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发挥综合治税优势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编辑:落花人独立 识别码:17-78165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3 17:38: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发挥综合治税优势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发挥综合治税优势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泗阳县地方税务局

为进一步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增加财政收入,提升税收管理水平,泗阳县地税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全力推进综合治税,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背景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开发热潮的不断掀起,拉动经济高速发展,使地税收入呈现超常规高幅增长态势。另外,经济成份的多元化,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也使得税源更具隐蔽性和复杂性。为了保证地税收入能够持续稳步增长,防止因房地产行业发展波动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有效减少税收跑冒滴漏,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我局适时提出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的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全县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于去年启动,今年4月份全面推行。

二、做法

(一)反复调研,明确思路。2008年初,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领导带队,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赴山东招远、龙口,江苏扬州、常州等地开展综合治税考察调研工作。借鉴外地的经验,结合泗阳实际,确立了 “政府领导、财税主管、部门配合、社 1

会参与、司法保障”的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思路,制定了综合治税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泗阳县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实施办法》和《泗阳县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综合治税相关文件。

(二)构建网络,搭建平台。为了构建综合治税工作体系,我县及时调整了综合治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挂帅,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横向上把全县26个相关部门、单位作为综合治税部门,各单位明确综合治税工作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专(兼)工作人员和信息员;纵向上全县所有乡镇分别成立了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和协税护税办公室,由各乡镇行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和办公室主任,同时在乡镇的相关部门、行政村(居)明确协税护税联络员。全县形成了县、乡、村一体的综合治税体系,初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综合治税网络。

与此同时,县政府还安排专门人员,按照“使用简单,维护方便”的原则,开发了“泗阳县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并将这一系统挂在县政府门户网站上,供协税单位上传与下载涉税信息,实现了信息数据交换的网络化、信息化,为快速收集、处理涉税信息提供了便利。

(三)领导重视,会议推动。4月30日县政府召开了全县社会综合治税专题工作会议,县直26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全县16

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各单位综合治税信息员以及财税系统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深作动员讲话;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张彤作工作部署,有关单位、乡镇主要负责人作表态发言。同时县政府与各成员单位签订了工作责任状。通过会议推动,全县各单位协税护税意识明显增强,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的综合治税氛围。

(四)组织培训,信息共享。按照县政府办公室出台的《泗阳县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实施办法》,根据各个涉税部门和乡镇的工作职责、要求,县综合治税办公室于5月初分别对各涉税部门的信息员及乡镇协税办公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单位信息报送的内容、表式、时限和要求。各涉税部门精心组织,于5月20日前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完成了首次涉税信息传递,26个部门共向县综合治税办公室传递了3.6万余条信息。以后各部门分类型按月、季和年正常报送本部门的涉税信息,实现了税收信息共享。

(五)分析利用,强化征管。综合治税办公室对接收的各类涉税信息及时进行分类处理,分别向国税、地税和财政部门传递相关信息。为了把涉税信息转化为税源,纳入税收征管,县地税局还制订了《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处理及考核办法》,通过加强对涉税信息的比对分析、筛选交办、反馈与跟踪,进一步管理和考核涉税信息的处理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治税的增收作用。

(六)严格考核,稳步推进。县综合治税办公室依据《泗阳县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办法》,认真考核各协税护税单位涉税信息的报送情况,并及时在综合治税信息平台上通报结果。县地税局也根据《泗阳县地方税务局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处理及考核办法》,将综合治税信息处理、利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有效地推动了综合治税工作顺利开展。

三、成效

通过综合治税工作的深入开展,增强了全社会的协税护税意识,维护了国家税法的尊严和公平,也提升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水平。

(一)提高了税源控管水平。推行社会综合治税,实现了税务部门单一管税到政府主导下多个部门综合治税的转变,形成了全方位税源监控的大格局,治税环境明显改善。

1、源头控管二手房交易税收。在二手房交易中,将税收前置,纳税人必须在开具发票并取得完税证明后才能办理产权转移手续,彻底杜绝了二手房交易税收流失现象。今年以来二手房交易入库契税121万元,入库地方各税120余万元。

2、源头控管货运业税收。依据交通运输和农机部门提供的户籍信息,各乡镇组织成立了物流公司,规范本地区货物运输业经营与核算,统一开票,及时完税,该税收同比增收1400余万元。

3、源头控管建安业税收。根据县招标办、建设局等单位的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建设信息,对各项工程项目建立分户台账,跟踪工程进展与纳税情况。县财政等相关建设付款单位,一律凭地税部门开具的发票付款,确保实现税收即时足额入库。

4、源头控管土地使用税。根据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的土地面积,与信息系统比对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信息,督促企业按确认后的数据申报缴纳土地使用税,全年增加土地使用税收入近600万元。

5、委托代征零散税收。通过部门协作,对较为分散的零星税收委托有关专门机构或部门代征,既方便了纳税人,又提高了办税效率,降低了税收成本。如委托保险部门代征车船税,委托国税部门代征门临开票附征地方税,委托乡镇村(居)委会代征个人门面房出租税收,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6、促进日常税收征管。通过比对涉税信息,由等靠纳税人上门办税变为税务部门主动管税。综合治税办公室将获得相关税源信息在筛选、分类处理后,及时传递对应的征管分局,各分局提前介入,纳入日常征管,把大量隐蔽的、易于流失的税源变为可控管的税源;根据供电部门提供的用电信息,管理员在纳税评估时比对企业的电费状况,将税负差距明显的列为重点评估对象,督促企业及时自查补报相关税收;通过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提供的开业、关停并转等信息,主动要求纳税人即时办理开

业、变更和注销登记,随时掌控税源、户籍动态变化情况。

(二)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实施综合治税,地税部门不仅掌握了更多的涉税信息,也增强了税收控管能力和组织征收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至今年10月份,全县地税收入同比增收1亿元,增长61.2 %,其中综合治税因素增收2600万元。

(三)保证了信息数据准确。由于地税人少事多,业务面广量大,情况千变万化,加之部分管理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现征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仍存在与实际信息不符的现象。通过信息交换、比对,税务部门可以方便地发现可疑信息,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及时较正并确认维护户籍资料,从而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鉴定。

第二篇:如何提升国际税收管理水平

如何提升国际税收管理水平

贺鸿儒

内容提要:国际税收管理事关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和经济安全,是税务部门的的重要职责,也是税收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加强国际税收管理,提升国际税收管理水平尤为重要,本文作者从三个方面就提升我国国际税收管理水平做了论述:

一、现阶段我国提升国际税收管理水平税制应先行

二、强化税务管理,加强反避税工作

三、人才强税,人员素质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相匹配

关键词:涉外税制,涉外税收管理,涉外人才

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是税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国维护和行使税收管辖权、参与国际税收分配的重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必然带来大量的跨国交易,这些交易具有分散广、流动性大,隐蔽性高的特点,税收征管难度大。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水平,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税收权益和经济安全。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税收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毋庸赘言,税务信息化水平还 停留在表面上,应用不深,交流不畅。国税、地税系统工作协调制度,包括税收法规政策实施协调制度、税收征管工作联系制度、税务信息交流制度、协调会议制度、税收工作仲裁制度等还没有正式建立;税务机关同海关、工商、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还不很畅通、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国际税务信息的收集、分析体系还没有建立,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及离岸中心的税务信息交流协定还没有签订,影响国际税务信息交流的畅通和涉外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

那么,现阶段怎样才能提升我国的国际税收管理水平?本文作者认为:

一、健全税制

1.加强立法工作。在加快各项税收法律的立法准备工作的同时,尽快出台《税收基本法》,将一些较为成熟的暂行条例、规定上升为人大立法,抓紧《税收征管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注重立法的系统性、预见性、严密性,既要考虑与国际惯例的结合,又要立足我国实际,从我国实际出发,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相协调,保持立法的科学性和相对稳定性,提高立法层次和全国人大立法的数量,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涉外税收管理的需要。

2、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税收透明度。税收法定主义原则是许多国家税法中一条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作为中国应对入世的措施之一,引入此原则并确定其在我国税收法规体系 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增强税收透明度的法制化,至关重要。因此,要改变以前以各种规定、条例、通知等形式发布税收优惠政策的方式,制定税收优惠规范法在以产业政策、科技发展、鼓励投资等为主线的同时,加强税收优惠实体法和税收优惠程序法的建设。

3、规范增值税。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做好增值税的延伸和转型。我国现行增值税仍属非全面型增值税,征税范围狭窄,既不利于增值税具有的普遍课税特点充分有效发挥,也使增值税进销项税抵扣的“链条”中断,影响了增值税的规范性。

国务院决定,从8月1日起,将目前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并将广播影视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现代服务业试点范围,适时还将在铁路运输、邮电通信业推行。这次改革,不仅将增强税制的统一性、合理性,促进税制结构的优化,而且将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和整个改革趟出新路、摸索经验,发挥积极促进作用。规范增值税,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显示出税制优化对生产方式的引导,形成良好的产业导向,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源包括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向服务业集聚,推动服务业企业户数增加、规模扩大、竞争力增强。规范增值税,可以完善税制,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税制环境,对减轻纳税人负担,促进三次产业分工、融合与发 展,实现服务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对接等都将发挥积极效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愈来愈紧密地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规范增值税,实现我国税制进一步与国际通行税制的接轨,既有效提高服务型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有利于积极创造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全面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这次的营改增,只是税制改革的突破口,今后还应该进一步深化。

4.完善国际税收协调机制,加强国际税收协调和合作。针对目前国际有害税收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避税和逃税手段的多样化和隐蔽化的特点,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当前,国际税收协调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税收协定和反避税上。适应新形势需要,我们必须通过双边和和多边预约定价安排,逐步建立和完善税务信息数据库,尽快和主要贸易伙伴及离岸中心签订税收信息交换协定,以加强国际间的税收信息交流;建立与我国签订税收协定国家的反有害税收竞争机制,提高我国的反避税能力,维护国家的税收权益。

二、强化税务管理,加强反避税工作

1、加强税务机关自身征管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强与银行、海关、工商、网上商业用户等的连接。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降低执法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有序开展重点税源监控,建立健全重点税源预测、评估、监控和统计报告制度;完善国际税源监控机制,实行税务登记备案制度,从源头上及时掌握跟踪纳税人的跨国(境)投资、交易等行为;建立国际税源日常申报制度,重点完善居民企业跨国交易申报、非居民税收和预提所得税申报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国际税源数据库;加强税收协定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开展税收协定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防范税收协定滥用;要加强部门配合与国际合作,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换机制,掌握跨国纳税人的第三方信息;在利用好CTAIS(税收征管软件)、涉外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系统等已有软件基础上,开发相关软件,提高国际税源信息获取和监控的效率,实现真正的网上监控与稽查。

2、积极组建国际税收专业人才队伍。从上到下精心挑选一批业务水平高、政治素质过硬的人员从事国际税收工作,打造阶梯型国际税收管理的核心团队,努力发挥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真正将最优的人才资源集中到跨国税源管理的最前沿。

3、完善各种机制。一是完善跨国反避税工作机制。要进一步细化、修订有关反避税规章、制度,加大对各种形式避税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将质量标准和要求贯穿反避税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深入发掘、应用现有数据库的功能,熟练使用BVD数据库的同时,要着手使用标准普尔数据库,让数 据库的使用在反避税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完善非居民税收管理机制。在掌握非居民税源底数的基础上,对铁路、高速公路等非居民参与的国家或地区重点工程项目启动全国项目联查;加强外籍个人“一人一档”资料管理和动态更新,利用情报交换、纳税约谈等方式,识别和查处外籍个人利用境外支付方式进行避税和恶意筹划。三是完善居民境外投资税收服务与管理机制。要对已制定公布的我国居民境外投资税收服务指南加以完善,进一步介绍我国居民主要投资国的税收法规和征管制度规定;根据税收协定和国内法律有关规定,完善境外投资税收抵免制度,特别是多层间接抵免办法,以消除或减少双重征税。要根据规定落实饶让抵免,确保我国居民在税收协定缔约对方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得以落实。四是完善外事管理和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对各级税务机关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因公出国(境)项目和因公随团出国(境)项目的审批;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项目合作及与地区性税收组织的业务交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范围和深度。

4、加强涉外税收管理,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税务机关要结合国际税收管理的特点和涉外企业税源管理的需要,遵循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属地化与专业化很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属地管理基础上的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机制。要提高各级税务机关对涉外企业的科 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税务、工商、海关、银行间的协作,实现信息共享,互换涉税信息;规范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减少税务部门在执行税收政策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进一步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建立高水平的涉外税收征管队伍,加强税收征管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

三、人才强税,人员素质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相匹配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征管规范、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完成任务、保障有力的税务干部队伍是税务机关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国税制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税务人员匮乏的现状,现在面临的是人才奇缺,一方面许多地方的税务机关严重超编(主要是编外队伍庞大),另一方面却是那些德才兼备,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征收管理各个环节上能独挡一面的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征管技术装备、征管手段存在的某些差距,人均收税额仍然很低,税收收入成本高。因此,人才教育与培训首当其冲。

1、培养WTO专门人才,掌握国际规则。加快培养一大批熟悉我国国情,具有很好的外语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精通WTO规则和国际经济法律的专门人才,掌握和运用有关WTO的基本知识和规则,有效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充分利用多边规则和国际通行手段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为中国走向世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强大的实力去实现中国梦、民族梦。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际税收人才队伍。加强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特别是做好咨询辅导、联合税务审计、反避税、非居民管理、税收情报交换、税收协定执行等工作,可促进跨国公司遵循公平交易的原则,更好地维护国家税收权益,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因此,要在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使用、配置、激励等环节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才能培养造就一支与国际税收工作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税务人才队伍。

3、举办各层次培训班,不断提高干部的国际税收业务素质。国家税务总局要经常举办司、处级领导干部反避税培训班、举反避税研修班和涉外税收外语高级研修班,培养高素质的国际税收专业人才;各省应定期举办反避税业务强化培训班,培养基层反避税业务骨干;各市不定期召开国际税收研讨会,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会诊,将涉外企业税收管理、跨国税源纳税评估和税务审计等相关内容列入培训计划。

第三篇: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提升税收管理水平淄博市地税局淄川分局开发区中心税务所张先军

【关键词】税务文化 税收管理

【摘要】本文结合税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探讨了税务文化建设对提升税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大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繁荣。”加强税务文化建设,不仅是丰富税务部门文化生活,提升税务干部思想境界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改造税务部门管理模式,增强税务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

一、税务文化与地税文化

税务文化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发展衍生的,它既具有文化的共性,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税务工作的特点。它是一种行政管理文化,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优秀的科学管理模式,是一种象征全国税务系统灵魂的价值导向,反映全国税务干部在具体征管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气质,更是全国税务干部在共同的价值观主导下,精益求精、发自内心的工作态度和献身事业的生活态度。同时,它永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理念,且与组织的具体运作息息相关它是广大税务干部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形成的,并共同遵

守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总和税务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地税文化的内容与特征:地税文化,存在于地税系统的运作活动中,它包括3个层次:一是物质层,主要表现为保障税收征管工作的物质条件和物质环境;二是制度或者行为层,主要是指保证地税工作正常运行的规程体系和体现地税系统价值取向的行为准则;三是精神层,主要是通过管理文化的熏陶,集中体现在地税部门干部身上的有形的文明表现。地税文化内容丰富、辐射面广,其核心内容就是地税系统的价值理念,它主导和支配着地税文化的各个方面。树立明确的地税价值理念,决定着地税群体对价值意义的追求。它是贯穿地税文化各构成要素的主线。

二、加强地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地税文化建设对于地税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是适应新时期地税工作新任务的客观需要。

百万税务大军是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实现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已成为税务系统重要的战略抉择。

(二)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地税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地税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地方税收事业的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它的灵魂是地税干部共同的价值取向,是每一个地税干部思想、意识的目标体系,它通过确定人们在思想、精神、事业、人生中应追求的进步、高尚的目标,采取引导、疏通、激励的方法,诱发、凝聚、强化人们内心深处积极向上的因素,排斥、抵制、远离不良的思想意识,达到健康思想、规范行为、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有利于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制度是文化形成的基础,是一个外在的、强制性的硬约束;文化则是制度的更高境界。是一个内在的、主动性的软约束。而优秀的组织文化则是制度产生良好效应的根本。

(四)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有利于地税部门形象的树立和优化。地税形象是地税文化的外化,优秀的组织文化是良好形象形成的基础,在先进理念的引导下,通过全体地税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地税文化所倡导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会深深地融入全体地税干部的思想意识中,从而促进其行为方式的逐步转变,打造出良好的地税“品牌”。

三、加强地税文化建设的思路

(一)精神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地税精神,用共同的理念、价值观对地税人进行凝聚管理,宣传地税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楷模的表率作用,让地税的工作宗旨、服务理念、文化精神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地税人的思想中,成为精神支柱和动力之源,激发地税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税收事业的活力,这些都是地税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和独特功能。具体思路是:

1.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强化道德教育。一是抓理想信念教育,促使地税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强烈的资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抓法制教育,提高地税干部的法治观念,使干部的思想追求健康向上,社会行为文明有序,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三是抓廉政勤政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引导作用及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四是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育干部。要针对不同的思想实际来做思想政治工作,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来应对不同对象,让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解惑受益中接受先进的理论。

2.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创建活动为切入点,丰富创建内涵,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类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创建活动。

(二)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是地税文化实现由表层向深层转化的关键环节。因此,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将地税文化建设中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着力加强思想管理、行政管理和税收管理,进行地税文化理念要素的重新整合,逐步建立起科学高效、运转协调、系统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要尽快制定一套内容丰富、具有地税特色、自成体系、便于操作实施的行为规范,以便于税务人员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二是加强组织建设。首要的是培养建立一支具有优良的领导作风、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坚强的拒腐防变能力,有良好形象的领导队伍。其次是成立相关的地税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网络。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将地税文化建设列入议事日程,经常检查督促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认真指导,真正形成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上下统一、齐抓共管、共同实践的良好局面;三是强化教育,加大干部培训力度。要建立灵活的教育机制,充分发挥“终身教育”的功能,创建各种学习型组织,激励干部积极参与认知地税文化,营造地税文化,理解地税文化,共同接受地税文化的活动,形成人人终身学习,自觉钻研业务的氛围。

(三)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决定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发展与完善将推动精神文化的发展与完善。地税机关的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环境文化,就是工作、学习的条件,就是借助环境效应,对地税干部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升供电所综合管理水平(模版)

浅谈如何提升供电所综合管理水平

供电所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直接服务客户的窗口,不仅要负责抄表收费、线路巡视、故障抢报修等日常工作,还要负责计量、线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如何提高供电所综合管理水平?是每个供电所不断探索的问题,也是长期追求的目标。

一、所长树立榜样

供电所各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取决于所长的综合管理水平,还取决于所长对工作的责任心。所长应从点滴做起,亲自监督考勤,在工作中要经常参加本所抄表、计量线损、运行维护、优质服务等工作,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模范地执行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要求。

二、关注员工情绪,注重人文关怀

面对当前,理顺员工工作、绩效考核等一体化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员工不和睦、工作不认真等影响工作积极性等问题,将员工“要我工作”的心态转变为“我要工作”的心态,改变员工总为完不成工作任务找借口的习惯,改变员工因不注意细节而影响工作质量的习惯,认证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保持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针对员工建立定期谈话制度,在交心谈心中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掌握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缓和、抚慰、稳定员工情绪,让员工保持积极情绪,对消极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切实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推荐经典图书给员工阅读,提高对一体化管理的认识,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员工认识

到,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体现人生意义的重要平台,通过工作得到尊重和认可,是获取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三、强化管理,夯实安全基础

人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决定因素,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抓住了人,就抓住了根本,抓好了人的安全思想教育,就能夯实安全基础。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开展系统化、经常化、有针对性的安全思想教育,是加强安全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经常和员工一起讨论安全问题,启发员工查找工作中的违章现象,让员工知晓违章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要求每个员工从自己做起,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工作中坚持“四不伤害”的原则,树立“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的安全理念,把握安全生产主动权,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安全屏障。

四、营销管理求实效

常年开展营业普查,重点以查偷漏、查帐卡、查倍率、查计量装置接线及铅封是否完好为主,采取定期查与突击查、自查与互查相结合,通过核查帐、卡、票、表四相符情况,规范台区各项营销业务的管理,帐、卡与现场要相符。检查对临时用电的管理,对表计修校、更换的管理。通过到现场实测电能表、核查电能表底数、互感器倍率、接线等工作来堵塞营业管理上的漏洞,有效杜绝估抄、漏抄、错抄、错录入和违章用电、计量故障、错误接线现象,有效杜绝村电工私自调整电量、电价的违规行为。积极更换淘汰型电能表,提高计量表计的准确性。推广使用准确度高、起动电流小、超载能力强、抗倾斜、防窃电且表损低的电子式电能表,加强计量装置配置、巡视、更换等

各个环节管理,减少计量损失。提升台区计量的管理水平,达到计量装置 “三无”标准:即无黑户、无缺封、无故障。

五、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由于历史原因,供电所大部分员工没有经过专业理论教育,这是目前影响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严重制约供电所管理水平提升的一块短板。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培训采取集中培训、技术问答、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凡是有长处的员工均可担任老师,将其特长传授给其他员工,也可让员工轮流讲课,促使员工主动去学习。将积极参与讲课、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等作为员工绩效考核加分,从而引导员工积极主动查找自己的能力短板,积极主动加强专业技术和技能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岗位胜任能力,立足本职,成长成才。

六、实施定置管理

从细节抓起,摒弃随处乱放、办公室脏乱差等陋习。制定执行保洁制度,保持良好的所容所貌,做到“五净”(门窗、桌椅、办公桌、工具柜、休息室、厨房、厕所及其他生活设施洁净、整齐、无脏乱现象)。

七、开展班组文化建设

以班组文化建设为主线,把创建学习型组织、班组建设、职工小家建设、争先创优等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富有特色的口号,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组文化氛围,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供电所的凝聚

力和集体荣誉感。发挥每一位员工的创造力,积极参与供电所文化墙布置并定期更换,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建立供电所员工图书角,努力扩大供电所藏书量,调动每位员工的读书积极性,鼓励“感激书籍,享受阅读”。通过开展班组文化建设,使供电所墙上有园地、业余有书读、活动有空间、沟通有载体、学习有标杆、管理有标准,让企业精神、管理标准在实践中逐步转化为一线员工认同的理念和自觉行为的指南。

第五篇:强化税收质量管理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强化税收质量管理 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就是把目前的税收工作目标、业务规程、岗责体系、工作标准、绩效考核等主要内容融入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之中,进行优化整合,创建一个科学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税收管理水平。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顺应了科学管理的发展潮流,符合税收管理的发展规律,是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

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创新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应当遵循以下五项工作原则。

(一)依法行政原则。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税收管理创新必须遵循依法治税的原则。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一方面应当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前提下开展工作,税收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应当体现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税的要求,严格遵循现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行政许可法》等行政管理法规的规定。另一方面,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本身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提高税收执法水平,提高税务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提高税收执法质量和依法行政的管理效能,促进税务部门依法治税水平的提升。

(二)科学管理原则。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不仅仅是对现有规章制度的补充修订,应当体现科学管理的特征,要借鉴、吸收当代管理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原理和方法,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创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确保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系统性和先进性。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体现工作流程精简、业务标准精细、绩效考核精确、管理体系精湛,实现税收管理的科学化。

(三)注重实效原则。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求真务实,立足于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应当抓住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和精髓,解决传统税务管理方法的薄弱环节,要注重制定工作标准,实行过程控制,强化绩效考核。通过制定和实施税收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减少征纳双方的办税成本。

(四)简便易行原则。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搞繁琐哲学,应当做到指标科学明晰、标准规范统一、操作简便可行。同时,税收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应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自动考核为主,设置预警提示,进行过程控制,减少纸质记录。

(五)积极稳妥原则。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循序渐进,先进行试点,完善后再全面推广。如可具体分为五个阶段,即方案制定阶段、体系设计阶段、推行试点阶段、全面推行阶段、总结验收阶段。

体系设计是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总体设计思路围绕“目标引导、面向流程”。所谓“目标引导”,就是指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紧紧围绕提高税收管理质量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体系设计,并将总体目标具体量化,形成质量指标体系,通过将税收质量指标逐层分解到具体的工作岗位,确保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所谓“面向流程”,就是指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针对具体的业务流程进行过程控制,变事后考核为事中监控,明确每一工作环节的工作质量要求及控制要点,确保整个业务流程的顺畅运作。根据以上总体思路,在税收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工作中重点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设计质量指标体系。根据工作的实际,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实现三个总体目标。即:牢固树立质量理念、服务理念、绩效理念,打造“政府放心、纳税人满意”的品牌;制定、实施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实现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全面提升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为了实现上述总体目标,要设计科学、合理、便于考核的具体税收质量指标。分等级,量化指标,应当能够落实到具体的岗位进行考核。

(二)制定《管理工作标准》。每项管理工作标准应当明确工作职责、质量目标、业务流程、质量要求、控制要点、绩效考核、责任追究、表证单书和引用文件等主要内容。

(三)编写《岗位操作规范》。《岗位操作规范》不仅包括基层操作岗位,也包括管理机关的工作岗位,按单位层级明确每一具体岗位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要求,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四)整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考核办法》应侧重于具体考核办法的整合优化,结合现有的考核制度,对目前千分制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税收执法责任制、行政管理责任制进行完善和整合,对纳入税收质量指标体系、管理工作标准、岗位操作规范的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采取手工考核与计算机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且达标。

发挥综合治税优势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