气爽天气有密切关系。

4、四川气温季节变化别具一格的特点,反映在总热量积累方面也与长江中下游同纬有不同。四川省境东部亚热带气候区,暖季长,总热量水平高,但热量积累慢。由于冬暖春早使日温≥10℃持续期伸长,积温总量得以增多,但因夏温不高却使日平均积温量偏小。西部高寒气候区,日温≥10℃持续期短促,有的且无日温稳定在1O℃以上的时段,不仅与长江中下游同纬难以相比,即使与我国东北平原的温带气候相比,总热量也不及。

(三)冬干夏雨,春雨少于秋雨

1、冬干夏雨是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特色。四川降水的季节分配具有季风气候的这一共性,而且,冬夏降水量的分配比例差距更大,冬干夏雨的特点更突出。四川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一般不足5%,最小仅1%~2%;夏季降水量所占比例,多数地区是50%~60%,最高可达60%~75%。而长江中下游同纬地区,冬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5%一15%,夏季降水量只占35%一45%。

2、四川省秋雨多于春雨,春多旱,秋季常阴雨绵绵。而长江中下游同纬则是春雨多于秋雨,春多阴雨,秋风送爽。

3、多夜雨是四川降水的另一特点,全年夜雨量约占年降水量60%~80%。长江中下游则是夜雨少于日雨。

4、四川山地最大降水高度的位置比长江中下游同纬山地偏高(见下表)。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四川省地势高,另一是四周有山脉屏蔽,暖湿气流一般位于一定高度之上。

四川主要经济农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和红苕,这4种是四川的主要粮食作物(油菜作为主要农作物品种,不属于主要粮食)小麦播种期:四川盆地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宜;小麦大面积收获期为4月底到5月上旬 油菜播种期:育苗移栽9月15-20日(下旬时间);收获期在4月下旬

水稻早稻播种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四川盆地一般可以提前5~10天)收获期:9月初至10月上旬

玉米播种期:谷雨前后(也可以3-5月播种)收获期:寒露前后(也可以6-7月收获)

红苕播种期:3-4月间 收获期:春种的一般夏季可收获,夏种的一般秋季可收获,秋种的一般冬季可收获。其中秋、冬两季为收获的旺季。

英国,法国气候特点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