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编辑:雨声轻语 识别码:69-1062707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7-08 21:13: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一、设置悬念,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导语:提起花生,同学们并不陌生,它那又香又脆的美味儿谁也不会忘记。说真的,老师特别爱吃花生,不管是炒花生还是煮花生,也不管是咸花生还是淡花生,只要剥一颗往口里一送,在慢慢地嚼着,满嘴便会香气四溢,叫人越吃越爱吃。你们爱吃花生么?谁能说说花生这种果实?

2.交流、小结:花生是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也叫“落花生”。花生的老家在南美洲的巴西、秘鲁一带。早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花生才开始了国际性的长途旅行。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分析许地山先生的著名散文《落花生》。

3.简介作者: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自读课文,初知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讨论或查字典理解。2.齐读课文。想: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课后的第二题如何解答? 3.生汇报交流。用“‖”标出“议花生”的起止部分。

三、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边听边思考:

1、“实在很难得”。你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父爱的伟大,参加我们举办的丰收节,是父亲爱我们的具体体现。)

3、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一家人团聚时的欢乐气氛。

4、孩子们说到了花生有哪些好处?(味儿美、榨油、便宜)

5、理解“便宜”在文中的意思。

6、花生最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知道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7、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突出了花生具有哪些方面的品格?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桃子等:果实鲜红嫩绿、高高挂在技头上。花生:

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

8、父亲把花生人格化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道出了花生的品格,用意是什么? 生齐读:父亲接下去说。。这一自然段。填空: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的东西。

用“成熟”造句。

9、“我”理解父亲的话吗?是怎样理解的? 生齐读:人要做有用的人。。自然段。理解:“体面”一词的含义。你读了这段话后有什么感想?说一说。(通过谈话,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这句话的意思。并希望同学们也把花生的品格“印在心里”,学习花生的品格。)

四、小结:是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使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了他的笔名,他是这样说的,我们来读一读。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许地山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了著名的教授和作家。

五、读一读,背一背感受最深的自然段。

六、作业:桃子、石榴、苹果等果实“鲜红嫩绿”是讲体面,“味道鲜美可口”说明也很实用,你能以此得出桃子、石榴、苹果的品格吗?你认为这种品格好吗?请谈谈你的感想。

【板书设计】 17 落花生

味儿美

榨油

便宜

果实埋在地里

矮矮地长在地上

成熟挖出(实

用)

(不夸耀)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许地山简介:

原名许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生于台湾台南,甲午之战后全家迁居福建龙溪(漳州)。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饿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次年入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功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著名学者。

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曾与郑振铎、瞿秋白共同编辑《新社会旬刊》。是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第一篇短篇小说《命命鸟》,发表于1921年1月《小说月报》,以虔城的宗教感情塑造了一对青年男女因爱情受阻而厌世。希望转生“极乐国土”,以求解脱。小说以独特的宗教神秘色彩和艺术风格在读者中引起很大的反应。收入第一本小说集《缀网捞蛛》中的早期作品大都表现对宗法礼教和封建习俗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浓厚的宗教观念和虚无思想。著名的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也反映了他早期思想的“杂沓纷纭”。有主题明确内容深刻的佳作,也有宣扬佛教思想的篇章。

1935年赴香港大学任教,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新文学学会理事等职。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这几年写的作品,主题和风格都有转变,结合现实日益紧密。1934年的小说《春桃》塑造了一个劳动妇女泼辣而善良的形象。1940年的《铁鱼底腮》写了一个旧知识分子学无所用的苦闷心情及悲惨遭遇。这些现实主义作品和他逝世后编辑出版的《杂感集》都显示出他的人生态度的积极变化。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他积极参加进步文化活动,教学任务有十分繁重,劳累过度,不幸因心脏病逝于香港,年仅48岁。

第二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文字:抓住“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重点词语,联系文本,渗透汉字文化教学,注意“爱慕、印”等有形有色的构词特点。

2.文章:此文浅显易懂,文章层次富有条理,详略分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全文以“落花生”为线索,重点围绕“议花生”展开了论述,使人读后便明白一种道理,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结构的文章,便于引导学生学习围绕重点内容选材。

3.文化:借物喻人,借落花生的好处多,喻人要有落花生的品格――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面子,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抓住如此的人文,更利于学生将父亲与一家人的对话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字词的教学,体会文章虽浅显的文字,和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达到识字词习文,习文促进字词的理解。

2.通过阅读教学,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历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比较详略抓重点;我们谈”与“父亲谈”,比较内容抓重点;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比较目的抓重点。搞懂“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3.通过落花生与石榴、苹果、桃在位置、外表、印象三方面的对比,理解父亲与家人的话: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等。

做有用的人,做落花生一样的人,这只是第一层面的理解。做讲体面,石榴、苹果、桃这样的人,这是第二个层面的理解。明白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即,做又要讲体面而又对他人有好处的人,这是第三个层面的理解。理解许地山的父亲为啥希望他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这是第四层面的理解。

三、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一)字词

1.抓住重点的字词

1)半亩(mǔ)[拼音]、吩咐(fēn fù)[词义(a.嘱咐;b.口头指派或命令),课文中谁吩咐谁]、榨(zhà)油[字型结构]、石榴(liú)[读轻声]、便宜[多音字]、居然[字义,学会用词]、爱慕[字义,课文中是对什么有爱慕之心?]

2)巩固字词(思维体操)。

(二)文章

1.这一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以落花生为线索,课文讲了“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

2.读了课文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细读课文――明白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运用“比较法”去独立阅读课文。这需要老师的指导,交学生去“渔”。]

1.“对照比较”抓重点

1)比较详略抓重点(默读方式处理)

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详略,详者为重点。

2)比较内容抓重点(分角色读:注重人物对话)

在“我们谈”与“父亲谈”的内容比较之中,“父亲谈”的内容更加重要,学生通过比较内容,抓住了重点。

3)比较目的抓重点

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前两个方法显然无济于事了。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写作目的,于是,“学花生——做有用的人”这一最重点便抓住了。

2.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三、精读课文――体会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1.抓出全文的重点段落。

[估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落花生的品质,有了初步的印象。学生很可能在迅速的抓住全文的重点段落。]

1)找出重点段落,第10段,师生对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背诵。

交流心得:我采用的是理解记忆的方法。这一段父亲的话,分成了两部分。我采用的是一句一句的背诵的方法。

2)理解帮助。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 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

桃、石榴、苹果

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

矮矮地长

鲜红嫩绿

印象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不做苹果一样的人。]

③探讨为什么要做花生一样的人?

[引导学生读父亲接下来所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他们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④接合现实情境,讨论注重外表是不是不好?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桃、石榴、苹果,外表非常的美,使人一看便生爱慕之心,做这样的人,这是一种现代人的追求,也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明白追求外在美,这没有什么不对的。

追问:想做什么样的人?

[估计:学生要做桃、石榴、苹果一样的有外在美的人]

⑤理解文中“我”说的那一句:“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讨论什么样人,才是有用的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只讲体面不对。]

追问: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估计:学生回答即要做一个即要做讲体面的人,又要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

⑥为何文章中,作者的父亲希望作者只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的外面不好看而有用的人?

为了给学生解惑,一是引出作者许地山的笔名“落华生”,说明作者一生也在勉励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一样品格的人。二是,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许地山的父亲为什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反而希望孩子们做花生那样的人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国情来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二十世纪初叶,国家正处于一个极为动荡的年代,国家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各类有用的人才,而当时的许多有条件有能力的公子少爷们天天醉酒欢歌,置国难于不顾。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地山的父亲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民主人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扎扎实实的学点本领,为国家为民族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做个有用的人。其拳拳爱国之心浓缩在殷殷期望之中,父亲之所以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参加“收获节”,父亲之所以拿花生与苹果石榴对比来揭示花生得最可贵的品质,许地山之所以将自己的笔名确定为“落华生”,就不难理解了。

[爱国,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同时,介绍许地山的父亲:许地山,1893年2月14日生于台湾省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附近的窥园里。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户。

2.有感情的朗读父亲所说的话,明白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意义。

在边吃边谈中,理解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理解这一印字。牢记在心中,一生受用的意识。

四、超越文本——引发人生思索

1.了解许地山

许地山生于1893年――1941年,许地山积劳成疾,导致心脏病逐渐严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时,他心脏病再次复发,英年早逝,年仅49岁。

噩耗传出,第一个送来花圈的是宋庆龄。梅兰芳、叶恭绰、郁达夫、徐悲鸿等许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挽联。当天,香港学校下半旗,港九钟楼鸣钟致哀。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个团体近千名代表举行“许地山先生追悼大会”。国内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会,痛悼这位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爱国者。

2.谈做一个有用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或背诵全文重点段落。

第三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并能认真书写,理解“辟、居然、吩咐、羡慕、体面、”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典。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平心静气、播放音乐、准备休息。师播放《安妮的仙境》学生趴下来,听音乐休息,双手双脚交叉。

【放松的状态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

一、导入:

出示花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对花生的印象。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并确定本节课的课时目标。

【出示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初步尝试,学习字词。

1、独立学习课后生字。

(出示自学要求:

1、查字典,学习“辟”、“获”、“尝”、“吩”、“咐”、“辨”6个生字。查出部首,并组成词语写下来。

2、在文中找出所含生字的词语,并画出来。)

2、展示汇报。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说说想提醒大家容易出错的地方。)部首、组词,容易错的地方。2)、写一写。师巡视指导。师相机提醒学生的书写姿势。3)、自愿展示作品,学生评价,师总结。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应安排学生书写的练习。】

3、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并理解词语。尝尝

居然

收获 吩咐

羡慕

体面

(1)这些词语你是如何理解的?师相机指导。(2)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几个词语都可以。

注: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师给方法:近义词互换、造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身边事情联系着理解。

【训练学生初步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继续尝试,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内分段读课文。

3、展示:指名小组朗读并自评。组与组再评。

【通过自评、互评、组与组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取得进步】

四、再次尝试,理清思路。

1、出示思考题:这篇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2、先自己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汇报。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

3、师总结。

五、听写词语,小组内批改,检查是否达标。

【做到当堂学习、当堂检测、当堂校对、当堂订正】

六、回顾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比目标,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回顾课文目标,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落花生

目标:

1、生字

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

2、朗读

3、课文思路

践行“尝试 ”

自主阅读

反思提高

第四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由表及里的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材分析:

《落花生》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自学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课堂上我将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质疑讨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背景和作者生活的背景有所不同,这就给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将开展“实话实说”突破教学中的这一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物吗? 生:喜欢。

师:谁能跟大家说说你喜欢哪种植物?为什么喜欢它?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图片)生:花生

师:(播放视频)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最喜欢落花生,他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想通过花生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落花生》。

师:(板书:落花生)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师:这些内容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 生:议花生。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1.父亲的第一次议论:

师:那请同学们默读议花生部分,我们兄弟姐妹是怎样评论花生的?父亲又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标记划出来。

师:指名答,分角色朗读三人对话。生:姐姐说它味美;

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生: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在谈到花生好处时特别强调了一点,谁能对给大家听?

师:从父亲的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花生的可贵之处。

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师:父亲在谈到花生时,还谈到了什么? 生:苹果,桃子,石榴。

师:这是运用什么写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对比。

师:课件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苹果、桃子、石榴的果实,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完成表格。

师: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说明花生的什么可贵呢?(品质)什么品质? 生: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你们理解得很好,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 师:大家注意听,看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流畅。

生:他读出了桃子、石榴、苹果那种炫耀自己的语气。生:父亲是在赞美花生,我们应该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赞美的语气)

师: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配乐读)想不想一起来读读?(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

师:大家真会学习,把父亲这段朴实的话品得有滋有味,看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表达,就能对其中一种事物的特点起到强调作用。所以,我们在今后的说话和作文时,也可以这样去表达。

师:既然同学们这么会品读课文,不知有没有注意这段当中的“爱慕之心”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文中的“爱慕之心”是说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人们见到它们的心情。因为它们好看,所以会让人产生喜欢爱慕的心情)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真了不起!2.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师:父亲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哪句话明确告诉我们了?谁来读读?

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师:你理解得很好。父亲在说这句话时用了“虽然...可是...”这一关联词,在不好看与有用这两方面着重强调了后者。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这个关联词语,能举几个例子吗? 3.理解作者的话。

师: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好处谈到了怎样做人,孩子们听懂父亲的话了吗?许地山听懂了吗,你从哪体会到的? 生: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认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呢?(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谁能具体说说我们身边哪些岗位的人是有用的人?

生:救死扶伤的医生;辛勤的园丁——教师;风雪中的交通警察;风 里去雨里来的邮递员;英勇无畏的消防员。

师: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

这些人虽然岗位不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有用的人。那么什么是只讲体面呢?

生:只讲究身份和面子。生:只注重外表,贪慕虚荣。

师:生活中,你见过只讲体面的人吗? 生: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边走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如果把过路的老大爷、老奶奶摔倒了,怎么办?

师:其实,我们的身边像那位普通的清洁工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师: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人?(不要)

师: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呢?(指名答)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想不想把这句话再读一遍?(男生读,女生读)

4.“印”和“记”。

师:父亲这看似丰富的话饱含了对儿女的殷切希望,花生做的食品吃完了,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记在了我的心上。(稍停顿)

生:老师,您读错了。

师:是吗,哪错了?(应该是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师:用“记”不好吗?为什么?

生:“记”是短暂的,“印”是永远也抹不去的。生:“记”可能会忘掉,“印”会深深地刻在心里。师:大家说得真棒,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再读,想一想怎样能读出印的很深的感觉?

师: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读,默默奉献,成了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得了笔名“落华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确实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许地山的话。(生看课件齐读)

三.实话实说(小组活动)

师: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是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来说明做人的道理。那么长大以后你准备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要求说真话,说实话。

请各组代表汇报。

师:同学们,现代社会中,到底成为哪一种人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无论你成为哪一种人,都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看板书齐答)

四:渗透写法:

1、师: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课文重点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2、师: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总结升华

1、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生:我想说:“我要向花生学习”。

生: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

生:我又学会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理两种写作方法,我想我的作文能力会更好。

2、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并且你们的表现也很出色,最后老师再送给大家一句名言。(课件出示)

我们要向落花生一样,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生起立齐读)

六、作业。

课件出示

第五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拿出花生)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吧?(剥一个花生米)你来替大家尝尝,好吃吗?味道怎样?花生不是白吃的,你来把花生这两字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地写到黑板上来。(练习)

2.读“花生”,你们想吃吗?那得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才有花生吃,好不好?把你知道的关于花生的了解说说。(生说)

花生又叫什么?(地豆 长生果 番豆 落花生等)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呢?落(投影2解说)

3.这是一种普通农作物的名字,也是一个人的笔名。(笔名:就是某人发表作品,著书立说时不想用自己的真名而起的名字。)他就是许地山。(投影介绍许地山)

许地山为什么用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疏通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初读课文

1.请大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做这样的几件事(投影出示)

2.读完了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你们读得怎么样?(指名学生起来读,边读边评议)3.接下来再来看看同学们的人物完成情况。(结合投影说)

A 同桌位互查自然段标的情况。

B 画文中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地方。(投影读词语)C 这篇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投影梳理课文)

哪些地方写种花生收花生,哪些地方写尝花生,议花生?(第一小节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小节写为收获节做准备,剩下的写尝花生议花生),顺序理清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小节,种花生,收花生的事。

4.(投影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因为这段里有不好读得地方哦。要小心驾驭。

用居然造句,在“居然”之前应对原本的想法做简要的介绍,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一类的句子,让人摸不着头脑。

没有种花生经验的我们在荒地上种花生居然收获了,高兴吗?开心吗?激动吗?带着激动的心情读这一段。(读第一段)

5.寥寥数语,作者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那如何尝花生,议花生的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三、作业超市(投影)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而且种花生和收花生及为花生节做准备部分只用了这寥寥数语就概括完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一家是如何尝花生和议花生的。

根据读文我们知道,文中写尝花生的地方也很少,而议花生却写了很多,所以在这几件事中哪些事是重点啊?这种写法就是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叫主次分明,也叫详略得当。也就是说重点的地方要写的详细具体,而次要的地方则要写的简略。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分角色读花生的好处)

2.老师听出来了,那天晚上的话题由父亲问我们爱不爱吃花生引起来的,再谈到花生有哪些好处。姐姐说(),哥哥说(),我说()。除了哥哥姐姐说的好处,花生还有哪些好处? 3.花生的好处真的是太多了,读(投影)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4.5.(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6.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在爸爸的眼里,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呢?是味美?是榨油的好处?还是价钱便宜?或者是其他的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再次细细品味爸爸的话,把你感受到了的东西批注在书的旁边。

7.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爸爸谈花生,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说曹操曹操到A 嗨,大家下午好,我是桃子小姐,我的好朋友石榴和苹果妹妹也来了,你们说,我们是不是很漂亮啊?用个你们现在时髦的成语就叫国色天香啊!(是的,你们真有眼光,(“如果有人抗议”什么?你们也太没欣赏的眼光了吧,)你看我们旁边站着的这个矮矮的,长的很寒酸这个,不用说你们自己看吧!)6同学们,论外表客观地讲,谁漂亮?是的,你们很会用事实说话,但是论实用,谁实用?是的啊,他们都很实用啊,他们都有好处啊?那你们说说,爸爸扯上这些漂亮的果实和普通的花生到

底比什么的呢?(最可贵之处)你们看,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长在树上,让人一看就生(爱慕之心),而花生呢?

(矮矮地长在地上,直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她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你们认为那种果实更低调?用哪些成语可以形容这种低调呢?(默默无闻(花生成熟了也不向人们炫耀他的成果,这叫什么?)不图虚名)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这就是爸爸给我们说的花生的最为可贵的品质这就是:读 默默无闻 不图虚名..7.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父亲的这段话不是说桃子苹果石榴不好,他们不仅有亮丽的外表对社会也很有好处。他这样比较其实是在教育我们: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即使没有好看的外在,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像花生那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虚名,为社会默默奉献的人。

8花生的这种精神实在是可敬可佩,让我们带着这份对花生的敬佩之心再来读读这段话!(齐读)9.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聪明的许地山理解父亲的这份苦心,他说(投影)

10.A什么是体面?(长的好,工作好,条件好)讲体面好不好?关键是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对社会没有好处。其实父亲是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有用的人)

11.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花生一样的人很多,看似不体面,但是对社会很有用,谁能来说一说,我们的身边哪些人很像花生,默默奉献

不图虚名的。(投影)

三.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2.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许地山的心里,他始终谨记父亲的教诲,所以他出国留洋多年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的收入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作为一个系的主任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操劳过度而病逝,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投影)13.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笔名了吧。

14.这篇文章写的是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我们在第二单元学过陈慧瑛的《梅花魂》读((投影))这要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借梅花比喻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借物喻人的文章很多,今天老师推荐几篇,课后可以找来读读,感受下借物喻人的写法。如(投影)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你在做人方面一定有了新的启发,说说吧!学生说

.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没有虚度!下课

落花生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