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看《生命敲响的警钟》观后感[大全5篇]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18-664122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9 21:11: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看《生命敲响的警钟》观后感

看《生命敲响的警钟》观后感

怀着复杂的心情,我观看了矿难篇——生命敲响的警钟,那一幕幕“双亲遭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看着日渐体衰的工人们艰难忍受那撕心裂肺的失子之痛,这是多么令人感伤的画面啊!

多起起事故不止一次地反映出了:我们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一些漏洞和问题。

温总理曾对河南煤矿安全事故有这样一段批示:从煤矿事故原因初步分析看,安全观念不强,违规作业任然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安全生产事关人的生命健康,事关社会安定与和谐的大局,是广大矿工兄弟的最大福利。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的生命放在首位。可是尽管如此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德国的小说家卡夫卡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人类的错误无非是人们无耐心,过于匆忙地将按部就班的程序打乱,用似是而非的桩子把似是而非的事物圈起来。”从国内煤矿事故统计资料看,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这些不安全行为具体表现为“危险”意识不强,安全知识不够,安全习惯不良。

为何我矿三违人员每个月都有发生呢?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手段,可能觉得自己安全的人比比皆是,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坏现象!试想想:当我们忙碌一天工作之后,不防抽出一点点时间,思考一下自己岗位安全知识是否合格?如有过失的是否已经改正过来!只有重复那些过失,我们才会犯错误。

我们是矿山的主人,特别是我们年轻人,是新时代的主力军,绚

丽多彩的二十一世纪美好的生活在等待我们去建设,去开创。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为了家庭永远的幸福美满,要时时想着安全,时时记着安全,让历史的悲剧不重演,让我们的矿山长治久安,其实那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尊重;对家庭、企业和社会的一种责任。

作为一名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危险无处不在,这让我有了100%的安全意识,安全是多么的重要,安全就是每当工友们去井下巷道工作时,我就会不停的叮嘱他安全第一,队干部要多用“婆婆嘴”向职工讲安全,努力通过安全教育,使我们广大职工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预防观;“安全源于责任心、源于设计、源于质量、源于防范”的责任观;“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时最大的浪费”的价值观;“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亲情观。营造一种“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还应加大考核力度,对不参加安全知识培训的予以一定程度的处罚。我们煤矿工人工作极其辛苦,通过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换来的报酬尤见其珍贵,可与我们员工生命安全相比,虽罚亦不为过,毕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生命不再重来,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大于天,让悲剧不再重演,让人生一路平安。我希望,从马路上传来的不是紧急的救护车声,而是来往车辆有节奏的喇叭声;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牢记“遵章守法,关爱生命”的安全活

动主题,让世界每个角落都充满欢声笑语!让生命之花开得更艳,我也希望有一天,我们会惊喜的看到:安全意识在心中,安全教育在进行中,安全措施在落实中。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工作没有及格,只有满分。让我们都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让安全从墙上,报刊上走下来,走进我们广大矿工兄弟的心中。

让我们绷紧安全弦,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我们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迈向新的辉煌,安全之路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起手来,让安全的警钟长鸣,为企业的发展,为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吧!

第二篇:看《2012》观后感

看《2012》观后感

今天,我爸爸给我放了一部电影《2012》,主要是讲世界末日的,我看得惊心动魂,差点把我心都吓出来了,我再心里想,如果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那我们该怎么办呢?那天晚上我一夜没睡好。

不过,我已经准备好了,哈哈,救生衣、游泳圈、潜水镜„„我看着这些,但又想,电影里的主人公都登上了诺亚方舟,我是否也可以去找一架诺亚方舟呢?我想着,爸爸来了,说:“你这小笨蛋,没有什么世界末日,如果有,我就带你去“诺亚方舟”,哈哈哈!

果然,12月21日下午,什么事也没有,我放下心了,又想起那些编制谎言的人,不禁倒吸一口气。原来是假的!

但我提醒大家,如果我们不爱护环境,终究有一天会是世界末日的,大家要好好爱护环境啊!

五年级:于施为

第三篇:《地球给人类敲响警钟》

《地球给人类敲响警钟》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简析

资源和环保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会关注地球母亲的现状及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忧患意识,增强其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母亲的思想感情;充分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自然法则、热爱大自然、崇尚人文关怀的态度,学会合作、交流,并培养其分析、反省、批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

《地球给人类敲响警钟》。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学生了解当今世界以及我们身边的资源状况,认识到

资源匮乏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树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

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知识: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及世界资源现状。

教学重点

了解当今世界以及我们身边的资源状况,认识到资源匮乏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树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探究性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结合课文内容搜集学生搜集、调查与资源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好准备以恰当的方式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和探究。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

(一)情境导入、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

1、出示课件:(展示了我国地大物博的场面,逐步出现人头攒动的场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汇报(同学们通过画面对比,意识到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太多„„)

2、出示课件:显示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地位(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人口数量与资源之间的关系)这个环节,试图让学生们了解,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而庞大的人口数量,无疑让我们的资源显得微不足道。

3、以同学们所熟悉的森林资源为例:师:我们的资源已经很少了,但是仍然有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在肆意地破坏„„

出示幻灯片(——人们砍伐树木的场景)

师:你能想象的出,这样下去将意味着什么吗?

生发表看法

师:今天,沙漠离首都北京不足70千米,如果在北京就能看到沙漠,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成什么样子?

(出示幻灯片:中国地图显示家乡离北京的位置,让同学们进 一步体会到我们生存环境将面临的危机)

4、幻灯片出示一组数据:(让同学们进而了解我国森林资源所面临的困境)

在这里,通过师生的进一步探究,了解我们的有限资源仍然在 遭受着破坏,如果这种破坏肆意下去,人类将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活动

(二)学生探究、了解身边资源利用情况及现状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森林资源的相关情况,那么世界范围内 其他资源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

唤起学生关注全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现状,唤起学生们的忧患意识 师小结:在导致各种资源匮乏的众多原因之中,人类过度地开发和毫无节制的使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那么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的身边,一些资源被利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布置的调查报告

此项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也反馈出学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师总结:珍惜资源,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活动

(三)感受交流 了解生物物种的现状

资源的匮乏,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了我们人类的正常生活,同时也让地球上的其他成员——生物物种面临着生存的困境,甚至走向了灭亡„„

那么当你看到这些我们还未谋面的朋友(出示课件:展示部分已灭绝的物种)就已经在地球上消失,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有哪写物种面临灭绝或者已经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

生:交流

教师以旅鸽为例,讲述灭绝的原因

唤起同学们保护生物物种的意识和投身环保的激情

出示幻灯片:文字显示科学预测的一些数据

揭示各种资源的匮乏以及物种的减少灭绝,带给人类的启示……

活动

(四)激情告白 珍惜资源可以从“我”做起

同学们发表对保护资源的一些自己的建议,以及板书自己的环保宣传标语

教师总结:

播放音乐——《地球你好吗》

40分钟我们仅仅是结束了我们的活动可是“ 珍惜资源、关爱生命„„”这一主题将继续延续和提倡下去,相信自己,相信你我,都可以成为这一主题的拥护者和践行者„„别忘了那句经典的公益广告语:只要人人前进一小步,我们的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

第四篇:MOOC为传统教育敲响警钟

MOOC为传统教育敲响警钟

近年来,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出现在大众面前。无论你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还是一名在职从业人员;无论你是为了兴趣体验,还是为了研究深造,只要打开网页,你就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享受名校名师授课,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MOOC为何物、会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哪些影响、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特别采访了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院长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教授。

高等教育将迎新挑战

北京晨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MOOC?

祝智庭:MOOC是“大众公开在线课程”的简称,2010年在美国初露端倪,2012年出现爆发性增长,《纽约时报》甚至称2012年为MOOC年。目前美国出现三大MOOCs运营机构:带斯坦福大学血统的Coursera和Udacity,是风险基金投资的营利性教育机构;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血统的edX,属于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这些机构的共同做法是允许任何人免费注册他们的在线课程,当学习者决定要拿学分时才需要交费。

按教学模式之不同,MOOCs分为xMOOC、cMOOC及tMOOC三类。xMOOC与一般网络远程教学课程无异,以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属于知识复制型的。以斯坦福的《人工智能》MOOC为例,学生主要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内容,辅以在线测评、同伴互助及编程练习;cMOOC则是让学生运用社交软件,围绕专题开展研讨,每1至2周探究一个专题,师生共同贡献思想,以建构主义、联通主义理论为指导,属于知识建构型的;tMOOC采取基于任务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新媒体传播课程中,要求学生利用工具独立编写一些数字故事,然后在网上提交作品,其间,老师仅起到指点的作用。目前,三大MOOCs机构(Coursera、Udacity、edX)的开放课程主要采用xMOOC模式。

北京晨报: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曾表示,“在线教育将引发全球高等教育的一场重大变革。”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您认为,MOOC将为我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祝智庭:从目前发展情况看,MOOC对高校教育的冲击波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名校发威;二是市场发力。在此形势下,国内高校普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名校蠢蠢欲动,想通过发展MOOC抢占先机。普通高校心存焦虑,坐观其变。

然而,对于MOOC的教育影响,国际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尔·盖茨在谈到MOOC时也持慎重态度,他说,在线教育无疑会发生,但不应该是讲授课的简单翻版,不能指望让学生光看视频拿学分。

如果我们解读一下MOOC隐含的关键词M(Massive,大众)、O(Open,公开)、OC(OnlineCourse,在线课程),就立即可以发现:MOOC并非新鲜事物。我国68所重点高校设立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验已经十余年,已经招收学生千余万,毕业六百多万,开发在线课程两万多门。

从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形态中也可以找到MOOC的影子。首先,大多数学习是通过在线课程完成的(符合OC);其次,入学门槛较低,班额很大,也算是准大众化(符合M);第三,面向各种背景的在职学习者,采取弹性学制,在招生对象、时间维度也是比较开放的。我国在线教育机构与美国MOOC教育机构相比,最大共性是名校办学、在线教育;最大差别有两点:一是我们投入名师资源有限;二是在管理机制方面,我们是先收费后学习。诚然,我国网路远程教育存在诸多弊端,有的地方甚至问题迭出,但这些问题大多与管理不良、自律不严、商利驱使之类的非学术因素有关。试想,如果我国高校全面推行MOOC,难道这些负面因素就会自然消失了吗?

因此,我们不必急着对大洋彼岸出现的MOOC风潮感到惊慌失措或者欣喜若狂。我们倒是值得静下心来,总结一下我国十多年来开展在线教育和开发共享资源的经验与教训,思考如何才能排除教育中的急功近利邪念、确立创新与开放教育理念、善用网络支持本校的日常教学和校际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才是硬道理。

北京晨报:MOOC为名校教师提供了公开比拼的“擂台”。您认为,这对于教师而言,是怎样的一个考验?来自哪些方面?

祝智庭:传统的教育方式多为知识遗传型,即教师用从其老师身上沿袭下来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灌输知识。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越来越不受用。MOOC首先给大学教师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失去知识垄断性的教师们职业生涯怎么过?我的建议是应该切实转变角色,从单纯的讲师变成“教练”,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或者说,教师要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建设性学习服务。

与大学流行的全程MOOC不同,美国许多中小学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课前在网上观看教学视频,这样老师就可以在面对面课堂上集中答疑和讨论问题。此类网上、网下学习活动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倒是值得大学去大力推广的。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要做好准备迎接信息化教育的挑战。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学生的权威知识源;二是转换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三是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与进行协同知识创新。

数字化实现教学改革

北京晨报:MOOC以强劲势头袭来,一时间,使得国内高校个个自危,“传统大学消亡论”甚嚣尘上。您认为,MOOC引发的这场教育革命真的会造成传统大学的灭亡吗?

祝智庭:教育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不能单纯地通过网络教学完全替代育人方式。特别对于理工科课程而言,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多的依靠实际应用与实验完成。或许有一天,虚拟实验将得到广泛普及,但这个过程比较曲折,也不会完全取代实际操作。文科学生也更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不该天天挂在网上,变成百分百的“虚拟公民”。

分析一下国际上MOOC机构的行为,如果算是成功的话,那么其成功要素可以归为三点。一是根植于开放课程资源。新西兰人很直白,办了一所“开放教育资源大学”。不过,如果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地基上构建谋利商业大厦的话,就已经背离了UNESCO于2012年倡导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让知识成为人类的共同财产”的精神。

二是得益于逐名效应,出于学习者对国际名校名师的仰慕,这一点只能令普通高校羡慕嫉妒恨。然而,名校教师未必教学高明,国际著名开放教育专家约翰·丹尼尔爵士揭穿了这一“谎言”,他说:xMOOC的谎言和悖论都与质量和教学法相关。第一个谎言是:学校的品牌是教学质量的象征。事实并非如此。那些开发xMOOC的知名高校,他们的声誉是因其研究而获得的,并没有资料表明他们在教学尤其是网上教学方面特别优秀。我本人的看法是:普通学校、普通教师也大可不必自惭形秽,因为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名校的MOOC不可能适用于每一类学生。普通教师也可能通过信息化教学创新让自己变成名师,普通学校也可能通过信息化教育创新变成名校。

三是归功于运作机制,先学习后付钱。这是美国人的商业高明之处,因为数字化课程资源可以无限复制,几乎不增加成本。如果换成开饭店的话,让顾客先品尝,觉得满意才付钱,谁办得起呢?

据上分析,单凭MOOC一阵风起,就轻言“传统大学消亡论”,未免有危言耸听之嫌。无论如何,大学课程教学中应该引入网络支持教学互动与适应性评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这是切实可为之事。

北京晨报:您认为,未来MOOC将对大学教育改革起到什么作用?除MOOC外,大学教育还应如何实现改革?

祝智庭:大学教育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我们不要让自己眼睛只盯着MOOC。除了MOOC,大学其实还有更大的可为空间,例如在课程体系的创新重构,数字化实验环境设计,多学科协同科研平台研发以及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如果能够取得突破的话,对于培养创新人才更有价值。诺贝尔2013化学奖颁给了“把化学实验室搬上网络”的三位科学家,应该对我们更具启发意义。我国高校在数字化科学实验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了,这是值得特别重视的。我们应该做到e-Learning(数字化学习)与e-Research(数字化科研)两手抓,并且创建两者互相融合的平台。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适应于信息时代的创新教育文化和灵活开放的管理体系。唯有胸怀信息化教育变革大格局,才能平心静气地去追赶国际先进教育,而不是被一些表面现象搞得集体焦虑,以致变形失态。晨报记者 王斌

实习记者 刘佳

MOOC 挑战下,大学如何应对

2013 年9 月中,“中美大学信息化建设校长暨CIO 座谈会”在上海召开。美国6 所大学CIO与中国8 所大学CIO 进行了一次交流,内容集中于教育的IT 技术,话题焦点是“MOOC 挑战下,大学如何应对?”美国第二代互联网联盟Internet2主席、乔治城大学及康奈尔大学前副校长David Lambert 说:“校园已经发生巨变,现在美国几乎所有大学的过程都依赖于IT 技术,大学的所有因素都将被技术所驱动,MOOC 推倒了大学的围墙,但也意味着IT 在大学的领导者地位变得至关重要。”与会的美国大学CIO 包括杜克大学副校长Tracy Futhey,纽约大学副校长Tom Delaney,乔治城大学副校长Lisa Davis,均从提升大学竞争力的战略角度,介绍了本校在面对MOOC 等新技术挑战下的各种策略。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副校长Robert Grillo :

教育经费越来越紧张,我们要找到很好的办法才能获得教育的投入。在移动的、大数据的、分布的环境中,我们要不断接受新的技术挑战。现在学校有2 万名学生使用WiFi,这些都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问题,而且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问题。

大学发展当下的挑战,类似MOOC,在学校对教职员工来说意味着什么,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谁将拥有这些知识产权,学生将如何选择,都是一些需要探索的课题。目前我们学校拥有250 门全球课程,共有5 万的学生注册了MOOC 课程,我们也将提供课件的下载和在线的内容,通过全球管理系统提供资源的分享。

我们即将面对大学发展的巨大挑战。我们非常推崇大学的品牌效应,那么,未来学生会如何选择,他们希望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学习,对大学都将是巨大压力。大学将进入高速的数字时代,为此,我们必须制定一个全球的战略。

杜克大学副校长Tracy Futhey:

杜克大学对MOOC 的战略一直是有变化的。

在第一年刚开始时,我们欢迎和鼓励优秀的并且得过教学奖的教授积极参与MOOC 的制作,以确保高质量的课程上网。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控制教学质量,这些课程不一定是规模最大或是得分最高的课程,但是我们挑选的都是优秀和有热情的教职员工。

第二年,我们又增加了一些标准来进行M O O C 课程的评估。M O O C 的目标是拓展新的教学方式,这不仅是照搬线下的课程,把线下的课程原封不动地搬到线上,我们挑选的部分课程需要学生花时间去实地操练,即在实践中参与,因此M O O C 课程不单是让世界上尽可能多的人去上这些课,而是希望更多的人去尝试更多的内容,然后把一些成果带到校园,带到课程中。

乔治城大学副校长Lisa Davis:

乔治城大学在10 月推出MOOC 课程,为此我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精力来设计这些课程,我们希望学校的品牌能够脱颖而出,希望选课的学生通过MOOC 课程的学习,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校园和我们的品牌。

关于MOOC 选课的流程,教授需要先提交MOOC 课程的提议,我们收到七百多份提议,评估委员会根据提案,选择审核哪些课程适合第一批上

线,影响选择的因素,包括品牌效应,以及是否符合乔治城大学的价值观等。我们也考虑课程的授课老师是谁,是否能在镜头前顺利地授课。我们也会为这些教职工分不同的层级给予资金支持。

目前总共涉及75 位学校的教职员,包括全球化、医学、生物、统计等课程,这些课程是乔治城大学的名牌课程,也是许多人选择乔治城求学的原因,这些课程是我们的首选。

我们之所以选择edX 作为合作伙伴,是因为他们非常注重教学。在乔治城大学有一个新的设计与学习的教学中心,主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创新,我们不是仅仅做一些教学视频上传,我们也希望上传一些PPT 等课件。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要建MOOC课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需要专门课程的设计者、IT 人员、3D 模拟技术人员、视频制作者。而不论是放在I-TUNES 还是edX 上,平台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开发课程内容,如何让技术更好地传达我们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加感兴趣。

目前我们还没解决学分的问题,这些课程是免费的,乔治城大学的学生可以选择这些课程,他们可以拿到证书,要拿到证书需要交费,我们需要时间来解决学分的问题。

变革高等教育?MOOC还差很远

12月12日,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作为近年来最火的互联网创业领域之一,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MOOC究竟能否推动高等教育革命、甚至取代实体大学课堂呢?《纽约时报》网站日前在一篇文章中指出:MOOC融入高等教育的实践目前困难重重,教学效果依然远不及大学课堂。

以下为原文内容要点: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本月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在100万名注册了MOOC的用户中,大约一半的人根本没去看过任何网络教学视频,而完成课程的人仅有4%。

那么,知名学府的MOOC对于那些没能上大学的人又有多大吸引力呢?宾大上个月发表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宾大MOOC的参与者中,80%的人已经具备了一定学历。

事实上,将MOOC引入正规高等教育的实践目前进展得并不顺利,而MOOC倡导者们在硅谷腹地进行的一次失败尝试,让很多人开始重新思考MOOC对于高等教育的意义。

今年1月,美国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与MOOC网站Udacity联合推出了3门学费低廉、能获得公认大学学分的在线基础课程。那场新闻发布会相当高调,加州州长也前去捧场。

这是一次中等规模的尝试,每门课程招收了大约100名学生,很多学生都来自加州西部港口城市奥克兰的一所特许高中。为了让他们能坚持完成课程,Udacity联合创始人、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教授塞巴斯蒂安?斯伦(Sebastian Thrun)聘请了在线导师为学生们答疑解惑。但是,三门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比在大学校园里差很多,例如代数课程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可以及格。这个项目在今年7月中止,不知何时会重开。圣何塞州立大学的发言人拒绝就此事发表任何评论。

热火朝天的MOOC行业并未因为这次失败的尝试走向衰落,一些MOOC先驱开始探索不同的课程模式,例如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而并非只是由教授讲课。此外,MOOC的热潮也推动美国众多大学纷纷上马互联网发展战略。

美国商业杂志《Fast Company》今年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斯伦的Udacity正在从大学课程向与企业合作的商业性培训课程转型。这篇文章为斯伦乃至MOOC行业招来了很多负面评论,有人认为MOOC变革高等教育的企图宣告失败、认为风投支持下的Udacity看重利润而忽视那些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学生。

而斯伦在接受采访时辩称:“我所关心的,是面向所有人而非仅仅面向精英的教育。我们想要让所有人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所有人铺就成功之路。我的决心从未改变。”

斯伦还表示,他并未放弃大学课程,而是与圣何塞州立大学一起改进课程以提升未来的教学效果。在一篇个人博客文章中,斯伦指出“没几个创意能在一开始就行得通,创新总是需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改进”。他还以手机做类比——手机也是经历了好几代演变才从当年的笨重“砖头”变成今天的样子。

斯伦强调,圣何塞州立大学和Udacity在今年夏季开设的第二期试点课程效果大有改观,代数和统计学的学生成绩甚至优于大学在校生。但是他没有提到一个重要事实——由于夏季课程面向所有人开放,所以一半学生都是已经有学历的。

圣何塞州立大学的一些教授表示,他们认为MOOC教学材料非常有用,还对试点课程中止感到失望。而MOOC业界先驱、MOOC相关研究曾获得盖茨基金会支持的乔治?西门斯(George Siemens)表示:MOOC正在“从炒作热点走向实际应用”,以MOOC变革大学教育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事情,未来的一大挑战是让面向成千上万人的在线课程带给每个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悠拉)

第五篇:质量安全之敲响警钟

初来乍到的新工人;好奇爱动的青年人;

调换工种的改行人;力不从心的老工人;

急于求成的糊涂人;习惯违章的固执人;

手忙脚乱的急性人;心存侥幸的麻痹人;

不懂规程的法盲人;凑凑合合的懒惰人;

冒冒失失的莽撞人;遇到难事的忧愁人;

吊儿郎当的马虎人;受了委屈的气愤人;

冒险蛮干的危险人;情绪波动的心烦人;

满不在乎的粗心人;大喜大悲的异常人;

投机省事的取巧人;不求上进的混混人。

看《生命敲响的警钟》观后感[大全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