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国家公务员考前必读: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平衡发展
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历来是公务员考试的热门主题,在此,中公教育总结十八大中相关的语句,供考生考前阅读,以提高作文水平。
1、生态文明建设是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力推进。环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环保战线要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中国环保新道路,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勇担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2、5年来,通过全方位的生态建设,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26.8%,森林覆盖率从34.7%提高到42.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
3、然而,仅有这些还不够。从目前的情况看,生态不文明做法普遍存在,生态文明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树立。同时,自然的价值还没有完全被承认,从社会观念上讲,对财富的拥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评判幸福的主要标志。
4、历经30多年快速发展,我们国家提供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提高,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在减弱。
5、过去我们定义产品,都是从生产角度定义。把树砍了,是一种劳动,树变成了产品。但把树砍了以后,它提供清新空气的重要功能损失了,清新空气这种生态产品就没有了。
6、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的确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7、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8、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9、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10、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11、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12、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容。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及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
1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4、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15、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16、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17、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发展和生态保护相辅相成,‘美丽中国’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把家园建设的更好,这就必须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加强生态竞争力的发展。
第二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平衡发展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平衡发展
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历来是公务员考试的热门主题,在此,中公教育总结十八大中相关的语句,供考生考前阅读,以提高作文水平。
1、生态文明建设是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力推进。环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环保战线要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中国环保新道路,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勇担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2、5年来,通过全方位的生态建设,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26.8%,森林覆盖率从34.7%提高到42.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
3、然而,仅有这些还不够。从目前的情况看,生态不文明做法普遍存在,生态文明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树立。同时,自然的价值还没有完全被承认,从社会观念上讲,对财富的拥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评判幸福的主要标志。
4、历经30多年快速发展,我们国家提供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提高,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在减弱。
5、过去我们定义产品,都是从生产角度定义。把树砍了,是一种劳动,树变成了产品。但把树砍了以后,它提供清新空气的重要功能损失了,清新空气这种生态产品就没有了。
6、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的确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7、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8、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9、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10、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11、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12、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容。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及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
1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4、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15、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16、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17、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发展和生态保护相辅相成,‘美丽中国’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把家园建设的更好,这就必须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加强生态竞争力的发展。
山东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http://sd.offcn.com/html/gongxuan/
第三篇: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是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现。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知、人类行为的规范、社会经济体制、生产消费行为、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社会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体制合理性、决策科学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行为自觉性、公众参与性和系统和谐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并不是偶然,从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以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再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再到现在的“十二五”规划,都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将“生态文明”纳人原有的三大文明的理论体系,表明生态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环境保护的问题,它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全体人民共同关注和努力。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给和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
虽说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如果离开生态环境这一前提条件,经济的发展就如同离开水的鱼,一开始可能还可以自得呼吸与蹦跶,但最终其生命还是会慢慢枯竭。经济快速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这制约着人们的生活,限制人们去从事某些经济活动,结果又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经济发展追求可持续,而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不同于工业文明无限地索取和利用资源,生态文明注重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的演进,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关系走向和谐,这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但需要经济发展为其提供足够的技术,金钱,人力等各方面的保障。
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意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以至于在中国存在很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利用不当,滥用,乱用现象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在中共十八大中,提出了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我国国情与历史发展来看,将生态文明建设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济建设是有深远意义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长期战略问题,切不可以发展经济就忽视生态文明建设。面对现在的环境困境,我们应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经济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稳定发展。
第四篇: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比翼齐飞
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比翼齐飞
作者: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生态建设提升到文明的高度,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近年来,广东抓住率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机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
坚持全面发展,制定“绿色广东”战略。早在2004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绿色广东”的战略决策,发展循环再生的绿色经济,培育以人为本的绿色文明,建设舒适优美的绿色环境,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并将“绿色广东”战略与经济强省、法治社会、人民富裕的目标有机地衔接起来,构成了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
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环境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根据广东实际,省委、省政府提出珠三角要坚持环境优先,东西两翼要在发展中保护,山区要保护和发展并重,坚持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根据这一思路,划定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三条红线”:对新建项目,凡环保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准上马;在建项目,凡环保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一律不准投产;已建项目,凡经过改造仍不达标的一律关闭。在着力构建国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的同时,又针对其固有的资源高投入、高消耗特点,着力解决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针对广东经济一直以速度型、外延型增长方式为主,土地告急、资源短缺、人口超负、环境透支的状况,省委、省政府提出,必须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通过市场的引导与有效的宏观调控,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39∶61,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634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3万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4700亿元增加到1.87万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跃过50%的关口。
加强环境保护规划,使生态建设进入科学化轨道。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要先行。从2003年起,省政府与国家环保总局(现为国家环保部)共同开展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组织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山区生态屏障的保护和建设。编制和实施了广东省碧水工程、蓝天工程、碧海行动计划,以及全省主要江河水质保护和防治污染等一系列规划。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树立法律、政策的权威。省委、省政府坚持依靠法制来规范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出台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广东省节约能源管理办法》、《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关于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为党纪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等,逐步形成了环保法规体系框架,依法处置各类环保问题。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和查处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问题。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切实履行环境执法监督职能。
推动节能减排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把节能减排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建立并实施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加强对重点耗能行业、企业的跟踪监管,严格项目准入。制定节能降耗、节电、节水、节材、节地等强制性能效标准,限制能耗高和工艺落后产业的发展。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施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消除污染隐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实施能耗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落实土地管理制度,调整土地利益机制,全面实施土地管理领导问责制。
抓好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省委、省政府创新环保责任考核机制,把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环境质量变化、污染排放强度和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等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建立健全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设的机制,推进企业清洁生产,逐步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创新投入机制,发挥财政的引导作用,增加环保投入;推进环保市场化改革,增加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协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河流水质达标责任追究机制、流域区域生态补偿制度等。
通过几年的工作,广东初步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共赢。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30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全国1/8,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财政总收入7750亿元,比上年增长34.7%。经济总量的大幅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6年,全省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99座,日处理能力达到724.3万吨,化学需氧量(COD)年削减能力达到44万吨,居全国第一。建成烟气脱硫的火电机组装机容量达1586万千瓦,二氧化硫年削减能力达40万吨,居全国第一。新增生态示范村镇113个,总数达475个。
总结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经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人们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短期内,虽然生态建设、节能降耗会付出一定成本,但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腾出环境容量,培育一批新的产业,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抓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核心。人与自然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要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影响,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建设生态文明,要着眼于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终极价值追求。生态文明建设,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物,在良好环境中生产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要重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也包括在全社会大力普及和提升生态文明观念,发展生态文化,培育生态道德。要把生态建设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到经济、社会、教育活动之中,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树立全新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家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四个文明的有机统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和高度。只有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执笔:丁晋清)
第五篇:2013国家公务员考前必读:美丽中国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3国家公务员考前必读: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新概念,在此,中公教育总结有关“美丽中国”的相关语句,供考生考前阅读,提高申论作文水平。
1、长期以来,在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民群众的温饱需求、富裕需求、保障需求、文化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使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更加美好。
2、当前,中国社会正步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在一些地方,涉及环境问题的上访、信访量居高不下,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这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而且将使我们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坚实,实现永续发展、长治久安。
3、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是我们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建设美丽中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4、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山川秀美,对林业建设来说,必须把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作为总攻方向,实现因林而绿、因林而美、因林而富。
5、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6、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目标需要坚持生态文明指引,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7、说到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
8、要从源头上、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坎,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9、仅仅是号召和观念转变还不够,需要我们的制度进行改革、改变,形成适应生态文明理念要求的制度。
10、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在实现我们这一代发展的同时,也要顾及后代的生存发展,这样才能保障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永续发展下去。
11、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12、要赢得真正的富裕文明,必须守住“绿水青山。
13、作为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应该努力追赶,谋求跨越,在这一过程中,更要把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当作第一位的责任。
14、生态文明是一种更高形式的文明,要想为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就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破解地方发展难题的出路所在。
15、一些重点水域出现水污染,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敲响了保护自然的警钟,需要我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16、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理应成为大家的责任和共识。
17、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更是每一位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担当。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巨大,但背后也看到了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经济的确取得发展,但环境、资源瓶颈制约越来越大。如何让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伴随良好的生态?这就要靠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观念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始终,体现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里面。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9、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对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工业文明的超越,中共前所未有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以及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均意义重大。
20、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新的层次。仅有GDP中的数字和指标,难以表现出更多的内涵,可感可知的„美丽中国‟描绘出的“发展中的美丽”令人期待。
21、我们不仅要强大富裕的中国,也要建设美丽的中国;不仅要增加GDP,也要提高生活质量,拥有健康,就要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
22、观念上的更新、消费行为的改变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全方位的参与,绿色价值观引导的绿色政策、绿色生产、绿色消费逐步到位,一个美丽的中国才会如约而至。
2013国家公务员考前必读: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平衡发展
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历来是公务员考试的热门主题,在此,中公教育总结十八大中相关的语句,供考生考前阅读,以提高作文水平。
1、生态文明建设是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力推进。环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环保战线要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中国环保新道路,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勇担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2、5年来,通过全方位的生态建设,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26.8%,森林覆盖率从34.7%提高到42.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
3、然而,仅有这些还不够。从目前的情况看,生态不文明做法普遍存在,生态文明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树立。同时,自然的价值还没有完全被承认,从社会观念上讲,对财富的拥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评判幸福的主要标志。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4、历经30多年快速发展,我们国家提供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提高,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在减弱。
5、过去我们定义产品,都是从生产角度定义。把树砍了,是一种劳动,树变成了产品。但把树砍了以后,它提供清新空气的重要功能损失了,清新空气这种生态产品就没有了。
6、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的确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7、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8、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9、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10、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11、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12、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容。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及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
1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4、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5、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16、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17、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发展和生态保护相辅相成,„美丽中国‟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把家园建设的更好,这就必须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加强生态竞争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