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网络课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编辑:红尘浅笑 识别码:72-701416 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9-18 18:36: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网络课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课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范波

佛山市顺德区顺德一中 Tel:0765-2382053

E-mail:boyfan@sohu.com

摘要:本文作者具有丰富的网络课件制作经验,并多次承担网络教学公开课。本文主要围绕网络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和网络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谈一些自已的看法。关键词:网络课件 自主 交流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对传统教学的有力补充与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单机运行课件已经相对落后了。取而代之的应是网络课件,网络课件的作用与优势已经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显示出来。

所谓网络课件,其实就是就某个教学专题所制作的网站。它的最大的优势:

(一)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学习者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入该课件进行学习;

(二)学习者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保证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发展,当然这也要求网络课件的信息量要足够大;

(三)资源的共享。网络课件很轻松地实现网站之间的超链接,可以将整个互联网的资源纳为己用;

(四)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意识和学习技能。

下面笔者就在网络课件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浅述如下:。

一、网络课件更好的地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

单机运行课件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由老师“掌管”信息的输出,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就很难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而网络课件则是可以实现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掌管”信息的输出,积极主动的获得相关的信息。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那么教师的主导地位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

我们知道,高密度的网络信息量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教师主导地位应体现在帮助学生有的放矢的浏览网站,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高效率进行学习,不让学生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实践证明,提出课堂上要解决的若干问题的导学提纲,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浏览,然后进行分组或集中讨论是比较高效的方法。

二、网络课件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常规教学要面向大多数,经常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而网络课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的导学提纲也应加强区分度,讨论时也可采取由学生自选论题进行回答的方式。

三、网络教学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个性品质。

在网络课件中可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和该学科的发展方向。比如笔者曾做了《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的网络课件,对电磁波的发展历史(包括重要的事件与相关人物,科学家的简介等)、电磁波的利用(广播电视、雷达、医疗卫生、电子对抗与电子战、搜索地外文明等),电磁波的危害与防护(电磁辐射的污染源、对人体的危害、电磁干扰与泄密并详细的介绍了计算机泄密的过程与防护措施、在网上收集了大量关于电磁波的危害的文章与新闻事实、收录了著名大学教授关于电磁波危害的论述、电磁防护的措施等)等内容。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论题进行学习,这样有可能为其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本网络课件中收录的相关科学家传记与渗透在本课件中的环保教育与相关电磁波的法制法规教育都会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若是教师“掌管”信息的输出,教师感兴趣的问题但学生或者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感兴趣,由于时间限制教师又只能有所选择地进行讲解。而学生掌握了学习主动权的网络课件就很好的解决了该矛盾。若老师提供的资料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课件的相关资源链接或搜狐、网易等搜索网站进行更大区域 的选择。

四、网络课件更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网络的好处是让地球村浓缩在小小的电脑屏幕上。网络课件可以纳百家之精华为我所用,只需点击“超级链接”按钮则轻松实现共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比如别人精心制作的某个网页恰好是我要说明某个问题所需要的,就可以让他的这个网页通过“超级链接”成为我的网页的一部分。笔者在网络课件《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中说明LC振荡回路时就超级链接了《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中浙江汪一颖老师用FLASH所制作的LC振荡过程演示动画(ftp://ftp.k12.com.cn/pub/物理/高中/高二/电磁振荡图象000501汪一颖.swf),为笔者的网络课件增色不少。

为了方便学生搜索更多的资源,应该在网络课件中设立“相关网络资源”栏目,为学生提供多个相关网站出口(网站的超级链接)。最好网络课件中教授给学生在搜索网站中搜索相关资源的方法与技巧,并设立搜索网站的超级链接以供学生选择。

五、网络信息的发散与信息的集中在教学过程中的实现

网络课件的教学过程有些老师会认为太散。不象常规教学那样集中。我认为网络课件如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信息的集中要靠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教师提出的导学提纲中的各个问题就是信息集中的凝结核。网络课件中的大量信息大部分也是说明这些问题必需的信息。学生在网络课件乃至在相关的不同网站上浏览后,在相互讨论时通过信息的补充、拓延,信息的集中比单纯教师一个人的说教更有力度。

因此,我认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强弱,即信息“凝结核” 的设置水平高低是信息能否实现信息高效集中的关键。

为了学生在课外的时间学习,教师的导学提纲应是到网络课件的一部分。

六、网络课件上课模式的思考

我认为,网络课件教学比较适宜采用单元教学法。假如一个单元包含3个课时的内容,你可以安排1.5—2个课时学生上网浏览学习,剩余时间进行讨论和完成其它教学任务。这样既保证了单元知识内在逻辑的完整性,又给学生自主上网学习和讨论以充分的时间,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保证了信息集中的高效、有力。

七、网络教学与常规教学关系的思考

教与学应以人为本。计算机单机运行课件也好,网络课件也好,其地位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人和计算机交流与人和人交流是不可比拟的,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是无法取代人的位置的。网络教学是辅助,常规教学是基础。网络课件是为常规教学服务的。

八、在网络课件制作中一些技术问题的处理:

1、网站的框架构思与制作是关键,即你这个网站要讲授什么?内容如何安排讲授?需要什么材料?

2、按资源共享的原则,在互联网搜集、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以供选择利用。在不侵犯版权的条件下,可以复制整个网页然后进行修改补充,此步骤可在网页编辑软件中可实现。同时收集相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备用。

3、网页制作软件可以选择FRON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同时一些图片处理软件和动画软件也要有所掌握,如PHOTOSHOP、FIREWORK、ANIIMATE、COOL3D、FLASH、3DMAX等软件。若是新手可以采用“借鸡生蛋”的办法,即参考别人的页面进行设计。在网上还有很多实现各种功能的免费JAVA程序源代码,加入到你的网页HTML文件中也许会有让你惊喜的效果。网上还有很多网页素材,你可悉心寻找。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远程教育的发展,网络课件以其巨大的优势很快就会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

第二篇:实践与探索教学设计说明

实践与探索(2)教学设计说明

海口市第一中学 陈佳琪

“实践与探索(2)——探索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它是华东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教科书下册第十八章第五节“实践与探索”的第2课时内容。现对本课教案作如下说明:

一、本节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以及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注重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 《实践与探索(2)》是建立在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等内容的认识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探索。在本节课的前一节,教材已经利用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探索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而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是对一次函数及相关内容更深入更全面的学习,对前面的知识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从函数的角度对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重新进行分析,这种再认识不是原来水平的回顾复习,而是站在更高起点上的动态分析,是用函数将上述三个内容统一起来,从“数”和“形”两个角度加深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实践与探索”这一内容也是华东师大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之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鉴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2.通过对比、联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能应用其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践与探索的过程,加强知识间横向和纵向的融会贯通,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

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是重点,而归纳它们的联系以及应用其解决问题是难点。

三、教学诊断分析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刚刚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因此先进行复习,并且教学时注意循序渐进;

2.函数是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的联系的,比较抽象,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 3.学生本身对利用图形的方法来研究代数问题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却不能灵活应用,本节课再次加深他们对“形”的理解;

4.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不过各有其优劣,一题多解的方式也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

5.本节知识重在实践、探究,所以观察的过程,合作学习以及思考的过程又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任务的分析以及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问题的思考,我采用如下的教学策略并分析预期效果:

(一)复习回顾

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复习,帮助学生回顾一次函数图象并明确图象和x轴交点是如何求得的,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基于本节课的难度比较高,故在探索部分分层次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散难点。在探索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情况,利用表格的直观性、对比性来突出相应内容,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真知,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让课堂成为有效课堂。

(三)讨论归纳

这一部分内容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学生虽然在表达上不易准确,但只要他们理解并掌握了实质便可。故设计填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降低难度,给学生阶梯,让学生拾阶而上,学案的设计也是课堂有效性的一大亮点。

(四)知识应用

为了合理的应用本节所学知识,故设计了两道练习题。通过学生自我解答、自我讲解、不同方法的对比来提高其应用能力,很好的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优点,并在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方法的优劣。

(五)课堂小结

利用课堂小结的平台,除了小结知识外,还希望学生小结方法,小结态度,从而实现多元化的目的。

(六)课后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问题链接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学习新知。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欣赏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猜想、探究。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始终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知识的生成由易到难,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了难点、落实了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轻松,愉快、有效,较好地实现逻辑顺序与心里顺序的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统一。

第三篇: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标》强调:教育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强调学生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传统的大班额教学体制下,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个性差异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一切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均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养成受到严重的挑战。学习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体验的程度大相径庭,很难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且,学生的个性差异难以兼顾,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整体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认真分析研究,实施科学分层走班。

认真分析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A、B层次。A组为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的学生,在A班上课,B组为相对各方面较差的学生,在B班上课。这一工作可在开学初,结合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英语成绩总分进行。

分层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二)、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差生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学生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A、B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设计的、基础性的习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A班学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A班必做。鼓励B班学生去做,但不强求。

4、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B班学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班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5、辅导:对A班学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并进行拓宽、提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B班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还可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开展互帮互学,使学生整体优化。

(三)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5年3月—2016年3月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讨论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制定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成果形式: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2月)

对课题开展实践研究,探索分层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评价和课后辅导等方面进行一一探索、实践、改进、总结提高,完善分层教学的实效性和时效性,通过观察、调研、问卷、成绩分析等手段反馈信息,总结本阶段研究工作,撰写阶段研究报告。成果形式:课题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完善、提高和结题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汇集整理各项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并完成结题工作;专题上传ftp,形成资源共享。

四、主要结论

走班制分层教学在初二年级推行了一年,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两极分化进一步加深,学困生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学生的厌学情绪呈流感是蔓延,学生的浮躁心理日趋严重,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无以不昭示了分层教学模式探索的失败,我与同课头老师认真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五、课题效果体会

首先:分层教学加大了老师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备课环节花费更大的力气,因为需要分层备教材、分层备学生、分层备教法;B班因学困生扎堆,课堂管理难度大;A班学生和科任老师的距离感十分明显,老师作业的检查督促难度加大。

其次:学生问题愈来愈额突出

学困生人数急剧增长。走班后,学困生集中到B班,原本并不熟悉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融合到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相互标榜,相互蚕食。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于是,差生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于是,学生的厌学情绪就像初秋的流感,一发则难以收拾。B班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不可能学好,失去学习的信心,产生厌学、弃学现象.课堂听讲失去兴趣,影响课堂秩序、作业不完成或应付完成,一副破罐子破摔的的样子。最终分层的目的没有达到,反倒助推学困生面的迅速增大,助推了两极分化的加剧,尤其对B班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我觉得,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但是,的确不太适合初中学生,因为他们年龄太小,缺乏足够的定性和韧性,缺乏必要的正确与否的判断力,缺乏是非观念。

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大。A班学生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课堂效率都最好的,无任何干扰的;无论是老师知识拓展的难度、广度还是深度,都是一路领先的,而且会越走越快,越走越远,能真正做到:师傅引进门,修行个人做。一切都是良性发展的。但是B班情况却恰恰相反:课堂上,问题学生相互影响,相互蚕食,学习效率越来越低;老师为维护课堂秩序,挤占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时间,教学的难度、广度与深度依次下降,长此以往,两极分化无可避免的加大。从两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可以验证,差生面在进一步增大,每班不及格的学生从最初的10名,到20名,如今已经发展到40多名。数字显示:分层教学将近一半的学生推进了学困生的深渊。

学生的浮躁心理日趋严重。由于走班,学生背着书包穿梭在不同班级之间,不同座位之间,同桌的面孔不停的变换着,也不断的要适应着不同性格的同学,甚至老师。每每走班时,上课前,教室必定一团糟,等彻底安静下来,两三分钟已经过去了。而且,对于学生的问题,老师没有办法进行课后辅导,或是批评矫正,长此以往,增加了学生的懈怠心理,浮躁心理潜移默化的滋长。

分层教学推行到今天,或许有诸多理论上的优势,但其中的弊端也已经暴露无遗。而且弊端远远多与优势,尽快放弃分层,让学生回归正常的教学环境,是我们老师的深切期望,也是学生的长远发展的需求。

党月娥

2016.1

第四篇: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会分析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学具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胶带纸,计算器.

第五篇:网络平台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中,研究性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参与。从当前高校研究性教学面临的问题出发,探究了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优势,提出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并结合“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就如何完善网络环境下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网络平台;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

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旨的研究性教学目前在高校中备受关注和提倡,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囿于传统习惯的束缚以及环境和条件因素的影响,基于传统课堂的研究性教学还存在着实施面窄、学生主体性不强等问题。如何在高校更大范围内铺开,并真正以此引导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需要给予高度关注。

一、高校研究性教学实施现状及问题

研究性教学是对应于一般的以传承知识为中心的授受式教学而提出的,是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研究意识为目标,通过教学与研究、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经验和能力,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使其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训练思维的教学。与中小学研究性教学的实践经验相比,我国高校研究性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制度层面,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本科教育文件中首次明确使用了“研究性教学”一词。2006年以来,教育部通过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这一途径,将研究性教学作为本科课程建设的强制性要求,以推进研究性教学在我国高校的实施。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在实践层面,对研究性教学的初步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个别研究型大学在相关学科领域进行了尝试。之后很长时间,绝大多数高校由于对研究性教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并没有给予重视。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下发后,许多高校积极行动,将研究性教学理念融入教学改革中,在不同层面开展实施了研究性教学。但总体上,我国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开展现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

1.研究性教学在教学环节中所占比重少

由于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以及教学设施、实验设备、教学资源的不完备,研究性教学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更没有形成制度,在本科人才培养环节中所占比重偏低。根据湖南大学姚利民教授的抽样调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当前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情况表示不满意,54.5%的教师和42.7%的学生认为研究性教学开展情况很一般,28.5%的教师和36.0%的学生表示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情况差,还有2.6%的教师和5.8%的学生认为自己或自己的老师根本没有开展研究性教学.2.学生主体性不强

研究性教学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探索性。但由于对传统授受式教学的依赖和惯性,许多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究性教学中,习惯于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接受者,习惯于做具有确切答案的作业,习惯于自己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

二、网络平台上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入运用,有着丰富信息资源、平等开放学习环境和快捷方便交流平台的网络教学平台,为更完善地实施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可能。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原来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的部分由网络替代,图书资料、实验设施、师资等现实条件的不足可以在网络的虚拟环境里得以弥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信息获取、驾驭能力得到良好培养。

1.丰富的网上资源为研究性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源泉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等资料,还有教师推荐的参考学习资料及其他丰富的网络资源链接,大大节约了学生查找资料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可通过网络自行获取而不用拘泥于既定的有限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网络教学平台增加了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借助于讨论区、答疑、交作业、虚拟课堂、公告栏等一系列双向交流工具实现了同步或异步交流。由于这种交流方式没有了传统面对面教学中的权威面孔,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专注于任务的解决,都能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3.网络教学平台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每位学生都掌握所有信息和全部的知识,而是培养他们驾驭信息、学会学习的能力。对于信息时代习惯于从互联网获取各种资源的大学生而言,大量开放的、虚拟的和庞大而没有组织性的网络信息,不仅浪费了他们有效的学习时间,也容易转移他们注意力。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资源管理模块,能很好地实现资源的分类、检索和导航,对培养学生的信息驾驭能力和高效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性教学实践

“电路分析基础”是中国计量学院2007年第一批依托Blackboard教学平台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课程之一。该课程是电类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面对刚高中毕业的、习惯于授受式教学的学生,课程组在教学实施上采取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问题分析与探讨,引导学生自主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技巧,使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成为推动整个教学过程的牵引力。

为弥补“问题”解决中教育资源不足以及课堂交流参与面窄等局限,更好地为问题解决提供资源支撑,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课程组依托Blackboard教学平台构建了一个资源丰富、互动性强的网络课程。该课程网站有教师精心准备的“课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自学指导”、“课堂教学录像”、“优秀作业欣赏”、“小组讨论PPT精选”、“小组习题点评”等学习资源及本学科国家精品课程链接,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有利于本课程学习的相关资源,并通过相关国家精品课程链接资源开拓宽课程学习的知识面。为增进师生间的协作交流,课程网站设置了讨论板、虚拟课堂、在线自我测试、作业和问卷调查等协作交流模块,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异步交流。这些协作交流模块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制约,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程组对每一个教学单元均设计了以“问题”为引导的自学指导,要求学生带着到“问题”到课程网站中去寻找信息,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得到“问题”的答案。“问题”的设计分为两个层次。现以第一章“电路模型与电路定律”中的“电路元件”为例,介绍网络环境下“问题”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

第一层次是基础性知识问题,即为了促进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解基本理论而提出的问题,如本节中的“开路”、“独立源”、“受控源”等知识性问题。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课程网站相关资源的预习就可以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默,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适时调整学习策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对基本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也锻炼了他们归纳问题和表达的能力。

第二层次是具有分析和启发意识的思考性问题,即为了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理论、更加有效地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提出的思考层次的问题,此类问题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如本节给出问题是:电压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电压源的输出电压、电流、功率中哪些量是可变的,哪些是不可变的,为什么;电流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电流源输出电压、电流、功率中哪些量是可变的,哪些是不可变的,为什么;受控源与独立源的区别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在教学组织上,教师以“问题”为单位将学生分成3~4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在本课程网站上的交流互动模块开展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点是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先让各小组代表发表小组学习心得与意见,然后针对小组讨论问题进行深入讲解,结合例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深入分析。

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问题”式教学组织模式,可以使学生都参与到相关教学过程中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该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组参与试点的2位教师连年被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学校通过随机调查6门课程297位参与该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学生,45.03%的学生认为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学习模式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帮助,43.3%学生认为有帮助;90.15%的学生希望其他课程也在Blackboard教学平台上建立网络课堂。学生普通反映该模式能很好地发挥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灵活地掌握学习进度,也可以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

四、完善网络研究性教学模式与实施的建议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自主与协作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进。

一是网络环境下研究性教与学活动的开展,除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观念、投入更多的精力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要积极主动投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上多下工夫,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学习兴趣,形成研究性的思维和“觅食”的学习方式。而这正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关键。

二是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进一步提高。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但这并非是在削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恰恰相反,它将教师的主导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研究性教学在网络环境中的实施过程来看,教师既要发挥好作为教学内容和各个环节的“设计者”的作用,又要经常在线,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者”角色,通过在线交流、虚拟课堂、e-mail、网络日志等工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给予适时帮助,并引导学生在讨论区、虚拟课堂发言,通过调动集体的智慧合作解决问题。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知识面、责任感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三是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教育、设备等教学硬件建设)、弹性灵活的教学运行机制、能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也是实施网络环境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

网络课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