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教案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教案
第一章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
课题:人类发展的必然先择——生态文明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
2、了解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及贵阳市生态林城建设的思路。
3、联系生活实际,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当代中学生应如何践行。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交流、讨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博爱、宽容、悲悯、善待自然、尊重规律的和谐心灵。
2、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四、德育目标。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人类的文明作出贡献。
五、生态目标。
为共建爽爽的贵阳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
保护好山好水好地方,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2、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教学方法:介绍、讲解、读图、理解、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节和谐——生态文明之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爽爽的贵阳》,老师和学生共唱。展示:贵阳市位于祖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上,这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地上奇峰翠谷,山环水绕;地下溶洞暗河,别有洞天,这为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理念把握(多媒体课件)
(学生交流合作,将搜集到的有关知识个别发言,进行交流)
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可能有的回答是: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它同样强调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质生活,但它更强调尊重自然,建设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即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意识形态思想、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生态法治文明是人们正确对
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法律、制度和规范。生态行为文明是一定的生态文化观和生态文明意 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推动生态文明向前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发展环境产业、开展环保行动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对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以上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辩证的统一体。
生态文明建设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领域,要求各种经济行为都把生态效益纳入其中,形成与生态平衡要求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和循环经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政治领域,强调要将生态观纳入党和政府的执政观,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设立生态保护机构,完善生态保护法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文化领域,要求摒弃传统文化中的“反自然”性质,建设“尊重自然”的文化,增加生态研究、生态教育、生态道德、生态科技、生态文艺等内容。生态文明指向的社会生活领域,要求全社会树立适度消费、节约资源的生活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科学、节俭的生活方式。
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有机体系,它具有多维指向。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互动关系,必须全面加以把握。
三、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背景:(多媒体课件)
2007年12月28日,贵阳市委召开八届四次全会。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诠释一个理念——生态文明城市,坚定一个信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对于贵阳要建的生态文明城市,李军用六句话这样描绘: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
以此为标志,贵阳市踏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新征程„„
有评价称,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这一理念之后,我国首个明确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施政纲领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城市。
四、小结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同。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学术界有个观点,包括贵阳、贵州在内的生态效益决定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生态效益,广州和上海的经济能发展得这么好,在两江上游的贵阳、贵州和西南地区作出了贡献。从这个角度讲,贵州的环境立省战略和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受益者绝不仅仅是贵阳、贵州。
第二课时
四、人类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资源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所有开发和利用都应当从整个自然界,尤其是地球环境的生态系统,即所谓生物圈的平衡状况加以全面地和科学地考虑,然后再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当前,不但要加强和扩大那些具有原始性状,即受人类影响较少的生态系统,通过人为的保护和再建、使其维持原始的自然面貌,保持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平衡,而且要重视人类在认识化学物质毒性问题上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各种化学物质,从生产到废弃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一个防止污染环境的安全措施,更应当寻求无污染的生产方法,制取无毒性的化学产品,显然,这是给化学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更高、更难的任务。
五、如何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多媒体课件)
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已经明确指出:“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国
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这样,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为创造一个无污染和公害、生态保持平衡和优美的环境而共同努力。保护地球公约。
(一).节约篇:
1.节约用水.淘米水洗菜,洗完菜冲马桶.洗脸水洗脚.。
2.节约用电.夏天不要总开,这样很浪费电.电灯灯泡合理使用,也会节约电。
比如 :在厕所等用电时间短的地方用普通灯泡;在客厅,卧室,学习桌等用电时间长的地方用节能灯泡.此外,不要总闷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可以在外面打扑克,踢毽子.3.节约木材.坚决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尽量不使用木制铅笔,可以用环保性铅笔或自动铅。
(二.)不扔篇:
1.不乱扔纸.纸可以回收,把纸放进“可回收”垃圾箱,便能循环使用。
2.不乱扔废电池.废电池中有大量有害成份。一节废电池可以让一平方米的土地50年里寸草不生,让3立方米的水5年内持续剧毒。
(三)善行由家里开始:(多媒体课件)
打扫清洁家居,减少使用化学清洁剂或杀虫剂。
用柠檬及炭等消除异味,代替化学空气清新剂,食具不大油腻时用暖水清洗,减少使用洗洁精
室内外多种植物可使周围阴凉,减少开风扇、冷气
时常留意保养电器(特别是冷气机),减少耗电
选用效能好的电器用品(参考消委会的介绍)
非必需的电器(电动牙刷等)可以少买
若不是太热时,用电风扇代替冷气较省电
冰箱放在阴凉角落可省电,开门取物后尽快关上
使用日光灯及省电灯炮较省电,更可多利用天然光
离开房间时关掉电灯和冷气机
冷天多穿衣服,必要时才开暖炉
储积一机的衣物才开洗衣机,既省水、省电又省工夫
多用淋浴少用浴缸,可省下许多水
多用快锅或闷烧锅煮食,既省燃料又省时间,更保存营养
多做户外活动,少逛商场,少到空调室内运动场 多做不会污染的运动,例如太极、气功、慢跑、健行
自己设计玩具,既益智、省钱、又有满足感
自制礼物或贺卡,既有心思、省钱、又省资源
实行垃圾分类,送废纸、铝罐、铁罐、塑胶罐等去再生
习惯每张纸写两面才丢掉,把旧信封再用
多用再生纸及其他可循环再生的物质
较稀有品种的宠物不要养,以免令它们加速绝种
宠物罐头及粪便用沙既浪费资源又花钱,可以少买
凡是用过即丢的物品都尽量少用,减少浪费污染
尽量买可以回收的商品,减少浪费资源
喷雾剂破坏臭氧层,尽量用其他代用品
尽量多用尿布,少用婴儿纸尿片,减少垃圾
尽量用蓄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少用普通电池
旧电池放进垃圾资源回收,切勿丢在郊外、海里、街上
习惯随身带手帕,少用纸巾,减少树木砍伐
商店购物拒绝不必要的塑胶袋,并把塑胶袋多次使用 用盆栽代替切花作礼物,因为生产切花浪费又污染
不抽烟,劝使他人不在人前吸烟,检举非法吸烟
如果要装饰圣诞树,不买真树,珍惜林木
把垃圾邮件退回,附上字句请以后勿再寄来
留意本区污染事件,随时投诉揭发 多公开发表支持环境的意见,例如打电话给电台 向污染的机构抗议,六、教师小结:
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只铅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赤脚在田里耕作;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划木到油漆包装直至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所以,要懂得惜福。
要有悲悯的情怀,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养育,长大后,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屋,生了病还要别人照顾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活动中,中学生应努力学习书本知识,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究个人卫生,爱护环境,不在墙上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尊敬师长、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应自觉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形成良性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宣传者。
第二节
生态文明城市——贵阳人共同的追究求
第三课时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一个层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1、课件投影:(图片)世界十佳和谐乡村
2、学生阅读、了解:
和谐村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此处可放一些贵阳优美的生态文明的自然风光、乡村的照片)
3、老师讲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这是实现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生产发展是文明发展道路的基础环节,生活富裕是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生态良好是文明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文明发展的道路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者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第二个层次: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1、学生阅读了解:建设生态文明,走文明发展之路,应该成为13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
2、设置情境活动。问题:根据我国实际,在我们国家应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老师评价引导,概括总结,课件投影:
(1)从价值观念上,全社会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包括国家、集体和个人)
(2)从国家层面上,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
(3)从公民个人角度,每个公民都要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参与者。
3、补充材料:(视频)山东省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4、思考回答:
(1)谈谈你所了解的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事例
(2)结合实际,说一说青少年可以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哪些贡献?
结束:
1、学生畅谈感受,说一说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2、老师:结束语,理论上的提升。(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时代潮流滚滚向前,中华大地风光无限,我们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登高望远,策马扬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美好篇章。
第四课时
放飞共同的梦想
一、导入
作为贵阳市民,我们对生态文明城市有什么样的畅想呢?今天让我们放飞共同的梦想。
二、新课教学
第一个层次:对文明发展道路认识的深化
文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和向往,但对文明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和升华的,对文明发展的道路也有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1、了解:我们党对于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2、归纳,课件投影:
我们党对文明发展道路认识的深化过程:
3、(过程)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内容,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
4、(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更高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得到了又一次的升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层次: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1、课件投影:我国的国情与现状
(通过文字材料和触目惊心的图片来显示)
(1)人口:2008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3.28亿,占世界人口的20%、亚洲人口的33%,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资源: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并不乐观,在人均占有资源非常少的情况下,矿产资源的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浪费严重,综合利用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
2、小组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思考交流,为什么说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贵阳市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3、小组发言、交流探讨,老师评价引导:
三、归纳总结:我们的家乡贵阳,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经过数百年历史的传承,不公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还成为了一个多民族和谐聚居地,是在党的址七大提出“生态文明”理念后,第一个明确将其作为总体战略目标的城市。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创美好的家园。建设生态贵阳城
第二篇: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第二章 爽爽贵阳 可爱家乡
第一节 独特的生态与区位优势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贵阳市的地理位置、气侯、地貌特征、繁多的生物品种还有丰富的资源。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表,探究问题、综合运用知识以及搜集资料、制定方案、解决问题、表述问题和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忧患意识,培养热爱家乡、自然、生命和社会的赤子情怀,增强生态意识,并付诸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
1.贵阳市气候的特征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特征 3.贵阳的稀有物种 4.贵阳的资源分布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前面几节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生态文明。并且我们在第一章中学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和必然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贵阳的独特生态。
[板书标题]
2.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东斜坡上,气候宜人,喀斯特地貌发育生态独特资源丰富。在大西南的省会城市中,贵阳市距离出海口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最近,是大西南的陆路交通枢纽和重要中心城市。那么贵阳市拥有怎样的气候特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征?喀斯特地貌有是怎样的呢?贵阳又拥有哪些物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的有关贵阳生态的知识。
[板书标题]
【板书】 第二章 爽爽贵阳 可爱家乡 第一节 独特的生态与区位优势
【引导】 贵阳市的地理位置是在哪里呢?(经纬度、位于中国版图的哪里)有怎样的地形?(海拔)又形成怎样的气候呢?
贵阳最典型的地貌特征是什么呢?
贵阳的气候与多样的地形又孕育出了怎样的物种呢? 【板书】
一、低纬高原,天然空调
【演示讲稿】 表2-1我国部分城市的降水和温度统计资料(书P15)
图2-1贵阳市地形图(书P16)
【引导】 在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各地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年均温和年降水量。)
那同学们分析一下,其中那个地方最适合人类居住呢?(贵阳。温差小,年降水量丰富。)
从地理位置和地形方面,分析形成贵阳气候特征的原因。【小结深入】 凉爽的气候有利于人居和发展避暑经济。2007年贵阳市被誉为“中国避暑之都”
什么是“贵阳指数”
【过渡】 贵阳除了独特的凉爽气候外,还有着十分独特的地貌,而且分布广泛,形成了众多的美景
【板书】
二、喀斯特地貌广布,景观奇特
【演示讲稿】图2-3喀斯特地貌形态示意(书P18)
图2-4贵阳市喀斯特地貌区分布与地貌景观(书P19)【引导】同学们请看书,读一读第一段,看看喀斯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来看看图片(喀斯特地貌形态示意),喀斯特地貌又有哪些形态呢? 然后再看图贵阳市喀斯特地貌区分布与地貌景观,看看喀斯特地貌分布在贵阳的哪些地方?还有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景观。
【小结深入】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是贵阳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有特色的资源,这是区域发展的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是,由于喀斯特地貌区具有地表渗透性强、保水能力差、土层瘠薄、生物量低等特点,区域生态环境比较弱。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会产生严重的生态问题,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喀斯特地貌区的石漠化。
【实践活动】查找喀斯特地貌区的旅游资料或到旅游景点实地调查,编制一份喀斯特地貌的旅游小指南。其中要有旅游的路线设计、沿途喀斯特地貌景点介绍。【过渡】
刚才说了贵阳的气候与多样的地形,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又孕育出了怎样的物种呢?请同学们回去之后先预习一下,我们下节课在讲
第二课时
【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贵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贵阳的生物种类与贵阳所蕴含的资源
【板书】
三、生物种类繁多,生机勃勃 【演示讲稿】图2-6(书P21),青岩油杉 ,图2-7(书P21),杜仲
图2-8(书P21),白冠长尾雉 图2-9(书P22),中药店摆放的本省生产的中药草 【引导】请同学们看一下贵阳有哪些珍稀物种呢?
除了这些珍惜物种外,贵阳还盛产中药,请同学们看图2-9.【小结深入】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过渡】贵阳除了拥有诸多的珍稀物种和盛产中药外,还蕴含着许多的矿产资源。【板书】资源富集的浅内陆省会
【演示讲稿】图2-10,贵阳市的地理位置(书P23)图2-11,贵阳矿产资源分布图(书P24)
图2-12,猫跳河水电站(书P25)
【引导】请同学们读“贵阳市的地理位置”图,熟悉西南六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和相对位置,熟悉贵阳市在贵州省的位置估算并比较贵阳昆明、拉萨、成都、重庆等市到海最近的距离。(贵阳具有较好的相对区位条件,便于加强贵阳与华南沿海地区的联系与大西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联系,以及贵州省各地的联系,更好地发挥贵阳的生态和资源优势。)然后再读贵阳矿产资源分布图,说说贵阳有哪些矿产资源。(矿产量大质优,具有资源和经济优势。)
【小结深入】贵阳的铝、磷、水泥原料矿产
猫跳河水电站(丰富的水能和煤碳资源,有利于建设水电与火电并举的能源基地,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丰富的能源。)【总结】独特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的区位条件,是贵阳参与区域合作的优势、打造支柱产业的源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
【实践活动】活动主题: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有利条件。活动方式:办报、出专栏,组织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活动目的:加深对贵阳生态与区位条件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篇: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
教 学 计 划
****
2013年9月1日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
教学计划
一、总体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贵阳”的情感。
2、了解贵阳的气候、物产、民族风情、名胜风光、产业经济等,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心家乡的品质。
3、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态公德意识。
二、教材总体设计思路
1、教材以生态文明知识为主线,吸纳先进的课改理念,力求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的教育教学要求。
2.抽取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思维等特征,从学生乐学入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身心特点,体现教材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基本不涉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原因和规律的探析。教材以贵阳的人文、地理、气候、景观、产业等为典型范例,来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教材的素质教育功能力争做到“四要”:一要让学生喜欢,二要对学生的人生产生影响,三要学生读出贵阳生态的比较优势,四要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材按“正文+小栏目(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构建教材体系,以“课-目”结构呈现,共9课。
“读一读”:课本知识的拓展性内容,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并使教材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合不同学生的要求。
“想一想”:侧重思维活动的设计。“做一做”:侧重行为活动的设计。
每课还设计了小引言,用以开篇引导或承上启下,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或提示本课学习内容。
5、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片,传递各种信息,发挥多种功能。如:用卡通人物陈述故事和提出思考的问题,用彩色照片表现我们生活的城市真实的现象,用图示分析生产过程及其原理等。图文并茂,以图代文,使陈述更为简洁。由于改变了文字叙述过分强调系统严密的观点,较好地解决了由于信息量增加而带来的书本太厚的矛盾,同时,也使学生更爱看书。
三、课时安排(31课时)
第一课
我的家乡——爽爽的贵阳
4课时
第二课
好山好水好地方
4课时
第三课
大自然的馈赠
3课时 第四课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4课时 第五课
风景名胜去处多
4课时 第六课
生态农业好处多
3课时 第七课
无污染的生态工业
3课时 第八课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3课时 第九课
贵阳的明天更美好
3课时
四、教学:
1、每一课的“引言”概括了该课主要内容,教学中要充分重视。
2、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地图、插图、文字材料进行教学。
3、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观察周围事物,收集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学习。
4、“想一想”、“议一议”中的问题,多为开放式答案,教师应注意引导、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回答,给学生多一些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各种有利条件,收集教学可能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如影片、动画、图片等,并整合到课件中,进行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五、评价
评价应遵循“三维目标”,即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同时应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
教案
第一课 我的家乡——爽爽的贵阳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家乡贵阳概貌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贵阳”的情感。
2、了解家乡贵阳主要的名片。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在社区、村寨或贵阳在某一方面的特点。
2、难点:贵阳名片的制作。
三、课时安排(4课时)
1、我爱我们的家
1课时
2、我最喜欢的贵阳名片
1课时
3、做一做(设计一张贵阳名片)
2课时
四、教学
1、本课中的“家乡”、“家园”、“我们的家”均泛指贵阳,在教学中不必过于细究这些词之间的区别。
2、“社区”是指“具有共同的居住地,并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人群”,是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于1881年首先使用的。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考虑到农村小朋友不熟悉“社区”一词,我们用“村寨”一词代替“农村社区”;课文中的“社区”仅指“城市社区”。
3、为了能概括贵阳不同地域的特点,我们选择了5个小朋友从五个角度介绍自己社区或村寨的特点: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旅游区、乡村风光、农村庄稼。P2最左边的一个小朋友手指的图片是花溪高坡梯田,意指丰收的农村庄稼。
4、《爽爽的贵阳》是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同志写的一首赞美贵阳的诗歌,发表在《人民日报》(2007-12-11)第16版,署名为清风。不要求学生去理解诗中表达的意涵,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即可,能教学生歌唱更好。
5、栏目“想一想”主要是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设计的;“做一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设计的名片最好有图片和图注,即图文结合。
第二课
好山好水好地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贵阳市的地理位置及其行政区划。
2、了解贵阳市的地形特点,重要的山川河湖。
3、了解贵阳市的气候特点、以及为什么适宜人们居住。
4、学会简单地图的判读,能说出学校在贵阳市的方位。
5、通过了解贵阳市适宜的气候和秀丽的山河,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贵阳市的位置和政区,地势地形和宜人的气候特点。
三、课时安排(4课时)
1、位于祖国的西南部
2课时
2、秀丽的山河
1课时
3、宜人的气候
1课时
四、教学
1、本课“引言”概括了该课主要内容,教学中要充分重视。
2、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地图、插图、读一读的文字材料进行教学。
3、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观察周围事物,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第三课
大自然的馈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贵阳市丰富生物资源及其作用,“林城”建设的成就。
2、了解贵阳市主要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及其作用。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联系实际的能力。
4、通过了解贵阳市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作用,让学生树立保护资源、爱护动植物、节约能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贵阳市生物资源,磷、铝矿产资源的主要作用。
三、课时安排(3课时)
1、动植物种类多,森林分布广
1课时
2、矿产资源富集,能源充足
2课时
四、教学
1、“引言”概括了该课主要内容,教学中要充分重视。
2、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景观图片进行教学。
3、“想一想”中的“贵阳市大面积的林地和绿地,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好处”和“议一议”中的“查阅资料,讨论火力发电与水力发电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多为开放式答案。想一想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当地实际回答。“议一议”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回答,但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四课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贵阳地域性文化有初步认识。
2、了解贵阳人口结构的“多民族”性和文化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和谐共处的文化融合与独特的民族风情。从居住、生活、音乐、舞蹈等方面加深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百花竞放的民族文化。通过看图,比较各个民族在服饰、舞蹈、音乐等方面的不同,从而理解“百花竞放”的文化特点。
2、难点:贵阳历史文化名人。注意引导增强自信心和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三、课时安排(4课时)
1、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1课时
2、百花竞放的民族文化
1课时
3、贵阳历史文化名人
2课时
四、教学
1、本课内容主要涉及“地域性文化”这一相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文化”概念的不确定性、多义性只能通过学生对本地民族的多样性的了解和多民族文化的直观认识而获得。教学中不必深入,重在看图,因为我们的学生对民族文化有或多或少的接触和了解。本课相对与前面三课而言,既有联系,又很有独立性。联系在于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产生的影响,独立性表现在文化毕竟不同于别的内容。教师深入浅出,结合贵阳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抽象的概念要用形象来描述。
2、第一目“和睦的民族大家庭”,重在理解“和睦”,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道德品质。“做一做”可以结合“56各民族56枝花”的歌曲展开,充分理解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团结。第二目“百花竞放的民族文化”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观察不同民族的“民居”“舞蹈”“服饰”,从而产生“多样”的民族文化印象。“读一读”“议一议”,教师可以灵活掌握,宜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第三目“贵阳历史文化名人”是一个教学难点。此处选择了两个代表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以后还有更多的学习时间接触这些内容,故把“王阳明”和“李端棻”用正文和“读一读”的方式陈述。对于“天人合一的思想”“致良知”这两个高深的哲学概念,只让学生了解,不要求有理解的深刻。
3、搜集更多的人物故事以克服教学难点。充分利用图片,引导观察与思考,鼓励学生发问。对于贵阳历史人物,可以诱导小学生回答知道的人物情况,也可以通过搜集资料,自办手抄报等形式来传递和了解贵阳更多的历史人物故事。然后互相交流,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良好素质,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第五课
风景名胜去处多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贵阳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在感受家乡自然生态美、人文生态美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经历“想一想”、“议一议”和“做一做”,初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概括能力,愿意积极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各景点的讲解。
三、课时安(4课时)
1、星罗棋布的景点
1课时
2、秀美的自然风光
1课时
3、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2课时
四、教学
1、贵阳有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指红枫湖,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是指:百花湖风景名胜区、花溪风景名胜区、开阳风景名胜区、息烽风景名胜区、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清镇暗流风景名胜区、香纸沟风景名胜区、贵阳相思河风景名胜区。
2、贵阳的自然风光很多,课本是从“山(林)、水、湖、洞”的角度各选一个有代表性的景点来进行介绍。黔灵山公园→山(林),花溪公园→水,红枫湖→湖,天河潭→洞。必须注意的是:①“两湖一库”(红枫湖、百花湖、花溪水库)是贵阳市民的重要饮用水源,不提倡旅游,故而在选择红枫湖的插图时只用了一幅只有风光没有游客的照片。②“黔灵公园”是1957年由当时的贵阳市政府命名的,于2009年5月正式更名为“黔灵山公园”。
3、贵阳的人文景观众多,课本仅从“一楼(甲秀楼)、一镇(青岩古镇)、一营(息烽集中营旧址)”三个角度进行选材,意在从古建筑、中西方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三个层面来突出贵阳的人文景观特色。还须明确的是;息烽集中营旧址、文昌阁和甲秀楼、阳明洞和阳明祠、开阳县马头寨古建筑群是我市目前仅有的四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岩古镇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历史文化名镇。
第六课
生态农业好处多
一、教学目标
1、识别绿色食品标志,说出绿色食品的概念,学会选择绿色食品。
2、举例说出生态农业的好处,列举出几个我市的生态农业基地的名称。
3、认同发展生态农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知道家乡的生态农业发展近况。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生态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绿色食品的诞生过程和生态农业的好处。
2、教学难点:以“果园、蔬菜、猪、沼气循环图”为例理解生态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好处。
三、课时安排(3课时)
1、绿色食品诞生记
1课时
2、发展生态农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课时
四、教学
1、教学准备:收集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不同种类食品包装或图片,收集绿色食品加工图片或视频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2、本课与第七课相辅相成,是贵阳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首先介绍“绿色食品诞生记”,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出“绿色食品”,继而对绿色食品的概念、标志、所具备的条件、其诞生的主要过程进行简要介绍。教材在介绍绿色食品过程中,通过“读一读”、“想一想”等栏目,突出绿色食品的优点,达到使学生认同绿色食品的目的。“发展生态农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从介绍生态农业的基本内容和它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入手,并结合我市实际,通过“贵阳市生态农业部分基地分布图”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我市的生态农业的分布和发展情况,同时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生态农业发展、热爱家乡的情感。再通过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农业案例的介绍,说明生态农业的好处,为后面的“议一议”提供了材料。
3、本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形式和教学素材,包括:各种图片、阅读材料、示意图等,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如,可以结合本地情况完成“我知道的 绿色食品诞生记”,开展“说一说我们的生态农业基地”等活动。
4、第39页“想一想”回答要点:建议从绿色食品的概念及从播种到餐桌的过程、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再利用等方面结合起来思考和回答。
5、第42页“议一议”回答要点:建议从生产沼气的原料来自农业秸秆和畜禽粪便,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水平,物质再利用,及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沼气、沼渣、沼液等的充分利用,降低生产和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等角度思考回答。
第七课
无污染的生态工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生态工业和生态工业生产;
2、了解贵阳的生态工业园区,增进对家乡的情感和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的愿望,乐于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态工业生产。
2、难点:生态工业与传统工业生产模式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3课时)
1、生态工业生产
2课时
2、生态工业园区
1课时
四、教学
1、本课内容只需要让学生了解生态工业生产和贵阳主要有哪些生态工业园区即可,这课内容在初中还专门安排了一节进行较详细的讲解。
2、两个“议一议”栏目,可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启发下完成。
第八课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贵阳市主要的铁路、公路、航空对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2、了解贵阳市城区交通发展状况,及市中心区主要的交通干线。
3、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想象能力。
4、通过讨论贵阳市交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使能正确地认识城市交通发展的利弊。
二、教学重难点
贵阳市主要的交通干线,交通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3课时)
1、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2课时)
2、不断完善的城市公路网
(1课时)
四、教学
1、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地图、插图、读一读中的文字材料进行教学。
2、在处理54页中的“议一议”时,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从而正确地认识城市交通发展的利与弊。
第九课
贵阳的明天更美好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贵阳市建设的生态文明城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心家乡的品质。
3、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态公德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基础设施和“四大工程”的基本内容;
2)保护环境,同学们应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难点:较全面地勾画出贵阳明天美好蓝图。
三、课时安排(3课时)
1、共绘美好蓝图
1课时
2、共建和谐家园
2课时
四、教学
1、充分发挥教材上图的作用,让学生“看图识字”,教师充分运用图、实物、照片、录像等直观手段开展教学,以此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多让学生思考、交流、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锻炼学生办事的能力和培养生态公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第四篇:贵阳市生态城市建设体系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体系
一、友好的自然生态
人是自然之子,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贵阳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保护好水、森林、空气、土地,使生态优势更明显,发展后劲大幅提升。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唯一“中国避暑之都”等荣誉,是对贵阳人尊重自然、感恩自然、呵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特别礼赞。--图片
二、宜居的城镇生态
人是城镇的主角。城镇因人而建,城镇让生活更美好。贵阳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着眼于人的需求,坚持人本理念、优化人居环境、推行人性措施,建设宜居的生态城镇。五年来,建成区面积扩大了一百平方公里,老城区不断“稀化”,新城区加速崛起,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一批特色城镇和村寨尽显迷人风貌……--图片
三、绿色的经济生态
发展必须绿色,绿色推动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贵阳选择了一条超常规的绿色崛起之路。通过园区、企业、个人三大主题,发挥政府、市场、科技三大作用,发展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三大产业,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转型升级。贵阳的实践诠释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推进工业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双赢。--图片
四、自强的文化生态
发展是硬道理,文化是软实力。贵阳汲取明代大儒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精髓,牢记周恩来总理“后来居上”的寄语、胡锦涛同志在贵州工作时“作表率、走前列”的嘱托,凝练出“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城市精神,成为不断战胜困难、创造出奇迹的强大力量。成果、圆满、精彩协办全国第九届少数名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桂冠,贵阳实现了“文明转身”。--图片
五、和谐的社会生态。
和谐,是共生共赢、各得其所的状态。贵阳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要求各级党员干部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办,着力改善心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高质量改善民生,探究贵阳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路子,最大限度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社会运转有序。对此,贵阳孜孜以求。--图片
第五篇: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案
第一课 我的家乡——爽爽的贵阳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家乡贵阳概貌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贵阳”的情感。
2.了解家乡贵阳主要的名片。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在社区、村寨或贵阳在某一方面的特点。
2.难点:贵阳名片的制作。
三、课时安排(4课时)1.我爱我们的家 1课时 2.我最喜欢的贵阳名片 1课时
3.做一做(设计一张贵阳名片)2课时
四、教学
1.本课中的“家乡”、“家园”、“我们的家”均泛指贵阳,在教学中不必过于细究这些词之间的区别。
2.“社区”是指“具有共同的居住地,并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人群”,是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于1881年首先使用的。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考虑到农村小朋友不熟悉“社区”一词,我们用“村寨”一词代替“农村社区”;课文中的“社区”仅指“城市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