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知音》教学设计
编辑:眉眼如画 识别码:69-1064938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7-14 15:12: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知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在课文中体会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懂得“千金易得,直音难求”的含义。

2.认识课文中的几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千金易得,直音难求”的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直音难求”。

2.板书:知音

二、初读,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想一想每自然段的意思。

3.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俞伯牙为什么称钟子期为“知音”?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为什么再也不弹琴了?

2.汇报,相机指导读俞伯牙与钟子期的话。

四、识字,巩固阅读

1.师出示字卡抽查生字,小组内互读互查。

2.阅读课文全文。

第二篇:知音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知音》是快乐读槲葜械囊黄课文,讲述的是俞伯牙断琴谢知音的故事。古琴师俞伯牙在乘船游览时遇到了知音钟子期,并相约来年再见。再见时得知钟子期已病逝,俞伯牙悲痛至极,断琴发誓,终生不再弹琴。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整篇故事情节曲折、悲戚感人?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贯穿整个教学,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反复品读,体会俞伯牙、钟子期的深厚友谊,懂得“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含义。

2.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含义。

教学准备

1.《高山流水》乐曲。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谈话导入新课。老师板书课题:知音,学生齐读课题。

2.你知道“知音”是什么意思吗?“知音”一词是怎么来的?这中间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用乐曲和谈话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

二、初读,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细读,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俞伯牙为什么称钟子期为“知音”?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文本。

(1)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俞伯牙的孤独寂寞。

(2)读第2自然段,重点朗读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对话,体会俞伯牙因为遇到了“知音”而欣喜的心情。

2敝幼悠谌ナ篮螅俞伯牙为什么再也不弹琴了?

读第3自然段,体会俞伯牙失去了知音的痛苦。找出表现他痛苦时动作、语言的句子反复读。

(1)“一曲终了,他突然举起琴,狠狠地摔在地上……一辈子再也不弹它了!”(俞伯牙的这些行为,表现了他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令人感动。)

(2)“俞伯牙果真再也没有弹过琴……这样的知音了。”(印证了题头明示的这篇课文的主旨——“千金易得,知音难求”。“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感慨也自在其中了。)

(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知音”一词,体会“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真正含义。)

四、读文,落实认字

1鼻胪学们再读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愈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感,体味“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含义。

2北究我求认识的字,你都认识了吗?

(1)自己练习认一认,还没记准的再看看课文中的注音。

(2)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3)出示生字卡片,以不同形式反复认读、巩固。

五、拓展、延伸阅读

1倍亮苏飧龉适拢你觉得该怎样与朋友相处?

2笨文谕卣埂T亩痢缎⊙в镂脑亩磷试础分械目挝摹兑徽藕乜ā贰

(1)读后回答课后问题。

(2)如果是你,会怎样写呢?和同桌说一说。

3笨瓮庠亩痢缎⊙в镂脑亩磷试础分械目挝摹渡峡吻暗挠岩辍罚读后回答文后问题。(江西省于都县城关小学兰永红张金香)能说会写

第三篇:《知音》教学设计

15* 知音

小学2班 潘定刚

龙山县乌鸦乡九年制学校

教学目

知识与技能

1、用不同的方法理解“知音、密匝匝、行当、一唱一和、互唤互答” 这几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学习这种写法。

3.组块阅读,感悟人、动物之间建立“知音”关系就能实现人和动物之间和睦相处。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劝告人们真心爱护鸟儿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体会少年才是鸟的“知音”;理解文中知音的含义。

2、体会作者真心爱护鸟儿极其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感悟。

难点:体会为什么说少年才是鸟儿的“知音”。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朗读,感悟交流。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收集了解有关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聊“知音”

1.听音乐导入。(高山流水觅知音)

2.理解“知音”的含义了吗?(请同学说自己所理解的“知音”的意思。)

3.若是人和鸟之间也形成了这种“知音”关系,你猜猜,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寻“知音”(初读课文)

1、打开课文15*《知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设疑: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还有那些没读懂?

3、学生质疑。

4、学生交流。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谁是谁的知音。

三、明知音(品读课文)

1、究竟谁是画眉的知音,为什么?

2、找出下列不同的句子,比较朗读:(1)、面对养鸟老人的问题:我这鸟儿叫得怎么样?围观的观众和少年不同回答的句子。

(2)养鸟老人和围观者听到少年背古诗前后不同的表现。

3、先自读自悟,再小组讨论,最后汇报交流。

4、深入文本,品读感悟,指导朗读(1)、读句子,体会文中标点符号的用法。第一组:我这鸟儿叫得怎么样?

我怎么听着这鸟唱得不是美歌呀? 第二组:真是美鸟唱美歌呀!

唱的是忧愁的歌,痛苦的歌!(2)、让学生换位思考,假设你就是笼中的画眉鸟。老人和少年对自己的歌声、生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你会怎样想呢?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句,也可超越文本设身处地去体会,感同身受之后学生自然就会明白少年描绘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符合鸟的内心需求。

四、做“知音”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播放图片:像画眉这样渴求知音的生灵)是啊,在你我们的身边,还有多少像画眉这样渴求知音的生灵啊!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去关注这些身边的动物!

2、总结:我想,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大概都会希望成为对方的知音吧!这样,人和动物之间就可以和谐相处,这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了!附:板书设计

养鸟人—— 怔住了

知音

观 众—— 没做声

少 年—— “自在啼”

教学反思:

课文通过叙述在鸟语园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鸟儿也有自己的语言、欢乐和忧愁,只是蓝天、白云、森林是他们的理想之地,让我们去爱护他们,去给他们自由。本文采用了先扬后抑引用掲题、人物对比的写作手法,在描写上多运用对话的形式来展示任务的内心活动;在结构上,作者采用“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独特结尾方式,给人以想象。

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导入,向学生讲述“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知音”一词的含义,即指真正了解对方的人。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交流。在自读感悟过程中,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比较朗读,感悟到少年才是画眉的知音,最后分角色朗读,读出画眉对笼外世界的渴望,读出为观者的情感变化,读出少年坚持说服老人,不依不饶的坚定态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升华情感。

第四篇:15《知音》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15《知音》说课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学习这种写法。

2.用不同的方法理解“知音、密匝匝、行当、一唱一和、互唤互答、应和”这几个词语。

3.组块阅读,感悟人、动物之间建立“知音”关系就能实现人和动物之间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聊“知音”

1.看老师写字。(板书:知音)

2.看到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3.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老师讲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若是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教师再相机补充。)

4.现在你知道“知音”的含义了吗?(请同学说自己所理解的“知音”的意思。)

(设计意图:由词语“知音”联想开去,这个词语就成为了打开词语世界大门的钥匙,孩子就发现了一个阔大的洞天所在。再加上教师有意识的撑展,孩子更是在“知音”的世界里游弋。“猜想”一环节,由单个词语过渡到词语链,拓展了想像的空间,同时也在为明确此次阅读的方向、重点做着迁移。因为“知音”同时也是凝练了作者万般思绪的文题。更重要的,“猜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能对接下来要进行的阅读兴致更高。)

二、读“知音”

(一)了解学情

1.默读短文时你碰到了哪些不认识的字?请同学将自己不认识的字权圈起来。(预设:密匝匝的“匝”、多矣的“矣”……)

2.现在老师、同学告诉你这些字的音。但是,若是你自己在家中阅读时也碰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呢?

3.读准这些字词的音。能理解他们的意思吗?

先想想,你还知道哪些和“密匝匝”构词方式相同的词?(板书学生所举词语——红彤彤、白花花、蓝盈盈……)再看看,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只是抓住每个词中的哪个字?那你知道“密匝匝”的意思了吗?读一读这四个词语,和“密、红、白、蓝”比,感觉上有什么不一样?(明确这种构词方式中词根和词缀的作用。)

4.有些字的音你真的读准了吗?(出示:做操的,打拳的,练功的,学唱的,各选各的位置,各操各的行当。重点是读准“行当”。)这句话中提到了哪几种“行当”?你还知道哪些行当?

还有这句——(出示:有人学着鸟叫,吹起了口哨,鸟声哨声一唱一和。重点是读准“一唱一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和”。)这句话中“一唱一和”的情景你见过吗?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一唱一和”的情景。比如,爸爸妈妈“一唱一和”地教育你。我想和一位同学来表演一下。谁敢试试?再比如,同学之间平时的交谈。哪两位同学来试试?

浏览短文,找找,还有哪两个词和“一唱一和”的意思是一样的?(互唤互答、应和。)根据“一唱一和”,你就知道“应和”的读音了吧?

5.朗读短文,若是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有疑问的地方就做个标记。

(设计意图:必须了解孩子理解的难点在哪儿,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真正为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服务。“了解学情”也就是力争真正做到“目中有人”,关注学生的视角、思维。处理的重点在词语上,因为教学的对象是中年级的学生。只有读懂了词语,才能更深入地读懂句子,读懂段落,读懂篇章,因为词语是文章的基本单位。)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鸟的知音你认为应该是谁?为什么?请你认真地朗读短文。

三、明“知音”

(一)欣赏小画眉

1.默读,画出描写画眉的句子。交流。(“尤其是那只画眉,不仅长得漂亮,叫得也最亮,音色也最动听,观众围了密匝匝一圈儿。”“老人将那鸟儿逗弄一番,那鸟叫得更欢更响了,并扑扇了几下翅膀,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笼外的世界。”)

2.自由朗读画出来的句子。(读出对画眉的喜爱。)

(二)走近小树林

1.这片小树林给你什么印象?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学生交流,目的是感受小树林里的自由、热闹的氛围。)读出这种自由、热闹。

2.“而最招人耳目的,要算鸟语园了。”这句话用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感受过渡句的作用。)

3.如果你此时就是笼里的这些鸟儿中的一只,看到这种情景你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画眉、云雀、百灵、鹦鹉……说自己的看法、体会,真正走进这些鸟儿的内心世界。)

(三)走进鸟语园

1.谁最了解它的这种想法?朗读少年的话。(“你看,这鸟在笼里惶恐不安,东张西望,生活再笼子里,是它最大的痛苦和不幸!”)

2.养鸟老人和少年都是爱鸟之人,而为什么说少年才是鸟的“知音”呢?从文中找出养鸟老人和少年爱鸟的句子。

3.对比品味,体会养鸟老人的爱是表面的,少年的爱是发自内心的。

4.想象延伸:老人听了少年的话后会怎么做呢,心里会想什么?

四、做“知音”

1.那我们要不要做画眉的知音呢?

2.拓展延伸:我们只做画眉的知音吗?学生想象——笼中的沉思。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将对画眉鸟的爱拓展到对动物的保护,既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帮助学生丰盈对“知音”意蕴的建构,更有利于发挥课文内容对学生思想、情感的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净化、熏陶作用。)

第五篇:《感知音的高低》教学设计

感知音的高低 《牧童谣》

教材:一年级教材(花城出版社)

教学内容:学习新的音符-----2,让学生尝试独立打手号视唱这首歌的第一、二、四小节的旋律。

课时:一课时。

教学理念:学习演唱,读谱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音乐听觉感知的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

教材分析:《牧童谣》是一首“2 3 5 6”四个音组成的短小歌曲。全曲为上下两个乐句组成的一段分节歌,整首歌词大量使用了“那斯那斯”衬词,每段只有一句歌词,以1、3段问,2、4段答的形式呈现。音乐优美,抒情,表现了牧童们放牧时悠然自得的情形。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3、5、6三个音的手号,增加2的手号。

(2)能随音乐演唱《牧童谣》。

(3)能自己打手号唱出歌曲1、2、4小节的旋律。教学重点:打手号唱出歌曲1、2、4小节的旋律。尤其是最后一个音2的手号和音准。

教学过程:

一、模唱1、2、3、5、6

1、教师介绍小音库的新朋友2.学生模唱五个音符。

2、比比谁更棒。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课本中的打手号练习,并分组接龙演唱,比一比哪组学生的音高和节奏唱得准。

二、学唱歌曲《牧童遥》

(一)新课导入

1、情境导入:教师用语言和表演,带学生走进牧童的世界。

2、感受歌曲:先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述与音乐风格。

3、学唱歌曲:教师弹琴带着学生小声唱。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唱准曲中衬词,感受la的音高。

4、学新手号:学习新手号做课本中活动“唱唱”。采用其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音高观念,如用蹲表示re、坐表示mi、站表示sol、举手表示la与唱名加显示节奏的方法巩固音高观念。

5、师生互动。学生演唱歌曲教师用牧童笛伴奏;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自选敲击乐器伴奏。师生共同感受由四个音构成的湖北民歌《牧童谣》的风格并通过对唱等方式有表情地唱出味道。让学生不断巩固re、mi、sol、la 四个音之间的相对音高。

《知音》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