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地域及人文景观特征在生态园设计中的体现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18-711540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4 03:15: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地域及人文景观特征在生态园设计中的体现

地域及人文景观特征,共同构建起城市独特的景观风貌。显然,“景观风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历史痕迹叠加的结果,它的延续是自然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不间断演化与更新的结果,所以在生态景观中融入人文元素,是体现延续城市文脉的方式,是发扬历史文化的精华.讲求秩序,用几何、抽象的线条表现人文元素。人的创造力的基础,是借助符号来实现的。譬如,人们首先看到鸟飞翔的画面,受到启示,人们创造了“飞机”。于是,“鸟”、“飞机”成为飞行的符号。后来,人们又设计了飞行器、飞船等。可以发现,人的一切联想,都是借助符号来实现的。人的心灵审美意识的天性,来源于朴素的审美模仿和审美想像的创造欲望。因此,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讲求秩序,用几何、抽象的线条表现人文元素,既是人创造力基础的实现,也是人心灵审美的天性。

讲求秩序,用几何、抽象的线条表现人文元素 对非生命共同体讲道德,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道德范围的扩大,我们人类对牛羊、小草、鲜花、树木等自然界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讲道德,把道德扩大到了整个生物圈,使我们人类道德的面波及到了很广的范围。这是人类很大的进步,是道德的空前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也是生态伦理的一种表现。

生态伦理就是调节人类生命与非人类生命的利益冲突,维护所有生命正常生活的生态秩序,保护所有生命正常生活的生态秩序。而秩序的基础是几何,是直线、是直角。艺术是“完美秩序”的追求,艺术是人创造的,它服从于自然规律。正如加拿大学者梁鹤年先生所察见:感性是每一个行动的指引.在混乱中,采用几何、抽象的线条,出现洁净的形,能带来力量,安定人心,又能使美具体化。

生态景观设计中融入人文元素的文化价值 生态景观设计中融入人文元素的文化价值在于: 凸显文脉,延续历史。保护文化遗产,发扬中国文化。以人为本,和谐化设计。当前,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全球化及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多领域的趋同危机,文化多样性存在所承受的巨大威胁以致于本土文化的衰退与消亡等都严重影响了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人类的核心追求,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如何协调好本土文化与后工业文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落实到景观设计领域,笔者认为需要将生态景观设计融入人文元素,使景观有一种文化的沉淀和体现,再现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第二篇: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美术的人文学科特征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美术的人文学科特征?

美术不仅可以与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课程相结合,还可以密切配合班队活动、学校活动、社区活动,如设计与布置艺术节、运动会、音乐会的会场,设计与布置平时的教室和节日中的教室等。未来社会需要具有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人才。通过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文化情景中的、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它学科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新情景中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时,主动地融会不同学科内容,使各种知识与技能相互融通、彼此联系,使他们真正获得探究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求得和谐平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在美术学科中加入其它学科的元素,通过与单门学科,甚至是多门学科的融合,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研究方案,并在最大限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美术文化学习的持久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地、深入地体验到美术人文化的情趣。

人文教育不是获得人文知识,而是获得融化在生命之中的人文精神,才是永远的、终身的。通过美术教育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一个在美术学习中逐步积淀的过程,这需要老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材料设计在UI界面中的体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探析材料设计在UI界面中的体现

学 生: 王梦琦 学号: 201106010224

系 别: 设计艺术系 专业: 艺术设计 入学时间: 2011 年 9 月 13 指导教师: 王淼 职称: 讲师 完成日期: 2015 年 5 月 12 日

诚 信 承 诺

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探析材料设计在UI界面中的体现》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 月 日

探析材料设计在UI界面中的体现

姓名:王梦琦

学号:201106010224

指导老师:王淼

摘要:随着UI设计的不断发展,近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界面设计方向,它就是材料设计。论文以材料设计在UI界面中的体现为题,分析了材料设计的艺术特征,认为材料设计不仅有丰富的视觉空间,还有统一的视觉动效。进而着重从界面风格、布局、图标、按钮四个方面,探讨了材料设计在UI界面中的应用,为UI界面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同时开拓了视觉设计视野。

关键词:材料设计、UI界面、系统动效、界面风格

Theory of material design in the UI

Name:WangMengqi Student Number:201106010224

Advisor:WangMiao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UI design, recently there is a new interface design direction, it is the material design.Thesis topic, reflected in the UI interface design are analyzed the art features of material design, think material design not only has the rich visual space, and unified visual effect.And emphatically from the interface style, layout, ICONS, buttons, four asp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aterial design in the UI interface, for UI interface provides a new design idea, develop the visual design view at the same time.Key word: Material design, UI interface, system dynamic effect, interface style

目 录

引言

1.材料设计与UI界面 1.1材料设计的含义 1.2 UI界面的含义 2.材料设计的艺术特征 2.1丰富的视觉空间 2.1.1大胆的色彩对比 2.1.2鲜明的视觉层级 2.2统一的视觉动效 2.2.1卡片式渐变 2.2.2交互性设计

3.材料设计在UI界面中的应用 3.1材料设计在界面风格中的体现 3.2材料设计在界面布局中的体现 3.3材料设计在界面图标中的体现 3.4材料设计在界面按钮中的体现 结语 参考文献

引 言

移动设备的崛起带来了用户界面设计的变革,材料设计是近期出现的一种新的界面设计方向。材料设计通过视觉空间和视觉动效来展现它的艺术魅力,其中的色彩搭配使得界面看起来非常的大胆,充满色彩感,凸显内容。微妙的动画、阴影也使得用户与材料设计的互动更加有趣。在UI界面中,材料设计的界面风格和布局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图标和按钮上也进行了改进,有很多令人愉悦的小细节,给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体验模式。材料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视觉风格的转变,而是一种设计语言和思维方式的演变,它将引领UI设计的潮流趋势。1.材料设计与UI界面 1.1 材料设计

Google今年推出了新的移动设计方向“Material Design”,我把它翻译成“材料设计”。“材料”是种隐喻,即空间的合理化及系统动效的统一。2014年, 扁平化设计是最流行的UI设计趋势,而它的“过于平”也引起了一番热论,但材料设计在扁平化上作了微妙的渐变,层次感和动画,保留了意义上的有形世界。所以,我们可以形象的理解材料设计是“向拟物回跳一下的扁平化设计”,但材料设计本身又是独立的。

材料设计的中心思想,便是把物理世界的体验带进屏幕。将现实世界中纸张的特性挪到电子屏幕里,在“纸”上呈现信息内容,给用户一种贴近真实的体验,让整个界面看起来简洁、直观,让人眼前一亮。当前,Android 7的WPS就是基于材料设计的全新设计,业内专家表明:材料设计或将成为将来UI界面设计的趋向,这类设计理念让安卓界面在体验上更加新颖和简洁。1.2 UI界面

UI的意思就是用户界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人和工具之间的界面。在我们生活中,界面同样体现在某一些方面,比如看电视的时候遥控器和屏幕就相当于这个界面。它不仅仅是由用户与界面两个部分组成,同时还包含着用户与界面之间的交互关系。

JefRaskin在《人本界面,交互式系统设计》一书中指出“就消费而言,界面就是产品。”在这里,界面包括产品外观和产品的交互行为。一个美观而不失实用的界面会给人带来轻松舒适的视觉享受,它会吸引用户去探索,去发现有趣之处,拉近人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让用户乐于使用。界面设计并不是仅仅为了美观,他需要为用户而设计,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环境与使用方式,它是考虑用户主观情感的科学性的艺术设计。2.材料设计的艺术特征

2.1 丰富的视觉空间 2.1.1 大胆的色彩对比

用户第一次看到一个UI界面时,会对色彩留下最深刻的映象,因此色彩是UI界面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视觉元素。如图1,材料设计崇尚多彩,但它并不使用那种很艳丽的颜色,大多采用清新靓丽的色彩,清爽的页面通常都离不开白色背景的映衬。为过于艳丽让人感觉到俗气。

在材料设计中,界面一般采用不同的色调来区分各个栏目的主题,而部分细节的处理则喜欢用靓丽分明的色条或色块。如图2,工具栏大块区域采用了蓝色为主色,而状态栏采用了比主色稍深的蓝色。如图

3、图4用靓丽的色条来强调标题,同时强调色可被用来当做按钮和控件或开关和滑块。

2.1.2 鲜明的视觉层级

假如某篇文章的标题比内容概述更重要,标题就应该有更多视觉主导力。主导元素是所叙述故事的起点,是用户接触设计的入口,能够将用户注意力第一时间吸引到设计师希望用户注意的地方。为了最快的吸引用户注意,可以通过对比、强调、图5

图6 图 2

图3

图4 图 1 同时将本来靓丽的色彩加入一点点的灰色,不但让图案变得生动起来,又不会因和相对的视觉重量建立主导地位元素。如图5,是材料设计在Feedly阅读器里的应用,图中的主导元素是顶部的图片,占据了最大的面积,深色图片底下大面积白色区域与图片形成对比,打造出鲜明的用户界面,吸引用户关注。图片上的“Food”字样可能是页面最重要的信息,清晰阐述此页面的主题。在一个设计中,首先突出主导元素,其次就应该强调焦点。如图6,此页面主导元素是人物图片,与周围的字体形成本质对比,而它的焦点是图上加粗的黄色字体“GIRL”,旁边 的播放按钮也是焦点之一,从而构建出视觉层级、视觉意义以及视觉聚焦。2.2 统一的视觉动效 2.2.1 卡片式渐变

在材料设计上,动效的理念有着相通的原理。动效连接于整个应用的程序流程,表达了设计的先后关系,尤其是关于产品的连续性来讲,用户根本没有中断的感觉,在材料设计中,使用了渐变的方式让界面流畅、舒适。UI界面的渐变是通过画面基本形象有序地、渐进地变动而形成如梦如幻的、似音乐旋律般的视觉效果,这样使画面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秩序感。如图7,在主页浏览视图里包含一列卡片,当你点击一个卡片时,卡片将不再是一张卡片的大小,而是将延展到全屏幕。因此,“魔法纸片” 是材料设计中最重要的信息载体。纸片层叠、合并、分离,具有现实中的厚度、惯性和反馈,也具有液体的某些特性,可以自由伸展变形。如图8,它同时运用了材料和动效,卡片就是所谓的材料,当用户与其交互时,通过动效卡片延展来显示更多内容。这样给用户带来的视觉效果是连续的,告诉用户他们如何使用,如何让他们的操作影响到界面。

2.2.2 交互性设计

动效的快速反馈,可以让用户感到信任和快乐。当用户与应用交互时所反馈的动效不仅要实现美感,符合物理逻辑,而且能够给用户带来乐趣。反馈动态效果的设计必须深思熟虑且具有针对性,而不能随性设计,反馈动效应温和,不让用户分心,鼓励用户进一步探索应用。

材料设计具备快速反馈动态效果的特性,它让用户充满期待,触摸、语言、键盘及鼠标是首要考虑的输入模式。虽然UI元素是可见的,但是在物理上被限制在了设备屏幕之内。视觉线索和动态效果可以为用户和设备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提供线索,让用户确认自己的输入有用,继而引导用户操作。动效的加入,让用户与应用之间的沟通真实、有效,将应用带到了新的高度。如图9和图10,是材料设计应用于Feedly阅读器。在Feedly阅读器中,最重要的转场是打开文章和关闭文章。过程当中,用户在文章的列表和文章内容中切换。如图9,当用 图7

图8

户点击文章预览时,应用会出现点击涟漪效应来提供即时反馈,然后整个效果会扩大充满整个文章预览元素。同样,当用户关闭文章时,这种效果也会在顶栏中出现。这是表面的反馈,涟漪效应使用户知道他的操作有用,给予用户带入感,让用户的注意力不分散,同时感受到小趣味,继而引导用户进行下一步操作。当用户在杂志视图中预览图片时,点击图片后,文章会在转场过程中逐渐放大,内容会渐显过来,而图片会用渐隐来过渡,它们会

图9 移动到相应的位置。有时在预览图中没有出现在第一屏,然后在转场时渐显文章的内容,缩略图也渐隐来过渡。整个切换过程流畅、自然,不会让用户感到突兀,提高了用户体验的整体美感。如图10,当用户点击了列表中的文章预览区域时,模块将会向上升起,形成属于这篇文章的一个新的平面,考虑到视觉上的连续性,这个新平面会被放大,它成为最主要的一个面,同时文章的内容也渐渐显现出来。整个移动过程有意义、有秩序,引导着用户的关注力,将最要的信息内容传递给用户。

3.材料设计在UI界面中的应用 3.1 材料设计在界面风格中的体现

图10 视觉设计风格是指界面所具有的特有的气质。后现代主义这种风格在UI界面的设计中占很大的比例,主要表现为波普风格和抽象风格。波普风格主要是以明朗亮眼的色彩、新奇的搭配图案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刺激用户的注意力。而抽象风格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联想的空

图11 间,通过点、线、色彩、面块、形体、构图来传达。材料设计的界面风格总的来

说是“鲜明、形象、深思熟虑”的。如图11,页面运用了留白,移除了所有可有可无的元素,搜索框吸引了用户全部的注意力,引导用户去搜索。留白是抽象风格中常见的一个运用手法,它们的存在并不是单独的,而是为了烘托主体元素,它们和主体元素是相互依托的关系。这样给用户一种简洁、明了、清新的感觉。而在颜色选择上材料设计的原则是“大胆、图形化、有意义”,提倡一种主色,一种互补色,运用巧妙的色彩搭配、点、线、面块等使得整个界面看起来非常大胆、充满色彩感,凸显内容。如图12,分别是具有波普风格的图画和材料设计的界面风格,从色彩上看,主要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色彩明快,色块层次分明,让人眼前一亮。而白色的适当点缀,又平衡了空间的色彩关系,给用户一种舒适的感觉。从搭配的图案上看,单色与拼接图案的结合,充满趣味,吸引用户眼球的同时,也治愈了用户的“审美疲劳”。

3.2 材料设计在界面布局中的体现

界面设计中的布局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对屏幕中的元素依据规律排列组合,而一个漂亮、易读的排版离不开基本骨骼系统。骨骼设计系统在界面排版中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其中包括对齐原则、比例适度、留白、秩序美等。从图13中可以看出,材料设计运用了“基线”对齐原则,同时利用骨骼线把文字、图形、线条按照一定的比例整体组合,使整个界面具有清晰明了的视觉秩序美,让用户得以快速阅

图13

图12 读信息,并有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同时,视觉流程在界面布局中也尤为重要。当我们浏览界面时,用户首先会快速粗略地浏览页面,大致形成第一印象,接着视线就会从最吸引注意力的一点开始依次浏览,最后完成信息的传递。这就是视觉流程。如图14,用户第一眼会看到闹钟,接着视线会移到右侧,右侧卡片利用线条的分割、视觉元素的排列,带动用户根据设计的引导流程进行有效的视觉交互和信息传递。在材料设计中,布局上注意文字以及图片分量相当,在使用元素的同时注意元素在整个布局上面的呼应,在布局节奏感的把握上,注重疏密搭

配。界面的编排是为了突出主要信息为目标,让用户可以关注到重要的点,同时组织页面的设计元素,合理引导视觉。如图15,是材料设计对页面的编排,它将构成要素进行了巧妙合理的安排,是整个界面具有层次感和条理性。其中恰如其分的采用余白,使文字更加突出,具有更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使画面富有韵律。

3.3 材料设计在界面图标中的体现

图标是一种可视性很强的图像语言。它相对于UI界面就好像公共系统中的标志,虽然它只是界面中一个极小的点,却可以引导访问者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浏览和使用整个界面。图标是具有标志意义的视觉符号,所以在材料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图标的视觉感觉和视觉冲击力。如图16,图标具有很强的视觉表现力,有丰富的色彩和简单明了的几何图形组成,线条分明,和谐的明暗关系使图标立体起来,富有韵律感。同时色彩艳丽的图形由白

图16

图14

图15 色来衬托美丽,整体简洁大方,但又不失活泼跳跃,提高了整个“颜值”。

UI界面图标主要分为入口功能和操作功能,导航性图标具有入口功能,它是UI界面的方向标志,它能指引用户如何进入界面的不同区域,当你点击它时,就会出现一个子页面。如图17。而操作命令图标图标具有操作功能,它所指示的内容是各种交互功能、步骤等,界面工具条中包括的小图标都属于操作命令,它们可以帮助用户实现一些操作,引导用户去使用,如图18。操作功能的图标在完成点击操作之后,通常会转为对应的另一种形态。如“返回”与“菜单”,“收藏”与“已收藏”的状态之间切换,这样的设计里,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图标经常让用户感觉到生硬,而点击图标动画后用户会得到更佳强烈的反馈,使用户感到有趣,并且让界面生动,活泼起来。

图17

图18

3.4 材料设计在界面按钮中的体现

按钮能够提示观众,引起用户注意,好的按钮设计可以将界面主题化、形象化、生动化,引导更多是用户浏览页面、接受信息的传达。按钮一般较小,往往采用与背景对比较强烈的色彩以引起注意,同时与整个界面协调。

浮动按钮是材料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体现,如图18,浮动按钮通过圆形元素与分割线、卡片、各种直线形成鲜明对比,并使用色彩设定中鲜艳的辅色,给用户带来更具突破性的视觉效果。浮动按钮的大小分为默认大小和迷你两种。当需要和屏幕上的其余元素产生视觉上的延续性时,一般使用迷你版的浮动按钮。如图19,Today是一款日历应用程序,是材料设计应用于其中的一个应用,美丽的悬浮响应按钮将日历和日程分开,灵动的同时又不失使用,色彩鲜艳的按钮,与背景颜色互补,吸引用户的眼球并引导用户去使用它。而且主题的颜色可以更改,用户通过点击相应的浮动按钮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背景的颜色,使其保持新鲜感,满足个性化需求。

图18

图19

结 语

随着UI设计的日益发展,设计的重点从仅仅关注平面的表现,转移到了人与设计之间的交互。材料设计是对于这种潮流的适应,它的出现让用户眼前一跳。有设计师表明材料或将成为引领UI设计新的流行趋势,会给用户带来更多惊喜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焦万鹏.新兴专业—“UI”设计初探[J].2007,8(2):34-36.[2] Windy.什么是交互设计[J].2004,(11):55-57.[3] 舒畅.浅析UI设计中的图形语言[J].2009,(17):50-50.[4] 聂璐.论网页界面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D].湖南师范大学.2010.[5] 李四达.交互设计的域与界.[J].装饰.第201期2010.01.[6] 孙娇、宗明明.网页设计中视觉流程筹划与应用.[J].2010,(7):169-171.[7] 程璐.网站的导航标—网页界面图标的设计研究.[J].2009,(2):182-182.[8] 汪大伟.现代主义风格的UI设计之兴起.[J].现代装饰.2012(09):182-184.[9] 张涛.图标认知因素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2007年

[10] 张军.网页设计课程中关于UI设计教学的探索机会.[ J ].2009,(4):84-86

第四篇: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在常规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学设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备课,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教学设计要在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用等)、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其设计的主体也是人,而人是最为复杂的、最难以把握的,同时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因此,教师需要有统揽全局的能力,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宗旨。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习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就要相应地对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无论多完善的教学设计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变化、调整、丰富,都会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生成和发展出许多新问题、新认识和新成果,因为不仅学生,而且教师的心态总是随着具体的教学情景发生变化,同时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处理在教学设计未曾预料、也无法预料的“课堂意外事件”,如果强行按照原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势必压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为学生任何一个思想的火花都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苗;如果任何一个课堂中生成的东西,教师都要顾及到,势必影响教学进度,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师处在一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教师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以应对这种局面,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教师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现代教学设计不能忽视个性的存在。因此,教师教学不能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可以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认真考虑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强调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的掌握往往成为评价学生的惟一尺度,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尺度,不易操作,致使教师、学校以及家长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重视不够,教师也未将学生这方面的发展纳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隶属于人的内心世界,而人是内心世界是极其复杂的,是难以揣度的,因而无法通过教师的传授而直接获得,必须通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实践才能不断地潜滋暗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托于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程实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学评价三个阶段,教学设计虽然对教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对教学过程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不可拘泥于教学设计,被教学设计束缚了手脚,一切应以学生为重,以教促学,应学生动而动、应情境变而变,对课堂教学各种变化进行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

总之,实施新课程,关键在教师,我们的教师必须不断对照新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较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发展、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统一。

第五篇: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哈尔滨市阿城区朝鲜族中学校

南文铉

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学习的结果,对于学习的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然就形成了接受性学习的局面,形成以书本、以老师为准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该改变以往的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即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新课程也明确提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要求我们老师讲究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设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备课,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教学设计要在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用等)、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其设计的主体也是人,而人是最为复杂的、最难以把握的,同时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因此,教师需要有统揽全局的能力,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宗旨。

一、传统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课程观中,课程内容规定着“教什么”,而教学则负责“怎样教”,课程与教学的界线泾渭分明。课程内容由政府和学者专家制定,教师的职责是踏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内容,是课程的实施者,很少有机会发挥教学自主性,只能跟在课程计划的后面亦步亦趋,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在这种课程观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主要表现在:

1、重教材,轻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一个最大的特色是“教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知识,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惟一尺度。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材与教参,力图将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纳入自己的预想中。随后,教师的教学过程便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一堂课基本上是按教师的预想进行,当教学设计的环节完成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要到考试时看学生表达的效果如何才知道。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缺少活力,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教得辛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即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下,他们必须去学习那些不想学、不愿意学的知识内容,学生也是学得很苦的,而且凭记忆学到的一些书本知识不能直接运用于实际,更是增添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2.重结论,轻过程

传统的教学设计特别关注结论的记取,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的结论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要获得的结果;教学的过程是指达到教学目标或获得所需要结论而必须经历的必要程序。传统的教学设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于是,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现成的结论、现成的方法、现成的说明,一切都是现成的,无需学生动手实践就可以将知识快速地储存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设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观

现代课程观与教学观认为,课程与教学二者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有机整合的关系。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美国学者塞勒等人做了很好的比喻:“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作为设计图纸,会对如何施工做出非常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这样,教师便成了工匠,教学的好坏是根据实际施工设计图纸之间的吻合程度,即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来测量的。”从这里看来,“教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 “怎样教”,但教学在课程面前还是能有所作为的,因为课程的实施依赖于教学,课程实施的程度取决于教学的水准。同时,新课程也明确提出了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开发者的新观念,另外,教师本身就是一种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的载体,这些优势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是大有作为。1.教学设计的系统观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个系统,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这四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必须全面地考虑四个因素在系统中的作用,而不能只重视其中二个或三个。因此,教学设计其实就是对这个系统的设计,教师要用系统的观点审视整个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设计要同时考虑到这四个因素,从而导致了教学设计更趋复杂。教师要从单纯设计教学媒介(主要是教科书)转向多维的立体设计,将设计的中心转移到人的身上来。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是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在沟通中,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来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设计系统观的理念中,教学不再是教师 “一言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在教学设计时还要关注到“系统”中的物的因素,如学习材料的选择、教学环境的控制等,因为这些客观的因素同样会影响到教学过程。教师要真正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来设计,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以实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2.为学习设计教学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习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就要相应地对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无论多完善的教学设计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变化、调整、丰富,都会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生成和发展出许多新问题、新认识和新成果,因为不仅学生,而且教师的心态总是随着具体的教学情景发生变化,同时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处理在教学设计未曾预料、也无法预料的“课堂意外事件”,如果强行按照原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势必压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为学生任何一个思想的火花都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苗;如果任何一个课堂中生成的东西,教师都要顾及到,势必影响教学进度,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师处在一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教师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以应对这种局面,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教师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现代教学设计不能忽视个性的存在。因此,教师教学不能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可以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认真考虑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3.知识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

新课程强调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的掌握往往成为评价学生的惟一尺度,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尺度,不易操作,致使教师、学校以及家长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重视不够,教师也未将学生这方面的发展纳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隶属于人的内心世界,而人是内心世界是极其复杂的,是难以揣度的,因而无法通过教师的传授而直接获得,必须通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实践才能不断地潜滋暗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托于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程实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学评价三个阶段,教学设计虽然对教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对教学过程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不可拘泥于教学设计,被教学设计束缚了手脚,一切应以学生为重,以教促学,应学生动而动、应情境变而变,对课堂教学各种变化进行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

总之,实施新课程,关键在教师,我们的教师必须不断对照新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较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发展、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统一。

2009年10月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南 文 铉

哈尔滨市阿城区朝鲜族中学校

地域及人文景观特征在生态园设计中的体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