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小学作业管理制度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双减”工作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作业管理,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等文件相关要求,加强并优化学校作业管理,探索减负增效新举措,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作业管理,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重要意义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能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中心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进行教学,坚持“零起点”教学,不随意删减教学内容,不加快教学进度,不人为拔高教学要求,不随意压缩国家课程的课堂教学时间,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充足的学习和认知过程,在课外学习中激发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及时、认真、专注地完成作业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实践、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二)基础性原则。
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为前提,建立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个体差异、循序渐进的作业布置和评价体系。(三)科学性原则。
基于课程标准、关注核心素养、体现课程特点,突出学科的整体计划性和课程的目标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分层次布置作业,避免整齐划一。(四)多样性原则。
关注多维学习目标,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作业,现有书面作业也要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性作业和过程性作业,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五)评价性原则。
教师要对每一次作业检查批改进行分析诊断,对学生在作业中产生的资源(共体的和个体的)进行分析诊断,形成学生过程性的发展轨迹。教导处在常规教学检查中,要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记录分析进行有指导、有针对性地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六)发展性原则。
发挥教学诊断和改进功能,淡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既关注作业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作业态度、作业习惯和作业过程,发挥作业的多方面教育效益。三、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规范教师办学行为的作业管控领导小组,加强对学生作业设计与布置、批改与反馈的指导与监控。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各班主任
四、具体实施
1、严控书面作业总量。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2、创新作业类型方式。
学校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3、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学校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
4、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5、认真批改反馈作业。
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
6、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五、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1、学校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每学期初要对学生作业作出规划,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2、纳入督导考核评价。学校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设立监督电话和举报平台,切实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确保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2021年中小学作业管理制度二
1.完善管理制度。学校要明确管理职责及教师工作要求,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
2.规范作业来源。学校要围绕作业选用与设计等主题开展校本研修,不断加强校本作业资源建设。教师不得使用未经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布置作业,不得要求或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国家或上海市审查通过的教学资料。
3.科学设计作业。学校应基于课程标准及其他相关课程指导意见,围绕作业的目标、内容、难度、类型、数量等关键要素,通过选编、改编、自主创编等方式,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凸显德育实效、促进思维发展、提升体质健康、强化美育熏陶、培养劳动习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体质短板设计个性化“运动处方”,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艺术活动,统筹安排班级值日、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劳动实践。探索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不断提升各类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4.合理布置作业。教师要提前试做拟布置的作业,原则上要随堂布置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布置作业时要向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及评价方式,提升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布置寒暑假“运动处方”,应在开学两周内组织相应体能监测并将结果纳入体育日常成绩;布置电子作业,应对学生进行正确使用网络、注意用眼卫生教育。
5.统筹作业总量。
要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教研组、备课组等要指导教师根据课标和意见合理布置、及时报备学科作业。学校要探索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以年级组等为单位统筹各学科日常及假期基础性作业和弹性作业总量(含电子作业),有序安排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确保作业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6.有效评改反馈。教师应按时回收、认真检查批改、全面分析、及时反馈作业。不断提升集体讲评、个别面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作业评改、反馈的育人功能。杜绝要求家长代为评改作业,不使用侮辱、嘲讽言词或符号批改、反馈作业。
7.正确引导家长。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新媒体家校互动平台等多种渠道引导家长形成科学育儿观与成才观,着力关注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掌握培养孩子良好作业习惯的方法。学校应向家长提供加强亲子沟通、实施时间管理、预防网络沉迷等专题辅导,加强教育政策正面宣传,指导家长根据孩子个性特长、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进行学业和生涯规划,学会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避免造成孩子过重的校外学习负担,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鼓励孩子与家长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参加体育锻炼及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