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高淑兰)(5篇)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17-415164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7 17:02: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高淑兰)

《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时下我们对洋节付出的情感明显多于我们自己的节日。我们记得情人节是哪一天,记得圣诞节是哪一天,知道平安夜是怎么回事,知道母亲节甚至是父亲节的来历,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我们的忽视中,端午节寂寞了一年又一年,重阳节冷落了一次一次,清明节若不是与一部分人的哀思联系在一起,恐怕我们早已忘记了它的存在,更不要说它的深刻内涵了。大树不能断根而叶茂,民族也不能忘本而繁荣,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赖以生存在的土壤、营养,在洋节铺天盖地的中国社会里,我们的传统节日再也不能默默无闻、倍受冷落了。我们既要提醒成年人记起我们的传统节日,更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祖国的传统节日里,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那份情怀,那份厚重的文化,因此,我们学校决定要在小学的六年时间里,让孩子逐步地熟悉中国的传统节日,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继而热爱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活动目的:

1、围绕精美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风俗习惯、民间文学、民间建筑、名胜古迹、方言土语、名人逸事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社会考察、采访等方式和收集相关资料、图片等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热爱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3、利用地方的各种便利条件,对同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进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活动框架:

1、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兴趣、态度、经验和生活世界,一改传统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实现了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转变。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活动努力开发课程,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夯实学生文化底蕴,为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究式学习理论。探究式学习倡导者认为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应该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审美、思想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2、预期目标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亲近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积极开展各种综合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活动的能力。

通过课内外的实践活动,发掘一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热爱和认同感,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3、研究内容

本活动主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1)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文学作品

借鉴古代蒙学读物和古代的诗词、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扩大阅读面,积累与中国传统有关的成语典故、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了解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名人很多的节日与一定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这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比如屈原之于端午节等,了解这些历史名人,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熏陶自己的品格。(3)了解民俗风情。

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调查了解一些重大的节日的由来和民间习俗,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到各地民族的习俗中去,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人文魅力。

4、研究的原则

(1)注重课题研究的综合性

课题研究中充分利用各学科间的联系,将鉴赏知识、人文历史知识、情感启迪溶于一体,进行人文教学。首先活动目标的综合,不仅有社会意识、科学精神等情感目标,也有搜集信息、处理问题等能力目标,还有各种知识性目标;其次,活动内容综合;再次,活动方式也是综合的。根据主题需要,采用多种活动形式,自主探究,积极建构。(2)注重课题研究的趣味性

以活动为中心,通过一些与节日民俗相关连的简单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3)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课题研究始终坚持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每个活动都需要学生自主开展调查、实验、操作等活动来获取体验和知识,教师则是支持者、指导者。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自主选择活动方式,主动参与实践,自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在探究性情境中去创造性地建构直接经验,实现主体综合素质的生成。(4)注重实践性原则。

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主线开展序列活动。根据活动的需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形成序列性的“主题包”,增强活动过程的趣味性,发挥活动育人的整合功能。如:搜集信息、参观、调查、设计、操作、表演、宣传等。通过各种能动的实践,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社会的亲和感、责任感。

四、研究的步骤:

时间为一学期(2012.9—2013.1)。

1、准备阶段(2012.9至2012.10)做好活动方案设计,制定计划。分析现有条件,确定具体目标。

2、实施阶段(2012.10至2013.1)

第一步:(1)确定活动的主题或活动的项目;(2)商量、制定活动的方案;

(3)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方法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第二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活动总结阶段:每个主题活动总结阶段一般可分二步进行。第一步:(1)调查成果整理、统计;(2)学生制作活动的作品、成果;(3)撰写研究报告等。

第二步:(1)组织学生交流作品和活动情况,(2)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评价。

五、预期成果及表达形式:

1、搜集的资料

2、活动的体会

3、学生研究成果

4、活动照片

5、文字、网页、幻灯片、展板等形式展示学生研究成果。

六、活动保障措施: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家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此项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教学工作中。

2、做好课程活动管理。

按时开展相关活动,学生在研究的每一步必须按时完成材料的搜集整理、交流反馈。

3、与社会取得联系,争取社区、家长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加强课程开发。

七、评价:

1、评价办法及依据

结合班级“小组争星”星级评价制度,根据实际活动情况及效果,注重活动中学生自主性的体现及社区活动情况,并结合活动档案袋材料开展评价,以全面衡量活动效果。2.活动达成度评价

活动达成评价关注学生活动中的参与度与自主意识,也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成果体现,采取等级制评价,最终体现在成绩册上,主要评价项目如下:

学生达成度评价表

以上评价中有些项目可根据档案袋进行评价,有些项目可推广到学生中,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或互为评价。

3.活动案例中的生生评价(过程的实时评价)。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产生背景

现在的小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中华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遗失。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在活动中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用学生们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身边的传统文化。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自己身边的传统文化,并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热爱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活动目的1、围绕精美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风俗习惯、民间文学、民间建筑、名胜古迹、方言土语、名人逸事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社会考察、采访等方式和收集相关资料、图片等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热爱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3、利用地方的各种便利条件(如地方戏曲),对同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进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活动对象

屈冢学校三年级全体学生

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我的心中有目标

(一课时)

1、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

A精美的民间工艺(陶瓷、编织、笔、墨、纸、砚)

B

民间艺术(戏剧、剪纸、美术、音乐等等)

C风俗习惯(衣食住行、节日)

D民间文学(谜语、绕口令、故事、笑话、传说等等)

E民间建筑、名胜古迹、方言土语、名人逸事等等

相关方法

(1)了解民间的风俗习惯、精美的民间工艺(通过请长辈、伙伴讲故事,网上查询等方式);

(2)了解民间建筑、名胜古迹(通过网上收集,上街调查,向家长了解等方式收集关于传统文化的各类知识。)

2、这不是一般的家庭作业,而是很重要的一次独特尝试,要想千方百计完成好,但无论是查找、访问还是整理、汇报,重在过程的参与,我们不以查找的知识多少论成败,而是要看谁在研究的过程中最努力,最积极。

第二阶段(为期一周)活动中

我注意

1、当你明确了研究目标后,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调查、研究,还可以把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转变成自己最拿手的绝活,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

2、注意事项

(1)可以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或居住位置自己成立小组共同完成。如果是小组合作就应该既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要合理又要注意整体协作,既要尽可能独立调查研究,但也要注意合作、交流,某些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形成资源共享;

(2)不会完成的事情可以请教老师、同学和家长,但不能出现家长包办代替的情况;

(3)调查、汇报的准备时间是节假日、双休日以及课余时间;

(4)需要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的可以与老师联系,不能擅自出入网吧;

(5)调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以邀请自己的父母共同参与调查研究和设计汇报形式。

小组安排如下:

屈东兴趣小组:这一小组的学生负责调查精美的民间工艺(包括陶瓷、编织、笔、墨、纸、砚

等)。

屈西兴趣小组:这一小组负责调查民间艺术(戏剧、剪纸、美术、音乐等等)。

良庄兴趣小组:民间文学(谜语、绕口令、故事、笑话、传说等等)。

沙沟兴趣小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节日、婚丧嫁娶)。重点放在传统节日的收集整理。

沁市、小官庄兴趣小组:负责调查民间建筑、名胜古迹等。

第三阶段七嘴八舌话传统(成果汇报)(一课时)

活动准备:

1、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分组收集与整理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

展示形式:图片、诗朗诵、语言汇报、小作文、手抄报等

2、教师准备相关的补充资料。

课堂活动流程预设: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要举行一个“七嘴八舌话传统”话题会。

3、研究小组汇报:同学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中华传统文化。

4、各小组展示。

5、互相评价。

6教师总结、评价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产生背景

现在的小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中华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遗失。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在活动中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用学生们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身边的传统文化。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自己身边的传统文化,并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热爱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活动目的1、围绕精美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风俗习惯、民间文学、民间建筑、名胜古迹、方言土语、名人逸事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社会考察、采访等方式和收集相关资料、图片等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热爱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3、利用地方的各种便利条件(如地方戏曲),对同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进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活动对象

屈冢学校三年级全体学生

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我的心中有目标(一课时)

1、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A精美的民间工艺(陶瓷、编织、笔、墨、纸、砚)

B 民间艺术(戏剧、剪纸、美术、音乐等等)

C风俗习惯(衣食住行、节日)

D民间文学(谜语、绕口令、故事、笑话、传说等等)E民间建筑、名胜古迹、方言土语、名人逸事等等

相关方法

(1)了解民间的风俗习惯、精美的民间工艺(通过请长辈、伙伴讲故事,网上查询等方式);

(2)了解民间建筑、名胜古迹(通过网上收集,上街调查,向家长了解等方式收集关于传统文化的各类知识。)

2、这不是一般的家庭作业,而是很重要的一次独特尝试,要想千方百计完成好,但无论是查找、访问还是整理、汇报,重在过程的参与,我们不以查找的知识多少论成败,而是要看谁在研究的过程中最努力,最积极。

第二阶段(为期一周)活动中我注意

1、当你明确了研究目标后,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调查、研究,还可以把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转变成自己最拿手的绝活,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

2、注意事项

(1)可以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或居住位置自己成立小组共同完成。如果是小组合作就应该既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要合理又要注意整体协作,既要尽可能独立调查研究,但也要注意合作、交流,某些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形成资源共享;

(2)不会完成的事情可以请教老师、同学和家长,但不能出现家长包办代替的情况;

(3)调查、汇报的准备时间是节假日、双休日以及课余时间;

(4)需要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的可以与老师联系,不能擅自出入网吧;

(5)调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以邀请自己的父母共同参与调查研究和设计汇报形式。

小组安排如下:

屈东兴趣小组:这一小组的学生负责调查精美的民间工艺(包括陶瓷、编织、笔、墨、纸、砚 等)。

屈西兴趣小组:这一小组负责调查民间艺术(戏剧、剪纸、美术、音乐等等)。

良庄兴趣小组:民间文学(谜语、绕口令、故事、笑话、传说等等)。

沙沟兴趣小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节日、婚丧嫁娶)。重点放在传统节日的收集整理。

沁市、小官庄兴趣小组:负责调查民间建筑、名胜古迹等。

第三阶段七嘴八舌话传统(成果汇报)(一课时)

活动准备:

1、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分组收集与整理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展示形式:图片、诗朗诵、语言汇报、小作文、手抄报等

2、教师准备相关的补充资料。

课堂活动流程预设: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要举行一个“七嘴八舌话传统”话题会。

3、研究小组汇报:同学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中华传统文化。

4、各小组展示。

5、互相评价。

6教师总结、评价

第四篇:《走近雷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本站推荐)

《走近雷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走近雷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主题产生背景

3月份学校大队部开展了“学雷锋,做雷锋”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但几个苍白的故事、象征性的在校园里捡点费纸、做几件好事并没有多大的实效。活动过后,孩子们依然故我。很多孩子对学雷锋活动冷漠,不以为然,也有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学雷锋,怎样学雷锋,还有的学生甚至认为雷锋已经离我们远去,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为了让德育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班级决定开展《走近雷锋》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搜集雷锋资料,了解雷锋事迹,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雷锋精神,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习雷锋严于律己、真诚待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乐于助人、真心奉献的精神,弘扬文明新风,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3、让学生走入生活,增强学生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活动内容

1、了解雷锋。通过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雷锋。办手抄报、讲雷锋故事、背雷锋格言、唱雷锋歌曲。

2、寻找身边的雷锋。通过上网、调查等方式搜集生活中具有雷锋精神的人物,感受雷锋精神。

3、通过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和雷锋精神相差很大的现象,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进一步感受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共同制定学雷锋方案。

四、活动过程

(一)、你对雷锋知多少

1、播放采访录像(社会对雷锋的了解情况)

2、雷锋知识问答(班级对雷锋的了解情况)

3、发书签:雷锋格言

4、图片:介绍雷锋画像

5、雷锋故事书:讲雷锋故事

6、视频:唱雷锋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二)、寻找身边的雷锋

1、图片:xx年感动中国人物——伟大的母亲

2、图片:xx年感动中国人物——伟大的教师

3、视频:可敬的环卫女工——孙美兰

4、社区的雷锋

5、学校里的雷锋

6、三句半:班级里的小雷锋 补充:家里的雷锋

(三)、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主持方式)

1、应该学习雷锋什么

2、汇报调查结果,寻找和雷锋的差距(1)实物:学习用品的浪费情况(2)照片:食物的浪费情况(3)不尊重长辈的现象(4)学习懒惰的现象(5)不文明乘车的现象

3、主持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和身边的人,找出和雷锋精神的差距(1)乱扔垃圾(2)值日不负责(3)不自觉遵守纪律(4)作业不认真(5)不乐于帮助他人

4、主持人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学雷锋应该怎样做(1)乐于助人(2)干一行爱一行(3)刻苦学习(4)勤俭节约

(5)做好身边的小事(6)学雷锋不搞形式

5、倡议书

(1)读小组拟草的倡议书(2)补充倡议书

第五篇:《走近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走近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主题的提出

连云港,有着悠长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它的经济、文化及各个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连云港人,学生们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曾经有哪些历史故事、风光、风土人情及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各个方面知之甚少,他们愿意走进家乡、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我们开展了“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在和学生们充分讨论之后,主题确定为“走近家乡——连云港”。

二、活动设想

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家乡的文化传统可以反映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色产品或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也体现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它们的历史渊源、经济价值、文化底蕴,值得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和探索。这种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必由之路。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做人的品德,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4、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作为连云港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家乡,时刻准备为自己的家乡再添光彩。

四、活动时间:二课时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小组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2、全班汇报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的意愿确定总的活动主题。

3、确定主题后,师生共同确定活动内容,学生将从家乡的历史、家乡的风光、家乡的物产及家乡的发展等方面了解家乡的秀美风光及改革开发三十年来的发展状况。

4、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的内容,自由组成小组,全班为4个组,每小组由10—15人组成,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进行组内分工。

5、组员集思广益,根据所选内容共同商讨活动策略,制定活动计划。

6、教师分工,班主任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实施,4位任课教师兼任每个小组的指导教师,负责把握活动进程及活动指导。

(二)活动实施阶段

每小组根据所选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开展走访、社会调查等活动,从而深入了解家乡某一方面的特色。

1、搜集所选内容的相关资料;

2、在本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走访、社会调查、亲身体验等活动,深入了解家乡某一方面的特色;

3、小组内成员及时汇报交流,同时和指导教师共同商讨下一步的活动方向,下一步还要去哪里,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应怎样活动等。(三)整理汇报阶段

1、各小组将获取的信息筛选后进行分类整理。

2、小组内交流,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活动中的做法和收获,进一步完善展示内容。

3、每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怎样将整理好的资料以独特的方式展示出来。

4、全班展示交流。各小组将自己在活动中对家乡的了解以自己最喜爱的的方式表达出来:会画的画一画、善写的写一些、能唱的唱一唱、爱读的读一读。师生共同体会参与合作学习后的收获和乐趣。

5、学生们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言行,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6、年级组指导教师共同反思活动的组织中成功的经验做法,失败的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高淑兰)(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