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洪江市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展览馆策划方案-最后
洪江市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展览馆
策划方案
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
一、建立洪江市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展览馆背景、目的与意义
1、项目背景
文化形成品牌,品牌形成价值,这是湖南省从文化大省迈进文化强省战略的核心观点。文化强省是知识经济时代奏出的最强音,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构建民族文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保护、大利用”的长效机制,是“十二五”规划的旋律之一。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年)》明确提出:湖南要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方向大步迈进。在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上,以长株潭为核心文化增长极,以大湘西为新的文化增长极,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发展。到“十二五”期末,长株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50%以上,占长株潭GDP总量的10%以上。跨区域联合开发,打造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带,到2015年,大湘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l0%以上。通过文化强省的战略实现: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文化保障力——文化竞争力。2010年12月,湖南正式组成“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会”预投资30亿元人民币。怀化在打好文化牌,促进旅游开发的战略上,已经迈出了自己的坚实步伐:怀化市建立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纪念馆、会同县建立了会同粟裕大将纪念馆、靖州建立了建县二十周年成就馆、辰溪有湘西剿匪纪念馆、芷江有飞虎队纪念馆、新晃投入巨资打
造夜郎古国。洪江市早在2010年即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强市”,强力推进“旅游兴市”战略,提出了切实把洪江市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成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竞争软实力的方针,洪江市也将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市古城)!在这种背景下,洪江该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挖掘、整合、重塑自己的文化亮点。建立洪江市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展览馆,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打造“洪江独有、湖湘特色、中国风格、国际气派”的外向文化产品,促进洪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已成为当务之急。
2、项目的目的与意义
建立洪江市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展览馆其目的:是为了响应湖南省人民政府“文化强省”的战略。同时,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洪江市“文化强市” “旅游兴市”战略,挖掘、整合、重新塑造找出洪江自己的文化亮点,促进地方文化经济的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建立洪江市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展览馆重大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挖掘、整合、重塑,建立系统的、艺术的洪江印象。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也养成了一方的风俗文化。五溪流域文化历史悠久,2005年洪江市发掘的高庙文化遗址中遗存的7000多年前的大量文物,说明了这里曾孕育过的灿烂文化,有人将它比拟“东方的巴比伦”,黔城作为“历史悠久的政权中心”,作为“楚南上游的军事重镇”,虽然有王昌龄为文化大使,芙蓉楼为名片,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精神信仰,给人的印象是散乱的,原因是缺乏详细的挖掘,系
统的艺术整理、精心的塑造。只有建立洪江市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展览馆才能形成洪江的文化新亮点,让游客对洪江有整体的、艺术的印象。
(2)、对洪江历史文化进行实物和数字化保护,开发系列相关旅游产品,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不朽盛事
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洪江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文化价值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当地的民俗风情及多元化的文化氛围紧密相连的,它充分展现了勤劳智慧、善良朴实的洪江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穷的创造力。但是现代化的开发,使这些历史文化逐渐从我们的眼睛中失去,不及时建立实物或数字保护,洪江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将从此不在,洪江的发展将失去根基。如托口,只要一发电,7.2平方公里的地面,子孙后代将永远看不见。通过展览馆的建立,对洪江文化进行重塑,同时开发相应的“洪江独有、湖湘特色、中国风格、国际气派”的外向文化旅游产品,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不朽盛事。
二、洪江市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展览馆主要内容及构成:
1、凤舞龙标
A、神鸟之歌:凤之源——安江高庙文化介绍7400多年前人类第一次将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绘制于器物之上。
B、大隐之都:龙标古城-黔城介绍古建筑文化 主要指至今保存下来的明清建筑群,包括“楚南上游第一胜迹”--芙蓉楼;明清古街--南正街;古龙标山钟楼--钟鼓楼;城西红砂石拱门--中正
门;高桥古塔--赤宝塔等
B、水恋洪江:托口古商城 介绍商道文化,建筑风格、人文、民俗等。
C、绿色氧吧:介绍洪江市的户外基地雪峰山、生态旅游和水上旅游。
2、古韵黔城
A、古代碑刻文化:
介绍黔城古碑刻。今芙蓉楼内建有碑廊厅,刊有颜真卿、黄庭坚、米芾、岳飞、赵孟北页、陈梅仙等历代碑刻一百多块,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全可以开发成旅游纪念品。
B、古庙宇文化:
介绍黔阳古城古庙宇,包括曾明寺、先龙坛、玉皇阁、城隍庙、东岳庙、将军庙、马王庙、龙王庙、文庙、山川坛等数十座,今尚存的有万寿宫、先龙坛、文庙等。
C、古墓葬文化 介绍春秋战国古墓群、西汉古墓群。
D、古书院文化介绍宝山书院和龙标书院。
3、口碑洪江:
收集介绍王昌龄、高力士、易图镜等文化名人、名诗及传说;收集洪江的民歌、民戏、民俗并编成书、光盘等旅游品。
4、数字洪江:
通过图片、视频展示洪江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详细介绍洪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旅游。前期可重点打造即将消失的托口,暂且
命名为:数字托口。
5、龙凤呈祥
介绍洪江“十二五“规划蓝图和即将被批准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市古城)!
三、建立洪江市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展览馆效益分析
1、巨大的经济效益:文化产业是自主创造以及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资本盈利率较高,外加政策的大力扶持,发展空间很大。该项目完成后,将大大改善景区环境,扩大游览空间,延长停留时间,增加消费支出。该项目完成后年收入在300万元人民币以上。项目市场前景广阔。项目建设周期为6个月,预计投资回收期为1年。
2、长久的社会效益:文化是软实力,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灵魂,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文明的程度和发展高度。洪江市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展览馆的建立必将成为洪江市古城文化惠民的新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不朽盛事。
四、策划团队及背景简介:
王又凡:怀化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湖南省设计家协会理事;五溪流域文化专家、学者。成功案例有:辰溪湘西剿匪纪念馆、怀化市袁隆平杂交水稻纪念馆、会同粟裕大将纪念馆、靖州建县二十周年成就馆、怀化市物价局文化墙设计
文红:怀化学院科技处处长,旅游学博士。
李沅和:著名书法家及策划师,怀化学院宣传部部长、市书法协会主
席。
梁云山:本土资深散文作家、艺术家。代表作《千年古镇托口散记》。邱大平:湖南省设计家协会会员,怀化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副主任。成功案例有:通道民族团结广场设计、易图境美术馆设计、亿源大酒店设计。
李柏山:湖南省设计家协会会员,吉林大学工程硕士,怀化学院艺术设计民族民间实践中心副主任、怀化市装饰协会副会长;成功案例:怀化商业学校文化墙设计、怀化市物价局文化墙设计、怀化医专校史陈列馆设计、怀化金盾锁城展厅设计。
2011年7月14日
联系电话:
1、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办公室:0745——28551882、王又凡:***3、李柏山:***
第二篇:旅游与历史文化论文
一、历史文化遗产的界定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存环境所受到污染与损害已经触目惊心。人类的生存环境,除了直接面临着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的自然生态的威胁外,还存在着与此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和科技等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作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旅游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与此相对应的以商业经济利益为驱动力的旅游资源开发给人类的居住环境和文化遗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以致旅游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焦点。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根据公约规定缔约国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由缔约国申报,经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权威专家考察、评估,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初步审议,最后经公约缔约国大会投票通过并列人《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称为世界文化遗产。遗产种类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属于以下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是古代的东西,是经历了百千万年而至今仍在的东西,是没有备份,独一无二的。正是这独特性和唯一性决定了历史文化遗产应该以保护为主。我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于次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1999年lO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至2008年7月,我国已有37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5项,自然遗产7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1项,成为了全世界共有的财产。在我国还有许许多多正在申报和未提级申报的历史文化遗产,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典型的历史性、民族性和艺术性特点,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成为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同样需要我们进行保护。
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
历史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悠久历史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体。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云南丽江古城经历了7级地震还基本无损,后被评为世界遗产。这个地方得到了保护,全世界人民逐渐都会知道。反之,如果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负载在其上的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被冲淡或消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历史发展有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或民族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从漫长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历史遗存丰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人类发展历史,喻古明今,有利于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
2.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科学研究有意义。在历史科学研究进程中人们发现,历史古城、古建筑、构筑物等有很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我国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建于隋代(公元581__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 18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桥高7.23米,1400年的历史,赵州桥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所以它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径最大、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此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奇迹,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诚然,也有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人们还不清楚其科学原理,需要我们去探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3.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发展旅游经济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是这些人类前进中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尤其是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对之加强保护,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历史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济的发展,要依托于旅游资源,除大自然赋予的自然旅游资源外,更离不开人文旅游资源。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而迷人,它吸引着无数的中国人,更让外国人向往,这些都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也是人们游憩、观光、获得美的享受、获得相关历史知识的重要场所。着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殷墟、秦始皇陵兵马俑及众多明清皇家陵寝等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小小的周庄,年旅游收入达2亿元。可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的客体就会存在。
(2)用经济价值去直观地表现人类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所带来的收益不断提高,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增长。我国人文历史文化旅游的潜力很大。保护好这部分旅游资源,能更快地发展旅游经济。
(3)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能提升旅游资产的价值,可持续发展旅游经济。历史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旅游资产。因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可以提升旅游资产价值。历史文化遗产是全国乃至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供世人观赏、研究与利用,所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得好的地方,旅游业就发展得好,旅游资产价值提升得多;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平遥古城、周庄古镇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得好,其旅游资产价值提升的快,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能带动本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
4.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品
位的民族,不可能生存和持久发展的。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激情、奋勇向上的民族,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和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和激励力,中国拥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3O项,居世界领先地位。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对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品位,陶冶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尊,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国家文化形象,丰富世界文化宝库都有极大作用。文化是进步的动力,是历史的积淀。因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留存并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其意义也关乎未来。全球《2l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功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被重视。在多年的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断变化,很多承载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的经意或不经意间消失了。上世纪几次大规模建设,使许多传统历史文化遗产遭到摧残和破坏,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风貌。加之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认识,观念上的轻视、经费支持的不足与制度规范的不完善,也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展不利,存在很多问题。
三、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难达共识。虽然社会总体上
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和保护意义的认识不断提升,但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人群的价值取向,审美取向存在差异,导致认识和利益要求相互矛盾甚至尖锐对立。如在城市建设中对一些古迹遗址的去留问题上,在一些已经消失的历史文化景观要不要新建的问题上意见相左。这种状况导致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因为缺乏共识而难以处理。
2.历史文化遗产家底不清。许多历史文化遗产沉睡在地上地下。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碰到历史文化遗产时,讲不清道不明,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本没有调查、登记,更谈不上公布文保单位及对其进行合理规划。
3.“建设性破坏”现象严重,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处理不当。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少地区只顾单纯的经济开发,只顾规模的扩张,而忽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被毁程度令人堪忧。尤其在一些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致使许多历史传统街区和历史建筑遭到破坏。襄樊宋城墙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历史建筑一拆而光。城市要发展,旧城要更新,势必要拆迁一些民宅民居和一些失去历史使用价值的老建筑。时下古老的北京也遇到了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就是古老的胡同四合院要不要留存,怎样协调好市民居住环境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我们不能为了开发商的需要,为了出卖土地,筹集资金,把一些古建筑和一些有历史意义的遗迹毁掉。
有的地方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片面追求旅游经济效益,造成历史文化遗产严重破坏。
一是为了迎合旅游热,不惜以拆毁传统历史街区为代价,而后又制造出了乃至异地开发出一系列替代品,使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沦为“假古董”。
4.法律制度不健全,执法不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多管齐下,尤其是要依法管理。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要的是要加快立法。为什么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许多地区领导,甚至最基层的领导一句话就能化为乌有。就是因为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条文来管理,而是权大于法。
5.保护资金的匮乏,专业人才、技术的匮缺,直接影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由于没有专项的保护资金,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处于自然消亡状态。尤其是贫困地区,文物专业干部仅一、二个人,连日常开支都很难保证。缺少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保护人才队伍,同时缺少过硬的保护技术,何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呢?
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1.积极宣传,更新观念,加强全民保护意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各级政府和每个市民的神圣职责。政府要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和保护力度,同时要广泛发动群众,让每个公民都能自觉珍惜爱护文物,并且要加强舆论监督,有了群众支持和舆论支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有了强大的依靠力量,相信人民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2.提高全民素质与法律保护并行。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长城旅游刚刚兴起时,各个长城景区普遍遭遇了一次“毁容”高峰。从八达岭瓮城西门登上长城,分别沿南北两侧依山而上的长城边走边观察,看到这段3000多米的长城上,凡游人伸手能及之处,几乎都被刻上了各种各样的文字,有地名、人名、“到此一游”,有中文、日文、朝鲜文,以及难以辨认的字词,刻得密密麻麻。这些字不仅破坏了长城的历史面貌,有的字深达半厘米,已伤及墙体。长城乃中华民族的象征,此举严重破坏了民族形象。所以才有中国长城学会与八达岭长城管理委员会联合发起的去除长城墙体字迹方案征集活动,消息公布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为长城保护献计献策。近十多年来,随着游客素质的提高和管理的加强,刻字破坏行为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要的是要加快立法。文化遗产不仅要由一系列行政法规来保护,而且要用刑法等法律来保护。对于严重损毁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行为应规定为犯罪,应给予刑事处理。
3.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保护是前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旅游资源开发,首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不可再生的人文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离不开的客体。一旦被破坏便永久消失了,也就谈不上长远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绝不能对开发急功近利。在保护方法上,除了要依照国家相应的保护法规之外,还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到与自身环境、条件相符合的办法。多借鉴浙江兰溪的诸葛村(八卦村)的做法。还可以对实物性的历史文化遗产实施限人限时地开放参观,西藏布达拉宫就是这样的。甚至可以不对外开放,只对学者和相关研究人
员开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这些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会日益增加。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所拥有的宝贵资源,要意识到这些资源是潜在的、不断升值的资本,要从长远角度来看待。即使当下受条件所限无法立即进行开发,也要积极予以保护,可利用其他产业先行发展,待时机适当的时候,再将其宝贵的文化价值予以转换。
4.摸清家底,搞好保护规划。去中原地区旅游,当地人会自豪的对你说:“你拿把锹,随意挖几下,就有可能发现宝贝”。虽然是笑谈,但还能反映出因文化积淀深厚,本地人引以为豪的心态。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提示我们对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要心中有数,搞好勘探、摸清家底,以便于规划和保护。
前面提到北京胡同四合院,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应积极修整并恢复老式民居四合院的美好生活环境。但要处理好个性文化与改善胡同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关系。现在有些历史文化名城,商业氛围越来越浓,而文化氛围却日益淡化。丽江古城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古城保护得不错,但古城内一个商店接一个商店,文化氛围不浓,不能充分反映古城的特色,这是令人遗憾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也不是保护城市的全部,它的保护范围、内容与要求要通过城市规划来细致确定。关键在于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新建筑和老建筑的关系,新旧建筑之间在风格、色调上相协调,使整体格局达到和谐,不失文化名城的特色。要严格控制文化遗产保护区、历史街区内的空间过量的不适当的经济开发、旅游开发以及不相配的人工景点建设。改善市民居住环境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缺乏妥善协调。在保护文化遗产中平遥地方政府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第一,制定古城保护规划;第二,实施古城居民搬迁工程;第三,全面加强古城基础设施建设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5.借鉴国外先进保护经验,加强保护进程。借鉴国外“保护古城,建设新城”的成功经验,把有价值的传统街、巷和古村落进行整体保护,再另外开发新区,避免城市化进程中“建设性的破坏”。对该保护的传统街区则进行环境整治,保持立面原貌,更新室内配套设施,改善人们的居住质量,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品质的需求。
6.加强资金投入。国家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历史文化遗产中名城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遭受地震时,国际上也给了相当数量的捐助。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资金是缺口,国际、国家支援能力势必有限,这就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好遗产本身,从旅游收入中拿出相当部分,加强自养,争取良性循环。
第三篇:旅游开发策划方案
旅游开发策划方案
引言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纯净的自然环境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人们渴望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到自然中去休闲娱乐,也有经济实力和闲暇时间,享受人生,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大自然,享受惬意人生”将是21世纪的旅游时代潮流,谁占领了丰富、奇特的原始自然资源,谁就可能在旅游发展的竞争中取胜。
绵阳市有着丰富宝贵的自然原始资源——小枧镇植物园。近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在研究使旅游产业逐步扩大并成为绵阳市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绵阳市的支柱产业,这是符合经济发展实际的。旅游资源得以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是本项目策划的关键。
旅游项目策划有别于其它工业项目策划,是旅游产业内部六大要素在旅游景区的综合协调,实现项目和区域功能的优化配置,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形成对旅游者具有特殊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以产生规模效应,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小枧镇植物乐园风景介绍
绵阳市游仙区小枧沟镇,位于绵阳城市东南部,是绵阳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和绵阳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辖区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7.16平方公里,总人口2万余人。辖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绵阳城市涪江下游,距绵阳市中心城区仅7公里,绵(阳)盐(亭)一级公路纵贯全境,绵阳城区二环路环抱辖区,与南郊机场隔江相望,是绵阳城市化空间推进与产业扩散的必须之地。辖区工业和商住项目符合绵阳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布局,是绵阳工业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仙区植物园有着古老的地质地貌独特的山水风光,其气候适宜,年降水量丰富,形成典型的四季温差,小枧镇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山地纵横交错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因此在这里衍生了许多野生灌木和珍奇树种,植物园群峰壁立,峻极于天,绵延百里,风景如画。春季芳草如荫,鲜花烂漫;夏日鸟语花香,清泉荡漾;秋季枫叶满山,层林尽染;冬日白雪皑皑,冰雕玉砌,傲骨腊梅,一走进这里你就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幅幅“纯天然,大自然,顺其自然”的绝妙图画。到这里旅游你可以感受到一路山花野果,一路欢声笑语,自然游、生态游、绿色观光游,简直可与九寨沟的自然风光相媲美。这里是“天然的氧吧”,使你忘却城市的喧嚣、生活之枯燥、情感之困惑、工作之乏味、思想之空虚,可徜徉山间,与花鸟为伴;寄情山水,与自然对话„„风景这边独好!真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庄园、动物、植物的天然乐园。来到这里你真的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胜似人间天堂的境界会让你留恋往返。
二、植物园景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
植物园景区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富有特色,具有潜力的自然风景区。
1、交通优势:绵阳市游仙区小枧沟镇,位于绵阳城市东南部辖区区位优势明
显,地处绵阳城市涪江下游,距绵阳市中心城区仅7公里,绵(阳)盐(亭)一级公路纵贯全境,绵阳城区二环路环抱辖区,与南郊机场隔江相望,植物园与绵阳市区乃至绵阳周边省市之间便捷的交通联系。
自然优势:植物园景区具有南方方独特的四季景观,春有绿色神韵,夏有浪漫花海,秋观满山枫叶,冬赏傲骨腊梅,地势西高东低,山川灵秀,这里有著名的世界“花后”,全国特色的秋展菊,花中之魁的牡丹,等等..构成无以比拟的自然景观,而且气候宜人,景色分明,山水交融。形成了一道独特魅力的景观资源
历史优势:绵阳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山川雄奇,风光秀丽,地杰人灵,厚重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不少的圣人、诗人和贤人。如一代诗仙李白,他是作诗的天才是光焰万丈的诗坛巨星,他的思想一直到现在渲染着现代的人民,丰富着绵阳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他的成就也正是有了绵阳这块山水的灵气成就了他熏陶了他培育了他。再如一代文圣欧阳修,他治学严谨,才华盖世,是举世公认的文坛领袖,一代宗师。再如大禹、等等各类文人的存在使这里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景区优势:不少景区都存在面积小,娱乐设施不全,观景点不足,观光季节缺陷,游客游览局限性很大,而游仙区植物园景区可以说弥补了这些缺陷,她面积大,自然观景多,景点类型多,就算游客三五天不下山都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在这里游客观光的范围大,没有局限性,也不必担心是观光季节缺陷,随时来观看我们的景区都会是风景如画,每个季节都有观赏点,再者景区宽阔的地方,可开辟为娱乐区,山上农庄可接待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尽享山野农庄的田园风光,是真正的有景有区,吃住独特的度假休闲胜地。
区位优势:景区地处绵阳市近郊,市民生活在繁杂的城市、居住在狭小的楼厅,紧张的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需要寻求短暂的安逸之所,因此,游仙区植物园便成为城市居民“本地游”的理想景区。同时,景区又处在绵阳城市涪江下游,便利的交通条件可有效的拉动绵阳周边城市的旅游客源。开发优势:综观大多景区,均以成型,且人造景观居多。而游仙区植物园作为新近开发的自然景区,“无一碑一亭纯天然,有万紫千红大自然”没有任何人为调饰,为按照现代理念进行开发、运作,留下了发展空间2、3、4、5、6、三、植物园风景开发战略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朝阳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旅游业既可依托历史文化,开发名山大川,又可因地制宜,挖掘本地旅游资源,因此应该合理的开发并制定明确的战略方针,其具体如下;
1、统一规划.就是根据绵阳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本着整合旅游资
源,着眼长远发展建设的大局,对游仙区植物园风景旅游区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聘请资质深,水平高的规划设计部门,对景区实施全面彻底的规划,规划要以打造游仙区植物园风景旅游区品牌为目标,综合布置、合理开发,使景区建成绵阳乃至全国地区一流的观光、休闲、娱乐、服务为一体的风景名胜
2、分步实施。就是制定景区建设规划,分期、分段、分重点,分步实施。可在保持景区自然景观的基础上,适当修建“观景亭”“观日台”“空中索道”等人造景点,逐步形成游览区,娱乐区,餐饮生活区三个小区,统一管理,分片运作,各成特色。同时完善景区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杜绝盲目开发,无序开发和重复建设现象。
3、是突出重点。突出重点就是在景点建设上,突出自然风光,在服务配套上,突出吃住特色,一切为了游客,为了游客一切,按照旅游引导、吃住主导、服务配套的思路,想些办法,做些文章。
4、打造特色.以游仙区植物园既有山有水、又有景有区、还有吃有住有娱乐的特色打造品牌,形成规模,走出一条自然加特色、管理加服务、质量加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自己的特色,打造旅游景区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四、开发设想
主要是根据当地资源合理的利用与开发打造多个观光景点,突出特色,也即是打造观光、生态、休闲为一体的自然旅游风光,保证在每个季节都有观赏价值,都有风景欣赏,如按四季分配春季踏青游,夏日浪漫游,秋天野趣游,冬日赏雪游,因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具生态价值的生态、休闲、娱乐园,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最休闲的自然田园风光,你可以享受最优美环境的度假桃源,你可以尽情探索各类知识,丰富你的精神,充实你的灵魂,因为这里有大的知识讲座等着你,你可以参与各种创意的科技,总之在这里你将是全身心的拥抱自然,走进自然,因而游仙区植物园是打造一个既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休闲娱乐效益的四大效益体系的最具有潜力的世界植物乐园。
五、开发措施
1、成立游仙区植物开发筹备处.根据目前小枧沟镇的组织状况和经济实力,立足长远,明晰利弊,组建独立的游仙区植物园开发筹备处,统一在的组织协调下,聘请专人进行开发策划和景区宣传,组建专业队伍开展工程建设
2、组织景区考察论证.从目植物园景区实际出发组织各农大等科研院校和省、市、区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进行一两次实地考察论证,完善景区山、水、田、林、路整体规划。
3、实施地表、地下水截流工程。景区无水则缺少生机和活力,也就没有了灵气。因此,水的开发至关重要。一是针对现有山沟溪水时隐时现的地表特征,实施分段截流,用水泥、石块修筑三米堤坝,用于蓄水,并做好防渗工程,以防功亏一篑;总之在保证出水流量的前提下,做好景区供水工程,并创造条件,选好位置,实施人造水坝景观工程
4、进行景区公路规划和建设。根据植物园的地理位置山多面广的特点,可在主要旅游线路设立3——5个停车场,并想方设法在主要景点修筑盘山公路,同时完成路标、路灯设置。根据景区发展状况,可在景区分段设立游览车
5、做好景区安全防火工作。火灾是景区的大敌。自始至终要注重安全防火,严格禁止车辆、人员携带火种进山。
6、完成景点规划,进行导游培训。要统一对景区内所有景点进行命名,并设立景点标志牌,特别是对那些珍奇树种、罕见植物挂牌设标,既体现生态旅游特色,又可寓教于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建议选聘一批形象优、气质佳、口才好的导游,经过认真培训,统一着装,进行导游工作。
7、突出乡土特色,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配套。旅游首先就是要把旅游消费引导到餐饮服务消费上来一是“吃”。民以食为天,食为天下先,因此要建立美食园突出山珍野味,二是“住”,如建设山庄等在保证卫生的条件下可以建设一些木楼式复古式的茶吧,水吧、休闲室、等来引导消费,提高品味,让游客住在这里吃在这里,三是“行”,提供往返班车,方便游客,四是“游”,打造好的景点让游客一日游或者三日游等活动,五是“购”,可以采集药材,核桃等一些特产品或者是奇特的工艺品可以让游客作为纪念,六是“娱” 依据景点山势,选择落差方位,建造“空中滑道”等惊险、刺激的游览项目,并在各景区大门设立娱乐区,选购大、中型娱乐设施,提供娱乐服务,还可以在黄金节假日举办一些特别的大型活动来吸引游客
8、宣传造势,提高景区知名度。运用现代科技与网络的相结合建立网站为景区造势宣传,在各个景区的大门挂历横幅宣传广告,印制一批宣传资料、宣传
纪念品。通过现代传媒手段扩大知名度。选择在市区政府广场、城市广场和大型庙会,举办《植物园观观光摄影展》,并在周末推出“吃住游一条龙,游仙区植物园本地游。”也可借助省市大型活动,主动进行旅游宣传,提升植物园的知名度。
第四篇:旅游开发策划
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民俗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20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杨丰瑜
摘要:接龙镇民俗乡村旅游区分布于柴坝村、桥边村。一是民俗文化活动。开展歌舞晚会,民俗才艺表演,导游之星大赛、魅力乡村摄影大赛。二是走乡村、游乡村、写乡村等系列活动。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内涵,将旅游与文化融合,为游客送上一台精美的文化大餐。关键词:乡村休闲、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生态观光
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地巴南区南部中心,距主城45公里,渝湘高速横穿接龙,半小时车程。全镇幅员面积188.15平方公里,人口6.3万,有17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乡土气息浓重,民风淳厚,环境优雅。是城里人去外出散心的好去处。
一、项目介绍
(一)项目名称
接龙镇民俗乡村旅游区
(二)项目必要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乡村旅游成为大家爱好的休闲娱乐,发展休闲旅游项目可以提高当地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位置
接龙镇民俗乡村旅游区分布于柴坝村、桥边村。
(四)项目功能
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内涵,将旅游与文化有机融合,为游客送上一台精美的文化大餐,同时提高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解决群众的就业,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五)项目规模
项目总面积约3600000平方米。
(六)合作模式
投资、合资、其他
二丶项目建设内容
策划推出生态观光、宗教文化、乡村休闲、体育健身四大板块,有闻名遐迩的南沱寺,李家岩悬棺,星罗棋布的水库,森林资源绵延数十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接龙
吹打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遗保护名录,有吹打乐班297个,吹打队员50余人,常年有演出,深受群众喜爱,是投资展业的理想之地。突出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特色元素。一是体育健身活动。让更多喜爱运动的群众体会到运动的快乐。二是乡村旅游活动。让游客们身在绿色环保、美丽的生态小镇享受采摘的乐趣,体验着乡村无污染的优美,体会闲逸自在的乡村生活。三是观光、休闲、度假型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游客将率先体验乡村的旖旎风光。四是“绿色走廊”15公里、“绿色家园”20处占地200亩、“绿色基地”50处1000亩、“百草园”10处100亩、“百果园”10处1000亩等生态项目建设,增添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五是建设农家乐20个,以农家烧烤(烤羊、烤土鸡、烤鱼等)和颇具农家特色的中餐小吃(野味、土鸭、土鸡蛋、老腊肉、竹笋、苕粉、土豆花、红苕稀饭、新鲜蔬菜等)使游客回归自然。六是独享野外帐篷露宿、山地跑步、森林探险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群。
三、项目开发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越,区域优势明显
渝湘高速公路,渝道公路贯穿全镇,“双龙公路”纵横南北,全镇公路村村通,并与渝道路、渝湘高速路编织成联系紧密辐射力强的300余公里的公路网络。渝湘高速接龙出口位于接龙镇中心,方便快捷,30分钟可达重庆主城中心,可快速通达各区县和周边省市。
(二)城市功能配套,发展潜力巨大
接龙镇中心城镇建成区已达1平方公里,场镇居住人口已有1万余人,商贸、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阵地建设健全,已成为辐射巴南南部的区域性经济、文化、商贸中心镇。
(三)农业资源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接龙镇系丘陵中低山区,属典型的丘陵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8.6℃,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和林下养殖。镇域内土壤主要是油砂泥土,地层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重庆普丰农业生态有限公司、重庆城外桃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落户我镇全力打造都市农业.“接龙牌”土鸡蛋、春龙麻竹笋、雾露大米、小观蜜柚等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享誉市内外。镇域高低海拔300-1100米,自然植被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达45%;有小二型水库3座,湖泊水面总计1600余亩;南陀寺庙、悬棺、摩崖石刻等古迹旅游资源丰富;紧邻接龙镇的东温泉、石龙、石滩、天星寺、跳石、姜家等镇旅游资源丰富。
(四)文化底蕴深厚,乡风民俗淳朴
接龙镇文化底蕴深厚,人民勤劳淳朴,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盛誉。接龙吹打乐、接龙傩戏分别被列入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大小民俗祭祀活动近80种。接龙民间文化理论研究成果丰硕,已出版专著10部,《接龙吹打乐》一书获重庆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项目开发及收益分析预测
(一)投资分析
投资额度:5亿元。
(二)收益预测
按照人均综合消费450元预算,年收入可达2亿元;利润率按照35%计算,年利润可达7000万元。预计7年收回全部投资。
五、项目开发风险评估
该项目因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建设用地置换方式来取得,在实施土地流转和置换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
参考文献:
1、杨春巍.风景旅游资源评价的定量分析研究.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2,122、百度百科
3、《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高峻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1出版)。
第五篇: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工作总结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工作总结
一、党务工作
1.组织全院教职工党员学习校党委书记高林远同志在学校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2.组织全院教职工党员庆祝建国六十周年。
3.组织全院教职工党员自学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
4.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公告。为全体党员印发“公告”文本;向全体学生党员宣讲“公告”精神;组织教工党员集体学习和自学等形式领会公告精神。
5.组织全院教职工党员学习《四川师范大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细则》;学习《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6.为发展党员工作,学院党委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审查新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转正。
7.为我院本科生两委干部培训班进行了一场培训。8.为我院历史协会进行了一场讲座。
二、研究生政治思想工作
1.依据研字[2009]5号“四川师范大学关于选派优秀研究生到地方挂职锻炼的通知”,配合选派我院研究生到基层锻炼。
2.全体研究生、导师、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参加的会议,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行为,为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产生积极的作用。
3.召开2009级研究生班会,以严肃纪律、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为目的,会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积极选拔我院“四川师范大学2009届优秀毕业研究生”,其中舒科等四名同学当选。
5.根据(校研字[2009]10号)《四川师范大学关于组织2009年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落实我院研究生个体的暑期实践活动。
6.依据校研字[2009]号“四川师范大学关于2009—2010学研究生‘三助’工作的通知 ”,成功推荐六名同学为2009级本科生的班主任。
7.按照“关于加强住校研究生搬迁与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配合研究生学院和宿管办完成宿舍调整工作。
8.按照校研字[2009]11号“关于加强我校2009年研究生会干部换届竞聘工作的通知”精神,完成研究生党、团、学生会干部的改选换届工作。
9.根据《关于举办四川师范大学第四届研究生学术年会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顺利完成我院学术年会的相关工作,推举出优秀者到全校参与竞争。
10.根据(研字[2009]14号)“四川师范大学于评定2008—2009学研究生奖学金、荣誉称号的通知”,推荐出陈爱等三位同学为一等奖学金获得者;彭尧尧等十名同学为二等奖学金获得者;陈爱等四名同学为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获得者;李然等六名同学当选为优秀学生干部。
11.根据云南师范大学爱心奖学金评定条件,我院评选出陈然同学为奖学金获得者。
12.评选出徐洪军、毛现华两位同学为“栋梁工程五粮春基金”奖学金获得者。
13.做好本专科生、研究生“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相关工作。
三、行政工作
1.科研工作。2009年学院在科研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共取得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西部项目,出版学术著作12部,举办学术讲座16次,发表学术论文116余篇,有3位教师被评为学校科研十佳。科研方面的成果对于提高学院学术地位,促进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工会、教代会工作。2009年学院工会积极配合学校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化活动,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歌唱比赛、广播体操比赛、教职工摄影大赛、游泳比赛和教职工第十一届运动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在学校召开第四届两代会期间,院工会积极鼓励广大教职工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共组织了十四项提案,许多提案得到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获得了较好的反响。
3.实验室工作。组织有关专家、教师完成学院“2010—2012年实验室建设规划”,建设规划得到学校认可。其中,“导游实验室”获准纳入学校“2010—2012年实验室建设规划” 建设项目,“数字化旅游教学实验中心”被学校列入“中地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申报项目。配合学校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教师完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建设准备工作。
4.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在学院党政班子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征询行业专家意见,反复磋商论证,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组织有关专家、教师申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
5.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完成了“校级教学名师”的推选;组织有关专家、教师自查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建设;组织教师教育的有关专家、教师申报校级精品课程,获准立项。
6.学生实习工作。配合学校顺利完成师范生的教学实习,组织06级本科、07级专科非师范生实习,并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对接,互通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争取支持,紧密合作,获得实习单位好评。
7.坚持教学听课、联系学生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通过听课、联系学生,及时发现教师备课、上课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将存在的问题以个别谈话方式转达,对个别问题严重的教师,采取谈话与暂停课(下学期)的方式予以处理。
8.积极邀请著名专家学者讲学,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本学期先后邀请了8位著名专家学者讲学,如四川大学江玉祥教授、西华师大管理学院李兴荣副院长、成都市旅游局副局长母涛博士、成都市锦江区地方志办公室张敏主任、台湾辅仁大学雷俊玲教授、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刘燕总经理、西南大学吴建华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陈世松研究员等人。
9.进一步强化学生工作。加强了党员教育,组织专场讲座2场;加强了学生职业技能全程化训练及引导,面向全院本专科及研究生举办校内外专家、知名人士、成功校友讲座培训20多场;完成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及集体、个人学期、学年奖、勤、助工作,学生会、分团委被评为校优秀学生会、分团委,3个班级评为校优秀班级;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导游风采大赛,获多家媒体报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及创业设计,获第五届学生科技节组织奖。
10.研究生培养等工作。我院严格执行学校有关研究生培养制度,采取措施不断强化培养。督促全体硕士生导师加强学生教育等,适时与研究生交流沟通等。11.成教工作和创收工作。2009年在全校成教、自考招生遇到较大挑战的情况下,经过不懈努力,学院成教、自考招生人数与往年持平,传统的创收来源基本稳定。积极探索创收的新路子:2009年4月份到甘肃康县洽谈景区培训事宜;积极推进MBA的招生宣传工作;着手准备如何利用国家旅游局在四川省建立“西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的机遇,增加学院培训方面的收入来源。
12.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充分展示全体教职员工的新成绩及新进展。本学期,配合全体教职员工的在科研与学科建设、硕士研究生培养、图书资料建设等领域的新成绩及新进展,学院及时予以报道,时时更新网站内容,给予了比较充分的展示。
13.科研创新团队申报、组织建设等工作。我院积极组织申报学校提倡的科研创新团队,经过努力,学院申报的“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研究(1840 —1960)”于2010年初被正式批准为校院共建型科研创新团队。这是学院科研工作的新进展。
14.继续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我院严格执行有关制度,采取措施不断强化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学院党政领导多次检查办公室、资料室、会议室等的消防设施,对短缺、失效的器材及时补充配齐,对存在隐患的地方坚决整改;也和年级辅导员一道检查本院学生寝室,既检查消防安全,又抓住机会,适时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加强离退休老同志的工作。继续深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15.继续做好其他工作。党政领导坚持每周二下午举行党政联系会议,商讨各种重要事宜;继续做好学院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对外联络等其他常规工作。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党委、院行政 2010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