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五篇范例)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69-1016224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5-30 21:50: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同级运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根据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地列脱式进行计算,理解运算算理及运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乐于探究数学奥秘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新课讲授】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同学们在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

2.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53-24=29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问题:

(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

4.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15÷3×5

问题:

(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课堂作业】1.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2

一、复习导入:

1.你能计算并说一说出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2+5-7= 25-4+9=

18-8+3= 45+5-10=

教师:为什么这些算式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呢?(学生:因为这组算式没有括号,而且只有加减法。)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除法或者有其它运算我们又如何计算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只有同级的混合运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

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什么是同级运算?教师:在数学上规定加法和减法为同级运算,是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为同级运算,是二级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只有加减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如果遇到新的知识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就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还是从我们学过的知识入手。

(1)出示例1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道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指名读题。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3)列式、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要想求阅览里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学生:要先求中午走了24人后,还剩多少人?)列式为53-24=29 29+38=67,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3-24+38=67,在这个综合算式里,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学生: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从刚才这个实际问题和以往我们的计算经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我们要怎样计算呢?

学生汇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为什么要强调没有括号呢?(因为有括号就会改变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是什么意思?出示:53-(24+38),这样的算式只有加、减法,能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吗?

学生齐读总结出的规律。

因为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所以这个规律还可以说成是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学习脱式的写法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我们可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在这个综合算式里,先算53-24=29,我们可以在算式的左前方写上等号,在等号的后面写出53减24的结果29。在29的后面把没有参加运算的加号和38照抄下来,和上一个等号对齐在下面再写一个等号,再算出29+38的结果67。像这样的写出每次运算结果的计算方法叫脱式计算。(注意等号的写法:要用尺画,大约5毫米长;上下两个等号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

2.学习只有乘除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刚才我们总结出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的计算规律。除了加、减法,还有哪两种运算也是同级运算呢?根据我们总结的规律,类推一下,如果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1)出示例1②

同桌交流:(老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多指几名同学说)

(3)计算例1②

掌握了运算规律,你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5)展评

(6)读计算法则。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总结出了只有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规律,让我们一起把总结的规律读一读吧!

三、巩固练习

1.哪些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在()里画“√”。

32-30+16()12÷(2×3)()21÷3×8()

45+10-25()42-(6+7)()6×6÷4()

2.小法官,判一判。

3.用脱式算一算。

23+6-11 2×8÷4 72÷8÷3

4.计算

32+14-8 25-12+45 35-6-12

3×6÷2 4×6÷8 48÷8×9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比较脱式与直等式的优缺点。)

第二篇: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一、导入。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五单元混合运算,这节课学习第一节——同级运算(板书:混合运算——同级)。你们知道什么是同级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乘法和除法是同级。

二、探究新知。

1、准备阶段

师:我们以一道具体的题目开始今天的学习,请看屏幕: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师:谁来读一读?读两遍。生:

师:老师不讲,你能试着自己列算式,解决这道题吗? 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写一写。

2、探究新知

师:我发现大家的方法大致有这样两种,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说出:相同点是:意思一样;不同点是:一种用了两道算式,一种用了一个算式。师:你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吗?第一步求得是什么?第二步求得是什么? 生:

师:像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你还记得以前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生:

师:是啊,混合运算中,运算的顺序很关键,请看屏幕:(大声读两遍)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师:有的同学可能问了,这些早就都学会了,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呢?那是因为像这样的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还有更清楚的写法,请看(老师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这种新的写法(脱式)通过老师写,你知道脱式需要注意什么吗? 生:第一,顺序;第二,等号在算式的左侧,并且对齐。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把这道题完整地写一写。生:

师:请帮助同桌检查一下,看有没有需要改正的地方。生:

3、巩固(乘除法)15÷3×5

4、读一读

5、注意什么?(顺序、等号对齐、认真计算)

三、巩固练习

师:是啊,像这样的计算,会了方法不一定能算对,还要认真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有时候需要在一边列一下竖式,对吧?接下来我们比一比,谁是最认真的同学好吗? 课本50页,把第一题写在练习本上,先写上面的三道,再写下面的三道,开始!

四、课堂小结。

第三篇:《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学习方式抽象概括出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29(人)53-24+38=67(人)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1)课件出示:53-24+38,(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1)课件出示:15÷3×5,指定学生说说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带有问题的总结,对新旧知识有所梳理和升华,并能起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六、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 29+38 =5×5 =67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清晰地板书不但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反思:

1.重视情境的创设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2.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 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4.注重数学思考 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

5.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 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格式问题(等号的对齐);运算顺序(运算顺序不正确)。通过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以及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

第四篇:不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不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课前准备: 小星星、相关课件。教学预设:

一、知识复习

1、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28-8+14 3×8÷6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计算?

(1)提问学生,回答对的奖励一颗事先准备好的小星星。提问的时候要抽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2)出示答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插图 师提出问题:(1)观察图片,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已知信息 :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坐4个小朋友; 又来了7个小朋友。(2)根据图片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跷跷板乐园一共多少人?

2、教师讲解图意

周末,二(1)班部分同学到跷跷板乐园玩,有的同学已经开始游戏了,有的同学却才来。来了的同学3个跷跷板上每个各坐4人,后面跑来的有7人。

3、所求问题:

跷跷板乐园一共多少人?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算呢?自己列一列,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先列一列,算一算,然后再提问,之后出示不同的方法。

三、过程讲解:

方法一 方法二

(1)先求出跷跷板上有多少人? 3×4+7 3×4=12(人)=12+7(2)再算一共多少人? =19(人)12+7=19(人)

答:跷跷板乐园上一共有19人。

方法三

用后来的人数加上跷跷板上的人数

7+3×4

1、探究:7+3×4=?该怎么求呢?

让学生自己求求看,要怎样算结果才是19?

2、过程讲解 7+3×4 =7+12(先算3×4=12)=19(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师:解完这道题之后你发现了什么?解答一个问题是不是只有一种方法?在乘加混合的算式中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3、做一做: 10+3×5 15+5×7

4、探究20-3×6=?

讲解:20-3×6 =20-18 =2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还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5、练一练:

45-4×7= 18+2×6= 20-3×6=

四、试一试:20比16除以2的商多多少? 列式为:20-16÷2 =20-8 =12(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还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做一做:

20-20÷4= 15+30÷6= 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让学生把它读熟再理解着背记,给学生点时间背记然后抽背。)巩固练习:

1、说说下面各题应该先算什么?

5×6-18 17+3×4(5×6)(3×4)12+56÷7 20-20÷4(56÷7)(20÷4)(请同学起来回答,答对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2、计算下面各题。

20-8÷2 4+4×6 81÷9+2 拓展延伸:

1、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与加减乘除混合的运算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2、算式30-2×5 应该先算()法,后算()法。

3、算式20+20÷4应该先算()法,后算()法。

4、计算。

16+24÷6 54-3×8 90-6×9 25-27÷9

5、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课堂作业:同步指导40-41页。

第五篇:《同级运算》教学反思

《同级运算》教学反思1

《同级运算》是在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在已经的知识基础上和积累了一定的运算经验的基础的学情背景下进行学习的。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播放微课铺助的教学手段,结合微课在进行重点讲解,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使学生体会同级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习《同级运算》一课是学生在已经的知识基础上和积累了一定的运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既注重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计算方法,讲解时我着重讲解脱式计算的格式对学生们形成规范。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有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仅仅停留在口算顺序上,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非常清楚。

课堂中岀现的问题如下:

1.脱式计算的格式错误。

2.个别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3.个别学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需要注意的几点:

1.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

2.教师讲解示范脱式计算的样式,先算的算出结果写下来,不先算的直接照抄下来,然后依次计算。

3.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顾及到潜能生,重点讲解的时候视频可以暂停,再次进行重复讲解,让学生有时间去消化。

《同级运算》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混合运算中的同级运算,是学生在已经知道算式中只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到右的计算顺序的基础上学习的。其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学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本节课的重点学习用脱式计算的方法计算混合运算,以及乘除同一级的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所以在新授前我设计了一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题(16+9+8= 32-10-6=

25+20-10= 48-8+17=)让学生先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这样既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掌握了同级运算,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新授起到了知识的迁移的作用,在这里基本上的学生都能说出运算顺序。

其次,利用主题图和例题,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读题目并找出有关信息,和所求问题,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提示,人走了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来了又发生什么变化,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这样学生很快能独立列出算式解答。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脱式计算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这里老师就重点讲解脱式计算。过度中师:为了看清运算步骤,检查运算过程,我们用新的格式脱式计算。老师根据学生列的综合算式,板书出脱式计算的全过程,边板书边讲解。特别强调其格式,老师讲完再让学生说。接着再让学生看幻灯片的演示过程。最后再让学生将自己列的综合算式用脱式计算。学生写完后,再让学生说脱式计算的格式应注意什么。马上巩固一道综合算式,让学生用脱式计算。从巩固练习中,发现学生对格式的掌握情况还是很不错,只有少数的学生将等于号与算式中的第一个数对齐了。这里我也及时给予指正。接下来,马上出示只有乘除的同级运算,同时一同出示前面的脱式计算过程,并让学生明白算式中只有乘除法的也是同级运算,让学生试着用脱式计算,因为已经有了前面的学习,这一题学生基本上都能写出脱式计算,接下来再出示几题同级运算的练习,让学生观察总结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所以在本节课的新授课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在交流汇报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也学的愉快。

《同级运算》教学反思3

最近执教完了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同级混合运算,本课的重点是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以及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

我的基本步骤是:

一、复习旧知。出示了之前学习过的4个综合算式来说计算顺序,再进行计算。采取的形式是:指名生说顺序并计算。

二、新授(出示例1)。

(1)让学生读题,说求什么?再自己尝试列式计算。

(2)展示学生的列式,并请生说一说为什么这么算?

(3)出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问: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是怎么样的?引出:在没有括号的算是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4)教学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边讲解边写。

(5)生跟着电脑用手指再书写一次脱式计算的格式。

(6)出一题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让学生用脱式计算格式书写并计算(一生板演)。

(6)展示学生作业,指出错误的问题并纠正。

(7)出示一题乘除混合的算式让学生尝试练习,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脱式计算格式怎么书写?(一生板演)展示学生作业,指出错误的问题并纠正。

(8)投影加减综合算式和乘除综合算式,引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书上P47页做一做。(2)出示判断题,让学生观察对不对?不对的,错在哪里?试着改一改。

经过和名师的交流,指出:

1、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脱式计算的书写和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其实例1的列式练习已经包含了让学生感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了,所以一开始的复习旧知的4个综合算式可以省略。

2、对于例1的情境图的解读也可以省略,因为学生已经通过读题知道了主要信息,可直接让学生列式,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就是在理解题意。展示分步算式的时候,中间的过程算出的是什么?可以出示一下“还剩下的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式的含义。

3、书写脱式计算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怎么写的?用综合算式与脱式的对比,来发现书写的格式。最后得出:计算顺序不变,只是格式不一样。这样可能比老师边讲解边写更有效。

4、在如何规范学生书写格式的问题上。我们可以投影练习本的格子,在格子上进行书写格式的教学,这样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接下来就会省了很多口舌来提醒。

5、作业校对的形式可以多样一些,一对一的形式过于单调,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一评等。

6、本节课其实可以多实物投影学生的作业,反馈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会更好。

本来以为自己能够掌控全局,但是事与愿违。由于中间过程讲的过多,导致时间掌握的不够好,最后的改错练习没有进行,这个也是我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总之,课堂教学要努力做到精讲多练,多实践积累经验,一点一点进步!

【《同级运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同级运算》数学教学反思

2.《同级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3.幂的运算教学反思

4.运算律教学反思

5.集合运算教学反思

6.《运算律》教案与教学反思

7.《连除的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8.《幂的运算》复习教学反思

9.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五篇范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