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加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考(范文模版)
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余欣 夏建军 商万军
摘要: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关系着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一定要适应时代要求,转变工作观念;一定要应用新技术、创新新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思想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特征愈益明显,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也不断发展,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更加紧迫。特别是对处在思想上道德上逐步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当代大学生而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显得更为必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能够及时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面临更多的热点、疑点、难点与焦点。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加强学生工作的管理与研究,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问题,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就成为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本文在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纷纭多变,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日益突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社会极力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与我们争夺文化阵地。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价值观尚未形成。因此,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会给大学生带来许多消极影响。造成大学生信仰、追求多元化、复杂化,道德行为不规范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尊、自信的意识和行动有所增强,但自律、律他、他律的意识有所淡化。改革开放时期出生的新一代是没有受过剑客磨练的一代,而且多为独生子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这些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自尊、自信的意识,与此同时,他律、自律和律他的意识和行为却淡化了。表现在他们的法律观念淡薄,偷窃、斗殴,诚信缺乏的违法违纪的现象屡有发生,强调个人的意志和愿望,不尊重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凡事不以集体为标准,而以个人的兴趣为出发点,对学校班组织的各项活动拒绝参加,或被动应付;对己宽,对人严,对同学间出现的矛盾,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将其归咎于他人的不是,对班级发生的各种不良行为,或者参与其中,或者明知不对也不制止,直至老师追查时也缄口其言等。
(二)、功利意识增强了,奉献意识淡化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来大学生的功利思想出现了增强的趋势。无论是从选专业到选课程,还是从提高学习成绩和争取入党方面,都明显地存在着既不付出努力,又想有好的成果,对个人如何有利才为之的动机,与此同时,那些为他人服务,无私奉献的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却越来越难为一些大学生所接受。
(三)、个性发展意识增强了,关心集体与他人的意识淡化了。与以往相比,当今的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明显,集体主义感相对淡化。一部分大学生不关心集体,而是更多的关心自己的前途民运,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压力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对国家政治冷淡,对集体、对国家的命运冷淡。表现在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集体劳动等,一心只读圣贤书:或热衷于做公益活动的看客,而很少参与,把自己看成是独立于他人和集体的单一的个人,以至于有的单位开展集体活动和组织公益都采取点名的办法,甚至对于不参加者采取惩罚的办法。当代大学生注重了个性的发展,把个人自我奋斗和个人价值当成追求人生坐标,的确,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推动个人的发展是十分有好处的。但是,个体终究是个体,是社会属性与自
然属性的复合。片面追求个性,置学校纪律于不顾,势将削弱团队和集体的战斗力与凝聚力。
(四)、享乐意识增强了,吃苦耐劳意识淡化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国家及家庭的教育投入都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优雅、生活条件富足,以及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因此,大学生群体内部层级化日益明显,经济主义、消费主义的观念一再冲击校园和大学生集体因此,助长了一部分大学生享乐主义思想的产生,盲目追求个人的享乐。他们吃不了苦,经不起累,见不得脏。吃小灶的多了,穿名牌的多了,大把花钱的多了。能吃苦的、经得起锤炼的、肯下基层的人却越来越少。注重金钱利益,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忽略高尚的精神生活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潜滋暗长。
(五)、追求时尚的意识增强了,继承优良传统的意识淡化了。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注重追求时尚、新颖,忽视历史学习,忽视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进而认为历史的都是落后的,时尚就是先进的,缺乏对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现代文明与历史糟粕的辨别能力,不重视对先进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继承与发杨。
(六)现实主义增强了,精神理想主义淡化了。现在相当一大部分大学生精神空虚,浮躁、急功近利,经不起挫折,意志消沉,缺乏年轻人应有的理想和朝气。很多学生在自己的学业上仅仅满足于最低标准,只要考试不挂科,学位证书可以拿到,就认为可以万事大吉了,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生活上精神空虚,无所追求,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责任意识淡漠,主体观念不清。他们并不是把学习进步、毕业择优寄希望于勤奋学习,增长才干,完善自身上,而是寄希望于父母动用各种社会关系,甚至炫耀自己有怎样的社会关系,为人处事世俗功利,少了一些襟怀坦荡与真诚,变得现实骨感了。(加的)
(七)道德认知增强了,行为品行淡化了。现实中的大学生懂得什么是道德,但他们却不肯付诸行动,言行不一,对社会道德规范漠然视之,呈现了二元化趋势。有些大学生明明知道有些行为是不道德的,看到别人做自己也盲目效仿跟风,人云亦云。一方面他们愤世嫉俗,痛恨社会不道德的人现象,另一方面,却又不身体力行,力求改造。只说不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加的)
(九)、民主意识增强了,守法意识淡化了。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促使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在学生工作中,民主选举、民主推荐的普遍推行,客观地强化了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但另一方面他们守法的意识却在不断下降。偷窃、抢动、欺诈、打架斗殴、考试舞弊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十)、竞争意识增强了,协作意识淡化了。加入WTO以后,竞争的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大学生对竞争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但由于自我中心意识的增强,过于注意个性化的要求,忽视了团队的存在和团队精神。
(十一)、“向钱看”意识增强了,“向前看”意识淡漠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拜金主义盛行,非常关注“与自己经济利益”相关的人和事。对“社会政治、公益事业”关心的少了。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方法。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因素,又有学校和社会的因素,还有大学生个人的主观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原因,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确立以人为本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前提。我们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主题对象是人,而人产生思想说到底是社会现实的可能性与主观需要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解决了,思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人的需要的产生与人的本质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人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或社会属性。西方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前两种主要来自人的自然属性,是低层次的需要,后三种来自人的社会属性,是高层次的需要。只要是人他就会有这样那样的需要,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因此我们做学生工作时要认识到学生产生思想问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们做思想工作就是对学生的这些各种不同需要进行分析,从而区分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非分的,哪些是低层次的,哪些是高层次的,哪些是目前能创造条件满足的,哪些是无法满足的,并据此采取不同对策加以解决。
对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人员来说,既要注意解决低层次需要的矛盾,又要注意解决高层次需要的矛盾,但尤其要注意低层次合理需要矛盾的解决,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这点,就不能解决思想问题。如宿舍的漏水、水电供应不足、食堂伙食质量下降等问题,作为一名思想教育工作者不能因为它是属于低层次的需要就掉以轻心,而应予足够的重视和及时解决。
(二)、尊重学生正当权益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关键。思想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将教育者的思想灌输给被教育者的过程,而灌输的内容能否被被教育者接受,则是这一过程是否成功的关键。要使教育内容被被教育者接受,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权人格和要求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其次要真诚,要开诚布公、以诚相待。其三要以情感人,带着感情做工作。如果教育者盛气凌人,自命为高人一等,不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与自己平等位置上,或以权压人,或大话训人,或恶语伤人,或以帽子吓人,其结果是:不但不能被学生所接受,还会增加对立情绪,使矛盾激化。换句话说,做学生思想工作光靠纪律、制度约束是不够的,还得要有人情味才行。为此,在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上,我们应首先确立教师与学生的眼光来看待大学生,因为大学生这个群体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成年人,对待成人学校的角色只能作为引导者与教育者,而不是监护人员,只有摆正了这种关系才能真正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在如何做学生工作上,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对他们的创造性劳动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其次,对学生要给予足够的信任,放手让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在工作安排上多协商,少命令。这样把学生工作中的热枕挚爱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中互相尊重、平等待人的优良传统融合到学生思想教育中来。
(三)、适应时代要求,转变工作观念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基础。大学生处于思想活跃的时期,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观念转变快,陈旧的、教条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这使得我们的工作方式、工作观念都要随之灵活转变。学生是主体,在学校的工作中应当逐渐的由强制性向自主性转变,只有学生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才能真正地实现思想道德的建设。
(四)、应用新技术、创新新方式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贵在及时,当前社会是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传统的信息渠道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道德动态,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要积极吸取计算机与互联网络等现代信息这一科技发展的成果,注意发挥计算机与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大众媒体在信息掌握、情况处理、知识传播、思想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把握学生思想工作的主动性。在工作中可利用计算机建立学生管理系统,从而动态适时地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变化,加强网络管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技术,逐步建立网络体系,将思政工作引入互联网,占领阵地,在网上形成正面的声音。
开放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多元化的传媒,使今天青年学生的思想处于嫉妒活跃的状态,他们求知好奇心强,不喜欢单一模式和枯燥代办的灌输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办法、老调调、老方式脱离实际地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生中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故在工作形式上,避开一味的说教,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文化群体,将学生思想工作融入火红的校园文化中,通过文化渗透,寓教于乐。加强团组织建设,通过组织班级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启发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扩大眼界,拓宽知识,开阔胸怀,加深认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
(五)、强化素质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有力推进。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个人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健康身体及健康心理教育等诸多方面,它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手段。强化素质教育,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素质提高的育人环境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有力推进。
对于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人文科学教育是其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能解决学生一个做人的问题,在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导向下,完善人性、发挥人的潜力,从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和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大有助益。而这一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强化过程。
大学文化,总是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充满了对民族、对社会、对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在于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身心俱佳,知识和品德兼备,富于理想主义,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他们的勤奋学习,努力攀登的足迹,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充满朝气的学术氛围,才能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着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之历久弥新。这不仅是对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建设的积极响应。也凸显了大学文化“执着的价值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神圣使命”的丰富内涵。
第二篇: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摘要: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在了解和认识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站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做到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修己。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使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出现了多元化。由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使他们对个人价值观的选择发生了困惑和心理状态的复杂和矛盾。所以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取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当前我们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积极推进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修己,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有德之人、有为之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势利导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了解和认识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大学生活和中学时相比,其情感上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已经有较大提高。但是,由于他们实践的缺乏和阅历不足,总体上仍处于动荡不稳的状态。情绪反映较快,常会义气冲动,激情迸发以至“急风暴雨”,做事一时痛快,缺乏考虑后果,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往往会做出一些蠢事和坏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在客观上推动着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这种转变也直接影响到大学校园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突出表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冷热聚合形成的亚群体、小群体现象的发生。诸多大小群体并冠有名堂,譬如,崇拜歌星、影星的“追星族”、一心想往出国的“托福族”、做临时工的“打工族”、准备攻读硕士生的“考研族”等等。从而使入学开始时的固有性群体逐步分化,这种分化表现了当今大学生志趣、爱好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另外,还有更多的大学生在渴望走出近于竞争压力所形成的“象牙塔式”生活,而是要求有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实践证明,开拓大学生的生活空间有利于学习课堂上学不到更接近生活实际的知识,便于了解社会现实,提高观察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弥补目前许多高校的课程单调、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等方面的不足,拓宽生活和学习空间,能够了解较多的社会知识,有利于将来走向社会进行自主择业,消除就业前的危机感。可是近年来,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日益打上了现代转播媒介的烙印和有的广播媒体附加的不健康的消极影响。如,美国之音、西方的BBC电台广播已在他们中间产生不良影响,还有的在寝室、床头张帖歌星、影星的裸袒照片、哼唱爱情歌曲等;但对政治学习却显得被动和冷漠。从违纪的情况看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过去的大学生违纪一般发生在校园内和学生的群体之中;而违纪的性质多数属于错误行为所致。如,无故缺课、吵架闹不团结、恋爱纠葛等。可是近年来,违纪已介入社会,违纪性质也不是一般错误行为,而是某种程度的犯罪。如,酗酒打架伤人、偷盗扒窃、还有个别女学生晚间到社会上的夜生活地方作“三陪”服务。类似违纪常有发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要加强高校的思想道德政治教育。
在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过程中,由于经济体制正在转轨和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某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这也为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而且必须认真对待,采取相应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首先要建立和健全教育整体化机制。教育整体化机制是多方面互相配合的庞大系统综合教育工程。这种教育不仅限于教师的课堂教育、学生工作部门的课下教育,而且要建立社会网络形式社会治安、法制宣传教育,学生生活规范行为教育以及通过开办“心理咨询”活动,协调他们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灵健康,防范于未然。创造朴素、优雅的良好校园环境,形成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氛围。
其次,注意对个体行为的特殊性教育。个性特征教育是对群体教育相对而言的,是根据不同对象所作的具体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进行个性心理教育不但帮助克服其消极面或不良行为,而且还应该鼓励他们发展素有的积极个性;按照时代的德育标准,提倡他们敢想、敢说的奋发有为精神,真正作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经验表明,把握个性特征教育,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不同心理素质,实行分层次教育。譬如,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则着重加强有关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积极创造入党条件。对一般思想状况学生,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行为道德规范教育;对少部分学习劲头差和不关心政治的要加强红与专关系以及对当代大学生基本素质要求的教育。总之,按不同层次的思想觉悟情况,作到因人施教。
最后坚持以疏导教育为主的指导思想。应明确对新时期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以疏导教育为主的原则。具体方法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1)要了解大学生在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有校内的、社会的、国家的、国际的。对热点问题他们多感兴趣和抒发议论;这时要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样形式;组织讨论、辩论最终求得统一正确认识,达到自我教育和提高的目的。譬如,高校办学面向市场、学生毕业走向市场、人才竞争和改革分配制度等一些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2)避免采用以压代教的简单粗暴办法。不要小题大作或无限上纲,是什么问题就谈什么问题;要说服不要压服。因为,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都在相应的改变;用空洞说教方法和传统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办法是很难凑效的。采用强制命令,往往引起了不买帐,出现硬顶硬以至激起“逆反”心理,表面接受而背地却消极对抗,反而更增加了教育难度,带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被动局面。经验证明,通常采取树立榜样,学习先进典型,使他们自觉接受,才能达到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愿望。坚持疏导教育的中心是通过学生的自尊心理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或不良行为,通过主客观方面的努力,最后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二)坚持以德治校,真正落实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
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树立起新世纪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真正确立新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观念,具体来说:一是全方位大空间教育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世界和未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应以积极的姿态面向社会,努力使大学生更多地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同时还要善于把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到学校工作的一切方面;二是全过程大时间教育观。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作为一个动态的不间断的过程来把握,以形成一种共时性与历时性高度统一的教育环境;三是全员大主体教育观。这里所谓大主体就是指具有一定实践能力、认识能力,并且能够运用这些能力影响和改造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组织与个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应当把其纳入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使之与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宏伟事业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真正造成一种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
以建立一套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需要的、完整的、科学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为主要内容,夯实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教育才能形成。在新世纪我们要从高等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出适用的思想道德教育大纲和分年级学期实施的计划,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原则、任务、内容等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并同相应的文化专业知识的传授一样有自己的教育体系。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原有的道德规范体系进行梳理,对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合乎实际的、管用的加以肯定,对那些过时的、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要清除掉;另一方面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进行把握,对世界先进国家民族的道德规范进行剖析,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新思想、新观念进行认真研究,加以归纳、概括、提升,形成新的道德规范,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一开始就走向系统、完整、科学的健康发展轨道。
以机制创新为着力点,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制度环境。当前,要重点健全和完善以下几大机制:一是管理机制,明确各级领导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建立“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岗位目标责任体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职能部门重点抓,其他部门共同抓的工作格局,建立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二是激励约束机制,要加大奖惩力度,强化奖惩措施,坚持物质奖惩和精神奖惩并举,特别是要健全表彰奖励机制,重视发掘和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道德典型作用。要用全面的、发展的道德观去考察先进典型人物,用榜样去教育影响带动广大青年大学生。三是动力机制,要通过教育引导、校园环境和舆论氛围的感染,使广大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努力提高思想理论素养、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的内在追求,并把其转变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动力,从而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四是规范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建立人员经费、设施落实的投入保障机制和检查监督功能齐备的考核评价机制,保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按其内在规律,正常有序地运行,持续、健康地开展。(三)坚持以德育人,正确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导向性 以德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方向问题。坚持以德育人,就是要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培养“四有”专门人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即素质教育的灵魂教育学生。在新世纪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发,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发展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崇高信念。21 要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 要求的科学发展观。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人又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人的科学文化水平,人的劳动技能与创造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青年大学生,要坚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深刻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内涵,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自觉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掌握第一生产力,发展第一生产力。
要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崇高价值观。先进文化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方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最崇高的价值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最值得追求、具有崇高价值的文化。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国内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价值观的多样化,青年大学生只有牢固树立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崇高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用新世纪崇高的思想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才能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于祖国人民的统一。
要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这种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为理论依据,以无产阶级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为客观要求,以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依据的科学人生观。当前,有些大学生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实 现,并把他们与人生目的等同起来这是非常错误的。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必然把人的价值显现出来。但是人的价值意识的增强并不意味着自我与社会的对立。相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他能将个人与集体、社会,自我与他人有机地统一起来。青年大学生只有树立起这种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以自身的学问、才识,自觉地奉献于社会,造福于民众,才能真正走出“自我中心”的误区,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并彻底走出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误区。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心胸开阔,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荣辱、公私、苦乐、生死等人生的重大问题,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四)坚持以德修己,激发大学生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的环境影响下,特别是教育控制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大学生自身,是大学生自身内部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内部的主要矛盾是自身发展需要和现实的矛盾。虽然这一过程不能脱离教育引导,但最终只能靠大学生自觉去完成,大学生自己是思想道德认识和行为活动的主体。坚持“以德修己”,就是要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自身内在的矛盾得到辩证发展和实现正向转化,使大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自觉、自主、全面发展的人。
实践是检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的标准,大学生只有积极投身于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进行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培养自己形成理想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大学生应认真贯彻和自觉实践中共中央最近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发挥好以下作用:一是示范作用。高等学校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融荟萃之地,应当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首善之区,为社会道德建设提出应遵循的原则和效法的样本,大学生应通过学习、教育、实践,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质,成为自觉实践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的先行者和模范者。二是辐射作用。大学生应通过学习和实践,利用自身的智力优势,提出新的道德建设理论及应用成果,将其所倡导的道德、思想、理论、原则辐射到社会中去,以推进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三是监督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高等学校应是“社会的良心”,大学生是最少保守思想、最具正义感和进取精神的群体,在社会上出现道德失范的时候,往往能砥柱中流,固本守正,坚持道德规范,批评错误倾向,抵制道德偏失。
总之,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是培养跨世人才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具体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因为,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最终是要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个方面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第三篇:对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对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各级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神圣使命,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针对当前青少年存在的问题,要求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积极探讨新时代的教育方法和途径,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拓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以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不断完善,从而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关键词:青少年 思想 道德 教育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此为契机,我们应该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概述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涵义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是教育者根据不同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一种教育活动。作为各级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行使着特殊职能。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以相应社会
道德要求受教育者,这就决定了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同样存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即教育者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之间的矛盾。
所谓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当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其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帮助他们形成坚定的思想信念、正确的思想意识,并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把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和心理品质,内化为青少年个体素质的教育。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包含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
思想教育。引导青少年逐步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的思想品质是在生活实践中、在一定社会意识影响下形成的,是一定社会思想的反映,是个体行为的内驱力。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帮助青少年客观认识自我,对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明是非、走正路,以良好的生活态度健康成长。
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等品质。政治品质反映的是一定社会政治规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是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必需的素质。
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逐步掌握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个体社会道德规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反映。人类社会经过长期发展,必然会逐步形成和积累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培养当前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品德是个性心理品质的一种特殊表现。个性品德的发展与个性心理的发展密不可分。个性心理品质的部分特征如性格、意志、品德和能力等,实际上已成为品德的一部分内容。一个人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个人学习、生活和事业的成功。相反,如果心理品质不良,很容易导致品德不良,甚至违法犯罪。因此,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主要体现在: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认同、拥护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注、思考社会热点问题;追求为社会奉献的人生价值,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关注自身的发展,价值观念趋向务实;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增强,对个人前途充满信心;向往健全的人格,追求高尚的道德。目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取得好的成绩,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诚信观念淡薄
大多数青少年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青少年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社会上对一些青少年的诚信道德评价并不高,这是因为部分青少年在诚信道德方面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据研究者对在校学生的诚信信念调查发现,低年级学生对诚信教育不以为然,不理解学校为什么要开展诚信教育,一方面他们认为从小到大一直在谈诚信没有新意,对诚信缺乏兴趣,另一方面认为讲诚信会吃亏。高年级学生知道诚信有必要,有现实意义,但对诚信教育的态度仍然是疑惑重重,对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了解更多,对诚信教育的效果和作用有些持
怀疑态度。
(二)道德品质偏低
不注意遵守社会公德。在校园内公共场所存在着许多与社会公德相违背的不文明现象,如:男女交往不得体;在课堂、厕所、墙壁上乱涂乱画;不爱护公共财物;公共场所乱扔乱吐等有损青少年人品道德形象的事情时有发生。
对己对人道德标准不同,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青少年普遍认同社会上倡导的公民道德规范,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并且对他人的不道德行为持批判态度,但一些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却不能自觉地按照公民道德的要求去行为。在一些青少年那里,存在着两种道德标准,一种是对自己的,另一种是对别人的。对自己按照利己主义的标准要求,时时从利己出发,一切为自己着想,不关心公益,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却不以礼待人。而对他人则按照集体主义的标准,要求他人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能够做出自我牺牲,为他人、为社会服务。
(三)对人生价值观认识呈现多元化趋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己、惟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在青少年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个人奋斗、自我实现”成为不少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四)自我调控能力差且心理素质脆弱
当代我国青少年都是激烈的考试竞争中的优胜者,为了升学,只重视应对考试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其他素质的培养。进入大学后,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和社会竞争,一些青少年心
理压力大,焦虑感过强,心理状态不稳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据调查显示,青少年经常感到自己处于“压抑”状态的占30.3%,处于“烦恼”状态的占30.3%,处于“空虚”状态的占27.94%。尤其是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许多青少年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惶恐,66.63%的同学为“社会竞争,就业前途未卜”而苦恼、担忧,部分学生生活在焦虑不安的状态中。有91.71%的青少年在青少年活中有过“我有时候很自信,有时候很自卑”的心情,有92.12%的青少年有“我往往把握不住,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有的青少年因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忧郁成疾,甚至自杀。
三、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的影响
1.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竞争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平等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得以强化,大学生趋于务实。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使青年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惟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腐蚀,使他们迷失了方向。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差异不断扩大,社会分配不公加剧,加之社会上多高消费生活的有意无意渲染,使得人们的心理产生不平衡现象,这都助长了拜金主义思潮的膨胀,使钱多钱少成为当前不少青少年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理论工作滞后的影响。原有的道德规范、价值体系、伦理
观念的变化,外来思潮的激荡,多元化社会思潮的碰撞,冲击着人们原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与此同时,一部分原有的伦理道德规范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既无力反映,又无力调节整和;而新的适应社会的道德规范还尚未成熟、完善。作为社会一部分的青少年,也很难做到从理论上理出头绪。
2.网络的负面影响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网络也不例外。不正确的使用、管理措施不当、教育的缺乏,致使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产生消极影响。
(1)网络交际的虚拟性,易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不足和道德水平下降
网络的超时空性为青少年扩大了交往面。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聊天室轻松愉快,BBS讨论自由、随意。当前的青少年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往来。但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这种通过网络与他人交际的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通过机器以文字符号的形式进行的,这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大不一样,对于正处在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来讲,比起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网上那种理想化的简单交往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有明显的不足。同时,由于网络交际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有人匿名传播谣言蛊惑诱导他人,有人下载传播色情、暴力信息,有人散布反动言论。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水平下降,进而做出一些违法乱纪之事。论导向更加困难
互联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为青少年提供了多彩的精神乐园,但在这里精华与糟粕并存,形形色色的观念、思潮充斥其
(2)网络信息丰富庞杂,容易导致青少年的思想混乱,舆间,给青少年带来了观念选择的迷惘。而长期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一直牢固控制着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播媒介,网络的快速发展却打破了原有的局面,使舆论导向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控。同时,网络社会呈现开放状态,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传输系统,其间不仅存在着新闻、科技、经济等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还有大量黑色、黄色、暴力等有害信息,加之网上大量信息来自不同的价值体系,这些信息与我们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必然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引起青少年思想观念上的茫然与困惑,使得舆论导向控制更为困难,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产生不良影响,并由此导致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严重倾斜。
(3)网络传输隐蔽性强,容易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输的方法越来越隐蔽,一般人很难找到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因而网络的违法现象不断增多,网络犯罪成为网络发展的伴生物。网络犯罪形形色色,如发布虚假信息,对别人进行人生攻击甚至攻击政府,制造和传播电脑病毒,盗窃电脑情报,等等。尽管目前类似的网上违法乱纪行为在各级中小学并不多见,但若不加强教育防范,各级中小学学生中极有可能发生类似事件,大多数青少年对信息技术的过度崇拜,容易造成思想修养的偏废,他们热衷于钻研网络技术,认为个人修养无足轻重。
此外,网络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上网容易导致“网络成瘾”,使学生社会交际能力下降,逃避现实。学习动机被严重削弱,冒荒废学业的危险而专注于上网;臵家庭经济压力于不顾,只求追求网上的刺激。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各级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起着极其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各级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却不尽人意。“目前学校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不在不重视,而在不实在;不在不突出,而在不渗透;不在不知情,而在不贴心;不在不活动,而在缺实效。”
1.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活动所设定的最高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人性在发展过程中的全面实现。而当今的教育制度却不能把加速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人性全面实现提升到相应的高度。高考指挥棒的魔力,使得中小学教育不得不成为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德育、体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有的冷落。
2.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所受重视不够
现在中小学普遍存在不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没有配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讲课,而是由班主任或其他专业的教师代课,在一些农村的学校,思想品德课被任课老师占用来上其他课;在中学,受高考制度的影响,理科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甚至无人问津,而文科学生对政治课的内容死记硬背也只是为了参加高考。这种现象必然影响到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3.各级中小学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机制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的深入和向新的市场经济社会转化的加速,原有的各级中小学思想道德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而能适应新形势的思想道德工作体系还尚未完全建立。总体来看,各级中小学目前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此外,还存在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的问题;对青少年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
向,缺乏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对学生中存在的不遵守校纪校规等问题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存在只强调抓学生分数而忽视思想品德的培养,只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等不良倾向,这些做法都不利于促进当前青少年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不但承担着养育下一代的社会功能,更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新一代合格接班人的重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许多学生的家庭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有些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产经营,对孩子的管理不够,平时很少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当其出现不良思想倾向时,就无法制止。有些家庭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可父母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不够。
(四)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决定事物变化的因素是内因,而不是外因。只有分清了矛盾发生的内因和外因,才能找准事物变化发展的逻辑关系。外部因素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但青少年自身存在的缺陷及弱点,才是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根本原因。
当前青少年虽然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但因一直生活在宁静的环境中又承担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对他们来说唯一重要的人生竞争就是高考,故他们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高等学府以后,不少人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加之现在青少年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渐渐就形成了自私的心理,这使
他们当中不少人不可避免地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
四、加强和完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道德成长和思想进步,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极大。要正人,先正己,教师不仅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技能,更要有奉献精神和为人师表的优良品德。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而职业道德教育、廉洁自律教育、民族美德教育等都是其重点内容。使教师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典型,发挥榜样作用。
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有成效和落到实处,还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思想道德工作队伍,各级中小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道德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当前各级中小学教师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对工作、对学生抱有较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认真饯行师德承诺,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有虚心好学、不甘落后的学习激情;有互相帮助,不分彼此的工作干劲。但是,教师队伍中少数不良现象我们也时有看到。因此,师资的培养和造就、理论素质和知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对于做好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举目大社会,环顾小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各级中小学学生在社会中、校园里生活和学习,对生活的感觉感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好奇的,总是喜欢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拿到生活中印证,有释然得悟,有困惑迷惘,凡此种种,都不可或缺必要的教化和引导。校园文化是各
级中小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相得益彰。
(三)更新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和内容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有效地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先导。经济全球化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背景的。网络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导致知识更新快,信息传输快,经济发展快,市场变化快,技术创新快。因此,求新、求变、多样化和快节奏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面对新的挑战,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应从根本上突破落后的、保守的旧观念,以宽广的视野、活跃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应对国际风云变幻。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在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奉献的价值观,强化公益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人生价值观树立在更高的道德规范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客体的主动性,才能坚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时代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质,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从学生个性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以服务为主,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拒绝不切实际的说教;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思想,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他们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四)创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独立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增强了,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要从单向灌输转变到互相沟通交流上来,从显性教育向隐性教育转变,运用灵活多样的疏导、灌输教育方法。这样既不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又能提高
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高等院校要改进工作方法,教师要以身作则,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努力,造就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臶,全面贯彻执行“三个代表”要求,在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对思想道德教育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就会发扬光大。
第四篇: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解州中学 政治组:孔仙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新世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思想意识形成的特点,提出了对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习惯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但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活方式多样化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也推动了享乐主义蔓延,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正在逐步形成过程中的青少年产生了不良的诱导和负面的影响。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的过早成熟: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迅速发育的阶段,思维活跃,十分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又缺乏足够的正确判断的能力。在如今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网络、电视等媒体十分普遍,内容却良莠不齐,尤其是网络上的许多不健康的东西,使许多青少年整天沉迷于其中。孩子在学校里不现再专心于学习,而是比吃、比穿、比用,形成一股攀比风。
总之,现在的青少年在不应该的年代里知道了许多不应该知道的东西。使他们在本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候,却学着成年人的样子,去贪图享乐,寻求刺激,虚度青春年华。
二、“独生子女症”:
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现象在我国越来越普遍,这无疑是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极大成果,但对这些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表现有二:由于是独生子女,家长自然十分疼爱,然而正是家长的过分溺爱,使许多独生子女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祖宗”。对他们而言,父母的关爱和照顾是理所当然的。在生活中,他们我行我素,产生了严重的唯我独尊的意识,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在他们的心中不再有多少位置。其次,独生子女在家长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说一不二,有求必应,在其潜意识里却不知不觉地形成了对家长的过分依赖。一旦置身于学校和社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一筹莫展,或灰心丧气,束手无策,或铤
而走险,做出极端的行为,极易形成孤僻、暴戾的不良性格。
由上可以看出,对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以上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利用传统道德资源,培养青少年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尊长爱幼,孝敬父母„„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特别需要大力提倡的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具备的品德。培养青少年热爱自己的祖国,忠诚于自己的祖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爱国主义崇高情操,既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社会教育的必要内容。
新时期青少年中出现的不良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都与忽视传统道德教育有直接关系。传统道德是根基,决不能丢。道德教育应该从恢复传统道德开始,把基础打好,使青少年多了解补祖国的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使传统美德在青少年的心灵中深深扎根。这对处于后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专心学习、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实践,在集体公益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集体观念。
对于有着“独生子女综合症”的当代青少年,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对于培养他们形成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增强他们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等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可以培养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其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有许多适合学生参加的公益活动。如维护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校园及居住地,帮助军烈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为灾区和贫困地区捐物捐款献爱心,宣传交通规则等,都不失为良策。
三、持之以恒,重视道德习惯的养成教育。
不少学校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一般十分重视说理和从外部灌输,而比较忽视其内在的需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践表明,培养良好习惯对青少年思想道德
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个具备良好道德习惯的人必定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任何事贵在坚持,最忌一曝十寒,养成教育也是如此。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的点滴之中,都应渗透着德育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如果仅仅拥有智慧的大脑,精湛的技艺,他们并不能创造真正的辉煌;只有同时具备了崇高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才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格肩负起兴国的重任。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对学校、对家长、对社会更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将这项任务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作者:刘书林
2、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者:佚名
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解州中学政治组
孔
仙
俊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这一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优良素质形成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新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社会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呈现出政治高度稳定,经济迅猛发展,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这种变化表现为个人摆脱精神上的束缚,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独立自主的个人价值观。这种新的价值观的形成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一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个人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另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崇拜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甚至有的人道德沦丧,是非、善恶、美丑不分,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极端自私自利,对待国家、人民这样一些在老一辈人心目中非常神圣而崇高的概念反应淡漠,个别学生好逸恶劳、见利忘义,甚至违法乱纪。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普遍表现出历史责任感不强,对政治活动不感兴趣,对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提不起精神,有的人整天在校园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甚至连自己的学业都无法完成。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这些消极现象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冲突。这种冲突在大学生群体中主要表现为: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不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社会群体的利益分配从原有的平均主义转变为出现差别,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利益分配的形式也进一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社会上高薪阶层的物质生活和一夜暴富的个案刺激使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极大挑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追求物质财富、个人权力,表现出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同时,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大学生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伴随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大学生思想观念处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之中。在信仰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自由性,事物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大学生信仰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二)精神躁动,道德观念弱化。
客观地说,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但就大学生群体本身来说,其道德状况,特别是道德判断和行为方面存在着矛盾和困惑。近年来,权威的道德评价标准开始失落,当代大学生已不再盲目崇拜权威,而是更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这些传统美德大打折扣。面对变化莫测的社会和一些社会丑陋现象,大学生表现出精神不满足及追求迷误,传统的依靠良心控制行为的道德观念明显弱化。
(三)自我意识较强,社会责任意识淡化。
当代大学生群体看重自己的利益,尤其重视自我发展,渴望实现自我,渴望成功。应该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选择,但是在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由于利欲熏心,不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失去了一般的道德良心,就会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只强调自己应得到的权利、荣誉和金钱,而很少考虑到自己对社会、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考虑个人的才能和个性的发展而不愿考虑国家、集体以及社会的需要。这种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的现象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个人品格的完善都是极其不利的。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直接妨碍他们自身的成长,同时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发展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荣辱观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未来地位的特殊性和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了对他们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实现青年的远大理想,才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明荣辨耻的判断标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八荣”给大学生在人生的前进道路上提供了政治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八荣”意识,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而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八耻”正是大学生行为的镜子,是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完全否定。通过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要树立“荣荣,耻耻”的社会价值取向,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拓展了大学生了解社会及社会主义道德的空间。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发展,是衡量社会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是在新形势下,要不断进行思想教育。“八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出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行为表现。面对这些社会现象,大学生群体要充分认识到,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将是国家民族的栋梁,保持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开展下去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大学生群体要不断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刻认识社会及社会主义道德存在问题,认真修身养性,使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层次。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
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其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优良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的道德教育,有利于教书育人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另一方面,也会对教育者本身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更好地发挥教育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作用。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社会风气呈现复杂的状态,其中的不同成分和可能出现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尤其是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腐朽没落观念和社会丑陋现象,会不同程度地抵消学校道德教育的成果。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强化了全社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
强化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将德育教育与日常的专业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网络、板报、橱窗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宣传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参加“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通过自身的实践理解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增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
(三)强化教师的师德教育。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应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素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精益求精,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担负着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历史重任,学校教育在传授其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强化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