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中国生态经济的发展状况
试论中国生态经济的发展状况
内容提要:生态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令人担忧,它所涉及的诸多问题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对此状况作一分析,简单地论述生态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日渐衰微的相关原因,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经济发展
一、我国生态经济学的现状
关于生态经济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都能得出自己的理解。我个人认为生态经济就是将生态因素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在这个框架中去分析诸多生态因素与复杂的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的关系,以便谋求经济活动与生态变化的平衡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就是将生态学和经济学相关联的因素进行研究以探求某种规律促进经济和生态在发展上的共赢。了解了生态经济和生态经济学的定义之后,我们就会比较容易地发现在我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现状,从而更清楚地发现其中所存在的社会、经济等领域的诸多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有学者认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生态经济正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企业竞争进入的焦点领域。①是否真的如此,有必要来了解一下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传统的经济学研究在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深刻影响下注重关于不同社会制度下劳动及其相关理论的分析,而对于那个时代没有出现的生态以及与此相关的诸多问题无法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中。我国由于特殊的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学不仅研究较晚,而且不懂得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因此在国外的生态经济研究如火如荼的时候,错误观念的影响就使得中国的生态经济从一开始就历经波折,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论如何,关于生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毕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相关的理论著作随着研究的深入也相继出现,如许涤新先生主编《生态经济学》、姜学民等编著的《生态经济学概论》(1985年)和马传栋先生所著的《生态经济学》(1986年)的出版,这标志着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得以独立发展,自此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成果,都说明生态经济学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① 廖卫东《论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趋向》《经济纵横》2001-0
3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管与其他国家相比,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在所有领域的研究似乎一夜之间都在探讨怎样做到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却进入了一个相对淡漠时期。我国的生态经济学研究显然是比较浮躁的。还没有确定其研究范围和内容,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范畴、方法,未揭示生态经济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运行过程。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建立高效的生态经济需要诸多的条件,比如丰富的自然资源、高质量的综合环境、合理的经济结构以及人口特征等,我国要做到这些还任重道远。
二、生态经济学衰微的原因探析
我国生态经济学研究不断衰微存在多方面的因素。首先,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提高了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机会成本,而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带来了利益的多种选择,在利益最大化和利益共享的今天,机会成本相对较低的领域容易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大量的优秀研究人员不断流失到其他领域的现象毫不为奇;其次,生态经济学尽管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却始终没有建立起自身特有的理论体系,它们仍然承袭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理论,只是简单地、机械地延伸至生态经济学方面,现有生态经济学的成果绝大部分采用的是规范性的描述,而作为反映人与自然关系,以价值形态来反映社会生产过程能量运动的生态经济学,而事实上,生态经济学是所有经济学科中最应该采用实证方法并使用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计量分析方法的。②我国的生态经济学从这个意义上说,还不能真正成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学科。正因为没有打好其自身的坚固基础,它根本无法避免其他学科的强烈冲击,更主要的是,近年来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炙手可热,它既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同时又紧随国际经济领域的研究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势头;再次。生态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性很强,这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在学术界其实一直注重利益既得,这种既得的利益往往会刺激研究者的研究热情,而事实上是,生态经济理论与我国的客观实际及其需要联系是不紧密的,这势必会导致生态经济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死角”:研究者本身无法看到实际利益,所研究的成果也无法及时地指导中国的实际,不能带来人② 杨文进《生态经济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生态经济》2001-0
3们所需要的利益。可是从我国的客观实际看,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又急需一门理论来因势利导。
三、相关对策的探讨
一般认为,一门学科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理论上的。众所周知,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需要解决的较为紧迫和重要的课题,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研究和解决经济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等问题为目标的,所以从理论上讲,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而极具发展潜力的学科,因此它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要发展中国的生态经济学则需要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付出更大的努力,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经济学研究,同时要积极地介入社会经济活动,注重生态经济学与相关领域的联系,把理论研究真正地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改变我国生态经济研究理论分析过多而实证分析不足的情况,以尽快地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方法、范畴和内容。尤其是建立生态价值理论,改变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单一格局。另一方面是实践上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才具有生存的必要和发展的前景,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道理。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就必须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密切结合,我国的生态经济学研究,显然是规范分析过多而实证分析不足对关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生态经济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这就要求研究者综合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实证分析。
第二篇:江北区经济发展状况
第一章 江北区经济发展状况
江北区是重庆市主城核心区之一,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北岸,东南西三面分别与巴南、南岸、渝中、沙坪坝四区隔江相望,北与渝北区接壤。
2012年1-12月,江北区实现GDP 527.8亿元,增长13.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0.5亿元,增长15%;其中区级税收达55.1亿元、占财政收入的68.5%。城镇居民收入24847元,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64元,增长12.4%。
201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6亿元,增幅为8.5%;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129亿元,同比增长17.2%,总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
2014年上半年,江北区的经济公共财政收入呈现平稳增长态势,第一季度公共财政收入为155,226万元,同比增长9.7%,完成预算的21.2%,但江北区第一季度的财政收入已经被接壤的渝北区超过,屈居全市第二。相对于江北区来说,渝北区在财政收入上目前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导致江北区失去财政收入第一宝座的主要原因是渝北区汽博中心的快速发展。2005年投入运营的汽博中心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销售额在2011年已经达到了175亿元人民币,这大大的增加了渝北区的财政收入。江北区虽然发展势头依然很好,但全区却没有一个像汽博中心那样能够带来越来越多财政收入的汽车产业集群地带,与渝北区在财政收入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显得心有余力不足。
第三篇:宾川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宾川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宾川县概况
宾川地处云岭横断山脉边缘,金沙江南岸云贵高原西南部。程海大断裂带呈南北纵贯宾川坝区。境内主要山脉、坝子、河流多呈南北走向。地势东西高、中部低。最高为西北部木香坪顶峰,海拔3320米;最低为鱼泡江汇入金沙江处,海拔1104米;中部县城金牛镇海拔1430米。东西两大山脉纵横交错,山与山之间的断陷盆地构成境内10个坝子。境内有纳溪河、平川河、清水河、朵背箐河4条水系。纳溪河最大,纵贯宾川中部坝区,其支流水量以炼洞河为最。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8479万元、同比增12.6%;财政总收入30069万元、同比增25.6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992万元、同比增18.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5亿元、同比增35.08%;农业总产值达37.61亿元、同比增12.16%,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5.47亿元、同比增13.76%;农民人均纯收入3914元、同比增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15亿元、同比增1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19亿元、同比增11.5%。全县小城镇建设面积达12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5.2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3%。
主要经济来源
一、农业
(一)宾川县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
宾川县位于云南省西部、金沙江南岸干热河谷地区。国土面积,552_6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66.37万亩,人均2.1亩,可
升垦立农荒地12.35万亩,荒地荒坡67万亩,有”热区宝地“之美誉。全县属中亚热带冬干夏湿低纬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沛,立体气候明显,极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水利化程度达到72.63%。适宜的气候、良好的水利资源都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于分有利的条件。同时,宾川县县委.政府长期以来不断加大科技兴农措施的推广应用力度,宾川县全县农业科技投人率达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8.5%。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达48.5%以上。这些都为发展特色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截至2009年底,个县冬甲蔬菜总播面积15万多亩。其中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5万多亩,以柑桔、葡萄石榴、黑腰枣,柑把、杨梅等为主的优质水果面积达16.67万亩,其中柑枯9.3万亩、葡萄4.23万亩、石榴0.61万亩,枣子0.4万亩、批把等其他水果2.14万亩:挂果总面积13.3万亩,实现总产值105941万元。现有8户企业对柑橘、鲜食葡萄、枣子、核桃、香葱等10种农副产品进行高标准注册,有6户企业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证书,有3户企业取得菌类、香料油、脱水蔬菜等农产品自营出口权,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的生产基地已达到17.27万亩。目前已建立起专业合作组织,有力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双向通道。
(二)宾川县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方式落后,产业化程度低。难以适应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
2、结构不合理,生产发展不协调。(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
3、农业质量标准意识较差,产品品牌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少,产业化进程较慢。
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有待增强。
5、特色农业发展投入大,见效慢,推荐难。
二、旅游业
(一)宾川县旅游业发展优势及发展现状
宾川地处昆明至丽江、大理、攀枝花的交通运输和滇西旅游区重要位置,是川藏贯通滇西和南亚的枢纽,发展旅游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有丰富的佛学、史迹、民俗和侨乡文化资源以及农业生态资源。境内鸡足山是享誉南亚、东南亚的著名佛教圣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理景区的重要景点、国家AAAA级旅游区、云南省首批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及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
宾川县始终把发挥鸡足山旅游资源优势、精心培植旅游支柱产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全面实施鸡足山旅游开发带动战略,以鸡足山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培植取得初步成效,鸡足山景区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和省级文明风景区,并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201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31.98
万人次,同比增14%,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3.66亿元,同比增14.11%;鸡足山景区共接待游客42.04万人次、同比增8.65%,实现门票收入884万元、同比增6.51%。
(二)宾川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恶化。
2、旅游者环保意识差,加重了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因素
3、旅游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旅游景点“超负荷”工作屡见不鲜。
4、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破坏。
三、工业
宾川县立足百亿元工业园区建设契机,突出抓好“规划编制、基础建设、项目引进”三项重点工作,全县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高起点编制完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山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山地片区工业用地平整工作快速推进。总投资6095万元的建材产业区、生物资源产业区道路和山地片区一期道路建成投入使用、概算总投资1.48亿元的山地片区污水处理厂、电力线路架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实施。装机216万千瓦的鲁地拉电站1、2号机组和装机4.2万千瓦的渔泡江铁川桥电站投产发电,投资4.2亿元的年产2000辆非公路用车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2亿元的滇西煤炭物流交易中心投入运营,概算投资5.2亿元装机4.95万千瓦的巨龙山风电项目稳步推进,大营老鹰岩、宾居干海子等5个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通过核准。年产2000吨葡萄汁、年产1.8万吨
籽种储藏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3300万元的宽恳公司二期技改全面完成,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27户,其中省、州农业龙头企业达9户。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累计达18户。宾川县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矛盾
(一)工业企业规模小、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从全国、全省、全州的工业发展水平来看,差距较大;
(二)全县发展工业步伐需加快,政策环境、行政环境还有待提高;
(三)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工业的快速发展;
(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政策性矛盾比较突出;
(五)财政收支矛盾尤为突出。由于全县财政收支压力大,政府性债务包袱沉重,财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差距大,各项刚性支出增长迅猛,收支矛盾依然存在。
第四篇:家乡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
501班丁蕤杰
有一座美丽的城市——黄岛,那就是我的家乡。
听爸爸和爷爷说,以前,家乡的路边都是一排排简陋又矮小的土质的平方,不仅卫生差,而且下雨时,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交通也不发达,如果想出趟远门,得步行十几里路,在尘土飞扬的羊肠小道上挨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坐车的地点。下雨天,小路泥泞不堪,几乎隔绝了村子和外界的一切联系。
如果你有时间的话,现在再来我们村的话,你会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小房子变成了大高楼,石头路也变成水泥路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电话、手机等家用电器。人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跑来跑去传递信息,联系沟通,既节省了时间,有大大的提高了生活质量。原来荒芜的田地上长满了庄家,绿油油的玉米苗,引来了一阵阵美妙的歌声,一片片欢乐的笑声,一张张绽开的笑容,小天百花争艳,朵朵花儿面带笑容迎接四面八方来的游客。秋天果实累累,各种各样的果实从树叶中探出头来,等待着农民伯伯的盛装光临。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来到村子的一片广场上,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人们悠闲自得的打起了太极拳,跳起了广场舞,孩子们快乐的骑着单车,滑着旱冰,幸福的笑容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我祝愿,这美好的日子,会更长久,人们的笑容更灿烂。
第五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三农问题一直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我认为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做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农民的小康致富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并且我也是在农村长大,因此对农村我有着特殊的情感,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做调查就更有必要了。中国现有8亿农民,对此我想到应该盯住这个庞大的市场,利用这一机遇发挥好拉动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的巨大作用。在此背景下我利用寒假时间对我所处的农村经济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政府对农村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现状,研究提高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方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调查对象:
由于青年人长时间在外,对村里的发展不是很了解,故调查的对象平均年龄为45岁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稍低,在被调查人群中1/2的人只具有初中以下文凭。从婚姻状况来看,90%都已婚。
从职业状况来看,80%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
三.调查内容:
个人一般情况,家庭财政收支方面,家庭设施方面,家庭消费方面,国家政策方面以及农民对农村的发展建设的意见。
四.调查方式:
由于部分村民文化程度的关系,我主要对本村被调查的农户进行访谈式调查。
五.调查时间:2013年一月底。
六.调查地点:XXX
七.调查结果:
通过对农民们的谈话,已基本了解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如下:家庭年收入约5000元,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每户有可劳动人口约2人,且多为40岁以上。
居民每月各项总支出所占比: 种类
日常生活必需
品
教育支出
赡养老人
农业成本
其它 比例 40% 20% 9% 20% 11%,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基本全部落实到位,所有人都能享受医疗报销,并且现有许多帮助农民的政策,例如粮补等,农民可以更不用担心成本问题,可以更加放心得挣钱。
从大多数农民得知,当前,农村的交通还是个重要问题,住稍偏的居民还是出行不便,交通工具无法到达家门口,并且有地方的医保政策,“家电下乡”就存在欠缺。
总体来说,当前农村发速度正稳步提升,当然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部分地区的交通及政策落实问题。
八.调查体会:
政策方面:我发现农民普遍认为国家政策的方向及目的是为老百姓谋福利,但是其执行到地方以后已经有所变味。
(一)﹑据本次调查所知,很多的村民反映有地方的医保政策就存在较多不透明的现象。乡卫生所的药物的价格更是高出当地药房药品价格的几倍。并且有些村级医疗合作社的医生在村民购买药品时,不愿意为其进行优惠。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其政策的制定上更加完善。新农村医疗合作政策是一项解决农村治病难﹑看病难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而制定的,可是在调查中我发现,在一些地方,它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那种效果。
(二)﹑ 在前几年,刚了解到家电下乡政策之后,认为这是一项利民的政策,可是走遍市内各个大型商场及走访农民得知,享受家电下乡优惠政策的家用电器种类少且偏低端产品,并且优惠款额较低,50%的人认为这不会影响他们是
否购买家电的意愿,并且优惠款额很难返还到村民手中,并且手续繁杂。
农村收入来源方面:在农村调查的这几天,我发现农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基本都是靠种地获取粮食收入,但所占农民收入的比例在逐年减少。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民收入来源中有外出打工收入,在本地企业工作的收入,以及少数卖土地所有权所得。在农户收入中,粮食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其他的收入差距差距却很明显。
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我来自农村,并作为当代大学生,也了解农村,每天都在感受着它的日新月异,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无时不刻在关注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今年寒假,我选择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的调查主题之一,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了为期几天的调查。通过实地调查,采用访谈的形式,对农户及村委进行访问调查。我认为,新农村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资金实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农村干部素质不高,没有调动村民的热情,村民文化活动单调等,建议要调动普通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热情,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