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有机农业助推休闲生态游
编辑:醉人清风 识别码:18-574625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13 03:10: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有机农业助推休闲生态游

有机农业助推休闲生态游

“**发脉,淄水润祥,人杰地灵神韵悠长……”朝气蓬勃的《**镇之歌》唱出了来自辰巳峰峦的昂扬气魄。**镇位于淄博市**区南部山区,地处**、沂源、莱芜三县市交汇处,这里**流经全境,群山叠嶂起伏,生态环境优美。

这里有蓝莓、草莓、薰衣草、韭菜、山楂等众多有机品牌的生态农业基地,有山东省摄影家

协会创作基地,有山东省自驾游示范基地,有创作、摄影的秀丽风景。该镇以“走进**镇,享受大自然”为主题,以生态、休闲、商务、体验、创作为理念,立足**镇生态优势,以节会为媒,全力打造生态旅游镇。

有机农业搭载旅游快车

**镇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在山东山里阿哥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流转土地4000亩,重点培植以蓝莓和干坚果为主的农产品培育栽植园区,发展以商务接待、餐饮服务、休闲娱乐为主的生态休闲园区,以摄影创作、汽车自驾游、采摘体验游为主的生态旅游基地。

作为淄博市唯一种植蓝莓的山东山里阿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蓝莓基地,座落在群山环抱中,形态各异的景物点缀山间,偶有潺潺的清涧和静谧的村庄,让游客感受到许些惬意,让人不曾想到山中自有如此美景的存在。到了青春五月,颗颗蓝莓果儿似珍珠玛瑙般挂满了枝头,每年5至7月份是蓝莓的采摘旺季,吸引了铁骑队、自驾游、驴友团队、摄影爱好者等自由采摘游客购票入园采摘游乐,在这里还能品尝到蓝莓果汁和蓝莓酒,在这如此美景中,斟上一杯美酒,可当美哉……

据该镇负责人介绍,类似山里阿哥这种过千亩的生态农业基地,**镇目前已有15个,每到蔬菜瓜果、鲜花盛开时节,都会吸引大批的城市居民前来休闲观光、采摘游玩。据悉,该镇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吸引资本进山、项目进山、人才进山,坚持以公司化运作发展有机农业,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实行土地集中连片开发种植,以建设高标准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带动全镇农业发展。

个个农场连成片,一年四季瓜果香。近年来,**镇借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优势,引导农产品深加工、精包装,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第二产业的有序发展。大力扶持生态农业助推生态旅游业发展,努力打造以生态农业带动旅游,以旅游促推生态农业和三产服务业的良好格局。目前,**镇通过打造100公里的生态路网,将所有的生态农业园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力助推了农业开发公司、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为前来进行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的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一带二,二带三”,生态农业的发展壮大,不仅带动了第二产业的有序发展,增加了大量的人气,把第三产业也快速的拉动起来,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静态”风景、“动态”休闲、天然氧吧体验

**镇境内生态环境优美,群山叠嶂起伏,南部属片麻岩,北部为石灰岩,具备各类经济作物生长条件。位于**山麓,自然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为46.2%,山体植被覆盖率为80%,**流经全境,三条支流长约35公里,水质甘甜、纯净,富含氡、锶、镁、硒、铁、锌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市级重点水资源保护地。境内有三府山、辰巳山景区,杨峪、五老峪原生态景区等景点美轮美奂,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发展度假游、生态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条件。该镇被山东环境科学学会授予“山东省特色生态产业示范乡镇”称号,被山东省旅游局授予“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称号,被山东省经济学会、山东县域经济研究会授予“山东有机农业第一镇”荣誉称号。

条条如丝带般的100里生态路网,将山东元宝枫种植基地、淄博薰衣草种植基地、王家庄湿地公园、山东黑木耳种植基地、**村草莓、韭菜专业合作社、山东山里阿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蓝莓种植基地、淄博颜春有机山楂种植基地等等几十家种植养殖基地连接在一起。游客们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同时,还能体验各种的运动项目,自驾车、山地自行车、登山、垂钓、摄影等运动休闲体验,充分贴近大自然的有氧运动,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又愉悦身心。在淄博得茂实薰衣草种植基地,我们看到几对恋人正在拍婚纱照,身穿少女梦想的嫁纱,在浪漫的紫罗兰色薰衣草国度里,像梦幻的天堂一般美丽;在山间蜿蜒的生态路上,一群穿梭在的“铁骑战士们”快速的掠过,像雄鹰一般翱翔在青山绿水间;张家台水库,垂钓爱好者有的静坐在岸边,等待着;有的已满足的收起鱼竿,尽情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在这安静的湖水边,垂柳、野花、凉亭都那么的安静,那么的惬意,如同巨幅山水画卷铺展在天地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做好生态旅游 打造服务型政府

发展有机农业、发展生态旅游,能给该镇带来什么?

见到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他说:“现在的政府已经逐渐成为服务型政府了,主要是做好招

商引资,做好协调工作,为农业公司发展做好服务,为当地老百姓增加收入……”

该镇党委书记**坚定的说:“现在全镇大力实施资本进山、项目进山、人才进山战略,将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融合促进,全力打造有机农业升级版,促进旅游业并带动第三产业协调、有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逐渐实现有机农业网络化,以打造电子交易平台,实现网上交易,通过电

子交易拉动、牵引**镇全部农贸产品的发展;生态旅游网络化,通过网络平台推出旅游资源,搭建旅游资源共享平台,吸引广大旅游爱好者观光旅游。”

为了打造以“观光农业”为主导的生态旅游镇,该镇流转土地3.5万亩,成立专业合作社30个。其中蓝莓种植面积4000亩,金银花种植面积10000亩,草莓种植面积2000亩,薰衣草种植面积900亩……目前,现代农业规模逐渐扩大,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生态旅游升级改造。该镇立足有机农业迅猛发展和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优势,积极做好全镇总体规划、生态旅游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策划实施辰巳山、三府山—杨峪、五老峪—**“两山两峪一泉”有机生态观光旅游主线路,并依托100公里生态路网,发掘和强化各景点特色,突出文化内涵、自然生态和有机农业观光休闲,打造南部山区特色生态旅游品牌。

同时,该镇积极做活节庆旅游。以“走进**镇,享受大自然”为主题,立足**镇生态优势,以生态、休闲、商务、体验、创作为理念,以节会为媒,成功举办了“**镇生态旅游年启动暨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揭牌仪式”,百名省市区摄影爱好者和30余家新闻媒体前来采风。同时,举办了以“走进**镇,享受大自然”为主题的摄影大赛,举办了“平安自驾游”活动、“**镇首届蓝莓节暨山东省汽车自驾游示范基地创建启动仪式”。该镇通过各种形式,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生态资源,不断加大推介力度,以生态建农业,以农业带旅游,逐步打造出集“生态观光—运动休闲—采摘游乐—农家体验”为一体的现代休闲旅游品牌。

第二篇:生态有机农业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是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有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

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领导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也称为布伦特兰报告书)中所载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的、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全球的园林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响应,并致力于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园林景观设计结合起来。

1993年10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发表了《ASLA环境与发展宣言》,提出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视角下的可持续环境和发展理念ASLA提出:景观是各种自然过程的载体,这些过程支持生命的存在和延续,人类需求的满足是建立在健康的景观之上的。因为景观是一个生命的综合体,不断地进行着生长和衰亡的更替,所以,一个健康的景观需要不断地再生。没有景观的再生,就没有景观的可持续。培育健康景观的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恢复大量被破坏的景观的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便是可持续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专业目标。

1938年,德国地理植物学家特罗尔首先提出了景观生态学这一概念。70年代后,全球性资源、环境、人口、粮食问题日趋严重,加之生态系统思想的广泛传播,使景观生态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所在。

1991年5月,马世骏和边疆共同拟订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生态农业是因地制宜,应用生物共生和物质再循环原理及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系统工程方法而设计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其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

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对于生态观光农业的概念,理论界一直在探讨,各地学者纷纷陈述自己的观点,且表述各异。在此文笔者的研究中,将生态观光农业归属与生态农业范畴。可表述为: 在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建立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的基础上,再通过市场定位、旅游规划、园林景观设计、科学管理等,使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以带来更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此外,在笔者理解中,“生态观光农业”还应包含另一层含义,即生态观光,也可称生态旅游。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它不仅被用来表征所有的观光自然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被观光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是在可持续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开展的旅游活动。在越来越多以旅游活动为主要破坏污染原因的案例出现后,人们意识到旅游业的增长应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而生态旅游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可持续的有效途径,它对于生态观光农业的旅游发展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基于以上两个含义,生态观光农业园便能协调发展与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良胜循环体系。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是指在调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态观光农业园生态农业系统的生产特色与结构,并根据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发展趋势,综合协调观光农业园的总体布局、功能结构,促使生态观光农业园与当地自然环境系统大背景的融合与共生,并结合观光农业园的地域、文化、旅游特征进行设计的构想和安排,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是生态观光农业园发展与运营的基础。生态观光农业园要永续发展经营,进行可持续的、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是相当重要的条件。

第三篇:生态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经典案例

生态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经典案例

——山合水易“北京满庭芳·‘鲜葡生态庄园’

概念性规划”

生态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生态、休闲、时尚、高端······这些都是现代人们热衷追求的词汇,在旅游规划设计方面,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生态休闲农业也出现了。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北京满庭芳·“鲜葡生态庄园”就是一个生态休闲农业项目。

位于房山区良乡镇刘丈村的北京满庭芳生态观光园处于南六环、良官路、长周路和京广铁路的包围之中,距离北京城区约1小时车程,交通便利。从2003年发展至今,满庭芳生态观光园已经形成了以种植优质无核葡萄为主的生态观光模式,同时也是北京地区最大的美国红宝石无核葡萄种植区。除了葡萄种植区,满庭芳生态观光园还开辟专区种植时令无公害蔬菜、农作物,并开发了会员蔬菜种植区、土鸡养殖区。为了顺应市场,在已有基础上扩大规模寻求更好发展,该生态园找到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经过山合水易专家们的规划设计,该项目围绕区域内的发展环境,形成了大棚示范种植区以及滨水区,进一步丰富了资源类型,同时为未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通过对项目地的考察研究,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认为满庭芳生态园正处于项目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对项目中三个地块功能的整合,可以实现生态园的转型升级,以应对目前北京及周边休闲市场的需求。针对于此,专家提出了“133”的发展理念,打造传统观光园升级的典范。

(一)一个升级:从葡萄精品种植到生态休闲体验 从原有的葡萄等鲜食水果种植,过渡到以水果种植为环境塑造的基础,充分融入休闲配套设施,以满足人们周末度假、季节采摘、商务会议等等需求,打造京郊又一个休闲度假旅游的品牌。

(二)三区合一:景区、园区、社区

本项目以农业为出发点,以农业休闲、生态旅游景区打造为重点,以示范园区种植为农业产业引领基础,同时结合综合性的需求打造休闲度假社区,因此,在项目中景区的标准配套、园区的深度开发以及社区的良好环境是整合结合点。

(三)三位一体:观光、休闲、度假

项目中的三个片区,相互间以农田、村落和乡间道路隔离,这从一定程度上对于每个区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应对目前的休闲化的要求,能够将观光、休闲、度假充分融合是项目地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本项目的420亩地,分布在不同的三个区域当中,周围被农田、乡间小路阻挡。因此,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将三个区域通过鲜食葡萄种植的主题相串联,在主题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品质和体验方式,总结为“一廊,三区”,即葡萄生态走廊、鲜果时光景区、农业种植示范区、滨水度假社区。

(一)一廊:葡萄生态走廊

葡萄生态走廊是项目中各个区域的串联点,基本通过葡萄廊道、生态小路等形式串联,游客可以步行或者乘坐电瓶车来完成整个区域的游览,同时有效的与项目外的农业景观相协调。

(二)三区:鲜果时光景区

占地80亩的鲜果时光区,是项目原有服务区的升级改造。由于区域内高压线密集,不适合开发高端体验类项目,因此在大力发展葡萄种植的基础上,增加区域内的休闲功能。其核心功能包括:葡萄种植、停车集散、农耕体验、有机种植、鲜果采摘、儿童游乐、生态住宿、商务会议等。

(三)三区:农业示范园区

此区域占地150亩,主要以大棚种植为主,培养优良品种。旨在满足各农业团体、企事业以及机关单位、学校的农业科普需要。

(四)三区:滨水度假社区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将这180亩的区域打造为休闲社区,依靠现有红宝石葡萄的种植、以及大面积的水塘、良好的片区环境,使其区别于其他两块区域,形成高端度假及VIP活动区域。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北京满庭芳·“鲜葡生态庄园”,是生态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典范,该项目也产生了相当大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

第四篇: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典范

秀兰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科0901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在对传统农业、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系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有机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和主要发展方向;通过详尽剖析我国现阶段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旨在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与借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因此,发展有机农业对我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业传统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中国已加入WTO,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农业的现代化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领域,实现农业的“战略产业”地位[ 2,3]。纵观历史,中国作为世界上农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三个阶段。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从过分迷信技术力量和人定胜天盲目执著的现代石油农业到追求“与自然秩序相和谐”“天人合一,物土不二”的有机农业,农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否定和肯定、摒弃和吸收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不断再认识、科技手段和开发能力不断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环境观不断发展、完善和成熟的过程。

当前,世界农业和农村发展主要面临四大难题,一是食物安全,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十分严峻,具有长期性;二是安全(质量)食物;三是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四是农民增收与经济安全。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阶段,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经验,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解决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突破绿色壁垒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协调统一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 4][ 1]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历程

脱离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中国便进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阶段。传统农业提倡“天人合一”的系统生态观,强调因地、因时、因物制宜的“三宜”耕作原则,也即“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 [ 6,7]。然而,传统农业是建立在人类过分崇拜自然、被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但仍隶属于生产力相对稳定而低下的农业范畴。传统农业以人畜力为主,技术基础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对自然的依附状态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必然决定了其经营分散和规模狭小的特点,势必影响了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合理利用,导致农、林、渔生产结构上的不协调,最终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广泛应用化肥、农药、生长素、转基因技术等,带来了诸如水土流失、食品污染、品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现代农业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和不持续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替代农业研究运动的推动下,旨在探求农业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生态农业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有机结合,适度合理的投入技术和劳力,运用种植业和养殖业食物链的网络来达到资源的多次增殖循环利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生产潜力的深度开发。实践证明,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三方面的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为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常规农产品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实施农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主要技术障碍,食品质量和安全已经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必须进一步严格监控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顺应世界有机化的发展潮流,真正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有机农业在肯定与否定、继承与摈弃传统农业、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并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有机农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博大精深的环保文化内涵,开发有机食品不仅是实现环保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是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和重要保障。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贸易总额1995年为30万美元,1997年达到800多万美元,1999年又猛增到1500万美元,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可见,有机食品已成为我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并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 8]。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分析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往的配额、许可证、关税等国际贸易壁垒正在逐步取消,而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则呈日益增强的趋势。“民以食为天”,在消费者环境意识大大提高的今天,“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其主动适应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从根本上提高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体而言,我国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如下战略意义:①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能源危机、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等一系列问题。②有利于解决农村人口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妇女加入到有机生产体系中,提高妇女社会经济地位。③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促进当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避免因长江、黄河上游重要功能区的环境破坏,保护西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基因库。④有利于实施科技扶贫战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及其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9]。

可见,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客观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一方面可以实现我国有限资源的持续利用,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进程,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2.2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1994年OFDC的成立,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创造了必要的现实条件和技术支持。1999年OFDC顺利通过欧盟和美国的有机食品认证专家对OFDC有机认证的评估,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有机食品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有机农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国际有机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为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近年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全球有机农产品销售额2000年为180亿美元,2006

年根据OrganicMonitor的数据达到了386亿美元,是2000年的两倍。美国是有机农产品最主要的消费国,2006年美国市场销售额达177亿美元。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有机农业生产增幅趋缓,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再者,中国国内有机消费市场发展迅速,增长潜力巨大。国内市场自2000年启动以来,增长迅速,2006年销售额达到56亿元,未来几年,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中国将会成为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机农产品消费国。世界的有机化潮流为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市场机遇,国际国内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发力度较小,污染相对较轻,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化肥、农药,这为我国加快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转换,发展有机食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此外,有机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经过适当的技术培训,很容易成为发展有机农业的生力军。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策略与前景展望

3.1 中国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探讨

(1)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进一步利用和完善传统农业中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将生物多样性利用、立体种植、时空布局,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等可持续技术应用到我国有机农业建设体系中去。

(2)利用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生态农业已取得的成熟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生态工程技术措施。我国可以借鉴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如专家提出完善理论,政府部门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参与探索实践等,加快生态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变,以获得更多的理论和技术来推进我国有机农业的顺利发展。

(3)借鉴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国外有机农业是以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成熟的市场需求为驱动,以严格的质量监控为保证,以定期的咨询服务为依托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导致理论基础缺乏,市场体制不健全,政府部门过分干预的现状。所以,我国必须从市场需求和资源存量双重因素人手,把握农业发展的新契机,在资金方面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并制定发展有机农业的相应政策法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机农业经营体制及合理模式。

(4)建立科技支撑平台,提高与完善我国的有机农业技术。我国必须尽快弥补“有机农业技术专业化”空白,培养专门技术人员,为我国有机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依托。目前有机农业正面临着基因工程、污泥利用、辐射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严峻挑战及其自身技术的持续性问题[ 10],我国必须加强有机农业基地建设与实践探索,完善有机食品深加工技术,提高有机产品增值潜力,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5)加强有机农业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完善我国有机食品的认证体系。进一步强化中国有机农业认证机构的能力,提高认证机构的国际地位,加强中国现有的认证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探索推动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为中国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3.2 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前景展望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经济与环境的互动必将推动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有机农业,不仅有利于实现我国有限资源的持续利用,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有效结合,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市

场国际化进程,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突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限制,加速我国农业产业的战略结构性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因此,我国必须以农业经济产业结构性调整为契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品种质量的整体改善与提高,认真总结和发掘我国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经验,加快生态农业向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转变,大力加强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研究,尽快建立有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实现科研、服务、生产、贸易一体化;同时顺应世界有机化潮流,把握市场机遇,积极开发有机食品,促进有机农业向产业化、规范化与国际化的方向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 11]。

[ 1 ]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1~5.[ 2 ] 钦佩等.生态工程学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60~72.[ 3 ] 张壬午等.论农业生态工程[J].生态农业研究,1998.6(1):14~18.[ 4 ] 吴文良,孟凡乔.国际有机农业及我国生态产业发展探讨[J].中国蔬菜,2001(3):3~7.[ 5 ] 卞有生等.国内外生态农业对比——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69~75.[ 6 ] 宗良纲等.我国传统农业持续性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9,20(2):

42~47.[ 7 ] 席运官.有机农业与中国传统农业的比较[J].农村生态环境,1997.13(1):55~58.[ 8 ] 朱玉龙.有机农业、有机产品与质量认证[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1998(7):13~18.[ 9 ] 高振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有机农业[J].农村生态环境,2001,17(2):1~4.[10] 陶思明.中国的有机食品及其产业化发展[J].环境保护,1998,(4):38~40.[11] 程国强.WTO框架下的中国农业[J].世界农业.2000,(5):3~4.

第五篇: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和食品的品质产生了独特的要求,追求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已成为一种时尚。全球农产品贸易和消费也出现两个新走势:一是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二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尤其是近几年发生的疯牛病更刺激了欧洲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已经习惯了工业化农业的人们,现在前所未有地关注食品的安全和品质。

目前全球的农业发展大体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的常规农业,追求的主要是数量目标,常规农业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形式;另一种是拒绝使用化学合成物的有机农业,这一模式以生态为目标;第三种模式是有限度地使用化学合成物的可持续农业,这一模式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双重效应。与农业生产模式相对应,食品也可大致分为普通食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

90年代初,日本和欧美国家就兴起发展有机农业的热潮。日本农林水产省在1988的《农业白皮书》中首次正式提出发展有机农业问题;随后,又制定出有机产品的标准,并且已经正式实施。德国、丹麦、英国、美国、奥地利等国家早就积极从事有机农业,并实施鼓励发展有机农业的政策。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由各国首脑参加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确立了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从而推动了全球有机农业的发展。尽管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传统的食品高出50%以上,但市场销售额将会不断上升。专家预测在今后10年内,全球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将从目前的10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卫生标准,设置安全壁垒。如美国对我输美蔬菜实行HACCP体系管理,日本也将于今年开始实行;《欧盟有机食品法规》规定,2002年出口国如果没有建立与欧盟要求相符的有机食品保证体系,将被列入为第三国,断绝出口途径。其实很多工业发达国家,由于受到资源条件限制,有机食品自给能力很低,主要靠进口。如德国、荷兰、英国每年进口的有机食品分别占有机食品消费总量的60%、60%、70%。美国所需的有机食品80%靠进口。有机食品正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

我国是世界头号水果、蔬菜生产大国,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果蔬出口仍是小国,达不到总量1%。如何由果蔬大国变为出口大国,关键在发展有机食品。我国具有开发有机食品的有利条件:一是蔬菜产业属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价廉,与发达国家相比,蔬菜产品具有生产成本低的最大优势;二是我国很多传统农业技术可以直接运用于有机

农业生产;三是我国许多山区、边远相对落后地区及广大西部地区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或农药,利用这些自然优势,这些地区很容易转变成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四是我国生物种类繁多,且绝大多数品种未经过基因重组,可以通过常规选育,开发成为有机食品。日本贸易官员认为,有机食品是今后中国向日本出口的最有前途、最有附加值的产品。但想真正利用加入WTO这一历史机遇,促进有机产品发展并融入国际市场,当前必须尽快制定国际上认可的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范、产品标准,实际与国际接轨。把握机遇,发展有机食品生产,不仅可明显提高中国食品出口档次。西部开发战略中也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有机农业: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典范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阶段,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经验,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解决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突破绿色壁垒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协调统一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贸易总额1995年为30万美元,1997年达到800多万美元,1999年又猛增到1500万美元,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可见,有机食品已成为我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并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世界的有机化潮流为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市场机遇,国际国内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一要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进一步利用和完善传统农业中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将生物多样性利用、立体种植、时空布局,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等可持续技术应用到我国有机农业建设体系中。

二要利用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生态农业已取得的成熟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生态工程技术措施。我国可以借鉴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如专家提出完善理论,政府部门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参与探索实践等,加快生态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变。

三要借鉴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国外有机农业是以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成熟的市场需求为驱动,以严格的质量监控为保证,以定期的咨询服务为依托而不断发展壮大

起来的。目前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导致理论基础缺乏,市场体制不健全,政府部门过分干预的现状。所以,我国必须从市场需求和资源存量双重因素人手,把握农业发展的新契机,在资金方面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并制定发展有机农业的相应政策法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机农业经营体制及合理模式。

四要建立科技支撑平台,提高与完善我国的有机农业技术。我国必须尽快弥补“有机农业技术专业化”空白,培养专门技术人员,为我国有机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依托。目前有机农业正面临着基因工程、污泥利用、辐射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严峻挑战及其自身技术的持续性问题,我国必须加强有机农业基地建设与实践探索,完善有机食品深加工技术,提高有机产品增值潜力,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五要加强有机农业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完善我国有机食品的认证体系。

有机农业: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典范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阶段,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经验,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解决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突破绿色壁垒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协调统一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贸易总额1995年为30万美元,1997年达到800多万美元,1999年又猛增到1500万美元,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可见,有机食品已成为我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并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世界的有机化潮流为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市场机遇,国际国内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一要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进一步利用和完善传统农业中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将生物多样性利用、立体种植、时空布局,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等可持续技术应用到我国有机农业建设体系中。

二要利用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生态农业已取得的成熟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生态工程技术措施。我国可以借鉴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如专家提出完善理论,政府部门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参与探索实践等,加快生态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变。

三要借鉴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国外有机农业是以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成熟的市场需求为驱动,以严格的质量监控为保证,以定期的咨询服务为依托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导致理论基础缺乏,市场体制不健全,政府部门过分干预的现状。所以,我国必须从市场需求和资源存量双重因素人手,把握农业发展的新契机,在资金方面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并制定发展有机农业的相应政策法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机农业经营体制及合理模式。

四要建立科技支撑平台,提高与完善我国的有机农业技术。我国必须尽快弥补“有机农业技术专业化”空白,培养专门技术人员,为我国有机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依托。目前有机农业正面临着基因工程、污泥利用、辐射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严峻挑战及其自身技术的持续性问题,我国必须加强有机农业基地建设与实践探索,完善有机食品深加工技术,提高有机产品增值潜力,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五要加强有机农业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完善我国有机食品的认证体系。

有机农业助推休闲生态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