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_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了解身边的信息和信息技术;(2)如何传递信息;(3)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对教材内容的补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什么是信息,感受生活中的信息无处不在。了解信息的多种表现形式。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能借助信息技术用不同形式表现信息,能辨别信息的真伪。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培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维护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课内容的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表达 难点: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课堂预设)
二 次 调整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学生喜欢的侦探柯南的形象导入,拉近学生和信息的距离。通过侦破失物招领的案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因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生活中的信息无处不在。
(一)寻找失主,引出课题(导入激趣)
1.播放课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同学们看看认识他吗?(柯南)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位朋友吗?(柯南带着一副黑色眼睛,老师用 3D 打印机打印了一副柯南的眼镜准备送给今天表现最好的同学)
今天我们就学着柯南来侦破一起案件。今天早上有位同学在我们校园里捡到这个包(课件),他把包交给了大队辅导员。根据包里的几样东西,请我们的小侦探们分析一下这个包最有可能是谁的,好吗? 2.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样东西口红,分析:包的主人可能是女的 这里还有本一年级的数学书,分析:包的主人可能学生、家长、老师 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什么,一本书,上面写着“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分析:包的主人最有可能是一年级数学女老师 3.小结 你们真棒,从这三个简单的物品中找到了这么多有用的信息。(板书信息)谁愿意交流一下,通过查看不同类型信息文件,将抽 象 概 念 具 体化,总结出什么是信息。因为是使用电脑查看文件,所以此处也在潜移默化的渗透最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通过“你还从哪些地方见到过文字信息”、“你还见过哪些安全符号”等问题,培养学通过上面的案件分析,你有什么心得和收获?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信息无处不在。(板书:一、信息时代)对于得出结论和发言的同学,组长盖章奖励。
(二)多种类型,感受信息(重点部分)
1.信息的表现形式 老师要通过计算机给同学们看几个不通类型的文件,找一找里面包含的信息,比比谁的速度最快。第一个文件是老师的自我介绍,学生可以找到老师的姓名、学校、爱好等信息。通过分析得出这是文字类型的信息。请学生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文字信息。第二个文件是小心触电的符号,通过分析得出这是图形类型的信息。请学生说说你还见过哪些安全符号。第三个文件是老师的照片,学生可以找到老师拍照的地点、季节等信息,通过分析得出这是图像类型的信息。第四个文件是上课铃声,学生可以的到该上课的信息,通过分析得出这是声音类型的信息。第五个文件是大白机械臂的视频,学生可以的找到这个机械臂很软等信息,通过分析得出这是视频类型的信息。
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意识,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身边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游戏教学法解 决 本 课 的 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增进团队默契,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感受“信息”这样的抽象概念也可以通过游戏变得好玩、有趣,并通过使用计算机初步感受到现通过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总结出常见的信息表现形式: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板书)
2.小结 同学们真棒,那么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是信息吗?小组互相说一说(这些通过文字、图形、图像,还有声音、视频等方式传递给我们的各种消息就是信息。)对于得出结论和发言的同学,组长盖章奖励。
(三)游戏互动,传递信息(重点部分)
1.接下来我们来玩个“你比我猜”的游戏。出示游戏规则:每次请一个小组上台,一个人比划三个人猜。比划者可以用语言或动作传递信息,但语言中不能带有要猜的词或字,否则按不计分处理。每组 5 个词,计时 30 秒。
第一组:举重 小白兔 上蹿下跳 奥特曼 电脑 第二组:街舞 蜗牛 手忙脚乱 喜羊羊 手机 第三组:打篮球 大象 三头六臂 哆啦 A梦 iPad …… 恭喜获胜小组每人得到两个印章奖励,其
代信息技术在传递 信 息 时 的 便利,为下一环节信 息 技 术 做 铺垫。
通过学生自学和交流,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鼓励学生课下去了解更多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相关的故事,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通过我国成功 发 射 “ 墨 子号”,增强学生的名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他参与小组每人一个印章奖励。
2.接下来我们难度升级。出示游戏规则:将扇子图片通过教室软件在规定时间内传给老师的获胜。时间 10 秒。
3.小结 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不仅能用我们的身体和语言表达和传递信息,而且还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代表计算机和网络完成了信息的传递。
(四)信息技术,开阔视野 提出两个问题,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吗?除了计算机你还知道哪些信息技术工具呢?请大家自学课本第四页,时间 2 分钟。学生自学后发言交流(获取、加工、存储、管理和传递信息的技术统称为信息技术。)(数码相机、卫星系统等是信息技术工具)
我们平时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就是计算机,课件出示计算机家族中的明星。那么课后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通过网络去了解一下它们的故事。
除计算机技术外,还包含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通过“墨子号”发射的新闻视频让学生再
通过实例分析和微视频等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突 破 本 节 课 难点。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通过观看微视频,逐步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能够掌握简单的信息保护方法。通过问卷星进行在线当堂检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将“小组得分表”贴在黑板上,展次感受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短片)看完短片,交流感受。
(五)信息安全,社会责任(难点部分)
1.上课前老师收到一条短信,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播放中奖信息。提问:你觉得老师应该去领奖吗?为什么? 看来同学们都明白,原来我们收到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真的,对信息的真实性我们要加以区分。信息和信息技术为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但是,同时也衍生出了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高科技犯罪。那么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要怎么做呢? 小组讨论一下(应当明确信息和信息技术(计算机)使用规范,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及相关法律法规。)
课件出示,师生齐读。
作为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往往是信息侵害的受害者,那么接下来老师要通过一段微视频教给大家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播放视频。
2.总结 最后通过问卷星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的所学吧。公布答题情况,请组长将得分表贴到
示学生的学习过程。
黑板上,根据得章数颁发最佳侦探奖(3D 打印眼镜)。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课,对于这样一门学科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好奇。对于信息和信息技术这样抽象的词语只存在一些懵懂的意识,并没有系统明确的概念。他们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身边的信息缺乏归纳总结。学生使用电脑的水平是有限的,像通过教师软件传送文件和问卷星的操作还要提示和指导。
效果分析
不属于信息类型的是()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文字 0 0% B.计算机(答案)35 97.22% C.声音 1 2.78% D.图形 0 0% 正确率:97.22%
小明想给国外的朋友发几张照片,以下什么方式最快速?()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打印出来寄过去 0 0% B.网络传输(答案)36 100% C.自己送过去 0 0% D.没有办法 0 0% 正确率:100%
当你收到短信:“三星电子集团大陆分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恭喜您的手机号码中(二等奖)12.8 万元,兑奖热线:***”。你应该()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直接删除短信;(答案)33 91.67% B.置之不理 2 5.56% C.打个电话试一下 1 2.78% D.去领奖 0 0% 正确率:91.67%
个人信息都包括哪些?()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姓名 0 0% B.学校 0 0% C.家庭住址 0 0% D.以上都是(答案)36 100% 正确率:100% 学生学习的效果非常理想。其中第三题学生出的问题相对较多,学生会认为置之不理也是正确的,此处教师再加以引导。
教材分析 《信息和信息技术》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课。是理论知识课。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这个学科的重要一课。(不是电脑课、计算机课、上网课)本课教材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引,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为依据,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合理恰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因此这一课在整个小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
(1)了解身边的信息和信息技术;(2)如何传递信息;(3)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对教材内容的补充); 评测练习信息和信息技术
学号: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属于信息类型的是()
[单选题] *
A.文字 B.计算机(正确答案)C.声音 D.图形
小明想给国外的朋友发几张照片,以下什么方式最快速?()
[单选题] * A.打印出来寄过去 B.网络传输(正确答案)C.自己送过去 D.没有办法
当你收到短信:“三星电子集团大陆分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恭喜您的手机号码中(二等奖)12.8 万元,兑奖热线:***”。你应该()
[单选题] * A.直接删除短信;(正确答案)B.置之不理 C.打个电话试一下 D.去领奖
个人信息都包括哪些?()
[单选题] * A.姓名
B.学校 C.家庭住址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课后反思 1.结合《指导纲要》和《课标》,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站在四年级学生的立场进行了思考。
3.注重了学生在课上每一个环节和整堂课最后的评价,使用了“打分表”和问卷星等形式。
4.《信息和信息技术》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在一节课上既想把相关内容都呈现出来,但实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这个题目在课时设计和内容设计上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这也是下一步我要研究的重点。
课标分析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本课对应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共)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 感受信息重要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游戏 1 1--贝爷生存游戏】
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1.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多 2 公斤;2.队员都是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3.队员只可以从给出的物品选择三件。
四人一组组成探究小组 这是进入高中第一节课,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都不甚了解,通过这样一个游戏情境的导入,提供给大家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生存游戏”让同学体会到物质、能源和信息是我们生存需要、也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分 【游戏 2 2--感觉剥夺实验】
请一位学生地上讲台来,用老师事先准备的布条蒙住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并谈谈感受。
自告奋勇的感受剥夺实验 有了第一个游戏的铺垫,这个游戏的开展,学生就能放开,不会太拘谨,同时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剥夺实验”来让学生重点感受“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需求” 1 分 【T PPT 观看视频--感觉剥夺实验】
学生观看 进一步体会信息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分(二)、通过事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信息的定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中给出的一些事例或者自己联想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分组讨论,并对导分组讨论并进行投票,同时总结出理由。
每组由一个同学代表学生这个年龄段已经具备了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的能5 分
学案中给出的信息的三大定义进行投票,选出与自己认知最贴近的一项,并说明原因。如果没有可以自行写出自己对信息的定义。
①信息论香农的定义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有新内容或者新知识的消息。
②控制论维纳的定义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是不能量。
③钟义信的定义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④其他定义
发言。
力,所以让学生自己从具体生动的事例中抽取总结出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信息”定义,是对这种能力一种锻炼,同时鼓励学生不要限定在以后的知识架构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权威敢于提出质疑。
(三)、教师讲授“信息的定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 [ 讲授 信息的定义] ]
介绍引用的三个定义 ①信息论香农的定义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有新内容或者新知识的消息。
②控制论维纳的定义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是不能量。
③钟义信的定义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④其他定义(上网搜索的界面展示)
交流:结合事例共同理解这几种信息的定义。
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到目前对信息的定义有很多,显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信息会有不同的认识与描述,因此,到至今没有达成共识。
同时引申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对于知识的认知因为视角不同、层次不同、价值观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总结表述,同样对于人或者物,我们也会因上述途径的5 分
不同出现认知表述的差异,而我们之间的分歧与矛盾也会因此而已,请大家理性对待这一正常的现象。
(四)、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游戏 3 3--你做我猜】
游戏规则:请三名同学上讲台将老师准备的纸条信息准确地告诉下面在座的同学,可以用任何方式,但是不能重复前面同学用过的方式。
[ [ 要求] ]
1.三张纸条信息:
①喜欢
②奶牛
③草
2.每个人不能用其他人使用过的方式
3.根据上面的信息表达组成一句完整的话。
同学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体会交流信息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信息的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 载体依附性; 时效性;真伪性; 价值相对性; 可加工、处理性; 价值增值性 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体会信息的特征以及意义。
信息的基本特征是理论性,通过生动的、实际的游戏或者案例自己分析总结出信息的特征。分 【拓展练习交流分享】
1、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信息的共享性):
2、真假难辨(信息的真伪性):
3、老皇历看不得(信息的时效性)
4、一传十,十传百(信息的传递性)
5、玉不琢,不成器(信息的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6、“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信息的相对性)
两种模式 【模式一】.没有网络环境,通过导学案上的拓展练习,进一步内化理解信息的特征。
【模式二】.网络环境下:直接联网上机用问卷星在线作答,进行信息的特征的进一步内化理解,同时问卷星可以实时进行题目的正答率统计,进行难点讲解。
两种模式:
一是通过导学案进行的; 二是网络环境下的问卷星的拓展练习; 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信息的基本特征,巩固知识。分
3、交流及评价 两种模式 【模式一】
可以现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评价,然后进行班级交流。
【模式二】进入 BBS论坛,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查看其他小组的发的帖子,有可能的话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分享学习成果 5 分(五)、总结与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 [ 讲解] ]深入了解信息的各种特征,既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和理解信息的基本内容,也有利于我们依据信息的特点,有效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形成新知识,挖掘信息的应用价值。
【板书】课堂小结 一、信息丰富多彩(信息的定义)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 载体依附性; 时效性;真伪性; 价值相对性; 可加工、处理性; 价值增值性 练习(课后)
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的例子。讨论我们是如何利用信息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的。
引导学生去关注我们可以如何利用信息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分
学情分析:
学生是刚刚升入高中,是本节课是他们的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
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这个阶段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自己从大量存在的事实案例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效果分析】:
1.通过形象的事例,生动的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学生能很容易的接受,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了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的知识。
2.理解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特征这些知识点,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小游戏,让学生寓教于乐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3.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从游戏中实践,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老师在此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教 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无处不在的信息;②信息的基本特征两项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 3、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转换性 4、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5、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D)
A.价值性 B.可伪性 C.具有可传递性 D.具有时效性 6、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7、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 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实效性 8、武王伐封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特征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
D、价值性 9、某次语文测验成绩已经按学号顺序录入到 Excel 表中,对语文成结在 100 分以上的学生筛选,得出相应的名单,这体现了信息()的特征
A、可以共享的B、可以增值的 C、需依附一定载体 D、具有时效性 10、下面有关对信息作用事例的理解,错误的是()
A.许多历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在书上,体现信息的依附性。
B.交通信号灯被许多行人接收,体现信息的共享性。
C.天气预报、股市行情体现信息的有价值性
D.身边的信息体现了信息的不完全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于学生是进入高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不是很了解的现实情况,通过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体会信息的定义,感受信息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都是必不可少。信息的特征这一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游戏活动变得感性,易于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利用信息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的信息素养。
同时要注意因为本节课游戏环节较多,要注意学生课堂秩序和时间上的掌控。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列举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对信息有较全面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学会理性对待因视角不同、层次不同、价值观不同,而出现知识、人或者物的认知表述差异引发的分歧与矛盾。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 5 课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复习计算机病毒、木马、黑客等信息不安全
2.复习保护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3.复习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4.增强增强抵制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集成合法、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介绍
2、黑客的相关知识介绍
3、信息时代的道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一、新课导入
师先出示 PPT 课件,公安部打击网络犯罪的视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关于信息安全与道德的课程。
二、学习与探究
(一)
我的复习我做主
学生根据学案的复习提示与要求,来复习什么是病毒、木马、黑客,毒的主要特征。并完成学案的知识概括。学生自主复习完成后,老师联系案例及题目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的梳理。
(二)合作探究 由于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我们就要保护信息安全,师出示课件,与生一起探究如何来保护信息安全:
①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
②安装正版杀毒软件,经常查杀病毒,并及时升级病毒特征库。
③安装查杀木马软件,及时升级木马特征库。
④安装防火墙,并及时升级。
⑤发现新的危害性强的病毒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尽量挽回经济损失。
通过以上的学习,让生做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请做下面练习,看你了解了吗? 1、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____ A、用计算机玩游戏,计算机就可能被病毒传染,而使用 wps 或 word 等字处理软
件时,计算机是不会被病毒传染的B、计算机病毒是人为设计的有破坏性的程序
C、计算机一旦被病毒传染,计算机中存储的所有数据就将全部被破坏
D、计算机只要安装了防毒卡或带病毒防火墙的杀毒软件,就绝对不会感染病毒了
2.下列软件中不属于计算机杀毒软件的是:__________
A、瑞星杀毒 B、金山毒霸 C、360 杀毒 D、Windows XP 3.下列__________不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
A、传染性 B、隐蔽性 C、破坏性 D、通用性
4.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的
A、磁盘和网络 B、微生物病毒体 C、病毒繁殖 D、程序运行
教师根据题目梳理知识点,指导评价
(三)
遵守信息道德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四)
我的收获
通过倡议书或者手抄报的形式,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同时选出小组中的优秀的作品展示。
教师组织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贴在黑板上,课下做成板报展示、学习。
教师小结。
(五)当堂自测题 学生完成当堂自测题 教师订正答案,讲解。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课程标准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
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本节课是信息知识的复习课,上课过程中学生们已经对基本的杀毒等操作掌握,这节课主要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青岛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中的第 5 课。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认识了计算机,并能利用计算机规范化地管理文件。在了解了以上知识后,教材选择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进入了“知识产权法”的世界,从而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2、从“对目前社会面临的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问题的关注”切入,通过对病毒、木马、黑客等的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保护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增强了保护信息安全、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养成了合法、安全、健康地
使用信息技术的行为习惯。
《信息安全信息道德》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有很高的兴趣,本节课是复习课,课堂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在学新课的过程中学生们已经练习了杀毒软件的使用,上网查询了相关知识,所以本节课以理论学习为主。
学习方法上,采用学生自主复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本班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
当堂检测
一、判断题:
1、用杀毒软件可以清除一切病毒。
()2.若一台微机感染了病毒,只要删除所有带毒文件,就能消除所有病毒。()3.计算机只要安装了防毒、杀毒软件,上网浏览就不会感染病毒。()4.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能够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二、选择题
1、计算机病毒是一种 ()。
A.生物病菌
B.生物病毒
C.计算机程序
D.有害言论的文档 2.下列行为可能使一台计算机感染病毒的是
()
A、不断的双击我的电脑
B、在操作系统中运行很多个正常程序把系统拖垮
C、使用外来软件或光盘
D、强行关闭计算机 3.下列对计算机病毒产生原因的描述中,()是正确的。
A、操作方法不当造成的 B、人为制造的C、频繁关机造成的 D、操作人员不讲卫生造成的 三、合作交流:
1、你的身边还有哪些不遵守信息道德的行为,请举例说明。
2、在遵守信息道德方面,作为祖国未来主人的你们应该怎样做呢?
《信息安全信息道德》 学习效果分析 本课达标练习共设计了三个习题,侧重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检测,有效落实了三维目标。
本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问答题三种类型,考察的知识点都是这节课中的重点知识。
其中判断题中 1.3.4 题全班有 45 名以上同学做对,正确率比较高,第 2 小题,很多同学的计算机知识不够,认为只要把感染的文件删除就没有病毒了,其实对病毒的潜伏性这一特征认识不充分。
选择题的三道题目学生们的正确率也比较高,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
问答题学生们只要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就可以,重点是让学生养成遵守信息道德的意识,能够处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
总之,试题设计总体上比较简单,学生能够巩固这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计算机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要让学生拥有先进的信息安全意识、良好的上网习惯和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两个课时就能达到目标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始终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事例入手,让学生明白信息安全问题就存在我们的身边,关切到我们每一个人,进而引导学生能大胆地畅所欲言,并可以通过交流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相关的结论,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意识。
总体上来说这堂课对于课标上的要求是已经完成了,但是对于我自己的一个设想还有一些差距,而对于这样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还需要我在以后的中去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加强。
这节课在学新课的时候有过上机的训练,所以这节课就没有安排上机的内容,学生们上课的情绪相对不高,另外最后的展示的环节相对的仓促。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与信息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泰山版社出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本节是初中信息技术理论部分学习的基础,也是本教材学习信息技术理论课程的开篇。着重分析了什么是信息,归纳出了信息的几个主要特征,拓宽了学生对信息的形态和内涵的认识,也是后面信息获取、存储、整 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和传播的知识准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跨入高中,相互还不是很熟悉,而且现在的学生有个性,喜欢表现自己,这又是他们在高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多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发言和参与表现的机会,通 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内容很好的迁移和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个人的信息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能够说明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以获取更多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体验正确分析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体验认识事物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以信息与信息载体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激趣法、游戏法、事例分析法。
激趣法:在导课部分我利用引人深思的托德和鲍勃的故事,引发 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引入本课的学习。
游戏法:在信息载体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我作你猜的游戏,在游戏和互动中,使学生了解信息媒体及媒体的多样性。在介绍香农 的定义时,我设计了猜谜语游戏,使学生通过猜谜语理解香农的观点,加深学生对信息的认
识。
事例分析法: 在信息特征部分的教学环节中,我准备了一些小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掌握信息的几个主要特征。
2、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
(2)软件资源: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课件 收集相关教学资料(图 片、谜语等)。
六、教学过程
(一)呈现故事,引发思考,导入新课.
展示:A(鲍勃)和 B(托德)的故事
师:
A(鲍勃)和 B(托德)的差距是什么?
教学意图:通过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意识对一个 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并自然的引入本节教学内容。
(二)互动体验,学习新知
(1)感受身边的信息(展示图片信息)
老师展示提问并引导学生说出一些身边常接触的信息,然后让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说出自己对信息的认识。
下面我们再来看两个中外学者对信息的认识,共同感受一下什 么是信息。
(2)通过猜猜看,理解香农的观点,感受什么是信息。
香农的观点: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课件出示猜猜看。
师:同学们是怎样猜到答案的?
生:思考回答
(4)通过小例子,理解钟义信的观点,进一步感受什么是信息、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提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也就是说凡是表述了事物运动状态或变化方式的现象都是信息,信息包含了自然界或社会中的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或变化方式。
展示文字,让学生思考其中包含哪些信息?
(5)总结什么是信息
从信息的本质来看,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种资源。从信息的作用来看,信息是用来消除人们对信息所描述事物的不确定性。从信息的内容来看,信息描述了事物的运动状态与方式。
(6)巩固练习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信息有了一定的认识,举例请同学们思考。
教学意图:感受信息,加深对信息的认识,接着进行练习,以加深巩固。
2、分析信息的特征
(1)普遍性
信息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信息,上课的铃声,交通的红绿灯,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无不是信息。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普遍性
教学意图:通过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出信息的特征,使用事例,更容易使学生理解信息的特征。
(2)载体依附性
将士点燃的烽火本身不是信息,它里面所包含的意义是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而烽火只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载体。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依附性
游戏:我做你猜(一位学生做“猜测者”背对黑板,另一位学生以动作示范来表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动物名称(不能说话)使另一名学生猜出动物名称。)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游戏中信息都是通过什么载体进行传递的。
生:思考回答
师:
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载体来传递,虽然载体不同,但是他们传递的信息是相同的。
(3)价值性和相对价值性
航班、机票打折等信息。
结论:信息是有价值的,但是要以积极开拓的心态去使用信息,才能发挥信息的价值。对于我们人生也是一样的,你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必须以积极上进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相对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
我们只有不断提高知识和能力水平,才能有效地理解信息、把握信息和应用信息。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价值性和相对价值性。
(4)时效性
李小姐看到一个海报,说是百货大楼服装八折销售,于是兴高采烈的去大楼购物,可是到了大楼,李小姐却很失望,原来大楼是为庆祝建店二十周年而搞的三天打折销售活动,现在活动已经结束了。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时效性
时效性比较强的信息:新闻,海报,通知等等。
(5)共享性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结论:物品交换后,每个人都有失有得,而思想交换后,每个人都有了
更多的思想,说明信息是可共享的。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共享性
(6)存储性和可处理性 信息还是可以压缩、存储并使之有序化,还可以转变原有的形态,体现了信息具有可处理性。
如 202_ 年 8 月 8 日,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盛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有人把其全过程刻录成了光盘保存。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存储性和可处理性
(7)传递性
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如:地球上的控制中心通过无线信号控制太空中的卫星。历史书就是在向我们传递着发生在古代的事情。
课件展示观看奥运会球赛的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传递性。
(8)不完全性
课件出示“盲人摸象”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不完全性(9)真伪性
课件出示诸葛亮“空城计”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真伪性(七)小结
1.信息的概念。
2.信息的特征。
(八)布置课后作业
文学探究题。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因为在小学阶段并没有接触信息技术课,所以他们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强。而且现在的学生有个性,喜欢表现自己,并且这又是他们在初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理论课,再加上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多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发言和参与表现的机会,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内容很好的迁移和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个人的信息知识体系。
效果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特征,通过三种观点帮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践经历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信息的特征。
故事导入效果较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兴趣浓厚,对知识点期待值比较高,因此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和睦共处。
虽然是一节理论课,但整堂课下来,学生们并不感觉乏味,恰恰收获颇丰。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知识点和技巧也得到了加强,课堂达成度较高,较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泰山版社出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本节是初中信息技术理论部分学习的基础,也是本教材学习信息技术理论课程的开篇。着重分析了什么是信息,归纳出了信息的几个主要特征,拓宽了学生对信息的形态和内涵的认识,也是后面信息获取、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和传播的知识准备。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测评练习第一环节 选择题(3 道)
关于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 第二环节 文学探究题(16 道)
1.“老黄历看不得”。
2.“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烽火戏诸侯,一笑值千金”。
5.
诸葛亮的“空城计”。
6.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7.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8.
读书以明理。
9.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10.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三人成虎。
12.
一传十,十传百。
13.飞鸽传书。
1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5.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16.红灯停,绿灯行。
两个环节都旨在考察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
课后反思
课前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差异,所以采用故事引入新课,课堂上尽量举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实例,让孩子们体会到一种贴近生活的感觉,也为从而放松心情,兴趣浓厚,和睦共处,也为整个学习过程奠定了感情基础。
我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自己一次次的不断成长,在反复推敲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含义,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课堂小组合作环节不够突显;没有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教师对个别同学的点评过于简单、粗略。以后会进一步加强评价方面的培养,这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课标分析
本节课选自泰山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插入图片》和第二节《图文混排》综合应用,内容比较复杂,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利用 word 制作邮票,插入图片,运用绘图工具绘制图形及插入文本框制作邮票,文本框的插入编辑、位置的调整以及邮票的设计,对象整体的组合及折分。
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强,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精心设计制作。层次分明,美观漂亮。教师可通过任务驱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小老师”演
示指导,采取分层教学方法,使学生由一个兴趣点出发,设置实用的任务操作来开展教学,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动手实践,完成相关的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展示活动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作品的能力,审美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面对困难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增强学生积极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及学情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及学情分析
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开展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信息技术教育,正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的重要举措。结合本校
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操作、重在发展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wenmi114.com件组成与特性,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用word制作作品、用ecle管理数据、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frontpage制作网页是重点,用flash制作动画和vb编写程序是难点。复习完后九年级的学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个作品。好范文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硬件的基本组成,学会安装和卸载软件。
2、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的技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4、实行分组管理,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
四、教学措施
1、主要采取教师指导方式、学生自主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
2、把课程整合,学生便于记忆。
3、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
4、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